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味精傷身體?其實是誤會一場

有關西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856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吃味精傷身體?其實是誤會一場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吃味精傷身體?其實是誤會一場
優活健康網優活健康網 – 2014年8月29日 下午2:45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採訪報導)對於味精,普遍民眾會將此添加物,直接毫不猶豫的歸類到「不健康添加物」,但近期,美國化學學會,卻跳出來,還精心的製作一部短片指出,味精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試圖還味精一個清白,而我國毒物科醫師顏宗海指出,科學上的確沒有完整的報告,能夠明確證實味精對人體的傷害,但還是不建議民眾多吃,因為業者會在食品裡頭加味精,正表示可能也是高鹽高油的食品,所以並不鼓勵吃含味精的食品。
五十年前科學家憤筆投書 味精頓時染臭名
大眾對於味精的誤解,故事則要從五十年前左右開始談起,一位科學家,到了中國餐館吃飯後,回到美國突然出現心跳加快、四肢麻痺等身體不適的症狀,他怒氣沖沖的,還憤筆投書,將此情況刊登到非常具有權威性的醫學雜誌《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一口咬定味精對人體傷害極大,頓時讓味精染上臭名,猶如過街老鼠。
那味精到底會不會對人提有害?答案的確是否定的。美國化學學會指出,事實上味精,谷氨酸鈉,在許多含有豐富蛋白質的食物,例如,牛奶、肉類,甚至是人體都會自己製造,也因此,味精並不會對人體產生任何傷害。

味精無害 但卻可當作食物健康指標
但若把味精,當作「衡量食品健康與否」的指標,很可能就有其他意義的存在,長庚毒物科醫師顏宗海指出,站在各種醫學報告的角度去檢視味精,的確對人體無害,但細看整個食品的添加物,業者會添加味精,也正表示食物是不天然,且更會加入高油、高鈉,讓食品更添風味。
像是火鍋,就是很好的舉例,一般較為天然的湯頭,則是透過蔬菜的去熬煮出甜味,當然,也正表示業者在製造過程,較偏向天然熬煮的手法,反之,若湯頭加味精、雞湯塊等等,為了讓湯頭更為濃郁,很可能連高油、高鈉、高普林食材,都會全下鍋,也因此顏宗海提醒,天加味精的食物,往往對人體較不健康,並不建議民眾過度食用。
圖檔
頭像
yehrussell
忍辱、精進、靜慮、般若波羅密
忍辱、精進、靜慮、般若波羅密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1135
註冊時間: 2006-01-20 , 10:19
個人狀態: 非常忙碌中!
性別: 公仔

破除迷思!適量攝取味精反而有益健康

未閱讀文章 yehrussell »

破除迷思!適量攝取味精反而有益健康
Knowing作者余宗翰 | Knowing – 2016年12月10日 下午12:30


雖然跟過往相比,生活水平提升的台灣人想取得食物已方便許多,但我們對食品的恐懼卻與日俱增,一方面是因為健康意識提升,對油糖鹽的攝取抱著戒慎恐懼的態度,一方面則是對食品添加劑的疑慮,其中最經典的案例就是味精,每個人講到外食,第一個詬病的往往就是味精,推廣健康飲食的人也常拿它做箭靶。

但味精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味精是人體所需的胺基酸
1.png
1.png (134.32 KiB) 已瀏覽 123 次
已故的著名醫學教授林杰樑曾跟大眾分享他的攝食哲學,其中令人驚訝的是他會用味精調味!而後,林杰樑的妻子譚敦慈也多次分享她的健康料理原則,她對味精也不避忌。

所謂味精,其主要成份是人體必須的胺基酸(胺基酸構成蛋白質),叫做麩胺酸,或名穀胺酸,是1908年池田菊苗從海帶中提取出來的物質。麩胺酸的提煉在食品科學史上非常重要,因為麩胺酸帶來獨特的「鮮味」成為酸鹹苦甜四種基本味覺之外的第五種味覺,如此一來才能解釋食材中那難以界定的鮮甜滋味。電離麩胺酸可以與鈉、鈣、鎂等金屬離子結合,但麩胺酸鈉結晶最易溶於水,味道最好,所以池田菊苗教授就以麩胺酸鈉申請專利,也定調了日後味精的構成。
2.png
2.png (34.69 KiB) 已瀏覽 123 次
(發明味精的池田菊苗 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味精的提煉十分精純,99%以上都是麩胺酸,基本上不必擔心有其他化合物會影響人體的健康。而麩胺酸除了可以合成人體必需的蛋白質,也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種神經傳導物,適量攝取味精是有益健康的;相反地,雖然關於味精有害健康的謠傳滿天飛,至今科學家並無法證明味精會妨礙健康。

