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第401講~第500講【全廣 II】

福智廣論|宗大師:【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般羅密
版面規則
此區專為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所設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91講-清淨教授必須授與決定信解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492講 493講 494講 495講 496講 497講 498講 499講 500講
🍃廣海明月0491講🍁清淨教授必須授與決定信解|【全廣II】光明版4K|真如老師|2024-05-09 ~ 05-15|全球廣論第二輪



  大家好!這一週你們有努力修行嗎?前一段時間因為身體不好,所以間斷了一講。在學習之前大家要提起殊勝的意樂,注意!全神貫注!好!我們一起來聽師父的帶子:00:22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故諸大車,造諸釋論及諸教授。是故若是清淨教授,於諸廣大經論,須能授與決定信解。

下面這段話,所以這個「大車」,這個大車就是它兩個大派。這兩個大乘的作法,造種種的解釋經的這種論典,以及特別地說明這個精要的要義的這些。如果說它這些東西是清淨的教授,換句話說這個教授本身是有圓滿傳承、有修持經驗,也就是沒有錯誤的話,它一定有這樣的一個特質。什麼特質啊?所以對大經大論,告訴你,喏,這個大經大論說的內容是什麼,產生決定的信解。你會曉得:「啊,千真萬確!」為什麼要說這個話?為什麼要說這個話?就告訴我們,真正修持的重要的關鍵都在這裡;現在我們哪,修行不要經論的,那就是針對的這一點。看了這一點我們要了解,不但我們現在這裡是這樣,當年印度也有這種毛病,這個東西歷來已久,歷來已久。01:49
  「故諸大車,造諸釋論及諸教授」的「」,就是因此的意思。那因為什麼呢?就是前面那一段,「故諸契經及續部寶勝者聖言,是勝教授。雖其如是,然因末代諸所化機,若不具足定量釋論及善教授,於佛至言自力趣者,密意莫獲。」說珍貴的經典及密續等佛陀的教言,都是殊勝的教授。雖然如此,但是對末世的所化機來說,如果不具足定量的解釋,還有善知識的口訣,憑藉著自己的力量趣入佛陀的教言的話,那麼會無法獲得如來的密意。02:38

  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得不到如來的密意,那就是我們自己那一套。我們自己那一套是什麼呢?就是生、老、病、死,六苦、八苦,就這些痛苦,解脫不了的!因為如來的密意就是解脫痛苦的。因此,祖師們就要造論來解釋佛陀的密意,幫我們去解脫或者成佛。03:04

  上面寫的「大車」,大車是什麼呀?師父說是深見、廣行兩大派的祖師,造種種的解釋經典的論典,以及特別說明經典的要義。「大車」就是解釋佛陀密意堪為依據、堪為定量的祖師,他們解釋佛陀的密意是正確無誤的、可以依循的,就像為我們開拓了一條可以行走的大路,所以稱之為大車。03:35

  可以想一想,走一條大路,然後直達目的的感覺。請問大家目的是哪裡呀?是成佛對吧!如果走一條直路去成佛,那該多麼地開心和安全啊!這就是祖師們的恩德呀!03:52

  接著說:「是故若是清淨教授」,出現了「教授」兩個字,「教授」前面出現了什麼?「清淨」。「清淨教授」前面還有什麼?就是「若是清淨教授」,說如果是清淨教授的話,請問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師父說:「這個教授本身是有圓滿傳承、有修持經驗,也就是沒有錯誤的話,它一定有這樣的一個特質。」04:26

  「什麼特質啊?」就是「須能授與決定信解」。對什麼授決定信解?「於諸廣大經論」。注意看!這個清淨的教授,能幫助學它的人產生決定信解,是要對於廣大經論產生決定信解。師父用了「千真萬確」四個字告訴我們:「真正修持的重要的關鍵都在這裡」。都在哪裡?都在大經大論中,是吧?那麼大經大論說的內容是什麼呢?就要產生決定的信解,然後「你會曉得:『啊,千真萬確!』」05:09

  什麼是千真萬確?說:「真正修持的重要的關鍵都在這裡。」就是對於大經大論的內容要產生絕對的信解,信什麼?相信或人、或天──或者我們是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天人──他要求解脫者,就是不想要在輪迴裡,想要究竟成佛。說現時的,還有久遠的──注意喔──一切義利,不是說小小的利益,或者局部的利益,或者一段時間的利益,而是現時、久遠的一切時間、無限長的義利,都在經論裡邊。那一條路──達成離開痛苦、解脫痛苦的那條路,就在經論裡邊。05:58

  我說的這是什麼?對!就是如果這樣去相信,那就是一個信解。如果你得到決定信解就是決定信解。06:10

  那我們的心是不是會認為:求解脫的路、解脫痛苦的路都在經典裡呢?還是我們會覺得:那一套啊──看點什麼、吃點什麼、逛個街啊,或者聊大天,才能解脫痛苦。對吧!06:30

  那我們的現行是什麼呢?接著師父提出了我們的現行,什麼現行?「現在我們修行不要經論」,接著師父說:「針對的這一點」,針對哪一點呢?就是修行不要經論這一點,又說了一句:這個毛病有多久了?「歷來已久」!師父說了兩遍「歷來已久」。06:51

  我們的毛病就是修行不要經論,而祖師們造論就是為了解釋佛經、解釋經典。那經典對求解脫者來說,它意味著什麼?「是無欺最勝的教授」,而我們恰恰是不要經典,而經典恰恰是我們最需要的。有沒有發現,我們就是經典要教我們的徹底反方?07:20

  那再問大家說:如果你學了不清淨的教授,會不會對廣大經論授與決定信解呢?接下來就聽下一段師父的解釋:07:35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那麼現在我們看看,他下面繼續下去。

若於教授雖多練習,然於廣大佛語釋論所有義理,不能授與決定信解。或反顯示彼不順道,唯應棄捨。若起是解,諸大經論是講說法,其中無有可修要旨,別有開示修行心要正義教授,遂於正法執有別別講修二法,應知是於無垢經續無垢釋論,起大敬重而作障礙。說彼等中,不顯內義,唯是開闢廣大外解,執為可應輕毀之處,是集誹謗正法業障。

  這一段話。所以現在呢?如果說清淨的教授,這個教授,這一個告訴我們的是沒有錯誤的話,那麼他一定對那個大經大論,確定讓我們了解內容,信得過這個是修行的最佳指導,照著他去做,必然達到我們要的圓滿結果。反過來,對於他講的那些內容而說了很多,結果對於這個佛陀的這種義理,沒辦法給你決定信解,沒辦法給你決定信解的話,不但是沒辦法給你決定信解,而且反過來說:「啊,這個不合理!這應該棄捨的。」這個話怎麼講呢?譬如我們現在平常一般地來講修行了,啊,這個講修行哪,不要用經教的,就這樣。講了半天所以現在我們講的道理,講了半天,現在修行啦,怎麼辦啊?這個不要了,現在我們跑著去修行了,這兩件事情。很多地方有這個毛病。09:38
  師父在這一段中說清淨的教授,舉了兩個例子。清淨的教授有什麼特質呢?「告訴我們的是沒有錯誤的話,那麼他一定對那個大經大論,確定讓我們了解內容,信得過」,注意這幾個字!「信得過這個是修行的最佳指導」,注意!最佳指導。「照著他去做,必然達到我們要的圓滿結果。」這裡邊有一個「信得過最佳指導」,還有「照著他去做」,然後接著後面「必然」,師父的語氣是很確定的。必然會怎樣呢?就是「達到」,達到誰要的圓滿結果?就是我們自己想要的結果。10:26

  是「結果」嗎?通常我們聽的時候會漏掉「圓滿」,是「我們要的圓滿結果」。這個圓滿的結果是什麼樣的?不是去掉一點點苦、一絲絲苦,而是把所有、所有的苦都去掉,一點點苦都沒有了,而且要把所有的樂、所有的樂都圓滿,那就是佛果。10:48

  這是在講什麼?就是講清淨的教授,對吧?清淨的教授的特質。

  那麼不清淨的教授就是另一段了,就是沒有辦法產生決定信解,不但沒有辦法產生決定信解,還會顯示彼不順道。宗大師說:「唯應棄捨」,就是說我們必定要棄捨的,只應該棄捨它!11:14

  那我問大家說:「唯應棄捨」捨的是什麼?捨的是不清淨的教授,對吧?那為什麼唯應棄捨呢?因為「顯示彼不順道」。什麼是「顯示彼不順道」?那個「彼」喔!就是與大經大論不相順、與大經大論相悖的道。那與大經大論相悖的道是什麼?就是絕對不會離苦得樂,我們的苦不會減輕的,這就是與大經大論相悖的道,因為只有佛才開示了離苦得樂究竟的這條道,所以離開這個是沒辦法離苦得樂的。12:04

  所以如果這個教授顯示了與經論不相順的道的話,那這個教授是不是我們學人唯應棄捨的?你要它有什麼用呢?你已經很苦了,這個教授也不能去除苦,反而苦可能還更嚴重,那要它有什麼用?一定是唯應棄捨,所以一定要捨棄這種不清淨的教授。這種不清淨的教授,要捨棄它,因為它讓我們捨棄大經大論,是這樣嗎?對不對?所以絕對不可以捨棄大經大論!12:36

  那舉個例子,什麼是不清淨的教授呢?譬如說「修行不需要經論」,這種經驗教授就一定要棄捨的。大家讀這個漢文的意思,有人可能會覺得:唯應棄捨,是不是棄捨經論啊?實際上要棄捨不清淨的教授。你們去看那個《四家合註入門》,這個問題我有在《四家合註入門》裡專門問過,說:「是棄捨經論,還是棄捨口訣?」然後仁波切說是棄捨口訣,對吧?是棄捨「反顯示彼不順道」的教授,是棄捨這個。13:13

  那麼師父的解釋,是在解釋不清淨教授其中的一種,師父為我們舉了不清淨教授的例子。比如說這個教授告訴我們說:經論沒有那麼重要,修行的時候你自己修就好了;不需要經論,經論是應該棄捨的。這個教授是不是清淨的教授呢?這個教授不是清淨的教授,因為它顯示了與經論不相順的道。所以大師說「唯應棄捨」這樣的教授,就是要把這樣的教授徹底丟掉!千萬不要放在眼前,也不要放在耳畔,也不要進入內心。因為這樣的教授就是害人,因為它不清淨;它顯示的東西,是與佛陀的經給我們開示離苦得樂的道違背的。所以我們要是照著這樣的教授修的話,是達不到我們要的離苦得樂的這個目標的。14:12

