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髃穴 LI-15 {手陽明大腸經}

一針二灸三用藥,『針』為極大功能效用!有關穴道,皆可在此貼!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33408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肩髃穴 LI-15 {手陽明大腸經}

文章: # 87067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肩髃穴 LI-15 {手陽明大腸經}
肩髃
【定位】肩峰前下方,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間取穴。當上臂平舉時,肩前之凹陷處取穴。
【主治】齒痛,上肢不遂,肩臂疼痛,瘾疹。
【刺灸法】直刺 1-1.5 寸。可透極泉穴。
肩髃.jpg
圖片引用 經絡與穴道--木下晴部、代田文彥合著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33408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肩髃

文章: # 87068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肩髃
取穴。
散風清熱、消痰止癢 風熱癮疹、瘰癧諸癭、肩背疼痛、手臂攣急、半身不遂。 手陽明、陽蹻脈之會。

肩髃

<<取穴法<;>

以手平舉, 舉臂有空陷, 當肩端兩骨罅間, 肩尖下寸許是穴。

<<穴性<;>

疏風活絡, 調和氣血, 通利關節, 袪邪解熱。

<<主治<;>

肩關節痛, 五十肩, 半身不遂, 熱風癮疹。

<<臨床應用與配伍<;>

1. 歷代歌訣均認為本穴為治療肩部病變之要穴。

2. 臨床上本穴為構成肩三針之重要穴道。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33408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肩髃穴 LI-15 {手陽明大腸經}

文章: # 87069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肩髃 Jiānyú
[定位] 在臂外側,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時,當肩峰前下方向凹陷處。

[解剖] 有旋肱後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腋神經。

[主治] 肩臂攣痛不遂,癮疹,瘰病。

[配伍] 配肩髎治肩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附註] 手陽明經與陽蹻脈交會穴。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33408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肩髃穴 LI-15 {手陽明大腸經}

文章: # 87070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肩髃   
手陽明蹺脈之會。 
[別名] 髃骨,中骨井,扁骨,扁髃,尚骨,中肩,偏肩,肩尖。
[穴義] 大腸經經氣中的濁重部分在此沉降。
[名解]
1)肩髃。肩,穴所在部位也。髃,骨之禺也。禺乃角落之意,髃所指為骨之邊緣。肩髃名意指在骨部的遠端所形成的小範圍水域。本穴物質為臂臑穴傳來的經氣所化,臂臑穴上傳本穴的物質為強盛的陽氣,至本穴後因散熱而冷凝沉降,所降之濁在地部形成小的水域,而本穴的地部水域相對腎所主的腰膝骨部來說它是處於較遠的邊緣之處,故名肩髃。髃骨、扁骨、扁髃之名與肩髃穴同,扁同偏。
2)中井骨。中,與外相對,指內部。井,地之孔隙。骨,腎主之水也。中井骨名意指本穴有地部孔隙與腎水相通。本穴物質為大腸經濁降地部之水,因本穴位處肩端兩骨間,有地部孔隙與骨相通,故名中井骨。
3)尚骨。尚,超過、高尚之意。骨,腎主之水也。尚骨名意指本穴經水為高處的腎水。
4)中肩、偏肩、肩尖。中,指本穴位於大腸經經脈之中部。中肩、偏肩、肩尖皆為對穴所處的位置的指示,無它意。
5)手陽明蹺脈之會。蹺,蹺健也。本穴物質既有大腸經由此上行頭頸部的陽熱之氣又有地部之經水,表現出蹺脈物質陰陽相濟的特性,故為手陽明蹺脈之會。(陽蹺脈,即是保証人的陽氣充盛使人作用中蹺健的血脈。古經書對陰陽蹺脈的記述甚少,祇有其循行線路和所主之病,陰蹺脈為病陽緩而陰急,陽蹺脈為病陰緩而陽急。以經書所記蹺脈之病反推之,則蹺脈在不病之時為陰與陽不急亦不緩,陰陽二物同時共存,而本穴氣血即有此特性。在天部,有大腸經上輸頭頸部的陽氣源源而行,在地部,有孔隙與骨部相通,經水有出處有來處,穴內物質陰陽相濟,故為手陽明蹺脈之會。)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量較少。
[執行規律] 循大腸經地部流向巨骨穴。
[功能作用] 導引大腸經經回流骨部。 
[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之或涼藥水針。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33408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肩髃穴 LI-15 {手陽明大腸經}

文章: # 87071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肩髃 (Jiānyú, LI 15)
【定位】 肩峰端下緣,當肩峰與肱骨大結節之間,三角肌上部中央。臂外展或平舉時,肩部出現兩個凹陷,當肩峰前下方凹陷處
【解剖】 有旋肱後動、靜脈;布有鎖骨上神經,腋神經
【主治】 ①肩臂攣痛,上肢不遂;②癮疹
【操作】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肩周炎宜向肩關節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6
文章: 33408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肩髃穴 LI-15 {手陽明大腸經}

文章: # 89535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肩髃
(一名中肩井一名偏肩)
膊骨頭肩端上,兩骨罅間陷者宛宛中,舉臂取之,
有空,手陽明陽蹻之會。銅人灸七壯,至二七壯。以差為度,若灸偏風,灸七七壯。
不宜多,恐手臂細,若風病,筋骨無力,灸不差,灸不畏,細刺即泄,肩臂熱氣,
明堂針八分,留三呼,瀉五吸,灸不及針。以平手取其穴,灸七壯,增至二七壯。
素註,針一寸,灸五壯。又云:針六分,留六呼。主中風手足不隨,偏風,風瘓,
風痿,風病半耳不遂,熱風,肩中熱,頭不可回顧,肩臂疼痛臂無力,手不能回頭,
攣急,風熱癮疹,顏色枯焦,勞氣泄精,傷寒熱不已,四肢熱,諸癭氣。
唐魯州刺史庫狄嶔,風痺不能挽弓,甌權針肩,針進即可射。
(髃音魚)(瘓音湍上聲)


針灸大成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針灸(穴道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