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舍穴 SP-13 {足太陰脾經}

一針二灸三用藥,『針』為極大功能效用!有關穴道,皆可在此貼!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33408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府舍穴 SP-13 {足太陰脾經}

文章: # 88563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府舍穴 SP-13 {足太陰脾經}

府舍
【定位】腹部前正中線,旁開中線 4 寸,衝門外上方 0.7 寸處。
【主治】腹痛,積聚,疝氣。
【刺灸法】直刺 0.5-1 寸。




圖片引用 經絡與穴道--木下晴部、代田文彥合著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33408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府舍穴 SP-13 {足太陰脾經}

文章: # 88564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府舍
衝門穴外上方0.7寸,距前正中線旁開4寸
健脾消滿、理中和胃 腹痛、疝氣、腹滿積聚、霍亂吐瀉 足太、厥陰、少陰、陽明、陰維之會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33408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府舍穴 SP-13 {足太陰脾經}

文章: # 88565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府舍  
足太陰陰維厥陰之會。 
【穴義】 臟腑中的陰性水液由本穴外出脾經。
【名解】1)府舍。府,臟腑也。舍,來源之意。府舍名意指本穴氣血來源於體內臟腑。因本穴有地部孔隙與體內陰維脈相通,體內的陰維脈的水液外傳本穴,本穴的氣血物質部分是來源於臟腑,故名府舍。
2)足太陰陰維厥陰之會。本穴的氣血物質中有體內陰維脈外傳的水液和衝門穴傳來的風氣,衝門穴傳來的風氣又同合於厥陰肝經氣血之性,故本穴為足太陰陰維厥陰之會。(《難經二十八難》曰:“陽維、陰維者,維絡於身,溢蓄不能環流灌溉諸經者也。”根據經文所言在此作進一步的分析。陰維陽維之脈有對人體全身氣血的維絡作用,其特點是溢蓄不能環流灌溉諸經。溢是滿溢的溢,即陰維陽維脈的氣血是滿溢外流的氣血。蓄是儲蓄的蓄,即陰維陽維脈的氣血物質為儲蓄之狀。環流,指物質循人體的各個不同層次回圈流動。灌溉,指物質對它部輸送。根據上面的分析,可以對陰維脈陽維脈的氣血物質及其特性作如下的歸納:陰維脈陽維脈的氣血物質為人體各經滿溢外流的氣血,陰維脈的氣血為滿溢的水液,陽維脈的氣血為滿溢的氣體,水液和氣體在陰陽維脈中是存儲之狀。而在三焦內部,各個臟器外溢的水液它會因三焦包膜的約束而存在於三焦之內,這樣,在地球重力場的作用下,三焦內的水液會聚集在腹之下部,水液達到了腹部內外通孔的高度位置後它則循腹部的內外通孔溢向體表,而本穴正是三焦與體表相通的通孔,故體內三焦中的水液會流向本穴的體表,本穴因而也就成了足太陰與陰維交會之處。)
【氣血特徵】 氣血物質為地部經水。
【執行規律】 水液由腹內外出腹表。
【功能作用】 潤脾之燥,生發脾氣。
【治法】 寒則點刺出血或補而灸之或先瀉後補,熱則瀉針出氣或水針。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33408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府舍穴 SP-13 {足太陰脾經}

文章: # 88566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府舍 (Fùshě,SP 13) 足太、厥陰、少陰、陽明、陰維之會
【定位】 沖門穴外上方0.7寸,前正中線旁開4寸
【解剖】 在腹股溝韌帶上方外側,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內斜肌下部,深層為腹橫肌下部;布有腹壁淺動脈,肋間動、靜脈;布有髂腹股溝神經(右當盲腸下部,左當乙狀結腸下部)。
【功能】 健脾消滿、理中和胃
【主治】 腹痛,腹滿積聚,疝氣、霍亂吐瀉。
【操作】 直刺 l~1.5寸。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33408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府舍穴 SP-13 {足太陰脾經}

文章: # 89628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府舍
腹結下二寸,主腹中行各四寸半,足太陰厥陰陰之維會。三脈上下,
二灸腹絡脾肝,結心肺,從脅上至肩,此太陰郄,三陰陽明之別。銅人灸五壯,
針七分。主疝瘕,痺中急痛,循脅上下,搶心,腹滿積聚,暑氣霍亂。

針灸大成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針灸(穴道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