  有沒有聽清?現在是不是再想一下:那我們現在有沒有得到清淨的教授?我們得到的這個清淨教授,是沒有讓我們不需要經典的,對不對?沒有說這樣的任何一條。都是要我們緊緊地依靠經典,然後達成自他的解脫,乃至成佛。14:35

  為什麼我們會得到這樣清淨的教授?是因為師父的恩德啊!師父把傳承帶給了我們。有從佛陀一直到現在沒有間斷的這個傳承,我們沿著這樣的路才能走向解脫。14:50

  好!今天就到這裡,謝謝大家!14:54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92-皈依經論,從感受中逆行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492講🍁 皈依經論,從感受中逆行



講次 | 0492 (2024-05-23 ~ 2024-05-29)
標題 | 皈依經論,從感受中逆行
廣論段落 | P12-L4 ~ P12-LL5 故諸大車……正法業障。
音檔 | 7B 27:27 ~ 8A 02:49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26-LL1 ~ P232-L9 ( 2016 南普陀版:P226-LL2 ~ P232-L9 )
手抄段落 | 故諸大車……這個毛病。

00:00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請大家殷重地發心──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如母有情,我們要希求於無上正等菩提!要證得佛果的話,就要知道因,因一定要先知道;要想知道因的話,需要來聽法。所以我們要懷著為利益無窮無盡的有情去成佛這樣的一個動機,來學習今天的《廣論》。00:29

  上一次我們學到,師父說:「如果說清淨的教授,這個教授,這一個告訴我們的是沒有錯誤的話,那麼他一定對那個大經大論,確定讓我們了解內容,信得過這個是修行的最佳指導,照著他去做,必然達到我們要的圓滿結果。」還記得這一段吧?00:56

  那我再問大家一個問題:因為這前面說大經大論是最佳指導,如果大經大論不是最佳的指導,那麼你們覺得什麼是我們修行的最佳指導,然後我們照著去做,必然會達到我要的圓滿結果呢?什麼?那是什麼?你們的答案是什麼?01:21

  如果不照著大經大論,我們是否就只能跟隨一種東西?那種東西就叫感覺──那個感覺。01:34

  大家知道感受性的東西是不是很多都是跟煩惱綁得很深的?像貪、瞋、癡、慢、疑,全部都是感受攪起千重浪!會看不清楚。像在《廣論》十二緣起當中說,我們的根對到境生起了識,根境識三者和合而生起了什麼呀?生起了感受,然後感受又引生什麼?引生愛。生起樂受之後就會引生貪心,生起苦受之後就會引生瞋心,對吧?生起捨受之後就會引生愚癡。02:22

  在《俱舍論》裡邊也說:欲界的貪心跟樂受是相應的;瞋心是跟苦受相應的;愚癡也有可能跟苦、樂、捨三種感受相應;我慢是跟樂受相應的;疑這種煩惱它是跟苦受相應的;邪見喔!注意,邪見有可能是跟樂受相應的,也有可能是跟苦受相應的。所以所有的煩惱,都一定有跟它相應的這個感受伴隨著生起,不同煩惱跟不同的感受相應。就是它們是好像一對對,感受就是陪伴著煩惱的。我們跟著感受走,感受又跟著不同的煩惱相應,所以是不是我們只能跟著自己的感覺、自己的煩惱一路走下去,完全沒有自主權?03:17

  一旦缺少了經論的指導,我們再去看我們的現行的時候,你就會看到感受瀰漫了整個生命。感受像一個大魔一樣,它霸佔了我們所有的生命、指揮我所有的現行──只要我感覺好,有什麼大不了?對不對?03:39

  如果只從我感覺好出發的話,那我覺得這個世界會太不樂觀了!比如說我感覺你錯了,那我可以罵你嗎?可以打你嗎?可以對你冷暴力嗎?我感覺你的錢應該是我的,那可以搶你的嗎?我感覺怎樣、怎樣……就太多了!比如說人類感覺動物的肉很好吃,那為了吃牠們的肉就去殺害牠們;感覺到動物的皮毛很柔軟就殺了牠,然後用牠們的皮毛來做衣服還有各種飾品。04:18

  我們有衣服、也有皮膚,為什麼為了奪取別人的皮毛要去殺牠們,把牠們的皮毛穿在自己的身上?你想想:如果站在動物的觀感上,我們殺了牠們,還要公開舉行各種展覽,把牠們的皮毛掛在那裡,大家都歡歡喜喜的。對牠們來說,是不是他們就是欺負那些不會講話的動物?而且有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非常正常的:你就是桌上的一道菜,就是該把你的皮給我穿!而且我穿上很美,我一點都不殘忍,我穿上這樣東西覺得很漂亮,感覺非常非常地好!就是當禮物互相送,對不對?送的是那個動物賠上牠的命。05:10

  那跟著感覺,就只是耽著於舌頭上的、舌尖上的味道,會不會去考慮:為了這個味道,那個眾生或者那些眾生會受多大的痛苦?比如說為了我們這一點點覺得自己美的時間,那個眾生會因為這個皮毛而失去生命,我們所有有命的都那麼愛生命,難道不考慮考慮其他的眾生也愛生命啊!我們能不能考慮那些被殺害的眾生的那種恐懼、那種絕望、那種委屈、那種悲憤?能考慮嗎?因為我的感覺是第一位的啊!05:54

  所以我們不皈依大經大論,能逃得掉感受對我們的控制嗎?那我們會依著什麼?就會依著感受。為什麼會一定依著感受呢?因為無始劫來我們就依著它,沒辦法反抗,根本就跳脫不了它的控制力。它是極其野蠻,它的控制力嘛!居然是全部把我們控制地死死的,動彈不得。06:23

  所以如果已經是這麼嚴重的一種狀況的話,我們怎麼可能從這種感覺當中完全地逆行,徹底地脫離感受的控制呢?就只有一條路──就是要依靠善知識啊!要依著清淨的口訣教授去多練習。正因為我們的問題是這麼嚴重,所以三寶的加持力也會很強,信心的力量也不可思議!所以還是有解決之道的,還是有解決的辦法的。06:54

  那我們就會問佛陀說:「聽說尊貴的您原來也是眾生,然後您開始修行的;那煩惱這麼粗重的我現在也是眾生,我能像您一樣把修行修好嗎?」《入行論》裡回答這個問題說:「如來實語者,說此真實言:所有蚊虻蜂、如是諸蟲蛆,若發精進力,咸證無上覺。況我生為人,明辨利與害,行持若不廢,何故不證覺?」佛陀說了,像蚊子啊、小蟲子啊、蠕動的蛆蟲啊那些眾生,牠們如果發精進力,都能夠證菩提啊!我現在還不是那個樣子呢!我們在六道裡算是很高級的生命了,對不對?人道!如果能好好修行,為什麼證不了菩提呢?07:50

  所以這段話討論下去就變成:如果不依靠大經大論──注意喔──作最佳指導,那自我就會上場。自我上場了,無量劫來導演了無量的悲劇就又開始了!只不過又開始一個下一期的可怕輪迴。依著感覺走,有可能得到人身嗎?沒法持戒啊!因為就只愛自己,連人道都得不到。所以這個導演他是不會把自己導到人道去,乃至演人類的故事也演不了,一定會到三塗。所以如果不依靠大經大論作最佳的指導,那是不是我們的來世就全毀了?對不對?然後他一定會走上棄捨經論的路,因為他一開始就會覺得:這不是最佳指導,那要這個做什麼?就沒必要去了解經論。08:45

  那現在有個問題:怎麼樣在每個階段的聞思中都能夠現起來經論是我們的最佳指導呢?離苦得樂的最佳指導?就我們現有的,能不能找到答案?09:00

  就是要不間斷地研討《菩提道次第廣論》,不間斷地研討,整本《廣論》都會講這個問題。所以你翻《廣論》,哪個章節它都在講。實際上,如果棄捨了大經大論作為指導,那我們就會全面地沉淪,因為經論就是唯一的,前面說「獨唯佛故」,唯一的離苦得樂之路,就是究竟的離苦得樂之路。09:28

  如果我們不選的話,那就只剩下一條唯一的路,就是輪迴呀!在輪迴裡邊墮落,又上升、又墮落,出不去輪迴。出不去輪迴,甚至有的人因為誹謗經典的緣故、棄捨經典的緣故,生起了大邪見,他也絕對生不了人天哪!所以唯一的一條路就是輪迴、墮落。09:55

  請問宇宙間除了輪迴和涅槃,還有什麼其他現象嗎?宇宙間這兩大現象,涅槃的現象是快樂的,輪迴的現象是痛苦的,那我們是在哪個現象中?我們是在輪迴的現象中。那怎麼從這個苦的現象中走到樂的現象中?一定要跟著佛所宣說的經典、祖師造的論走向涅槃,對不對?10:19

  我們無量劫來就跟著自我走,就會無休無止地輪轉下去!會不會出現第三種呢?我既不涅槃、也不輪迴。是沒有的!要嘛走向解脫、走向究竟地離苦得樂,要嘛就是苦!苦!苦上加苦!10:39

  那怎樣能夠走向涅槃呢?就是要唯一的那條路──大經大論是我們修行的最佳指導。大家認為呢?10:53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93-棄捨不依經論的錯誤口訣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493 棄捨不依經論的錯誤口訣
來源:廣海明月



講次 | 0493 (2024-05-30 ~ 2024-06-05)
標題 | 棄捨不依經論的錯誤口訣
廣論段落 | P12-L5 ~ P12-LL5 若於教授……正法業障。
音檔 | 8A 02:49 ~ 8A 05:02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32-LL5 ~ P233-LL4 ( 2016 南普陀版:P232-LL7 ~ P233-LL5 )
手抄段落 | 雖然我們……了大障礙。

  大家好!最近這一週你們心情好嗎?如果心情沒有特別好的話,是不是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選擇去聽聽師父講的帶子,緣一下正法,讓自己的心情積極起來!00:16

