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朱震亨著‧‧活法機要
建檔:行政院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 何威德技正
==大標題== 活法機要 元 丹溪朱震亨著。
==中標題== 泄痢證。
臟腑泄痢其證多種,大抵從風濕熱也,是知寒少熱多,故曰暴泄,非陰久泄,非陽
溲而便膿血,知氣行而血止也,宜大黃湯下之,是為重劑。黃芩芍藥是為輕劑,治
法宜補宜泄,宜止宜和,和則芍藥湯,止則訶子湯,有暴下無聲,身冷自汗,小便
清利,大便不禁,氣難喘息,脈微嘔吐,急以重藥溫之,漿水散是也。後重則宜下
,腹痛則宜和,身重者除濕,脈弦者去風,膿血稠粘以重藥竭之,身冷自汗以毒藥
溫之,風邪內縮宜汗之,鶩溏為痢當溫之,在表者發之,在裏者下之,在上者湧之
,在下者竭之,身表熱者內疏之,小便澀者分利之,盛者和之,去者送之,過者止
之,除濕則白朮茯苓,安脾則芍藥桂,破血則黃連當歸,宣通其氣則檳榔木香,如
泄痢而嘔,上焦則生薑橘皮,中焦則芍藥當歸桂茯苓,下焦則治以輕熱,甚以重熱
藥,若四肢懶倦小便少或不利,大便走沉困,飲食減,宜調胃去濕,白朮茯苓芍藥
三味,水煎服,如發熱惡寒腹不痛加黃芩為主,如未見膿而惡寒,乃太陰欲傳少陰
也,加黃連為主,桂枝佐之,如腹痛甚者,加當歸倍芍藥,如見血加黃連為主,桂
當歸佐之,如煩燥或先便白膿後血,或發熱或惡寒,非黃連不能止上部血也,如惡
寒脈沉,或曰腰痛,或血臍下痛,非黃芩不能止,此中部血也,如惡寒脈沉,先血
後便,非地榆不能止,下部血也,唯脈浮大者不可下。
黃芩芍藥湯(方在寶鑑泄痢條下)。
大黃湯。
治泄痢久不愈,膿血稠粘,裏急後重,日夜無度,久不愈者。
大黃(一兩)。
右剉細,好酒二大盞,同浸半日許,煎至一盞半,去大黃不用,將酒二服,頓服之
,如未止再服,以利為度,復服芍藥湯和之,痢止再服黃芩芍藥湯和之,以徹其毒
也。
芍藥湯(方在寶鑑內,痢疾條下)。
白朮黃耆湯,服前藥痢疾雖除,更宜此和之。
白朮(一兩),黃耆(七錢),甘草(三錢),一方無黃耆用黃芩(半兩)。
右咀,均作三服,水煎服清。
防風芍藥湯。
治泄痢飧泄,身熱脈弦,腹痛而渴,及頭痛微汗。
防風,芍藥,黃芩(各一兩)。
右咀,每服半兩或一兩,水煎。
白朮芍藥湯。
治太陰脾經受濕,水泄注下,體重微滿,因弱無力,不欲飲食,暴泄無數,水穀不
化,宜此和之。
白朮,芍藥(各一兩),甘草(半兩)。
右剉,每服一兩水煎。
蒼朮芍藥湯。
治痢疾痛甚者。
蒼朮(二兩),芍藥(一兩),黃芩,肉桂(各半兩)。
右剉,每服一兩,水煎。
訶子散。
如腹痛漸已,泄下微少,宜止之。
訶子皮(一兩生熟各半),木香(半兩),黃連,炙甘草(各三錢)。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以白朮藥湯調下,如止之不已,宜歸而送之也。訶子散內加
厚朴一兩,竭其邪氣也。
漿水散。
治暴泄如水,周身汗出,身上盡冷,脈微而弱,氣少不能語,甚者加吐,此謂急病
。
半夏(二兩湯洗),附子(炮),乾生薑,炙甘草,肉桂(各半兩),良薑(二錢
半)。
右為細末,每服三五錢,漿水二盞煎至半,和滓熱服。
黃連湯。
治大便後下血,腹中不痛者。謂之濕毒下血。
黃連,當歸(各半兩),炙甘草(二錢半)。
右咀,每服五錢,水煎。
芍藥黃連湯。
治大便後下血,腹中痛者,謂之熱毒下血。
芍藥,黃連,當歸(各半兩),大黃(一錢),淡味桂(五分),炙甘草(二錢)
。
右咀,每服五錢,水煎,如痛甚者調木香檳榔末一錢服之。
導氣湯,治下痢膿血,裏急後重,日夜無度。
芍藥(一兩),當歸(半兩),大黃(二錢半),黃連(一錢),黃芩(二錢半)
,木香,檳榔(各一錢)。
右為末,每服半兩,水煎。
加減平胃散(方在寶鑑內泄痢條下)。
地榆芍藥湯。
治泄痢膿血,乃至脫肛。
蒼朮(八兩),地榆(二兩),卷柏(三兩),芍藥(三兩)。
右咀,每服一兩,水煎,病退止。
五泄之病,胃小腸大瘕三證,皆以清涼飲子主之,其泄自止,厥陰證加甘草以緩之
,少陰證裏急後重,故加大黃。又有太陰陽明二證,當進退大承氣湯主之,太陰證
不能食也,當先補而後泄之,乃進藥法也,先煎厚朴半兩製,水煎二三服後,未已
,未有宿食不消,又加枳實二錢同煎二三服,泄又未已,如稍進食,尚有熱毒,又
加大黃三錢,推過,泄止住藥,如泄未止為腸胃有塵垢滑粘,加芒硝半合,宿垢去
盡則愈也,陽明證能食是也,當先泄而後補,謂退藥法也,先用大承氣湯五錢,水
煎服,如利過泄未止,去芒硝,後稍熱退減大黃半再煎兩服,如熱氣雖已,其人必
腹滿,又減去大黃,與枳實厚朴湯又煎三兩服,如腹滿退,泄亦自愈,後服厚朴湯
,數服則已。
==中標題== 癘風證。
癘風者,榮氣熱附其氣不清,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故名
癘風,又曰脈風,俗曰癩。治法刺肌肉百日,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鬚眉生而止,
先樺皮散從少至多服五七日,灸承漿穴七壯,灸瘡愈,再灸再愈,三灸之後服二聖
散,泄熱祛血之風邪,戒房室三年病愈。
樺皮散。
治肺臟風毒,遍身瘡疥,及癮疹瘙痒成瘡,面上風刺粉刺。
樺皮(四兩燒灰),荊芥穗(二兩),杏仁(二兩去皮尖,用水一碗於銀器內,煮
去水一半已來放,令乾用),炙甘草(半兩),枳殼(四兩去穰用,炭火燒欲灰,
於濕紙上令乾)。
右件除杏仁外,餘藥為末,將杏仁另研,與諸藥和勻,磁合內放之,每服三錢,食
後溫水調下。
二聖散。
治大風癘疾,將皂角刺一二斤,燒灰研細,煎大黃半兩,調下二錢,早服樺皮散,
中煎升麻湯,下瀉青丸,晚服二聖散,此數等之藥皆為緩泄血中之風熱也。
七聖丸,七宣丸,皆治風壅邪熱,潤利大腸,中風風癇,癘風,大便秘澀,皆可服
之。
元‧朱震亨著‧‧活法機要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6
- 文章: 3348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元‧朱震亨著‧‧活法機要
==中標題== 破傷風證。
夫風者,百病之始也,清淨則腠理閉拒,雖有九之苛毒,弗能為害,故破傷風者,
通於表裏,分別陰陽,同傷寒證治人,知有發表,不知有攻裏和解,此汗下和三法
也,諸瘡不差,榮衛虛,肌肉不生,瘡眼不合者,風邪亦能外入於瘡,為破傷風之
候,諸瘡上灸,及瘡著白痂,瘡口閉塞,氣難通泄,故陽熱易為鬱結,熱甚則生風
也,故表脈浮而無力,太陽也,在表宜汗。脈長而有力,陽明也,在裏宜下。脈浮
而弦小者,少陽也,半在表半在裏,宜和解。若明此三法而治不中病者,未之有也
。
羌活防風湯。
治破傷風,邪初傳在表。
羌活,防風,川芎,本,當歸,芍藥,甘草(各四兩),地榆,細辛(各二兩)
。
右咀,每服五錢,水煎,量緊慢,加減用之,熱則加大黃三兩,大便秘則加大黃
一兩,緩緩令過熱甚,更加黃芩二兩。
白朮防風湯,若服前藥過有自汗者。
白朮,黃耆(各一兩),防風(二兩)。
右咀,每服五七錢,水煎。
破傷風,藏府秘,小便赤,用熱也,百汗不休,故知無寒也,宜速下之,先用芎黃
湯三二服,後用大芎黃湯下之。
芎黃湯。
川芎(一兩),黃芩(六錢),甘草(二錢)。
右咀,水煎。
大芎黃湯。
川芎(半兩),羌活,黃芩,大黃(各一兩)。
右咀,水煎。
羌活湯。
治半在表半在裏。
羌活,菊花,麻黃,川芎,白茯苓,防風,石膏,前胡,黃芩,蔓荊子,細辛,甘
草,枳殼(各一兩),薄荷,白芷(各半兩)。
右咀,生薑同煎,日三服。
防風湯。
治破傷風,同傷寒表證,未傳入裏,宜急服此藥。
防風,羌活,獨活,川芎(各等分)。
