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心法-手法、器具

有關傷科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正骨心法-手法、器具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正骨心法-手法、器具

第一節:手法總論
問: 試述手法。
答: (一) 定義:
以兩手安置在所傷筋骨,使之:
1. 復其舊。
2. 正其斜。
3. 完其闕。
4. 拽離合。(拽之離而復合)
5. 推就位。(推之就而復位)
6. 使患者不知其苦。
(二) 注意事項:
1. 體相:高、矮、胖、瘦.
2. 部位:
(1) 受傷部位及其附近。
(2) 危險部位:
七竅上通腦髓。
膈近心君。
四末受傷,痛苦入心。
(三) 比較:
1. 用手的優勢:
手本血肉之體,宛轉運用之妙,可達病者之:
(1) 皮肉腫痛。
(2) 血氣凝滯。
(3) 筋骨攣折。
(4) 情志苦欲。
2. 器具:拘束。
(四) 總結:
手法者,誠正骨之首務。

問: 何謂「正骨之道全矣」?
答: (一) 外治之法:
1. 手法調治。
2. 製器具以正之,以輔手法之不逮。
(二) 內治之法:
1. 藥餌之功。
2. 調養之善。
(三) 結論:
如此,則正骨之道全矣。



第二節:手法釋義
《定義、使用時機、方法、功用、其他》
問: 何謂「摸」法?
答: (一) 定義:
用手細細摸其所傷之處。
(二) 原因:
或跌撲、或錯閃、或打撞。
(三) 時機:
用於診斷。
(三) 功用:
1. 骨:斷,碎,歪,整,軟,硬。
2. 筋:強柔,歪正,寒熱,走,斷,粗,翻。
(牆外漢,走斷粗筋翻)
3. 表裡虛實。
4. 所患新舊。

問: 何謂「接」法?
答: (一) 定義:
使已斷之骨,合攏一處,復歸於舊。
(二) 時機:
骨之跌傷錯落:
1. 斷而兩分
2. 折而陷下。
3. 碎而散亂。
4. 歧而旁突。
(三) 功用:
使骨:
1. 斷而復續。
2. 陷者復起。
3. 碎者復完。
4. 突者復平。
(四) 方法:
1. 或用手法。
2. 或用器具。
3. 或手法或器具,兼而用之。

問: 何謂「端」法?
答: (一) 定義:
或一手兩手,擒定應端之處:
1. 或從下往上端。
2. 或從內向外託。
3. 或直端,或斜端。
(二) 時機:
骨離其位。
(三) 預後:
不待曠日時久,骨縫即合。
(四) 注意:
須不偏不倚,愈後無長短不齊之患。

問: 何謂「提」法?
答: (一) 定義:
使陷下之骨,提出如舊。
(二) 方法:
其法非一:
1. 或用兩手。
2. 或用繩帛繫高處。
3. 或提後用器具輔之。
(三) 注意:
量所傷之勢,輕重深淺:
1. 重者輕提,病莫能愈。
2. 輕者重提,舊患雖去,又添新患。

問: 何謂「按摩」法?
答: (一) 定義:
1. 按者,以手往下抑之。
2. 摩者,徐徐揉摩之。
(二) 時機:
1. 皮膚筋肉受傷,但腫硬麻木,而骨未斷折者。
2. 跌撲閃失,以致骨縫開錯,氣血鬱滯,為腫為痛。
(三) 功用:
1. 按其經絡,以通閉鬱之氣。
2. 摩其壅聚,以散瘀結之腫。

問: 何謂「推拏」法?
答: (一) 定義:
1. 推,以手推之,使還舊處。
2. 拏,或一手兩手,捏定患處,酌其輕重,緩緩復其位。
(二) 時機:
1. 腫已除,傷已愈,其中:
(1) 或有筋急,而轉搖不甚便利。
(2) 或有筋縱,而運動不甚自如。
(3) 或骨節間,微有錯落不合縫。
2. 是傷雖平,而氣血流行未暢。
(三) 功用:
1. 以通經絡氣血。
2. 宣通補瀉之法。

第三節:器具釋義
《構成、大小、時機、步驟、功用、其他》
問: 何謂「振挺」?
答: (一) 構成:木棒或麵杖。
(二) 大小:長尺半,圓如錢大。
(三) 時機:受傷之處,氣血凝結,疼痛腫硬。
(四) 步驟:用此振挺,微微振擊上下四旁。
(五) 功用:1.使氣血流通,得以四散。
2.則疼痛減,腫硬漸消。

