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氏祖傳針灸按摩傳真

一針二灸三用藥,『針』為極大功能效用!有關穴道,皆可在此貼!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3340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趙氏祖傳針灸按摩傳真

文章: # 75704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趙氏祖傳針灸按摩傳真
前言
針灸詳見於《內經》,醫聖張仲景闡明湯液,仍兼及刺法,散見於《傷寒雜病論》中。孫真人著《千金方》亦針藥兼重,記載有存,班班可考。後世著書立說者,不乏良醫,但多詳於湯劑,而針灸多從缺略,良以技術玄妙,難索真傳,而傳人尤不易得,間有回春妙手,針起膏肓;又或秘而不宣,往往技隨身沒,如《廣陵散》之竟成絕響,此針灸學所以得真傳者鳳毛麟角耳。
先外祖父趙熙,字緝庵,號遁仙(1877―1938年),為三晉名醫碩儒,工書能文,生平服膺儒術,博學多識,悲天憫人,得家傳針灸之秘訣,以針灸名于時,奏效如神。至其救人救世之隱衷,則最仰慕孫真人、傅青主之愛國思想和民族氣節,而志節亦相仿佛,皆慨嘆民族孱弱,外侮欺凌,忠義勃發,常蟠結鬱積於胸中,又不能伸其攘夷之夙志,于是曠懷高蹈,絕世欲,卻征聘,決不肯屈節辱身,惟寄托醫業以避世,此並非以醫鳴也,其用意所在,為國為民強身健體,即隱以復興中華為己任,此先賢秘密之苦心,非淺人所能窺測者。其以金針渡世,精研醫理,嘗謂:“上古療疾,始而祈禱,而祝由,而針砭,至神農嘗百草,乃有藥物,故《內經》首《靈樞》於《素問》,誠以針灸一道,治疾較捷,非深明十二經脈之流注標本經絡,何能知氣血之升降出入,合天地之化育,執行不息哉?”于是竭畢生之心力於針灸,家傳師授,益友觀摩,於民國十二年(1923年)在針灸受到摧殘之時,著成《針灸傳真》八卷,出版於代縣亨利石印局,僅印數百冊石印術。風行遐邇。其繼承經典理論,唯恐失傳,故曰“傳真”。該書體例謹嚴,取材淵博,取穴精當,功效確實,時人折服,為清末民初第一部針灸學巨著,在針灸界享譽甚高,因印數很少,至今已行將絕扳。
先外公視術非一家私產,對於世醫死持“傳媳不傳女”之說,深表厭棄,特傳授其子女。不幸國難驟起,倭寇侵擾,三晉淪陷,其不願受日偽軍脅迫,悲憤成疾,抱恨以歿,痛何如之,臨終遺言,命其女趙玉青(彩藍)整理遺著。
先母趙玉青(l918—1988年)孝女也,其幼承庭訓,長繼衣缽,從小隨父學文習醫,精通文學、史學、哲學和中醫經典理論,針藥並用,醫儒兼備,不為良相,卻成良醫矣。
1938年先母奉其父遺命,雖身處國難,猶能負父書,間關遠行,寢食弗忘,避冠離鄉,儲存勿失,曆經艱險,攜其弟、妹從山西逃難至西安,憫人之疾苦,慨藥物之缺乏,遂提倡針灸,以紹其先嚴遺志。時遇陝西名醫黃竹齋舉辦省中醫考試。先母考第一名,其弟趙繼周(培業)考第二名,黃老接見前三名時,始知先母是其至友世交趙緝庵先生之女,便收為徒弟。
1943年先母在西安創辦了婦孺診療所、抗戰家屬義務診療所,救治了大批難民和抗屬,同時發起“中華針灸醫學婦女研究會”,義務傳播針灸,表現了極大的愛國熱忱。因父書繁重,不便初學,擷其菁華,參以己見,著成《針灸傳真精義》二卷,以淺近文字闡明針灸學之精義,不惟家學之薪傳,可作醫宗之寶鑑。
1945年先母被中央國醫館董事長焦易堂先生聘為西京國粹中醫總院主任醫師,教濟災危,壽世壽民。
1948年先母被北平名醫施今墨聘為華北國醫學院教授,《針灸傳真精義》亦為當時教材。
解放後,先母考入衛生部中醫進修學校,畢業分配在中央衛生研究院中醫研究所工作。研究醫學史和針灸學。1955年奉調籌建中醫研究院,是中國中醫研究院建院的元老之一。
先母家學淵遠,治學嚴謹,其治事之勤,有如其治學之初,仍靡寒靡暑,雞鳴則起,黃卷青燈,困心衡慮,虛懷好學,百折不澆,艱苦奮鬥,勇敢有為,而隨時隨地,手到病除,立起沉痾者,蓋指不勝屈,在醫療、教學之科研諸方面均有很深造詣,發表了數十篇研究著述。三年災害時期,自己忍饑工作,卻把定量供應的食品送給空腹來針灸的病人,以免暈針,祟高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深受群眾愛戴,自己卻積勞成疾,仍抱病工作和學習,為中醫事業嘔心瀝血。
十年浩劫,先母被壞人誣陷,遭受政治迫害,在惡境和病痛雙重折磨下,身心健康受到慘酷摧殘,數次死而復生。筆者亦被殘酷株連迫害,大難不死。家被打砸搶抄,大部心血資料等均被毀,家傳金針、麝香至今不知下落,洗劫之餘,僅存殘餘資料,本書聊撮數端,略見治驗,仍可見先母幼承家學,濟世活人的記載。
落實政策後,先母又以超人的頑強毅力,忍受著癌痛的折磨,1986年整理出版了其父遺稿《針灸要訣與按摩十法》一書。1989年該書被中國科協評為“中國優秀科技圖書”,收入《中國優秀科技圖書要覽》一書。讀其書,如見其人,其書可傳,其人更可傳。是書一出,庶針灸之學不視為私人之珍秘,可用為普世之慈航。方今醫業發達,科目繁多,得此更燦然大備。父作子述,先外公及先母救人濟世之功得以不朽。母親在生命最後階段,仍忍痛著書,書稿未完,病情惡化,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催人淚下,感人至深,赍志長逝,良堪痛悼!遺囑命吾完成未竟事業。
吾自幼受母親教誨,每值憂患困苦,母親奮然勉勵:“經一番挫折,長一番精神,種種危難,是吾人上進之階梯。由刻苦中鍛煉出來,方是有用的人,真血淚要流灑在筆墨間,認識人要在曆史上認識,創造自己之史實,方不愧萬物之靈的人。”吾輩對東方傳統文化有儲存、整理、發揚、創造之責任,以“勤”、“恆”二字貫徹始終,自然有成。服膺母言,力行不怠,匯通中西,取人之長,彌己之短,願竭駑鈍,篤志苦學,於痛歿母親大故之後,揮淚潑墨,為先人存其手澤,傳其術於後世,並使後人明其心績,一以紀念先母,一以弘揚國粹,使行將絕版的家傳珍籍重放光芒,以《針灸傳真》和《針灸傳真精義》為藍本,合并分類重編,加注標點符號,引證經典出處,又新增了新的內容。
書分十卷,一至四卷為《針灸傳真》和《針灸傳真精義》部分的內容,集祖傳家學之心得經驗,其中所列進針法、退針法、循切法、迎隨法等皆與市醫針法不同,與其它針灸諸書所載亦多異。第五卷“按摩點穴暨太極內功”為本人新增內容。第六卷“《內經》刺法”原著者於《內經》發明刺法處,無不廣泛搜羅,並詳加注解。第七卷“名醫刺法”,其匯集了古代名醫有關刺法的精闢論述、臨床經驗及針灸歌賦、要訣等。第八卷“考正穴法”,其辨經絡、繪圖形,說明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的位置、主治,更正他書之訛誤。第九卷“陰陽五行四診八綱”引自《針灸傳真精義》,闡明陰陽五行之起源、演化,四診八綱之重要性,務使眼到口到心到,然後詳病之源,始能對症施治。第十卷“趙玉青教授臨證經驗暨部分醫案”,可見其妙手回春之精湛醫術。
本書集古代針灸精華與趙氏一家三代祖傳絕技於一爐,是理論聯系實踐的結晶,是對針灸按摩真諦的高度總結,為從事針灸專業的學者、臨床醫生及愛好者提供了寶責的參考資料。由於本人水平有限,不當之處望同道指正。
本書承蒙衛生部胡熙明副部長、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王雪苔主席、中國中醫研究院針灸研究所程莘農教授、李傳傑教授和西苑醫院葉成亮主任醫師的支援、審閱,為之題詞、作序,特請老美術家張一忱照原圖重新繪圖,在此一並特表謝忱。北京紅十字朝陽醫院中醫師李雯等友人協助做了一定工作,值此致謝。
趙壽毛l992年於北京天橋醫院