右咀,水煎服,後宜調蜈蚣散,大效。
蜈蚣散。
蜈蚣(一對),魚鰾(半兩),左盤龍(半兩炒煙盡用)。
右為細末,用防風湯調下,如前藥解表不已,覺直轉入裏,當服左龍丸,服之漸漸
看大便硬軟,加巴荳霜。
左龍丸。
治直視在裏者。
左盤龍,白僵蠶(炒),魚鰾(各半兩),雄黃(一錢研)。
右同為細末,燒飯為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下,如裏證不已,當於左龍丸
內一半末,加入巴荳霜半錢,燒飯為丸,桐子大,同左龍丸一處,每服加一丸,漸
加服至利為度,若利後更服後藥,若搐不已,亦宜服後藥,羌活湯也。
羌活湯。
羌活,獨活,地榆,防風(各一兩)。
右咀,水煎,如有熱加黃芩,有涎加半夏,若病日久,氣血漸虛,邪氣入胃,全
氣養血為度。
養血當歸地黃湯。
當歸,地黃,芍藥,川芎,本,防風,白芷(各一兩),細辛(半兩)。
右為末,水煎服。
==中標題== 頭風證。
肝經風盛,木自搖動,梳頭有雪皮,乃肺之證也,謂肺主皮毛,實則泄青丸主之,
虛則消風散主之。
==中標題== 雷頭風證。
夫雷頭風者,震卦主之,諸藥不效,為與證不相對也。
升麻,蒼朮(各一兩),荷葉(全一箇)。
右為細末,每服半兩,水煎,或燒荷葉一箇研細,用前藥調服亦可。
==中標題== 胎產證。
婦人童幼,至天癸未行之間,皆屬少陰,天癸既行,皆從厥陰論之,天癸已絕,乃
屬太陰經也,治胎產之病從厥陰經,無犯胃氣及上二焦,謂之三禁,不可汗,不可
下,不可利小便,發汗者,同傷寒下早之證,利大便則脈數而已動於脾,利小便則
內亡津液,胃中枯燥。製藥之法,能不犯三禁,則榮衛自和,而寒熱止矣。如發渴
則白虎,氣弱則黃耆,血刺痛而和以當歸,腹中疼而加之芍藥,大抵產病,天行從
增損柴胡,雜證從增損四物,宜詳察脈證而用之。
產前寒熱,小柴胡湯中去半夏,謂之黃龍湯。
二黃散。
治婦人有孕,胎漏。
生地黃,熟地黃(各等分)。
右為細末,煎白朮枳殼湯調下。
半夏湯。
治胎衣不下,或子死腹中,或子衝上而昏悶,或血暴下,及胎乾不能產者。
半夏(一兩半),肉桂(七錢半),桃仁(三十箇微炒去皮尖),大黃(半兩)
。
右為細末,先服四物湯三兩,次服半夏湯,生薑同煎。
增損柴胡湯。
治產後經水適斷,感於異證,手足抽搐,咬牙昏冒,繫屬上焦。
柴胡(八錢),黃芩(四錢半),人參(三錢),甘草(炒),石膏(各四錢),
知母(二錢),黃耆(半兩),半夏(三錢)。
右為末,每服半兩,生薑棗同煎。
秦艽湯,前證已去,次服此以去其風邪。
秦艽(八錢),芍藥(半兩),柴胡(八錢),防風,黃芩(各四錢半),人參,
半夏(各三錢),炙甘草(四錢)。
右為末,水煎。
荊芥散,二三日後經水復行,前證俱退,宜此。
小柴胡湯一料,加荊芥穗五錢,枳殼(麩炒去穰半兩)。
右為末,同小柴胡煎法。
防風湯,三二日後,宜正脾胃之氣,兼除風邪。
蒼朮(四兩),防風(三兩),當歸(一兩),羌活(一兩半)。
右為末,水煎。
三分散。
治產後,日久虛勞,鍼灸小藥俱不效者。
川芎,熟地黃,當歸,芍藥,白朮,茯苓,黃耆(各一兩),柴胡,人參(各一兩
六錢),黃芩,半夏,甘草(各六錢)。
右為末,水煎服清。
夫風者,百病之始也,清淨則腠理閉拒,雖有九之苛毒,弗能為害,故破傷風者,
通於表裏,分別陰陽,同傷寒證治人,知有發表,不知有攻裏和解,此汗下和三法
也,諸瘡不差,榮衛虛,肌肉不生,瘡眼不合者,風邪亦能外入於瘡,為破傷風之
候,諸瘡上灸,及瘡著白痂,瘡口閉塞,氣難通泄,故陽熱易為鬱結,熱甚則生風
也,故表脈浮而無力,太陽也,在表宜汗。脈長而有力,陽明也,在裏宜下。脈浮
而弦小者,少陽也,半在表半在裏,宜和解。若明此三法而治不中病者,未之有也
。
羌活防風湯。
治破傷風,邪初傳在表。
羌活,防風,川芎,本,當歸,芍藥,甘草(各四兩),地榆,細辛(各二兩)
。
右咀,每服五錢,水煎,量緊慢,加減用之,熱則加大黃三兩,大便秘則加大黃
一兩,緩緩令過熱甚,更加黃芩二兩。
白朮防風湯,若服前藥過有自汗者。
白朮,黃耆(各一兩),防風(二兩)。
右咀,每服五七錢,水煎。
破傷風,藏府秘,小便赤,用熱也,百汗不休,故知無寒也,宜速下之,先用芎黃
湯三二服,後用大芎黃湯下之。
芎黃湯。
川芎(一兩),黃芩(六錢),甘草(二錢)。
右咀,水煎。
大芎黃湯。
川芎(半兩),羌活,黃芩,大黃(各一兩)。
右咀,水煎。
羌活湯。
治半在表半在裏。
羌活,菊花,麻黃,川芎,白茯苓,防風,石膏,前胡,黃芩,蔓荊子,細辛,甘
草,枳殼(各一兩),薄荷,白芷(各半兩)。
右咀,生薑同煎,日三服。
防風湯。
治破傷風,同傷寒表證,未傳入裏,宜急服此藥。
防風,羌活,獨活,川芎(各等分)。
右咀,水煎服,後宜調蜈蚣散,大效。
蜈蚣散。
蜈蚣(一對),魚鰾(半兩),左盤龍(半兩炒煙盡用)。
右為細末,用防風湯調下,如前藥解表不已,覺直轉入裏,當服左龍丸,服之漸漸
看大便硬軟,加巴荳霜。
左龍丸。
治直視在裏者。
左盤龍,白僵蠶(炒),魚鰾(各半兩),雄黃(一錢研)。
右同為細末,燒飯為丸,桐子大,每服十五丸,溫酒下,如裏證不已,當於左龍丸
內一半末,加入巴荳霜半錢,燒飯為丸,桐子大,同左龍丸一處,每服加一丸,漸
加服至利為度,若利後更服後藥,若搐不已,亦宜服後藥,羌活湯也。
羌活湯。
羌活,獨活,地榆,防風(各一兩)。
右咀,水煎,如有熱加黃芩,有涎加半夏,若病日久,氣血漸虛,邪氣入胃,全
氣養血為度。
養血當歸地黃湯。
當歸,地黃,芍藥,川芎,本,防風,白芷(各一兩),細辛(半兩)。
右為末,水煎服。
==中標題== 頭風證。
肝經風盛,木自搖動,梳頭有雪皮,乃肺之證也,謂肺主皮毛,實則泄青丸主之,
虛則消風散主之。
==中標題== 雷頭風證。
夫雷頭風者,震卦主之,諸藥不效,為與證不相對也。
升麻,蒼朮(各一兩),荷葉(全一箇)。
右為細末,每服半兩,水煎,或燒荷葉一箇研細,用前藥調服亦可。
==中標題== 胎產證。
婦人童幼,至天癸未行之間,皆屬少陰,天癸既行,皆從厥陰論之,天癸已絕,乃
屬太陰經也,治胎產之病從厥陰經,無犯胃氣及上二焦,謂之三禁,不可汗,不可
下,不可利小便,發汗者,同傷寒下早之證,利大便則脈數而已動於脾,利小便則
內亡津液,胃中枯燥。製藥之法,能不犯三禁,則榮衛自和,而寒熱止矣。如發渴
則白虎,氣弱則黃耆,血刺痛而和以當歸,腹中疼而加之芍藥,大抵產病,天行從
增損柴胡,雜證從增損四物,宜詳察脈證而用之。
產前寒熱,小柴胡湯中去半夏,謂之黃龍湯。
二黃散。
治婦人有孕,胎漏。
生地黃,熟地黃(各等分)。
右為細末,煎白朮枳殼湯調下。
半夏湯。
治胎衣不下,或子死腹中,或子衝上而昏悶,或血暴下,及胎乾不能產者。
半夏(一兩半),肉桂(七錢半),桃仁(三十箇微炒去皮尖),大黃(半兩)
。
右為細末,先服四物湯三兩,次服半夏湯,生薑同煎。
增損柴胡湯。
治產後經水適斷,感於異證,手足抽搐,咬牙昏冒,繫屬上焦。
柴胡(八錢),黃芩(四錢半),人參(三錢),甘草(炒),石膏(各四錢),
知母(二錢),黃耆(半兩),半夏(三錢)。
右為末,每服半兩,生薑棗同煎。
秦艽湯,前證已去,次服此以去其風邪。
秦艽(八錢),芍藥(半兩),柴胡(八錢),防風,黃芩(各四錢半),人參,
半夏(各三錢),炙甘草(四錢)。
右為末,水煎。
荊芥散,二三日後經水復行,前證俱退,宜此。
小柴胡湯一料,加荊芥穗五錢,枳殼(麩炒去穰半兩)。
右為末,同小柴胡煎法。
防風湯,三二日後,宜正脾胃之氣,兼除風邪。
蒼朮(四兩),防風(三兩),當歸(一兩),羌活(一兩半)。
右為末,水煎。
三分散。
治產後,日久虛勞,鍼灸小藥俱不效者。
川芎,熟地黃,當歸,芍藥,白朮,茯苓,黃耆(各一兩),柴胡,人參(各一兩
六錢),黃芩,半夏,甘草(各六錢)。
