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針灸醫學之取穴原則和配穴方法{轉貼}

一針二灸三用藥,『針』為極大功能效用!有關穴道,皆可在此貼!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408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動物針灸醫學之取穴原則和配穴方法{轉貼}

文章: # 43082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動物針灸醫學之取穴原則和配穴方法{轉貼}
來源http://ksmnet.myweb.hinet.net/doc/baby10.doc
愛寶動物醫院 吳昆泰醫師
前言
  針灸治病主要是通過針刺或艾灸一定的腧穴達到治療目的的,取穴組方是辨證論治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作為針灸臨床治療的實施方案,處方的恰當與否,直接關係到治療效果的好壞。因此,適當的選擇腧穴並加以配伍,採用正確的刺灸方法,是配穴處方的主要內容,也是取得臨床效果的關鍵。

  取穴原則
   腧穴,是針灸處方的主要內容之一。畜體有14個經絡、136個穴位,另有眾多的經外哈氏穴。要想選好腧穴,首先應瞭解穴位的特性及其主治功能。祇有依據經絡、腧穴理論,結合臨床具體實踐,才能合理地選取適當的腧穴,為正確擬定針灸處方打下基礎。針灸處方中腧穴的選擇,是以陰陽、臟腑、經絡和氣血等學說為依據的,其基本原則是“循經取穴”,這是根據“經脈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而來的。因此,在“循經取穴”的指導下,取穴原則可包括近部取穴、遠部取穴和隨證取穴。

  近部取穴:近部取穴是指在病痛的局部和鄰近的選取腧穴,它是以腧穴近治作用為依據的。
其應用非常廣泛,大凡其症狀在體表部位反映較為明顯和較為侷限的病證,均可按近部取穴原則選取腧穴,予以治療。例如,眼病取睛明、球後、攢竹、風池等,鼻病取迎香、巨髎,面癱取頰車、地倉,胃痛取中脘等,皆屬於近部取穴。

遠部取穴:遠部取穴在距離病痛較遠的部位選取腧穴,它是以腧穴的遠治作用為依據的。這是針灸處方選穴的基本方法,體現了針灸辨證論治的思想。遠部取穴運用非常廣泛,臨床上多選擇肘膝以下的穴位進行治療,在具體應用時,既可取所病臟腑經脈的本經腧穴(本經取穴),也可取與病變臟腑經脈相表裡的經脈上的腧穴(表裡經取穴)或名稱相同的經脈上的腧穴(同名經取穴)進行治療。例如,咳嗽、咳血為肺系病證,可選取手太陰肺經的尺澤、魚際、太淵(本經
取穴),也可選擇與足太陰脾經的太白(同名經取穴);胃脘疼痛屬胃的病證,可選取足陽明胃經的足三裏,同時可選足太陰脾經的公孫(表裡經),面部疾患選取合谷,目赤腫痛取行間,久痢脫肛取百會,急性腰扭傷取水溝等,均為遠部取穴的具體應用。

  隨證取穴:隨證取穴,亦名對證取穴,或辨證取穴,是指針對某些全身症狀或疾病的病因病機而選取腧穴,這一取穴原則根據中醫理論和和腧穴主治功能而提出的。因在臨床上有許多病證,如,如發熱、虛脫、抽風、昏迷等全身性疾病,往往難以辨位,不適合用上述取穴方法,此時就必須根據病證的性質,進行辨證分析,將病證歸屬於某一臟腑和經脈,再按照隨證取穴的原則選取適當的腧穴進行治療。如因心腎不交的焦慮,辨證歸心、腎兩經,故取心、腎經神門、太溪等腧穴。

   對於各別突出的症狀,也可以結合臨床經驗而選穴。如,發熱者可取大椎、曲池,痰多者取 豐隆等,也可歸於隨證取穴的範疇。

   配穴方法
   配穴是在選穴的基礎上,選取兩個或兩個以上、主治相同或相近,具有協同作用的腧穴加以配伍應用的方法。其目的是加強腧穴的治病作用,配穴是否得當,直接影響治療效果。常用的配穴方法主要包括本經配穴、表裡經配穴、上下配穴、前後配穴和左右配穴等。配穴時應處理好主穴與配穴的關係,儘量少而精,突出主要腧穴的作用,適當配伍次要腧穴。

  本經配穴法:某一臟腑、經脈發生病變而末涉及其它臟腑時,即選取該病變經脈上的腧穴,
配成處方進行治療。如肺病咳嗽,可取肺募中府,同時遠取本經之尺澤、太淵。

  表裡經配穴法:本法是以臟腑、經脈的陰陽表裡配合關係為依據。即當某一臟腑經脈有病時,取其表裡經腧穴組成處方施治。如,肝病可選足厥陰經的太衝配與其相表裡的足少陽膽經的陽陵泉。

  同名經配穴法:是以同名經“同氣相通”的理論為依據,以手足同名經腧穴相配的方法。如,牙痛可取手陽明經的合谷配足陽明經的內庭;頭痛取手太陽經的後溪配足太陽經的崑崙等。

  上下配穴法:是指將腰部以上或上肢腧穴與腰以下或下肢腧穴配合應用的方法。上下配穴法在臨床上應用廣泛,如胃病取內關配足三裏,牙痛取合谷配內庭,脫肛或子宮脫垂取百會配長強。此外,八脈交會穴配合,如內關配公孫,外關配臨泣,後溪配申脈,列缺配照海等,也屬於本法的具體應用。

  前後配穴法:前指胸腹,後指背腰。選取前後部位腧穴配合應用的方法稱為前後配穴法,亦名“腹背陰陽配穴法”。凡治臟腑疾患,均可採用此法。例如,胃痛前取中脘、樑門,後取胃俞、胃倉;哮喘前取天突、羶中,後取肺俞、定喘等。

  左右配穴法:是指選取肢體左右兩側腧穴配合應用的方法。臨床應用時,一般左右穴同時取用,如心病取雙側心俞、內關,胃痛取雙側胃俞、足三裏等;另外,左右不同名腧穴也可同時並用,如左側面癱,取左側頰車、地倉,配合右側合谷等;左側偏頭痛,取左側頭維、曲鬢,配合右側陽陵泉、俠溪等。
結論
  總之,在臨床上祇要掌握中醫基礎理論及腧穴的主治作用,適當地選擇腧穴併合理
地進行配伍,就能取得良好的療效。

參考文獻
中國針灸學…黃龍祥 著上海科技出版社 1978
中華傳統獸醫學會中獸醫學訓練班課程 2002.9.15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針灸(穴道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