遁仙公傳略

先父諱熙,字緝庵,自號遁仙,山西代縣人。生於1877年12月,卒於1938年l月。自幼刻苦學習,經、史、子、集無一不通,除精通文學、史學,書法更佳,清末辛醜年(1901年)科試拔貢。他繼承祖傳中醫學術,熟讀中醫經典古籍,理論結合實踐,針藥並用,療效極高,當時譽為三晉名醫。曾任過代縣中學、省立第三女子師範、省立第五師範、省立國民師範等學校的校醫兼教員,以及山西中醫改進研究會講師,桃李滿門。他畢生以治病救人,教育學生,著書立說為己任,一點一滴的心血均注集在《夏屋山房筆記》中。
當時所處的曆史背景,先是北洋統治下於1914年公開提出取消中醫藥,激起全國中醫藥界的公憤,聯合起來,屢次進行請願鬥爭。1927年以後,國民黨統治時期,仍然歧視中醫,摧殘中醫,致祖國醫學一蹶不振,針灸學術更是寂然無聲!先父不忍為人民健康服務的祖國醫學湮沒,慨然揮筆編著《針灸傳真》八卷,這是辛亥革命以後的第一部針灸學巨著,他希望拋磚引玉,使針灸學術掌握在仁人義士手中而發揚光大。遂下定決心,認真實踐,在實踐中求真理,最後又總結了數十年臨床經驗,著出《針灸要訣》、《按摩十法》、《針灸釋穴圖表》,《針灸驗案》各一卷,發揮了金針指標相互配合套用的功效,這是他老人家對針灸學術的主要貢獻!
先父秉性忠厚,態度和藹,熱愛病人,行醫中常主動復診,認真觀察,及時治療,有時把自己採制的中草藥送給貧苦病人服用,有時把按摩、灸法教給病人家屬,廢寢忘食,一心為病人,隨請隨到,風雨無阻。在農村義務診病,有時步行,有時騎驢,不辭勞苦。在學校除本校師生職工外,還有家屬及附近群眾,接踵求診,總是耐心認真診治,特別是對貧苦患者,均設法說明。晉奉之戰以後,雁門一帶瘟疫大作,他星夜救治病人,以清肝膽、培元氣、解瘟毒的醫則,針藥並用,救治病人甚多,並在實踐中帶出許多門人。
先父最重視醫德,精心治病救人,絲毫不苟,尤其對貧苦農民,非常同情,有求必應。他經常教育我們說:“醫乃仁術,要急病人之所急,不能以醫謀利,希望汝等繼承家學,認真鑽研,發揚光大,為民眾解除疾苦,一定要掌握好針灸學術,多救治貧苦病人。貧苦病者最信賴針灸,用針灸治病,針一根,艾一撮,經濟簡便,解除病痛,立竿見影。但針灸動作,必須嚴謹負責,一絲不苟。手如握虎,勢若擒龍,專心致志,集中精神觀察病人防止事故。”並舉古代醫家高貴品德史例說明,同時指出:《內經》是我國第一部醫書,既寫出預防疾病、治療疾病的法則,又寫出醫德方面的教言,把醫學和醫德同時傳授。人是萬物之靈,既有物質,又有精神,醫者的語言態度、行為,都能影響病人,要牢牢掌握治神的原則。如果違背精誠醫德,就是醫林蟊賊。古代醫家認為:不為良相,願為良醫。良相能治國安邦,良醫能濟世活人,職責是何等重大,學醫要精益求精,防止庸醫殺人。必須盡心竭力為病人,才能取得療效,只有醫者和病者同心協作,才能戰勝疾病。道德每個公民都應該有,對醫者則要求更嚴格。”先父為了提倡針灸學,與了針灸書,深恐無醫德者學會針灸,不關心人民健康,有損醫德,又加寫了一篇“論濫傳針灸之罪”,排在《釬灸傳真》一書前面,對學針灸者的品德提出嚴格要求。
先父的學術思想是繼承祖國醫學《內經》、《難經》、《甲乙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醫學傳統理論,辨證施治,針藥並用。他惟恐針灸學術失傳,所以寫針灸書時叫《針灸傳真》,認為必須繼承,才能發揚。此外還主張系統整理古代醫籍,為後來研究打基礎。
他認為醫家要從病人利益出發,不能有任何門戶之見,該用針,該用藥,要根據病清需要,對古方套用,靈活化裁,既不背過,又不泥古,不論古今中外,誰的法子好,就用誰的。認為治病不難,認病難,認病準確,才能手到病除。岐黃、仲景之書是掌握辨證施治必讀之書,該用針、該用藥,準確套用。致病因素由情志妄用,則非針藥所能湊效,古代‘治神”的理論應進一步發揮。醫家應毫不保守,有得就寫出來,才能流傳。治療後要如實記載起來,以便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改進工作,並便於供給別人參考。
