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針經

一針二灸三用藥,『針』為極大功能效用!有關穴道,皆可在此貼!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子午流注針經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篇名>子午流注針經
書名:子午流注針經
作者:何若愚撰、閻明廣注
朝代:金
年份:撰年不詳

<目錄>
<篇名>序
內容:竊以久習醫業,好讀難素,辭理精微,妙門隱奧,古今所難而不易也。是以針刺之理,
尤為
難解,博而寡要,勞而少功,窮而通之,積有萬端之廣。近世指病直刺,不務法者多矣。近
有南唐何公,務法上古,撰指微論三卷,探經絡之源,順針刺之理,明榮衛之清濁,別孔穴
之部分,然未廣傳于世。又近于貞元癸酉年間收何公所作指微針賦一道,敘其首雲,皆按指
微論中之妙理,先賢秘隱之樞機,複增多事,凡百余門,悉便于討閱者也,非得難素不傳之
妙,孰能至此哉。廣不度荒拙,隨其意韻,輒申短說,采摭群經,為之注解。廣今複采難素
遺文,賈氏井滎六十首,法布經絡往還,複針刺孔穴部分,鈐括圖形,集成一義,目之曰流
注經絡井滎圖歌訣,續于賦后,非顯不肖之狂迷,啟明何氏之用心,致驗于人也。自慮未備
其善,更祈明智,乃懇續焉。常山閆明廣序。
(據《普濟方》補)

<目錄>卷上
<篇名>流注指微針賦
內容:(以針醫訣式流注指微為識)
\x疾居榮衛,\x榮者血也,衛者氣也,由腸胃受谷化血氣所為也。上焦出氣,以溫分
肉,
而養筋通腠理;中焦出氣如露,上注溪谷而滲孫脈。津液和調,變化而為血,血和則孫脈先
滿,乃注絡脈,皆盈乃注于經脈。陰陽以張,因息乃行,行有紀綱,周有道理,與天合約,
不得休止,切而調之。調護失度,致生其疾,疾者百病之總名也。百病之始,皆因風寒暑溫
飢飽勞逸而得之,或起于陰,或起于陽,所傷各異,虛實不同。或著孫脈,或著絡脈,或著
經脈,或著于沖、任脈,或著于腸胃之膜原,邪氣浸淫,不可勝論。
\x扶救者針。\x救疾之功,調虛實之要,九針最妙,各有所宜。熱在頭身宜 針;肉
分氣
滿宜圓針;脈氣虛渺宜 針;瀉熟出血、發泄固疾宜鋒針;破癰腫出膿血宜鈹針;調陰陽去暴
痺宜圓利針;治經絡中病痺宜毫針;痺深居骨節腰脊腠理之間宜長針;虛風舍于骨節皮膚之
間宜大針。
\x觀虛實與肥瘦,\x經雲︰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不實不虛,以經取之。若虛實不明
,投
針有失,聖人所謂虛虛實實。若明此,則無損不足益有余之過。觀肥瘦者,用針之法,必先
觀其形之肥瘦,方明針刺之淺深。若以身中分寸肥與瘦同用,是謂深淺不得,返為大賊也。
故肥人刺深,瘦人刺淺,以與本臟所屬部分齊平為期,所以無過不及之傷也。
\x辨四時之淺深。\x四時者,所以分春秋夏冬之氣,所在以時調之也。春氣在毫毛,
夏氣
在皮膚,秋氣在分肉,冬氣在筋骨。經雲︰春夏刺淺,秋冬刺深,各以其時為則;又肥人宜
深刺之,瘦人宜淺刺之。
\x取穴之法,但分陰陽而溪谷;\x陰者,陰氣也;陽者,陽氣也。謂陽氣起于五指之
表,
陰氣起于五指之裡也。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溪。分肉之間,溪谷之會,以行榮衛,以
會大氣。溪谷有三百六十五穴會,亦應一歲。故取穴之法,分其陰陽表裡部分,溪谷遠近,
同身寸取之,舉臂拱手,直立偃側,皆取穴法也。逐穴各有所宜。
\x迎隨逆順,須曉氣血而升沉。\x經雲︰迎隨者,要知榮衛之流行,經脈之往來也,
隨其經
逆順而取之。《靈樞》曰︰瀉者迎之,補者隨之。若能知迎知隨,令氣必和,和氣之方,必
通陰陽升降上下源流。手之三陰從臟走至手;手之三陽,從手走至頭。足之三陽,從頭下至
足;足之三陰,從足上走至腹。絡脈傳注,周流不息,故經脈者,行血氣,通陰陽,以榮于
身者也。本論雲︰夫欲用迎隨之法者,要知經絡逆順淺深之分。諸陽之經,行于脈外,諸陽
之絡,行于脈內;諸陰之經,行于脈內,諸陰之絡,行于脈外,仍各有所守之分。故知皮毛
者,肺之部;肌肉者,脾之本;筋者,肝之合;骨髓者,腎之屬;血脈者,心之分。各刺其
部,無過其道,是謂大妙。迎而奪之有分寸,隨而濟之有淺深。深為太過,能傷諸經;淺為
不及,安去諸邪。是以足太陽之經,刺得其部,迎而六分,隨而一分;足太陽之絡,迎而七
分,隨而二分。手太陽之經,迎而七分,隨而二分;手太陽之絡,迎而九分,隨而四分。手
陽明之經,迎而九分,隨而四分;手陽明之絡,迎而八分,隨而三分。足陽明之經,迎而一
寸,隨而五分;足陽明之絡,迎而六分,隨而一分;手少陽絡,迎而七分,隨而二分。足少
陽經,迎而八分,隨而三分;足少陽絡,迎而一寸,隨而五分。手太陰經,迎而九分,隨而
四分;手太陰絡,迎而七分,隨而二分。足太陰經,迎而一寸,隨而五分;足太陰經,迎而
迎而七分,隨而二分;手少陰絡。迎而六分,隨而一分;足少陰經,迎而六分,隨而一分;足少陰絡,迎而一分,隨而
五分。手厥陰經,迎而七分,隨而二分;手厥
迎而九分,隨而
四分。斯皆經絡相合,補生瀉成不過一分。針入貴速,既入徐進;針出貴緩,急則多傷。明
須慎之,勿為殆事。男子左瀉右補,女子右瀉左補,轉針迎隨,補瀉之道,明于此矣。
\x原夫指微論中,賾義成賦;\x《指微論》三卷,亦是何公所作。探經絡之賾,原

