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一星期吃魚超過4份 糖尿病風險上升
健康醫療網作者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 健康醫療網 – 2016年9月19日 上午10:49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不少人認為,多吃魚,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可預防癌症、心臟病,不過最新研究卻發現,女性如果吃太多富含油脂魚類,出現第二型糖尿病機率就會增加26%。研究學者建議,一般民眾一星期吃魚份量不要超過4份(1份魚約2平匙),以免增加糖尿病風險。
多吃魚油、紅肉 增加糖尿病風險
魚油富含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在過去,魚油、富含油脂魚類被當成保健聖品,不少人認為,富含油脂魚類不只可預防癌症、憂鬱症,對心臟、大腦也很有好處。不過法國最新研究發現,吃太多鮭魚、鯖魚等富含油脂魚類也不見得是好事。
如果吃太多含油脂魚類,反而會增加第二型糖尿病風險,風險增加幅度達兩成六。研究團隊分析7萬多名女性飲食習慣發現,攝取最多Omega-3脂肪酸的人,較容易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不過Omega-3脂肪酸不只存在於含油脂魚類,也存在於紅肉。
問題出在DPA、AA兩種物質
研究數據顯示,攝取最多多元不飽和脂肪前三分之一者,罹病風險約增加兩成六,這些人大約攝取1.6公克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相當於一天吃一份沙丁魚或鮭魚。研究也發現,對於體重過重女性來說,如果大量攝取Omega-3脂肪酸,出現糖尿病風險也會增加19%。
在Omega-3脂肪酸種類中,有一種稱為DPA(二十二碳五烯酸),這種Omega-3脂肪酸也存在於紅肉,研究人員進一步分析發現,體重過重的女性若攝取大量DPA,糖尿病風險上升54%,即使體重沒有過重的女性,攝取大量DPA一樣也會讓糖尿病機率上升45%。
同樣情況也出現在Omega-6脂肪酸中的AA(花生四烯酸),在含油脂魚類、紅肉當中,照樣也會有AA。健康體重的人攝取高濃度AA,糖尿病風險增加50%,體重過重女性罹病機率則上升74%(註:適量的AA對於維持腦部健康是有益的)。研究人員認為,DPA、AA兩種成份可能就是引起糖尿病的兇手。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16年在德國慕尼黑所舉行的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EASD)年會。
女性一星期吃魚超過4份 糖尿病風險上升
版主: MissC
版面規則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有關西醫婦兒科,皆在此發表。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2
- 文章: 33486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無「3多1少」 仍恐為糖友!
無「3多1少」 仍恐為糖友!
優活健康網優活健康網 – 2016年11月29日 上午5:30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心臟移植訓練師李聖苓曾經胖到80多公斤,直到48歲因健康陸續出現狀況,才開始慢慢建立運動習慣,3個月內累積278萬步,身為專業的訓練師,她建議糖友運動不妨從健走入門,每天30分鐘開始,慢慢強化自己的肌耐力。
近半數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診斷出來
全台227萬糖尿病人口恐被低估!國際糖尿病聯盟最新數據,尚有一半糖尿病患未被確診,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報告,全球仍有將近半數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診斷出來,因此今年(2016)以「正視糖尿病」為世界糖尿病日主題,呼籲世人積極篩檢糖尿病及其併發症。
目前國內罹患糖尿病人數已突破2百萬,尚有為數眾多的國人已發病而不自知,由於大多數第2型糖尿病友通常不會出現「3多1少」(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的典型症狀,許多人在確診前,已持續高血糖好一陣子,甚至發生了併發症,因此及早發現糖尿病,把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應成為全民健康課題。
活動量大 得癌症風險減少約1/3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強調,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空腹血糖超過100毫克分升(100mg/dL)屬於代謝症候群,透過低卡、低糖、低油、高纖飲食,再加上每週150分鐘以上運動,積極控制體重(或減重)可以提升健康素質、避免糖尿病發生的事實。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戴東原表示,人的體能在25歲左右達到顛峰,之後隨年齡增長而遞減,體能下滑主因為肌肉逐漸萎縮,體內開始堆積額外的脂肪,形成慢性病的導火線,美國哈佛大學校友調查研究,以活動量最大與習慣久坐2組做比較,顯示前者得心血管疾病,甚至於得癌症的風險減少約1/3。
優活健康網優活健康網 – 2016年11月29日 上午5:30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心臟移植訓練師李聖苓曾經胖到80多公斤,直到48歲因健康陸續出現狀況,才開始慢慢建立運動習慣,3個月內累積278萬步,身為專業的訓練師,她建議糖友運動不妨從健走入門,每天30分鐘開始,慢慢強化自己的肌耐力。
近半數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診斷出來
全台227萬糖尿病人口恐被低估!國際糖尿病聯盟最新數據,尚有一半糖尿病患未被確診,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報告,全球仍有將近半數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診斷出來,因此今年(2016)以「正視糖尿病」為世界糖尿病日主題,呼籲世人積極篩檢糖尿病及其併發症。
目前國內罹患糖尿病人數已突破2百萬,尚有為數眾多的國人已發病而不自知,由於大多數第2型糖尿病友通常不會出現「3多1少」(多吃、多喝、多尿、體重減輕)的典型症狀,許多人在確診前,已持續高血糖好一陣子,甚至發生了併發症,因此及早發現糖尿病,把糖化血色素控制在7%以下,應成為全民健康課題。
活動量大 得癌症風險減少約1/3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執行長蔡世澤強調,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空腹血糖超過100毫克分升(100mg/dL)屬於代謝症候群,透過低卡、低糖、低油、高纖飲食,再加上每週150分鐘以上運動,積極控制體重(或減重)可以提升健康素質、避免糖尿病發生的事實。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戴東原表示,人的體能在25歲左右達到顛峰,之後隨年齡增長而遞減,體能下滑主因為肌肉逐漸萎縮,體內開始堆積額外的脂肪,形成慢性病的導火線,美國哈佛大學校友調查研究,以活動量最大與習慣久坐2組做比較,顯示前者得心血管疾病,甚至於得癌症的風險減少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