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葵苗
《中藥大辭典》:蜀葵苗
拼音 Shǔ Kuí Miáo
出處《綱目》
來源為錦葵科植物蜀葵的莖葉。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蜀葵花"條。
性味《千金·食治》:"味甘,微寒滑,無毒。"
功能主治治熱毒下痢,淋病,金瘡。
①《千金·食治》:"除客熱,利腸胃。"
②《本草拾遺》:"葉,燒為末,敷金瘡;搗碎,敷火瘡;又:葉炙煮與小兒食,治熱毒下痢及大人丹痢,搗汁服亦可,恐腹痛即暖飲之。"
③《本草蒙筌》:"理惡瘡,散血。"
④《綱目》:"作蔬食,滑竅治淋,潤燥易產。"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6錢;煮食或搗汁。外用: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注意《醫林纂要》:"天行病後忌食。"
複方 ①治小便出血:酒腹葵莖灰方寸匕,日二。(《千金方》)
②治小兒口瘡:赤葵莖炙乾為末,蜜和含。(《聖惠方》)
摘錄《中藥大辭典》
蜀葵苗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2
- 文章: 33486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中華本草》:蜀葵苗
《中華本草》:蜀葵苗
拼音 Shǔ Kuí Miáo
英文名 stem and leaf of Hollyhock
別名葵莖、赤葵莖。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蜀葵Althaea rosea (L.) Cav.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thaea rosea (L.)Cav. [Alcea rosea L.;Althaea sinensis Cav.;A.rosea (L.) Cav.var.sinensis (Cav.) SYHu]
原形態蜀葵二年生直立草本,高達2m。莖枝密被刺毛。葉互生;葉柄長5-15cm,被星狀長硬毛;托葉卵形,長約8mm,先端具3尖;葉近圓心形,直徑6-16cm,掌狀5-7淺裂或波狀棱角,裂片三角形或圓形,中裂片長約3cm,寬4-6cm,上面疏被星狀柔毛,粗糙,下面被星狀長硬毛或絨毛。花腋生,單生或近簇生,排列成總狀花序式,具葉狀苞片。花梗長約5mm,果時延長至1-2.5cm,被星狀長硬毛;小苞片杯狀,常6-7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長8-10mm,密被星狀粗硬毛,基部合生;萼鐘狀,直徑2-3cm,5齒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長1.2-1.5cm,密被星狀粗硬毛;花大,直徑6-10cm,有紅、紫、白、粉紅、黃和黑紫等色;單瓣或重瓣,花瓣倒卵狀三角形,長約4cm,先端凹缺,基部狹,爪被長髯毛;雄蕊柱無毛,長約2cm,花絲纖細,長約2mm,花柱分枝多數,微被細毛。果盤狀,直徑約2cm,被短柔毛,分果爿近圓形,多數,背部厚達1mm,具縱槽。花期2-8月。
生境分部本種原產我國西南地區,殃各地廣泛栽培。
性味甘;涼
歸經肺;大腸;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主熱毒下痢;淋證;無名腫毒;水炎燙傷;金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8g:或煮食,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注意《醫林纂要》:天行病後忌食。
複方 ①治小便出血:酒服葵莖灰方寸,日二。(《千金方》)②治小兒口瘡:赤葵莖炙乾為末,蜜和含。(《聖惠方》)
各家論述 1.《千金·食治》:除客熱、利腸胃。
2.《本草拾遺》:葉,燒為末,敷金瘡;搗碎,敷火瘡;又:葉炙煮與小兒食,治熱毒下痢及大人丹痢,搗汁服亦可,恐腹痛即暖飲之。
3.《木草蒙筌》:理惡瘡,散血。
4.《綱目》:作蔬食,滑竅治淋,潤燥易產。
摘錄《中華本草》
拼音 Shǔ Kuí Miáo
英文名 stem and leaf of Hollyhock
別名葵莖、赤葵莖。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藥材基源:為錦葵科植物蜀葵Althaea rosea (L.) Cav.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thaea rosea (L.)Cav. [Alcea rosea L.;Althaea sinensis Cav.;A.rosea (L.) Cav.var.sinensis (Cav.) SYHu]
原形態蜀葵二年生直立草本,高達2m。莖枝密被刺毛。葉互生;葉柄長5-15cm,被星狀長硬毛;托葉卵形,長約8mm,先端具3尖;葉近圓心形,直徑6-16cm,掌狀5-7淺裂或波狀棱角,裂片三角形或圓形,中裂片長約3cm,寬4-6cm,上面疏被星狀柔毛,粗糙,下面被星狀長硬毛或絨毛。花腋生,單生或近簇生,排列成總狀花序式,具葉狀苞片。花梗長約5mm,果時延長至1-2.5cm,被星狀長硬毛;小苞片杯狀,常6-7裂,裂片卵狀披針形,長8-10mm,密被星狀粗硬毛,基部合生;萼鐘狀,直徑2-3cm,5齒裂,裂片卵狀三角形,長1.2-1.5cm,密被星狀粗硬毛;花大,直徑6-10cm,有紅、紫、白、粉紅、黃和黑紫等色;單瓣或重瓣,花瓣倒卵狀三角形,長約4cm,先端凹缺,基部狹,爪被長髯毛;雄蕊柱無毛,長約2cm,花絲纖細,長約2mm,花柱分枝多數,微被細毛。果盤狀,直徑約2cm,被短柔毛,分果爿近圓形,多數,背部厚達1mm,具縱槽。花期2-8月。
生境分部本種原產我國西南地區,殃各地廣泛栽培。
性味甘;涼
歸經肺;大腸;膀胱經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主熱毒下痢;淋證;無名腫毒;水炎燙傷;金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8g:或煮食,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燒存性研末調敷。
注意《醫林纂要》:天行病後忌食。
複方 ①治小便出血:酒服葵莖灰方寸,日二。(《千金方》)②治小兒口瘡:赤葵莖炙乾為末,蜜和含。(《聖惠方》)
各家論述 1.《千金·食治》:除客熱、利腸胃。
2.《本草拾遺》:葉,燒為末,敷金瘡;搗碎,敷火瘡;又:葉炙煮與小兒食,治熱毒下痢及大人丹痢,搗汁服亦可,恐腹痛即暖飲之。
3.《木草蒙筌》:理惡瘡,散血。
4.《綱目》:作蔬食,滑竅治淋,潤燥易產。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