右為末,水煎服清。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6
- 文章: 3348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元‧朱震亨著‧‧活法機要
血風湯。
治產諸風痿攣無力。
秦艽,羌活,防風,白芷,川芎,芍藥,當歸,地黃,白朮,茯苓(各等分),加
半夏,黃耆。
右為細末,一半為丸,煉蜜如桐子大,一半為散,溫酒調下丸藥五七十丸。
治血運血結,或聚於胸中,或偏於少腹,或運於肋,四物湯四兩,倍當歸,川芎
,鬼箭,紅花,玄胡,各一兩,同為末,如四物煎服清調
沒藥散服之。
虫(去羽足一錢微炒),水蛭(二錢炒),麝香(少許),沒藥(一錢)。\r
右為細末,煎前藥調服,血下痛止,只服前藥。
加減四物湯。
治產後頭痛,血虛氣弱,痰癖寒厥,皆令頭痛。
羌活,川芎,防風,香附子(炒各一兩),細辛(一兩半),炙甘草,當歸(各半
兩),石膏(二兩半),熟地黃(一兩),香白芷(一兩半),蒼朮(一兩六錢去
皮)。
右為末,每服一兩,水煎。如有汗者,是氣弱頭痛也,前方中加芍藥三兩,桂一
兩半,生薑煎。如頭痛痰癖者,加半夏三兩,茯苓一兩半,生薑煎。如熱厥頭痛,
加白芷三兩,石膏三兩,知母一兩半。如寒厥頭痛,加天麻三兩,附子一兩半,生
薑煎。
四物湯,治諸變證(方已載元戎方中)。
紅花散。
治婦人產後血昏,血崩,月事不調,遠年,乾血氣,皆治之。
乾荷葉,牡丹皮,當歸,紅花,蒲黃(炒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半兩,酒煎。
和滓溫服,如胎衣不下,別末榆白皮煎湯調下半兩,立效。
當歸散。
治婦人惡物不下。
當歸,芫花(炒)。
右為細末,酒調下三錢。又一方,好墨醋淬末之,小便酒調下。
治胎衣不下,蛇退皮炒焦,細末酒調下,如胎衣在腹,另碾榆白皮末,同煎服立下
。
生地黃散。
諸見血無寒,衄血下血,吐血溺血,皆屬於熱。
生地黃,熟地黃,枸杞子,地骨皮,天門冬,黃耆,芍藥,甘草,黃芩(各等分)
。
右為末,每服一兩,水煎脈,微身涼,惡風,每一兩加桂半錢。
麥門冬飲子。
治衄血不止。
麥門冬,生地黃(各等分)。
右剉,每服一兩,水煎,又衄血,先硃砂蛤粉,次木香黃連,大便結下之大黃,芒
硝,甘草,生地黃。溏軟,梔子,黃芩,黃連,可選而用之。
==中標題== 帶下證。
赤者,熱入小腸。白者,熱入大腸。其本濕熱,冤結于脈不散,故為赤白帶下也。
冤,屈也,結也。屈滯而病熱不散,先以十棗湯下之,後服苦楝丸,大玄胡散調下
之,熱去濕除病自愈也。月事不來,先服降心火之劑,後服局方中五補丸後,以衛
生湯,治脾養血氣可也。
苦楝丸。
治赤白帶下。
苦楝(碎酒浸),茴香(炒),當歸(各等分)。
右為細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衛生湯。
白芍藥,當歸(各二兩),黃耆(三兩),甘草(一兩)。
右為末,水煎空心服,如虛者,加人參一兩。
==中標題== 大頭風證。
夫大頭風證者,是陽明邪熱太甚,資實少陽相火而為之也,多在少陽或在陽明,或
在太陽,視其腫勢在何部分,隨經取之,濕熱為腫,木盛為痛,此邪見於頭,多在
耳前後先出,治之大不宜藥速,速則過其病所,謂上熱未除,中寒復生,必傷人命
,此病是自外而之內者是血病,況頭部分受邪,見於無形跡之部,當先緩而後急,
先緩者,謂邪氣在上著,無形之部分既著無形,無所不至,若用重劑速下過,其病
難已,雖無緩藥,若急服之,或食前,或頓服,皆失緩體,則藥不能得除,病當徐
徐浸漬無形之邪也,或藥性味形體據象,皆要不離緩體是也,且後急者,謂緩劑已
瀉邪氣,入於中,是到陰部染於有形質之所,若不速去,則損陰也,此終治,卻為
客邪,當急去之,是治客以急也,且治主當緩者,謂陽邪在上,陰邪在下,若急治
之,不能解紛而益亂也,治客以急者,謂陽分受陰邪,陰分受陽邪,此客氣急除去
之也。
假令少陽陽明為病,少陽為邪,出於耳前後也,陽明為邪者,首大腫也,先以黃芩
黃連甘草湯,通剉煎,少少不住服,或劑畢再用,煨黍粘子,新瓦上炒香,同大黃
煎成,去滓,內芒硝,俱各等分,亦時時呷之,無令飲食,在前得微利,及邪氣已
只服前藥,如不已再同前次第服之,取大便利,邪氣則止,如陽明渴者,加石膏,
如少陽渴者,加瓜蔞根。陽明行經,升麻,芍藥,葛根,甘草。太陽行經,羌活,
防風之類。
黑白散,治大頭風如神(方在後家珍內)。
消毒丸(在寶鑑內附)。
==中標題== 瘧證。
夏傷於暑,秋必病瘧,蓋傷之淺者近,而暴傷之重者遠而疾。痎瘧者,久瘧也。是
知夏傷於暑,濕熱閉藏而不能發泄于外。邪氣內行,至秋而發為瘧也。何經受之,
隨其動而取之,有中三陽者,有中三陰者,經中邪氣,其證各殊,同傷寒治之也。
五藏皆有瘧,其治各異,在太陽經謂之風瘧,治多汗之。在陽明經謂之熱瘧,治多
下之。在少陽經謂之風熱瘧,治多和之。在陰經則不分三經,總謂之濕瘧,當從太
陰經論之。
桂枝羌活湯。
治瘧疾,處暑前發,頭痛項強,脈浮,惡寒有汗。
桂枝,羌活,防風,甘草(各半兩)。
右為末,水煎。如吐者加半夏等分。
麻黃羌活湯,治瘧病,頭痛項強,脈浮,惡風無汗者。
麻黃(去節),羌活,防風,甘草(各半兩)。
右為末,水煎。如吐者加半夏等分。
麻黃桂枝湯。
治瘧如前證而夜發者。
麻黃(一兩去節),炙甘草(三錢),黃芩(半兩),桂枝(二錢),桃仁(三十
箇去皮尖)。
右為末,水煎桃仁,散血緩肝,夜發乃陰經有邪,此湯散血中風寒也。
桂枝黃芩湯。
治瘧,服藥寒熱轉甚者,知太陽陽明少陽三陽合病也,宜此和之。
甘草,黃芩,人參(各四錢半),半夏(四錢),柴胡(一兩二錢),石膏,知母
(各半兩),桂枝(二錢)。
右為末,水煎。從卯至午時發者,宜大柴胡湯下之,從午至酉發者,知其邪氣在
內也,宜大承氣湯下之,從酉至子時發者,或至寅時者,知其邪氣在血也,宜桃仁
承氣湯下之,微利後,更以小柴胡湯制其邪氣可也。
治產諸風痿攣無力。
秦艽,羌活,防風,白芷,川芎,芍藥,當歸,地黃,白朮,茯苓(各等分),加
半夏,黃耆。
右為細末,一半為丸,煉蜜如桐子大,一半為散,溫酒調下丸藥五七十丸。
治血運血結,或聚於胸中,或偏於少腹,或運於肋,四物湯四兩,倍當歸,川芎
,鬼箭,紅花,玄胡,各一兩,同為末,如四物煎服清調
沒藥散服之。
虫(去羽足一錢微炒),水蛭(二錢炒),麝香(少許),沒藥(一錢)。\r
右為細末,煎前藥調服,血下痛止,只服前藥。
加減四物湯。
治產後頭痛,血虛氣弱,痰癖寒厥,皆令頭痛。
羌活,川芎,防風,香附子(炒各一兩),細辛(一兩半),炙甘草,當歸(各半
兩),石膏(二兩半),熟地黃(一兩),香白芷(一兩半),蒼朮(一兩六錢去
皮)。
右為末,每服一兩,水煎。如有汗者,是氣弱頭痛也,前方中加芍藥三兩,桂一
兩半,生薑煎。如頭痛痰癖者,加半夏三兩,茯苓一兩半,生薑煎。如熱厥頭痛,
加白芷三兩,石膏三兩,知母一兩半。如寒厥頭痛,加天麻三兩,附子一兩半,生
薑煎。
四物湯,治諸變證(方已載元戎方中)。
紅花散。
治婦人產後血昏,血崩,月事不調,遠年,乾血氣,皆治之。
乾荷葉,牡丹皮,當歸,紅花,蒲黃(炒各等分)。
右為細末,每服半兩,酒煎。
和滓溫服,如胎衣不下,別末榆白皮煎湯調下半兩,立效。
當歸散。
治婦人惡物不下。
當歸,芫花(炒)。
右為細末,酒調下三錢。又一方,好墨醋淬末之,小便酒調下。
治胎衣不下,蛇退皮炒焦,細末酒調下,如胎衣在腹,另碾榆白皮末,同煎服立下
。
生地黃散。
諸見血無寒,衄血下血,吐血溺血,皆屬於熱。
生地黃,熟地黃,枸杞子,地骨皮,天門冬,黃耆,芍藥,甘草,黃芩(各等分)
。
右為末,每服一兩,水煎脈,微身涼,惡風,每一兩加桂半錢。
麥門冬飲子。
治衄血不止。
麥門冬,生地黃(各等分)。
右剉,每服一兩,水煎,又衄血,先硃砂蛤粉,次木香黃連,大便結下之大黃,芒
