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中益氣湯

由兩位藥以上組成,稱之為方劑!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2
文章: 33408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補中益氣湯

文章: # 8358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補中益氣湯  醫方集解 清朝 汪昂
h011dj.jpg
補中益氣湯(理氣之劑)
  總  結:升陽補中                                        
  組  成:白朮、黃耆、升麻、柴胡、人參、炙甘草、當歸、陳皮                        
  主  治:1.治煩勞內傷,身熱心煩,頭痛惡寒,懶言惡食,脈洪大而虛。                
          2.或喘或渴,或陽虛自汗,或氣虛不能攝血。                                
          3.或瘧痢脾虛,外不能愈。                                                
          4.一切清陽下陷,中氣不足之證。                                          
  加  減:(1)如血不足,加當歸。                                                  
          (2)精神短少,加人參、五味。                                            
          (3)肺熱欬嗽,去人參。                                                  
          (4)嗌乾,加葛根。                                                      
          (5)頭痛,加蔓荊子; 痛甚加川芎。                                        
          (6)腦痛加本、細辛。                                                  
          (7)風溼相搏,一身盡痛,加羌活、防風。                                  
          (8)有痰、加半夏、生薑。                                                
          (9)胃寒氣滯,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                                
          (10)腹脹,加枳實、厚朴、木香、砂仁。                                    
          (11)腹痛,加白芍、甘草。                                                
          (12)熱痛,加黃連。                                                      
          (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黃連。                                              
          (14)咽痛,加桔梗。                                                      
          (15)有寒,加肉桂。                                                      
          (16)溼勝,加蒼朮。                                                      
          (17)陰火,加黃蘗、知母。                                                
          (18)陰虛,去升柴,加熟地、山茱、山藥。                                  
          (19)大便祕,加酒煨大黃。                                                
          (20)欬嗽,春加旋覆、款冬; 夏加麥冬、五味; 秋加麻黃、黃芩;            
              冬加不去根節麻黃;天寒加乾薑。                                      
          (21)泄瀉,去當歸,加茯苓、蒼朮、益智。                                  
  歸  經:足太陰陽明藥也                                                          
  方  義:(1)肺者氣之本,黃耆補肺固表為君。                                      
          (2)脾者肺之本,人參、甘草,補脾益氣,和中瀉火為臣。                    
          (3)白朮燥溼強脾,當歸和血養陰為佐。                                    
          (4)升麻以升陽明清氣,柴胡以升少陽清氣,陽升則萬物生,清升則陰濁降。    
          (5)加陳皮者,以通利其氣。                                              
          (6)生薑辛溫,大棗甘寒,用以和營衛,開腠理,致津液諸虛不足。            
          (7)先建其中,中者何?脾胃是也。                                        
  變化方:(1)本方除當歸、白朮,加木香、蒼朮,名調中益氣湯,治脾胃不調,          
             胸滿肢倦,食少短氣,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2)本方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調中益氣湯,治氣虛多汗,餘治同前。          
          (3)本方加蒼倍分,半夏、黃芩各三分,名參朮益胃湯,治內傷勞倦,          
             燥熱短氣,口渴無味,大便溏黃。                                      
          (4)本方去白朮,加草蔻、神麴、半夏、黃蘗,名升陽順氣湯,                
             治飲食勞倦所傷,滿悶短氣,不思食,不知味,時惡寒。                  
          (5)本方加紗芩、神麴,名益胃升陽湯,治婦人經水不調,或脫血後食少水瀉    
          。                                                                      
          (6)本方加黃蘗、生地,名補中益氣加黃蘗生地湯,治陰火乘陽,發熱晝甚,    
             自汗短氣,口渴無味。                                                
          (7)本方加白芍、細辛、川芎、蔓荊,名順氣和中湯,治清陽不升,頭痛惡風    
          ,脈弦微細。                                                          
          (8)本方加羌活、防風、細辛、川芎,名調榮養衛湯,治勞力傷寒,身痛,體    
          熱,惡寒,微渴,汗出 ,身痛,脈浮無力。                                  
  來  源:東垣


■脾胃氣虛型 補中益氣湯
症狀:消化不好、臉色蒼白、體力不足、軟便、腹瀉、經常愛睏。
配方:升麻1.5錢,柴胡、白朮、當歸、陳皮各2錢,黨蔘2.5錢,黃耆4.5錢,生
薑3片、大棗4-5顆。約50元。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最後由 懸壺子 於 2006-03-16 , 21:12 編輯,總共編輯了 3 次。
圖檔
頭像
藍子
恆心會員
恆心會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293
註冊時間: 2006-01-06 , 23:45

Re: 補中益氣湯

文章: # 8753未閱讀文章 藍子 »