既然味精那麼好 為什麼大家那麼怕它?

關於「味精不好」的傳言,最常見的說法是「中國餐館症候群」。上世紀中,有人在吃完中國餐館的食物後感到頭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狀,懷疑是味精導致的,此後味精會妨害健康的惡名便不脛而走,也連帶地加強中國餐館愛加味精的刻板印象,至今有些好萊塢電影還是會用味精酸一下華人餐館。

然而,吃出毛病有很多原因,未必就能歸咎於味精。經過幾十年的研究,至今科學家仍找不到味精與上述那些症狀的明顯關聯性。反倒發現有些人會對味精過敏,且症狀繁多,包括頭痛、舌頭腫脹、心跳加速、頸部僵硬、上肢感到刺痛等等,而這種對味精過敏的症狀引用上述典故被稱為「中國餐館症候群」。有些人吃到味精過量的外食會感到不適或許就源自於過敏症狀,但通常這些症狀不會太嚴重,持續1至2個小時就會緩解,若感到極不舒服的人可以多喝水,會較快回復。比較令人憂心的是有些人會因為過敏導致氣喘。
3.png
3.png (133.3 KiB) 已瀏覽 123 次

有人可能會認為引起過敏的食物就是不好的,但人類的過敏源很多,包括天然食品,比較常見的有柑橘類、牛奶、咖啡因、小麥等等。現今網壇霸主喬科維奇曾在他的書裡提到,他曾有一段時間頻頻在重大賽事裡失常,後來才發現他對麩質過敏,所以麵包等日常食品都能使他身體失常。我們不能因為某種食物會造成少數人過敏就予以否定,不然小麥、牛奶、橘子等等都不直攝食了。

為什麼店家那麼愛加味精?

味精的味道跟鹽很像,既然如此為何店家還那麼愛用味精?事實上,有些店家就利用民眾害怕味精的心理,推出單純用鹽料理的健康菜色而大受好評。其實味精嚐起來並不好吃,可味精的鮮味可以加乘其他味道。就好比番茄高湯一樣,用番茄熬的湯會比較甜,但又不是單純的甜,而是一種複雜豐美的滋味,這就是番茄的甜味與其鮮味的加乘效果。

必須注意的是,麩胺酸鈉長時間接觸高熱會形成對身體有害的焦麩胺酸鈉,會造成些微的不良影響,而且加熱過久會降低味精的味道,所以炒菜的時候最好在快起鍋前加味精。另一方面,味精會阻礙食材吸收某些調味料,所以如果先加味精再加其他調味料,炒出來的菜滋味較差。
4.png
4.png (153.31 KiB) 已瀏覽 123 次
(中國菜常常過鹹)

味精仍然要少吃

味精雖然是種好的產品,但因為味精中含鈉,所以攝取過多的味精仍然會造成身體的負擔,尤其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要小心。其實在飲食豐足的現代,生活中有很多食物,如蛋、肉類、乳酪、醬油等等富含麩胺酸,並無必要攝取味精,就如同我們不需要多吃糖來補充碳水化合物一樣。

那麼,一天內攝取味精的上限是多少呢?197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制訂了對麩胺酸鈉的建議食用量,認為每公斤體重可以食用120毫克的麩胺酸鈉,若以50公斤的成年人為標準,每天大約可以吃到6克的味精。

有些人吃外食會感到口乾舌燥,認為是味精害的,事實上很難判定口乾舌燥是味精或是食鹽造成的,但不管如何,如果口乾舌燥能夠讓大家遠離那些調味過重的店家,終究也是好的。
六度梵行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2.西醫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