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經八脈--衝脈

一針二灸三用藥,『針』為極大功能效用!有關穴道,皆可在此貼!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3340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奇經八脈--衝脈

文章: # 39477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奇經八脈--衝脈
qijingbamai013rs1.gif

奇經八脈 --衝脈

共11穴 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盲俞、商曲、石關、陰都、通谷、幽門(足少陰經)。
1·經脈循行:起於小腹內,下出於會陰部,向上行於脊柱之內,其外行者經氣衝與足少陰經交會,沿著腹部兩側,上達咽喉,環繞口唇。



2·主要病候:腹部氣逆而拘急。

3·交會腧穴:會陰、陰交(任脈)、氣衝(足陽明經)、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盲俞、商曲、石關、陰都、通谷、幽門(足少陰經)。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最後由 懸壺子 於 2006-09-10 , 11:17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3340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奇經八脈--衝脈

文章: # 39478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or3ys7.jpg
經脈循行路線
與任脈皆起於胞中
上循脊裡
其浮於外者,循腹上行
會於咽喉
別於絡唇口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3340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Re: 奇經八脈--衝脈

文章: # 49841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衝脈
患衝脈疾病者,有下列病候:氣從小腹上沖、腹中脹急疼痛。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頭像
yehrussell
忍辱、精進、靜慮、般若波羅密
忍辱、精進、靜慮、般若波羅密
主題中的帖子: 2
文章: 1131
註冊時間: 2006-01-20 , 10:19
個人狀態: 非常忙碌中!
性別: 公仔

Re: 奇經八脈--衝脈

文章: # 71938未閱讀文章 yehrussell »

衝脈
衝為經脈之海,又曰血海,其脈與任脈,皆起於少腹之內胞中。其浮而外者,起於氣衝。(一名氣街,在少腹毛中兩旁各二寸,橫骨兩端,動脈宛宛中,足陽明穴也)並足陽明、少陰二經之間,循腹上行至橫骨。(足陽明去腹中行二寸,少陰去腹中行五分,衝脈行於二經之間也。橫骨在陰上橫骨中,宛如偃月,去腹中行一寸半)挾臍左右各五分,上行歷大赫、(橫骨上一寸,去腹中行一寸半)氣穴、(即胞門一名子戶、大赫上一寸,去腹中行一寸半,少陰、衝脈之會)四滿、(氣穴上一寸)中注、(四滿上一寸)肓 、(中注上一寸)商曲、(肓上二寸)石關、(商曲上一寸)陰都、(石關上一寸)通谷、(陰都上一寸)幽門,(通谷上一寸,夾巨闕兩旁,各五分陷中)至胸中而散,凡二十四穴。
靈樞經曰︰衝、任皆起於胞中,上循背裡,為經絡之海。其浮而外者,循腹右上行,會於咽喉,別而絡唇口。血氣盛則充膚熱肉,血獨盛則淡滲皮膚,生毫毛。婦人有餘於氣,不足於血,月下數脫血,任衝並傷,脈不榮其口唇,故髭須不生。宦者去其宗筋,傷其衝任,血瀉不複,皮膚內結,唇口不榮,故須亦不生。天宦不脫於血,而任衝不盛,宗筋不強,有氣無血,唇口不榮,故須亦不生。

奇經八脈考
明 • 李時珍 撰

圖片備份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六度梵行
頭像
yehrussell
忍辱、精進、靜慮、般若波羅密
忍辱、精進、靜慮、般若波羅密
主題中的帖子: 2
文章: 1131
註冊時間: 2006-01-20 , 10:19
個人狀態: 非常忙碌中!
性別: 公仔

Re: 奇經八脈--衝脈

文章: # 71939未閱讀文章 yehrussell »