黃耆、人參、白朮、甘草、當歸、陳皮、升麻、柴胡、生薑、大棗


要喝這個了 se: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補中益氣驗方

文章: # 59788未閱讀文章 MissC »

補中益氣驗方


  1、補中益氣,用羊肉一腳,熬湯,加稷米、蔥、鹽,煮粥吃。

  2、人參酒。補中益氣,通治諸虛。

  3、補中益氣。用羊胃一具,裝入羊腎四枚,地黃三兩,乾薑、昆布、地骨皮各二兩、白拉丁文、桂心、人參、厚樸、海藻各一兩五錢,甘草、秦椒各六錢,均研為末,縫好,蒸熟。再曬乾研細,每服一匙,酒送下。

  4、赤芝:解胸胃鬱結,補中益氣,使人神志清明。

  5、南瓜。氣味 甘、溫、無毒。主治:補中益氣。

  6、鳧。釋名 野鴨、野鶩、施、沉鳧。氣味 (肉)甘、涼、無毒。主治:補中益氣,平胃消食。身上有小熱瘡年久不愈者,多食野鴨可以治好。

  7、參子。釋名 龍爪粟、鴨爪稗。氣味 甘、澀、無毒。主治:補中益氣,厚腸胃。


文章來源: 中醫中藥秘方網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治鼻過敏噴嚏 補中益氣湯見效

文章: # 71489未閱讀文章 MissC »

治鼻過敏噴嚏 補中益氣湯見效
中廣
徐韻翔報導



鼻子過敏是許多民眾的困擾,一項研究發現,中藥補中益氣湯對於塵蹣過敏的患者,具有調節免疫系統的療效,服用三個月後,患者的過敏以及發炎反應都獲得緩解,不過,中醫師強調,癌症病患以及體內有慢性炎症反應等患者,就不適用,建議民眾要治鼻病,還是應該先諮詢中醫師,評估個人體質狀況。

國際東洋醫學會在台北召開,會中一篇研究證實,補中益氣湯對過敏性鼻炎治療有良好效果。發表研究的長庚醫院中醫內科部主任楊賢鴻表示,在中醫治療觀點中,認為疾病治療分為急性期和緩解期,緩解期用藥應該以補藥為主,並非一帖藥方用遍整個療程,因此在緩解期,是讓病人先用中藥治療三個月穩定進入緩解期後,再開始使用補中益氣湯三個月,結果發現,病人免疫系統調節的確有改善。

楊賢鴻指出,由於國內多數過敏鼻炎患者都是對塵蹣過敏,因此研究中,便收集了約60位12~30歲對於塵蹣過敏的民眾,每天三次、一次4公克,飲用了三個月之後,結果發現使用補中益氣湯之後的鼻炎患者,打噴嚏以及流鼻水等症狀都有大幅改善,進一步抽取過敏免疫球蛋白指數,發現這些患者的指數都逐漸下降,發炎反應也能夠有效抑制,證實了「補中益氣湯有抗過敏與抗發炎的效果」。

倒底補中益氣湯裡有什麼神奇的成分,醫師說,主成分包括蔘麻、白朮等,主要以補氣為主,過去在中醫是運用在治氣虛者,會挑這個方子治鼻炎,是因為過敏患者容易感冒,免疫力不好,體力差,這些都是氣虛表現,用中藥治過敏,單方通常沒有特別有效的一種藥物,都必須利用複方,多種藥材搭配使用,成功效果較大。

醫師提醒,正在感冒發炎、有肝炎等慢性炎症,以及癌症病患,就不適用,一般民眾使用前,則可先諮詢中醫師評估。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補中益氣湯亂喝 可能失眠、嘴巴破

文章: # 99148未閱讀文章 MissC »

補中益氣湯亂喝 可能失眠、嘴巴破
台灣新生報
【記者蘇湘雲/台北報導】


補中益氣湯不要亂喝,否則可能導致失眠、嘴巴破,若是過動症小孩喝了補中益氣湯,很容易影響學習,小孩會更不專心,過動症狀更嚴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婦科主任廖麗蘭解釋,補中益氣湯裡面有黃耆、人參、當歸、陳皮、甘草、升麻、生薑、白朮、柴胡等藥材,可幫助補氣,氣不足的患者常出現疲勞、頭暈、心悸、元氣不足等現象,醫師可能以補中益氣湯幫患者舒緩不適。


但有些患者為陰虛有火,常心神煩躁、或出現失眠,口乾、口臭、皮膚癢等困擾,若是常熬夜,更是火上加油。還有些過動症兒童的陽氣比較旺盛,心神定不下來,在課堂上,或學習的時候易分心,這些體質的人就不適合使用補中益氣湯,貿然服用的話,失眠、皮膚癢等症狀會更明顯,過動症小孩會更不容易專心。