對新的醫學知識,先父也樂於學習,如唐容川的《中西匯通五種》、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經常閱讀,可惜這些書從來不談針灸。當上海東方醫學書局成立時,他曾讓我報名為基本讀戶,希望能看到日本針灸譯本,並提出改進針器的意見。
先父熱愛祖國醫學遺產,雖然醫術精湛,仍虛心好學,破除門戶之見,能夠兼學各家專長,整理提高,不斷改進手法,從實踐中總結經驗。在半封建,半殖民地黑暗的舊社會,中醫被摧殘,但他老人家毫不氣餒,仍然堅持不懈,著書立說,為振興中醫學術而努力。他整理了我國古代針灸經驗,編著了《針灸傳真》八卷,包括“傳真二卷”、“《內經》刺法二卷”、“名醫刺法二卷”、“考正穴法二卷(附圖)”。書成後,商諸孫祥麟先生,並在孫先生支援下(孫先生當時是駐防雁門關的騎兵團長,善針灸),於1923年出版於代縣石印局。為了編印此書,先父不辭勞苦,並有好多篇是親自刻印於石版上,並住在石印局內,認真校正。但出版時,將孫先生署名在最前面,孫先生團部軍醫王鬱文先生也列在作者內。當我們從《夏屋山房筆記》中看到他者人家用行書寫的《針灸傳真》八卷大方本手稿時(個別地方有修改圈點,也是他老人家親筆寫的),問他為什麼以三人合著出版?先父說:“《針灸傳真》這部書僅是我著作中的一部分,只要能把書印出去,可望針灸學術在一蹶不振的時代得到宣傳,能為廣大人民解除疾苦,是我最大的愉快!古代醫學家寫出巨著。不著撰人者很多,只要寫書的動機和目的明確,登斯民於壽域,功在後世,個人名利何足計較?張仲景悲天憫人寫出《傷寒論》,李時珍曆盡艱苦寫出《本草綱自》;貢獻在人類,豈是考慮自己得失者所能理解?一部《內經》巨著,以黃帝、岐伯等問答討論形式,傳於後世,並未署名作者,成為我國第一部醫學經典著作。著書立說事業是偉大的,個人名利是渺小的,乘時竊位,欺世盜名是可恥的。我個人單幹,限於人力物力,想完成整理古代醫學文獻的曆史工作是很難成功的,苟有支援我出版,願與之合作,我亦樂於署合著之名。我所有醫學資料手稿均在《夏屋山房筆記》中,有待將來分類整理,各自成帙,希望有志同道合者共同研究。合作問世,也可叫《夏屋山房醫學叢書》,惜雖有千裏馬而遇不到伯樂!當今之世,祖國醫學處於自生自滅中,辦中醫學校備不了案,中醫治療排斥在公醫待遇之外,就是寫了中醫著作,也很難出版,有權勢者,數典忘祖,消滅中醫,奄奄一息的中醫事業,只靠個人及二三知已苟延殘喘!但我國廣大人民需要中醫,世界人類也歡迎中醫,特別是東鄰日本醫學家對中醫研究有成績,重視針灸學術的研究,我國絕版了的《十四經發揮》,日本視如珍寶,為我們儲存下來。有益於人類的東西是消滅不了的,汝等要堅定信心,繼承發揚祖國醫學,要謙虛謹慎,學別人之所長,要和同道忠誠合作,以事業為重,不要計較個人得失。”這段教言,永志難忘!
先父生活儉樸,不慕虛榮,一生專心研究醫學,不論嚴寒酷暑,總是黃卷青燈。伏案著述醫學文稿。他最崇拜孫思邈、傅青主的愛國思想和民族氣節,一心向住,以渡亂世,所以自號遁仙。所寫作品《夏屋山房筆記》是先父一生心血總庫,其中包括:中醫經典著作閱讀心得,辨證施治醫案、藥物學知識、《易經》和醫學之關系、氣候和人身氣血之關系、祖傳秘方、外科單方、膏藥方(這些方子都是趙龍光祖先親筆本),還有文學、史學、古代天文學星座圖解、河圖洛書解說、孫武子兵書注解,武術螳螂拳、七星步圖等,共數十卷,這些手稿我都親眼看過,有些也套用過。這部豐富的學習資料,因卷帙太多,儲於木櫥內,無法轉移,毀於“七·七”事變國難中!
先父為了便於臨床運用針刺時減輕患者痛苦,根據自己常用的針灸手法,把針刺補法、潟法、平補平潟法,注痛法等歸納總結了36條,並將金針、指標相互配合之使用方式及病例用淺近易懂的文言寫出來,著成《針灸要訣》、《按摩十法》、《針灸經穴圖表》、《針灸驗案》各一卷,稿成後未及出版,‘七·七”事變,國破家亡,經過親朋轉移,才把這部書稿儲存下來。
“七·七”事變後,雁門失守,家鄉淪陷、先父在敵偽威逼下,堅貞不屈,誓死不做亡國奴,拒絕參加偽維持會,惜著作未盡,懷恨而逝!臨終遺囑我們,繼承他的遺志,不當亡國奴,往大西北逃難,寧願上了帕米爾高原,也不在賣國統治下做奴隸,要獻身救國,宏揚祖國醫學!