刺之理,明榮衛之清濁,別孔穴之部分,然未廣傳于世。今于論內自取其義,以成此賦。
\x知本時之氣開,說經絡之流注。\x本論雲︰流者行也,注者往也。流謂氣血之流行
也,
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六寸,如流水走蟻,涓涓不息,不可暫止。
又雲︰流而為榮衛,彰而為顏色,發而為音聲。速則生熱,遲則生寒;結而為瘤贅,陷而為
癰疽,故知流者不可止,若人誤中,則有顛倒昏悶之疾。又雲︰注者住也。謂十二經絡各至
本時,皆有虛實邪正之氣,注于所括之穴。所謂得時謂之開,失時謂之合,氣開當補瀉,氣
閉忌針刺。聖人深慮此者,恐人勞而無功,豈可昧氣開流注之道哉。其氣開注穴之法,七韻
中說之矣。每披文而參其法,篇篇之理可 尋;覆經而察其言,字字之明諭其隱,皆知虛實
總附。夫披文覆經者,學人之不情也,既窮其理,賾其義,知其根,得其源,以見聖人
之心乎?觀何公作流注之賦,玄辭妙話。可謂達理,非是自炫也。
\x移疼住痛如有神,針下獲效;\x得其針刺之要,移疼住痛,獲效如神。
\x暴疾沉 至危篤,刺之勿誤。\x沉 久病,虛弱之人,忽暴感疾于榮衛,傳于臟腑
,其
病必危篤而重也。明者是時深慮損益,慎勿輕勿,自恃聰俊,當須察其何經所苦,補瀉針刺
,去之勿誤也。
\x詳夫陰日血引,值陽氣流;\x賈氏雲︰陽日氣先脈外,血后脈內;陰日血先脈外,
氣后
脈內。交貫而行于五臟五腑之中,各注井滎俞經合五穴,共五十穴。惟三焦受十經血氣,次

包絡,又各注五穴,通前十二經,共六十穴,才合得十六難內六十首也。越人言︰三部九候
,各有頭首也。及《素問》言六十首,今世不傳。既言不傳,其文不載六十首字也,故聖人
留此六十首法,令后人穿鑿也。余以所過為原六穴,即便是陰陽二氣出入門戶也。則陽脈出
行二十五度,陰脈入行二十五度,則皆會此六穴中出入也。其五臟五腑收血化精合處,便是
逐經原氣也。其余精者,助其三焦,受十經精氣,則以養心包絡,始十二經血氣遍行也。
如一
經精氣不足,則便成病也。既然有病,即不依此行度也。至今諸經失時,又更引毒瓦斯遍行,
所流到處,即各見本經脈候,或大或小,或浮或沉,病患或寒或熱,或輕或重,因証取之耳

\x口溫針暖,\x凡下針,先須口內溫針令暖,不唯滑利而少痛,亦借己之和氣,與患
者榮衛無寒暖之爭,便得相從,若不先溫針暖,與血氣相逆,寒溫交爭,而成瘡者多矣。
\x牢濡深求。\x經雲︰實之與虛者,牢濡之意,氣來實牢者為得,濡虛者為失。凡欲
行其補瀉,即詳五臟之脈,及所刺穴中,如氣來實牢者可瀉之,虛濡者可補之也。
\x諸經十二作數,絡脈十五為周;\x手足各有三陰三陽之脈,合為十二經脈。每一經
各一
絡脈,余有陽蹺之絡,陰蹺之絡,脾之大絡,合為十五絡脈。周者,謂十二經十五絡二十七
氣,周流于身者也。
\x陰俞六十臟主,\x臟為五臟肝心脾肺腎,並心包之脈。合之有六,並兼四形臟也。
俞謂
井滎經合非皆俞也。然井滎俞經合者,肝之井,大敦穴也;滎行間穴也;俞,太沖穴也;經
,中封穴也;合,曲泉穴也。心之井,少沖穴也;滎,少府穴也;俞,神門穴也;經,靈道
穴也;合,少海穴也。脾之井,隱白穴也;滎,大都穴也;俞,太白穴也;經,商丘穴也;
合,陰陵穴也。肺之井,少商穴也;滎,魚際穴也;俞,太淵穴也;經,經渠穴也;合,尺
澤穴也。腎之井,涌泉穴也;滎,然谷穴也;俞,太
溪穴也;經,複溜穴也;合,陰谷穴也。心包之井,中沖穴也;滎,勞宮穴也;俞,大陵穴
也;經,間使穴也;合,曲澤穴也。五臟之俞,各有五,則五五二十五俞,井心包絡五俞,
共三十,以左右見言之,六十俞穴也。
\x陽穴七十二腑收。\x腑謂六腑,非兼九形腑也。穴,俞穴也,亦謂井滎俞原經合也
。肝
之腑膽,膽之井者,竅陰穴也;滎,俠溪穴也;俞,臨泣穴也;原,丘墟穴也;經,陽輔穴
也;合,陽陵泉穴也。心之腑小腸,小腸之井者,不澤穴也;滎,前谷穴也;俞,后溪穴也
;原,腕骨穴也;合,小海穴也。脾之腑胃,胃之井者,厲兌穴也;滎,內庭穴也;俞,陷
谷穴也;原,衛陽穴也;經,解溪穴也;合,三裡穴也。肺之腑大腸,大腸之井者,商陽穴
也;滎,二間穴也;俞,三間穴也;原,合谷穴也;經,陽溪穴也;合,曲池穴也。腎之腑
膀胱,膀胱之井者,至陰穴也;滎,通谷穴也;俞,束骨穴也;原,京骨穴也;經,昆侖穴
也;合,委中穴也。心包之腑三焦,三焦之井者,關沖穴也;滎,液門穴也;俞,中渚穴也
;原,陽池穴也;經,支溝穴也;合,天井穴也。如是六腑之俞各有六,則六六三十六俞,
以左右脈共言之,則七十有二俞穴也。取穴部分,見于井滎圖備說。
\x刺陽經者,可臥針而取;\x衛者屬陽,皮毛之分,當臥針而刺之。若深刺傷陰分,
傷榮氣也。
\x奪血絡者,先俾指而柔。\x奪血絡者,取榮氣也。榮氣者,經隧也。《靈樞》曰︰
經隧
者,五臟六腑之大絡也,故言血絡。凡刺之者,先以左手捻按所刺之穴,候指下氣散,方
可下針,取榮家之氣,不能損衛氣也。經雲︰刺榮無傷衛,刺衛無傷榮也。
\x呼為迎而吸作補,\x瀉者迎之,補者隨之,有余則瀉,不足則補。瀉者,吸則內針
,無
令氣散,靜以久留,無令邪布,后呼盡乃去,大氣皆出,是名曰瀉。補者,捫而循之,切而
散之,推而按之,彈而弩之,抓而下之,外引其門,以閉其神,呼盡內針,靜以久留,以氣
至為故,候吸引針,氣不得出,各在其處,推合其門,令神氣存,大氣留止,故名曰補。
凡善治者,察其所痛,以知病有余不足,當補則補,當瀉則瀉,無逆天時,是謂至治之妙。
\x逆為鬼而從何憂。\x逆者,謂當刺之日,與病五行相行遞為鬼賊,而不順也。從者
,五
臟之氣,與日相和,而不相侵凌也。凡刺之理,當擇吉日,與本病之臟腑各無侵凌刑製,
下針順從而何憂哉!
\x淹疾延患,著灸之由。\x若病有久淹,因寒而虛,或陰証多寒,或是風寒濕痺香港腳
之病
,或是上實下虛厥逆之疾。男子勞傷,婦人血氣之屬,並可用灸。亦有不可灸者,近髓之穴
,陽証之病,不可灸也。
\x躁煩藥餌而難拯,必取八會;\x躁煩熱盛在于內者,宜取八會之氣穴也。謂腑會太
倉中
腕穴,臟會季脅章門穴,筋會陽陵泉穴,髓會絕骨穴,血會膈俞穴,骨會大杼穴,脈會太淵
穴,氣會三焦膻中穴,此是八會穴也。
\x癰腫奇絡而畜邪,先由砭瘳。\x經雲︰病患脈隆盛,入于八脈而不環周,十二經亦
不能
拘之,其受邪氣蓄積腫熱,宜砭刺出血。古者以砭石為針,《山海經》曰︰高氏之山,有石
如玉,可以為針,即砭石也。今人以鈹針代之也。
\x況乎甲膽乙肝,丁心壬水。\x甲膽乙肝者,謂五臟五腑,拘之十干,陽干主腑,陰
干主
臟。故《天元冊》又曰︰膽甲肝乙,小腸丙心丁,胃戊脾己,大腸庚肺辛,膀胱壬腎癸,五
臟五腑,收血化精合處,便是三焦包絡二經元氣也,合為十二經遍行也。賈氏各分頭首,十
日一終,營運十干,皆以五子建元日時為頭也。
\x生我者號母,我生者名子。\x夫五行者,在人為五臟,注穴為井滎俞經合。相合為
夫妻,我克者為七傳,克我者為鬼賊,我生者為子,生我者為母也。
\x春井夏滎乃邪在,秋經冬合乃刺矣。\x此言逐回時取井滎之法也,假令春木旺刺井
,夏
火旺刺滎,季夏土旺刺俞,秋金旺刺經,冬水旺刺合,四時刺法,依此推之,以瀉逐時所勝
之邪毒者也。聖人所謂因其時而取之,以瀉邪氣出也。
\x犯禁忌而病複,\x禁忌者,非惟人神所在也,謂大飢大渴,大寒大熱,大飽大醉,
大虛
大竭,大勞大困,皆為針家之禁忌。若虛實不分,淺深不及,犯觸人神,顛倒四時,其病愈
而必複,切須誡之誡之。
\x用日衰而難已。\x本論雲︰病于當日之下,灸五行之刑製者,其病克而難愈也。謂
心病
遇庚日,肝病遇辛日,脾病遇乙日,肺病遇丁日,腎病遇己日,小腸病遇壬日,大腸病遇丙
日,胃遇甲日,膽遇庚日,膀胱遇戊日,斯皆率義正氣日下受製而氣衰,刺病難愈故也

