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味:鹹寒(時珍曰溫)。
功能:
- (1)能引肺火下行,從膀胱出,乃其舊路。
- (2)降火滋陰甚速,潤肺散瘀。
- (1)治肺痿失音,吐衄損傷,胞胎不下。
- (2)凡產後血運,敗血入肺,陰虛久嗽,火蒸如燎者,惟此可以治之。
性狀:
取十二歲以下童子,不食葷腥酸鹹者佳,去頭尾,取中間一節,清澈如水者用。
炮製:
當熱飲,熬則真氣尚存,其行自速,冷則惟有鹹寒之性,入薑汁韮汁,散痰更好,冬月用湯溫之。
備註:
- (1)「吐衄損傷」:凡跌打損傷血悶欲死者,劈開口以熱尿灌之下咽即醒,一切金瘡受杖並宜用之,不傷藏府,若用他藥,恐無瘀者反致誤人矣。
- (2)「胞胎不下」:皆散瘀之功。
- (3)晉、褚澄、勞極論云:降火甚速,降血甚神,飲溲溺百無一死,服寒涼藥百無一生。
- (4)「取十二歲以下童子」:少知識而無相火。
- (5)「入薑汁」:行痰。「韮汁」:散痰。
- (6)李士材曰:煉成秋石真元之氣漸失,不及童便多矣。
- (7)普濟方:治目赤腫痛用自己小便乘熱沫洗,即閉目少頃,此以真氣退其邪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