女趙玉青謹志
l983年於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


書趙緝庵先生傳後

恆岳鐘靈,爰生奇人
絕學濟世,針灸傳真
山河淪陷,赍志以殉
孤女流離,繼述弗泯
泉壤有光,精神長存
撰玄俚辭,藉表景欽

中南山人黃竹齋敬題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3340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趙氏祖傳針灸按摩傳真

文章: # 75705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一、論濫傳針灸之罪
針灸,活人術也,亦即害人術也。仁人義士得之則活人,非仁人義士得之則害人。故惟仁人義士可以行針灸,亦惟遇仁人義士可以傳針灸。天下仁人義士少,以仁人義士得針訣而又遇仁人義士傳針訣者更少,此針訣所以罕傳,而四千年之活人大法幾成絕學也。《黃帝內經》曰:“歃血而受,不敢妄洩,藏之金匱,不敢復出。”又曰:“此先師之所秘也,得而洩之,天將厭之。”聖人慮民夭札,既創為針灸醫治之術,而又靳不肯傳者,是知針灸可以活人,又可以害人也。以活人者害人,非惟有乖鹹登斯民壽域之意;而傳以害人之術,成此害人之技,是害人之罪不獨在害人者,而又在使之害人者。《靈樞·官能篇》曰:“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不得其人,其功不成,其師無名。故曰:得其人乃言,非其人勿傳。”蓋,針本活人之術,不精通其術者,不能活人。能精通其術,而以此活人者,又能以此害人。例如刺面而中溜脈,能使人盲;刺舌下而血不止,能使人瘖;刺脊骨而中髓,能使人傴;刺膝臏而出液,能使人跛。且不止如此也:刺背俞而中臟,其死不過數日;刺頭上而中腦,其死可以立待。種種刺禁,不勝列舉。使貪鄙者得此訣,必將挾是以圖財;使殘忍者得此訣,必將藉是以報復:使奸淫好色者得此訣,又必假是為苟合之媒、誘淫之具。知禁針之要害,而報仇雪恨,刺殺無傷;知墮胎之方法,而奸夫淫婦色膽愈壯。非人而得針訣,未有不暗施其謀害奸淫之術者。蓋捫循推掐,指著肌膚,是針家必用之法,雖少婦幼女,有不能遠避者。見色動心,最易調狎,非惟病家不能禁,而循經掐穴,又淫情之所易起也。故吾謂持針要有菩薩意——慧眼婆心,救苦救難,佛手一到,指下生春,有不計其人之貴賤貧富者;行針要有父母——父母惟其疾之憂,扶持保護,按摩勿釋,只求除痛遠邪,有不知其之老少美惡者。岐伯曰:“心無外慕,如待貴人。”又《針經》曰:“手如握虎,勢若擒龍。”即此意也。後醫慮人心之外馳也,尋穴用針,先令醫者默誦行針咒一遍,以戒邪心,其慮非不遠也。然與其戒之於行針之日,曷若謹之於傳針之始?——傳果正人,取友必端。岐伯曰:“得其人乃言,非其人勿傳。”所謂得其人者,即指仁人義士言也;所謂非其人者,即指貪鄙殘忍奸淫之人言也,傳以非人,則成淫人殺人之術。傳針而至淫人殺人,其罪不在淫人殺人者,而在教之淫人殺人者。我不予以淫人殺人之具,則彼雖有淫人殺人之心,而無淫人殺人之術,虎不添翼,安能飛噬?故曰:親如父子,貴至王侯,非其人不可傳也;疏如秦越,賤至寒酸,得其人即可傳也。可傳而不傳,是為失教;不可傳而傳,是為逆天。謹之慎之,寶之貴之,不濫傳而又不私其訣者,乃為不背聖意也!學針灸者盍戒諸!
——《趙氏祖傳針灸按摩傳真》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3340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趙氏祖傳針灸按摩傳真