\x孫絡在于肉分,血行出于支裡。\x孫絡,小絡也,謂絡之支別也。行于分肉之間,
有血留止,刺而去之,無問脈之所會。
\x悶昏針運,經虛補絡須然;\x本論雲︰若學人深明氣血往來,取穴部分不差,補瀉
得宜
,必無針暈昏倒之疾;或忽忙之際,畏刺之人,多針則傷,壯者氣行自己,怯者當速救療。
假令針肝經感氣運,以補肝經合曲泉穴之絡;假令針肝絡血運,以補本經曲泉穴之經,針入
複蘇,效如起死,他皆仿此。
\x疼實痒虛,瀉子隨母要指。\x病之虛實者,痒則為虛,痛者為實。刺法雲︰虛則補
其母
,實則瀉其子。假令肝臟實,瀉肝之榮行間穴,屬火是子;肝臟虛,補肝之合曲泉穴,屬水
是母。凡刺只取木經井滎俞經合五行,子母補瀉,此乃大要也。
\x想夫先賢迅效,無出于針經;今人愈疾,豈離于醫法。\x古之治疾,特論針石,《
素問
》先論刺,后論脈;《難經》先論脈,后論刺。刺之與脈,不可偏廢。昔之越人起死,華佗
愈,非有神哉,皆此法也。離聖久遠,后學難精,所以針之玄妙,罕聞于世。今時有疾,
多求醫命藥,用針者寡矣。
\x徐文伯瀉孕于苑內,斯由其速;\x昔宋太子性善醫書,出苑見一有孕婦人,太子自
為診
之,是一女。令徐文伯亦診之,乃一男一女。太子性急,欲剖腹視之。文伯因自請針之令落
,于是瀉足三陰交,補手陽明合谷,胎應針而落,果如文伯之言也。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子午流注針經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x范九思療咽于江夏,聞見言稀。\x傳曰︰嘉 中有太傅程公,守任于江夏,因母之
暴患
咽中有癰,卒然而長,寒氣不通,命醫者止可用藥治之,勿施針以損之。醫曰︰咽中氣尚不
通,豈能用藥,藥即下之,豈能卒效,故眾醫不敢措治。尋有醫博范九思雲︰有藥須用未使
新筆點之,癰疽即便差。公遂取新筆與之,九思乃以點藥上癰,藥到則有紫血頓出,漸氣通
而瘥。公曰︰此達神聖之妙矣。公命九思飲,而求其方,九思大笑曰︰其患是熱毒結于喉中
,塞之氣不宣通,病以危甚。公堅執只可用藥,不可用針,若從公意,則必誤命,若不從公
意,固不能施治,九思當日,曾以小針藏于筆頭中,妄以點藥,乃針開其癰而效也,若非如
此,何如紫血頓下也。公方省而歡曰︰針有劫病之功,驗于今日。古人雲︰為將不察士卒之
能否,則不能決勝,為醫不察藥性之主治,則不能便瘥,文將無深謀遠慮,則無必勝,醫無
先機遠見,治無必效也。
\x大抵古今遺跡,后世皆師。\x昔聖人留軌范,使后人仿學,不可獨強也。況于針術
,隱奧難究,妙門出乎其類者,今之世誰能之,故聖人雲︰不可不遵先聖遺文也。
\x王纂針魅而立康,獺從被出;\x傳曰︰王纂少習醫方,尤精針石,遠近知名,嘉
中縣
人張方女,因暮宿于廣陵廟中,下有一物,假作其 ,因被魅感而病,纂為治之,一針有一
祟從女被中走出,而病愈矣。
\x秋夫療鬼而獲效,魂免傷悲。\x昔宋徐熙字秋夫,善醫方,為丹陽令,常聞鬼神吟
呻甚
淒苦。秋夫曰︰汝是鬼何須知此!答曰︰我患腰病,死雖為鬼,痛苦尚不可忍,聞君善醫,
愿相救濟。秋夫曰︰吾聞鬼無形,何由措置?鬼雲︰縛草作人,子依之,但取孔穴針之。秋