硝,甘草,生地黃。溏軟,梔子,黃芩,黃連,可選而用之。
==中標題== 帶下證。
赤者,熱入小腸。白者,熱入大腸。其本濕熱,冤結于脈不散,故為赤白帶下也。
冤,屈也,結也。屈滯而病熱不散,先以十棗湯下之,後服苦楝丸,大玄胡散調下
之,熱去濕除病自愈也。月事不來,先服降心火之劑,後服局方中五補丸後,以衛
生湯,治脾養血氣可也。
苦楝丸。
治赤白帶下。
苦楝(碎酒浸),茴香(炒),當歸(各等分)。
右為細末,酒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酒下。
衛生湯。
白芍藥,當歸(各二兩),黃耆(三兩),甘草(一兩)。
右為末,水煎空心服,如虛者,加人參一兩。
==中標題== 大頭風證。
夫大頭風證者,是陽明邪熱太甚,資實少陽相火而為之也,多在少陽或在陽明,或
在太陽,視其腫勢在何部分,隨經取之,濕熱為腫,木盛為痛,此邪見於頭,多在
耳前後先出,治之大不宜藥速,速則過其病所,謂上熱未除,中寒復生,必傷人命
,此病是自外而之內者是血病,況頭部分受邪,見於無形跡之部,當先緩而後急,
先緩者,謂邪氣在上著,無形之部分既著無形,無所不至,若用重劑速下過,其病
難已,雖無緩藥,若急服之,或食前,或頓服,皆失緩體,則藥不能得除,病當徐
徐浸漬無形之邪也,或藥性味形體據象,皆要不離緩體是也,且後急者,謂緩劑已
瀉邪氣,入於中,是到陰部染於有形質之所,若不速去,則損陰也,此終治,卻為
客邪,當急去之,是治客以急也,且治主當緩者,謂陽邪在上,陰邪在下,若急治
之,不能解紛而益亂也,治客以急者,謂陽分受陰邪,陰分受陽邪,此客氣急除去
之也。
假令少陽陽明為病,少陽為邪,出於耳前後也,陽明為邪者,首大腫也,先以黃芩
黃連甘草湯,通剉煎,少少不住服,或劑畢再用,煨黍粘子,新瓦上炒香,同大黃
煎成,去滓,內芒硝,俱各等分,亦時時呷之,無令飲食,在前得微利,及邪氣已
只服前藥,如不已再同前次第服之,取大便利,邪氣則止,如陽明渴者,加石膏,
如少陽渴者,加瓜蔞根。陽明行經,升麻,芍藥,葛根,甘草。太陽行經,羌活,
防風之類。
黑白散,治大頭風如神(方在後家珍內)。
消毒丸(在寶鑑內附)。
==中標題== 瘧證。
夏傷於暑,秋必病瘧,蓋傷之淺者近,而暴傷之重者遠而疾。痎瘧者,久瘧也。是
知夏傷於暑,濕熱閉藏而不能發泄于外。邪氣內行,至秋而發為瘧也。何經受之,
隨其動而取之,有中三陽者,有中三陰者,經中邪氣,其證各殊,同傷寒治之也。
五藏皆有瘧,其治各異,在太陽經謂之風瘧,治多汗之。在陽明經謂之熱瘧,治多
下之。在少陽經謂之風熱瘧,治多和之。在陰經則不分三經,總謂之濕瘧,當從太
陰經論之。
桂枝羌活湯。
治瘧疾,處暑前發,頭痛項強,脈浮,惡寒有汗。
桂枝,羌活,防風,甘草(各半兩)。
右為末,水煎。如吐者加半夏等分。
麻黃羌活湯,治瘧病,頭痛項強,脈浮,惡風無汗者。
麻黃(去節),羌活,防風,甘草(各半兩)。
右為末,水煎。如吐者加半夏等分。
麻黃桂枝湯。
治瘧如前證而夜發者。
麻黃(一兩去節),炙甘草(三錢),黃芩(半兩),桂枝(二錢),桃仁(三十
箇去皮尖)。
右為末,水煎桃仁,散血緩肝,夜發乃陰經有邪,此湯散血中風寒也。
桂枝黃芩湯。
治瘧,服藥寒熱轉甚者,知太陽陽明少陽三陽合病也,宜此和之。
甘草,黃芩,人參(各四錢半),半夏(四錢),柴胡(一兩二錢),石膏,知母
(各半兩),桂枝(二錢)。
右為末,水煎。從卯至午時發者,宜大柴胡湯下之,從午至酉發者,知其邪氣在
內也,宜大承氣湯下之,從酉至子時發者,或至寅時者,知其邪氣在血也,宜桃仁
承氣湯下之,微利後,更以小柴胡湯制其邪氣可也。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6
- 文章: 3348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元‧朱震亨著‧‧活法機要
==中標題== 熱證。
有表而熱者,謂之表熱,無表而熱者,謂之裏熱,有暴發而為熱者,乃久不宣通而
致也,有服溫藥而為熱者,有惡寒戰慄而熱者,蓋諸熱之屬心火之象也,治法,小
熱之氣,涼以和之,大熱之氣,寒以取之,甚熱之氣,則汗發之,發之不盡,則逆
制之,制之不盡,求其屬以衰之。苦者以治五藏,五藏屬陰而居於內,辛者以治六
府,六府屬陽而在於外,故內者下之,外者發之,又宜養血益陰,其熱自愈。
地黃丸(方在前發明內附)。
如煩渴發熱,虛煩蒸病,空心服地黃丸,食後服防風當歸飲子。
柴胡,人參,黃芩,甘草(各一兩),滑石(三兩),大黃,當歸,芍藥,防風(
各半兩)。
右為末,生薑同煎,如痰實欬嗽加半夏。
金花丸。
治大便黃,米穀完出,驚悸,溺血,淋閉,欬血衄血,自汗頭痛,積熱肺痿。
黃連,黃柏,黃芩,山梔子仁(各一兩)。
右為細末,滴水為丸,桐子大,溫水下。如大便結實加大黃,自利不用大黃,如中
外有熱者,作散剉服,名解毒湯。如腹滿嘔吐欲作利者,解毒湯內加半夏茯苓厚朴
各三錢,生薑同煎。如白膿下痢後重者,加大黃三錢。
涼膈散(方在難知內附),加減于後。
若咽嗌不利,腫痛并涎嗽者,加桔梗一兩,荊芥穗半兩,若欬而嘔者,加半夏半兩
生薑煎。若鼻衄嘔血者,加當歸,芍藥,生地黃各半兩,若淋閟者,加滑石四兩,
茯苓一兩。
當歸承氣湯。
治熱攻於上,不利於下,陽狂奔走,罵詈不避親疏。
大黃,當歸(各一兩),甘草(半兩),芒硝(九錢)。
右咀,生薑棗同煎。
大黃膏。
治熱入血室,發狂不認人者。
牛黃(二錢半),硃砂,鬱金,丹皮(各三錢),腦子,甘草(各一錢)。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皂子大,新水化下。
治表惡熱寒而渴,陽明證,白虎湯也。若膚如火燎而熱,以手取之不甚熱,為肺熱
也,目晴赤,煩燥或引飲,獨黃芩一味主之,若兩肌熱,脈浮弦者,柴胡飲子主
之。若肋熱,或一身盡熱者,或日晡肌熱者,皆為血熱也,四順飲子主之。若夜
發熱,主行陰,乃血熱也,四順飲子,桃仁承氣,選而用之。若晝則明了,夜則譫
語,四順飲子。證若發熱,雖無熱,亦為柴胡證。晝則行陽二十五度,氣藥也。
大抵宜柴胡飲子,夜則行陰二十五度,血藥也,大抵宜四順飲子。
==中標題== 眼證。
眼之為病,在府則為表,當除風散熱,在藏則為裏,宜養血安神,暴發者為表而易
治,久病者在裏而難愈,除風散熱者,瀉青丸主之。養血安神者,定志丸。婦人則
熟乾地黃丸主之。
治眼暴赤暴腫,散熱飲子。
防風,羌活,黃芩,黃連(各一兩)。
右咀,水煎,食後溫服,如大便秘澀,加大黃一兩,如痛甚者,加當歸地黃各一
兩,如煩燥不得眠睡,加梔子一兩。
地黃湯。
治眼久病昏澀,因發而久不愈者。
防風,羌活,黃芩,黃連,地黃,當歸,人參,茯苓(各等分)。
右為末,水煎。
四物龍膽湯,治目暴發(方在元戎四物湯條下附)。
點眼藥則有蟾光膏(方在後冊雜方內附)。
洗眼藥則有夜光膏(方在寶鑑內附)。藥(在後雜方內附)。
==中標題== 消渴證。
消渴之疾,三焦受病也。有上消,有消中,有消腎。上消者,肺也。多飲水而少食
,大便如常,小便清利,知其燥在上焦也,治宜流濕以潤其燥。
消中者,胃也,渴而飲食多,小便赤黃,熱能消穀,知其熱在中焦也。宜下之。
消腎者,初發為膏淋,謂淋下如膏油之狀,至病成而面色黧黑,形瘦而耳焦,小便
濁而有脂液,治法宜養血以肅清,分其清濁而自愈也。
黃連膏。
黃連末一觔,生地黃,自然汁,白連花藕汁,牛乳汁,各一觔。
右將汁熬成膏,子劑黃連末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少呷,溫水送下,日進十
服,渴病立止。
八味丸,治消腎(方在發明內附)。 ==中標題== 腫脹證。
五臟六腑皆有脹,經云:平治權衡,去菀陳剉,開鬼門,潔淨府,平治權衡者,察
