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論止觀初探0101-151講

福智廣論|宗大師:【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般羅密
版面規則
此區專為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所設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1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論止觀初探0101-151講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101講 102講 103講 104講 105講
106講 107講 108講 109講 110講
111講 112講 113講 114講 115講
116講 117講 118講 119講 120講
121講 122講 123講 124講 125講
126講 127講 128講 129講 130講
131講 132講 133講 134講 135講
136講 137講 138講 139講 140講
141講 142講 143講 144講 145講
146講 147講 148講 149講 150講
151講



廣論止觀初探0101-修習四神足的方法(二)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講次 | 0101 (2022-09-17 ~ 2022-09-23)
標題 | 修習四神足的方法(二)
《廣論・奢摩他》校訂本段落 | P89-LL1 ~ P90-L5前說正定……彼二而修。
《廣論》福智第三版段落 | P375-L2 ~ P375-L6前說正定……二邊而修。



  大家好!很開心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這一週大家有精進地向內調伏,造很多善業嗎?如果那樣的話,就太隨喜了!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翻開《廣論》第375頁第2行,在《廣論》的校訂本是89頁最後一行。我們一起來看原文,準備好了嗎?要開始囉!00:52

成就神足的四種方法
前說正定妙堪能性,是神變等功德所依,猶如足故名為神足。成就此定略有四門,謂由猛利欲樂所得,及由恆常精進所得,觀擇所緣得三摩地,名欲三摩地、進三摩地、觀三摩地;若心宿有三摩地種,依彼而得心一境性,名心三摩地,此乃《辨中邊論疏》等所說。01:36
  前面所講的堪能等持,就是具有堪能的定,「堪能」就是我們想行持什麼善法,就能隨心所欲地行持那個善法;具有這樣堪能性的等持,就是神變等功德的依處。獲得這樣的定之後,我們才能夠進一步修出什麼?神通、變化等等可思議的和不可思議的種種功德。有一個譬喻就是說像擁有雙足一樣,它能夠支撐我們的身體自由地行走、站立,或者做各種我們想要做的動作、去我們想去的地方,所以這樣的等持就「猶如足故名為神足」。02:25

  那麼要成就這樣的等持,有幾個方法呢?有幾個門徑?有四門:什麼?欲求三摩地、精進三摩地、觀擇三摩地,最後一個什麼?心三摩地。那透過強猛地欲求而獲得、透過長久地精進而獲得,以及透過分辨所緣而獲得等持,這三個稱為欲求三摩地、精進三摩地,與觀擇三摩地。透過強猛的欲求而獲得等持,就稱為欲求三摩地;透過長久的精進而獲得的等持,稱為精進三摩地;透過分辨所緣而獲得等持,稱為觀擇三摩地;依靠內心原有的等持的種子而獲得了一心專注,就稱之為什麼?心三摩地。這是哪本論中所講的?就是《辨中邊論疏》等所宣說的。所以欲求三摩地、精進三摩地、觀擇三摩地、心三摩地,四個各有不同的特色。03:39

  我們接著再往下看,請看原文。注意,注意看!找到行了嗎?03:47

修定時應遠離太退弱及太高舉
太退弱者,謂太緩慢;結合為「太高舉」者,謂太策勵,義為須離彼二而修。04:01
  那麼極度地退弱,是指過度地什麼?鬆緩,太放鬆了、太放緩了!結合為「極度高昂」,就是他過度緊繃。這個意思就是說修定的時候,應該遠離這兩種情況,不能太鬆,又不能太緊繃。這個度就是讓大家座上修的時候,要反覆地去實驗、去調到鬆緊適度的那個頻道。04:40

引據語王堅穩大師的解釋
  語王大師在《四家合註》裡有解釋這四種神足的差別,說:「先前修持的階段的時候,在四種因當中,側重於以強猛的欲求而獲得,就稱為『欲求神足』。」那麼強猛的欲求是什麼?大家可以想一想。注意喔!他這是強猛的欲求,不是一般的,不是「很想」,是強猛的欲求!接著,「側重於長久的精進而獲得,就稱為『精進神足』。」觀察一下這個精進神足,大家可以去體會一下:艱苦卓絕地用功,在修定的時候具備修定的那些條件都得要具足,然後定境不現前絕不罷休,晝夜努力、經年努力,最著名的就是夜不倒單了,對吧!就是不倒單。這裡的不倒單就是要一直對治沉掉,不是你坐著睡著,那個應該不對。所以這個「由恆常精進所得」的這一段,大有一種「不經一番寒徹骨,哪有梅花撲鼻香」的意味,尤其是「恆常精進」,非常地耀眼!06:05

  接著是「側重於分辨諸法的觀擇而獲得,就稱為『觀擇神足』。」「透過存在於心中前世串習的等持種子力量而獲得的,即使今生沒有進行修持的加行也能獲得,就稱為『心三摩地』。」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會有人不費吹灰之力地就得定了,看起來好像沒有用功;別人翻山越嶺、九曲十八彎方能到達,而有人可能在原地轉了一個圈,甚至是眨眨眼睛就得定了。有這種事情嗎?真的是有的。那比一比的話,啊,真的是不能比呀!只有對於這種心──獲得三摩地的這種修行者,我們投去羨慕和崇拜的目光,為什麼?因為他前世修了呀!07:13

心三摩地的著名公案──善來阿羅漢
  有這樣的公案嗎?有的。最著名的公案就是善來阿羅漢,他僅僅是用眼睛看,見到僧眾的行列裡邊發放的青蓮花,他就生起了遍處定。注意喔!他是看!看到了青蓮花,是供僧的,在僧眾的行列中供養的青蓮花,然後就一下得定了。他是眼睛一看就得定了,神奇吧!關於善來阿羅漢為什麼會生起遍處定這麼容易呢?其中有一個非常美妙動人的故事,你們會想聽一聽嗎?08:06

  其實那個故事對於我們現在有很多、很多的啟示,如果你們真的想聽的話,下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一下善來阿羅漢的故事。如果你們覺得都很熟悉了,想往下講的話,那我們就往下講。在首播的時候──對!就是此時──你們可以在留言那個地方告訴我。我估計你們會想聽吧!謝謝!08:45
101.jpg
101.jpg (88.56 KiB) 已瀏覽 1829 次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1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論止觀初探0102-善來阿羅漢的故事(一)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論止觀初探0102-善來阿羅漢的故事(一)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論止觀初探0102-善來阿羅漢的故事(一)


講次 | 0102 (2022-09-24 ~ 2022-09-30)
標題 | 善來阿羅漢的故事(一)
《廣論・奢摩他》校訂本段落 | P89-LL1 ~ P90-L5前說正定……彼二而修。
《廣論》福智第三版段落 | P375-L2 ~ P375-L6前說正定……二邊而修。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上一次我們學到,有人宿世修過禪定,所以這一生他不用特別用功,很容易就生起禪定──善來阿羅漢,僅僅見到在僧眾的行列中供養的青蓮花,就生起了遍處定。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今天我們可以一起來學習一下。00:50

  這個故事是出自於律藏。說在佛世的時候,佛陀當時在室羅伐城的祇樹給孤獨園,那時候憍閃毗城的旁邊有失收摩羅山,在那個山下就有很多村落。在那個村落中有一位長者,他的名字就叫浮圖,家財萬貫、豐衣足食。他娶妻不久之後,就生了一個女兒,長相非常地端正、人見人愛。長大之後,她出嫁到哪裡去了呢?就嫁給了給孤獨長者的兒子。01:43

  這個浮圖長者家裡後來又有了一個孩子,但是這個孩子還在胎中的時候,就給浮圖長者帶來了據說是上百種禍害。隨著這個小孩在胎中漸漸地長大,他又一再、一再地給浮圖長者帶來了很多、很多種禍害。那個時候浮圖長者就心裡琢磨了:「要不然我就去園林裡待著吧!」於是他就吩咐僕人們,說:「如果對我發生了重大的危害,你們就趕快來通知我;如果沒有發生的話,就不要通知。」他這樣吩咐之後,他就去到園林裡待著了。02:43

  過了一段時間,他的妻子就生下了一個兒子,結果這個小孩出生的當天,就給浮圖長者帶來了據說是上千種禍害。但是這上千種禍害到底是多少種呢?律典上這樣寫,很多、很多吧!然後這個時候有人就要報信啊!匆匆忙忙地就趕到浮圖長者所在之處。浮圖長者一看,有人匆匆忙忙地來了,就很緊張,他心想:「肯定是對我發生了重大危險了、重大危害了!」他就對那個人說:「哎呀,你為什麼要這樣匆匆忙忙地趕來呀?」那個報信的人說:「您的兒子出生了,請您高興一點吧!」然後浮圖長者就說:「哎呀!雖然是兒子帶來了許多禍害,但是兒子來,真好呀!」接著他的親族們就聚集起來,想:「給孩子起名字吧!這小孩要叫什麼呢?」他們想了又想,就說:「這個孩子曾經被父親說了一句『來了真好』,所以這個孩子的名字就叫『善來』吧!」於是他的名字就叫「善來」了。04:14

  隨著善來漸漸地長大,浮圖長者家中的錢財、穀物、珍寶、黃金、僕人、工人,連臨時幫工的人都喪失殆盡。又過了一些時日,浮圖長者也不幸地過世,然後他妻子也過世了。結果還有更悲慘的事情,他們家的大宅院也被火燒了,連同倉庫、農田、錢財和穀物也全被大火燒光。他的鄰居們,那個時候是帶著貨物遠去他鄉的這些鄰居,他們當中有各種各樣的,比如說有人出海經商,做各種事情,結果出海經商的人船就毀壞了;有的人的貨物就變成了不是貨物,可能是遭遇了一些麻煩;有的人非常、非常地痛苦;還有的人終日閉門不出、鬱鬱寡歡、一言不發,看起來就是很慘烈。僕人、工人和幫工的人們也一樣,有的過世了,有的逃走了,有的就是很鬱悶,一言不發、也不出門。05:47

  唯獨剩下一位浮圖長者以前的老女僕,她就照顧善來,就剩這個小少爺了!她就把善來送到了童子學校去學習文字和字母,因為要上學呀!家裡這麼慘的孩子要上學呀!06:14

  這個老婦心裡就想:哎呀!浮圖長者萬貫家財已經消耗殆盡,到底是誰的福報沒了,才變成是這樣?是我的嗎?還是善來的福報沒有了,才導致如此?應該看一看到底是怎麼回事!06:39

  她想弄明白,就用善來的名義開始做實驗嘛!她開始煮食物,結果都煮壞了。她又想:「那我用我的名義再煮一遍,會怎樣呢?」結果用她自己的名義煮的食物,就都煮成了。所以她就很快地得了一個結論,說:「這個福緣斷盡的有情,由於他的罪孽,才讓浮圖長者雄厚的家產如今非常奇怪地都破敗。那麼我可能也會由於他的罪孽異常地痛苦,應該逃不過,一定會有這樣的狀況!那麼我到底該拿他怎麼辦呢?」她想了想,找到了一個辦法就是:「逃跑吧!」於是這個老婦人就把他們那些僅存的重要物品都拿走了,然後逃跑了!07:49

  那老婦人逃走之後,屋子就空了嘛!一群狗就跑進去了,結果在那裡邊找一些吃的,就互相打鬥。當時有一個好像心懷狡詐的人,走過那個地方,他就聽:「很奇怪!為什麼他們家的屋子裡傳來了狗在打架的聲音呢?」他就想:「浮圖長者的家難道空掉了嗎?怎麼會有狗會在這裡邊打鬥呢?我應該進去看看怎麼回事。」於是他就溜進去了。結果看到狗都在那裡打鬥,而沒有一個人,這個屋子真的成了空屋,結果他就從中拿了那些僅存的剩飯殘餘離開了。08:53

  大家可以想想:到這個時候,還在學習字母的那個善來,回來怎麼辦啊?09:03

  善來就想:「啊!要回家吃飯了。」所以他就從童子的學校回來了。他進到家裡,看到:欸,屋子裡怎麼空空如也?就開始喊道:「乳母!乳母!」他就呼喊那個老婦人,結果沒有任何回應。大家可以想想:一個小孩子!那個時候他會不會很害怕?再想想:這個老婦人是不是也逃得太快了,其實他是一個孤兒了,應該把這個孩子安排安排。或者可能是她覺得這個孩子太嚇人了。09:42

  所以善來回來之後,就沒人了!想想怎麼辦呢?離他家不遠有個親戚家,他就去那兒了。結果他去了之後,那個親戚家也正好發生了爭鬥。等到平息了爭鬥,那個時候他們才彼此說道:「哎呀!聰明的人們,我以前看到你是由衷地歡喜,現在看到你卻想殺了你!」其他人也都彼此這麼說。然後他們就心想:「沒有其他人來到這兒吧?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當他們去觀察、探查一番的時候,不知道何時,他們發現善來來了!他們便說:「聰明的人們,這可不是善來,這是惡來啊!由於他的罪孽讓我們發生了爭鬥。」於是善來就被他們趕走了。然後他沒辦法,又去了另一個地方,結果又讓那裡的那些人變成了那樣,他們也都說了同樣的話,又把他趕走。10:52

  於是輾轉善來就到了乞丐群裡,結果那些乞丐也兩手空空要不到飯,就是空著碗回來了。所以他們也說:「聰明的人們,我們以前到哪裡都會兩手滿滿,我們的碗裡都是滿滿的才回來,現在為什麼兩手空空、碗也是空空的,這到底是什麼原因,要不到東西了呢?」他們就想:「是不是某一些福緣斷盡的有情進入了我們之中,所以我們才兩手空空、連碗也空了?」11:35

  他們想了想就說:「想個辦法調查一下,做個觀察!」於是分頭來進行!他們怎麼進行呢?他們就分成了兩群去乞討。然後只要善來進入哪一群人當中,他們就會兩手空空、碗也是空著回來了。這個時候他們就再分成兩群去乞討,就發現只要善來進入哪一群人當中,那一群人就會兩手空空、碗也是空的。然後他們又再分兩團,結果又變成那樣。經過一再一再地區分,最後他們就分成只剩兩個人了,就剩善來和另一位乞丐──他們同時去乞討的兩個人。就剩兩個人怎麼辦呢?再分,再各別分開。結果呢?最後就只剩下善來一個人,兩手空空、空著乞碗回來了!而其他人都是兩手滿滿、乞討的碗也是滿的回來。所以他們就說:「唉呀!是由於這個福緣斷盡的有情進入了我們之中,所以我們才兩手空空、連碗也是空的回來了!」想到這裡他們就很憤怒,他們就打了善來,把他趕走!13:04

  講到這裡的時候,大家可以想到其實他是一個可憐的孩子,從一個少爺、家財萬貫的少爺,變成了一個流浪兒。人們看到他應該可憐他,或者幫忙他一下,但是都害怕他這種好像非常窮苦的命運連累到自己,所以大家對他一點也不善意。有發現嗎?就要嘛打他、要嘛罵他、要嘛把他轟走。可以想見這樣一個孤兒,他是何等地悲慘!13:45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1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論止觀初探0103-善來阿羅漢的故事(二)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論止觀初探0103-善來阿羅漢的故事(二)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講次 | 0103 (2022-10-01 ~ 2022-10-07)
標題 | 善來阿羅漢的故事(二)
《廣論・奢摩他》校訂本段落 | P89-LL1 ~ P90-L5前說正定……彼二而修。
《廣論》福智第三版段落 | P375-L2 ~ P375-L6前說正定……二邊而修。


  當時在室羅伐城,有一位浮圖長者的老朋友,他們是從小就認識的,他正好就帶著貨物去到失收摩羅山。結果他就看到了善來,發現他手裡拿了一個空碗走在集市上:這張臉怎麼這麼熟悉?透過容貌就認出來了。「哎呀!」就走上去說:「孩子啊!你不是浮圖長者的兒子嗎?」善來說:「是的!」長者就問道:「你父母去哪兒了,怎麼一個人啊?」善來說:「過世了!」長者說:「那你們家的屋子,還有倉庫、農田、錢財那些東西、那些穀物呢?你怎麼變成是在乞討呢?」善來就說:「著火了!全被火燒光了!」01:19

  長者又說:「那你的那些鄰居們都帶著貨物去他鄉了,他們在哪兒呢?」這個長者問的意思,就是為什麼沒人管管你的意思。然後善來就只好說:「他們有的在大海裡,船就被毀壞了;還有的人經商,貨物也就變壞了;有人精神非常地痛苦、異常地痛苦,抑鬱寡歡、一言不發,也不出門。」長者還不死心就問說:「那親戚呢?親戚去哪兒了呢?」善來就說:「有的過世了,有的也逃走了,有的就是大門不出,也不愛說話。」長者還不死心繼續問說:「那你們家的僕人,還有工人、幫工的,那麼多的人都去哪兒了呀?」善來說:「也是啊!有的過世了,有的逃走,有的就待在那兒,也變成了一言不發、大門不出。」02:28