如其言,為針腰俞二穴,肩井二穴,設祭而埋之。明日見一人來謝曰︰蒙君醫療,複為設祭
,病今已愈,感惠實深,忽然不見。公曰︰夫鬼為陰物,病由告醫,醫既愈矣,尚能感激,
況于人乎?鬼姓斛名斯。
\x既而感指幽微,用針直訣。\x此皆指微論中,用針幽微之直訣也。
\x竅齊于筋骨,皮肉刺要;\x竅者穴也,齊者淺深之宜也。經曰︰刺皮無傷骨,刺骨
無傷
髓。病有浮沉,刺有淺深,各至其理,無過其道。過則傷,不及則生外壅,壅則邪從之,淺
深不得,反為大賊,內動五臟,故生大病。
\x痛察于久新,腑臟寒熱。\x痛者病也,夫人病有久新,臟病腑病,寒熱虛實,宜細
詳審調。針形短長鋒類不等,窮其補瀉,各隨病所宜用之。
\x接氣通經,短長依法;\x本論曰︰夫欲取偏枯久者榮衛諸疾,多是愈而複作者,由
氣不
接而經不通流,雖有暫時之塊,客氣勝真,病當未愈也,當此乃上接而下引。呼吸多少,經
脈長短,各有定數之法。手三陽接而九呼,過經四寸,乎三陰接而七呼,過經五寸;足之三
陽接而一十四呼,過經四寸,足之三陰接而一十二呼,過經五寸。重者倍之,吸亦同數,此
接氣通經,呼吸長短之法也。
\x裡外之絕,羸盈必別。\x夫五臟裡外者,謂心肺在鬲上,通于天氣也。心主于脈,
肺主
于氣,外華榮于皮膚,故言外也。腎肝在下,通于地氣,以藏精血,實于骨髓。心肺外絕,
則皮聚毛落;腎肝內絕,則骨痿筋緩。其時學人,不能別裡外虛實,致使針藥誤投,所以實
實虛虛,損不足益有余,如此死者,醫殺之耳。
\x勿刺大勞,使人氣亂而神隳;\x《禁刺論》曰︰無刺大勞人,勞則喘息汗出,裡外
昏越,故氣耗亂,神隳散也。
\x慎妄呼吸,防他針昏而閉血。\x呼吸者,使陰陽氣行流上下,經歷五臟六腑,若針
刺妄行呼吸,陰陽交錯,則針昏閉血,氣不行也。
\x又以常尋古義,由有藏機;遇高賢真趣,則超然得悟。逢達人示教,則表我扶危。\x先
賢之書,文理幽深,隱義難窮;或字中隱義,或假令一隅,妙要難窮,遇高達之士,方得其
趣,不可穿鑿。
\x男女氣脈,行分時合度;\x本論雲︰夫男女老幼,氣候不同,春夏秋冬,寒暑各異
。春
氣生而脈氣緩,夏暑熱而脈行速,秋氣燥而脈行急,冬氣寒而脈凝澀。小兒之脈應春,壯年
之脈應夏,四十以上如秋,六十以后如冬。其病有寒熱,脈有遲速,一一參詳,不可一概與
天同度矣。《難經》雲︰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者,平人脈法也。微抱病之人皆失天
之度,地之紀,脈之用,不可與平人脈相合也。其診取法︰當以一息五至為與天同度;不及
應春,不及應冬;太過應秋,太過應夏。應春冬者,宜留針待氣至;應秋夏者,呼吸數畢便
宜去針,此之謂也。
\x養子時克,注穴必須依。\x養子時克注穴者,謂逐時干旺氣注臟腑井滎之法也。每
一時
辰,相生養子五度,各注井滎俞經合五穴。晝夜十二時,氣血行過六十俞穴也。每一穴血氣
分得一刻六十分六厘六毫六絲六忽六杪,此是一穴之數也。六十穴共成百刻,要求日下井滎
,用五子建元日時取之。設令甲日甲戌時,膽統氣初出竅陰穴為井木,流至小腸為滎火,氣
過前谷穴注至胃為俞土,氣過陷谷穴又並過本原丘墟穴。但是六腑各有一原穴,則不系屬井
滎相生之法,即是陰陽二氣出入門戶也。行之大腸為經金,氣過陽溪穴,所入膀胱為合水,
氣入委中穴而終。此是甲戌時木火土金水相生五度一時辰流注五穴畢也。他皆仿此。
今詳定療病之宜,神針法式,廣搜難素之秘文密辭,深考諸家之肘函妙臆,故稱瀘江流
注之指微,以為后學之規則。

<目錄>卷上
<篇名>流注經絡井滎說
內容:夫流注者,為刺法之深源,作針術之大要,是故流者行也;注者住也。蓋流者要知經脈
之行
流也;注者謂十二經脈各至本時,皆有虛實邪正之氣,注于所括之穴也。夫得時謂之開,失
時謂之合。夫開者針之必除其病,合者刺之難愈其疾,可不明此二者乎?況經氣內干五臟,
外應支節,針刺之道,經絡為始。若識經脈,則諸行氣部分,脈之短長,血氣多少,行之逆
順,祛逐有過,補虛瀉實,則萬舉萬痊。若夫經脈之源而不知,邪氣所在而不辨,往往病在
陽明,反攻少陰,疾在厥陰,卻和太陽,遂致賊邪未除,本氣受弊,以此推之,經脈之理不
可不通也。昔聖人深慮此者,恐后人勞而少功也,廣因閑暇之際,爰取前經,以披舊典,緣
柯摘葉,采摭精華,以明流注之幽微,庶免討尋之倦怠。不揆荒拙,列圖于后,凡我同聲之
者,見其違闕,改而正之,庶行之久遠而無弊焉,不亦宜乎?

<目錄>卷上
<篇名>平人氣象論經隧周環圖
內容:\r平人氣象論經隧周環圖\p06-d18a1.bmp\r
經脈一周于身,內長一十六丈二尺。人一呼脈行三寸,一吸脈行三寸,呼吸定息,脈行
六寸
,計二百七十定息,氣可環周。然晝五十榮衛以一萬三千五百息,則氣脈都行八百一十丈。
如是則應天常度,脈氣無不及太過,氣象平調,故曰平人也。
凡刺之理,經脈為始。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也。夫經氣
者,
內干五臟,而外絡支節。其浮氣不循經者,為衛氣;精專行于經隧者,為榮氣。陰陽相隨,
外內相貫,如環之無端。常以平旦為紀,其脈始從中焦手太陰出,注于手陽明,上行注足陽
明,下行至跗上,注大趾間,與足太陰合。上行抵脾,從脾注心,中循手少陰,出腋下臂,
注小指,合手太陽;上行乘腋出 ,內注目內 ,上巔下項,合足太陽;循脊下尻,下行注
小指之端,循足心注足少陰;上行注腎注心,外散于胸中,循手心主脈,出腋下臂,入兩筋
之間,入掌中,出中指之端,還注小指次指之端,合手少陽;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從三
焦注膽,出脅注足少陽;下行至跗上,複從跗注大趾間,合足厥陰;上行至肝,從肝上注肺
中,複出于手太陰。此榮氣之行也,逆順之常。榮氣之行,常循其經。周身之度,一十六丈