  今天我們繼續一起往下聽,聽一段師父講的《廣論》。00:24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雖然我們說的時候:「啊,我們是要行解並重啊!」結果呢?妙咧!既然行解並重的話,行在解處,依講的了解了照著去做。現在你講完了半天,說:「啊,現在好了,我們要去修行了,這個不要了。」跑到那兒去,那不是有問題嗎?所以這個地方說,假定他講那個教授,是感覺得:欸,那個經論當中,你沒辦法產生決定的信解;不但是如此,而且應該棄捨,說這個用不著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變成什麼呢?這個,他為什麼要這樣說呢?說那些經哪、那些論哪,這個裡邊只是講講的,只是講講的,真正修行的道理,「其中無有可修的要旨」。真正修行的重要的宗旨,說不在這裡,在別的地方才開示你,這樣,別的地方才開示你。不過這個地方我們不要誤解啊!說這個教外別傳,好像是跟那個教沒有關係,其實,你真正了解這個心要去看那個經教的話,那個教本身的的確確是還在包括在那個教裡面,並沒有,這樣。這個裡邊有特殊意義,我們這裡暫時不去談它。01:45
  好!現在聽完這一段,我提一個問題:師父在這裡邊說我們要行解並重,請問這是正確的做法,對吧?然後師父說:「結果呢?」結果怎麼了?有人怎麼把它做反了!既然是行解並重的話,那「行」你應該如何照著經典去行,你一定要依照講的了解了;那個「解」字──講的經典自己了解了,然後照著了解的去做。什麼意思?就是聽完了,聞到聞所成慧,自己用自己的力量再把聞到聞所成慧怎麼樣?經過思考,變成思到思所成慧,然後再把這個思所成慧用修力把它修,從思所成慧到修所成慧。02:50

  那實際上我們現行變成什麼了?就是現在講了半天,說:「好啊,那我去修行!」修行的時候,我們聽的那個所緣、思的那個所緣都不要了,然後跑到哪兒去了?自己另外又找個地方,找一個所緣去修行了。03:10

  然後師父問說:「跑到那兒去,那不是有問題嗎?」你們回答:一定是有問題。是不是大問題?是有大問題的!這裡邊有一個非常大的險處,師父有給我們層層剖析。師父說:這個地方,假定他講那個教授,是感覺到:那個經論當中,沒辦法產生決定的信解。我先問大家:信解什麼?03:39

  對廣大的佛語釋論所有的義理,要能授與決定信解,信解它是修行心要的唯一的教授。注意!信解它是修行心要的唯一的教授,對不對?要修的話,你就只有照著經論修,沒有其他的路。可是他沒有辦法產生這樣的決定信解,就變成那除了經論之外還有其他路,不是嗎?有!他認為有其他的路。04:17

  師父往下面再引導,更可怕的是:他不但如此,注意!他還「唯應棄捨」,棄捨了!這裡邊師父講的是應該他棄捨了經論。那麼,為什麼他會棄捨經論呢?因為他聽了錯誤的口訣教授,那個錯誤的口訣教授就是我們列舉的:啊!修行的時候不要學那麼多啊,或者不需要學經論啊,給你一個口訣照著學就可以了。對於廣大的經典他沒有視為是唯一最勝的教授,所以他依止、信任了這樣錯誤的口訣,就會完全地錯誤。05:04

  問大家:這樣的口訣是要照著呢?還是要捨棄呢?應該要棄捨這樣的口訣,而不是應該照著這樣不清淨的口訣去棄捨經論,應該棄捨這個口訣本身。但師父在這裡邊舉的現行,是不是他依照了這個口訣,結果他棄捨了經論?他依著錯誤的口訣棄捨了經論,那個錯誤的口訣告訴他經典是用不著的。那如果在這種狀態下會變成什麼?就變成一種結果──經論就是講講的,真要修行的時候是沒有可修要旨的。05:44

  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可修的要旨,那為什麼還要聽呢?花那麼多時間聽呢?請問修行重要的宗旨要在哪裡啊?我得去找呀!不在經典裡,在哪裡?我找不到我不會修,我得去找!」要離開經典再找一個可修行的要旨──除了經典之外,找!06:10

  這個見解,在下一段師父會用一個恭敬心的角度去剖析它,但是我們現在也可以試著想一想:我們用聞、思、修慧三者的角度,從因到果這樣去剖析的話,就會發現這種見解完全割裂了教正法和證正法的因果關係。因為不聽聞教正法,就不能依著教正法而生起證正法,它們是因果關係。聞、思、修也是聖道非常重要的次第,他也把這個次第割裂了,所以佛法這樣是沒法修的,傳也傳不下去、修也沒法修!因為經典是唯一的依靠,把經典都棄捨了!他教的東西就是要棄捨經典,依照那個不清淨的口訣把經典棄捨了。07:03

  請問經典是誰講的?是佛講的。祖師為什麼要寫論?就是解釋佛陀講的,比如說寫論解釋《般若經》,讓大家還是要學《般若經》啊!只有佛才知道怎麼成佛,我們不依靠我們的導師,我們依靠誰呢?我們要成佛,不依靠佛陀依靠誰?如果我們依靠了一個錯誤的經驗,怎麼樣去證達像佛陀那樣清淨的果位呢?很顯然一定會背道而馳,因為不重視經典、不恭敬經典,把這麼珍貴的東西棄捨掉,能想像這樣造作的惡業嗎?會不會下地獄啊?很危險喔!還會誹謗吧!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教誡!07:56

  把教正法和證正法割裂開來,把聞、思、修三者割裂開來,而且把講、修的正法──講的教正法和修的證正法也是兩個完全分家,這顯然是他依靠了極其錯誤和顛倒的教授,然後讓這個修行人陷入到這個險處和這種迷亂之中。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跟隨這樣的錯誤教授!一定要時時地醒覺自心,要完全地依靠宗大師告訴我們的、在經典上所說的,也是師父告訴我們的那樣去修行。除了依靠經典,我們會有任何路去成佛嗎?因為只有佛陀知道怎麼樣究竟地離苦得樂──徹底地離開痛苦、徹底地得到一切最圓滿的快樂。不然還有誰知道呢?08:51

  佛陀就是為了我們能夠徹底地離苦得樂才宣說了那麼多法,那個法就是要打開重重的心結,因為痛苦在相續中啊!有煩惱的千千結,那些結一定要用佛陀的教典的理路,一個一個地透過聞思修、戒定慧把它打開,然後我們才能夠醒覺自心,踏上覺悟的道,是不是?離開了佛陀,離開了佛陀他的指引、離開了這種光明,我們用哪一束光去照耀自心呢?用哪一束光去照耀腳下的路呢?09:34

  你們認為是不是這樣?09:38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94-學佛最重要的就是恭敬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494講🍁 學佛最重要的就是恭敬

來源:廣海明月


講次 | 0494 (2024-06-06 ~ 2024-06-12)
標題 | 學佛最重要的就是恭敬
廣論段落 | P12-L5 ~ P12-LL5 若於教授……正法業障。
音檔 | 8A 04:09 ~ 8A 06:43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33-L6 ~ P234-LL6 ( 2016 南普陀版:P233-L5 ~ P234-LL5 )
手抄段落 | 所以因為……它的差別。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希望在聽講之前,我們能夠複習一下聽聞軌理,讓自己的心真正地進入聽法的前行準備,就像你做一件非常、非常莊嚴的事情的一個儀式。這種儀式就是你去用自己的心思惟聞法勝利,比如說六想,還有五想聽聞正法、斷器三過等等。這樣的一個思考會把我們的心從生活的這些林林總總的事相的執著上,一下轉到了聽法的一個前行。這種前行的準備對我們的心是非常、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大乘發心!前面至少要有一個皈依,比如說:「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這樣念三遍也是可以的。01:27

  好!我們接著一起來聽師父的帶子。01:34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所以因為有了前面這種錯誤的見解,所以他就覺得:啊,講嘛是講,修嘛是修。所以對於那個正法啊,覺得有兩樣東西:一個是講的,一個是修的。所以遂於正法執有別別兩樣分開來的──講跟修兩個法。在這種狀態當中,我們會產生:既然這個教是講的不是修的話,那個教就沒用啦!你就不重視它啦!於是呢?就不重視,我們不一定是很輕賤它,但是那恭敬心就引不起來。要曉得修學佛法最重要的,就是恭敬心;而反過來,法的沉沒最主要的原因哪,就是沒有恭敬。既然你現在說,修跟講是兩件事情的話,那麼你對這個恭敬這件事情就產生了大障礙。02:28

剛才我們已經說到這個修學佛法,恭敬是最重要,恭敬是最重要。因為我們現在沒有得到完整的如理的教授,所以就產生了這個流弊,說這個講是講,修是修,是兩件事情啊!因為是兩件事情,所以你就關於那個經論哪,那都是講講的,不是修行的,那你就覺得沒有用了,你就不去敬重它。那個東西就對我們是個障礙,不是一個正確的方法。剛才已經說過了,眼前我們可能,不但可能,對我們極大部分的經論來說,眼前是用不上,這可能的。但是我們心裡面恰恰相反,要慚愧呀!說:「哎呀,你看那個善財童子,那是大善知識,他沒有一個地方不是佛法,而我們現在呢?用不上,幾乎沒有一個地方能用的是佛法,那這個地方我們要深深感到自己慚愧。」03:32

現在呢,我們恰恰相反,不但感受不到,還自己覺得:唉,這一些都不是佛法!你因地上面先種下了這個惡因的話,非常可怕!所以剛才黑板上面寫的那個五點,對我們目前修行非常重要。這個習慣已經養成功了,這以後要真正努力改的就是改這個。不是說我們馬上,哎呀,《華嚴》一樣,樣樣受持,這個不是這個意思。要了解我們到最後這條直路,就是這樣,你現在因地上面下對的話,不久啊就可修這個路了,這個是它的差別。04:10
  好!今天我們就聽了三段,師父的這個三段是在解釋哪一段《廣論》的原文,還記得吧?