  聽到這裡,長者沒有再問,就哭了,流淚哽咽,很可憐這個孤兒說:「孩子啊!你就跟我一起去室羅伐城吧!」善來也很絕望,就說:「長者,我去了那兒,又會怎樣呢?」長者說:「你跟我一起去那兒,那兒有一位給孤獨長者,他的兒子娶了你姐姐為妻,所以你去那兒的話,你的親姐姐就會幫助你的,會提供你的所需呀!」善來說:「長者,那就走吧!」不知道這個時候善來會不會很高興啊?那位長者就給善來兩枚錢幣,說:「孩子啊!在我變賣貨物之前,你就先用這個去買吃的、住的,來換取這些需要吧!」所以善來就把那兩枚錢幣塞進了衣角裡邊放著,有錢了!可是由於業的異熟,他很快地就把那兩枚錢幣全忘得一乾二淨。03:55

  等到那位長者變賣了貨物,換成了金錢,就來找善來了,帶他一起動身。結果,長者那些一起同行的同事們就開始打架呀、爭鬥啊,甚至他們運貨物的牛群都開始打架了。然後這些人又開始說了:「聰明的人們啊!」不知道那時候他們為什麼要一直叫聰明的人們?可能是要讚美對方。說:「我們以前彼此相見,都是由衷地歡喜;今天我們彼此相見就開始爭鬥,連牛群都開始打架了。是不是那個惡來來這兒了?那個惡來沒來這兒吧?」看來善來在那個地方是非常非常有名,好像他到哪裡,哪裡就會發生災害。他們想到這兒就開始四處看,結果他們居然發現善來就在這個隊伍中!他們就說了:「聰明的人啊!這可不是善來,這是惡來呀!由於他的罪孽,我們開始爭鬥,牛群也開始打架。」生起了這樣的看法,他們就把善來趕走了。05:05

  但是還有一位長者呢!長者就說:「哎呀!這可是我故交好友的兒子啊!親兒子啊!可不可以不把他趕走?」他們就說:「長者,您雖然是有權管理我們,但是我們可不敢跟他結伴一塊兒走呀!如果他跟著走,那我們就沒法走了,我們就不走了!」大家僵持不下,後來那位長者就只好對善來說:「孩子啊!那你就遠遠地跟在後面來吧!我會為你留下食物。」所以善來就跟在隊伍的後面,一定是有一定的距離,不然大家都不願意帶他──應該說堅決地不帶他!大家可以想一想善來的困境啊!好不容易有一個爸爸的老朋友帶著自己,可是其他的人還是容不下他,他就發現走到哪裡,哪裡的人都容不下他,很淒涼、很悲慘的命運。06:09

  那位長者為他留下食物了,他就在遠方跟著嘛!那個食物有的放地上,用土蓋上,可能是埋起來了;有的放在樹的樹杈上,用葉子蓋著。結果他的食物凡是放在地上用土蓋著的那些,就被狐狸給吃了;放在樹上,用葉子蓋著那些,鳥和猴子,反正能爬上去的都吃了。善來就只得到一點點、一點點的食物,很多、很多他都沒有吃到。所以你可以想像那麼長途地跋涉,他該活得多麼地辛苦!但是他依然忍受著,繼續向前行進,因為他要跟著這個長者去找他姊姊!06:57

  注意喔!善來是身為最後有的有情,在他還沒有獲得無漏果以前是不可能死亡的。那麼「最後有的有情」,就是指此生一定會斷除煩惱的有情。最後有的有情還沒有獲得阿羅漢的無漏果時,是不可能會死亡的。所以他雖然僅僅得到一點點維生的東西,跟著這樣的隊伍走是非常艱辛的,但是絕不會死亡。07:29

  因此,善來就漸漸地跟著隊伍後面走,走、走就抵達了室羅伐城。在室羅伐城外面有一口井,他就坐在井邊休息,因為實在是太累了!結果他的親姐姐──就是嫁給給孤獨長者家的那位姐姐──正好她的侍女就拿著水瓶,到了那個井口邊汲水。結果她也透過容貌認出善來了──不知道是不是姐弟倆有點像──就對他說:「您是不是失收摩羅山浮圖長者的兒子善來呀?」他說:「是的。」就問他說:「那你的父親和母親去哪兒了?」善來說:「過世了。」說:「那你們家的屋子、倉庫、農田、錢財和穀物……?」她可能是看到善來衣衫襤褸,非常地窮困潦倒才問這個吧!善來就回答說:「全被火燒了!」然後同樣問一遍說:「那帶著貨物去他鄉的鄰居們去哪兒了呀?」說:「有的在大海裡船隻壞了,貨物也變了,有的精神異常地痛苦、一言不發。」她說:「那你親戚們又去哪兒了?」說:「有的過世,有的逃跑。」「僕人呢?」「僕人們也都逃跑了,有的過世了,有的就是待在屋子裡一言不發。」09:14

  經過這一番詢問,那位侍女聽完了這種悲慘的遭遇就哭出來了,流淚哽咽!就對善來說:「在我通知你的姐姐之前,你就在這兒待著吧!」說完她就趕快回家去告訴她的女主人說:「主人、主人!你弟弟來了呀!」主人很驚訝,說:「他是怎麼來的?」那個侍女說:「他是靠著拐杖,破衣爛衫,手裡捧著一個碗。」主人聽了之後,馬上就託付一些衣服還有錢幣給她那個侍女說:「你趕快送過去,跟弟弟說:『先用這個來維持吃、穿所需,之後如果遇到外甥和外甥女們的話,他們會儘量地奉上錢幣,以親族們的心意,你是不會完了的。』」那個侍女就趕快去了,把衣服和錢幣送給了善來,然後說:「姐姐有話說:『你先用這個來維持你的吃、穿用度,之後如果遇到外甥和外甥女們的話,他們會儘量地奉上錢幣,以親族們的心意,你是不會完了的。』」說完就趕快走了。10:44

  善來心想:「哇!給孤獨長者親族眷屬是這麼廣大,我過去也是親族眷屬廣大的,如果現在就過去的話,他們看我這樣子一定會對我問話,會拖很久,拖這麼久的話,我就會餓死。不如我趕快用這個錢吃點飯,吃飽了再去,再輕鬆地讓親族們各個都歡喜吧!」所以他就去了酒鋪,結果喝了足夠讓他醉得不醒人事的酒。就醉了嘛!醉了就在園林裡睡著了。11:32

  那個室羅伐城有強盜啊!他們常常就在園林裡搜索,如果看到有人睡覺,就會用腳動一動他,如果那個睡的人醒來了,他們就假惺惺地說:「哎呀!家主啊!室羅伐城有一些掠奪園林的人在園子裡搜索,他們會洗劫睡著的人,你有沒有聽說呀?趕快起來!」如果他們用腳動一動,沒醒來的,他們就會偷偷地把所有的東西搶走。12:07

  大家可以想一想:正巧這些掠奪的人,強盜嘛,就來到這裡了,然後正好就看到善來在睡覺,他們就用腳動一動他,結果發現是醒不來的,就洗劫了善來而去。等到他酒醉醒來了,才發現什麼又都沒了,洗劫一空嘛!他就只好穿著那個破衣爛衫再待著呀!因為他可能不知道路,也不知道該怎麼辦。12:44

  這個時候他姐姐著急呀!在家裡盼,說:「為什麼我那個弟弟要拖這麼久還不來呀!」再趕快派她的侍女:「你快去看一看!」她的侍女就趕快去找,東找西找,欸!結果看到善來的時候,發現給他的所有的東西和錢什麼都沒有了,原來是被搶劫了!那個侍女就趕快跑回去,因為侍女發現這不妙,就趕快跑回去告訴女主人說:「主人啊!他被洗劫一空,結果什麼衣服也沒換,還是穿著原來的衣服那個打扮。」13:27

  這時候姐姐的心就涼了,她想:「他是個福緣斷盡的有情,由於他的罪孽,家裡邊很多錢財都非常奇怪地耗盡了,如果現在我讓他來的話,那我公公家也由於他的罪孽而異常地痛苦,一定會有這樣的狀況!」所以她想了想:如果讓他來家裡就會這樣,那麼就選擇不讓他來。所以她就放棄了善來!大家可以想想喔!善來唯一的親姐姐放棄了他,很悲慘的!如果他的親姐姐知道他以後會證得阿羅漢的話,把他請到家裡該多有福報啊!14:27

  話說到善來,也是由於業障,結果忘了什麼了?忘了他是來找他姐姐的,他又進入了乞丐群裡,把這件事忘了!大家想想,去看姐姐的這個事怎麼可能忘呢?業成熟的時候,就會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他到了乞丐群裡,結果一模一樣的事情發生了──那些乞丐要不到東西了!然後他們又開始調查,說:「奇怪!聰明的人,我們以前到哪兒都是能要到東西啊!手是滿滿的、碗也是滿滿的,現在我們手是空空的、碗也是空空的,到底是什麼原因啊?」他們說:「在我們之中,是不是來了一些福緣斷盡的有情,所以我們才這麼地貧瘠啊?那也做個觀察吧!」15:30

  於是又開始了,就分成兩頭來進行。結果分了之後,大家可以想見,一定是善來進入哪一群人中,他們就會要不到東西;然後又同樣再分、再分、再分,還是只要善來進入哪一個群,他們就會兩手空空。然後一再一再地、一再一再地分,都變成了這樣。最後就善來和另一位乞丐分在一起了,結果再分開來,善來還是兩手空空。這樣對比之下,其他人──沒有跟善來一起的其他人,手是滿的、碗是滿的。大家就知道了,說:「一定是由於福緣斷盡的有情進入我們之中,我們才兩手空空!」發現了這件事之後,他們居然痛打了善來,而且用那個碗砸破了他的頭,然後說:「惡來,你趕快走開!」非常非常地不客氣,打了他,又把他趕走!16:47

  大家可以想想他的遭遇啊!在這裡邊,我在讀這篇故事的時候有注意到一件事,其實人們對他是非常不善意的,但是善來沒有惡語相向,也沒有詛咒誰,他就是在忍受;他好像也沒有抱怨,這裡邊沒有善來抱怨一句,都沒有!但是遇到他的人都是對他很惡意,無可奈何地傷害他。我不止一次地想到:啊!如果這個乞丐群裡,如果大家能夠對他善意一點的話,因為他以後會成為最後有的阿羅漢,大家會集多大的福報!他成了阿羅漢,那該是一件多美的事情!但是人們遇到他不是這樣做的。17:50

  想一想:啊!如果我們遇到了這樣的人,就在今生我們遇到了這樣的人,就眼前的事情來看,他好像走到哪兒把霉運帶到哪兒,大家都因為他倒霉;但是他是最後有的一定會證得阿羅漢的一個人,所以是非常稀有的一個人,他的顯現卻是這樣。如果只重視到顯現的部分就去下定義的話,人們就會這樣對他。不是所有人都這樣對他,比如說他爸爸的老朋友就不是這樣對他的,這裡邊還是有人造了別業,也不是所有人都這樣對他。那你說他爸爸的老朋友遇到他,應該也是貨物什麼都翻了或是怎麼,他爸爸的老朋友就沒有被影響,而且依然是非常慈憫地對待這個孤兒,是比較有人性地、比較有慈心地對待他。讓我們感覺到:啊!人世間還有這種溫暖的心存在!不是所有的人都看:「你沒有錢啊!和你在一起會不會幸運啊?」而是看到他孤獨、看到這麼可憐,從家財萬貫成為一個流浪兒,然後就不辭辛苦地、不怕什麼地一路帶著他,把他帶到他姐姐那兒。19:12

  所以我覺得,他爸爸這個老朋友,就是這個故事裡邊的非常溫暖的一個存在,在善來整篇的這種悲慘的遭遇中,他是一個非常明亮的存在。也啟示我們:遇到了這麼可憐的人,千萬不要因為他衣衫襤褸、因為他怎麼樣,就不敬重他,就一直呵斥他、打他、罵他,不要這樣做!人們不要這樣做比較好。19:43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1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論止觀初探0104-善來阿羅漢的故事(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論止觀初探0104-善來阿羅漢的故事(三)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講次 | 0104 (2022-10-08 ~ 2022-10-14)
標題 | 善來阿羅漢的故事(三)
《廣論・奢摩他》校訂本段落 | P89-LL1 ~ P90-L5前說正定……彼二而修。
《廣論》福智第三版段落 | P375-L2 ~ P375-L6前說正定……二邊而修。


  舍衛國的給孤獨長者,也被稱為須達長者和善與長者,他具有很大的福德,富饒自在,廣積無量的財寶。那麼他的財富到底有多少呢?經典上說,他的財富跟毗沙門天王是相等的。而且不僅如此,他還能夠探知到寶藏,比如說他能夠知道有主人的寶藏、沒有主人的寶藏、水中的寶藏、陸地的寶藏,還有或遠、或近的寶藏;他不僅知道,並且還能如他所願那樣獲得。他經常喜歡布施物品給孤獨的老人和窮人、乞丐,所以其他人尊稱他為「給孤獨長者」。01:14

  有一天,給孤獨長者就要請佛陀及僧眾來到家裡應供,所以就準備了種種上妙的美食,一心仰望著佛陀與僧眾的到來。給孤獨長者可能是很殷勤地忙,這個時候就吩咐他的傭人們說:「聰明的人們!只要佛陀和比丘僧眾還沒有用完齋,就別讓任何乞丐進來;用完齋之後,再布施給他們吧!」所以當乞丐要進來的時候,門衛就把他們擋了回去。結果他們就說:「哎呀,家主啊!是由於我們的名字,才使善與長者的名字以『給孤獨』而聞名的,您為什麼要把我們擋回來呢?」意思就是:今天怎麼會不讓了呢?他們又說:「聰明的人們啊!是不是那個惡來又進入我們之中了吧?趕快看一看。」結果他們就查看了一番,真的發現善來就進入其中了!他們就說:「唉呀,這就是因為那個惡來呀!」02:33

  於是大家可以想一想:大家會對善來尊者做什麼?他們又痛打了善來,並且用那個碗打他的頭,把他的頭都砸破了。砸破了之後,他們一起抓住他的手和腳,就把他扔到一個垃圾堆上,對他說:「惡來,你就在這兒待著吧!」扔到那兒之後,這個善來也就只能在那個垃圾堆上哭著,因為大家人多勢眾,就欺負他。03:16

  在給孤獨長者家的那邊,長者就派使者去迎請佛陀了。於是那天上午世尊就著好袈裟、捧持著缽,在大眾的圍繞下,準備前往長者家陳設飲食的地方去應供了。這個時候世尊就停下了腳步──大家可以想一想:他為什麼停下了腳步呢?是由於大悲心的牽引的力量,世尊停下了腳步,他面向著善來的方向。所以世尊就看到了善來,待在那個垃圾堆上,頭破血流,而且在痛哭。看到之後,世尊就告訴比丘們說:「你們應當對於流轉在三有無邊苦海的情況發起厭離呀!也應當厭離生死中的資財受用。你們看一看這位最後有的有情,下輩子已經不會再流轉生死了,但是他現在仍然要承受著這般的苦惱,幾乎是不能靠自己生存下去的!」說完,就告訴阿難尊者說:「請你今天應該為善來留一半的食物。」04:55

  等世尊到了長者的家中,坐上了座位,給孤獨長者看大眾都坐好了,就奉上了種種清淨美妙的飲食,令佛陀和僧眾全部都感到飽足。長者看到世尊用完了齋、洗了手、放下了缽,便拿一個短小的座位,為了聽法就坐在世尊的面前。這個時候──注意!這個時候阿難尊者由於善來的惡業力量的影響,居然忘了剛剛答應過世尊,要留給善來一半的食物的這件事!但是阿難忘了,而世尊具有不忘念的功德,是絕對不會忘記事情的;世尊也知道阿難尊者忘了留食物,所以就從自己的缽裡留了一半,給善來留食物了。06:00

  等到阿難尊者用完齋了,拿到世尊缽裡的剩飯,這個時候阿難尊者才想起:「哎呀!世尊對我說要為善來留下缽裡的剩飯,我居然忘了!」所以阿難尊者很自責,就哭了!世尊說:「阿難,你為什麼要哭啊?」阿難尊者就說:「哎呀!我今天心智擾亂不安,竟然違背了世尊您的教誨。」佛陀就對阿難尊者說:「假使贍部洲四周的大海都充滿了諸佛,這些佛陀們各各都宣說甚深的佛法,你都能毫無遺漏地憶持下來,是不會忘的。今天是由於善來的福報實在是太薄了,讓你都記不得了!但是你現在可以去把那位善來叫過來了。」06:55