文章: # 75706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趙玉青教授《針灸傳真精義》自序

我國自神農發明藥物,岐黃發明針灸,伊尹發明湯液,以救治人民疾苦,曆更悠久,種族繁昌,先聖後賢,接踵相傳,如是亙數千年其術不磨。夫針灸之術有刺激、興奮、誘導、調節之作用,促進周身血液之循環,發揮新陳代謝之機能,增加血球之數量,活潑各組織之生活力,更能溫寒散瘀,治療便利,解除疾病,收效神速,為國粹醫學之鼻祖。凡曆代起死回生之名醫,無一不精是術,故謂知藥而不知針,不得為上工。遇有疑難大症,群醫束手,而一針甫下,立奏奇功。然得其真傳者甚少,自炫皮毛者實多,以是針灸一科遂成絕學。《內經》而下,如春秋之扁鵲,漢之華佗,晉之徐文伯、皇甫謐、唐之孫思邈、甄權、狄仁傑,宋之王惟德、王執中、王纂,金之竇漢卿、竇材,元之滑伯仁,明之高武、汪石山、楊繼洲等,發揚斯術。繼之者,實罕其人,間有一知半解號稱針灸家者,視為糊口工具,家傳衣缽,父傳之子,子衍之孫,故步自封,見聞不廣,以故愈傳愈劣,知其略而不悉其詳,知其用而不明其理,取穴不確,施術不精,不知消毒,不合科學,故收效微而信者少。故人重視注射,輕棄針灸,加之醉心歐化者,崇拜西醫,對國粹醫學棄若敝履,此其失傳之原因也。方今列強環立,學術競爭,欲求學術進步,在取人之長,彌已之短,豈可自暴戶棄,數典忘祖,一味摭拾他人之唾餘,而抹殺固有之特長。西醫專重形跡,實驗可貴,而中醫注重氣化,理至精微。吾人應兼收並蓄,融會貫通,若蔑視岐黃大道,任其沉淪而不顧,則謬矣。外國人猶知重視我國粹針灸醫學,如法人辛列氏著有《中國針灸》一小冊,日本亦有廷命山針灸學院之設立,原次免太郎著有《針灸研究法》,其出版之《皇漢醫學》,皆系採取中國醫經之理論。至其婦女,提倡家庭醫學甚力,舉辦針灸研究會、座談會等。外人且知儲存我國粹醫學,我輩黃帝子孫,反而舍己從人,不克發揚光大,豈不愧哉?豈不惜哉?觀彼侵略主義者之欲亡人國家,必先消磨其固有文化,而後滅亡其種族,是以先父遺教,令吾人堅定自信心,恢復民族精神,發揚固有之學術與技能,利用科學方法,整理國粹,以國粹為立國之本也。而醫學一道,關系國民健康甚大,故良醫之功,比之良相,醫人醫國,目的相同。