尺,一日一夜行八百一十丈,計五十度,周于身。衛氣則不循其經焉。晝則行陽,夜行于陰
,行陽者行諸經,行陰者行諸臟。凡刺之道,須衛氣所在,然后迎隨,以明補瀉,此之謂也


<目錄>卷上
<篇名>手太陰肺經
內容:\r手太陰肺經圖\p06-d18a2.bmp\r
\x肺脈起于中焦出于大指之端注大腸經\x
手太陰肺之脈,起于中焦(在胃中脘),下絡大腸,環循胃口(胃口謂賁門),上膈屬肝,
系橫出腋下,下循 內(臂肘也),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尺澤穴也),循臂內上骨下廉(
直大指日上骨,內謂內側),入寸口(經渠穴也),上魚(循魚際穴也,自大指本節后內側),
出大指之端(謂出少商穴也)。其支者,從腕后直出次指內廉出其端。
手太陰少血多氣,《難經》雲︰脈有是動,有所生病。是動者,氣也;所生病者,血也
在氣,氣為是發;邪在血,血為所生病。是動則病,肺脹滿,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則交
兩手而瞀,是為臂厥。主肺所生病者,咳嗽上氣,喘渴煩心胸滿, 臂內前廉痛,掌中熱。
氣盛有余,則肩背痛,風汗出中風,小便數而欠;氣虛則肩背痛,寒,少氣,不是嘆息,溺
色變,卒遺矢無度。

<目錄>卷上
<篇名>手陽明大腸經
內容:\r手陽明大腸經圖\p06-d18a3.bmp\r
\x大腸脈起于大指之端入挾于鼻孔注胃經\x
手陽明大腸之脈,起于大指次指之端內側(商陽穴也),循指上廉,出合谷兩骨之間,上
入兩
筋之中,循臂上廉(循陽溪穴也),入肘外廉(曲池穴也),上循 外外前廉,上肩出 骨之前
廉( 骨謂肩 之骨乃肩端也),上出柱骨之會上(柱骨肩井二穴),下入缺盆(缺盆二穴,在
肩橫骨陷中),絡肺,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直而上頸(頸,頭莖也),貫頰,入下
齒中,環出挾口,交人中(水溝穴也)。左之右,右之左,上挾鼻孔。
手陽明多血多氣,是動則病,齒痛 腫,主津液所生病者,目黃口干,鼻衄喉痺,肩前
痛,大指次指痛不用也。

<目錄>卷上
<篇名>足陽明胃經
內容:足陽明胃之脈,起于鼻,交 中(兩目之間鼻吻深處謂之 中)。旁約太陽之脈(足太陽
起于
承漿穴名也,在頤前唇下,宛宛中)。卻循頤后下廉,出大迎(大迎之穴,在曲頷前同身寸之
一寸二分陷者中),循頰車(頰車謂頰之牙車也,言足陽明脈,循出頰車而行,故頰車穴在耳
下曲頰之端陷中),上耳前,過客主人(客主人,在耳前起骨開口有空處,)循發際至額顱。其
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人迎,在結候兩旁大脈動應手是也),循喉嚨入缺盆,下膈屬胃,絡
脾。其
至氣沖中而合。以下髀關,低伏兔,下入膝臏中,下循 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內間。其支
者,下膝三寸而別,以下入中指外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間,出其端厲兌穴也。
足陽明多氣多血。是動則病,洒洒然振寒,善伸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
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 厥。(本經
原缺,據《普濟方》節補。)

<目錄>卷上
<篇名>足太陰脾經
內容:\r足太陰脾經圖\p06-d18a4.bmp\r
\x脾脈起于大指之端注于心中注心經\x
足太陰脾之脈,起于大趾之端,循趾內側(隱白穴也),白肉際,過核骨后(太白穴之后
也),
上內踝前廉(商丘穴也),上 內(魚腹也),循 骨后,交出厥陰之前,上循膝股內前廉(陰
陵泉也),入腹,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舌根系也),散舌下。其支者,複從胃別
上膈,注心中。
足太陰少血多氣,是動則病,舌本強,食則吐,胃脘痛,腹脹善噫,得后與氣,則快然
如衰
,身體皆重,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體不能動搖,食不下,煩心,心下急痛,寒瘧溏瘕
,泄水閉,黃膽,不能臥,強立股膝內腫厥,足大趾不用也。

<目錄>卷上
<篇名>手少陰心經
內容:\r手少陰心經圖\p06-d18a5.bmp\r
\x心脈起于心中入掌內循小指注小腸經\x
手少陰心之脈,起于心中,出屬心系,下膈,絡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挾咽,系目
本作循胃出脅)。其直者,複從心系,卻上肺,下出腋下,下循 內后廉,行太陰心主之后
,下肘內廉(少海穴也)。循臂內后廉,抵掌后兌骨之端(神門穴也)。入掌內后廉,循小指之
手少陰少血多氣,是動則病,嗌干心痛,渴而欲欲,是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黃
脅痛, 臂內后廉痛,厥掌中熱也。

<目錄>卷上
<篇名>手太陽小腸經
內容:\r手太陽小腸經圖\p06-d18a6.bmp\r
\x小腸脈起于小指之端斜絡于目 注膀胱經\x
手太陽小腸之脈,起于小指之端(少澤穴也)。循手外側上腕(腕骨穴也)。出踝中直上,
骨下廉(陽谷穴也)。出肘內側兩骨之間,上循 外后廉,出肩解繞肩胛,交肩上入缺盆向腋
絡心,循咽下膈,抵胃,屬小腸。其支者,從缺盆貫頸上頰,至目銳 ,卻入耳中。其支者
,別頰(天容穴也),上 抵鼻,至目內 ,斜絡于顴。
手太陽小腸之經,多血少氣,是動則病。嗌痛頜腫,不可回顧,肩似拔, 似折。是主
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頰頷腫,頸肩 肘臂外后廉痛也。

<目錄>卷上
<篇名>足太陽膀胱經
內容:\r足太陽膀胱經圖\p06-d18a7.bmp\r
\x膀胱脈起于目內 至小指外側注腎經\x
足太陽膀胱之脈,起于目內 。上額交巔上。其支者,以巔(百會也),至耳上角。其直
從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循肩膊內,挾脊抵腰中,入循膂絡腎,屬膀胱。其支者,從腰中
下會于后陰,下貫臀,入 中(委中穴也)。其支者,從膊內左右別下,貫胛挾脊內,過髀
樞,循髀外,從后廉下合 中,以下貫 內,出外踝之后(昆侖穴也)。循京骨至小指外側(
至陰穴也)。
足太陽膀胱之經,多血少氣,是動則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脊痛,腰似折,髀不
曲, 如結, 如裂,是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瘧狂癲疾,頭囟項痛,目黃淚出,
鼽衄,項背腰尻 腳皆痛,小指不同也。

