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患 心血管病 高危險群
⊙文卅侯連團 愈來愈多的證據顯示,牙周病病人有可能因為牙周病而引發心臟病,如果您有牙周病,那麼您就是屬於可能罹患心臟病的危險族群。
您知道牙周病患可能屬於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嗎?在美國心臟及血管疾病是造成美國人死亡的頭號殺手,國內也屬前幾名之死亡原因。最近幾年來這個問題引起美國醫學界的高度重視,國家衛生研究院及各大學醫學研究中心均投入許多人力和物力去研究。
而根據這些研究之結果是:罹患牙周病的人,發生致命的心臟血管疾病(如血管粥狀動脈硬化、心肌梗塞、中風等)的危險性,要比沒有罹患牙周病的人高出一‧五到二倍,此種危險性,相當於抽菸、糖尿病和高血壓對於心臟血管疾病的影響。
牙周病與心臟血管疾病的關聯性至今原因不是很清楚。據最近之研究結果顯示,牙周病是口腔細菌感染所發生的潛伏性慢性疾病,病人在嚴重症狀、牙齒動搖或腫脹出現前,常常會不自覺,細菌感染及其所產生的內毒素等會在牙周病區不斷滲入血管循環全身,或匯集在心臟及其他部位的血管腔內。滲入的毒素則會刺激單核淋巴球產生白介質(胞動素)等調理素,進而抑制血中脂肪 之作用而產生脂肪血症。
長期而慢性之牙周病源性內毒素滲入血流,誘發血中長期產生白介質,則會刺激血管內膜粘連分子之表現和血漿內纖維蛋白原之增加,同時受到內毒素或胞動素刺激的單核淋巴球亦會滲入局部血管內膜下形成炎性細胞浸潤,甚至變成泡沫細胞。這些因素可直接形成血管之粥狀硬化斑。此外,主導發炎反應的發炎因子會使血管壁細胞增生,或促成脂肪栓的形成而阻塞心臟或其他部位的血管,增加心肌梗塞及中風的危險。因此,牙周病可能不只是牙齒和口腔的問題,潛在沒感覺的長期慢性細菌感染及其毒素的散布,可能是慢慢誘發心臟血管之不良變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它會影響到您身體重要器官的健康,甚至後來威脅到您的生命安全。
口腔中的牙周組織跟心臟的距離似乎很遙遠,兩者之間怎麼會扯上關係呢?主要的關鍵就是「血液的流動是循環全身的」。牙周組織的血液最終會回流至心臟,因此牙周組織如果有細菌感染而發炎,就會經由血液的傳播而影響到心臟及其他地方。事實上牙周病是由細菌慢性感染所引起的。在一立方毫米的牙菌斑中可以有高達一億的細菌,而且口腔內牙齒頸部、牙齒間縫隙、舌頭上粗糙表面、黏膜、唾液等都是細菌隱藏或存在的溫床。細菌可以經由發炎的牙齦進入血液(菌血症),可能會附著在受創的心臟瓣膜或心內膜壁上,而造成細菌性心內膜炎之危險。特別是一些患有全身性疾病的病人,如有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置換有人工心臟瓣膜或換心、肝、腎、骨髓等病患更屬於高危險群。
一旦發生細菌性心內膜炎,如果沒有及早發現住院,並且以強力抗生素治療,很可能導致死亡。而牙周組織如果發炎愈厲害,細菌愈可能經由咀嚼食物、刷牙或使用牙線等動作而進入血液中,形成短暫性菌血症。
如果加上口腔衛生不良,堆積在牙齒的牙菌斑或牙齦溝內細菌數目也會大量增加到好幾十倍,在此情況下有研究指出,若使用牙刷刷牙兩分鐘後,抽血液檢驗便可測到血液中有細菌的存在。事實上,也有研究估計每天刷牙或咀嚼時,平均大約總共可能累積到有三小時的時間,血液中存在有暫時性的菌血狀態。當牙齦發炎或牙周炎愈嚴重時,發生菌血狀況的比率更高,同時血中可能分離出來的細菌種類和數量也會增多。動物實驗也進一步證實,患有誘發引起牙周炎的老鼠比牙周組織健康的老鼠會更容易得到感染性心內膜炎。長期存在無症狀的暫時性菌血狀態,若散播到心臟及全身各處等器官,就會增加引發細菌性心內膜炎的機會。
因此,預防之道就是平常要藉著正確的刷牙技巧和習慣,定期的牙科檢查和專業保養,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及健康的牙周組織,以減少牙菌斑的堆積、清除口腔中可能的致病細菌及細菌內毒素之滲入牙齦,如此才能降低牙周組織和齒槽骨發炎破壞的程度,保障口腔和全身的健康。