人民生活在顛沛中,外來藥物缺乏且昂貴,每有疾病,無力治療,殘廢枉死者不知凡幾,亟應提倡經濟而便利之國粹針灸醫學,普渡眾生,強我民族。婦女心性慈靜,養老撫幼,所負獨重,研究針灸醫術,非惟家庭適用,且可廣施仁術,濟世活人,增進第二代健康,而女性治行女性,施術問苦,循經取穴,針灸按摩,更覺便利。憶在抗戰時期(1943年),吾曾奉中央國醫館館長焦易堂先生之諭,并兼承黃師竹齋先生之意旨,聯絡西安婦女界同志,共同組織“中華針灸醫學婦女研究會”,公推餘任理事兼主講,爰將先嚴所著《針灸傳真》等書,擷其精華,參以心得擴編為《針灸傳真精義》一書為講稿,旨在發揮針灸絕學,繼承先嚴遺志,由淺入深,逐步進步,引起一般學習興趣,將來俾我國岐黃大道,宏揚於全國,暢行於世界,完成救國家教人類之最後目的,以盡中華民族自救救人之責,實為至幸。
時在抗戰期間,適值中原之役,陝陲告急,西安士女大半星散,會務亦暫停。時局好轉,重整旗鼓,照常研究,不幸先慈棄養,哀毀之餘,百病叢生,灰心人世,無意潛研。抗戰勝利後,爭先還鄉,人事變遷,會務遂告停頓。餘亦北遊燕市,執教於華北國醫學院,即以此稿為教材,諸生感於謄抄需時,鹹願印訂成冊,既經曾純甫先生斧正,復經時逸人先生叢恿,因不揣譾陋,付之剞劂,以供諸生研讀之便,並就正於海內國醫界諸先進焉。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秋趙玉青彩藍序,於北平華北國醫學院

辛亥革命元老梅九景(中國革命同盟會建立人之一)《針灸傳真精義》弁言

趙彩藍(玉青)女士孝女也。其父緝庵公,號遁仙,為三晉名士,工書能文,又喜研究實用學術,得針灸訣秘,以平生心得經驗,成《針灸傳真》八卷行於世。且公視術非一家私產,對於世醫死持傳媳不傳女之說深表厭棄,特傳授其緒於子女。不幸國難驟興,不願受敵脅迫,悲憤成疾,抱恨以歿。臨終遺言,命彩藍(玉青)女士整理遺著。女士奉父遺命,寢食弗忘,既而避寇離鄉,備經艱險,偕其弟妹培業、培德、培貞來秦,發起中華針灸醫學婦女研究會。因父書繁重,不便初學,乃擇要錄出,參以己見,編為《針灸傳真精義》二卷,將付刊,特求弁言於予。予念《中庸》有言:父作子述,又曰:孝也者喜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今者彩藍(玉青)女士茲著可謂善繼其父濟世活人之志,而能述其學說以傳其術於後世者矣。又念遁仙逝世已逾五載,彩蘭女士想慕未已,《孟子》曰:大慕父母。《孝經》雲:立身揚名,以顯父母,幸之終也。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彩藍(玉青)女士有焉,故予深贊其孝,樂為之一言以弁予卷首焉。

中華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梅九景定成撰

按:l943年為《針灸傳真精義》作序的著名中醫還有李閣宸序丁西京國醫分館、張君孚序於西京國醫分館、趙意空序於西安中華針灸醫學婦女研究會、張之傑序於山西大學法學院和1948年時逸人志序於華北國醫學院,本書因篇幅有限而略之。

李傳傑主任醫師序(略)

葉成亮主任醫師序(略)

趙培榮序(略)

《針灸傳真》凡例

一、是書以《內經》為標準,故凡《素問》,《靈樞》諸篇所言刺法,無不擇要臚列以冠書首,並於句法難解處,皆略為注解,以免誤入歧途之弊。
二、是書深入淺出,只求明白,不尚詞藻,故為文不厭淺俗,以便有目共賞。
三、是書議論,多由心得,非同紙上空談,故凡發明處概系實驗實理,有憑有據。
四、是書專講針灸,未及方劑,故於取穴補潟諸手法一論再論,而未敘及醫方藥料。
五、《針灸大成》系採拾前人著作羅整合書,故學者往往執泥多疑,莫知所從。此書棄短取長,酌準要義,且又獨樹一幟,如進針、退針、指標、行針諸手法,尤為後世醫家所未道,從而學之自有進步。
六、針灸諸書所繪人身經絡圖形概多有誤,學者因錯就錯,取穴未能真確。此書悉本《內經》分寸,又加以著者曆年經驗,於舊書是誤處皆一一為之更正,而圖式亦較分明。
七、是書務求詳明,故前後諸篇,類多一說再說之句。針灸系實驗學問,與作文不同,間有冗句,概未移除。
八、是書編訂年餘,為時太促,同人又急欲出版,故有差誤遺失之弊,一俟再版即行補續更正以求完全。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3340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趙氏祖傳針灸按摩傳真

