總 結:吐利寒厥
編 號:007
組 成:吳茱萸、生薑、大棗、人參
主 治:(1)治陽明證食穀欲嘔,吳茱萸湯主之,若得湯反劇者,則屬上焦。
(2)少陰證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
(3)厥陰證,乾嘔吐涎,頭痛。
歸 經:此足厥陰少陰陽明藥。
方 義:(1治陽明食穀欲嘔者 吳茱、生薑之辛以溫胃散寒下氣。
(2)人參、大棗之甘以緩脾益氣和中。
(3)喻嘉言曰:『此明嘔有太陽,亦有陽明,若食穀而嘔者屬胃寒,與太陽之惡寒
嘔逆原為熱證之不同。恐誤以寒藥治寒嘔也,若服吳茱萸反劇者,則仍屬太陽熱
邪,而非胃寒明矣。』
(4)若少陰證吐逆厥逆,至於煩燥欲死,腎中之氣上逆,將成危候。
(5)故用吳茱萸散寒寒下逆。
(6)人參、薑、棗助陽補土,使陰寒不得上干溫經而兼溫中也。
(7)吳茱萸為厥陰本藥,故又治肝氣上逆,嘔涎頭痛。
變化方:吳茱萸加附子湯:加附子;治寒疝腰痛,牽引睪丸,尺脈沉遲。
來 源:仲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