牙周病患 心血管病 高危險群
版主: MissC
牙周病患 心血管病 高危險群
有你在,真的很幸福 ...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1
- 文章: 33855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牙周病
牙周病
豐富院長
廣三豐富牙醫診所
「牙周病」,對現代人而言,已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稱,但事實上,您可能不知道,其實它包含了二種不同得疾病,因其發生年齡層及原因的不同,可區分為Periodontitis(牙周骨炎)及Gingivitis(牙齦炎)二種,且在治療上也有所不同,但是現在幾乎都是以「牙周病」做為一個統稱。 牙周病不只是成年人的專利,實際上小孩子也會發生,只是發生率的不同;在小孩子來說,多半侷限在牙齦炎,因為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會有單純型的口腔泡疹感染、或者感冒(濾過性病毒)、以致造成身體抵抗力轉弱、再加上刷牙方式不正確等因素,而造成牙菌斑堆積使得牙齦瞬間紅腫不適,所以患者在求醫時,醫生會追溯其是否在近期內有感冒或其它疾病,一般來說,除非有以上所述情形,小孩是比較不會得牙齦炎。 若果小孩子有牙齦炎,一般治療是以洗牙為主加上藥水沖洗,看其是否有伴隨的疾病,可與小兒科醫師會診以針對其疾病做關連治療,一般的漱口水因其刺激的味道,小孩子比較不能接受,所以可用優碘或Dobell’s Solution 漱口,其刺激性較小,小孩子的接受度也較高。最起碼也應該用生理食鹽水漱口,幫助其口腔細胞維持生理條件,效果雖不是最好,但總也是一種基本的保養方法,另外提醒家長不要因為小孩子刷牙會流血就不刷牙,以致牙菌斑堆積更多,這樣反而會引起更嚴重的牙周病。 因為小孩子的口腔細菌與成人不同,多半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嗜氧性球菌,以上還包括乳酸桿菌都是容易造成蛀牙的菌種。且孩童多半都用含香料較高得牙膏來刷牙,加上刷牙方式不佳的關係,所以小孩子一般比較容易感染蛀牙,而就成人來說乳酸桿菌較少、而且球菌量呈抗衡的狀態,加上成人口腔菌種多半以厭氧性為主,所以易得牙周病。 以台灣來說,11歲算是孩童進入青春期的階段,也是牙周病可能會開始發生的年齡。在此時如考試壓力、家族性遺傳因素等,使其會產生急性牙齦炎(青春期牙周病),若此倒可找到一位專業牙醫師治療,惡化成牙周病的機就會減少許多,家中有此年齡的小孩,家長應多加注意。 臨床上所謂的RPP(快速破壞性牙周病、快速進行性牙周病),大約在25歲左右開始就有嚴重牙周病,就是因為病患在青春期患有牙周病徵兆而不自知。相對地,若延誤就醫時間,隨年齡增加牙周病嚴重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年輕型的牙周病以骨粉移植治療便有很好的效果,但快速進行性牙周病患者除了治療以外,應至醫院做全身性檢查,檢查其抗體(IgG、IgA、IgM)、及血液方面是否有疾病等,並與內科醫師共同會診,再決定用手術或藥物等方式治療。 另外常見的成人型牙周病(25歲以上)是因為疏於對口腔的照顧以致牙菌斑堆積而形成,以女性來說,因生理期變化、懷孕也會加速牙周病(成人型)的發生,另外像體力耗弱的B型肝炎患者、血友病、高血壓、糖尿病、長時間酗酒、操勞的人等都會加速形成牙周病,所以牙周病是每個人都可能會得到的疾病,只是發生的時間不太一樣而已。因牙周病的特徵不像其它疾病,初期它是不痛不癢,最多在刷牙時會流血而已。直到牙齒搖晃、牙齒酸疼時才發現自己得了成人型牙周病,運氣好的,洗洗牙、做簡單手術治療;而嚴重者要做假牙、抽神經、甚至用細胞移植術再生術才得以痊癒了。 有了以上概念,我們才了解牙周病不是成人的專利,只是到了成年以後才被發現,其實為時已晚,所以說每半年定期做口腔檢查是非常重要的的工作,千萬別掉以輕心呦!△小孩也會得牙周病,因此清潔牙齒及常檢查牙齒,應不分男女老少。