  對!「若起是解,諸大經論是講說法,其中無有可修要旨,別有開示修行心要正義教授,遂於正法執有別別講修二法,應知是於無垢經續無垢釋論,起大敬重而作障礙。」就是在講這一段。04:46

  說如果生起了一種理解,認為諸大經論是講說的法,經論中沒有可以修行的關鍵;在經論之外,還有開示修心要義的教授,然後執取正法分為講說與修行兩種法,而且這兩種法是別別分開的。大師說:應了知,應了知這種理解會障礙對無垢的顯教經典與密續的經典,還有無垢的釋論──是三個對境喔!顯教的經典、密教的經典,還有釋論──生起強大的敬重心起障礙。就是障礙生起強大的敬重心,生不起敬重心了。05:35

  這三段師父都反覆強調了「恭敬心」,這是三個字,但它是修行佛法重要的一個心態。

那麼恭敬心對佛法的重要性到了什麼程度呢?

  師父說:「修學佛法最重要的,就是恭敬心;而反過來,法的沉沒最主要的原因哪,就是沒有恭敬。」所以從有恭敬學佛法和沒有恭敬令法沉沒這兩個點,去聚焦在恭敬心來詮釋這段法義,讓我們去體會一下:有恭敬心,學習佛法能不能夠成就?能夠成就!成就你喜不喜悅?喜悅啊!那沒有恭敬心就令法沉沒,沉沒了就自己和他人都沒有希望了,所以是非常非常可怕的一種痛苦!06:40

  很顯然,有恭敬心是多麼、多麼地重要!但是為什麼會沒有恭敬了呢?

  師父接著說了產生這個流弊的原因,是什麼?

  就是「我們現在沒有得到完整的如理的教授,所以就產生了這個流弊。」那個「完整的如理的教授」應該就是傳承對吧?清淨的傳承。07:11

  那「流弊」又是什麼呢?這個流弊是什麼?這個流弊就是講是講、修是修,而且它是兩件事,是別別無關的。注意喔!注意開始推導。07:23

  然後師父說:如果這個教是講的、不是修的話,請問那個教還有沒有用呢?

  那很顯然就沒有用啦!沒有用會怎樣呢?

  就不用重視了──於是就不重視!

  接著會發生什麼?07:44

  師父說:「我們不一定是很輕賤它,但是那恭敬心就引不起來。」注意喔!那個「引」字。那個「引」字我們可以想像:當我們想引一個水進來的時候,我們先要挖一個小的溝渠,對不對?它水才能流進來,不然是進不來的。所以如果前邊把別別的講、修二法分開的話,就是你這種理解,等於沒有把恭敬心這個水引出來的溝渠,就堵塞了、沒有一樣。所以這個「引」字,大家可以想一想。08:22

  然後師父說:如果這個恭敬心引不起來的話,那麼對於恭敬這件事就產生了障礙。障礙就是生不起來了!08:32

  那我再問大家一句:什麼事情對恭敬產生了大障礙?

  就那種流弊的見解,對不對?

  那個流弊的見解認為什麼?

  就是佛法講是講、修是修,然後講的是不用修的,要去修的話要再找一套修法。08:53

  所以一旦我們把講的和修的割裂開來,認為要修的時候再找一個法去修的時候,講只是講而已,只是開闢了廣大外解;一旦產生了這樣的想法,我們就不會恭敬教典。不恭敬就會令法沉沒,這是多可怕的事情、多大的障礙!09:20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95-面對「教典用不上」的如法心態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495-面對「教典用不上」的如法心態


來源:廣海明月

講次 | 0495 (2024-06-13 ~ 2024-06-19)
標題 | 面對「教典用不上」的如法心態
廣論段落 | P12-L5 ~ P12-LL5 若於教授……正法業障。
音檔 | 8A 04:09 ~ 8A 06:43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33-L6 ~ P234-LL6 ( 2016 南普陀版:P233-L5 ~ P234-LL5 )
手抄段落 | 所以因為……它的差別。

  接下來注意哦!到另一個問題了,說:「剛才已經說過了,眼前我們可能,不但可能,對我們極大部分的經論來說,眼前是用不上,這可能的。」師父用了「可能」喔!可能眼前用不上的這部分教典,對這部分眼前不能馬上起修的經論,那我們該怎麼辦呢?00:27

  師父提出了「慚愧」,師父說:「哎呀,你看那個善財童子,那是大善知識,他沒有一個地方不是佛法,而我們現在呢?用不上,幾乎沒有一個地方能用的是佛法。」注意哦!「用不上」,應該是很多修行人有這種苦悶,我們也都有。說佛法用不上,不是所有的用不上,有的肯定是用不上。那最用不上的有兩條路:一個是用不上,所以他不準備學。注意喔!不學,也不準備學,所以也不敬重它。然後師父在此處提出了一種如法的狀態,是什麼?「這個地方我們要深深感到自己慚愧。」01:31

  注意喔!這個如法的狀態,對用不上的法類要產生「深深感到自己慚愧」。

  大家可以觀察一下,可以想一想:這是一種什麼心態?什麼是「深深感到自己慚愧」的心態呢?有生起來過嗎?對於自己用不上的教典,有生起來這樣的覺受嗎?02:04

  一個無價之寶,能救自己和所有、所有的有情,可是不會用。你知道它價值無限,它用了就可以救自己和救很多很多自己關心的生命,可自己就是不會用!那麼多的煩惱要調伏、那麼多的眾生想要去救,因為自己不會用所以救不到,甚至也幫不了自己,不應該深深感到自己慚愧嗎?02:43

  慚愧之後呢?是不是會發起希求心:「積集資糧,淨治罪障,廣發正願。以是不久,漸漸增長智慧能力,於彼一切悉能修學。」是不是就推到這裡?02:57

  那有人說:「我對經典沒有感覺呀!」沒感覺也要慚愧,不是嗎?不能說我對經典沒感覺,就是經典錯了,對不對?所以如果自己感受不到,還自己說這一些都不是佛法──注意喔──就在因地上面先種下了這個惡因的話,一定要在此處特別注意,這是一個惡因!惡因是什麼意思?就是它會把你引到極大痛苦的地方,它的果是成熟極為痛苦的,非常可怕!03:35

  接著又到哪裡了?師父說:「對我們目前修行非常重要。這個習慣已經養成功了,這以後要真正努力改的就是要改這個。」03:47

  改什麼?

  是不是要改那個惡因啊!那個惡因是什麼?眼前不但我們感受不到,還覺得這一些不是佛法,這種見解就是惡因,這種見解就是我們要改的。師父說:「我們真正要努力改的就是這個。」就是當下對於自己用不上的顯教的、密教的,或者釋論裡詮釋的法義,不能種下惡因,一定要種下善因,發美好的正願,絕不能種下惡因!對不對?04:28

  那怎麼樣去防、怎麼樣去改啊?

  一定要對全圓的佛陀的教法產生一個廣大的希求心,就像我們學道次第,從親近善知識一直到止觀雙運、到空性,一直這樣反覆地聽,你就知道:欸!這部分是我將來要學的,這個是一定要學的,一個成佛之路一定要學的!所以不要覺得我現在用不上的我就不要。04:50

  那舉一個通俗的例子,它等於說:我春天的糧食存夠了、夠吃了,我其實不用準備秋天和冬天的,因為秋天和冬天的糧食我現在也都吃不到。大家到秋天的時候,可以看到松鼠還有很多小動物都在準備冬天的糧食,都是要往後想,想很多。所以那同樣夏季的時候,那薄薄的衣服就可以了,你根本就不用準備冬季禦寒的衣服,因為夏天根本就用不到。這是一樣的道理。因為自己要穿越四季啊!所以自己一定要從凡夫地走到佛地,這個路上所有的佛陀的教法都是要給我講的,給我準備的,那我一定要都要學。你到了那個季節你馬上就會用,而且你要在提前就準備,不然就來不及了嘛!05:46

  前面所說那個惡因,他不是準備,他是等於夏天的時候把冬天的衣服都燒掉了,所以是沒有後路的,對不對?所以我們對於修行的這個路,一定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知道佛陀所說的所有的法都是我成佛的路上必不可少的,每一個都不能少!用這樣的心去恭敬佛陀所說的顯密的所有的教典,還有祖師、佛菩薩造的那些釋論。每一聽到、每一遇到,立刻種下善因,發下善願!這樣自己也很開心,不是嗎?06:29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96-把相續變成經典本身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496講🍁把相續變成經典本身
廣海明月0496-把相續變成經典本身



來源:廣海明月

講次 | 0496 (2024-06-20 ~ 2024-06-26)
標題 | 把相續變成經典本身
廣論段落 | P12-L5 ~ P12-LL5 若於教授……正法業障。
音檔 | 8A 06:43 ~ 8A 07:47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34-LL6 ~ P235-L3 ( 2016 南普陀版:P234-LL5 ~ P235-L4 )
手抄段落 | 我們現在……弘揚經論。

  我們繼續聽師父的帶子。00:04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我們現在繼續看下去。

所以因為這樣的關係,你不敬重它,為什麼啊?說它呀這個裡邊並沒有真實的內涵。這「內義」的話,就是佛法的精要。而這些經論幹什麼啊?它是講講的,講講的,不關修行,無關內義的,所以叫「開闢廣大外解」。因為這樣,所以你覺得這個都是可輕可毀之處,這個時候集了「誹謗正法的業障」啊!集了誹謗正法的業障啊!所以這個祖師的公案語錄當中,我們要了解,他這個話的主要的目的,是為學人,所謂「解黏去縛」,那個時候這個學的人心理上有這種執著,那個老師在他的心理上把那執著拿掉,是這樣啊!他絕不是毀謗經論,恰恰相反,而正是來弘揚經論。01:09
  聽完了這一段,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師父是再次提到了敬重教典和不敬重的這兩個問題?說:「因為這樣的關係」,就是學的人覺得眼前用不上,對不對?還有一種是大部分用不上──它不是全都用不上,而是大部分用不上的這種狀態──因為大部分用不上,所以就不敬重它。又說因為修不起來、根基不到,說這裡邊沒有可修行的內義。「內義」在這裡邊解釋為佛法的精要。這個時候經論是什麼作用呢?就是講講的,不是修行的,所以是開闢廣大外解的。02:05

  知道這一段的原文吧?就是:「說彼等中,不顯內義,唯是開闢廣大外解,執為可應輕毀之處,是集誹謗正法業障。」他認為大經大論沒有開顯內在修行的要義──就是向內調伏,內在修行的要義──只是剖析了許多外在的知識。認為經論是可以輕毀之處,因此累積了謗法的業障。02:38