  阿難尊者便去叫:「善來!善來!」大家都知道這個名字就是「歡迎你來」的意思,所以很多人就回應了:「啊!」大家在心裡想:世尊是三世間的導師,現在他在想著誰呢?這時候具壽阿難尊者回來就啟白說:「大德,我叫了:『善來!善來!』可是很多人回應了,那我應該找誰呢?」說:「阿難,請去叫:『誰是失收摩羅山浮圖長者的兒子善來,請過來吧!』」具壽阿難尊者聽了之後就是這樣去叫了。07:35

  善來便想起了自己的名字,他想起了之後,他就說了偈頌,大家聽一下這個偈頌:「我忘善來名,今從何所至,豈非不善盡,而善將得生。誰人皈依汝,彼怙為遍智;誰樂汝言教,眾聖是善來。我已離福緣,親友皆棄捨,得猛暴悲處,愁痛箭所逼。」這段是在說什麼呢?說:「我早已經忘記『善來』這個稱呼了,怎麼會有這個名字、名稱啊?莫非我的不善都消盡了嗎?而善妙就要來到了嗎?那些人皈依於您,他們的依怙是一切智智;那些歡喜您語教的人,以及眾聖者們,他們才是善來呀!而我是一個無福的人,所有的親友都拋棄了我,我處在猛烈的悲苦的境地,就像是中了憂愁痛苦的箭一般,身心在煎熬著呀!」08:55

  這個時候阿難尊者就來到他面前,帶著善來到了佛陀所在的地方。然後他就向著佛陀啟白道:「大德!這就是那位善來。」善來禮拜了佛陀的雙足後,退到一邊坐了下來。大家想想:這個時候該做什麼了?對!要給他吃的。然後佛陀就吩咐阿難尊者,把剛才那半份食物送給他。世尊就說:「孩子啊!你想吃世尊缽裡的剩飯嗎?」「世尊,想吃!」那個時候善來看到那半份食物,便開始流眼淚了:「雖然世尊為我留了食物,但是這麼一點點怎麼能讓我解除飢餓呢?」世尊知道了善來的想法,用安慰的語言告訴善來說:「即使你的肚子寬廣像大海一樣,你的嘴大到張開每一口都能吃下一座須彌山,無論你吃多久,只要你還沒有飽足,如來缽裡的食物都不會被吃完的。你現在就放心地吃吧!別再傷心了!」善來就開始吃了,因為他實在是太餓了。10:20

  吃完了之後,心情就高興起來了。他吃飽後凝望著世尊的容顏,世尊就問他說:「孩子善來,你飽了嗎?」「世尊,我飽了!」「那請拿最後一口吧!然後食物就會不見囉!」所以善來便拿了,然後食物真的一下子就不見了。這個時候給孤獨長者就啟白說:「世尊,這位是誰啊?」世尊說:「長者啊!這就是失收摩羅山浮圖長者的兒子呀!」「世尊,那麼他就是我從小結識的那個老朋友的兒子了!」世尊說:「長者啊!正是他。」11:17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1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論止觀初探0105-善來阿羅漢的故事(四)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論止觀初探0105-善來阿羅漢的故事(四)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論止觀初探0105-善來阿羅漢的故事(四)


講次 | 0105 (2022-10-15 ~ 2022-10-21)
標題 | 善來阿羅漢的故事(四)
《廣論・奢摩他》校訂本段落 | P89-LL1 ~ P90-L5前說正定……彼二而修。
《廣論》福智第三版段落 | P375-L2 ~ P375-L6前說正定……二邊而修。

  世尊做了祝願之後,就從座位起身而去。這個時候善來就跟隨著世尊,然後世尊到了經堂,在比丘僧眾前面坐在鋪設好的座位上,善來也頂禮世尊的雙足,就坐在一邊。00:38

  世尊就心想:「應該要淨化他的業。」於是世尊就告訴善來說:「善來,你有些錢幣嗎?」善來說:「世尊,沒有。」世尊說:「孩子啊,看看你的衣角吧!」然後善來就解開自己的衣角,結果就看到了一枚錢幣,啟白佛陀說:「唉呀!這枚錢幣是我父親的老朋友看我實在是太窮,拿來送給我的,但我真的是福薄,居然忘得一乾二淨!」世尊就告訴他說:「你可以拿這枚錢幣買青蓮花回來。」01:27

  這個時候善來就奉持了佛陀的教誨,到了賣花人那兒去了。那位賣花的人叫作藍婆,善來就進到了園子裡,那個園主藍婆一看見,就馬上對他吼,說:「惡來你快走!不許進我的園子!不要因為你的緣故,讓我的樹都枯乾了、池塘也都乾了!」是滿兇的。善來就對她說:「是世尊派我來買青蓮花的。」然後善來又說了一個偈頌:「我於青蓮花,其實無所用,大師一切智,遣我買將來。」意思就是:「青蓮花對我有什麼用呢?是一切智的導師世尊派我來把它買回去的啊!」02:27

  這個藍婆一聽:喔,是佛陀派來的!立刻就改變了心意,心生敬仰,也說了一個偈頌:「牟尼大寂靜,天人咸供養,汝為佛使者,須花任意將。」就是說:「釋迦牟尼佛具有寂靜的體性,無論人和天人都會供養他!既然你是佛陀派來的使者,你要多少花就隨意拿去吧!」這個時候善來就把錢幣給了賣花的藍婆,拿了很多青蓮花,就回到了佛陀的住處。03:15

  世尊看了之後就對他說:「善來!你可以拿這些蓮花依次地去供養僧眾。」然後善來就拿著花,按照次第,對佛陀及僧眾作了恭敬地供養。那個時候比丘都不敢拿,佛陀就說:「對於這位施主生憐憫心,為了淨化他的業,應該接受!這些有香味的東西,都是對眼睛有益處的,拿起來聞花香不會有過失。」所以比丘們就接受了善來的花,這個時候蓮花就都開了,就綻開了!04:04

  注意喔、注意!高光時刻來到了!結果善來就看到了這個青蓮花綻放,開花了!他過去生曾經在諸佛的座下修習「青遍處三摩地」的那個影像──注意喔──是瞬間現起,如在目前,開始顯露真相!開始出現他過去生修熟練的「青遍處三摩地」的影像。接著世尊就為他演說法要,開示教誨,並且讚歎功德,令他心生歡喜,結果善來便現證了空性。05:00

  這個時候善來獲得了初果,就說了偈頌用來慶賀及讚歎:「佛以方便勝罥索,牽我令住於見諦,於惡趣中興愍念,如拔老象出深泥。我於昔時名善來,後時人號惡來者,今是善來名不謬,由住牟尼聖教中。」那麼這個偈頌在說什麼呢?說:「佛陀以方便的殊勝繩索牽引著我,讓我安住在現證真諦的果位中,對於身處險處的眾生心生悲憫,如同把老邁的大象拉出了深深的泥潭。我本來名字叫善來,後來人們又叫我惡來,現在又叫回善來了,這是名副其實啊,因為我安住在能仁的聖教中!」06:08

  善來尊者過去曾經生起過「青遍處定」,而當他站在年長者的那一側,能夠看到比丘們手中那些青蓮花;當看到的那一瞬間青蓮花在綻放的時候,他就瞬間現起了他過去生修過的青遍處的定。很神奇吧!瞬間,這麼快!06:38

  然後世尊說:「善來,你為什麼不出家呢?」善來說:「世尊,我要出家!我出家!」於是世尊就度他出家了,受了近圓戒,也就是比丘戒,世尊也賜予他教授。善來這樣出家之後,就非常地努力,單獨地在幽靜處,具足了不放逸和精進。在他拋卻了自我、一心努力的時候,思考:善男子們是為了什麼而剃除鬚髮、被袈裟衣,只信仰著真理、從家出家的呢?那無上的梵行邊際,善來已經在此生用自己的神通現證而成就,並且通告其他人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07:48

  有沒有聽到這幾句非常熟悉,在《般若經》上常常出現的呢?就是善來尊者他成為了阿羅漢,遠離了三界貪欲,心對於土塊和金子他是平等的,虛空與手掌也是相等的,就像安置了栴檀般地清涼;用智慧撕裂了無明的卵殼,獲得明了、神通和無礙解;背棄了三有和貪欲的利養和恭敬,帝釋和遍入天等的天神都應該供養、尊崇、恭敬地跟他說話。08:38

  接下來我講這個不是從律藏上出的,因為我想從教理的依據上,跟大家稍稍解釋一下:阿羅漢到底證得了什麼呢?比如說獲得了阿羅漢果,他必須要斷除三界一切煩惱。最初獲得見道解脫道的時候,就要能斷除一切見道所斷的遍計煩惱;之後他要進入修道,透過修道漸次地斷除三界九地八十一品煩惱;在最後斷除有頂第九品最細微的煩惱的時候,才能獲得阿羅漢的果位,所以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09:31

  通常一位小乘行者獲得見道解脫道的時候,就能獲得初果,就是須陀洹果;當他對欲界第六品煩惱離欲,或者說透過無漏道斷除欲界第六品煩惱的時候,才能夠獲得二果,也就是斯陀含果;當他對欲界第九品煩惱離欲,或者透過無漏道斷除欲界第九品煩惱的時候,就能獲得三果,也就是阿那含果;當他透過無漏道,注意,當他透過無漏道斷除有頂第九品煩惱的時候,也就是斷盡三界一切煩惱的時候,就獲得了四果,也就是阿羅漢果。10:21

  接著說,當具壽善來證得了阿羅漢,感受到解脫的歡喜和快樂,那個時候他又說偈頌:「勇士見真性,方便羂繫我,悲令出苦淖,如老象出泥。我昔為善來,其後是惡來,今由能王語,明晰成善來。如鐵我由聞,遍智汝勝語,今亦得無漏,猶如黃金身。若欲珍寶等,及善趣解脫,親恆欲饒益,善知識善哉。」11:10

  翻譯一下:「觀見了真性的勇士,用方便的繩索綁住我」,這讚美誰?讚美佛陀是吧!說:「觀見了真性的勇士,用方便的繩索綁住了我,而以悲心令我出離痛苦的泥沼,就像把老邁的大象拉出泥濘一般。我過去成為了善來,在那之後卻是惡來,如今由於佛陀您的尊語,清晰地成為了善來。遍智啊!有如鐵一般的我,聽聞了您殊勝的尊語之後,如今也獲得了猶如黃金的無漏之身。如果想獲得珍寶等等,以及想要得到善趣及解脫,應該親近恆常想要饒益的善知識,這簡直是太美好了!」這是善來尊者他從內心深處對佛陀發出的讚歎。12:28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1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論止觀初探0106-善來阿羅漢的故事(五)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論止觀初探0106-善來阿羅漢的故事(五)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論止觀初探0106-善來阿羅漢的故事(五)


講次 | 0106 (2022-10-29 ~ 2022-11-04)
標題 | 善來阿羅漢的故事(五)
《廣論・奢摩他》校訂本段落 | P89-LL1 ~ P90-L5前說正定……彼二而修。
《廣論》福智第三版段落 | P375-L2 ~ P375-L6前說正定……二邊而修。

  自從佛世尊度化了舍利子、大目犍連、大迦葉,還有畢鄰陀伐蹉尊者等人,結果世間那些不生敬信的人們就開始不高興了!他們沒有隨喜佛陀的利生事業,反而議論紛紛地誹謗說:「沙門喬答摩是盜取世間珍寶的賊啊!這個時代出世的天下英才、人中龍象,都被他偷拐搶騙去出家,用來作為自己的僕人去了!」00:54

  佛陀也曾度化挑糞人尼提,還有小路──就是周利槃陀伽尊者,還有牛主、勝惠河邊的五百個漁夫,以及善來尊者等人。那些不生敬信的人們又開始譏笑、毀謗說:「沙門喬答摩貪心地收集弟子真是無有厭足啊!他也度了世上貧賤愚癡的人出家來聽他使喚。」01:27

  世尊聽到之後心想:「我的大弟子們功德有如須彌山,人們無知啊!動不動就輕視調笑、沒有緣由地造下了罪孽,結果自己傷害了自己。如今我應該彰顯善來殊勝的功德!」只要佛陀的弟子中真的具有殊勝的功德,世人又不知道的,世尊自然就會巧設方便令它彰顯出來。02:04

  這個時候世尊為了彰顯善來的功德,就開始吩咐阿難尊者說:「我今天想去失收摩羅山,如果比丘們想跟我去的,就可以帶著衣缽一同前往了!」然後,世尊調伏,眷屬具足調伏;世尊寂靜,眷屬具足寂靜;世尊解脫,眷屬具足解脫;世尊安穩,眷屬具足安穩;世尊調柔,眷屬具足調柔;世尊摧敵,眷屬具足摧敵;世尊離欲,眷屬具足離欲;世尊美妙,眷屬具足美妙。像牛王,被牛群所圍繞著;像大象,被小象所圍繞;像獅子,被獅群所圍繞;像鵝王,被鵝群所圍繞;像金翅鳥,被眾鳥所圍繞;像婆羅門,被弟子所圍繞;像良醫,被病者所圍繞;像勇士,被軍隊所圍繞;像嚮導,被旅人所圍繞;像商主,被眷屬所圍繞;像國君,被群臣所圍繞;像轉輪王,被一千王子所圍繞;像月亮,被群星所圍繞;像太陽,被千萬道光芒所圍繞;像護國天王,被乾闥婆所圍繞;像增長天王,被鳩槃荼所圍繞;像廣目天王,被群龍所圍繞;像多聞天王,被藥叉所圍繞;像阿修羅王,被阿修羅所圍繞;像帝釋,被三十三天眾所圍繞;像大梵天王,被梵眾所圍繞。世尊諸根極為調伏,威儀舉止不亂,像大海般地沉穩,又像雲一般地滋潤,如象王般遠離了傲慢;三十二大丈夫相善妙莊嚴,八十隨好美飾尊身,常光一尋莊嚴尊身,具足勝過千日之光,像寶山行進一般全然善妙;具足十力、四無所畏、不共三念住及大悲。在阿若憍陳如尊者、馬勝尊者、具賢尊者、婆濕波尊者──五比丘之一──還有大名尊者、稱譽尊者、富樓那尊者、無垢尊者、牛主尊者、妙手尊者等等這些大聲聞弟子,以及許多比丘僧眾的圍繞下,排在前列,往失收摩羅山遊行。05:26

  大家可以想一想那樣一個隊伍嗎?該是何等地莊嚴!我們還是發願有一天跟隨在世尊的隊伍中。05:38

  這樣的一個隊伍到了失收摩羅山之後,結果他們住在了可怕的森林當中。那個時候那個區域附近就有一條毒龍,牠住在菴婆樹的林子裡邊。菴婆樹是什麼?《廣論》裡學過吧!那個「菴摩羅果」,很透明的那種──形容佛陀的遍智會把一切都看穿一樣;那種樹的林子裡面──菴摩羅果樹林。那個地方山區周遭的莊稼常常被損傷,這個山裡的人們聽到佛陀來了,哎呀!全部都雲集起來,他們就來到了佛陀的住所,頂禮佛陀的雙足,坐在一旁。世尊就為大眾演說妙法──開示、教誨、讚勵、慶喜,講完之後,世尊就默然而住,一片寧靜。06:44

  這個時候山裡的這些人就全都起身了,開始頂禮佛陀的雙足,啟白說:「世尊啊!希望您悲憫悲憫我們,明天能夠來我們的住宅,接受我們微薄的供養吧!」世尊聽了之後就默許了。那個時候人們知道:啊,世尊接受了!就都離座回家了。07:11

  那天夜裡大家就連夜準備了種種上妙的供養,在隔天早晨鋪設座位、放置裝水的容器,在日出之後,就派出使者前往啟白。世尊在當天一早,帶著衣缽,在大眾的圍繞下就去了設供的地方,在首座的位置上坐下來了。然後失收摩羅山的婆羅門和長者們知道世尊和比丘僧眾們都已經坐好了,就親手奉上潔淨又美味的飲食開始供齋,佛陀和僧眾都得以飽足。世尊用完了齋、蓋住了手、放下了缽──接著該做什麼了?人們為了聽法,就又坐在世尊的面前。08:12

  有人啟白佛陀說:「世尊!我們常聽說您非常善於降伏可怕的藥叉,像是曠野藥叉、箭毛藥叉,還有驢像藥叉等等;也非常善於降伏女藥叉,像是阿力迦、訶利底等等。還會降伏毒龍,像難陀、鄔波難陀、阿鉢羅龍王等等都被調伏了!不過,世尊啊!這座山下的菴婆毒龍,常常無緣無故地與我們為敵,蠻橫地傷損無辜的眾生,每天早中晚都一定會吐出毒氣,方圓百里之內所有的飛禽走獸,聞到牠的毒氣都會喪命,那些沒有喪命的男男女女膚色都變黑、變黃了,失去了健康的光澤。我們盼望世尊您能哀愍我們,降伏這條毒龍吧!」09:19