豐富院長
廣三豐富牙醫診所
「牙周病」,對現代人而言,已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稱,但事實上,您可能不知道,其實它包含了二種不同得疾病,因其發生年齡層及原因的不同,可區分為Periodontitis(牙周骨炎)及Gingivitis(牙齦炎)二種,且在治療上也有所不同,但是現在幾乎都是以「牙周病」做為一個統稱。 牙周病不只是成年人的專利,實際上小孩子也會發生,只是發生率的不同;在小孩子來說,多半侷限在牙齦炎,因為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會有單純型的口腔泡疹感染、或者感冒(濾過性病毒)、以致造成身體抵抗力轉弱、再加上刷牙方式不正確等因素,而造成牙菌斑堆積使得牙齦瞬間紅腫不適,所以患者在求醫時,醫生會追溯其是否在近期內有感冒或其它疾病,一般來說,除非有以上所述情形,小孩是比較不會得牙齦炎。 若果小孩子有牙齦炎,一般治療是以洗牙為主加上藥水沖洗,看其是否有伴隨的疾病,可與小兒科醫師會診以針對其疾病做關連治療,一般的漱口水因其刺激的味道,小孩子比較不能接受,所以可用優碘或Dobell’s Solution 漱口,其刺激性較小,小孩子的接受度也較高。最起碼也應該用生理食鹽水漱口,幫助其口腔細胞維持生理條件,效果雖不是最好,但總也是一種基本的保養方法,另外提醒家長不要因為小孩子刷牙會流血就不刷牙,以致牙菌斑堆積更多,這樣反而會引起更嚴重的牙周病。 因為小孩子的口腔細菌與成人不同,多半為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嗜氧性球菌,以上還包括乳酸桿菌都是容易造成蛀牙的菌種。且孩童多半都用含香料較高得牙膏來刷牙,加上刷牙方式不佳的關係,所以小孩子一般比較容易感染蛀牙,而就成人來說乳酸桿菌較少、而且球菌量呈抗衡的狀態,加上成人口腔菌種多半以厭氧性為主,所以易得牙周病。 以台灣來說,11歲算是孩童進入青春期的階段,也是牙周病可能會開始發生的年齡。在此時如考試壓力、家族性遺傳因素等,使其會產生急性牙齦炎(青春期牙周病),若此倒可找到一位專業牙醫師治療,惡化成牙周病的機就會減少許多,家中有此年齡的小孩,家長應多加注意。 臨床上所謂的RPP(快速破壞性牙周病、快速進行性牙周病),大約在25歲左右開始就有嚴重牙周病,就是因為病患在青春期患有牙周病徵兆而不自知。相對地,若延誤就醫時間,隨年齡增加牙周病嚴重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年輕型的牙周病以骨粉移植治療便有很好的效果,但快速進行性牙周病患者除了治療以外,應至醫院做全身性檢查,檢查其抗體(IgG、IgA、IgM)、及血液方面是否有疾病等,並與內科醫師共同會診,再決定用手術或藥物等方式治療。 另外常見的成人型牙周病(25歲以上)是因為疏於對口腔的照顧以致牙菌斑堆積而形成,以女性來說,因生理期變化、懷孕也會加速牙周病(成人型)的發生,另外像體力耗弱的B型肝炎患者、血友病、高血壓、糖尿病、長時間酗酒、操勞的人等都會加速形成牙周病,所以牙周病是每個人都可能會得到的疾病,只是發生的時間不太一樣而已。因牙周病的特徵不像其它疾病,初期它是不痛不癢,最多在刷牙時會流血而已。直到牙齒搖晃、牙齒酸疼時才發現自己得了成人型牙周病,運氣好的,洗洗牙、做簡單手術治療;而嚴重者要做假牙、抽神經、甚至用細胞移植術再生術才得以痊癒了。 有了以上概念,我們才了解牙周病不是成人的專利,只是到了成年以後才被發現,其實為時已晚,所以說每半年定期做口腔檢查是非常重要的的工作,千萬別掉以輕心呦!△小孩也會得牙周病,因此清潔牙齒及常檢查牙齒,應不分男女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