另外,有些患者有實火,導致便秘、高血壓等症狀,有實火的患者也不適合使用補中益氣湯。廖麗蘭主任另提醒,若是急性肝發炎患者,不適合再補陽氣,一旦喝了補中益氣湯,可能導致發炎加劇。B型肝炎、C型肝炎患者也最好不要隨意服用這帖藥。


廖麗蘭主任表示,陰虛有火的患者比較適合使用百合、蓮子、紅棗等藥材,這些藥材有助養陰、安神、安眠。有些患者屬氣陰兩虛體質,可能有口乾、走路會喘等現象,醫師可能以生脈飲幫助患者調養身體。


廖麗蘭主任另指出,有些患者雖有疲勞、頭暈、心悸、元氣不足等症狀,但一喝補中益氣湯馬上嘴巴破,這表示患者可能也有脾胃虛寒問題。


廖麗蘭主任說明,所謂「虛不受補」,脾胃工作效率一變差,補藥進入體內就容易化為火,並停滯在身體當中,引起各種症狀,因此患者容易嘴巴破。此時必須立即停止服用補中益氣湯,最重要在於先暖脾胃,醫師可能運用理中湯為患者調理體質,讓脾胃功能恢復正常。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保健錦囊》中氣下陷多指胃、子宮下垂、脫肛 須補中益氣

文章: # 103105未閱讀文章 MissC »

《保健錦囊》中氣下陷多指胃、子宮下垂、脫肛 須補中益氣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中醫說的「中氣下陷」主要是指胃、子宮下垂、脫肛等病理現象。義大醫院中藥科主任吳宗修表示,中氣在現代來看,可以部分解釋為消化系統、腹腔臟器與交感神經的功能;下陷則主要是指平滑肌的鬆弛,中醫常以補中益氣的藥方治療這類疾病。


吳宗修在一場研討會中指出,中氣下陷主要指胃下垂、子宮下垂、脫肛的患者。此時處方補中益氣方能補氣、提高免疫力,也能興奮交感神經改善平滑肌的鬆弛;用藥須由中醫師瞭解個人體質,或採複方搭配治療。


醫師指出,胃下垂典型表現就是無精打采,面色蒼白、有氣無力,舌質淡、瘦弱或虛胖,肌肉鬆軟無力,出血色淡,不鮮紅;患者再配合醫師脈診,多可確認病況。這類患者還常見的兼症包含內臟脫垂、皮膚鬆弛、慢性腹瀉、消化不良、脹氣,食慾不振等。


至於脫肛,醫師指出主要是肛門與周圍皮膚脫垂。肛門長期地用力不當,而使得肛門管黏膜下靜脈發生曲張,當肛門黏膜承受過度張力,便合併黏膜和肛門周圍皮膚脫垂。痔瘡患者常會感覺到肛門部分突出,此即「脫肛」。


肛門用力不當的原因最常見者為慢性便秘或腹瀉,此外懷孕婦女因胎頭壓迫阻礙血液循環,個人先天體質造成肛門緊或賀爾蒙因素,以及後天性疾病如肝硬化、慢性咳嗽、或甚至骨盆腫瘤等均可能為脫肛的誘因。


經常感到胃部脹悶、噁心,口中黏膩時,可能是出現中醫說的「濕困脾陽」等現象。吳宗修表示,除了腹部悶脹感外,患者常見徵候是舌苔白膩,下肢浮腫。濕困是指水分代謝異常阻礙人體正常功能的表現,脾陽主要是消化系統與部分激素的分泌功能。


吳宗修提醒,由於天氣時而轉熱,水分容易流失,口乾舌燥下,如果大量飲用冷飲,毫無節制,容易傷到脾陽,影響腸胃功能,表現舌苔厚膩、胸悶、不思飲食、無力、黏膩不順、或腹瀉、小便短少、四肢困倦無力,導致濕困。症狀往反反覆覆。


除了影響消化,中醫認為「濕困脾陽」的問題也會影響皮膚狀況,醫師指出,天氣變熱時,皮膚癢疹的出現與經常流汗、皮脂等分泌物刺激脫不了關係;或與某些刺激原接觸產生過敏反應而引起濕疹病變。


整體來看,如果飲食不當影響脾胃,產生濕困現象,加上外在逐漸濕熱的環境,內、外交錯的因素導致人體感到不適,例如身體黏黏膩膩、發癢、食慾不振,甚至飲食後容易感到腹脹、噁心。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胸悶補氣就對了?當心補中益氣藥越吃越糟

文章: # 112474未閱讀文章 MissC »