  世尊聽後,默許了失收摩羅山的婆羅門和長者們的啟白。然後世尊多番地以如法語開示,令他們受持,鼓勵他們,令他們歡喜之後,便從座位起身而去。09:40

  然後世尊就回到了經堂,在比丘僧眾的前面,坐在鋪好的座位上。坐定之後,世尊就告訴阿難尊者說:「阿難!去吩咐比丘們說:『你們之中誰願意調伏菴婆毒龍的,就請拿木籌吧!』現在就可以發給僧眾木籌。」阿難尊者說:「世尊,遵命!」就聽從世尊,然後開始吩咐比丘們說:「你們之中誰願意調伏菴婆毒龍的,請來拿木籌吧!」就開始發給僧眾木籌。10:28

  這個時候,大家就都有注意到世尊沒有拿取木籌,長老比丘們心想:「世尊為什麼不拿木籌呢?」因為他們都有他心通,經過觀察,他們立刻就發現:喔!世尊是想要宣揚具壽善來尊者的功德。於是大家也都不出來拿木籌。這個時候善來尊者就想:「世尊和長老比丘們為什麼不拿木籌呢?」結果他也迅速地發現世尊是想宣揚他自己的功德。於是他想:「哎呀,應該圓滿世尊的心願啊!」於是就從座位上起身,伸出了宛如象鼻的手臂,拿了木籌。11:30

  然後世尊就問具壽阿難尊者說:「阿難啊!是哪位長老比丘拿了木籌呀?」「世尊,是具壽善來拿了。」世尊說:「阿難啊!去告訴善來比丘:『那是條惡龍,你可要守護好身根啊!』」具壽阿難尊者聽了之後說:「世尊,遵命!」然後就聽從世尊教誨傳話,去善來尊者面前說:「具壽善來,世尊有教誡說:『那是條惡龍,你可要守護身根啊!』」具壽善來尊者說:「大德阿難,我聽到世尊的教誡了,遵命!但即使菴婆毒龍像甘蔗林或者蘆葦叢、或竹林一樣,充滿了整個贍部洲,牠們連我的毛端尚且都動不了,哪能滅得了我的身根啊!這是因為我在世尊面前依止、修習、多次修習了四神足的緣故啊!」12:43

  然後,具壽善來尊者過了當晚,在第二天早晨,穿起了比丘的下裙,捧著缽、搭著法衣,就去失收摩羅山乞食了。在失收摩羅山乞食過後,大家想想他去哪兒了?他接著就去了菴婆毒龍的住處。13:11

  菴婆毒龍看到具壽善來尊者,哇,從遠處來了!看到之後,這個毒龍心想:「這沙門是聽說我死了嗎?怎麼敢來我的地盤呢?這是暫時的吧?先讓他來一下吧!」然後,具壽善來尊者就來了,他把濾水囊和缽放在一旁,抖了抖袈裟,而且洗了雙足,開始擦手、濾水,然後拿了一些落葉鋪在地上,就坐著開始用齋了!13:54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1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論止觀初探0107-善來阿羅漢的故事(六)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論止觀初探0107-善來阿羅漢的故事(六)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論止觀初探0107-善來阿羅漢的故事(六)


講次 | 0107 (2022-11-05 ~ 2022-11-11)
標題 | 善來阿羅漢的故事(六)
《廣論・奢摩他》校訂本段落 | P89-LL1 ~ P90-L5前說正定……彼二而修。
《廣論》福智第三版段落 | P375-L2 ~ P375-L6前說正定……二邊而修。


  具壽善來尊者用完齋,發現沒什麼動靜,心裡想:「哎呀,這個惡龍如果不去惱怒牠的話,是無法調伏的。而這是個惡龍,應該令牠惱怒。」於是就洗了缽,故意地把洗缽水倒進了那個池子裡面。結果那條菴婆毒龍馬上就惱怒了,心裡想:「這個沙門來到這裡,還在這裡吃飯,我都放過他,他竟然還敢藐視我,都在我的地盤裡倒洗缽水了!看來這個沙門是極不安分的!」牠憤而騰躍上空、發大雷聲,就在善來尊者的上方,用神通降下了獨股金剛杵、劍輪、標槍,還有飛鏢等等各式各樣的武器。就是開始發瞋心了嘛!可是由於善來尊者入了慈心定,所以牠那些武器居然都變成了天界的鄔波羅花、鉢曇摩花,還有拘牟陀花,還有芬陀利花,就落在了善來尊者的身上。01:43

  接著,菴婆毒龍又降下了火燼之雨──火燼就是火炭嘛,火炭之雨。大家可以想一想,一個火炭落在一個凡夫的身上那都是無法忍受的,一定會燒個洞,那個火炭像雨一樣密集,是多麼地慘烈!但是對於具壽善來尊者這個阿羅漢來說,又能奈他何呢?尊者又入了慈心定,所以那些火炭又都奇妙地變成了天界的曼陀羅花,緩緩地飄落在善來尊者的身上,好像在讚美他一樣。02:23

  接著,這個毒龍──大家想一想,看到這一幕牠會更生氣嘛──牠就降下了灰塵之雨。那種灰塵不知道會不會像現在火山噴發的火山灰一樣,下來是很濃烈的,會讓人窒息。但是可以傷害到善來阿羅漢嗎?不會的。由於善來尊者又入了慈心定,那些灰塵又變成了天界的沉水香末,還有檀香香末、漢地香末、多摩羅葉香末等等,落在了善來尊者的身上。有沒有發現,全部變成香末了?注意喔!那個是天界的香末。03:02

  到此毒龍會屈服嗎?還不屈服!菴婆毒龍以更憤怒的力量吐出了濃煙,然後具壽善來尊者也以神變之力吐出濃煙;菴婆毒龍以憤怒的力量噴出火焰,然後具壽善來尊者則進入了火界定。這邊打得非常激烈!當時由於菴婆毒龍那個憤怒的力量,以及具壽善來尊者的神變的力量,他們就發出了強大的亮光,可能天都照亮了。03:40

  這個時候失收摩羅山的婆羅門和長者們就發現了嘛!他們就說:「哎呀!聰明的人們,這就是世尊在調伏菴婆毒龍啊!」而這個時候世尊告訴比丘說:「比丘們啊,在我這些再再入火界定的聲聞比丘中,這位善來比丘是最為第一的!」世尊在讚美善來阿羅漢。04:06

  再回到戰場──等菴婆毒龍用盡了一切的武器,都沒有達成傷害善來尊者的目標,接著牠怎麼辦呢?就是三十六計──逃啊!就開始逃跑。這個時候善來尊者就全面地變化出火焰,菴婆毒龍發現到處都是火焰,就只有具壽善來尊者的跟前是平靜的。這個尊者以外,全都都是周遍熾燃的火焰、極為熾燃的火焰、遍極熾燃,火跟火焰都成為一體了,全部都是火!沒辦法了!牠就只能去具壽善來尊者的跟前,向善來尊者開始說了:「大德善來,你為何要欺負我呀?」然後尊者就回答道:「老人家呀,可不是我欺負你,是你欺負我呀!如果我還沒有獲得這般的功德的話,你現在就會讓我除了名字什麼都剩不下了吧!」毒龍說:「大德善來,那你到底要我做什麼,你就請賜教!」尊者說:「賢首,來吧!跟我來吧!去世尊面前皈依、接受學處吧!」05:35

  然後具壽善來尊者就將這個毒龍怎麼了?大家可以想想,收進了缽裡!大家可以想一想:一條憤怒的毒龍,上天入地這樣地吐火,有時候吐煙,就這樣乖乖地被收進了阿羅漢的缽中!一般的戰鬥戰敗了之後就要接受處罰,可是這條毒龍被這個善來尊者就帶到了世尊的所在之處──牠的福報來了!善來尊者就頂禮了世尊的雙足,然後坐在一面,開始啟白世尊說:「世尊啊!我的缽裡就是那個菴婆毒龍啊!」06:22

  這個時候可能毒龍就出來了,世尊就對毒龍說:「賢首,你先由於過去的惡行,現在投生在畜生的惡劣生處,暴惡凶殘、雙爪腥紅,進行擊刺、猛利擊刺,奪取他人的性命,還有指使斷人的性命,你依靠斷人的性命而存活。所以你想一想,從這裡死了之後,你會去哪裡呢?你的生命會變成什麼樣?你想過來生會變成怎樣嗎?」這個時候這個毒龍良心發現,開始害怕了,說:「世尊啊!那我該怎麼辦呢?請賜教誨吧!」佛陀說:「賢首,你來吧!在我面前皈依、接受學處,並對失收摩羅山的婆羅門和長者們施與無畏吧!」毒龍說:「世尊,那我這就在您面前皈依、接受學處,並且從此以後都對失收摩羅山的婆羅門和長者們施予無畏!」07:45

  失收摩羅山的婆羅門和長者們聽到了消息嘛,也知道了,就拿著許多供品來到世尊所在之處,然後頂禮世尊的雙足,坐在一面。坐在一面之後,失收摩羅山的婆羅門和長者們就開始啟白世尊說:「世尊啊!世尊您調伏了菴婆毒龍嗎?」世尊說:「我沒有調伏菴婆毒龍,是善來比丘調伏了菴婆毒龍。」然後婆羅門和長者們就說:「世尊啊!是哪一位善來比丘呢?」佛陀說:「失收摩羅山浮圖長者的兒子善來啊!」哇!於是就有人說道:「哎呀!那是我們的姪子啊!」還有人說到:「啊!那是我們的外甥啊!」還有人說道:「哎呀!那是我們的舅舅啊!」還有人說道:「哎呀!那是我們從小結交的朋友的兒子啊!」接著大家就把許多供品很歡喜地獻給了善來尊者。08:52

  然後,失收摩羅山的婆羅門和長者們就從座位起身,偏袒右肩,向世尊合掌禮敬,啟白世尊說:「希望由於大德善來,世尊和比丘們在我們的園子裡,享用我們供養的供齋七天吧!」然後世尊就默許了失收摩羅山的婆羅門和長者們。大家知道世尊默許之後,就頂禮佛足離開了。09:25

  晚上就開始準備供品了嘛!大家準備了種種上等美妙的飲食,鋪設坐墊。第二天天亮後,就派使者去啟白供養的時間,說:「一切都準備就緒了!就等著世尊和比丘們來了!」於是世尊在當天的早上,就和比丘們一起前往施主家陳設食物的地方了!婆羅門和居士們見到佛陀以及僧眾們坐好之後,開始種種上妙的飲食作供養,大家就用齋。等到佛陀及僧眾用完齋之後,做什麼了?大家就在佛陀座前開始聽佛說法──第一天是這樣、第二天還是這樣,連著七天都是這樣。10:24

  這個時候有一位婆羅門,他是善來的父親生前的一個老朋友。他本來也有一些功夫,他是要下咒然後對付毒龍的。結果這條毒龍太厲害了,他就很害怕,因為害怕毒龍就逃跑,自己跑到了室羅伐城,而且改名換姓住在那裡,怕被那個毒龍找到。那個時候勝光王還立他為管理大象的大臣。這個人正好有事情就來到了山下,他聽說了善來尊者降伏了毒龍,你想他該多高興啊──他因為這個就逃跑了嘛──所以他就來到了善來尊者跟前,頂禮了尊者的雙足說道:「聖者呀!我們遇到恐怖的危害大多設法就逃避了,今天聽說大德您發起了悲憫心為民除害,真是太歡喜了!我想供養您,希望您慈悲應允,明天來我這兒應供可以吧?」善來尊者本來是不答應的,然後婆羅門就再次地請求說:「如果不行的話,就盼著大德您回到室羅伐城之後,能最先接受我的供養。」善來尊者想了一下,就慈悲他答應了。11:54

  等到山下的那些施主們供養佛陀和僧眾七天已經都滿了,大家就禮拜佛陀、聽聞妙法,然後世尊為他們宣說了種種的法要──開示、教誡、讚歎、令生歡喜心。在這場法會中,有無量的有情去除了疑惑,獲得了殊勝的果位。是不是很羨慕啊,好好地發願喔!12:24

  於是佛陀和僧眾們就離開失收摩羅山了,回哪兒去了?就輾轉要回到室羅伐城了。回城那天,輪到給孤獨長者了,就到佛陀座前頂禮佛陀的雙足,坐在一面。這時候世尊就為他說法,說完法以後便默然安坐。那時候給孤獨長者就起身說道:「世尊啊!希望佛陀和僧眾明天來我家接受我微薄的供養。」世尊便默許了,長者知道後就禮拜而去。13:03

  這個時候,那位管理大象的婆羅門,就來到善來尊者跟前說到:「聖者啊!我先前已經先邀請了,如果回到城裡就先接受我的供養。」然後善來就啟白了佛陀。佛陀說:「你之前已經接受了,今天是該去的啊!」於是善來尊者就去了那位婆羅門家裡面。這時婆羅門就以上妙的飲食至誠地供養,讓善來尊者應供之後,得以飽足。13:38

  故事講到這裡,大家有沒有發現,善來的命運在此生喔、在當生徹底地發生了翻轉!原來是在乞丐群裡都要不到吃的、都不讓他,現在是眾人爭相供養他。原來在乞丐群裡常常哭泣,大家都不要他跟隨,一個人到處被嫌棄、被欺負,乞丐都嫌他沒有福報。現在看看,跟著佛陀和僧眾,是偉大的、降伏毒龍的聖者阿羅漢!14:24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1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論止觀初探0108-善來阿羅漢的故事(七)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論止觀初探0108-善來阿羅漢的故事(七)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論止觀初探0108-善來阿羅漢的故事(七)




講次 | 0108 (2022-11-12 ~ 2022-11-18)
標題 | 善來阿羅漢的故事(七)
《廣論・奢摩他》校訂本段落 | P89-LL1 ~ P90-L5前說正定……彼二而修。
《廣論》福智第三版段落 | P375-L2 ~ P375-L6前說正定……二邊而修。


  比丘們看見這樣的事情,都心生疑惑,就請問世尊道:「善來比丘之前是造了什麼業,出生在有錢安樂的家庭?後來又遭受貧窮困苦,長時間地當乞丐,而且還被叫做『惡來』,還被同伴們丟進了垃圾堆裡?又是造了什麼業,值遇了世尊您,斷除了所有的煩惱,得到了阿羅漢果?」00:52

  佛陀就開始告訴比丘們說:「你們好好聽啊!比丘們,善男子善來造集的業,因緣聚合時,像山洪一般誰也無法阻擋,必定會出現結果。善來自己造集的業,難道會由其他人來各別承受嗎?比丘們,已經造集的業,不會成熟在外在的地界、不會在水界、不會在火界,也不會在風界;所造集的那些善不善業,會成熟在士夫所攝持的蘊、界、處。假使經百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啊!」01:48

  於是世尊就開始宣說善來尊者往昔的故事。世尊說:「往昔在沒有佛陀出世的時候,有一個獨覺出現在世間,他心懷悲憫,但是不開口說法。那個時候有一位長者,有一天到他的花園裡邊休憩玩樂。當時這位獨覺聖者示現疾病纏身,為了乞食,穿著破衣爛衫進入了他那個華麗的花園。結果長者看見了就非常地不高興,不高興到什麼程度呢?竟然到達了心裡無法容忍的程度!就告訴僕人說:『這個惡來,不容許他進我的花園!』然後僕人看到那個又貧、又病的獨覺就心生悲憫,沒有立刻上前驅趕。結果長者無法容忍,竟然自己上去,居然掐住了那個獨覺的脖子,把他推進了垃圾堆裡。然後對他說:『你怎麼不去跟乞丐為伍,到我的花園裡做什麼!』」03:13

  這個時候,大家可以想一想,他不認識獨覺,獨覺知道自己是聖者呀!「所以他想:『這位煩惱強猛現行的長者,如果太過瞋怒就不好了,要拯救他呀!』於是這個獨覺聖者就像鵝王展翅一般湧上了虛空,示現了熾燃、照耀、降雨,還有放電等等十八種神變。」大家可以想像那種場景,「一個凡夫啊,看見了神通、神變這種事情,就會立刻傾心於神變的功德。」大家可以想想,應該馬上就嚇到了,而且開始生起悔心了。04:07

  「所以那位剛才發瞋恨心的長者像什麼?就像一個從根截斷的樹一樣,遠遠地拜倒在獨覺聖者的腳下,大聲地說:『善來!聖者!您是真實的福田啊!希望您下來,可憐我這個不識賢聖的鄙人,接受我的懺悔,別讓我萬劫不復、受苦沉淪啊!』這時候因為獨覺聖者是在虛空中,他看到這個長者真心誠意,然後就從虛空中下來了。下來之後,長者行禮以後,就為他準備了種種上妙的飲食、鮮花、薰香等等,來供養這位獨覺,並且悔除自己的惡業。然後就發弘誓願,說:『願我今天所作供養的善根,在未來世生在大富人家,值遇殊勝無上的導師,承事善知識心無厭倦,讓我開悟,趣入解脫之門!』」05:18