  他認為「不顯內義」──就是他的見解,所以執為可輕可毀之處。這個時候大家要注意喔!從他的見解認為不顯內義,接著執為輕毀之處,這個中間,這個人有沒有在造業啊?他的看法有沒有在造業?有喔!是一種什麼樣的業呢?是非常可怕的業,就在造集了。那就是什麼?誹謗正法的業障。03:06

  注意!師父用了那個「集了」,「集了『誹謗正法的業障』」的這個「集」字。比如說集合的話,就是一個人、一個人、一個人,集合成一個一個方陣。如果說水滴,集成了一個水窪,然後水窪集成了一個池塘等等,一滴一滴地集。那誹謗正法的業障呢?隨著自己對教正法和證正法的關係沒有搞清楚,沒有得到清淨的傳承,沒有一個很具相的老師、善知識引導他,這種狀態下,他每一個心念、每一個心念,對自己修不起來的道次第,有的時候是全圓道次第,因為他對第一個道次第──依止法就認為修不起來,所以那後面都沒有信心。這樣的話,他都會產生一種很不恭敬的,或者這對他沒有什麼用的想法。甚至有的人直接就說這可能不是佛法等等,就更過頭了!因為這樣,他的每個心念、每個心念就一點一點地、一點一點地聚集。這是意念喔!這是念頭。甚至有的人因為心裡充滿了這種想法之後,他無法控制自己的嘴,嘴上還說出來。04:25

  我們在學習五大論的過程之中,大家可以觀察一下自己。學習五大論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比如說學到十地菩薩的境界,甚至學到定境,那種特別高深的定境,比如說學到滅盡定,什麼是滅盡定、滅盡定會怎樣等等。學到這些的時候,很顯然現在可能未到地定還沒有,一心專注都沒有做到,你沒法修起來的。但是如果有人說:「啊!我現在修不起來,我學它做什麼呢?」你想想,小孩你要送他去念書的話,他念了書,第一天學幾個字回來了,那有什麼用呢?那八歲就出去賺錢好了!念了書回來之後也不能馬上用得上,好像是長大才能用得上,但是如果你小的時候不開始學,你到長大才開始學就來不及了。05:20

  所以這裡邊有一個他對修行沒有長遠的規劃,是非常非常局部、非常現世的考慮。就是這個現世的考慮,我們再剖析一下:現世也很快呀!什麼叫現世?你能停留在今天嗎?此時的剎那也在迅速地向前流逝。所以你能抓住哪個現法?都會流到未來,現在也迅速地成為過去。所以如果不用一個長遠的心來規劃自己,用希求成就無上菩提這樣一個全圓的次第,生命無限,你可以活很多生,但還是每一生你都會覺得我還用不上!遇到了就是這種看法。但是如果我們從現在開始切入一個道次第去修行的話,比如說道前基礎的上師相應等等,我們就會知道:一個次第、一個次第努力地起修,沒有一個次第的法是我不需要的、是芸芸眾生解脫乃至成佛不需要的。因為我要成佛,因為所有的眾生也都要走向離苦得樂究竟的目標,所以怎麼可能說佛陀所說的教正法是沒有用的呢?它沒有用,那眾生用什麼來離苦得樂呢?06:43

  所以這裡邊我們可以觀察,到最後由於沒有清淨的傳承,這個學的人把聞、思、修完全分離出來,變成了一個他修恭敬心非常大的障礙。因為他起了這麼大的障礙,他沒法受用佛法,到最後他不得不在心裡會覺得佛法沒用,甚至說這也不是佛法,到最後就變成了誹謗正法。07:10

  正法的功德是可以拯救一個有情的,但是他遇到法了之後卻去誹謗它,本來是正法,說它不是正法,變成了可以讓他下地獄的惡因。師父說這是惡因!大家可以觀察一下:這個惡因是什麼原因產生的?就是從一個見解,錯誤的見解。這個錯誤的見解構成了什麼結果呢?就構成了他造集地獄業。如果造集了地獄業,那他的來生該有多麼可怕?大家可以想一想,地獄道的苦,我們可以三惡趣的苦看一下,就是每一秒鐘都難以忍受,何況那麼長的時間都無法出來!就是由誹謗正法墮落的。08:02

所以他在遇到法的時候,他心念上就造作了地獄業,你說虧不虧呢?實在是太、太虧了!本來是可以遇到佛法拯救自己,可以把自己的現生和來世走向更美的地方、更美的地方,結果由於他沒有得到清淨的傳承,產生了這麼錯謬的見解,居然誹謗正法,自己種了這麼可怕的惡因,還要下地獄,如果他沒有懺悔的話。這麼可怕的惡業,它的來源居然就是一個自己對修行的錯誤見解導致的。注意喔!見解──對這個事情的看法,對於佛陀所說的教正法的看法。所以我希望我自己和我們所有的人要引以為戒!08:49

  那麼正確的見解是什麼呢?就是修的時候,你要去修你思惟的。思惟什麼呢?就是思惟你去聽聞過的,照著你聽聞過的教典把它變成聞所成慧,然後你再去思惟它。所以聞、思、修是一體的。那它的所緣應該是同樣的,對不對?因為同樣的就是教正法,你去聞,到聞所成慧,再去思,到思所成慧,到修,到修所成慧,都是要對教正法進行這樣的思考,然後變成了證正法。09:23

  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每一節課上課聽聞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我所聽聞的這個教典是一定課後要思惟的,思惟是為了什麼呢?思惟就是為了把它變成我的相續本身。這個經典就成為我的相續,成為我內在的全部,對不對?內在的全部,就是希望我的相續全變成經典本身,就跟佛所說的一模一樣啊!可以說老死也解脫了,想利樂有情也能夠利益。用什麼利益的?當然是用佛所說的教法──教正法和證正法去利益啊!09:57

  所以佛陀所說的法沒有一個字是我們用不上的,因為都是苦海裡的有情離苦得樂的燈塔,或者說是唯一的舟航。駛離生死苦海的這個大船,就是佛陀所說的教正法。所以我們一定要對佛陀所說的教典起大敬重,這是學佛法最最重要的、最最重要的恭敬心。10:29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97講-依師指導,歷事練心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497講🍁依師指導,歷事練心
廣海明月0497講-依師指導,歷事練心



來源:廣海明月

講次 | 0497 (2024-06-27 ~ 2024-07-03)
標題 | 依師指導,歷事練心
廣論段落 | P12-L5 ~ P12-LL5 若於教授……正法業障。
音檔 | 8A 07:47 ~ 8A 08:47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35-L4 ~ P235-LL4 ( 2016 南普陀版:P235-L5 ~ P235-LL3 )
手抄段落 | 就像我們……這個上頭。

  我們一起來聽師父講的這一段,請大家要專注。00:07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就像我們目前一樣的,我們現在常常有一種諍論,說我這個敲法器,我這個音正,你這個不正。然後呢?上面有一個善知識,告訴你:「你這個也不對!」他並不是說不對,就是去掉你心裡的執著。我們要了解,任何一個法的真正的宗要,是淨化我們的情執,結果你學會了以後,總覺得我這個對,他那個輕。你增長你的是非我慢,請問這是佛法嗎?所以那個時候,這一個夠條件的那個師長,他就會在那跟你相應的,想辦法幫忙你,必要的時候乃至呵斥你,這個我們要了解的。所以不僅僅是古代祖師如此,眼前也是如此。如果我們認得了這一點的話,那自然而然處處體會,處處圓融,處處淨障,然後呢積資;要不然的話,你學得越多,嘿,毛病越大,毛病越大,就在這個上頭。01:09
  好!聽完了。那我提一個問題:師父說:「請問這是佛法嗎?」這是佛法嗎?師父是不是在問我們?師父講了一個兩個人在諍論敲法器的事情,然後問我們這是佛法嗎?那你們的回答是什麼呢?01:38

  我們會不會了解、認知什麼樣的狀態呢?自己的心和佛法是合一的,就是我們的心在實踐佛陀的教誡;而什麼時候我們的心並沒有去實踐佛陀的教誡?01:57

  你們的回答是:「這個修行人的這種狀態應該是錯了」,對不對?那錯在哪裡了呢?因為他增長了自己的是非我慢,對不對?師父原來是怎麼講的?說:我們要了解任何一個法的真正的宗要,就是要淨化我們的情執;可是學會了之後,總覺得我這個對、他那個輕。增長的是你的是非我慢,請問這是佛法嗎?重點應該是什麼?沒有淨化情執,並且增長是非我慢,所以就跟佛法的目標背離了。02:41

  再問一個問題:當一個修行人好像學會了,但卻增長是非我慢的時候,他自己知不知道呢?如果他自己不知道,怎麼辦呢?他以為自己在修行啊!而且很努力、很認真啊!很執著!那這個時候需要誰呀?就是需要一位夠條件的師長。那麼這個夠條件的師長會做什麼呢?師父說:他就會在那裡跟你相應的,想辦法幫助我們,然後必要的時候乃至呵斥我們。03:19

  這裡邊有幫助和呵斥,那麼要幫我們做什麼呢?就是要導正我們的錯誤,開始進行正確的修行,去掉心裡的執著,不要增長是非我慢,對不對?但是淨化情執、認識是非我慢這件事,我們自己沒有老師教是不認得的,所以就在每件事情做錯的那一分增長了那一分煩惱。所以在每次對境的時候,我們是不是需要善知識把這個錯的部分,也就是所破的部分指出來,然後我們依著他的教誡去改?04:01

  如果我們好好修習信心的話,我們就會沿著善知識所指示的方向去看──注意──善知識所指示的方向是在哪裡呢?如果在是非我慢或者情執這方面,一定是在我們的相續中,所以一定是看自己的身語意三業,然後才能看到心裡邊是非我慢的那一分,把它對治掉。04:28

  然後師父說:如果我們了解這個的話,其實從古代祖師就是這樣的,師生間是這樣的,做一個修行人都是這樣。眼前如此,如果了解了的話,自然就處處體會、處處圓融、處處淨障,然後還有集資。這裡邊是說什麼?這裡邊就是說一個已經找到了修行的感覺和狀態的人,他知道向內調伏了!04:55