文章: # 75707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二、針灸之源流

針灸創始於黃帝及其臣岐伯,《黃帝內經》十八卷,其中《靈樞》九卷,詳論針灸。《內經》而下,有扁鵲著《難經》八十一難,以補《內經》之所不及。傳說黃帝曆九師以授伊尹,伊尹創湯液曆六師以授太公,太公授文王,文王曆九師以授醫和,醫和曆九師以授扁鵲秦越人,越人始定《難經》章句,曆九師以授華佗,華佗曆六師以授黃公,黃公以授曹元——此針灸學術發韌時期也。秦漢以來,針灸日益發達,漢之陽慶及其徒太倉公淳于意,針術甚精。李潭亦善針灸。郭玉在和帝時為太醫丞,著有《針經診脈法》行世。華佗弟子樊阿,得其師真傳,以針灸活人。晉有皇甫謐,著有《針灸甲乙經》。南齊徐秋夫及其子徐道叔,其孫徐文伯,均以針灸著名。馬嗣香亦曉針灸。隋之北山黃公;唐之狄仁傑、甄權、李洞元、樑革、秦鳴鶴,均善針灸。乃至宋代,仁宗詔王維德考次針灸,制為銅人,並著《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經穴始有標準可循,研究針灸者遂多。王執中著《針灸資生經》七卷,許希著《神應針經要訣》問世,太師竇漢卿著《針灸指南標幽賦》,劉元賓著《洞天針灸經》等。至王纂、程約、曾若虛、丘經、範九思、王倪、李明甫,均以針灸著名,此針灸之興盛時期也。金之李嗣慶,著《針灸經》一卷。元之滑伯仁,得東平高洞之傳,著《十四經發揮》一卷。元臣忽必烈著《金蘭循經》。王鏡澤得竇氏之傳,重著《標幽賦》。其子王國瑞作有《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又傳子王廷玉,廷玉又傳其子王宗澤,皆世繼其業。沈好問得家藏針灸秘笈,傳其子沈允振和徐文中等,均為一代所宗仰者。明代有楊繼洲之《針灸大成》,過龍之《針灸要覽》,吳嘉言之《針灸原樞》,汪照機之《針灸問對》,姚良之《針灸圖經》,高武之《針灸聚英》與《針灸節要》,金循義、金義孫合著之《針灸擇日編》,陳會之《神應針經》——皆長篤巨論,多所發明。宋代子京、丁毅、凌雲,榮受禦醫;李玉被尊為“神針”,黃良佑、陳先遠、李成章,均稱譽當時。故元明兩代為針灸醫學最盛時也。清代針灸學大衰,除《醫宗金鑑》以外,無人提倡;加之歐風美雨之潮流,西醫乘機深入,國人鄙視針灸,棄若敝履,殊堪慨惜。民國肇興,國人見法國辛列氏,著有《中國針灸學》書一冊,研究甚力;日本設立“延命山針灸學院”,著針灸書,繪針灸圖,以電氣神經證明針灸之功效,國人始知針灸之價值。華南之黃華岳、羅哲初諸先生,華北之孫半仙先生,皆精針灸之術。趙緝庵著《針灸傳真》八卷,又著《針灸要訣》、《針灸驗案》、《針灸經穴圖表》、《按摩法》等書若干卷,提倡針灸學於華北;承澹盦先生著《針灸治療學》,設立“中國針灸學研究社”,研究針灸學術於華南;西安黃竹齋先生,著《針灸經穴圖考》、《針灸治療會通》;曾天治先生著《科學針灸書》風行東南各省,莫不稱贊。東西各國醫藥界,竟有視針灸為獨特之器械療法、唯一之物理療法者,並大最翻譯我國針灸圖籍。針灸學術,不但在我國有研究價值,且將來必為世界研究之學術也。沉痾痼疾,生死須臾之症,往往於醫藥罔效、無法救治之時,而以針一枚、艾一撮,如法施治竟收奇效者,難以勝舉。故齊扁鵲救治虢太子之屍厥症,使之復活,漢華佗治療魏武帝之頭痛病,俾其之愈。秦醫緩診晉候之病,曰:“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攻者,灸也;達者,針也。後人遂有一針二灸三服藥之稱。孟子曰:“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亦注重灸法也。

三、針灸功效之新舊學說

由於近代科學發明,吾人受歐風美雨之影響,對國粹醫學每多鄙視,殊不知外國如日本、法國等人士,研究我國針灸醫學甚力。對針灸效驗研究之結果有二說,一為電氣說,一為神經說。其實皆不出我國“奇經八脈”、“十二經絡”之範圍。人體作用中、如同機器之促動。發動機器,全在電氣,而電氣之傳達,全賴電線。人身電氣之傳達,全賴經絡。神經在人身,軀乾五官四肢皆有分布。人體各種動作,如心血管之循環,肺之呼吸,胃腸之吸收排洩,機體之新陳代謝,皆在於神經系統指揮和內分泌系統的控制,各司其職,以組成整個生命體。故凡百病,無不與神經系統發生直接或間接關系。人腦神經有十二對,脊髓神經三十一對;其支流分乾,密布全身,有軀體神經和內臟神經,內臟神經又分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然何謂神經?神經由何而來?參氣化原理可明矣。神經者,神氣所經行也。吾人之生有二神,一為元神,藏於腎,通於魄,伸於腦,主記憶,一為識神,藏於心,通於魂,發於腦,主明悟。腦由髓生,髓由腎生,故“腦為髓海”。腦和脊髓為神經中樞。《內經》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又曰:“頭者,精明之府。”心主神明,腎主精,為神經發生之根本。臟腑各有神志,而心腎為神之主者,以二者均屬少陰經。心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腎為作強之官,技巧出焉。至於督脈屬陽,取象於“坎卦”,任脈屬陰,取象於“離卦”。三陰三陽,生克制化,升降浮沉,皆為研究說理之公式,並非無據之空談;如能將氣化與形體溝通,則針灸學術不難進步矣!
【注:以上“針灸之源流”、“針灸功效之新舊學說”和下文皆為趙玉青(原名趙彩藍)於1943年編著《針灸傳真精義》時所寫。】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3340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趙氏祖傳針灸按摩傳真