  佛說到這裡的時候,就說:「比丘們啊!那個時候的長者是誰呢?就是善來!他曾經傷害損惱了獨覺,而且把獨覺叫惡來,又把他推進了垃圾堆。因為這樣的業力,他五百生中一直都當乞丐,而且被人們叫做惡來,還會被同伴丟進了垃圾堆裡面。又由於往昔供養發願的力量,他都生在大富人家,而且在我的教法中出家,斷除煩惱,成為了阿羅漢。比丘你們自己所作的業還要自己承受,果報是不會消失的,所以你們應當修種種的善行,千萬別造惡業,這些都要好好修學啊!」06:21

  到此處,我們也可以想一想:那個長者對獨覺聖者不恭敬的時間,比起五百生來說應該是非常短暫的;推他進了那個垃圾堆裡一次,結果五百生都重複地被推進了垃圾堆裡;他叫那個獨覺惡來,結果五百生中他都被人輕視,並且被叫惡來;他看到獨覺那個樣子,分辨不出來凡夫和聖者,結果把獨覺當成了乞丐,然後自己五百生中都成為真正的乞丐。那就是對具力業門造下的業呀!就一定會感得非常可怕的那個作已增長的業。07:23

  而且那個長者,有沒有記得?他懷著瞋心,還用手掐住獨覺聖者的脖子,把他推進那個堆裡面。其實照理來說,這樣的惡業應該會導致墮落三惡趣的,但經典裡沒有這樣記載,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懺悔得力,淨化了墮落三惡趣的惡業?但是我們看到就是轉生到人道了之後,還要背負著這樣的惡業,時間好漫長啊!五百生,非常地難熬啊!已經痛苦到快活不下去了,快餓死了!而且被大家欺負,就只能哭泣!08:02

  但是反過來,他供養獨覺聖者的善業有沒有成熟?也成熟了!當初他發願說:「願我今天所作供養的善根,在未來世生在大富人家。」而且說:「值遇殊勝無上的導師。」對不對?他值遇佛陀了!還有,「承事善知識心無厭倦,讓我開悟,趣入解脫之門!」開悟了,成阿羅漢了!這樣的善業也成熟了,所以才能值遇佛陀。所以善、惡業,有沒有發現是別別成熟的?08:38

  我也在想我自己呀!我想我們。啊!用怎樣的眼睛能夠辨別凡聖啊?就一雙俗眼睛,看不出來呀!如果到處觀過、到處看不起別人,就從你的眼睛看出去這種感覺來下定義的話,萬一碰到一位聖者,大家想想那還能要嗎?造完了惡業之後自己是不知道的,因為不知道眼前人是誰呀,所以就終其一生連懺悔的機會都沒有,那真叫萬劫不復啊!所以在身口意對境的造業上不可不慎啊!不可不慎!09:35

  接著,弟子們又請問佛陀說:「世尊,具壽善來造了什麼業?由於這樣的業的異熟,被世尊宣稱為再再入火界定的眾中最為第一?」你們也有這個問題吧?09:55

  聽佛陀的回答。說:「這也是由於願力。在哪裡發願的呢?比丘們,在往昔過去賢劫,那個時候人們的壽命能活到兩萬歲的時候,有導師迦葉如來、摧敵者、正等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調御丈夫無上士、天人師、佛、世尊出世,並安住在瓦拉納西的仙人論處鹿野苑。善來就在那位佛陀的教法中出家,而度他出家的那位比丘,被迦葉如來正等覺宣稱為再再入火界定的眾中最為第一──就是他的老師。10:49

  當時善來畢生行持梵行,可是卻沒有獲得任何的功德,結果到了臨命終的時候,他就發願說:『我在薄伽梵迦葉如來正等覺無上福田尊前,畢生行持梵行,卻沒有獲得任何功德。薄伽梵迦葉如來正等覺,為釋迦佛的前生殊勝婆羅門童子曾經授記,說:「婆羅門童子,你在未來人們壽命能活到百歲的時候,將成為如來、摧敵者、正等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調御丈夫無上士、天人師、佛、世尊(薄伽梵),名為『釋迦牟尼』。」我願以此生畢生行持梵行的善根,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中出家,斷盡一切煩惱,現證阿羅漢,並且如我的親教師被薄伽梵迦葉如來正等覺宣稱為:再再入火界定的眾人中的最為第一,我也希望被那位薄伽梵釋迦能仁、釋迦獅子、釋迦王中之尊,宣稱為再再入火界定的眾中最為第一的那個弟子。』他就是由於那個願力,現在就被宣稱為再再入火界定的眾中最為第一。」12:36

  講到這裡,稍停一下,我們可以想一下。善來尊者在那一輩子,他一輩子行持梵行卻沒有什麼修行的成就,這種狀況到臨命終的時候,有的人就會生起不好的念頭。而善來尊者在那個時候,他的示現就是把他一生的梵行,按照教導他的那個佛陀授記釋迦佛的前生那個童子,迴向他能夠遇到釋迦佛。所以看看持戒的力量有多大!這個梵行的戒律,他就把所有的這些善迴向。13:22

  有的時候我們會想:「啊!我好好努力地持戒,可是我此生好像也沒有獲得什麼修行的功德,也沒有什麼成就。」但是你拿這樣的戒、你拿這樣的梵行去迴向的話,那個結果就會出現。你說這是不是戒善的力量?他是比丘嘛!而且他也是想像他的老師一樣成為第一──入火界定第一。他就是用那個火界定最後把毒龍降伏的。沒有追悔自己所造作的善,也沒有抱怨說:「唉呀!我這麼努力修行,這麼一生持梵行我沒有什麼成就。」都沒有抱怨,而是拿自己所造的善迴向,這是我們都該學習的。接著我們再回到故事中。14:13

  佛陀繼續說:「比丘們啊!既然如此,純黑業的異熟是純黑的,純白業的異熟是純白的,雜業的異熟也是相雜的。比丘們,所以要斷除純黑業和雜業,致力於純白業!比丘們,你們要這樣修學呀!」14:38

  佛陀叮囑比丘們要這樣修學,那麼自許為佛弟子和修行者的我們,一起學習了這一篇之後,內心中可有觸動?對自己的生命要做一些什麼樣的改變呢?尤其是對於業果認知的部分,就像佛陀說的:「純黑業的異熟,它感得的就是純黑的;純白業的異熟,它也是純白的;那雜業的異熟,也是相雜的。應該斷除什麼?要斷除純黑和相雜的,應該努力地修什麼?要修純白的業呀!」因為純白的業才會有純淨的快樂,不會被痛苦染雜。15:29

  我們在人世間修行也好、生存也好,常常覺得身不由己呀!好像被大環境左右,或者被自己周圍的人左右。好像快樂的原因並不在自己的手裡,快樂的主宰也不在自己的手裡,被這個大環境推著,好像走向一個不可知的未來。但是有沒有發現,前面說那個業成熟在哪兒?不是成熟在別人頭上,是成熟在自己的蘊、界、處。所以命運之手是誰?到底是誰?是不是自己的身語意呀!16:13

  身處於這樣的一個大環境中,我們真的對現在和未來無能為力嗎?我們有沒有責任要為自己打造一個美好的未來呢?要打造一個什麼樣的未來呢?當下可以努力嗎?要怎麼努力呢?是不是要從深信因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開始,而且要自淨其意,學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要學習大悲心、無害行等等這一切,從聽聞軌理到親近善知識開始。有沒有發現?我們已經走上了造集純白善業這樣的一個路──由於善知識的引領,由於美好的佛教。所以大家要好好珍惜自己當下的緣起,珍惜這一世的暇滿人身或暇滿的隨順,為自己打造一個輝煌的未來──珍惜當下!謝謝!17:29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1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論止觀初探0109-九住心(一)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論止觀初探0109-九住心(一)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論止觀初探0109-九住心(一)

【廣論止觀初探第 109 講】範圍:
● 《廣論‧奢摩他》校訂本段落:P90-LL5 ~ P91-L3第二、依彼……安住所緣。」
● 《廣論》福智第三版段落:P376-L2 ~ P376-L6第二依彼……安住所緣。」

第二、依彼引生住心次第,分三:一、正明引生住心次第;二、由六力成彼之法;三、彼具四作意之理。
初中九心:一、於彼彼內住者,謂從一切外所緣境正攝其心,令其內注所緣。《莊嚴經論》云:「心注所緣已。」
二、續住者,謂初所注心令不餘散,即於所緣相續而住。如云:「其流令不散。」
三、安住者,謂若忘念散於外境,知已還復安置前所緣境。如云:「散亂速覺了,還安住所緣。」
講次 | 0109 (2022-11-19 ~ 2022-11-25)
標題 | 九住心(一)
《廣論・奢摩他》校訂本段落 | P90-LL5 ~ P91-L3第二、依彼……安住所緣。」
《廣論》福智第三版段落 | P376-L2 ~ P376-L6第二依彼……安住所緣。」


  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今天我們還要繼續學習善來尊者的故事──你們覺得有可能嗎?對不起,已經沒有續集囉!今天我們要繼續學習止觀了,你們有沒有準備好?準備好我們就開始上課囉!前面我們學完了《廣論》的第十五卷,接著要往下學了。請大家打開《廣論》376頁第2行,《廣論》校訂本是第90頁第6行。跟我一起看原文,科判:00:57
第二、依彼引生住心次第,分三:一、正明引生住心次第;二、由六力成彼之法;三、彼具四作意之理。01:16
  這個第二科,第二科是依彼生起住心的次第,就要修定了,正式修定了。這裡的「」,按照科判的關聯來說,就是指「引生無過三摩地法」。這裡邊分三科:第一是正說生起住心的次第;第二是以六力──這個住心是用什麼樣的力量成辦的呢?是以六力修成住心的方式;三是其中有四種作意的這個道理。我們往下看,「初中九心」,看書:01:59
初中九心:一、於彼彼內住者,謂從一切外所緣境正攝其心,令其內注所緣。《莊嚴經論》云:「心注所緣已。」02:17
  第一科就是其中有九住心,就到了修定的九個次第──九住心、九種心。一是「內住」,內住於各自所緣。這個內住是指什麼呢?就是指從一切外在的所緣正確地收攝內心,而向內投注於所緣。因為什麼?因為《經莊嚴論》中說:「內心要投注於所緣。」現在我們到了九住心中的第一住心──內住,就是我們都是緣很多很多的所緣,把原本流散在外的心向內收攝,讓內心短暫地安住在善所緣上,這是一般修學寂止的人都能夠做到的。關於九住心的內涵,宗大師主要是依據《經莊嚴論》而宣說的。03:20

  我們一開始修定都是屬於內住的狀態。內住的象徵就是我們會有一種發現,發現什麼呢?一開始修的時候發現:哇!自己怎麼有很多、很多的妄念,非常多!一般情況下,如果我們沒有刻意去注意的話,我們不會發現自己的妄念有多少、有多麼恐怖。可是一旦我們想要去修寂止,去緣所緣境的時候,就會有個察覺。因為你要把心專注在一個所緣境上,你會察覺:「哇!自己的心很容易隨著掉舉和散亂而轉移焦點,根本就無法安住在所緣境上。」正是因為我們修習內住的緣故,內心的掉舉和散亂才能夠被我們察覺到。04:18

  所以這個一開始察覺的狀態,可能是讓我們有點苦惱,說:「我心亂何至於此啊!」但是,這就是平常生命的一個寫照,平常我們多半都處在於散亂的狀態中,可是自己知道嗎?自己是不知道的,甚至已經習慣、非常習慣地待在這種狀態裡了。可是等到我們一旦開始修習九住心的時候,從第一住心開始修的時候,那個時候我們想要把心靜下來聞法、思惟法義,或者修行的時候,由於向內觀察的力量進步了,我們才會發現:哇!內心中雜念紛飛,不斷湧現、連綿不絕的這樣一個狀態。其實那就是我們平常內心的一個相狀,只是大多數人平常沒有覺察。為什麼沒有覺察?因為從來不提起一個善所緣向內去收攝觀察。05:20

  雖然大多數人都沒有覺察,但並不代表平常自己的心中就沒有這些雜念,而是我們一向、一向因為不樂於修定,太少向內觀察,所以導致我們平常會有一種感覺:「啊,好像我還沒什麼事啊!我的心好像妄念也不是很多。」甚至有時候還覺得:「我很平靜啊!」其實是一種錯覺。總之,在修學三摩地的初期的時候,多半會有自己的雜念好像反而變多了,而且有的人會覺得怎麼愈修愈多、愈修愈多,會有這種感覺。但這種感覺是不是進步啊?是進步。因為原本是不認識自己的心,現在剛剛開始認識了,這是一個開始,所以是不是一種好現象呢?是你進步的一個好現象。06:17

  我們往下看:「二、續住者」,看書。06:26
二、續住者,謂初所注心令不餘散,即於所緣相續而住。如云:「其流令不散。」06:39
  就到了第二住「續住心」了。這是指最初投注在內心不散逸到其他地方之後──開始不是很短暫嗎?到第二住續住的時候,稍稍能持續地安住在所緣上。《經莊嚴論》中說:「要使其續流不散亂。」所以這個第二住心叫「續住」,要設法讓之前安住的心持續不要散掉,也就是要把心安住在所緣境上的時間怎麼樣?延長,把它拉長。之前在內住的時候,有的人可能是住幾秒鐘就散掉了,但是到續住心的時候就要把這個幾秒鐘延長,比如說你可以延長到多幾秒,甚至到一分鐘或者幾分鐘。這個應該不是很困難,因為我們稍加練習的話,一般修學三摩地的人,稍微練習一下其實就可以做到了。因為你就是多延長一些,比第一住心。07:54

  有沒有記得第二住心叫什麼?續住。那第一住心叫什麼?內住。內住的時候我們就會發覺掉舉和散亂真是非常地強烈,所以就會想辦法,把隨著掉舉和散亂而流散的心收回來、再收回來、再收回來,讓心專注在原來我們定好的善所緣上。一直反覆地這樣練習之後,慢慢、慢慢地,心安住在所緣境上的時間就變得有點長了,然後就會越來越長,不會馬上就散掉了。這個時候的這個心的狀態就叫「續住」。08:42

  續住的象徵就是會有一種像休息一下、歇息一下的感受。好像:喔!終於完成了一個階段,喘一口氣!休息一下的感覺。因為你不用像第一住心那麼忙,它一刻都不讓你安靜,必須得要不停地戰鬥。這就是第二住心。09:05

  那麼接下來我們再看第三個。09:09
三、安住者,謂若忘念散於外境,知已還復安置前所緣境。如云:「散亂速覺了,還安住所緣。」09:27
  第三就是「安住」。是指如果由於遺忘而散逸,也就是又開始向外散亂了、散逸了,但是這時候的心它會了知,而再度地把這個心安置在所緣上。《經莊嚴論》中說:「迅速地察覺散亂,接著再度地安住於所緣。」所以這個第三住心叫「安住」。當心安住於所緣境上的時候,不時地還會因為忘念等等而導致心向外散亂,在這個時候──注意──能夠立刻、立刻察覺到:欸,內心已經散亂了!並且把它拉回到所緣境上。所以這個第三住心叫「安住」。10:16

  在續住心的時候,心在所緣境安住的時間已經要比內住的時候怎麼樣啊?要變長了,對吧!但是散亂發生的時候,還是沒有辦法馬上察覺,它速度沒有那麼快。但是到了安住心的時候就能夠──注意──馬上察覺到:出現散亂了!基本上,在安住心的階段,心都能夠緣在所緣境上,只是偶爾會隨著散亂突然流散出去,這個時候要以正念正知把心立刻拉回來。10:46

  有的善知識在這裡邊還舉了一個有趣的譬喻,說:就好像一大群羊在走著,突然有兩三隻羊開始跑到往樹林那邊了,樹林很危險,萬一有狼怎麼辦?這個時候,這個牧羊人就會馬上把跑散的羊抓回來──那麼一兩隻要離隊,就像我們的忘念一樣。11:12

  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11:15
109.jpg
109.jpg (89.04 KiB) 已瀏覽 1650 次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1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論止觀初探0110-九住心(二)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論止觀初探0110-九住心(二)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論止觀初探0110-九住心(二)

【廣論止觀初探第 110 講】範圍:
● 《廣論‧奢摩他》校訂本段落:P91-L4 ~ P92-LL5四、近住者……不令流散。
● 《廣論》福智第三版段落:P376-L6 ~ P377-L1四近住者……不令流散。

四、近住者,《修次初篇》說,前安住心是知散斷除,此近住心是散亂斷已,勵力令心住前所緣。《般若波羅蜜多教授論》說,自然從廣大境數攝其心,令性漸細上上而住,此同如云:「具慧上上轉,於內攝其心。」《聲聞地》說,先應念住,不令其心於外散動。謂起念力,令不忘念於外散動。