胸悶補氣就對了?當心補中益氣藥越吃越糟
中時 更新日期:"2011/01/11 12:46" 中時健康 周嘉文/台北報導

四十歲的業務員小張平日工作壓力大,老覺得胸口悶悶的、呼吸不順暢,好像有重物壓迫,總是沒辦法一口氣吸足,像是要窒息一般,想起以前聽過補中益氣中藥有效,沒料到自己抓藥連吃幾個月下來,症狀不但沒改善甚至越來越糟。中醫師李深浦提醒,很多人有錯誤觀念,以為胸悶就是中氣不足,胡亂用藥補氣,結果越補越糟。

胸悶不舒服是很多人常有的感覺,尤其一旦發作,很多人都得面臨吸不到氣的恐慌,更擔心是不是心臟出了毛病,會不會是心肌梗塞前兆?李深浦指出,的確有很多的胸悶病患在接受西醫檢查後發現,心臟多少有二尖瓣、三尖瓣脫垂或者是心臟血管狹窄問題,而心肌梗塞也往往跟胸悶脫不了關係,不過看在中醫眼中,這些並不是真正引發胸悶的病根。

為什麼會造成胸悶?李深浦引用中醫理論解釋,往往是腎氣弱惹的禍,由於人體中丹田、下元的虛弱,導致腎臟的熱量和能量不夠,進而影響血液回流心臟比較不順暢,所以病患才會感覺到呼吸不順、呼吸困難。偏偏臨床上經常碰到很多人不明究理,以為胸悶、呼吸不順就是中氣不足,是心肺功能出了問題,只要幾帖補中益氣藥方就可以解決,完全搞錯方向。

以鼻塞不通的病患打比方,李深浦就常建議他們,要懂得閉氣,藉由減少呼吸量,提升肺部溫度,鼻子自然就會通暢。他說,道理其實很簡單,一般人碰到鼻塞就改用嘴巴呼吸,反而讓肺部的溫度一直無法上升,呼吸當然不順暢。同理,李深浦強調,發生胸悶有幾個主要原因,一個是下元腎臟的熱量不夠,一個是肺部的溫度不足,還有一個是當胸悶發作氣血不通時的緊張、急躁反應所造成的心跳加速,這幾個原因常互為因果,叫胸悶的病患痛苦不堪。

治療胸悶不一定得靠藥物。李深浦指出,人體內的氣,過多或過少都不行,如同古代人練氣功講究「龜息」、「胎息」,目標就在於讓呼吸變的微細、精神集中,讓體內空氣跟熱量達到一個一致消耗的平衡點,正是呼吸能否順暢的關鍵。

胸悶急性發作怎麼辦?李深浦提供幾點小技巧,第一要先把心靜下來,將呼吸調慢下來,只要吸氧量降低,體內熱量自然升高,使肺部溫度上升,呼吸就可以回復順暢。

已經有胸悶症狀的人,李深浦也建議,最好找專業中醫師對症下藥,利用疏導、提高溫度的中藥調養,千萬不要自己亂用藥。中醫治療胸悶,方法只是恢復身體自然的狀況,讓呼吸正常運作,心臟、血管不必再承受那麼大壓力,血液循環順暢,氣血、呼吸自然暢通。

中時健康:http://health.chinatimes.com/contents.a ... 1&id=12716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2
文章: 33408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吃補益中氣、升提清陽、填精補腦藥膳 防失智

文章: # 134049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吃補益中氣、升提清陽、填精補腦藥膳 防失智

台灣新生報作者【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6年11月30日 上午12:00
中醫師羅明宇表示,很多中藥材對於預防失智症有效果,如靈芝、何首烏等,平常民眾可吃益智牛肉湯,補益中氣、升提清陽、聰耳明目;地黃烏骨雞填精補腦、益智健身;五味蜜茶可以補肝腎、益脾長智、加強記憶力。

羅醫師指出,靈芝可以養心安神、益氣補血、健腦強身,醫學研究顯示,靈芝能夠增強冠狀動脈血流量,有效減少心肌耗氧量,同時還能保護心臟、保肝解毒、促進肝細胞再生等作用,可以防止腦力衰退、預防失智症。何首烏可以補益精血、補養肝腎、強壯筋骨,甚至改善老年人衰老特徵,比如白頭髮、記憶力衰退等。

益智牛肉湯材料:黃耆10克、蔓荊子9克、白芍6克、葛根9克、黨參15克、升麻4.5克、炙甘草3克、牛肉1斤,做法:藥材加水1000毫升,大火煮開轉小火5分鐘,加牛肉小火燉1小時。

地黃烏骨雞材料:地黃6克、何首烏6克、烏骨雞1隻,加入蓋過材料的水,放入電鍋蒸熟即成。

五味蜜茶材料:五味子3克、桂圓肉3克、枸杞子3克,做法:藥材倒入500毫升的水,小火煮開即可。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3.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