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有些中藥材,由於保育因素被禁,中醫因而改用替代藥材。中醫師楊佩龍指出,遭禁的犀牛角被認為部分中醫師解熱效果很強;但也有研究認為,效果有限。台灣中醫大都以水牛角代替犀牛角。
過去中醫有一著名方劑犀角地黃湯,方中含犀角,生地,白芍,丹皮,主治發熱,助解毒,涼血散瘀,中醫臨床應用主治熱病之出血症,如吐血、鼽血、便血、尿血等。昏狂譫語,斑色紫黑,主要用於熱病後期。
中醫師楊佩龍解釋,此方原本主要用於比較嚴重的熱症;不過過去也有中醫研究認為,效果無古書記載的顯著,使用上得斟酌時機。
「犀角地黃湯」就中醫理論而言,可改善熱毒熾盛,但楊佩龍醫師指出,犀牛角目前早已被禁,目前一般多以水牛角替代使用,有醫師認為藥性有差異,無法完全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