五、調順者,謂由思惟正定功德,令於正定心生欣悅。如云:「次見功德故,於定心調伏。」《聲聞地》說,由色等五境,及三毒、男、女隨一之相令心散動,先應於彼取其過患,莫由十相令心流散。

六、寂靜者,謂於散亂觀其過失,於三摩地止息不喜。如云:「觀散亂過故,止息不樂彼。」《聲聞地》說,由欲尋思等諸尋思,及貪欲蓋等諸隨煩惱擾亂心時,先應於彼取其過患,於諸尋思及隨煩惱不令流散。

講次 | 0110 (2022-11-26 ~ 2022-12-02)
標題 | 九住心(二)
《廣論・奢摩他》校訂本段落 | P91-L4 ~ P92-LL5四、近住者……不令流散。
《廣論》福智第三版段落 | P376-L6 ~ P377-L1四近住者……不令流散。

  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你們這一週過得還好吧?每次學習之前的發心要特別地殷重,要為利有情願成佛來學習《廣論》,這種動機的策動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可以讓我們的心由於造作,慢慢地經過一系列的訓練之後,就特別認真地發心。00:42

  好!請把《廣論》翻開376頁第6行,在校訂本是91頁第4行。準備好了,和我一起看原文,該到「四、近住者」。01:06
四、近住者,《修次初篇》說,前安住心是知散斷除,此近住心是散亂斷已,勵力令心住前所緣。《般若波羅蜜多教授論》說,自然從廣大境數攝其心,令性漸細上上而住,此同如云:「具慧上上轉,於內攝其心。」《聲聞地》說,先應念住,不令其心於外散動。謂起念力,令不忘念於外散動。01:52
  稍微有一點長。到了這個「近住」的時候,《修次初篇》提到:前者「安住心」是了知散逸而斷除,那麼這個「近住心」是斷除散亂後,努力地安住在所緣上。《般若波羅蜜多口訣論》中有這樣說:在第四住心當中,內心由於正念的緣故,能自然地從廣大的對境中──注意──反覆地收攝,使內心變得微細、纖小,而逐步提升安住,也就是越來越好地安住了。這個與《經莊嚴論》中:「具智慧者應當逐步提升,心向內收攝」所說的是一樣的。有沒有發現這裡邊有個:具智慧的人才能夠知道修定,知道把自己的心從外面向內收攝。《聲聞地》中也有說:首先要安住正念,使內心不向外動搖。再說一遍:首先要安住正念,使內心不向外動搖,也就是發起正念的力量,以免由於遺忘而向外散逸。03:14

  第四住心叫什麼?「近住」。從之前的時不時就開始散亂,就是亂掉了,而不斷忘失所緣境的狀態中,要透過正念一再地收攝自心,讓內心完全安住在所緣境上,不再向外流散了。這個時候的心安住在境上的時間會不會更長呢?會更長的。所以在近住心的時候,它的散亂不太會向外面散亂,就是不管什麼境幾乎都是可以安住在所緣境上的。這個時候,大家想一想:什麼力量比較強了?就是止住,你內心的那個止力,它已經修持得比較堅定了。止住力比較堅定。但止住力比較堅定的時候,會不會容易出現什麼其他的狀況呢?就像之前我們學過的,這個要觀察:會不會出現粗品沉沒的危險?是有出現粗品沉沒的危險的,所以這個時候特別要小心粗品沉沒了。04:23

  接著往下看。04:26
五、調順者,謂由思惟正定功德,令於正定心生欣悅。如云:「次見功德故,於定心調伏。」《聲聞地》說,由色等五境,及三毒、男、女隨一之相令心散動,先應於彼取其過患,莫由十相令心流散。04:51
  這個調順,第五個「調順」,是指思惟等持的功德,然後使修行者他比較喜歡修定、比較喜歡修行。巴梭尊者在《四家合註》裡邊有解釋說:「這裡邊直接提到要見到等持的功德」,就是你要知道修定的功德、要見到;「所以間接成立要遮除反面的尋思與隨煩惱所導致的內心這種流散」。《經莊嚴論》中說:「接著由於見到功德,而對於等持調伏內心。」《聲聞地》中也有提到:如果由於色等五種對境、三毒以及男女的相狀任何一者,而使內心開始又散逸了,這個加起來十種相狀──十種相狀分別是什麼──色、聲、香、味、觸,還有貪、瞋、癡、男、女,就這十種相狀,如果由於這十種相狀使內心開始有點混亂或散逸的話,首先要把這些執取為過患,要把這些執取為過患,不要讓內心由於這十種相狀而流散。06:02

  善知識曾經說過:「依著有力的正知,觀見三摩地的功德。」也有善知識說:「第五住心就是要對治沉沒」,要對治沉沒,怎麼對治啊?「所以需要憶念三摩地的功德。」有沒有發現這裡面其實有一定的觀察修,對不對?你的心要觀察,不然它沉沒出來你不知道該怎麼對治,因為要見過患、還要見功德──要見貪、瞋、癡等那些問題的過患,還要什麼?要見到三摩地的功德。所以這時候觀察修的力量也是要提起來,對不對?我們座上修以後可以練一練。06:47

  這個第五住心其實它名字特別好聽,叫「調順」。但是你會發現:哇!這個還有沉沒在裡邊。在調順心的時候,心安住所緣境上的止住力量它是非常強大的,所以內心很容易、很容易往內收攝,不太容易向外流散了。這個時候往往還會產生中品和細品的沉沒,中品和細品的沉沒出現的時候,注意!要怎麼辦?要生起強烈的正知、正念來對治。07:23

  好!我們接著往下看:「六、寂靜者」,有找到行吧?有沒有看到?07:29
六、寂靜者,謂於散亂觀其過失,於三摩地止息不喜。如云:「觀散亂過故,止息不樂彼。」《聲聞地》說,由欲尋思等諸尋思,及貪欲蓋等諸隨煩惱擾亂心時,先應於彼取其過患,於諸尋思及隨煩惱不令流散。07:56
  第六個是什麼心?「寂靜」。這個寂靜是指將散亂視為過失,而止息對於等持的不欣喜。就是說這個人他不喜歡修定──對於修定不歡喜的心就止息它。《經莊嚴論》說:「由於見到散亂的過失,應當止息對此不欣喜。」《聲聞地》中也說:「由於對於諸欲的尋思等尋思,以及貪欲蓋等隨煩惱而使內心擾亂,首先要將這些執為過患,不要讓內心流散於這些尋思與隨煩惱。」08:38

  妙音笑大師在《色無色廣論》中說過,說:「要依著有力的正知,在體驗中」,注意!「在體驗中得知散亂的過患而進一步遮止。」那我想問大家:欸,你是怎麼從體驗中了知了散亂的過患呢?怎麼體驗的?是不是他一定嚐到了不散亂的滋味?嚐到了不散亂的滋味的時候,心又去散亂了,他就對比於:哇!這個散亂是其實是心裡攪擾,是很不舒服的,甚至是痛苦的;散亂的那個感受在內心實際上是苦的,它不是樂的。這個在體驗中我們是可以去得到的。09:30

  這個寂靜心是第幾住心了?有答對嗎?第六住心。由於在上一個階段親身感受到了修習三摩地的功德,這個人已經是有一些修行經驗了,進而他真正地體認到散亂的過患,對吧?所以消除了不想修三摩地的念頭。因為認為修定苦啊,天天到上座就不能四處跑,也心意不能亂散呀,就緣一個善所緣;這個時候他的心慢慢地、慢慢地安定下來之後,他體會到:哇!這個心於善所緣能安住的時候,心裡原來這麼美、這麼清涼!所以就看到了三摩地的功德,消除了不想修三摩地的這個念頭。10:13

  在第六住心「寂靜」的時候,他調伏了中品、細品的沉沒之後,到達了寂靜心的階段,就不會再產生沉沒了。但這個時候,注意!又有事情發生了。有什麼事情?這個時候又會產生細微的掉舉了──心雖然安住在所緣境上沒有往外流散,但好像有點晃動、有點動搖的感覺,心安住的力量反而不太穩。那這個時候要怎麼辦呢?怎麼辦?要以強烈的正知來對治細微的掉舉。注意喔!這個掉舉因為它很細微,所以你要有很猛的正知才能夠清晰地照見它,所以要以強烈的正知來對治細微的掉舉。有沒有發現,行到此處,功夫已經越來越精緻了?有沒有信心啊?練一下。謝謝!11:26
110.jpg
110.jpg (67.89 KiB) 已瀏覽 1610 次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1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論止觀初探0111-九住心(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論止觀初探0111-九住心(三)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論止觀初探0111-九住心(三)


講次 | 0111 (2022-12-03 ~ 2022-12-09)
標題 | 九住心(三)
《廣論・奢摩他》校訂本段落 | P92-LL4 ~ P94-L1七、最極寂靜……等所說。」
《廣論》福智第三版段落 | P377-L1 ~ P377-LL5七最極寂靜……等所說。」

  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這一週你們心情還好嗎?準備好了,我們要開始學習囉!請大家翻開《廣論》377頁第1行,《廣論》校訂本是92頁倒數第4行,大家可以跟我一起看原文。該第七囉!第七。00:38
七、最極寂靜者謂若貪心、憂心、昏沈、睡眠等生,能極寂靜。如云:「貪心憂等起,應如是寂靜。」《聲聞地》說,若生忘念,而起如前所說尋思及隨煩惱,隨生尋斷,悉不忍受。01:11
  這個「七、最極寂靜」,是指能極度地止息貪心、憂心、昏沉與睡眠等的產生。注意!這裡邊有個「憂心」,就是憂惱的這個心裡的一個狀態,這個時候你用強大的止力就止息它。《經莊嚴論》中說:「如何地產生貪心、不安等,就應當同樣地當下就止息。」注意,它有個「當下」,有多快呢?「卡!」就止息了。想不想要那樣子?很想吧!不要對治個半天,有的時候對治,一夜一夜地折騰,這個心都安靜不下來;它是一下子就當下──你怎麼產生的,我一下就讓你靜下來。所以那個心是非常有力的!所以《聲聞地》中有提到:如果發生遺忘而產生前面所說的尋思與隨煩惱,這一切都要斷除,不可以接納忍受。這個時候的心的力量是非常蓬勃的!02:15

  這個第七住心是「最極寂靜」,是在前一個住心寂靜心的階段體認到了散亂的過患之後,當內心中貪心、憂心、昏沉、睡眠等顯現的時候,就能立刻覺察並且什麼?對治、消滅它。所以這個時候的心,雖然說沉掉基本上已經不太會生起了,但還是要起作意,就是還要起一個對治,需要用正知、正念來作觀察,看看自己的心有沒有隨著沉掉而轉,所以這個時候還是要起作意的。但起作意的這個狀態有沒有力?非常有力的!03:02

  接著往下看,會不會太快了?往下看,到第幾了?第八。03:12
八、專注一境者,為令無勞而轉故,而正策勵。如云:「次勤律儀者,由心有作行,能得任運轉。」又如《聲聞地》云:「由有作行令無缺間,相續安住三摩地流,如是名為專注一趣。」應如是知。又見第八住心取名「專注一趣」,即由此名易了其義。03:49
  第八住心叫「專注一境」,就是指在第八住心當中,為了無勞而轉──什麼叫無勞?就是你根本不費力氣地趣入而努力。《經莊嚴論》中說:「接著致力於律儀者,雖然在內心中有作行的勤奮,但是在自己的這個時段過後的第二剎那,你會獲得自然而然地生起的第九住心。」也就是他很快很快就會獲得第九住心。04:31

  而這也是在《聲聞地》中提到的:「由於具有作行,因此持續不斷地安住於等持的續流,如此即是『專注一趣』。」應當如同《聲聞地》了知。第八住心被命名為「專注一趣」,透過名稱很容易了解其中的內涵。像語王大師在《四家合註》裡邊就有解釋說:「所謂『專注一趣』,就是指不被沉掉中斷而一貫專注於等持。」就是入定非常專注。「相較於『專注一境』,『專注一趣』的命名說更為容易了解。」05:07

  你們會覺得「專注一境」容易了解,還是「專注一趣」更容易了解?沒關係!就了解就可以了。05:14

  在第八住心的階段,只要在最初稍微提起正念、正知,就能在一座中不受沉掉的干擾,隨心所欲地安住在所緣境上。所以第八住心的專注一境,是一開始就要緣所緣境的時候,那怎麼操作?修行者──我們修定的人──要刻意去想一下,比如說:「我要緣我所選的這個佛像,我要緣這個善所緣境。」然後一旦安住到在這個善所緣之後,就不需要再去想:「有沒有沉掉啊?欸,有沒有被沉掉干擾啊?」也就是說,在還沒有進入這個狀況之前,你需要去觀察一下、去作意;但一旦進入狀況之後,就不需要刻意地做觀察,可以特別放心地隨境而住。這個時候就叫「專注一境」。06:18

  記得我們有一個描述九住心的圖,這個時候你去放牛,其實那個牛在旁邊自由吃草,那個放牛的人都坐在那兒休息,甚至躺在那兒睡著了。就是你不用管它,它就很安靜了──不累,一點都不累!有沒有想過:啊!我們一直跟煩惱鬥的修行人,也有這樣一天嗎?有的!這才是八住,第八個「專注一境」。06:51

  我們再往下看。到幾了?到九了,就最後一住心,叫「平等住」。看書:07:04
九、平等住者,《修次》中說,心平等時當修等捨。《般若波羅蜜多教授論》說,由修專注一趣,能得自在,任運自然而轉。如是又云:「從修習,不行。」《聲聞地》說名「等持」,其義彼論亦明顯云:「數修、數習、數多修習為因緣故,得任運轉、自然轉道。即此無作行、任運,能令其心於無散定續流而轉,故名等持。」此中九心立名,是如所引《修次初篇》等文,如云:「此奢摩他道,是從《般若波羅蜜多》等所說。」07:59
  這稍微有點長。該九住了,對吧?第九,什麼?是「平等住」。《修次第論》中有提到,說:「當內心轉為平等的時候,就要修等捨了。」《般若波羅蜜多口訣論》中說:「透過串習專注一趣,就能自然而然地任運趣入,並且獲得自在。」這也就如同《莊嚴經論》中說的:「透過串習而不再作行。」那《聲聞地》中用的就是提到「等持」這個詞的內涵,在論中也明確地解釋說:「透過完全地依止、串習,多次、多次地修習的因」,獲得了什麼?「獲得了任運趣入與自然而然地趣入的道。由於沒有作行以及能夠任運,因此內心會趣入於毫無散亂的這個等持續流之中,這就是等持。」09:07

  上述九種心的命名,就是按照《修次初篇》等所引述而定的。《修次初篇》中說:「此寂止之道,為《般若波羅蜜多》等所宣說。」所以大師對九住心的命名有沒有依據啊?都是有根據的。第九住心叫什麼心啊?平等住。對吧?所以這時候內心只要一想到要緣什麼呢?觀察一下,它就自然而然專注地緣在善所緣境上,而且你想安住多久它就能安住多久。需不需要對治、各種戰鬥了?是不需要修任何的對治法了,太輕鬆了!10:04

  對比於其他的住心的話,這個平等住,此時只要想著所緣,連刻意提起正念、正知的念頭都不需要了!真的嗎?真的。不需要刻意地提正念、正知嗎?那不是放逸了?不會。它就自然而然地處於一個鬆緊適中,不會被沉掉干擾的情況,任運地、自然而然地就安住在所緣境上。並且什麼?能夠隨心所欲地掌控自己的心,要住多久就住多久,自在了!很渴望吧?這樣的一個狀態,是可以透過修習它的因得到的,這是一種果。10:58

  如果打個譬喻的話,說自在到什麼程度呢?比如《心經》大家都背得很熟吧?只要一開始背就能夠背,然後毫不費力地就把《心經》全背誦出來了。到了這個階段,如果還想到觀察沉掉是否生起,或者防備沉掉生起的話,它反而還成為一種過失。所以這個時候,就應該修什麼?不作行。11:24

  所以到了第九住「平等住」的時候,你看到這個修行者的狀態已經是非常地鬆弛了。但他鬆弛絕對不會鬆懈,或者會有各種不如法的狀態出現,他就是非常自然而然地很如法、很輕鬆、很自在!你們可能在想:「我鬥煩惱鬥得這麼辛苦,我真的有一天會達到這種境界嗎?」對呀!九住心啊,第九個就這樣子了。透過前面一住、一住這樣地修過來,是有跡可循的、是有因可以種的,而且我們聽聞這樣一個修定的細膩教授之後,可以照著操練的呀!會不會覺得很美?有一天我們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嗎?這樣的境界也只是開始,後面還有更美的,因為還要學空性啊!很值得期待。謝謝!12:28
111.jpg
111.jpg (128.11 KiB) 已瀏覽 1603 次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1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論止觀初探0112-六力成就九住心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論止觀初探0112-六力成就九住心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論止觀初探0112-六力成就九住心