  這裡邊出現了三個「處處」,就是心在對境起心動念的時候,體會善知識的教誡如醍醐灌頂,然後在每一個對境中,都能夠找到善知識希望我們找到的所破,所破是什麼?所立是什麼?所破就是自己在那件事情上的煩惱和執著;然後在這上面不停地像師父講的「歷事練心」,喔!原來就在這種過程中體會善知識的教誡,然後在這個修行的路上起步。05:37

  師父在裡邊說到「處處圓融」,我不知道你們是怎麼理解的?這個是否涉及到對自己或他人的時候,他從一個持戒的角度,實際上有個不害他人,甚至令有情悅意的這樣一個角度。就是這個修行人已經把修行內化,又外現了他的功德。06:02

  那「處處淨障」,還有「積資」呢?是不是每次對境的時候,一定要淨化自己對於這件事上造惡業的習慣,也就是說淨化煩惱。淨化煩惱之後,有一分感恩善知識、感恩三寶的心、禮敬三寶的心。所以自己跟隨善知識學習的過程之中,有沒有一件事是虛度的?就是這件事完全在你的生命中發生了沒有意義?在善知識指導下修行的人生,是每一件事都像無價的珍寶一樣,因為你會拿著這件事去探索自心,去探索善知識讓我們領悟的那個在自心上實踐真理的狀態是什麼。06:48

  所以也不用特別、特別害怕已經做錯的事情,因為在每一個自己做錯的事情上,我們都有改正的機會,它還沒有那麼快地成熟為果,我們都可以在這個因位上去改變它,讓這個苦因不要出生為苦果。所以只要去認真地體會善知識的教誡,並且在做錯的這一點上要認知是哪裡錯了,然後把那個見解改正。所以才能夠「處處」吧!對不對?處處都能夠用心、能夠集資淨障的這種改變是非常令人嚮往的。07:30

  正在改的時候,雖然有可能還是遭遇到挫折,然後自己會很失望,但是堅持下去,效果一定是令人興奮不已的,因為它會讓我們的心越練越精細。可以精細到什麼程度呢?但凡起心動念,都是朝著三主要道的方向。因為不信因果就會被惡趣所攝,如果不懂空性就會無法跳脫輪迴;所以業果見和空正見這兩點,如果沒有獲得這樣的見解,其實我們做得很多,要不然就是輪迴所攝的、要不然有可能就是掉落三惡趣。08:09

  那麼被輪迴所攝的那個因,還有我們會墮落三惡趣的這個惡因,它一定是顯現在我們的身語意上,對吧?那顯現的時候,誰能夠一眼洞見呢?對!就是我們深恩的善知識。因為只有他洞見了之後告訴我們,我們才能夠避開現世和後世的這些非常可怕的漩渦或者說陷阱,因為它會開啟後面無量無邊的痛苦。08:47

  所以聽了法之後我們學習的時候,一定是不是要有善知識啊?請善知識指導。比如我們身口意的狀態,起心動念趣向於惡趣的、趣向於輪迴的、不思出離的、不希求空性的,所有像師父說的增長是非我慢的這些,我們一定要在自己的三業中認識它,並且要對治它。所以師父在這個時候就問我們說:這是佛法嗎?你這樣做是在學佛嗎?師父常常問:是在學佛呢?還是在學我呢?這都是我們要問自己的。09:28

  在這裡邊師父舉了一個敲法器的兩個人的故事,這可以有個畫面的感覺。你可以想像:啊!有兩個小沙彌在剛剛開始學習敲法器,有一個敲的是對的、有一個是不對的,然後那個對的就對那個不對的說:「你敲得不對,我的對!」但是不服氣的就去找他們的師父。然後師父說:「哎呀!你那個敲對的也不對,其實你也不對!」09:54

  那麼這個例子到底在說什麼?師父說:「你也不對」,又說:「並不是說你不對。」這猜測一下,有一個小沙彌應該是敲對了,音都是對的、節拍也是對的,但是師父為什麼說他是不對的呢?這裡邊就涉及到在事相上做對了的時候,那麼內心的行相是否是隨順於善法的、是背離惡法的,這件事要對。所以一定要涉及到內心上對善、惡的取捨要對!10:28

  那麼對的話,就是要淨化自己的情執,不要凡事把自己看高、把別人看低,要虛下心來,用一個恭敬心去對待別人。所以在這裡邊,師父也告訴我們說:即使是自己事相上做對的事情,但是在修行上你未必是做對了。所以即便是做對了,也要懷著謙卑的心,小心地檢查:欸,在這裡邊有沒有什麼雜質?因為雜質就會出生苦果,尤其是為名聞利養所做的這些善行。11:06

  一旦要把這些雜質去掉,這個精確度,其實沒有善知識我們是很難精確的。所以可以說:從現在開始直至盡未來際的成佛之路,沒有一步路是可以遠離善知識自己能夠完成的。還好我們今生都有善知識攝受,所以要好好地感恩自己的善知識!11:26

  你們認為呢?11:29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98-思考是改變生命的力量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498-思考是改變生命的力量



來源:廣海明月

  好!我們一起來聽一下師父的帶子。00:07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是故應須作如是思而尋教授,諸大經論對於諸欲求解脫者,實是無欺最勝教授。

所以我們腦筋裡應該這樣地去思惟。「作如是思」,這個「思」有極重要的一個意念在、觀念在裡頭哦!後面會詳細告訴我們,關於業的時候,這裡我簡單說一下。我們平常的業,引導我們上、下,轉染成淨等等,都是這個思,思心所的思。我們說受、想、行、識,「受」,受是什麼?「想」是什麼?「思」是什麼?這個就是一種心裡的心行相,我們要了解的,說法相、法相就是這個。所以要去修學經論的真正目的,指出來這個。01:03

你經過經論的說明,善知識的指導,這個法相,你真正應該認識的就是我們心裡想的,那個時候的行相。說:「喔!這個叫思心所,這個叫想心所;這樣的思心所是染污的,這樣的思心所是善的;這樣的善當中有漏,這樣是善當中無漏。」那麼,現在他告訴我們這樣的「思」是什麼?它是善法,是隨順於無漏的,還是在有漏界,這個我們要了解的。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就是這樣,說所以剛才我說「隨順於」,就是說方向對的,一步、一步向上,因為我們凡夫,因為方向一步、一步向上,你就在這個染污的這個世界當中,慢慢地淨化,慢慢地向上、向上,到最後超脫。01:52
  這一段,我先提一個問題:「是故應須作如是思而尋教授,諸大經論對於諸欲求解脫者,實是無欺最勝教授。」那我想問大家:「是故應須作如是思」,思的是什麼?這個「思」很多同學會答說:「諸大經論對於諸欲求解脫者實是無欺最勝教授,需要思這個。」你們的答案是要思這個嗎?如果是思這個的話,就會有一個問題,比如說思「諸大經論對於諸欲求解脫者實是無欺最勝教授」,他思這個就證明他已經會了,是不是?他在思這個嘛!他的認知是「實是無欺最勝教授」,他會了。那後面還有一個「尋教授」,那個教授是什麼?是口訣嗎?那看起來好像還沒得到,所以這句話就變成:那是思考這個,還要尋,這是什麼意思呢?03:10

  如果你們也產生這樣好像是一個消文上的問題,實際上是一個理解上的問題,我覺得就應該要看《廣論》的前後文。你看它前後文,它是「是故應須作如是思而尋教授,諸大經論對於諸欲求解脫者,實是無欺最勝教授。」然後接著「然由自慧微劣等因,唯依是諸教典,不能定知是勝教授,故應依止善士教授,於是等中尋求定解。」這個「尋教授」就是尋口訣的意思。這一大段應該放在:「是故應須作如是思」,接著那一大段到「定解」後面,「而尋口訣」(是故應須作如是思:「諸大經論對於諸欲求解脫者,實是無欺最勝教授。然由自慧微劣等因,唯依是諸教典,不能定知是勝教授,故應依止善士教授,於是等中尋求定解。」而尋教授),對不對?03:57

  大家可以看一下《四家合註》。《四家合註》180頁,這是《菩提道次第四家合註》白話譯註的這一部分,180頁,1、2、3、4,第5行。「是故」,然後它後面有紅字說:「 縱須尋求合己心量之簡要口訣,亦應須作如是思而尋教授:『總體而言」,注意!它有一個引號,「諸大經論對於諸欲求解脫者,實是無欺最勝教授。然而由自慧微劣等因,唯依是諸教典,不能定知是勝教授,故應依止善士教授,於是等中尋求定解。』」引號回來。很顯然,他一開始的這個尋求教授,是對一大段的內涵尋求教授,所以它要結合上下文。04:56

  先把這個問題搞清楚,然後諸位班長在研討的時候,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仔細閱讀師父這個手抄?因為師父是把它一句一句分開來講的,你不能就那一句就解釋那一句,一定要上下文看。所以它這個尋教授,這麼一大段引號回來,是那個「尋」,一定要希求善知識,然後才得到對經典的這個定解,對這一句話得到定解。而對這一點,要尋求善知識的口訣才能夠產生這樣的定解,不然是立不住這樣的見解。有沒有聽清楚?05:31

  如果聽清楚了的話,那麼就可以看師父講的這一段。師父講的這一段,首先就鎖定「應須作如是思」這個「思」字,師父說這個「思」字有極其重要的意念和觀念在裡頭。然後接著直接轉到業,師父說:業,引導我們上、下,還有轉染成淨,是什麼呀?是「思」對吧!「都是這個思。」那應該說:「引導我們我們上、下的不就是引業嗎?就是業呀!」但是師父在這裡邊講的是:從業又跨到了思──一開始思跨到業,從業又跨到思,說:「思心所的思」。06:20

  說:「『思』是什麼?這個就是一種心裡的心行相。」然後說:「修學經論真正目的,指出來這個。」指出來什麼?指出來心裡的行相是什麼,我們要知道我們的內心在想什麼。這個思的方向是增上生的、是往上昇華的?還是往下墮落的?是染污的?還是清淨的?等等,要自己知道自己那個思的方向是什麼,對不對?06:54

  然後師父接著說:對於自己這個思的把握,有沒有可能自己就了解了他的上、下和染淨?那是不行的!一定要經過經論的說明,而且這說明也看不懂,還要善知識的指導,這個時候才能夠了解。師父說:比如說什麼思心所是染污的、什麼是善的;這個善當中還有有漏,比如凡夫是有漏,什麼是無漏的?那你可以理解現證無我是無漏,所以是我們要了解的。07:27

  接著師父指出了「方向是對的」。比如說隨順於解脫的方向、隨順於無上菩提的方向,這個思的方向要對,然後一步、一步向上。因為我們是凡夫,因為方向是一步、一步向上,所以我們這個思,注意喔!一步、一步向上的這個思,就在這個染污的世界當中慢慢地淨化,慢慢地向上、向上,然後到最後解脫。07:57

  我想問大家:慢慢地一步、一步向上,或者轉染成淨,或者在這個染污的世界中慢慢地改變自己,是從哪改變的?