脈之浮沉也。去菀陳剉者,疏滌腸胃也。開鬼門者,發汗也。潔淨府者,利小便也
。蠱脹之病,治以雞屎醴,酒調服。水脹之病,當開鬼門,決潔淨府也。
治水腫螻蛄,去頭尾,與葡萄心同研。露七日,曝乾為末,淡酒調下,暑月用佳。
又方,棗一,鍋內入水上有四指深,用大戟并根苗,蓋之遍盆合之煮熟為度,去
大戟,不用旋旋,喫無時,盡棗決愈,神效。
==中標題== 瘡瘍證。
瘡瘍者,火之屬,須分內外以治其本,若其脈沉實,當先疏其內以絕其源也,其脈
浮大,當先托裏。恐邪氣入內也,有內外之中者,邪氣至盛,遏絕經絡,故發癰腫
,此因失托裏,及失疏通,又失和榮衛也,治瘡之大要,須明托裏疏通,行榮衛之
三法,內之外者,其脈沉實,發熱煩燥,外無焮赤,痛深於內,其邪氣深矣。故先
疏通臟腑,以絕其源,外之內者,其脈浮數,焮腫在外,形證外顯,恐邪氣極而內
行,故先托裏也。內外之中者,外無焮惡之氣,內亦臟腑宣通,知其在經,當和榮
衛也。用此三法之後,雖未差,必無變證,亦可使邪氣峻減而易痊愈。
內疏黃連湯。
治嘔心逆,發熱而煩,脈沉而實,腫硬木悶而皮肉不變,色根繫深,大病遠在內
,臟腑秘澀當急疏利之。
黃連,山梔子,芍藥,當歸,檳榔,木香,薄荷,連翹,黃芩,桔梗,甘草(各一
兩)。
右為末,水煎先喫一二服,次後加大黃一錢,再服加二錢,以利為度,如有熱證,
止服黃連湯,大便秘澀則加大黃,如覺無熱證,及後藥復煎散,時時服之,如無熱
證及大便不秘澀,止服,復煎散,稍有熱證卻服黃連湯,秘則加大黃,如此內外皆
通,榮衛和調,則經絡自不遏絕矣。
內托復煎散。
治腫焮於外,根槃不深,形證在表,其脈多浮,痛在皮肉,邪氣盛而必侵於內,須
急內托以救其裏也。
地骨皮,黃耆,防風,芍藥,黃芩,白朮,茯苓,人參,甘草,當歸,防己(各一
兩),柳桂(淡味加半兩)。
右咀,先煎蒼朮一觔,用水五升煎至三升,去蒼朮滓,入前藥十二味,再煎至三
四盞,絞取清汁作三四服,終日服之,又煎蒼朮滓為湯,去滓再依前煎十二味藥滓
服之,此除濕散鬱熱,使胃氣和平,如或未已,再作半料服之,若大便秘及煩熱,
少服黃連湯,如微利煩熱已退卻,服復煎散半料,如此使榮衛俱行,邪氣不能自侵
也。
當歸黃耆湯。
治瘡瘍,臟腑已行,如痛不可忍者。
當歸,黃耆,地黃,川芎,地骨皮,芍藥(各等分)。
右咀,水煎。如發熱加黃芩,如煩躁不能睡臥者加梔子,如嘔則是濕氣侵胃倍加
白朮。
內消升麻湯。
治血氣壯實,若患癰疽,大小便不通。
升麻,大黃(各二兩),黃芩(一兩半),枳實(麩炒),當歸,芍藥(各一兩半
),炙甘草(一兩)。
右咀,水煎食前服。
有表而熱者,謂之表熱,無表而熱者,謂之裏熱,有暴發而為熱者,乃久不宣通而
致也,有服溫藥而為熱者,有惡寒戰慄而熱者,蓋諸熱之屬心火之象也,治法,小
熱之氣,涼以和之,大熱之氣,寒以取之,甚熱之氣,則汗發之,發之不盡,則逆
制之,制之不盡,求其屬以衰之。苦者以治五藏,五藏屬陰而居於內,辛者以治六
府,六府屬陽而在於外,故內者下之,外者發之,又宜養血益陰,其熱自愈。
地黃丸(方在前發明內附)。
如煩渴發熱,虛煩蒸病,空心服地黃丸,食後服防風當歸飲子。
柴胡,人參,黃芩,甘草(各一兩),滑石(三兩),大黃,當歸,芍藥,防風(
各半兩)。
右為末,生薑同煎,如痰實欬嗽加半夏。
金花丸。
治大便黃,米穀完出,驚悸,溺血,淋閉,欬血衄血,自汗頭痛,積熱肺痿。
黃連,黃柏,黃芩,山梔子仁(各一兩)。
右為細末,滴水為丸,桐子大,溫水下。如大便結實加大黃,自利不用大黃,如中
外有熱者,作散剉服,名解毒湯。如腹滿嘔吐欲作利者,解毒湯內加半夏茯苓厚朴
各三錢,生薑同煎。如白膿下痢後重者,加大黃三錢。
涼膈散(方在難知內附),加減于後。
若咽嗌不利,腫痛并涎嗽者,加桔梗一兩,荊芥穗半兩,若欬而嘔者,加半夏半兩
生薑煎。若鼻衄嘔血者,加當歸,芍藥,生地黃各半兩,若淋閟者,加滑石四兩,
茯苓一兩。
當歸承氣湯。
治熱攻於上,不利於下,陽狂奔走,罵詈不避親疏。
大黃,當歸(各一兩),甘草(半兩),芒硝(九錢)。
右咀,生薑棗同煎。
大黃膏。
治熱入血室,發狂不認人者。
牛黃(二錢半),硃砂,鬱金,丹皮(各三錢),腦子,甘草(各一錢)。
右為細末,煉蜜為丸,如皂子大,新水化下。
治表惡熱寒而渴,陽明證,白虎湯也。若膚如火燎而熱,以手取之不甚熱,為肺熱
也,目晴赤,煩燥或引飲,獨黃芩一味主之,若兩肌熱,脈浮弦者,柴胡飲子主
之。若肋熱,或一身盡熱者,或日晡肌熱者,皆為血熱也,四順飲子主之。若夜
發熱,主行陰,乃血熱也,四順飲子,桃仁承氣,選而用之。若晝則明了,夜則譫
語,四順飲子。證若發熱,雖無熱,亦為柴胡證。晝則行陽二十五度,氣藥也。
大抵宜柴胡飲子,夜則行陰二十五度,血藥也,大抵宜四順飲子。
==中標題== 眼證。
眼之為病,在府則為表,當除風散熱,在藏則為裏,宜養血安神,暴發者為表而易
治,久病者在裏而難愈,除風散熱者,瀉青丸主之。養血安神者,定志丸。婦人則
熟乾地黃丸主之。
治眼暴赤暴腫,散熱飲子。
防風,羌活,黃芩,黃連(各一兩)。
右咀,水煎,食後溫服,如大便秘澀,加大黃一兩,如痛甚者,加當歸地黃各一
兩,如煩燥不得眠睡,加梔子一兩。
地黃湯。
治眼久病昏澀,因發而久不愈者。
防風,羌活,黃芩,黃連,地黃,當歸,人參,茯苓(各等分)。
右為末,水煎。
四物龍膽湯,治目暴發(方在元戎四物湯條下附)。
點眼藥則有蟾光膏(方在後冊雜方內附)。
洗眼藥則有夜光膏(方在寶鑑內附)。藥(在後雜方內附)。
==中標題== 消渴證。
消渴之疾,三焦受病也。有上消,有消中,有消腎。上消者,肺也。多飲水而少食
,大便如常,小便清利,知其燥在上焦也,治宜流濕以潤其燥。
消中者,胃也,渴而飲食多,小便赤黃,熱能消穀,知其熱在中焦也。宜下之。
消腎者,初發為膏淋,謂淋下如膏油之狀,至病成而面色黧黑,形瘦而耳焦,小便
濁而有脂液,治法宜養血以肅清,分其清濁而自愈也。
黃連膏。
黃連末一觔,生地黃,自然汁,白連花藕汁,牛乳汁,各一觔。
右將汁熬成膏,子劑黃連末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少呷,溫水送下,日進十
服,渴病立止。
八味丸,治消腎(方在發明內附)。 ==中標題== 腫脹證。
五臟六腑皆有脹,經云:平治權衡,去菀陳剉,開鬼門,潔淨府,平治權衡者,察
脈之浮沉也。去菀陳剉者,疏滌腸胃也。開鬼門者,發汗也。潔淨府者,利小便也
。蠱脹之病,治以雞屎醴,酒調服。水脹之病,當開鬼門,決潔淨府也。
治水腫螻蛄,去頭尾,與葡萄心同研。露七日,曝乾為末,淡酒調下,暑月用佳。
又方,棗一,鍋內入水上有四指深,用大戟并根苗,蓋之遍盆合之煮熟為度,去
大戟,不用旋旋,喫無時,盡棗決愈,神效。
==中標題== 瘡瘍證。
瘡瘍者,火之屬,須分內外以治其本,若其脈沉實,當先疏其內以絕其源也,其脈
浮大,當先托裏。恐邪氣入內也,有內外之中者,邪氣至盛,遏絕經絡,故發癰腫
,此因失托裏,及失疏通,又失和榮衛也,治瘡之大要,須明托裏疏通,行榮衛之
三法,內之外者,其脈沉實,發熱煩燥,外無焮赤,痛深於內,其邪氣深矣。故先
疏通臟腑,以絕其源,外之內者,其脈浮數,焮腫在外,形證外顯,恐邪氣極而內
行,故先托裏也。內外之中者,外無焮惡之氣,內亦臟腑宣通,知其在經,當和榮
衛也。用此三法之後,雖未差,必無變證,亦可使邪氣峻減而易痊愈。
內疏黃連湯。
治嘔心逆,發熱而煩,脈沉而實,腫硬木悶而皮肉不變,色根繫深,大病遠在內
,臟腑秘澀當急疏利之。
黃連,山梔子,芍藥,當歸,檳榔,木香,薄荷,連翹,黃芩,桔梗,甘草(各一
兩)。
右為末,水煎先喫一二服,次後加大黃一錢,再服加二錢,以利為度,如有熱證,
止服黃連湯,大便秘澀則加大黃,如覺無熱證,及後藥復煎散,時時服之,如無熱
證及大便不秘澀,止服,復煎散,稍有熱證卻服黃連湯,秘則加大黃,如此內外皆