講次 | 0112 (2022-12-10 ~ 2022-12-16)
標題 | 六力成就九住心
《廣論・奢摩他》校訂本段落 | P94-L2 ~ P95-L4第二、由六……然不可信。
《廣論》福智第三版段落 | P377-LL4 ~ P378-L5第二由六……然難憑信。

  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前面我們學完了九住心,今天我們要學習六種力,請大家翻開《廣論》377頁倒數第4行,《廣論》校訂本是94頁第2行。準備好了可以跟我一起看原文。00:36

  在看之前我問你們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個人問你說:「欸?修成這九住心要六種力量,你覺得你能想起幾種──不看《廣論》原文?」正知力應該能想起來,對吧?你們能說幾種?但是有幾個力一定會被漏下。好,我們現在看原文:01:04
第二、由六力成彼之法:力有六種:一、聽聞力,二、思惟力,三、憶念力,四、正知力,五、精進力,六、串習力。01:21
  對一下!你們在不看書的狀態下,也從來沒有預習的狀態下,能猜到幾種力?01:31
此等能成何心之理者,由聽聞力成內住心,以唯隨順從他所聞於所緣境住心教授,僅是最初繫於所緣,非自數思數修習故。01:57
  以六種力修成九種心的道理,是什麼道理呢?就先看看哪六種力呢?就是聽聞力、思惟力、憶念力、正知力、精進力、串習力。透過六種力能修成九種心的道理是什麼呢?就是透過聽聞力修成了內住心,因為是僅僅依循著從他人──就是從善知識所──聽聞使內心安住於所緣的這個教授,而僅僅在最初的時候就安住於所緣,它並不是進行了反覆地思惟、串習,不是這樣的。02:42

  我們都清楚──我再重複一遍嗎?再重複一遍喔!要成辦九住心,需要幾個力?六個力,哪六個力呢?就是「一、聽聞力,二、思惟力,三、憶念力,四、正知力,五、精進力,六、串習力」,六個。03:00

  那麼首先「聽聞力」修成了第幾住心呢?第一住,修成了內住心。注意看這三個字──聽聞力,說:「什麼!聽聞還是一種力量嗎?還能夠產生第一住心嗎?」這件事有點新聞,事實上是這樣的。所以在修三摩地,就是你要修定之前,還需要先聽法嗎?那聽什麼方面的法呢?是要聽法的!要聽聞師長解釋如何修三摩地的內容。那要不要看經典呢?要閱讀的!閱讀相關的經論──跟修住心相關的經論,並且在了解了之後才試著令心安住在所緣境上。問大家:這種安住的時間會長嗎?通常不會,是短暫地安住。這就是成辦內住心。由此可以知道,內住心不是在反覆思惟、串習下產生的,而是透過什麼?之前聽聞的力量成辦的。04:07

  好!我們往下看,看第二個力。04:11
由思惟力成續住心,以於最初繫於所緣,由數思惟將護其流,初得略能續其流故。04:20
  透過「思惟力」會修成續住心,因為最初安置於所緣,透過反覆思惟而維繫續流,由此初步獲得能夠略微延續的這個續流。接著前面聽聞力,該思惟力修成的這個續住心。成辦這個心叫什麼心?成辦了內住心之後,為了延長心安住的時間就不能只靠聽聞力了,必須反覆地思惟師長所宣說的教授,還要加上持續地練習,才能夠成辦什麼心啊?續住心。如果舉個例子來說,就像想要牢記學過的這個教典的話,就必須要一再地思惟、複習一樣。05:08

  接著我們往下看,第三個力:05:13
由憶念力成辦安住、近住二心,以從所緣向外散時,憶先所緣於內攝錄;及從最初生憶念力,從所緣境不令散故。05:31
  透過「憶念力」會──注意!這個是憶念力──透過憶念力會修成安住心和什麼?和近住心,是兩種心。因為從所緣散逸而導致散漫的時候,怎麼辦呢?要憶念原先的所緣,開始向內收攝;還有最初就發起正念的力量,而避免從所緣又散掉了。這個憶念力修成兩種心就是安住和近住心。在「安住心」的階段,當心散亂離開我們的所緣境的時候,就能夠即刻發現,並且透過正念要把這個心像拉馬一樣把它拉回來,讓內心再次地安住在所緣境上;修到了「近住心」的階段,能夠一開始就生起有力的正念來攝持自心,讓心在過程之中不會因為散亂而失去所緣境。06:40

  我們再往下看,看原文:06:45
由正知力成辦調順、寂靜二心,以由正知了知尋思、隨煩惱相流散過患,見為過患,令於彼二不流散故。07:04
  透過「正知力」會修成調順心和寂靜心兩者,因為以正知了知了流散於尋思與隨煩惱的相狀的過患之後,就把它視為過患,因為這個原因心就不會流散於這二者了。所以以正知力修成了調順和寂靜兩種心,並且透過正知來檢查我們的內心,察覺內心隨著尋思以及隨煩惱的流散所帶來的這些東西,真的是充滿過患。透過這樣的一個實踐,就把這種狀況真的體驗到了是修三摩地的時候這種過失;知道了之後,讓內心不要被那些對境所吸引──知道這東西不好,就遠離。08:06

  那我們再往下看,這是到什麼力了?到精進力。08:14
由精進力成辦最極寂靜、專注一境二心,以雖略生尋思及隨煩惱,亦起功用斷滅而不忍受;由此因緣,其沈掉等不能障礙妙三摩地,能成相續所生三摩地故。08:35
  這個力叫「精進力」,透過精進力就會修成最極寂靜與專注一境這兩種心。因為即使稍微出現一點尋思與隨煩惱,也能以勤奮斷除,不接納它、也不忍受它。那麼這麼做會導致什麼結果呢?由於這麼做,那個沉掉還有沒有辦法障礙妙三摩地呢?是沒有辦法了!它不能夠中斷等持,所以就能夠持續、持續地生起等持。09:13

  這個精進力,有沒有注意到它修成了哪兩種心啊?最極寂靜及專注一境兩種心。那麼在最極寂靜心的階段,由於正念與正知的力量已經達到了一個很圓滿、熾盛的狀態,所以心它不太容易被沉掉所干擾。縱使很短暫地生起了細微的雜念或者隨煩惱,然後也能用非常精進的力道來把它斷除掉,就好像很有力的一個寶劍一樣,把那個違品就切割掉了,所以也絕對不會放任不管。斷除微細的雜念與隨煩惱之後,就到了一個專注一境的時候。只要稍稍地提起來,在過程中就不會被沉掉所障礙,並且能隨心所欲地安住在所緣境上,這個時候一提就提得很猛。10:06

  好,我們接著再往下看:10:09
由串習力成等住心,以於前心極串習力,能生無勞自然而轉三摩地故。此等是如《聲聞地》意,雖見餘說然不可信。10:26
  透過「串習力」,注意!透過串習力會修成什麼?平等住心。因為藉由極力串習前面所說的那些心的力量,就會生起無勞而轉的這個三摩地,也就是毫不費力氣地自然而然就趣入的這個等持。宗大師說,上面的內涵是如實地按照《聲聞地》的原意而說的,所以雖然見到其他的說法,但是其他說法是不可憑信的。就是大師讓我們照著這樣就可以了。11:02

  有沒有發現,這個等住心它是以串習力修成的等住心?透過反覆不斷地串習,就能在不需要刻意提策的這個情況下,生起了任運而轉的三摩地。那麼在這幾篇也提到是按照《聲聞地》說的,對吧?如果有人其他方式來解釋的話,就不足憑信。11:30

  我們總攝一下的話,在九住心還沒有生起奢摩他的這個過程,要透過幾種力來成辦呢?是六個力。那麼六種力是哪六個呢?就是那個最最匪夷所思的「聽聞力」──修定還要聽聞力啊?上去盤腿一坐不就可以了嗎?對!要聽聞力。還要思惟嗎?對,還要「思惟力」,不是就垂簾、專注於所緣,不是,還要思惟!那第三個什麼?「憶念力」。第四個是「正知力」,第五個是「精進力」,第六個「串習力」,要透過六力。12:12

  透過聽聞力成辦第幾住心?成辦第一個內住心。透過思惟力成辦第二住續住心。透過憶念力成辦幾個心?成辦兩個,對吧?成辦第三個安住心和第四個近住心。透過正知力來成辦第五個調順心和第六個寂靜心。透過精進力成辦第七個最極寂靜和第八個專注一境。最後一個,是透過串習力來成辦第九住等住心。12:47

  有沒有很高興聽到此處?要好好地發願、集聚資糧,說:「哎呀!我何時能夠修成如《廣論》中所說的這個九住心呢?具這個六力呢?」一定要廣積資糧、懺悔業障,以後達成能夠修這樣的順緣,我們就能夠生起了。所以有這樣的清淨的教授在,如果有相應的這樣的一個發心去集聚資糧,為什麼此生我們不能修呢?所以要好好地發願、集積資糧。謝謝大家!13:31
112.jpg
112.jpg (129.56 KiB) 已瀏覽 1566 次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1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論止觀初探0113-九住心先後次第的理由(一)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論止觀初探0113九住心先後次第的理由(一)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論止觀初探0113-九住心先後次第的理由(一)



講次 | 0113 (2022-12-17 ~ 2022-12-23)
標題 | 九住心先後次第的理由(一)
《廣論・奢摩他》校訂本段落 | P95-L5 ~ P96-L2此中若得……或「有功用」。
《廣論》福智第三版段落 | P378-L6 ~ P378-LL3若得第九……或有功用。


  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前面我們學習了九住心,大師為我們從第一住心介紹到第九住心,有沒有覺得很驚喜?每次讀到《廣論》的這一段的時候,其實都是心裡很歡喜!因為可以知道修定的次第,從一開始的粗淺的一個次第,慢慢地到一個很深的,乃至到未到地定,到後面講的什麼叫入定。所以它是非常清楚,不是憑感覺的,如果我們能在教典上找到清晰的依據,然後根據這個依據、根據這個清淨的傳承,認真地開始修的話,對我們每一個想要成就奢摩他和毗缽舍那的修行者來說,是非常幸運的!01:12

  接下來我們就要學這個九住心,九住心的次第為什麼是這樣的呢?大師會從第九住心開始──九、八、七、六、五……往回講;一開始我們學的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現在是從九往回講。請大家翻開《廣論》378頁第6行,有找到嗎?《廣論》校訂本是第95頁第5行,請大家一起看原文。注意看喔!01:53
此中若得第九住心,如誦經等至極串熟,先發誦唸等起而誦,雖於中間心往餘散,然所誦唸任運不斷。如是初念注於所緣,令起一次等引,次雖未能恆依相續念知,然三摩地能無間缺相續長轉。由其不須功用相續恆依念知,故名「無加行」或名「無功用」。02:35
  對此如果獲得了第九住心,就像唸誦教典達到了非常嫺熟的這樣一個狀態,那麼只要你唸的時候最初生起了一個想要唸誦的動機,然後開始唸。唸著、唸著,中間內心散逸到其他地方,就是走神了,但是你口中的聲音、你的唸誦是不會間斷的。大家都有這樣的經驗吧?而且你費力氣嗎?延續那個唸誦的聲音不費力氣,毫不費力氣!03:09

  那麼同樣地,最初透過將內心投注於所緣的正念,只要等引一次──這裡的「等引」是什麼意思?就是指入定的狀態。只要你入定一次,只要你一進入入定的狀態,專注地安住在善所緣上,之後即使沒有持續地依止連綿不斷的正知、正念,也會生起一種不會中斷的等持,而且能夠持續地、長久地趣入。由於不需要勤奮依止連綿持續的正念知,所以名為「無作行」或者「無功用」。04:00

  所以我們到了第九住心的這個時候,是不需要去對治什麼,因為已經完全地沒有沉掉這種障礙了。只要是那個修定的人一開始有個念頭,比如想:「啊,我要緣佛像,要開始。」確定好自己的善所緣之後,心就能夠自然而然地安住在那上面,完全不需要防護什麼,所有的哨兵都可以休息了,什麼都不用。就像讀經文一樣,剛才我們舉過的例子。這是為什麼?為什麼會變這樣?因為它已經非常非常熟悉了,非常非常熟悉!所以在第九住心的時候,只要最初預設好所緣是什麼、安住的時間多長,就是說你這次入定你要入多久呢?之後就算你沒有依靠正念、正知,依舊還是能夠隨心所欲地,像你當初想的那樣安住在所緣上。好像有定位系統一樣,你定一個,然後不用管了,它到時候就到那個目的地。05:16

  這時候的三摩地能不間斷地長時間趣入,可以隨心所欲地安住在善所緣上,想安住多久就能安住多久。每次看到這個部分的時候,我都會停一下──「想安住多久,然後就能安住多久」,而且不需要刻意地去防護昏沉啊、掉舉呀,甚至也不需要拼命地、刻意地依靠正知、正念。我們大家都知道,提那個正知、正念的時候,都要提很猛的心力,要有一種戰鬥的精神才能夠打敗那些昏沉和散亂,要提起全部的注意力,就像一個奮勇的狀態一樣。可是到了這個九住心的時候,是如此地輕鬆自在,好像自動駕駛一般,心已經開始進入自動駕駛模式,是非常非常美妙的。所以它叫做「不作行」或者「無功用」,就是你不用做什麼,這個九住心就會把你帶到你最初想要達到的地方。06:25

  這樣看了之後,大家會不會心裡有一點放心?不用整個修行的過程全部都在拼命,好像永遠都不能休息。你看到第九住心的時候就已經這樣了,那後面呢?後面更令人期待吧!06:40
能生此者,先須相續功用依念、正知,令沈掉等諸障品法不能障礙,生一久續三摩地,此即第八住心。此與第九,雖沈掉等三摩地障不能為障,二心相同,然於此心必須無間依念正知,故名「有行」或「有功用」。07:20
  要生起第九住心,注意!開始了,開始往回了。要生起第九住心的話,要有什麼狀態呢?必須要先生起一種透過勤奮而連續不斷地依止正念與正知,這樣的話便能夠使沉掉等不順品無法阻礙,並且可以長時間地維持這個等持。那大家想想:具有這種特色的是第幾住心呢?對,這就是第八住心。第八住心與第九住心,雖然同樣不被沉掉等的等持不順品所阻礙──就是已經阻礙不了它了,但是第八住心必須不間斷地依止正念與正知,所以它名為什麼?「具有作行」或「具有功用」,它必須很用功。08:25

  有沒有發現,要生起第九住心的話,達到一種無功用的境界以前要不要用功啊?是要用功的,而且要非常非常地用功,必須先非常刻意地、刻意地對治昏沉和掉舉。08:45

  請問大家:對治昏沉和掉舉需要哪兩個法寶呢?就是要透過什麼?正念。還有什麼?正知,來成辦它。那麼第八住心和第九住心會不會被沉掉所障礙呢?障礙不了!但是第八住心一開始的時候專注,要不要依靠正念、正知呢?要!要先依靠正念、正知,然後怎麼樣?要練習!刻苦地練習、勤奮地練習、精進地練習怎麼樣才能夠不被沉掉所干擾。要練習到打敗沉掉這個干擾因素,打敗了之後,才能生起長時間地安住在所緣境上的三摩地,對吧!這第八住心。09:38

  而第九住心一開始──它倆一開始是不一樣的──第九住心一開始就不需要刻意地專注,就能自然而然地專注。第八住心要不要刻意?第八住心的時候,仍然必須依靠──注意──無間斷的正念和正知。所以看起來第八住心好像比較辛苦,因為它那個正念、正知是不可以間斷的,必須連綿不斷,就是要全部覆蓋,把昏沉和散亂趕出去,它是不能間斷的一個續流,所以它才叫「有作行」或「有功用」。10:15

  第八住心聽起來是不是非常用功的一個狀態?一定是經過了拚命的狀態,最後達到了一個自在的狀態。如果是這樣的話,也是非常值得拚命用功的,對不對?不知道你們現在在心裡想什麼?你們會不會贊同我的想法?既然到最後可以達到那麼無功用的狀態,可以進入自動駕駛這個心的模式,那開始用力地開我這個心的車,注意到所有的交通規則──把昏沉和散亂那個障礙品全部都消除掉,全面地依靠正念、正知,也是非常值得用功的!大家認為呢?所以不用太緊張!10:56

  好!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11:00
113.jpg
113.jpg (86.35 KiB) 已瀏覽 1546 次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1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論止觀初探0114-九住心先後次第的理由(二)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論止觀初探0114 九住心先後次第的理由(二)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論止觀初探0114 九住心先後次第的理由(二)