是從思,對吧?是從思改變的。

  是改變思的什麼?是改變思的方向!方向!08:23

  當那方向去增上生的時候就會超越此生,方向不如此生就會墮落三途,對不對?它是一個思的方向,思的方向要去造善的,不要造惡的,要趣向於無漏,不要一直造有漏的業,對不對?至少要隨順於無漏的方向,有沒有注意到?08:45

  那麼,我們生命的光明與黑暗;趣向於解脫或者沉在輪迴裡邊;或者得到暇滿人身,或者墮落三途,它最關鍵的那個要素就是「思」的方向。師父說:「是故應須作如是思而尋教授」,師父就鎖定這個「思」給我們講一講。09:07

  這個思,當一個人思考的時候,其實如果他不說的時候,也很難看出他在想什麼,所以這種驚天動地的改變,都是在無聲無息的時候發生──發生著改變。比如說你由於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然後你改變了自己思的方向──原來常常思考的方向都是損人也不利己的,然後現在開始思考利他;原來從來不知道找尋一條究竟地離苦得樂之路,這條路要依止善知識,就要思那個依止善知識的勝利。以前不學習是不知道朝著這樣的方向去思考,甚至也完全不了解思本身就是轉染成淨,或者驚天動地地改變我們生命的強大力量,是不知道的。10:00

  師父在鎖定這個思在啟示我們,有發現吧?10:07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99講-依師口訣,才能把握經論要義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499講🍁依師口訣,才能把握經論要義


來源:廣海明月

講次 | 0499 (2024-07-11 ~ 2024-07-17)
標題 | 依師口訣,才能把握經論要義
廣論段落 | P12-LL4 ~ P12-LL3 然由自慧……尋求定解。
音檔 | 8A 10:29 ~ 8A 12:46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36-LL5 ~ P237-LL1 ( 2016 南普陀版:P236-LL3 ~ P238-L1 )
手抄段落 | 我們應該……知識的心等等。

00:00

  師父說:「我們應該這樣想,說:諸大經大論,對於我們真正求解脫的人,是千真萬確,實實在在,是一點都不錯的最殊勝的精要。但是為什麼得不到呀?」然後接著今天我們學的,請大家聽師父的帶子:00:27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我們應該這麼樣想,說:諸大經大論,對於我們真正求解脫的人,是千真萬確,實實在在,是一點都不錯的最殊勝的精要。但是為什麼得不到呀?

然由自慧微劣等因,唯依是諸教典,不能定知是勝教授,

  哦,原來這個原因是這樣,是我們的自己的智慧太差,太差!這個原因還有其他的因素等等──智慧嘛又差,再加上這執著又重,唉,那個固執得不得了!而那麼再至於其他的人,外面的人推波助瀾,有種種的惡友等等。害了!所以單單在這種狀態當中,看那個經教,沒有辦法真正了解它裡邊的宗要。01:24
  聽完之後,好像原因很簡單,就是我們自己的智慧太差──「然由自慧微劣等因」,因為「智慧太差」,師父在這裡邊加了一個「執著又重」,所以「固執得不得了」,還有加上「外面的人推波助瀾,種種惡友等等」,所以害了!單單是在這種狀態中,注意喔!出現一個結果,就是看經典的時候,沒有辦法真正了解它裡邊的宗要。就是自己慧力差,看不出來──看到了經典上這樣寫,但是也看不出來。02:10

  對什麼看不出來呢?就是「唯依是諸教典」,只有依靠教典的話,我們不能知道是勝教授。那是對什麼的勝教授呢?就是對我們真正求解脫的人,經典才是最勝的教授,教授我們什麼呀?離苦得樂,最究竟地離苦得樂。那個道路是在經典裡指示給我們的,但是我們只有看這樣的經典能不能認知到:哇!這就是最寶貝的!這就是離苦得樂唯一的一條路,真實的一條路,能不能得到這樣的知見呢?是得不到的!原因就是「自慧微劣等因」。02:58

  大家看一看,其實這樣的現狀──看經典看不懂,好像是滿慘、滿悲哀的,但是有沒有辦法呢?下面馬上就有辦法了,可以往下聽:03:12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所以,

故應依止善士教授,於是等中尋求定解。

所以才必須要依靠善知識,從善知識的教授當中,然後把經論當中的重要的精義把握住,得到確定不疑的認識。你這一個認識了,認識了走上去,那這一條就是直路──增上生。你真正能夠增上生了以後,我們眼前什麼都不怕。為什麼呀?那很簡單啊!現在我們有沒有怕我們的人身啊?我們對這現在的人身並沒有太怕,只是:唉唷!將來死了以後墮落才怕。假定再改善一點的話,現在已經覺得:喔唷,滿歡喜的,放不下,再如果改善一點,當然覺得更歡喜嘛!然後你這樣地改善,一步步向上的話……。所以這個真正的可怕,不是這個可怕處,問題在哪裡?就是我們沒有把握住這個重點。你只要把握住重點,一步步上升的話,那自然好。這詳細的概念以後說,以後說。主要的原因始終把持住:我們沒有得到正確的正知見;所以沒有得到正確的正知見──缺乏善知識;所以沒有善知識──自己條件不夠,不認識善知識,以及沒有求善知識的心等等。04:34
  說:沒有辦法!「故應依止善士教授,於是等中尋求定解。」注意喔!答案和出路來了,解藥來了!看不懂怎麼辦呀?這個光明之路就擺在眼前──走不上去,因為看不懂,那就依止善士教授、就依止善士的口訣,我們在這個口訣裡面尋求定解。對什麼定解?對經典是諸欲求解脫者最勝的教授這點要得到定解。注意!它有一個「尋求定解」,尋求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反覆地探索,然後來回研究,想法達到一個目的,就是要定解。05:18

  然後師父說:「所以才必須要依靠善知識。」這裡邊用了一個「必須」,有沒有可能不依靠善知識自己得到定解呢?「然由自慧微劣等因」,所以必須要依靠善知識,「從善知識的教授當中,然後把經論當中的最重要的精義把握住,得到」──注意喔!那個定解就是「得到確定不疑的認識」。然後師父說:「你這一個認識了」,認識之後接著就開始什麼了?開始改變了!就開始走上去。「就是一條直路──增上生。」06:04

  然後下面這一大段話,我不知道大家反覆地看了沒?師父說:「你真正地獲得了增上生之後,我們眼前什麼都不怕。」注意喔!比如說:我們這一生現在得到了人身,能夠值遇宗大師教法、值遇到師父,有這樣一個非常好的學法環境,可能就是我們過去生拼來的,對不對?因為這麼清淨圓滿的教授,有這樣一個學法的環境,有師、有友,還吃、穿不愁,對不對?可以學習。06:37

  「我們眼前什麼都不怕」,我們眼前什麼都不怕嗎?我們害怕各種東西,對不對?怕氣候、怕病,也怕死。那怎麼理解師父這句話呢?師父說:「為什麼呀?那很簡單啊!現在我們有沒有怕我們的人身啊?我們對現在的人身並沒有太怕,只是:將來死了以後墮落才怕。」07:08

  這裡邊大家有沒有觀察?說「我們眼前什麼都不怕」是特指什麼?是特指我們不會害怕我們這個人身,最怕的東西是沒有這個人身。所以沒有這個人身的話,一切美好的都將不復存在,對不對?因為墮落了,都不復存在。07:32

  所以這裡邊最怕的是墮落,得到了人身是不怕,因為就可以學法增上了嘛!師父說:「假定再改善一點的話,我們已經覺得:欸!滿歡喜的。」就是已經放不下這個人身給我們帶來的一切美好、繁榮,比如說:最珍貴的就是和善知識的相遇、得到善知識的悲憫和攝受,這是真放不下,這生生世世都要追求的。所以最怕的是墮落惡道,我們怎麼值遇善知識、怎麼再學習教法呢?08:05

  在這裡邊師父舉這個增上生之後,我們要是得到定解的話,就是對此生最怕的是失去人身,但是我們已經得到人身了,把這個時間線往前拉長的話,就是來生。那麼對我們的來生來說,我們最怕的是什麼?是沒有人身。所以應該在我們這一生已經得到人身之後,把來生的人身一定要賺到!賺到之後來世就無憂,因為可以繼續修行。08:37

  然後師父說:把握這個重點的話,那一步步上升,自然好。

  師父說:細緻的概念以後說。我們可以在暇滿無常裡仔細再討論。08:49

  這裡邊注意喔!師父是要講這是一個舉例,他舉的主要的就是原因始終要把握住:我們沒有得到正確的正知見!我們沒有得到正確的正知見是什麼原因呢?是缺乏善知識。那麼,為什麼你會缺乏善知識呢?所以沒有善知識,是因為自己的條件不夠,自己條件不夠不認識善知識,以及還沒有希求善知識的心。就是認識了,但是他不希求,這也是一種條件不夠,對不對?09:28

  所以,這一段討論完了之後,前面一開始我們提的那個問題,「是故應須作如是思而尋教授」,這一大串就是要「思」什麼呀?要對經典得到這樣的定解:一定要親近善知識,依止善知識的教授,於是等中尋求定解。是這樣吧?對不對?這個「思」要思這個,是不是?思考要依止善士的教授,然後在善士的教授得到對經典堅定不移的這樣一個正知見,就是這一段整個要講給我們的。10:05

  所以《廣論》原文的這個三、四行要上下文結合起來看,也要把師父講的這三大段通篇地看,然後才會對「應作如是思」,思的到底是什麼──思的是:「要親近善知識,才能對經典得出這樣的看法。」不然我們不知道。善知識要不教我們,我們只看教典的話,無法知道諸大經論對於諸欲求解脫者的我「實是無欺最勝教授」這一點,我們得不到定解的!就一定要善知識手把手地教,甚至是在每一個對境上、在每個取捨的難點上,善知識要指導我們有沒有皈依法吧!對不對?10:46

  我們看我們的現行就知道我們是不是那麼樣地依止教典來達成離苦得樂?但凡有一點路子,我們就要自己想辦法,我們是不會靠佛說的辦法,走投無路了才去找佛,是這樣嗎?平常看看自己的想法。11:04

  所以,「諸欲求解脫」就是從苦中解脫嘛,對不對?從繫縛中解脫,從那個苦的狀態裡解脫。這個解脫的方便唯有佛知道,也唯有佛完成了,所以一定要依靠他的教授才能得到。但是我們的起心動念之中還是強烈地要依靠自己,或者依靠自己周圍的人;在周圍人裡面,我們不會認為好像佛在我周圍,即便遇到了善知識也很難生起視師如佛的心。11:34

  所以,怎麼樣把經典真的、真的認識到每一步的離苦得樂都要嚴格地,或者說貼切地像經典那樣,得到這樣的定解是不是一定要依止善知識?從善知識的口訣教授中非常認真地修行。什麼是苦、什麼是樂、什麼是苦因、什麼是樂因,這些正知見都得到之後,然後在每一步的行持中,也要依靠善知識的口訣教授,不然當下取什麼、捨什麼也是不了解的。12:08

  師父這一段有沒有強調:學教典要學得明白,一定要依止善士的口訣?

