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法治療小兒驚厥

一針二灸三用藥,『針』為極大功能效用!有關穴道,皆可在此貼!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40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外治法治療小兒驚厥

文章: # 58885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外治法治療小兒驚厥


寧波市蒼水衛生院 葉芹


  驚厥又名“驚風、抽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病證,以抽搐伴神昏為主要臨床特徵,其來勢兇猛,變化迅速。筆者遵古人之訓: “療驚必先豁痰,豁痰必先祛風,祛風必先潟熱, 熱解諸證隨之而安”及“
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治療原則,以鎮驚為先,而後對因治療,常採用針刺及推拿手法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一般在一分鐘內可停止抽搐,神昏清醒,嚴重者不超過三分鐘。

一、治療方法:
  1·針刺:十宣、人中、百會、合谷。
    作業:十宣:位於手指尖端,距指甲0·1處,點刺放血。
       人中:位於人中溝上2/3交界處,針刺或指掐。
       百會:位於頭頂正中線與耳尖聯線交會處,針刺或指掐。
       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針刺或指掐。
  2·推拿:委中 三關 六府 天河水
    作業:委中:摑窩橫紋中央,用食中指提拿,鉤撥該處筋腱,約3~5次。
       三關:前臂橈則,陽池(大淵)至曲池成一直線。直推約300次,一般推至該處局部皮膚發涼。
       天河水:前臂正中,從總筋至洪池(曲澤)成一直線,自總筋向上直推,約300次或推至該處局部皮膚發涼。
       六府:前臂尺側緣,陰池(神門)至肘(少海)成一直線。自肘推向陰池(神門),約300次或推至該處皮膚發涼為度。

二、典型病例:
  1·錢某,女,2歲,家住本市西郊路404號。一九八六年七月十日診,因發熱就診,在診病程序中突然昏厥,面紅,四肢抽搐,喉間痰鳴,舌紅,苔薄黃,T40.5C肛。為急驚風,即指壓百會, 針刺十宣、人中、推三關、大清天河水,退下六府,三分鐘後抽搐停止,神志清醒, 五分鐘後體溫退至38.4C肛。
  2·陳某某,男,4歲,家住本市假山巷6號。一九八四年六月十八日診,患兒經常感冒,每遇發熱必見驚風發作,發展至無熱或低熱抽搐,現症,發熱一天,T37.8C肛,四肢蠕動,四肢逆冷,額汗涔涔,面色咣白,呼吸淺微,為慢驚風,指壓百會,委中,針刺人中、合谷,一分鐘後手足蠕動停止。

三、分析:
       小兒驚厥的病因較為複雜,但以風邪和火邪為主要原因,這與小兒的生理病理特點有密切關係,因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真陰不足,又為純陽之體,外感時邪,或食滯痰鬱,或暴受驚嚇, 均可化
火, 內傳深入而致急驚風, 內陷心包, 阻滯經絡, 則驚厥昏迷, 引動肝風則抽搐, 肝風心火相煽動, 則火熱熾盛, 真陰內虧, 柔不濟剛, 筋脈失養, 故壯熱, 抽搐昏迷, 甚則角虧反張等。另一方面熱病及久病後, 脾胃受損, 脾虛生風, 或熱病傷陰, 腎虧不足, 肝血虧損, 陰虛風動而致慢驚風。急驚風為熱症、實症,慢驚風為寒症、虛症。
  百會、 人中為督脈之穴, 百會為三陽經之會, 按之能執行氣血, 使陽氣得以通暢。 人中能通調督脈, 開竅醒腦。 十宣為奇外經穴, 刺點能使氣血執行通暢, 開竅醒腦, 《小兒推拿廣意》: “ 十王穴, 掐之則能退熱。 ” 合谷為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 作用能升能降, 宣通氣血, 促進陽氣之升發, 而奏扶正達學邪之效。 三關為太陰肺經, 其含有肺的原穴、 輸穴、 八會穴大淵,經穴經渠、 絡穴、 八脈交會穴列缺、 郄穴孔最、 合穴尺澤。 肺與大腸相表裡, 合谷與三關, 共奏開發揍理, 宣通毛竅, 清洩氣分之熱, 從而達到清熱鎮驚的作用。 六府為手少陰心經, 其含有合穴少海, 經穴靈道, 絡穴通裏, 郄穴陰郄及輸穴, 心的原穴神門, 推之能大補陰精。天河水為手厥陰心包經, 其含有合六曲澤, 郄負郄門, 經穴間使, 絡穴, 八脈交會穴內關, 輸穴, 心包的原穴大陵,推之能清心經之熱, 以水濟火。 六府、天河水共揍清熱救陰, 引水濟火, 以柔克剛之效。委中為太陽經合穴, 《幼科鐵鏡》: “ 驚時若身往前樸, 即將委中穴向下掐住, 身便直……” 拿之能使陽氣升發, 同時腎與膀胱相表裡, 拿委中, 能促進腎陽蒸化腎陰產生, 濟水救火, 達到緩肝熄風之效。

四、體會:
       針刺、指壓、推拿等外治法不僅對慢性病有作用,對很多急性病也有明顯療效。而且作用迅速、安全、簡便、副作用少,還可因地而用,不受藥品、裝置等限制,實為急救之良方。Z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針灸(穴道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