講次 | 0114 (2022-12-24 ~ 2022-12-30)
標題 | 九住心先後次第的理由(二)
《廣論・奢摩他》校訂本段落 | P96-L2 ~ P96-LL3能生此者……初二種心。
《廣論》福智第三版段落 | P378-LL3 ~ P379-L2能生此者……初二種心。


  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這一週你們過得還好吧?有沒有很開心終於學到九住心次第了?今天我們繼續學,請大家把《廣論》打開378頁倒數第3行,校訂本是在96頁第2行。我們一起看原文,準備好了吧!看原文:00:41
能生此者,須於微細沈掉等法,隨生隨除而不忍受,故須第七心。生第七心,須先於諸尋思及隨煩惱散亂知為過患,由有力正知,於彼等上偵察令不流散,故須第五及第六心,此二即是有力正知所成辦故。01:17
  前一講我們講過了九住心和八住心,那麼要生起第八住心,就必須連微細的沉掉等等,在剛生起的時候就要遮除而不接納它,就是立刻對治,絕對不能忍受!這樣的狀態就需要第七住心。第七住心就是這樣的狀態,它的反應速度要很快。那麼要生起第七住心的話,就需要有力的正知,了知由於尋思與隨煩惱而散逸為過患,深知過患之後,它就開始像一個哨兵一樣開始偵察。偵察不要它流散在那上面,所以它又開始需要什麼?需要第五住心與第六住心。因為第五住心和第六住心就是透過有力的正知所修成的緣故。02:29

  我們可以發現:為了生起專注一境的這個第八住心,想要在第八住心的時候不被沉掉影響,那之前就必須對微細的沉掉等隨生隨除而不忍受。這個「隨生隨除」這四個字挺不容易,因為你為什麼會知道它生起了?它剛生起來你為什麼就發現了呢?就是有很強的正知,把它除掉要正念,所以它這兩個速度和力度都是很猛的。03:05

  沉掉等隨生隨除而不忍受,就必須要在生起微細沉掉的時候當下滅除沉掉──注意!這裡邊還出現一個「微細沉掉」。所以我們對於沉沒和掉舉的態度,就是絕對不能忍受它,也絕對不能說:「你待你的,我修我的!」這是不可能,它就是來破壞我們專修的,絕對不能夠置之不理或忍受它,因此就需要依賴第七住心。03:46

  那要想生起第七住心,達到這個目標,還要什麼條件呢?就必須要先了知這種惡尋思還有煩惱散亂的過患。就是一定要先了解,因這些雜念或者隨煩惱而導致的散亂所帶來的過患。那它最深的過患,就是我們絕對無法成就奢摩他,它直接破壞了結果,還有比如說苦受等等。這需要有非常強而有力的正知來做觀察,防止內心向外流散。要強而有力的正知的話,就到了第幾住心了呢?所以必須要先成辦第五住心與第六住心,是不是這樣?04:47

  我們再往下看,看原文:04:51
能生此者,復須散失所緣亦即速憶所緣,及須最初不從所緣散亂正念,故須第三及第四心,以此二心即彼二念所成辦故。又生此者,須先令心繫於所緣,及令所繫續流不散,故應先生初二種心。05:27
  要生起這樣的心──也就是要生第五住心,又需要什麼呢?又需要即使從所緣散逸,也能夠快速地憶念起所緣,以及從最初就能夠避免從所緣散逸的什麼?正念。所以就需要第三住心與第四住心,因為第三住心與第四住心是透過兩種正念所修成的緣故。要生起這兩種心,需要首先將內心安置於所緣,以及使如此安置的續流不散逸,所以要先生起什麼?第一住心和第二住心。06:20

  有沒有發現:想生起五住心以及第六住心的話,就是要具備強而有力的正知觀察自心的一個能力,對不對?大家承不承認觀察內心強而有力的正知是一種能力?而這種能力是不是可以訓練出來的?所以它就必須要先透過正念令自己的心能夠安住,然後當內心散亂而離開所緣境的時候──離開所緣了,怎麼辦?能夠立刻憶念到、察覺──馬上就發現了,它非常機敏的。並且透過什麼?正念把心再拉回來,再一次安住在所緣境上。07:04

  然後就這樣,透過不斷地、不斷地反覆地練習,使得最初就能夠生起強而有力的正念,讓心在修定的過程之中,不會因為散亂而失去所緣境。就是說這個散亂是破壞不了的,它不會因為散亂而失去所緣。所以就需要什麼?就需要第三住心與第四住心,這兩個住心的特色,就是都透過正念成辦。所以如果想要生起第三住心和第四住心,在此之前就必須將我們的心聚焦在善所緣境上,並且能夠什麼?安住的時間從一開始要拉長、拉長、拉長、拉長……,然後保持不散亂。如果這樣的話,是不要開始從那個一點、一點短暫安住的時間開始拉長?所以一定是必須先生起第一住心與第二住心。08:21

                      
  由此可知,九住心是由一點點專注的時間,然後慢慢地變大、變大、變大,變得很長、長時間的,會到達那種隨心所欲地願意安住多長就多長。一開始是一點都不能隨心所欲,一開始;後來就是全部都能隨心所欲,所以它是由小漸大、由弱變強這樣依照次第生起的。08:51

  而所要對治的違品也就是什麼?一開始對治的是粗的,然後慢慢包括散亂和昏沉到最後都是很微細的那種。要對治的違品需要由粗漸細依次斷除。這就是經論中常常提到的:「對治由小漸大,所斷由粗漸細」。記不記得宗大師在《廣論》裡邊有講過:對治煩惱的時候,他的經驗是從煩惱才生的時候就要對治,一旦你把它養得很大之後就很難對治了。還記得這一段吧?所以看來修定對治它的違品,也是遵循著這樣的規律。09:38

  現在聽起來是不是也覺得沒有那麼難?從第九住心往回走的時候,乃至從第一住心順著往上走的時候,合情合理吧?就是一個我們從少變多、從沒有到有,這樣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循序漸進,滴水石穿,只要我們的目標放好,中間的傳承是清淨的,所修的所有都有清淨教典的依據,傳承祖師都實踐過的經驗,那我們有同樣成佛能力的這樣一顆心,有不想要痛苦、想要離苦得樂的這樣一顆心,那為什麼我們會修不成呢?所以非常地期待大家能夠對止觀生起渴望、渴仰之心,集聚資糧,然後能夠成辦它!謝謝!10:46
114.jpg
114.jpg (74.8 KiB) 已瀏覽 1539 次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51
文章: 3379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論止觀初探0115-總結九住心的次第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論止觀初探0115-總結九住心的次第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論止觀初探0115-總結九住心的次第


講次 | 0115 (2022-12-31 ~ 2023-01-06)
標題 | 總結九住心的次第
《廣論・奢摩他》校訂本段落 | P96-LL2 ~ P98-L1如是總謂……下文當說。
《廣論》福智第三版段落 | P379-L3 ~ P379-LL3如是總謂……下當廣說。


  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今天我們繼續要學習奢摩他的部分,請大家翻開《廣論》379頁第3行,《廣論》的校訂本是96頁倒數第2行。請大家跟我一起看原文。專注喔,專注!00:42
如是總謂先應隨逐聽聞教授,善修令心等住之理。次於如是安住,由數思惟令略相續而護其流。次若失念而散亂時速應攝錄,忘所緣境速應憶念。次更生起有力正念,從初便發不散所緣念力。若已成辦有力憶念,當觀所緣散亂沈掉等過,以發猛利偵察正知。01:31
  這一段大師為我們總攝,說:最初要依循聽聞教授,善加實踐使內心平等安住的方法。接著對於這樣的安住要反覆地思惟,使得續流能夠稍微延續一下,藉此維繫這個續流。之後如果退失正念而散逸,要快速收攝、快速憶念起遺忘的所緣。接著發起更加強而有力的正念,以發起一開始就不會散於所緣以外的正念力──就是他只緣住於善所緣。修成有力的正念之後,透過見到從所緣散逸到其他地方的沉掉等這種過失,而進行偵察,我們應當要發起如此的強猛正知。02:39

  這段總結我們再討論一下,比如說:想要修成九住心的話,我要怎麼做呢?最初要先聽聞,依循聽聞的教授,依靠聽聞力成辦第一住心,叫什麼?內住。內住的時候什麼樣?心是短暫地安住;短暫安住之後,之後就要透過思惟力,反覆地思惟相關的內容,成辦第二住心,什麼?續住心,續住,讓心安住的時間就約略地、約略地拉長了;在這段時間,假使忘失正念,開始散亂、開始走神了,怎麼辦?應該立刻用正念迅速地把心收回來,拉回到原本的善所緣上,透過憶念力,注意!透過憶念力成辦了第幾住心呀?第三住心。第三住心是什麼心?安住心。在不斷串習之後,提升正念的力量,讓心從一開始就不會離開所緣,一開始就不能向外流散,透過憶念力成辦第四住心──近住心;一旦這個時候正念圓滿了,然後還要什麼?還要再加以正知觀察沉掉所造成的很負面的影響、很破壞性的影響,而且我們會非常直觀地、非常直接地將這樣的影響視為過患,就是你已經看到這種過患了──看到這種過患當然就是我要防啊!不要讓這種東西傷害,進而就要防範,防範什麼?防範完全是心向外流散的這樣一個習慣,那麼就要透過正知力成辦第五住心,什麼心?很好聽的名字──調順心,與第六住心,什麼心?寂靜心。有沒有聽清?05:09

  好!再往下看。看原文:05:16
次當起功用力,雖由微細忘念而散,亦能無間了知而截其流。既斷除已,令諸障品不能為障,漸延續流。生此力時,策勵修習,得修自在,即能成辦第九住心,無諸功用成三摩地。05:51
  所以之後要發起勤奮的力量,這裡邊的「功用」就是勤奮的意思,即使是由於微細的遺忘而散逸,當下就能夠了知而截斷其續流;以及截斷之後,不受不順品的阻礙,使這樣的續流能夠逐漸延長。生起這樣的力量的時候,透過勤奮地修持,然後串習,達到什麼?那兩個我們非常嚮往的字──達到「自在」。這樣的話,就能修成不經過辛勤努力就成為等持的美妙的第九住心。06:34

  那我問大家:正知很圓滿的時候,當下是不是就沒事了呢?當下會不會生起細微的忘念呢?對!當下即使生起細微的忘念導致內心散亂,也能什麼?當下就覺察!就非常地俐落──你當下生起、我當下覺察,而且就用對治斷除續流──斷除續流就是stop,讓它停了!這樣努力地透過精進力就成辦了,我再重說一遍,就成辦了第七住心,就是最極寂靜。斷除之後,讓三摩地的續流慢慢拉長,在那段時間裡不會被沉掉違品所阻礙,透過精進力成辦了第幾?第八住專注一境;透過精進不懈地努力,最終就完全、完全地掌控自心了!在不依靠正念正知的情況下,任運地安住於確定好的所緣境。任運是什麼意思?毫不費力氣自然而然地,好像水到渠成般它就開始非常調柔地,好像是自己的心,它聽話了,它就安住於確定好的所緣境,透過串習力就成辦了第九住心等住心。07:56

  那我們接著再往下看,請大家看原文:08:01
是故未得第九心前,修瑜伽師須施功用,於三摩地安住其心。得九心已,雖不特修等住功用,心亦自然成三摩地。08:22
  因此在還沒有獲得第九住心以前,瑜伽師們必須施加勤奮,就是好好用功,令內心安住於等持;等到獲得了第九住心以後,即使沒有刻意策發平等住的勤奮,內心也會自然而然地成為等持,就是已經非常輕鬆了。08:47

  這一段還是再強調一下,在沒有獲得第九住心以前,要不要用功啊?要的。必須刻意地提策,才能夠讓心安住在三摩地當中;等到獲得了第九住心之後,即使沒有刻意提策,也能夠任運自然地安住在善所緣上。09:12

  我們可以看到宗喀巴大師從順逆的兩種次第來解釋九住心,大家覺得解釋得是不是清晰又圓滿、又善妙?由此我們就可以對九住心有沒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啊?就知道了:喔!修定的過程中原來是一開始怎麼樣,到最後怎麼樣的,遇到什麼樣的狀況。然後遇到什麼樣的狀況,應該採取什麼樣的解決方案呢?對治方法呢?以及在沒有沉掉的時候要怎麼辦?沉掉已經沒有了,那我要幹什麼?應該要依止哪幾個字啊?「無功用」等等。09:58

  以前有善知識說:我們能把學的這個《廣論》原文,從「如是總謂先應隨逐聽聞教授」,到剛剛學的,「得九心已,雖不特修等住功用,心亦自然成三摩地」這一小段背下來,反覆思惟這一段的內涵,不用背太多。那麼對於我們修定來說,會不會有絕大的幫助呢?我認為會的!10:26

  當然有一些同學把整本《廣論》都背下來了,他背這就更熟練,因為全都背了。現在有很多法師把《廣論》背下來,有的是正在背,昨天我還聽說一個法師好像是背到業果的部分,也有人背到菩提心的部分,也有法師是一開始講奢摩他的時候就開始背,然後可能奢摩他講完,背毗缽舍那的時候後半止觀就背完了。很隨喜大家!11:02

  好!我們接著往下看。看原文:11:09
雖得如是第九住心,若未得輕安,如下所說尚不立為得奢摩他,何況能得毘缽舍那?然得此定,有無分別、安樂、明顯而嚴飾者,誤為已生等引、後得共相合糅無分別智。尤見極多於《聲聞地》所說第九住心,誤為已圓滿生無上瑜伽之圓滿次第者,下文當說。11:44
  這裡邊為我們抉擇了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大家一定要好好地聽,不要走神!說即使獲得了這樣的第九住心,已經非常地高超了,因為它是自動的,但是如果你還沒有獲得輕安的話,就像後面所說的,還不能安立為獲得寂止喔!更何況是勝觀,也不是勝觀喔!就是有沒有得到奢摩他呢?連奢摩他都還沒有得到呢!注意喔!第九住心還不算是奢摩他,更不用說是已經獲得了毗缽舍那。我們就會很驚訝:「為什麼有人會以為獲得毗缽舍那了?」就有這樣子!12:27

  說:然而如果獲得了──注意──安樂、清晰、無分別所莊嚴的這樣的等持,然後就誤以為是生起了等引與後得相融的無分別智。尤其是有非常多的修行者把《聲聞地》所宣說的第九住心搞錯了,誤以為是已經圓滿地生起了無上瑜伽的圓滿次第──大師說後面還會再提到這種修行的狀況。13:01

  大家會不會覺得這個問題非常、非常重要?比如說你得到第九住心的時候,那第九住心已經不會隨著沉掉而轉了,而且是沒有刻意地去想善,也沒有刻意地去想各種事情,它就已經是沒有分別。不止如此,內心安住在善所緣上,它是非常地安樂、非常地舒適,而且可能還具有光明。想想我們坐在光中的感覺,這是一種未曾有過的感受,會不會讓很多修行者飄飄欲仙呢?飄飄欲仙之後就誤認為:「哇!已經生起了等引後得融合的無分別智啊!」有人認為自己可能是開悟了還是怎樣,或者還誤以為已經到了那個無上瑜伽的圓滿次第了,認為這已經是修行的最高境界了!為什麼呢?因為從來沒有感受過這種東西啊!已經完全地超越了他平常的經驗。14:12

  注意!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徹底的誤判,可能是因為沒有學習教理吧!然後就會自己感覺是那樣就是那樣。其實一對到教典,就知道這遠遠不是那樣!這是沒得輕安的時候,就是第九住心而已,還沒有得到奢摩他。這只是第九住心而已,連奢摩他都不是,更不用說是毗缽舍那等等那種更高的證悟了。所以這一點的抉擇是非常、非常重要的!14:52

  注意喔!到第九住心的時候,如果感受到光明生起來,你坐在一片光中的話,那是非常迷人的境界,有可能會覺得自己好像在哪裡了。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之下,如何保證自己不會誤判自己修行的狀態呢?所以一開始依聽聞力就很重要!15:16

  我們是從第一住心開始依聽聞力的,但是第九住心修行所依靠的教典,還有你的經驗,還有上師的經驗的傳承,也都是靠聽聞力獲得的,對不對?不僅僅是第一住心需要聽聞力,後面的全都需要的。所以如何知道自己行在何種次第,自己所現起的修行的這個境界是到了什麼狀態,那一定要是嚴格地依照教典來判別,不能夠依照自己的經驗和感覺,覺得特別殊勝就以為到了某種程度,這是非常坑人的,最後會害我們自己!15:58

  所以今天學到了這個抉擇,還有這個從順逆兩種次第來解釋九住心的話,我是有如獲至寶之感!不知道諸位是怎樣的?希望大家能夠真的好好珍惜,依之而行。謝謝!16:17

115.jpg
115.jpg (93.45 KiB) 已瀏覽 1524 次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