<目錄>卷上
<篇名>足少陰腎經
內容:\r足少陰腎經圖\p06-d18a8.bmp\r
\x腎脈起于小指之下注胃中注心包\x
足手陰腎之脈,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涌泉穴也),出然谷之下(然谷穴內踝前),在
踝之后(太溪穴也),別入跟中,以上 內,出 內廉(陰谷穴也),上股內后廉,貫脊屬腎,絡
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循喉嚨挾舌本。其支者,從肺出絡心,注胸中。
足少陰腎之經,少血多氣,是動則病。飢不欲食,面黑如炭色,咳唾則有血,喉鳴而喘
而欲起,目KT KT 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狀。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是為骨厥
。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干,咽腫上氣,嗌干及痛,煩心,心痛,黃膽,腸 ,脊股內后
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子午流注針經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目錄>卷上
<篇名>手厥陰心包經
內容:\r手厥陰心包經圖\p06-d18a9.bmp\r
\x心包脈起于胸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注三焦經\x
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于胸中,出屬心包,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脅,下腋
三寸
,上抵腋下,下循 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太陰在上,少陰在下,心主在中),入肘中(曲澤
穴也),下循臂行兩筋之間(太陵穴也),入掌中(勞宮穴也),循中指出其端(中沖穴也)。其
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交手少陽也)。
手厥陰心包絡之脈,多血少氣,是動則病。手心熱,肘臂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
心中 火動,面色赤,喜笑不休,目黃。是主心包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

<目錄>卷上
<篇名>手少陽三焦經
內容:\r手少陽三焦經圖\p06-d18a10.bmp\r
\x三焦脈起于小指次指之端至目兌 注膽經\x
手少陽三焦之脈,起于小指次指之端(關沖穴也),上出兩指之間(液門穴也),循手表腕
池穴也),出臂外兩骨之間(支溝穴也),上貫肘,循 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陽之后,入缺盆
,布膻中(膻中在玉堂穴下一寸六分,兩乳之間陷中是也)。散絡心包,下膈循屬三焦。其支
者,從膻中上出缺盆,上項挾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頰(一作顱)至 。其支者,從耳
后入耳中,出走耳前,過客主人(客主人在耳前上起骨,開口有空者),前交頰,至目銳 。
手少陽三焦之脈,多氣少血,是動則病,耳聾耳鳴,渾渾 ,嗌腫喉痺,是主氣所生
病者,汗出,目銳 痛,頰痛,耳后肩 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

<目錄>卷上
<篇名>足少陽膽經
內容:\r足少陽膽經圖\p06-d18a11.bmp\r
\x膽脈起于目兌 入大指循歧骨內出于端注肝經\x
足少陽膽之脈,起于目銳 ,上抵頭角,下耳后循頸行手少陽之前,至肩上,卻交出手
少陽
之后,入缺盆。其支者,從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銳 后。其支者,別銳 ,下大迎
,合于手少陽,抵于 ,下加頰車,下頸合缺盆,以下胸中貫膈,絡肝屬膽,循脅裡,出氣
街,繞毛際,橫入髀厭中。其直者,從缺盆下腋,循胸中過季脅,下合髀厭中,以下循髀陽
,出膝外廉(陽陵泉也),下外輔骨之前(輔骨在陷下)。直下抵絕骨之端(絕骨外端陽輔穴)。
下出外踝之前,循足跗上,入小趾次趾之間。其支者,別跗上,入大趾之間,循大趾岐骨內
,出其端,還貫爪甲,出三毛中。
足少陽之經,多氣少血,是動則病,口苦,善太息,心脅痛不能轉側,甚則面有微塵,
體無
膏澤,足外反熱,是為陽厥,是主骨。所生病者,頭痛頷痛,目銳 痛,缺盆中腫痛,腋下
腫,馬刀挾癭,汗出振寒,瘧胸脅肋髀膝外至脛,絕骨外踝前及諸節皆痛,小趾次趾不用。

<目錄>卷上
<篇名>足厥陰肝經
內容:\r足厥陰肝經圖\p06-d18a12.bmp\r
\x肝脈起于大指聚毛之際上注肺中\x
足厥陰肝之脈,起于大指聚毛之際(大敦穴也)。上循足跗上廉(太沖穴也),去內踝一寸
(中
卦穴也)。上踝八寸(曲泉穴也),交出太陰之后,上 內廉,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抵少
腹,挾胃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后,上頑顙。連目系上出額與督脈會于巔。
其支者,從目系下頰裡,環唇內。其支者,複從肝別貫膈,上注肺中(複交于手太陰)。
足厥陰之經,少氣多血,是動則病。腰痛不可俯仰,丈夫 疝,婦人少腹腫。甚則嗌干
,面塵脫色,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滿嘔逆,洞泄狐疝,遺溺,癃閉。

<目錄>卷中
<篇名>井滎俞經合部分圖
內容:凡人兩手足,各有此三陽三陰之脈,合為十二經脈。每一經中,各有井、滎、俞、經、
合、
皆出于井,入于合。經雲︰所出者為井,所流者為滎,所注者為俞,所行者為經,所入則為
合。井者,東方春也,萬物之始生,故言所出為井也。合者,北方冬也,陽氣入臟,故言所
入為合也。故春刺井,夏刺滎,季夏刺俞,秋刺經,冬刺合者,聖人所謂因其時而取之,以
瀉邪毒出也。
井滎所屬︰陰井木,陽井金;陰滎火,陽滎水;陰俞士,陽俞木;陰經金,陽經火;陰
合水
,陽合土。昔聖人先立井、滎、俞、經、合,配象五行,則以十二經中各有子母。故刺法雲
︰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假令肝自病,實則瀉肝之滎,屬火,是子;若虛,則補肝之合
,屬水,是母。余皆仿此。若他邪相乘,陰陽偏勝,則先補其不足,后瀉其有余,此為針醫
之大要。若深達洞明,則為上工者也。
十經血氣,皆出于井,入于合。各注井、滎、俞、經、合無依矣。或曰︰脈有十二經,
又因
何只言十經,其余二經不言者何?答曰︰其二經者,三焦是陽氣之父,心包絡是陰血之母也
。此二經尊重,不系五行所攝,主受納十經血氣養育,故只言十經陰陽二脈,逐日各注井、
滎、俞、經、合各五時辰畢,則歸其本。此二經亦各注井、滎、俞、經、合五穴,方知十二經遍行也。
\r手少陽三焦經\p06-d18a13.bmp\r
三焦經︰關沖(陽井)液門(滎),中渚(俞),陽池(原),支溝(經),天井(合)。每日遇陽
干合處,注此六穴。如甲日甲戌時,至甲申時,為陽干合也。
\r手少陰真心經\p06-d18a14.bmp\r
心包經︰中沖(陰井),勞宮(滎),大陵(俞),間使(經),曲澤(合)。每日遇陰干合處,
注此
五穴。假令甲日甲戌時,膽氣初出為井,己巳時脾出血為井,陰陽並行。陽日,氣先血后,
陰日,氣后血先。己巳時至己卯時為陰干合也。余干日辰皆依此。
\r手陽明大腸經\p06-d18a15.bmp\r
連前共六十穴,合成六十首,每一穴分得一刻六十分六厘六毫六絲六忽六秒,此是一穴
之數
。六十穴合成百刻,每一時辰相生養子五度,各注井、滎、俞、經、合五穴,晝夜十二時辰
,氣血行過六十俞穴也。欲知人氣所在,用五子元建日時,現前圖可見六十首,是活法。依
此井滎刺病甚妙。
\r手太陽小腸經\p06-d18a16.bmp\r