  是不是這樣?你們覺得呢?12:17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584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500講-用口訣開啟經論之門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500講🍁用口訣開啟經論之門|【全廣II】光明版4K|真如老師|2024-08-01 ~ 08-07|全球廣論第二輪



講次 | 0500 (2024-08-01 ~ 2024-08-07)
標題 | 用口訣開啟經論之門
廣論段落 | P12-LL3 ~ P12-LL2 莫作是念……故是第一。
音檔 | ( 南普陀版 8A 12:46 ~ 8A 15:32 ) ( 鳳山寺版 07 10:16 ~ 08 11:06 )
手抄頁/行 | ( 2015 南普陀版:第1冊 P237-LL1 ~ P239-LL4 )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238-L1 ~ P239-LL4 ) ( 鳳山寺版:第1冊 P191-LL3 ~ P192-L4 )
手抄段落 | ( 南普陀版:而不要起……非常重要! ) ( 鳳山寺版:下面是我……不要犯! )

00:00

  大家好!今天我們接著往下研討師父的帶子。今天到了「莫作是念起如是執,謂諸經論唯是開闢廣博外解,故無心要。諸教授者,開示內義故是第一。」把這兩段一起聽一下,請大家端正自己的發心,並且攝心而聽。00:25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而不要起下面這個錯誤的概念,下面什麼錯誤呀?

莫作是念起如是執,謂諸經論唯是開闢廣博外解,故無心要。

這個見解千萬使不得,千萬不要說有這個念頭乃至這樣的執著:這個經、論都是講講說說,沒有重要的!要曉得,不是經論的錯,而是說我們聽的人沒聽到;或者容許有這種可能,講說的人沒有把那精要講到,這是絕對有的,絕對可能的。就是說他講的人講到了,我們聽見了以後還要一步、一步上升。就像我們剛才說的,譬如說,很多唱念的儀軌,這個非常好啊!非常好啊!但是我們了解那個唱念的儀軌以後,你不執著。它儘管很好,你覺得很執著:哦,它是海潮音、一個是鼓山調、一個寶華山……。各有各的完整的、精采的內容。如果說,他本來的原意,說跑到這個地方,把大眾統率起來,他已經有了,那麼你正好省事,這不是很好嗎?可是你偏偏覺得,欸,他這個不行,你這個好。毛病出在我自己欸,這一點是我們要真正了解的,我是隨舉一例。01:38

當然,的的確確也有可能,他把那個奇奇怪怪的、哼哼哈哈的統統加進去,那個東西是人家帶進去的錯誤。有的!這我們要辨別得非常清楚。所以修學佛法,為什麼要廣學經論,得到那個宗要的真正的意趣就在這裡。你一定要把那個正、似──正是正確無誤的,似是似是而非的,辨別得清清楚楚,知所取捨。這樣你走的話,不管環境多惡劣,對你來說,你一定增長,環境越惡劣,你越好。所以說,經上面祖師菩薩都這麼說啦:「善人的啊,是我的師;惡人的啊,我的資。」什麼叫師?什麼叫資?好嘛,我跟他學;不好的話,嘿,這個你的資──資糧。為什麼這個惡的為什麼是你的資糧啊?喏,他如果乞丐來跟你要東西,他成就你的布施;他如果一個壞蛋跑得來跟你發脾氣,成就你的忍辱,成就你的持戒,成就你的精進。不是嗎?這個理論我們要知道,絕對要知道!那個時候,我們心裡面才能夠步步升上。所以下面說:02:56

諸教授者,開示內義故是第一。

真正要曉得,這個是實實在在把這個精要的內義啊,能夠告訴我們的,所以它是最好,最好!這一段話非常重要!03:12
  聽完這一段,我們再一起聽一下師父的新版《廣論》對於這一句經論的解釋。03:22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下面是我們不應該的:

莫作是念起如是執,謂諸經論唯是開闢廣博外解,故無心要。諸教授者,開示內義故是第一。

  說不要這樣念頭,起這樣的執著:說這種大經大論都是講講的啊,不是真正修行的心要啊!這個念頭千萬不可以!最後總結說,說這樣在這種狀態當中,說大經大論不是,那只是這一種教授才是開示內義的第一教授。整個的這種念頭,我們千千萬萬不要起、不要犯!04:12
  有沒有發現在新版《廣論》裡的解釋中,「莫作是念起如是執」,然後師父說:「起這樣的執著」時冒號「:」,最後到「諸教授者,開示內義故是第一」都是圈回來的。所以師父說:「這種大經大論都是講講的啊」,就是那個執著──「起這樣的執著」。然後「不是真正修行的心要啊!這個念頭千萬不可以!最後總結說,說這樣在這種狀態當中,說大經大論不是,那只有這一種教授才是開示內義的第一教授。」那個教授是什麼呢?就是下面我們要討論的這個消文,就這一段。04:57

  第二版的和第一版講的,你們大家會不會認為師父講的不一樣?其實還是差不多的。在第一版講的時候,師父也總結那樣一個,到第二版就把這個「教授」理解為「口訣」。接下來我們可以再把原文作一個消文,因為這個消文是很重要的。05:19

  「莫作是念起如是執」,師父說:「這個見解千萬使不得」,那是什麼見解呢?然後開始冒號:「諸經論唯是開闢廣博外解,故無心要。諸教授者,開示內義故是第一。」這引號引回來。說:「絕對不能這樣認為,認為什麼呢?就是眾多的教典只是剖析了很多外在的知識,因此它並不含有法義的精髓」,沒有心要、沒有精髓。但是哪裡出現精髓呢?「就是眾多的口訣中開顯出內在修行的法要,所以那個口訣開示內在法要是最為超勝的!」這段要這樣消文。06:12

  在這裡邊我們要講兩個字,「諸教授者,開示內義故是第一」,根據藏文來看,這個「教授」應該理解成「口訣」,那麼這個口訣又怎麼理解呢?因為這個人他起了這樣的執著,認為:「這個經論中都是開闢外在的知識,沒有什麼修行的心要。那修行的心要去哪裡找呢?就在他自己上師的口訣裡邊找,那裡邊才是最殊勝的。」這個明顯就是比較偏向於上師講的口訣,認為經論是沒有什麼必要的。06:50

  但是反過來,如果他的上師不是這樣想的,他就不會產生這樣的見解。因為這裡邊還是那個問題:這個見解是他自己總結的,還是他老師教的?如果他老師教的,這個口訣肯定是有問題的,因為清淨的口訣一定授與對廣大經典的決定信解,就是修行不可以離開它,而且它是唯一指南。那如果不清淨的口訣,就會教他「經典是開闢廣大外解,沒有心要的」。所以這裡邊前一個科判就已經顯示了,清淨的口訣和不清淨的口訣在修行者的心中所產生不一樣的見解。07:28

  其實這個「教授」和「口訣」,有的時候它倆是可以通著解釋的,「教授」就是指佛所宣說的經典,「口訣」應該都是自己的善知識講的。那麼對這個「口訣」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呢?仁波切曾經說過:上師的口訣,就是理解打開經論所有意涵之門的一把鑰匙,漢文中「口訣」和「教授」如果翻成一樣的話可能不行!因為「清淨的教授」和「清淨的口訣」在藏文上的意涵是不同的。所以這裡邊《廣論》原文應該是「口訣」,而無倒顯示解脫道的清淨能詮是「教授」。「口訣」就像剛才說的,如同看見經論內容的眼目,或者說易於了解意涵的一種方便,這兩者是不同的。08:21

  這個時候仁波切還講了一個譬喻說:就像我們看電視,一直都沒有顏色,然後不懂的人按來按去、按來按去就是沒有顏色,辛苦了半天都沒有用。結果找人來看,說要這樣按一下,顏色就出現了。這個「按一下」,仁波切說可以理解為這就是口訣,口訣就是要這樣理解。看不懂經典的時候,心裡想:「欸,是這樣子嗎?是那樣子嗎?」然後上師說:「這樣子的話,意思就是這樣!」上師會給你確定一下:就是這樣!這就是口訣。所謂的「口訣」,就是容易了解其中所有內涵的方法,而這種方法就是口訣。09:04

  在跟師父學習還有跟很多善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這一點是非常非常明晰的!就是當你內心中有一種猶豫,或者你覺得應該是朝著這樣的方向,但是如果善知識不肯定一下,你也會覺得這心裡有點不踏實。那這個時候就這一點去請問善知識,善知識說:「對!就是這樣理解的。」我的善知識會講他的老師怎麼教他、怎麼教他,這個問題就是這樣,沒有其他的方式去理解。這個時候心裡就會很踏實、很篤定,然後回來修行的時候,應該說也比較容易產生覺受。如果是相似口訣、是完全錯誤的口訣,修了很久就會產生障礙,完全不會出現經論中所說那樣的修法正確的覺受。

  有沒有聽清呢?09:51
圖檔
發表主題 主題已鎖定

回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