文章: # 75708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四、針灸之體用
凡為學術,有體才有用,有用必有體,體用兼備,乃能理明法妙。針灸之道為體,針灸之術為用。所以學道與學術,二者並重。學者要先知氣候之變遷,人體之構造,皮肉筋骨血管神經細胞之系統,經絡之起止交會及逆順循行,陰陽表裏,生克制化,子母損益,所謂生理、病理、診斷、經穴等學,皆研究通達——然後察虛實、辨寒熱、審脈取穴、淺深分寸,皆胸有成竹;然後再按症施治,宜針宜灸自無差謬。此針灸之體也。如何補潟,如何搓轉,如何運氣,如何消毒,如何制艾,如何搓艾,如何用溫灸器——此針灸之用也。只知其道而不明其術,仍為紙上空談,無濟於病。若徒知其術而不明其道,未免認病不真,臨床興嘆,或妄用針灸。此二者不可偏廢也。先嚴趙緝庵公〔注〕著《針灸傳真》書雲:“針灸難,認病尤難。未習針灸,先習認病。”研究針灸者,務必先學道而後學術,明乎體,貴乎用,專心精研,則套用無窮矣。
五、辨症認病
針灸難,認病尤難。未習針灸,先習認病。欲認病,先習岐黃仲景等書,而見病能辨寒熱虛實。亦未有不辨寒熱虛實,而施針灸能收效驗者。夫六氣之感人也不一,有在三陽者,有在三陰者,又有陰陽兼病者。病在三陽,則針三陽;病在三陰,則針三陰;陰陽兼病,則陰陽兼針。然同一陰陽為病,而有在手在足之分;同一手足為病,而有在經在絡之異;同一手足陰陽經絡為病,而又有虛實淺深之別。病情各異,則施治多殊,針有不效者,辨病未確也。辨病不確,則針灸妄用,而補潟且有害,如奕棋然:一子失著,全局皆輸。針灸不效,而謂古法不靈者,古人不認其咎也。故精於方劑而不采針灸者,不成為良醫。徒學針灸而不讀他書者,尤不得為上工。針灸創於歧黃,而望聞問切之理,無不散見於《素問》、《靈樞》諸篇中。其它闡《內經》之微旨,詳六經之證治者,莫如漢之仲景《傷寒》、《金匱》——雖詳於湯液,略於針灸,而辨症立方,知藥石之所治者,則知針灸之所施。不讀是書,不可與言針灸。
六、辨經認穴
昔人謂針一穴而必取五穴,治一經而先辨三經,蓋恐其認穴不真,則針灸錯用;經絡不清,則陰陽倒治。其實不必泥此。人身寸寸是穴,前後左右,取二三穴,則可比較真切。<b>陽經穴眼,多在骨側陷處,按之痠麻;陰經穴眼,按之多有動脈應手。</b>初學針法,固不得不多取幾穴,以防錯誤;然用針熟者,伸手便得。在背數脊椎;在腹量肚臍;在頭面發際,於骨縫有隙處求之;在手足四肢,則於筋骨側陷中取之。針過一次,則成熟眼,分寸不失,自無差誤。至於陰陽經絡,各有交會起落。太陽行身之背,少陽行身之側,陽明行身之前。直臍而上者為任脈,挾臍兩旁各旁開半寸而上者,為足少陰腎脈——又為衝脈,衝脈並於腎脈,衝脈無穴,針腎脈即是針衝脈。挾臍兩旁,各旁開二寸,由上而下者,為足陽明胃脈。臍上二寸,又各旁開六寸者,為脾募章門穴。乳際下直量四寸,至近腹處第二肋間者,為肝募期門穴。肝脈環陰器,抵小腹,挾胃,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與督脈會於巔。挾脊兩旁,各旁開寸半,為足太陽經穴。挾脊兩旁,各旁開二寸,亦為足太陽經穴。此陰陽經絡之在腹背也。其在手,則陽經由手指外側,循手背而行,至頭面。陰經由足內側而上行入腹。陰升陽降,手足皆同。無論初學久學,必須先辨經認穴。經絡分明,則取穴無差謬;而臨症時始學辨經,用針時始學取穴,則遲矣,亦多錯矣。
七、六經氣血多少不同
六經氣血各有多少,故以針取氣血者,必先知各經氣血多少,以免洩潟太過之弊。《內經》曰: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少血多氣,陽明常多血多氣,少陰常少血多氣,厥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氣少血。氣少者,潟氣不可太多;血少者,潟血不可太多。雖病各不同,未可執泥,而天之常數有如此,在針家臨症審察耳。刺營者出血,刺衛者出氣。邪在氣分者,可從血出;邪在血分者,可從氣出。陽明氣血皆多,故曰刺陽明出血氣;太陽多血少氣,故曰刺太陽出血惡氣;少陽少血多氣,故曰刺少陽出氣惡血。太陰多氣少血,故曰刺太陰出氣惡血。少陰少血多氣,故曰刺少陰出氣惡血;厥陰多血少氣,故曰刺厥陰出血惡氣。出者,潟也,不必泥用三稜針出血乃謂之潟。凡系實病,按六陰數以潟其邪者,皆謂之出也。惡者,慎於潟也;潟不可太過,致損其不足,非謂患大實病,而一點血,一吸氣,亦不可潟也。況《內經》言明,氣血多少乃天之常數,逆其常者,則少氣變為多氣,少血競成積血,是又不得不潟氣血矣。多少有定量,不可不知其常。病邪有積聚,又不可不通其變。知其常不泥於常,始可與言針灸,始可與讀《內經》。


in>: 全文完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針灸(穴道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