<目錄>卷中
<篇名>五子元建日時歌
內容:甲己之日丙作首,乙庚之辰戊為頭,
丙辛便從庚上起,丁壬壬寅順行求,
戊癸甲寅定時候,六十首法助醫流。

<目錄>卷下
<篇名>針經井滎歌訣
內容:\x足少陽膽之經\x 陽干注腑 陰干注臟
甲日 甲與己合 膽引氣行
\r圖\p06-d18a17.bmp\r
木原在寅
甲日甲戌時膽為井(金)。丙子時小腸為滎(水)。戊寅時胃為俞(木)。迸過本原丘墟穴。
木原
在寅。庚辰時大腸為經(火)。壬午時膀胱為合(土)。甲申時氣納三焦。謂諸甲合還原化本。
【膽】
竅陰為井膽中行,脅痛煩熱又頭痛,
喉痺舌干並臂痛,一針難步卻須行。
【小腸】
前谷為滎屬小腸,喉痺頷腫嗌咽干,
頸項臂痛汗不出,目生翳膜並除痊。
【胃】
陷谷胃俞節后邊,腹痛腸鳴 瘧纏,
面目浮腫汗不出,三分針入得複痊。
【膽(原)】
丘墟為膽是為原,胸脅滿痛瘧安纏,
腋腫髀樞腿酸痛,目生翳膜並除痊。
【大腸】
陽溪為經表腕邊,顛狂喜笑鬼神言,
心煩目赤頭風痛,熱病心驚針下痊。
【膀胱】
委中合穴 紋中,腰脊沉沉溺失頻,
髀樞痛及膝難屈,取其經血使能平。
\x足厥陰肝之經\x
乙日 乙與庚合 肝引血行
\r圖\p06-d18a18.bmp\r
乙日乙酉時肝為井(木)。 丁亥時心為滎(火)。己丑時脾為俞(土)。辛卯時肺為經(金)
。癸巳時腎為合(水)。乙未血納包絡。
【肝】
大敦為井注肝家,心疼腹脹陰汗多,
中熱尸厥如死狀,血崩臍痛用針加。
【心】
少府心滎木節中,少氣悲憂虛在心,
心痛狂顛實譫語,寒熱胸中便下針。
【脾】
太白脾俞骨下分,身熱腹脹血便膿,
吐逆霍亂胸中痛,下針一刺得安寧。
【肺】
經渠肺經熱在胸,掌后寸口脈陷中,
熱病喘疼心吐逆,禁灸神針有大功。
【腎】
陰谷腎合膝后分,腳痛難移好用針,
小腹急痛並漏下,小便黃赤建時尋。
\x手太陽小腸之經\x
丙日 丙與辛合 小腸引氣行
火原在子 火入水鄉
丙日丙申時小腸為井(金)。 戊戌時胃為滎(水)。庚子時大腸為俞(木)。 並過本原腕
骨穴。故火原在子。壬寅時膀胱為經(火)。甲辰時膽為合土。 丙午時氣納三焦。
\r圖\p06-d18a19.bmp\r
【小腸】
少澤元本手太陽,井注喉痺舌生瘡,
臂痛咳嗽連項急,目生翳膜一針康。
【胃】
內庭胃滎本陷中,四肢厥逆滿腹疼,
口渴牙痛依穴用,使下神針便去根。
【大腸】
三間為俞本節后,喉痺咽哽齒齲痛,
胸滿腸鳴洞泄頻,唇焦氣喘針時定。
【小腸(原)】
腕骨為原手踝中,熱病相連汁出頻,
目中淚出兼生翳,偏枯臂舉只神針。
【膀胱】
昆侖為經外后跟,腰疼腳重更難行,
頭疼吐逆並腹脹,小兒癇搐一齊針。
【膽】
陽陵泉穴膽合間,腰伸不舉臂風癇,
半身不遂依針刺,膝勞冷痺下針安。
\x手少陰心之經\x
丁日 丁與壬合 心引血行
\r圖\p06-d18a20.bmp\r
丁日丁未時心為井(木)。己酉時脾為滎(火)。辛亥時肺為俞(土)。癸丑時腎為經(金)
。乙卯時肝為合(水),丁巳時血納包絡。
【心】
少沖為井是心家,熱病煩滿上氣多,
虛則悲驚實喜笑,手攣臂痛用針加。
【脾】
大都脾滎本書中,熱病相連是逆行,
腹滿煩悶並吐逆,神針一刺即時寧。
【肺】
太淵肺俞掌后尋,嘔吐咳嗽腹膨膨,
眼目赤筋白翳膜,心疼氣上一般針。
【腎】
複溜腎經魚肚中,面目KT KT 喜怒停,
腹內雷鳴並脹滿,四肢腫痛刺時靈。
【肝】
曲泉肝合跗骨中,女人血瘕腹腫疼,
身熱喘中氣勞病,足疼泄利又便膿。
\x足陽明胃之經\x
戊日 戊與癸合 胃引氣行
\r圖\p06-d18a21.bmp\r
土原在戊
戊日戊午時胃為井(金)。 庚申時大腸為滎(水)。 壬戌時膀胱為俞(木)。 井過本原
沖陽穴,故土原在戊。甲子時膽為經(火)。 丙寅時小腸為合(土)。 戊辰時氣納三焦。
【胃】
厲兌為開主胃家,尸厥口噤腹腸滑,
汗病不出如瘧狀,齒痛喉痺針刺佳。
【大腸】
二間庚滎本節中,喉痺鼻衄在心驚,
肩背疼時依此用,下針牙痛更無根。
【膀胱】
束骨壬俞本節中,耳聾項急本穴尋,
惡風目眩並背痛,針之必定有神功。
【胃(原)】
沖陽為原動脈中,偏風口眼注牙痛,
寒熱往來如瘧狀,建時取效有同神。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子午流注針經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膽】
陽輔膽經四寸間,筋攣骨痛足腫寒,
風痺不仁依此用,神針一刺不須難。
【小腸】
少海為合肘上中,寒熱風腫頂頭疼,
四肢無力難舉步,建時針刺有神靈。
\x足太陰脾之經\x
己日 甲與己合 脾引血行
己日己巳時脾為井(木)。 辛未時肺為滎(火)。 癸酉時腎為俞(土)。 乙亥時肝為經
(金)。 丁丑時心為合(水)。 巳卯時血納包絡。
\r圖\p06-d18a22.bmp\r
【脾】
隱白為井足太陰,腹脹喘滿吐交橫,
鼻衄滑腸食不化,月經不止血山崩。
【肺】
魚際為滎熱汗風,咳嗽頭痛痺主胸,
目眩少氣咽干燥,嘔吐同針有大功。
【腎】
太溪腎俞內踝下,足厥心疼嘔吐涎,
咳嗽上氣並脈短,神針到后病伏潛。
【肝】
中封為經內踝前,振寒 瘧色蒼蒼,
臍腹痛時兼足冷,寒疝相纏針下康。
【心】
少海心合曲節間,齒疼嘔逆滿胸心,
頭項痛時涕與笑,用針一刺管驚人。
\x手陽明大腸之經\x
庚日 庚與乙合 大腸引氣行
\r圖\p06-d18a23.bmp\r
金原在申
庚日庚辰時大腸為井(金)。 壬午時膀胱為滎(水)。甲申時膽為俞(木)。 井過本原合
谷穴,金原在申也。丙戌時小腸為經(火)。 戊子時胃為合(土)。 庚寅時氣納三焦。
