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海,足三里配合中藥治療黃褐斑

一針二灸三用藥,『針』為極大功能效用!有關穴道,皆可在此貼!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40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血海,足三里配合中藥治療黃褐斑

文章: # 58881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血海,足三里配合中藥治療黃褐斑

浙江省寧波市鼓樓醫院(315010)   張子言

   黃褐斑是一種面部色素沉著性皮膚病,為後天形成以黃褐色斑片對稱分佈於面部而得,形態大小不一,也有單側發病。本病又稱為"肝斑",屬於中醫學"面塵"範疇。在臨床上治療方法較多。本人用針灸以血海,足三里穴為主剌激經絡穴位,達到調動機體內在因素,調理各臟腑組織的功能,促進氣血執行,疏通經絡,抵禦外邪入侵而達到美容祛斑的一種方法,再配合中藥調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下面談談本人幾年來在臨床套用中的體會。

病因病機:
   祖國醫學認為黃褐斑的形成首先與陰陽失調有關。"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如陰陽平衡失調則可產生黃褐斑。其次為氣血失調,因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氣能行血,血能載氣,氣行血行,血能養顏。如氣滯血瘀,瘀血停滯於經絡而發生黃褐斑。而臟腑功能失調可引起黃褐斑,因人體五臟相互依存,相互為用,保持著生克關係。如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或腎氣不足,衝任失調,肝病及其它慢性病而引起者均可發生黃褐斑。因經絡溝通臟腑與體表互為表裡,經絡之氣瘀滯,可沿經絡部位循行而發生在面部即導致黃褐斑。
   另外環境因素對皮膚的負荷面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而生活環境中空氣污染嚴重,粉塵,CO2濃度升高給皮膚也會帶來損害。某些化妝品,紫外線長期大量直接照射易使女性生黃褐斑。長期在夜間工作或夜生活較為頻繁的易產生黃褐斑。工作緊張使內分泌失調也可引起黃褐斑。

辯證施治:
   1、肝氣鬱結:面部黃褐色,兼有情志抑鬱,胸肋脹滿,面部烘熱,喜太息,乳房脹痛,月經不調,經行腹痛,舌紅苔白,脈弦。
治法:針潟,平補平潟。
針灸選穴:血海、足三里、肝俞、太衝。中藥治則疏肝清熱。方用丹梔逍遙散加減。
方義:血海能理血調經,足三里可通經活絡。肝俞為調理肝臟疾患要穴。太衝為肝經原穴,有洩熱理血,祛瘀的功用。配合中藥能共奏疏肝解鬱,涼血清熱之功,使氣機得暢,瘀血消散,色斑消退。
   2、氣滯血瘀:多由慢性肝病及臟腑功能失調引起,見皮膚灰褐發青,兼有肝區脹痛不定,舌質暗或有瘀斑,脈弦細。
   治法:用潟法。
   針灸選穴:血海、足三里、三陰交、中極、合谷、行間。中藥治則:理氣養血,活血化瘀。方用桃紅四物湯加味。
   方義:血海為足太陽脾經穴;中極能疏調下焦,行間眉出厥陰肝經穴,二穴能奏行瘀化滯之功;合谷、足三里、三陰交可使氣血下行而達通經絡的目的。諸穴配合,能化瘀生新作用。
   3、脾虛溼熱:面黃褐色,兼有胃納不香,脘腹脹悶,便溏,舌胖大,苔原垢,脈濡滑或滑數。
   治法:針用補法,平補平潟。
   針灸選取穴:血海、足三里、胃俞、脾俞。中藥治則:健脾化濕。方用二妙散加味。
   方義:血海、足三里理血調經,通經絡;胃俞、脾俞為脾胃的功能穴,牠們互為表裡,是人體氣血生化之源。
   4、腎氣不足:面呈深褐色,狀如蝶形,晦暗無華,伴頭暈耳鳴,腰膝痠軟,舌淡,苔少,脈細弱。
   治法:毫針用補法,並灸,以平補平潟。針灸選取穴:血海,足三里,關元,腎俞,命門。
   治法:針用補法,可多灸。
   中藥治則:溫腎養血。方藥:十全大補湯加減。
   方義:血海益氣養血,足三里以充生化之源關元為人身元氣的根本,用以振奮腎氣;加腎俞,命門以培補腎氣。為益命火,壯腎陽,屬治本之法。
   5、腎陰虛:面呈黑褐色,五心煩熱,盜汗骨蒸,夜夢多,失眠,舌質紅,脈細數。
   治法:用溫補法。針灸選穴:血海,足三里,腎俞,照海。
   中藥治則:滋陰補虛。方藥:六味地黃湯加味。
   方義:照海為腎經之原穴與腎俞能滋補腎陰,再配血海,足三里能滋陰補腎,活血通絡,祛斑悅顏。

   綜上所述,針剌治療黃褐斑具有作業簡便,療效確切等優點,但治療要持之以恆,不能急於求功,須按療程進行。以血海,足三里為主穴,旨在從全身出發,用於改善局部血液回圈,使氣血充分榮於面部。
   另外還可用耳針,一般雙側並用不著可用針剌,撳針,也可用耳穴壓籽法。也可用梅花針局部扣擊。除以配合療外還可用按摩,重點在頭部因頭面部為諸陽之會。總之針灸對于美容有著廣寬的前景,有待我們去發掘。

1999年9月6日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針灸(穴道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