通,榮衛和調,則經絡自不遏絕矣。
內托復煎散。
治腫焮於外,根槃不深,形證在表,其脈多浮,痛在皮肉,邪氣盛而必侵於內,須
急內托以救其裏也。
地骨皮,黃耆,防風,芍藥,黃芩,白朮,茯苓,人參,甘草,當歸,防己(各一
兩),柳桂(淡味加半兩)。
右咀,先煎蒼朮一觔,用水五升煎至三升,去蒼朮滓,入前藥十二味,再煎至三
四盞,絞取清汁作三四服,終日服之,又煎蒼朮滓為湯,去滓再依前煎十二味藥滓
服之,此除濕散鬱熱,使胃氣和平,如或未已,再作半料服之,若大便秘及煩熱,
少服黃連湯,如微利煩熱已退卻,服復煎散半料,如此使榮衛俱行,邪氣不能自侵
也。
當歸黃耆湯。
治瘡瘍,臟腑已行,如痛不可忍者。
當歸,黃耆,地黃,川芎,地骨皮,芍藥(各等分)。
右咀,水煎。如發熱加黃芩,如煩躁不能睡臥者加梔子,如嘔則是濕氣侵胃倍加
白朮。
內消升麻湯。
治血氣壯實,若患癰疽,大小便不通。
升麻,大黃(各二兩),黃芩(一兩半),枳實(麩炒),當歸,芍藥(各一兩半
),炙甘草(一兩)。
右咀,水煎食前服。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6
- 文章: 3348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元‧朱震亨著‧‧活法機要
復元通氣散。
治諸氣澀耳聾,腹癰便癰,瘡疽無頭,止痛消腫。
青皮,陳皮(各四兩),甘草(三兩生熟各半),川山甲(炮),栝蔞根(各二兩
),加金銀花,連翹(各一兩)。
右為細末,熱酒調下。
五香湯。
治毒氣入腹托裏,若有異證於內加減。
丁香,木香,沉香,乳香,麝香(三錢)。
右為細末,水煎空心服,嘔者去麝加藿香一兩,渴者加人參一兩。
赤芍藥散。
治一切疔瘡癰疽,初覺增寒疼痛。
金銀花,赤芍藥(各半兩),大黃(七錢半),瓜蔞(大者一枚),當歸,甘草,
枳實(各三錢)。
右為末,水酒各半煎。
桃紅散。
歛瘡生肌,定血辟風邪。
滑石(四兩),乳香,輕粉(各二錢),小荳粉(一錢),寒水石(三兩燒),一
方改小荳粉為定粉一兩。
右為極細末,乾貼。
冰霜散。
治火燒皮爛大痛。
寒水石(生),牡蠣(燒),朴硝,青黛(各一兩),輕粉(一錢)。
右為細末,新水或油調塗立止。
乳香散。
治杖瘡神效。
乳香,沒藥(各三錢),自然銅(半兩,火燒醋醮十遍),茴香(四錢),當歸(
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半兩,溫酒調下。
五黃散。
治杖瘡定痛。
黃丹,黃連,黃芩,黃柏,大黃,乳香(各等分)。
右為細末,新水調成膏,用緋絹帛上攤貼。
花石散。
治一切金瘡貓狗咬傷,婦人敗血,惡血奔心,血運胎死,胎衣不下至死者,以童便
調下一錢,取下惡物,神效。
硫黃(明淨者四兩),花石(一觔)。
右二味拌勻,用紙筋和膠泥固濟,瓦罐子一箇,入藥內蜜泥封口,焙乾安在四方塼
上,摶上書八卦五行字,用炭一秤,圍燒自巳午時,從下生火,直至經宿,火盡又
經宿,罐冷取研極細,磁盒內盛用。
截疳散。
治年深疳瘡。
黃連(半兩),白歛,白芨,黃丹(各一兩),輕粉(一錢),龍腦,麝香(各五
分另研),蜜陀僧(一兩)。
右為細末和勻乾糝,或上以膏貼之。
生肌散。
寒水石(剉),滑石(各一兩),烏魚骨,龍骨,定粉,蜜佗僧,白礬灰,乾胭脂
(各半兩)。
右為極細末,乾糝用之。
平肌散。
治諸瘡久不歛。
蜜佗僧,花蕊石(二物同煆赤),白龍骨(各一兩),乳香(另研),輕粉(各一
錢),黃丹,黃連(各一錢半)。
右為極細末,和勻乾摻。
碧霞挺子。
治惡瘡透了,不覺疼痛者。
銅綠(一兩),碙砂(二錢),蟾酥(一錢)。
右為細末,燒飯和作麥挻子,每用刺不覺痛者,須刺血出,方藥在內,以膏貼
之。
用藥加減。
如發背疔腫膿潰前後,虛而頭痛,於托裏藥內加五味子,恍惚不寧,加人參茯神,
虛而發熱者,加地黃栝蔞根,潮熱者,加柴胡地骨皮,渴不止者,加知母赤小荳,
虛煩者,加枸杞天門冬,自利者,加厚朴,膿多者,加當歸川芎,痛甚者,加芍藥
乳香,肌肉遲生者,加白歛官桂,有風邪者,加獨活防風,心驚悸者,加丹砂,口
自動者,加羌活細辛,嘔逆者,加丁香藿香葉,痰多者,加半夏陳皮。
迴瘡金銀花散。
治瘡瘍痛甚,則色變紫黑者。
金銀花(連枝葉剉二兩),黃耆(四兩),甘草(一兩)。
右咀,用酒一升,同入壺瓶內閉口,重湯內煮三兩時辰,取出去滓頓服之。
雄黃散。
治瘡有惡肉不能去者。
雄黃(一錢研),巴豆(不去皮研一箇去皮五分)。
右二味,再同研如泥,入乳香沒藥各少許,再研勻細,少上,惡肉自去矣。
\n ==中標題== 瘰證。
夫瘰者,結核是也,或在耳後,或在耳前,或在耳下,連及頤頷,或在頸下連缺
盆,皆謂之瘰,或在胸及胸之側,或在兩,皆謂之馬刀,手足少陽主之。
治結核前後耳有之,或耳下頷下有之,皆瘰也。桑椹二斗,極熟黑色者,以布裂
取自然汁,不犯銅鐵,以文武火慢熬,作薄膏子,每日白沸湯點一匙,食後,日三
服。
連翹湯。
治馬刀。
連翹,瞿麥花(各一斤),大黃(三兩),甘草(二兩)。
右咀,水煎服,後十餘日,可於臨泣穴灸二七壯,服五六十日方效,在他經者。
又一方服大黃木通五兩,知母(一作貝母)五兩,雄黃七分,檳榔半兩,減甘草不
用,同前藥為細末,熟水調下三五錢服之。
瞿麥飲子。
連翹(一斤),瞿麥穗(半斤)。
右為末,水煎,臨臥服此藥,經效多不能速驗,宜待歲月之久除也。
==中標題== 欬嗽證。
欬,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謂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欬嗽
是有痰而有聲,蓋因傷於肺氣而欬,動於脾濕,因欬而為嗽也,治欬嗽者,治痰為
先,治痰者,下氣為上,是以南星半夏勝其痰而能食者,大承氣湯微下之,痰而不
能食者,厚朴湯治之,夏月嗽而發熱者,謂之熱痰嗽,小柴胡湯四兩,加石膏一兩
,知母半兩用之,冬月嗽而寒熱者,謂之寒嗽,小青龍加杏仁服之,蜜煎生薑湯,
蜜煎橘皮湯,燒生薑胡桃,皆治無痰而嗽者,此乃大例,更當隨時隨證加減之。
利膈丸(方在寶鑑內附)。
款氣丸。
治久嗽痰喘,肺氣浮腫。
郁李仁,青皮(去白),陳皮(去白),檳榔,木香,杏仁(去皮尖),馬兜苓(
炒),人參,廣茂,當歸,澤瀉,茯苓,苦葶藶(炒各二錢),防己(半兩),牽
牛(取頭末一兩半)。
右為細末,生薑汁麵糊為丸,桐子大,生薑湯下。
治欬嗽諸方,在家珍內并寶鑑內者,更宜選而用之。
治諸氣澀耳聾,腹癰便癰,瘡疽無頭,止痛消腫。
青皮,陳皮(各四兩),甘草(三兩生熟各半),川山甲(炮),栝蔞根(各二兩
),加金銀花,連翹(各一兩)。
右為細末,熱酒調下。
五香湯。
治毒氣入腹托裏,若有異證於內加減。
丁香,木香,沉香,乳香,麝香(三錢)。
右為細末,水煎空心服,嘔者去麝加藿香一兩,渴者加人參一兩。
赤芍藥散。
治一切疔瘡癰疽,初覺增寒疼痛。
金銀花,赤芍藥(各半兩),大黃(七錢半),瓜蔞(大者一枚),當歸,甘草,
枳實(各三錢)。
右為末,水酒各半煎。
桃紅散。
歛瘡生肌,定血辟風邪。
滑石(四兩),乳香,輕粉(各二錢),小荳粉(一錢),寒水石(三兩燒),一
方改小荳粉為定粉一兩。
右為極細末,乾貼。
冰霜散。
治火燒皮爛大痛。
寒水石(生),牡蠣(燒),朴硝,青黛(各一兩),輕粉(一錢)。
右為細末,新水或油調塗立止。
乳香散。
治杖瘡神效。
乳香,沒藥(各三錢),自然銅(半兩,火燒醋醮十遍),茴香(四錢),當歸(
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半兩,溫酒調下。
五黃散。
治杖瘡定痛。
黃丹,黃連,黃芩,黃柏,大黃,乳香(各等分)。