【大腸】
商陽為井大腸中,次指指上氣注胸,
喘逆熱病並牙痛,耳聾寒熱目赤紅。
【膀胱】
通谷為滎本節游,頭重鼻衄項筋收,
目視KT KT 胸脹滿,食飲不化即時休。
【膽】
臨泣膽前節后邊,中滿缺盆腫項咽,
月事不調依此用,氣噎如瘧當時安。
【大腸(原)】
合谷為原歧骨中,痺痿漏下熱生風,
目視不明並齒痛,牙關口噤一針功。
【小腸】
陽谷為經側腕中,癲疾狂走妄言驚,
熱病過時汗不出,耳聾齒痛目眩針。
【胃】
三裡胃合膝下分,諸般疾病一般針,
須去日上加時下,方知世上有名人。
\x手太陰肺之經\x
辛日 丙與辛合 肺引血行
\r圖\p06-d18a24.bmp\r
辛日辛卯時肺為井(木)。 癸巳時腎為滎(火)。 乙未時肝為俞(土)。丁酉時心為經(
金)。 己亥時脾為合(水)。辛丑時血納包絡。
【肺】
少商肺井注心中,寒熱咳逆喘脹沖,
飲食不下咽喉痛,三棱針刺血為功。
【腎】
然谷腎滎內踝尋,喘呼少氣足難行,
小兒臍風並口噤,神針並灸得安寧。
【肝】
太沖肝俞本節后,腰引少腹小便膿,
淋瀝足寒並嘔血,漏下女子本中疼。
【心】
靈道為經掌后真,心痛肘攣悲恐驚,
暴喑即使難言語,建時到后即宜針。
【脾】
陰陵泉穴脾之合,腹堅喘逆身難臥,
霍亂疝瘕及腰疼,小便不利針時過。
\x足太陽膀胱之經\x
壬日 丁與壬合 膀胱引氣行
\r圖\p06-d18a25.bmp\r
水原在午 水入火鄉
壬日壬寅時膀胱為井(金)。 甲辰時膽為滎(水)。丙午時小腸為俞(木)。 並過本原京
骨穴,水原在午,水入火鄉,故壬,子午相交也。
戊申時胃為經(火),庚戌時大腸合(土)。 壬子時氣納三焦,還原化本。
【膀胱】
至陰為井是膀胱,目生翳膜頭風狂,
胸脅痛時依法用,小便不利熱中傷。
【膽】
俠溪膽滎小節中,胸脅脹滿足難行,
寒熱目赤頸項痛,耳聾一刺便聞聲。
【小腸】
后溪為俞節陷中,寒熱氣瘧目生筋,
耳聾鼻衄並喉痺,肘臂筋攣同用針。
【膀胱(原)】
京骨為原肉際間, 酸膝痛屈伸難,
目 內赤頭頸強,寒瘧腰疼針下安。
【胃】
解溪穴是胃之經,腹脹 腫腳轉筋,
頭痛霍亂面浮腫,大便下重也同針。
【大腸】
曲池為合肘外陷,半身不遂語難言,
肘中痛急伸無力,喉痺針下也痊然。
\x手少陽三焦之經\x
三焦與包絡合為表裡
\r圖\p06-d18a26.bmp\r
壬子時三焦關沖為井(金)。 甲寅時為滎(水)。丙辰時為俞(木)。 並過本原陽池。
戊午時為經(火)。庚申時為合(土)。 壬戌時氣入行。
【金】
三焦之井號關沖,目生翳膜注頭痛,
臂肘痛攻不能舉,喉痺針刺取其靈。
【水】
液門為滎次陷中,驚悸癇熱共頭痛,
目赤齒血出不定,三棱針刺即時靈。
【木】
中渚為俞節后尋,熱病頭疼耳不聞,
目生翳膜咽喉痛,針入三分時下明。
【三焦(原)】
陽池為原腕表中,寒熱如瘧積心胸,
臂痛身沉難舉步,一針當面有神功。
【火】
支溝為經腕后真,熱病臂肘腫兼疼,
霍亂吐時並口噤,下針得氣使醒醒。
【土】
天井為合肘外尋,風痺筋攣及骨疼,
咳嗽不食並驚悸,心胸氣上即時針。
\x手厥陰心主包絡之經\x
心主與三焦為表裡
\r圖\p06-d18a27.bmp\r
癸丑時包絡為井(木)。乙卯時為滎(火)。丁巳時為俞(土)。己未時為經(金)。辛酉時
【木】
中沖為井厥陰心,掌中煩熱及頭疼,
熱病煩悶汗不出,舌強針時得自平。
【火】
勞宮心滎手掌中,中氣攣痺口中腥,
狂笑顛疾同日用,氣粗喘逆也須寧。
【土】
大陵心俞腕后尋,喜笑悲哀氣上沖,
目赤小便如赤色,狂言頭痛建時中。
【金】
間使心經掌后間,心痛嘔逆惡風寒,
熱時咽痛並驚悸,神針和忤也須安。
【水】
曲澤為合肘裡存,心疼煩悶口干頻,
肘臂筋攣多嘔血,呼吸陰陽去病根。
\x足少陰腎之經\x
癸日 戊與癸合 腎引血行
\r圖\p06-d18a28.bmp\r
癸日癸亥時腎為井(木。) 乙丑時肝為滎(火)。丁卯時心為俞(土)。己巳時脾為經(金)。 辛未時肺為合(水)。 癸
酉時血納包絡。



全文完 in>: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子午流注針經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文打包 子午流注針經.txt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siaoyi
加油會員
加油會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15
註冊時間: 2008-06-08 , 18:56
個人狀態: 平靜
性別:

Re: 子午流注針經

未閱讀文章 siaoyi »

不知 \x 是不是多餘的啊?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3348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子午流注針經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siaoyi 寫:不知 \x 是不是多餘的啊?
\x 當作間隔、段落


最後是由 懸壺子 於 2018-10-08 , 17:50 推文。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針灸(穴道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