衝脈
衝脈為病
越人難經曰︰衝脈為病,逆氣而裡急。
靈樞經曰︰氣逆上,刺膺中陷下者,與下胸動脈。腹痛,刺臍左右動脈,按之立已。不已刺氣街,按之立已。
李東垣曰︰秋冬之月,胃脈四道為衝脈所逆,脅下少陽脈二道而反上行,名曰厥逆。其証︰氣上衝,咽不得息而喘息有音,不得臥。宜調中益氣東加吳茱萸五分,隨氣多少用之。(脾胃論)夏月有此,乃大熱之証,用黃連、黃柏、知母各等分,酒洗炒為末,白湯和丸,每服一二百丸,空心白湯下,即以美膳壓之,不令停留胃中,直至下元,以瀉衝脈之邪也。蓋此病隨四時寒熱溫涼治之。
又曰︰凡逆氣上衝,或兼裡急,或作躁熱,皆衝脈逆也。若內傷病此,宜補中益氣東加炒 、炒連、知母,以泄衝脈。凡腎火旺,及任、督、衝三脈盛者,則宜用酒炒黃 、知母,亦不可久服,恐妨胃也。或腹中刺痛,或裡急,宜多用甘草,或虛坐而大便不得者,皆屬血虛,血虛則裡急,宜用當歸。逆氣裡急,膈咽不通,大便不行者,宜升陽瀉熱湯主之。(方見蘭室秘臟)麻木,厥氣上衝,逆氣上行,妄聞妄見者,宜神功丸主之。(方見蘭室秘臟)孫真人千金方云︰咳唾手足厥逆,氣從小腹上衝胸咽,其面翕熱如醉,因複下流陰股,小便難,時複冒者,寸脈沉,尺脈微,宜茯苓五味子湯,以治其氣衝。其方用茯苓、五味子(二錢)桂心、甘草,(一錢)水煎服。胸滿者去桂。
程篁墩曰︰太平侯病膻中痛,喘嘔吞酸,臍上一點氣,上至咽喉如冰,每子後申時輒發,醫以為大寒,不效。
祝橘泉曰︰此得之大醉及濃味過多,子後申時相火自下騰上,故作痛也。以二陳加芩、連、梔子、蒼朮,數飲而愈。
素問痿論曰︰治痿獨取陽明者何也?曰︰陽明者,五臟六腑之海也,主潤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衝脈者,經脈之海,主滲灌溪谷,與陽明合於宗筋,會於氣街,而陽明為之長,皆屬於帶脈,而絡於督脈。故陽明虛則宗筋縱、帶脈不引,故足痿不用。治之當各補其營而通其 ,調其虛實,和其逆順,筋、脈、骨、肉各以其時受月,則病已。(謂肝甲乙、心丙丁、脾戊己、主氣法時月也)李東垣曰︰暑月病甚,則傳腎肝為痿厥。痿,乃四肢痿軟。厥,乃四肢如火,或如冰,心煩。衝脈氣逆上,甚則火逆,名曰厥逆。故痿厥二病,多相須也。經曰︰下氣不足,則痿厥心 。宜以清燥去濕熱之藥,或生脈散合四苓散。加酒洗黃 、知母,以泄其濕熱。
李瀕湖曰︰濕熱成痿,乃不足中有餘也。宜滲泄之藥。若精血枯涸成痿,乃不足中之不足也,全要峻補之藥。
靈樞經曰︰胸氣有街、腹氣有街、頭氣有街、脛氣有街。故氣在頭者止之於腦;氣在胸者止之膺與背,氣在腹者止之背 與衝脈於臍之左右之動脈;氣在脛者。止之於氣街與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針,先按在上,久應手乃刺而與之。所治者,頭痛眩仆,腹痛中滿暴脹,及有新積作痛。
素問舉痛論曰︰寒氣客於衝脈,衝脈起於關元,隨腹直上。寒氣客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故喘動應手。
王叔和脈經曰︰兩手脈浮之俱有陽,沈之俱有陰,陰陽皆盛,此衝、督之脈也。衝、督之脈,為十二經之道路也。衝、督用事。則十二經不複朝於寸口,其人若恍惚狂痴。
又曰︰脈來中央堅實,徑至關者,衝脈也。動苦少腹痛上搶心,有瘕疝遺溺,脅支滿煩,女子絕孕。
又曰︰尺寸俱牢,直上直下,此乃衝脈,胸中有寒疝也。
張仲景曰︰傷寒動氣在右不可發汗,汗之則衄而渴,心苦煩,飲水即吐;(先以五苓散,次以竹葉湯)不可下,下之則津液內竭,頭眩咽燥,鼻乾心悸。(竹葉湯)動氣在左不可發汗,汗之則頭眩汗不止,筋惕肉 ,此為難治;(或先用防風白朮牡蠣湯,次用小建中湯)不可下,下之則腹裡拘急不止,動氣反劇,身雖有熱反欲拳。
(先服甘草干姜湯,次服小建中湯)動氣在上不可發汗,汗之則氣上衝,正在心端,(李根湯)不可下,下之則掌握熱煩,身熱汗泄,欲水自灌。(竹葉湯)動氣在下不可發汗,汗之則無汗,心中大煩,骨節疼、頭痛目運,惡寒吐谷;(先服大陳皮湯,次服小建中湯)不可下,下之則腹滿,卒起頭眩,食則下清谷,心下痞堅。(甘草瀉心湯)李瀕湖曰︰此乃臍之左右上下,有氣築築然牢而痛,正衝、任、足少陰、太陰四經病也。成無己注文,以為左肝右肺,上心下脾,蓋未審四臟乃兼邪耳。
岐伯曰︰海有東西南北,人亦有四海以應之。胃者水谷之海,其輸上在氣街,下至三裡;衝脈為十二經之海,其輸上在於大杼,下出於巨虛之上下廉;膻中者為氣之海,其輸上在於柱骨之上下,前在人迎。
腦為髓之海,其輸上在於蓋,下在風府。氣海有餘,氣滿胸中 息面赤;氣海不足,則氣少不足以言。血海有餘,則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狹然不知其所病。水谷之海有餘,則腹滿,水谷之海不足,則飢不受食。髓海有餘,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奇經八脈考
明 • 李時珍 撰
六度梵行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針灸(穴道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