問: 何謂「披肩」?
答: (一) 構成:熟牛皮。
(二) 大小:長五寸,寬三寸。
(三) 時機:
1. 兩肩撲損,閃傷其肩。
2. 或斷碎、或旁突、或斜努。
3. 或骨縫開錯,筋翻。
(四) 步驟:
1. 病人仰臥凳上,和骨縫,揉筋絡。
2. 先以棉花貼身墊好。
3. 復以披肩夾住肩之前後,縛緊。
4. 再用白布在外纏裹。
5. 更用扶手板,長二尺,寬三四寸。
6. 令病人俯伏其上,不使肩骨下垂。
7. 七日後開視之,俱痊撤板不用。
(五) 其他:
若不依此法,後必遺殘患蘆節。

問: 凡頭被傷者,可用振挺治療的條件?手法為何?目的為何?
見何證屬不治?
答: (一) 條件:
骨未碎,筋未斷,雖瘀聚腫痛者。
(二) 手法:
1. 先以手法,端提頸項筋骨。
2. 再用布纏頭,二三層令緊。
3. 再以振挺輕拍足心。
(三) 目的:
1. 令五臟之氣上下宣通,瘀血開散。
2. 則不奔心,亦不嘔呃,而心神安。
(四) 不治:
若已纏頭拍擊足心:
1. 竟不覺疼,昏不知人。
2. 痰響如拽鋸,身體僵硬,口溢涎沫。
3. 此乃氣血垂絕,不治。
問: 何謂「裹帘」?
答: (一) 構成:白布。
(二) 大小:量病勢用之。
(三) 時機:患處不宜他器,只宜布纏。
(四) 其他:即今之「繃帶」。

問: 何謂「疊磚」?
答: (一) 構成:磚六塊,分左右各疊三塊。
(三) 時機:胸腹腋脅,跌打碰撞,胸陷而不直。
(四) 步驟:
1. 病人兩手攀繩,足踏磚上,將後腰拏住。
2. 各抽去一磚,令病人直身挺胸。
3. 少傾又各去一磚,仍令直身挺胸。
4. 如此者三,其足著地。
(六) 功用:
使氣舒瘀散,陷者能起,曲者可直。
(六) 注意:
1. 但宜仰睡,不可俯臥側眠。
2. 腰下以枕墊之,勿令左右移動。

問: 何謂「通木」?
答: (一) 構成:杉木。
(二) 大小:
1. 寬三寸,厚二寸;長自腰起,上過肩一寸許。
2. 外面平整,內面凹形,與脊骨膂肉吻合,約以五分度之。
(三) 時機:
1. 脊背跌打損傷。
2. 膂骨開裂高起。必傴僂難仰。
(四) 步驟:
1. 令病者俯臥。
2. 一人以兩足踏其兩肩。
3. 醫者相彼開裂高起處,輕重端拏按柔,令縫合。
4. 然後用木,依前法逼之。
(四) 注意:
凡用此木,先以棉絮,軟帛貼身墊之,免致疼痛。

問: 何謂「竹簾」?
答: (一) 構成:夏月涼簾,通用之物。
(二) 大小:量患處之大小長短,裁取之。
(三) 時機:肢體有斷處。
(四) 步驟:
1. 先用手法安置,再用布纏之。
2. 復以竹簾圍於布外,緊紮之。
(五) 功用:使骨縫無參差走作之患。
問: 何謂「腰柱」?
答: (一) 構成:杉木四根,製如扁擔。
(二) 大小:寬一寸,厚五分,長短以患處為度。
(三) 時機:
1. 腰節骨被傷錯筍。
2. 膂肉破裂,筋斜傴僂者。
(四) 步驟:
1. 醋調「定痛散」,敷於腰柱上。
2. 視患處,將腰柱排列於脊骨兩旁,務令端正。
3. 蘄艾作薄褥覆於柱上,以禦風寒。
4. 寬長布帶,繞向腹前,緊緊紮裹。
5. 內服藥餌,調治自愈。

問: 何謂「杉籬」?
答: (一) 構成:杉木,複逼之器。
(二) 大小:
1. 量患處之長短闊狹、曲直凹凸。
2. 酌其根數,記清次序,不得紊亂。
(三) 時機:
1. 骨節轉動之處。
2. 骨節甚長之處。易於動搖。
3. 竹簾力不足,加此環抱,則骨縫吻合堅牢。
(四) 步驟:
1. 圍裹竹簾之外,將所穿之繩結住。
2. 再於籬上加繩以纏之。
(五) 功用:取其堅勁挺直,骨縫無離綻脫走之患。

問: 何謂「抱膝」?
答: (一) 構成:四足之竹圈。
(二) 大小:
1. 以竹片作圈,較膝蓋略大。
2. 竹片四根,以麻線緊縛圈上,作四足之形。
(三) 時機:
1. 膝蓋骨離其位。
2. 膝蓋骨體破碎。
(四) 步驟:
1. 將抱膝四足,插於膝蓋兩旁。
2. 以竹圈轄住膝蓋,令其穩妥。
3. 再用白布寬帶,緊緊縛之。
(五) 功用:
1. 雖拘制,而不致痛苦。
2. 庶免復離原位,而遺跛足之患。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