右為細末,新水調成膏,用緋絹帛上攤貼。
花石散。
治一切金瘡貓狗咬傷,婦人敗血,惡血奔心,血運胎死,胎衣不下至死者,以童便
調下一錢,取下惡物,神效。
硫黃(明淨者四兩),花石(一觔)。
右二味拌勻,用紙筋和膠泥固濟,瓦罐子一箇,入藥內蜜泥封口,焙乾安在四方塼
上,摶上書八卦五行字,用炭一秤,圍燒自巳午時,從下生火,直至經宿,火盡又
經宿,罐冷取研極細,磁盒內盛用。
截疳散。
治年深疳瘡。
黃連(半兩),白歛,白芨,黃丹(各一兩),輕粉(一錢),龍腦,麝香(各五
分另研),蜜陀僧(一兩)。
右為細末和勻乾糝,或上以膏貼之。
生肌散。
寒水石(剉),滑石(各一兩),烏魚骨,龍骨,定粉,蜜佗僧,白礬灰,乾胭脂
(各半兩)。
右為極細末,乾糝用之。
平肌散。
治諸瘡久不歛。
蜜佗僧,花蕊石(二物同煆赤),白龍骨(各一兩),乳香(另研),輕粉(各一
錢),黃丹,黃連(各一錢半)。
右為極細末,和勻乾摻。
碧霞挺子。
治惡瘡透了,不覺疼痛者。
銅綠(一兩),碙砂(二錢),蟾酥(一錢)。
右為細末,燒飯和作麥挻子,每用刺不覺痛者,須刺血出,方藥在內,以膏貼
之。
用藥加減。
如發背疔腫膿潰前後,虛而頭痛,於托裏藥內加五味子,恍惚不寧,加人參茯神,
虛而發熱者,加地黃栝蔞根,潮熱者,加柴胡地骨皮,渴不止者,加知母赤小荳,
虛煩者,加枸杞天門冬,自利者,加厚朴,膿多者,加當歸川芎,痛甚者,加芍藥
乳香,肌肉遲生者,加白歛官桂,有風邪者,加獨活防風,心驚悸者,加丹砂,口
自動者,加羌活細辛,嘔逆者,加丁香藿香葉,痰多者,加半夏陳皮。
迴瘡金銀花散。
治瘡瘍痛甚,則色變紫黑者。
金銀花(連枝葉剉二兩),黃耆(四兩),甘草(一兩)。
右咀,用酒一升,同入壺瓶內閉口,重湯內煮三兩時辰,取出去滓頓服之。
雄黃散。
治瘡有惡肉不能去者。
雄黃(一錢研),巴豆(不去皮研一箇去皮五分)。
右二味,再同研如泥,入乳香沒藥各少許,再研勻細,少上,惡肉自去矣。
\n ==中標題== 瘰證。
夫瘰者,結核是也,或在耳後,或在耳前,或在耳下,連及頤頷,或在頸下連缺
盆,皆謂之瘰,或在胸及胸之側,或在兩,皆謂之馬刀,手足少陽主之。
治結核前後耳有之,或耳下頷下有之,皆瘰也。桑椹二斗,極熟黑色者,以布裂
取自然汁,不犯銅鐵,以文武火慢熬,作薄膏子,每日白沸湯點一匙,食後,日三
服。
連翹湯。
治馬刀。
連翹,瞿麥花(各一斤),大黃(三兩),甘草(二兩)。
右咀,水煎服,後十餘日,可於臨泣穴灸二七壯,服五六十日方效,在他經者。
又一方服大黃木通五兩,知母(一作貝母)五兩,雄黃七分,檳榔半兩,減甘草不
用,同前藥為細末,熟水調下三五錢服之。
瞿麥飲子。
連翹(一斤),瞿麥穗(半斤)。
右為末,水煎,臨臥服此藥,經效多不能速驗,宜待歲月之久除也。
==中標題== 欬嗽證。
欬,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也,嗽,謂無聲而有痰,脾濕動而為痰也,欬嗽
是有痰而有聲,蓋因傷於肺氣而欬,動於脾濕,因欬而為嗽也,治欬嗽者,治痰為
先,治痰者,下氣為上,是以南星半夏勝其痰而能食者,大承氣湯微下之,痰而不
能食者,厚朴湯治之,夏月嗽而發熱者,謂之熱痰嗽,小柴胡湯四兩,加石膏一兩
,知母半兩用之,冬月嗽而寒熱者,謂之寒嗽,小青龍加杏仁服之,蜜煎生薑湯,
蜜煎橘皮湯,燒生薑胡桃,皆治無痰而嗽者,此乃大例,更當隨時隨證加減之。
利膈丸(方在寶鑑內附)。
款氣丸。
治久嗽痰喘,肺氣浮腫。
郁李仁,青皮(去白),陳皮(去白),檳榔,木香,杏仁(去皮尖),馬兜苓(
炒),人參,廣茂,當歸,澤瀉,茯苓,苦葶藶(炒各二錢),防己(半兩),牽
牛(取頭末一兩半)。
右為細末,生薑汁麵糊為丸,桐子大,生薑湯下。
治欬嗽諸方,在家珍內并寶鑑內者,更宜選而用之。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6
- 文章: 3348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元‧朱震亨著‧‧活法機要
==中標題== 虛損證。
虛損之疾,寒熱因虛而感也,感寒則損陽,陽虛則陰盛,故損則自上而下,治之宜
以辛甘淡,過於胃則不可治也。感熱則損陰,陰虛則陽盛,故損則自下而上,治之
宜以苦酸鹹,過於脾則不可治也,自上而損者,一損損於肺,故皮聚而毛落,二損
損於心,故血脈虛弱,不能榮於臟腑,婦人則月水不通,三損損於胃,故飲食不為
肌膚也,自下而損者,一損損於腎,故骨痿不能起於床,二損損於肝,故筋緩不能
自收持,三損損於脾,故飲食不能消剋也,故心肺損則色弊,肝腎損則形痿,脾胃
損則穀不化也。
治肺損皮聚而毛落,宜益氣四君子湯(方在前難內知內附)。
治心肺虛損,皮聚而失落,血脈虛損,婦人月水愆期,宜益氣和血,八物湯(方在
前元戎內附)。
治心肺損及胃,損飲食不為肌膚,宜益氣和血,調飲食,十全散(方在前元戎內附
)。
治腎肝損,骨痿不能起於床,宜益精。筋緩不能自收持,宜緩中。
牛膝丸。
牛膝(酒浸),萆蘚,杜仲(剉炒),蓯蓉(酒浸),菟絲子,防風,葫蘆巴(炒
),肉桂(減半),破故紙,沙苑白蒺藜。
右等分為細末,酒煮豬腰子為丸,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溫酒下,如腰痛不起者,服
之甚效。
治陽盛陰虛,肝腎不足,房室虛損,形瘦無力,面多青黃而無常色,宜榮血養腎。
地黃丸。
蒼朮(一斤泔浸),熟地黃(一斤),乾薑(春七錢夏半兩秋七錢冬一兩)。
右為細末,蒸棗肉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諸飲下,若加五味子為腎
氣丸,述類形象,神品藥也,如陽盛陰虛,心肺不足,及男子婦人面無血色,食少
嗜臥,肢體困倦,宜八味丸(方在元戎內附),如形體瘦弱,無力多困,未知陰陽
先損,夏月宜地黃丸,春秋宜腎氣丸,冬月宜八味丸。
治病久虛弱,厭厭不能食,和中丸(前在前脾胃論中)。
==中標題== 吐證。
吐證有三,氣積寒也,皆從三焦論之,上焦在胃口,上通於天氣,主內而不出,中
焦在中脘,上通天氣,下通地氣,主腐熟水穀,下焦在臍下,通於地氣,主出而不
納,是故上焦吐者,皆從於氣,氣者天之陽也,其脈浮而洪,其證食已暴吐,渴欲
飲水,大便結燥,氣上衝而胸發痛,其治當降氣和中,中焦吐者,皆從於積,有陰
有陽,食與氣相假為積而痛,其脈浮而弦,其證或先痛而後吐,或先吐而後痛,治
法當以小毒藥去其積,檳榔木香和其氣,下焦吐者,從於寒,地道也,其脈沉而遲
,其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治法當以毒藥通其秘塞,
溫其寒氣,大便漸通,復以中焦藥和之,不令大便秘結而自愈也。
治上焦氣熱上衝,食已暴吐,脈浮而洪,宜先和中。
桔梗湯。
桔梗,白朮(各一兩半),半夏(二兩),陳皮(去白),白茯苓,枳實(麩炒)
,厚朴(薑製炒香各一兩)。
右咀,水煎取清,調木香散二錢,隔夜空腹服之,後氣漸下吐漸止,然後去木香
散,加芍藥二兩,黃耆一兩半,每一料中扣算加之,如大便燥結,食不盡下,以大
承氣湯去硝微下之,少利再服前藥補之,如大便復結,依前再微下之。
木香散。
木香,檳榔(各等分)。
右為細末,前藥調服。
厚朴丸。
主翻胃,吐逆飲食,噎塞,氣上衝心,腹中諸疾,其藥味即與萬病紫苑丸同(方在
元戎方內附)。其加減于後,春夏再加黃連(二兩),秋冬再加厚朴(二兩),如
治風,於春秋所加黃連厚朴外,更加菖蒲茯苓各一兩半,如治風癇不愈者,依春秋
加減外,更加人參菖蒲茯苓各一兩半,如失精者,加菖蒲白茯苓為輔,如肝之積,
加柴胡蜀椒為輔,如心之積,加黃連人參為輔,如脾之積,加吳茱萸乾薑為輔,如
腎之積,加菖蒲茯苓為輔,秋冬久瀉不止,加黃連茯苓。
==中標題== 心痛證。
諸心痛者,皆少陰厥陰氣上衝也,有熱厥心痛者,身熱足寒,痛甚則煩燥而吐,額
自汗出,知其熱也,其脈浮大而洪,當灸太谿及崑崙,謂表裏俱瀉之,是謂熱病汗
不出,引熱下行,表汗通身而出者愈也,灸畢服金鈴子散則愈,痛止服枳朮丸,去
其餘邪也,有大實心中痛者,因氣而食,卒然發痛,大便或秘,久而注悶,心胸高
起,按之愈痛,不能飲食,急以煮黃丸利之,利後以本湯去其邪也,有寒厥心痛
者,手足逆而通身冷汗出,便溺清利,或大便利而不渴,氣微力弱,急以朮附湯溫
之,寒厥暴痛,非久病也,朝發暮死,急當救之,是知久病無寒,暴病非熱也。
金鈴子散。
治熱厥心痛,或發或止,久不愈者,金鈴子,玄胡索(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三錢,酒調下,溫湯亦得。
治大實心痛二藥。
厚朴丸,同紫苑丸(在元戎方內),煮黃丸(方在陰證略例內)。
治大實心痛,大便已利,宜本湯止其痛也。
本(半兩),蒼朮(一兩)。
右為末,水煎服清。
治寒厥暴痛,脈微氣弱,宜朮附湯溫之(方在雲岐脈論內附)。
==中標題== 疝氣。
男子七疝,婦人瘕聚帶下,皆任脈所主陰經也,腎肝受病,治法同歸於一。
酒煮當歸丸。
當歸(剉),附子(炮),苦楝子(剉),茴香(各一兩)。
右剉,以酒三升同煮,酒盡為度,焙乾作細末入。
丁香,木香(各二錢),全蝎(二十二箇),玄胡索(二兩)。
右同為細末,與前藥一處,拌勻酒糊為丸,每服三五十丸至百丸,空心溫酒下,凡
疝氣帶下皆屬於風,全蝎,治風之聖藥,茴香苦楝皆入小腸,故以附子佐之,丁香
木香則導為用也。
治奔豚及小腹痛不可忍者,苦楝丸。
苦楝,茴香,黑附子。
右用酒二升,煮酒盡為度,暴乾或陰乾,搗為極細末,每一兩藥末入
全蝎(十八箇),玄胡索(半兩),丁香(十五箇)。
右共為細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酒下,如痛甚,煎當歸入酒下,
大效。
全文完
虛損之疾,寒熱因虛而感也,感寒則損陽,陽虛則陰盛,故損則自上而下,治之宜
以辛甘淡,過於胃則不可治也。感熱則損陰,陰虛則陽盛,故損則自下而上,治之
宜以苦酸鹹,過於脾則不可治也,自上而損者,一損損於肺,故皮聚而毛落,二損
損於心,故血脈虛弱,不能榮於臟腑,婦人則月水不通,三損損於胃,故飲食不為
肌膚也,自下而損者,一損損於腎,故骨痿不能起於床,二損損於肝,故筋緩不能
自收持,三損損於脾,故飲食不能消剋也,故心肺損則色弊,肝腎損則形痿,脾胃
損則穀不化也。
治肺損皮聚而毛落,宜益氣四君子湯(方在前難內知內附)。
治心肺虛損,皮聚而失落,血脈虛損,婦人月水愆期,宜益氣和血,八物湯(方在
前元戎內附)。
治心肺損及胃,損飲食不為肌膚,宜益氣和血,調飲食,十全散(方在前元戎內附
)。
治腎肝損,骨痿不能起於床,宜益精。筋緩不能自收持,宜緩中。
牛膝丸。
牛膝(酒浸),萆蘚,杜仲(剉炒),蓯蓉(酒浸),菟絲子,防風,葫蘆巴(炒
),肉桂(減半),破故紙,沙苑白蒺藜。
右等分為細末,酒煮豬腰子為丸,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溫酒下,如腰痛不起者,服
之甚效。
治陽盛陰虛,肝腎不足,房室虛損,形瘦無力,面多青黃而無常色,宜榮血養腎。
地黃丸。
蒼朮(一斤泔浸),熟地黃(一斤),乾薑(春七錢夏半兩秋七錢冬一兩)。
右為細末,蒸棗肉為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諸飲下,若加五味子為腎
氣丸,述類形象,神品藥也,如陽盛陰虛,心肺不足,及男子婦人面無血色,食少
嗜臥,肢體困倦,宜八味丸(方在元戎內附),如形體瘦弱,無力多困,未知陰陽
先損,夏月宜地黃丸,春秋宜腎氣丸,冬月宜八味丸。
治病久虛弱,厭厭不能食,和中丸(前在前脾胃論中)。
==中標題== 吐證。
吐證有三,氣積寒也,皆從三焦論之,上焦在胃口,上通於天氣,主內而不出,中
焦在中脘,上通天氣,下通地氣,主腐熟水穀,下焦在臍下,通於地氣,主出而不
納,是故上焦吐者,皆從於氣,氣者天之陽也,其脈浮而洪,其證食已暴吐,渴欲
飲水,大便結燥,氣上衝而胸發痛,其治當降氣和中,中焦吐者,皆從於積,有陰
有陽,食與氣相假為積而痛,其脈浮而弦,其證或先痛而後吐,或先吐而後痛,治
法當以小毒藥去其積,檳榔木香和其氣,下焦吐者,從於寒,地道也,其脈沉而遲
,其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治法當以毒藥通其秘塞,
溫其寒氣,大便漸通,復以中焦藥和之,不令大便秘結而自愈也。
治上焦氣熱上衝,食已暴吐,脈浮而洪,宜先和中。
桔梗湯。
桔梗,白朮(各一兩半),半夏(二兩),陳皮(去白),白茯苓,枳實(麩炒)
,厚朴(薑製炒香各一兩)。
右咀,水煎取清,調木香散二錢,隔夜空腹服之,後氣漸下吐漸止,然後去木香
散,加芍藥二兩,黃耆一兩半,每一料中扣算加之,如大便燥結,食不盡下,以大
承氣湯去硝微下之,少利再服前藥補之,如大便復結,依前再微下之。
木香散。
木香,檳榔(各等分)。
右為細末,前藥調服。
厚朴丸。
主翻胃,吐逆飲食,噎塞,氣上衝心,腹中諸疾,其藥味即與萬病紫苑丸同(方在
元戎方內附)。其加減于後,春夏再加黃連(二兩),秋冬再加厚朴(二兩),如
治風,於春秋所加黃連厚朴外,更加菖蒲茯苓各一兩半,如治風癇不愈者,依春秋
加減外,更加人參菖蒲茯苓各一兩半,如失精者,加菖蒲白茯苓為輔,如肝之積,
加柴胡蜀椒為輔,如心之積,加黃連人參為輔,如脾之積,加吳茱萸乾薑為輔,如
腎之積,加菖蒲茯苓為輔,秋冬久瀉不止,加黃連茯苓。
==中標題== 心痛證。
諸心痛者,皆少陰厥陰氣上衝也,有熱厥心痛者,身熱足寒,痛甚則煩燥而吐,額
自汗出,知其熱也,其脈浮大而洪,當灸太谿及崑崙,謂表裏俱瀉之,是謂熱病汗
不出,引熱下行,表汗通身而出者愈也,灸畢服金鈴子散則愈,痛止服枳朮丸,去
其餘邪也,有大實心中痛者,因氣而食,卒然發痛,大便或秘,久而注悶,心胸高
起,按之愈痛,不能飲食,急以煮黃丸利之,利後以本湯去其邪也,有寒厥心痛
者,手足逆而通身冷汗出,便溺清利,或大便利而不渴,氣微力弱,急以朮附湯溫
之,寒厥暴痛,非久病也,朝發暮死,急當救之,是知久病無寒,暴病非熱也。
金鈴子散。
治熱厥心痛,或發或止,久不愈者,金鈴子,玄胡索(各一兩)。
右為細末,每服二三錢,酒調下,溫湯亦得。
治大實心痛二藥。
厚朴丸,同紫苑丸(在元戎方內),煮黃丸(方在陰證略例內)。
治大實心痛,大便已利,宜本湯止其痛也。
本(半兩),蒼朮(一兩)。
右為末,水煎服清。
治寒厥暴痛,脈微氣弱,宜朮附湯溫之(方在雲岐脈論內附)。
==中標題== 疝氣。
男子七疝,婦人瘕聚帶下,皆任脈所主陰經也,腎肝受病,治法同歸於一。
酒煮當歸丸。
當歸(剉),附子(炮),苦楝子(剉),茴香(各一兩)。
右剉,以酒三升同煮,酒盡為度,焙乾作細末入。
丁香,木香(各二錢),全蝎(二十二箇),玄胡索(二兩)。
右同為細末,與前藥一處,拌勻酒糊為丸,每服三五十丸至百丸,空心溫酒下,凡
疝氣帶下皆屬於風,全蝎,治風之聖藥,茴香苦楝皆入小腸,故以附子佐之,丁香
木香則導為用也。
治奔豚及小腹痛不可忍者,苦楝丸。
苦楝,茴香,黑附子。
右用酒二升,煮酒盡為度,暴乾或陰乾,搗為極細末,每一兩藥末入
全蝎(十八箇),玄胡索(半兩),丁香(十五箇)。
右共為細末,酒糊為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酒下,如痛甚,煎當歸入酒下,
大效。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