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第401講~第495講【全廣 II】

福智廣論|宗大師:【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般羅密
版面規則
此區專為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所設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95
文章: 33393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91講-清淨教授必須授與決定信解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492講 493講 494講 495講
🍃廣海明月0491講🍁清淨教授必須授與決定信解|【全廣II】光明版4K|真如老師|2024-05-09 ~ 05-15|全球廣論第二輪



  大家好!這一週你們有努力修行嗎?前一段時間因為身體不好,所以間斷了一講。在學習之前大家要提起殊勝的意樂,注意!全神貫注!好!我們一起來聽師父的帶子:00:22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故諸大車,造諸釋論及諸教授。是故若是清淨教授,於諸廣大經論,須能授與決定信解。

下面這段話,所以這個「大車」,這個大車就是它兩個大派。這兩個大乘的作法,造種種的解釋經的這種論典,以及特別地說明這個精要的要義的這些。如果說它這些東西是清淨的教授,換句話說這個教授本身是有圓滿傳承、有修持經驗,也就是沒有錯誤的話,它一定有這樣的一個特質。什麼特質啊?所以對大經大論,告訴你,喏,這個大經大論說的內容是什麼,產生決定的信解。你會曉得:「啊,千真萬確!」為什麼要說這個話?為什麼要說這個話?就告訴我們,真正修持的重要的關鍵都在這裡;現在我們哪,修行不要經論的,那就是針對的這一點。看了這一點我們要了解,不但我們現在這裡是這樣,當年印度也有這種毛病,這個東西歷來已久,歷來已久。01:49
  「故諸大車,造諸釋論及諸教授」的「」,就是因此的意思。那因為什麼呢?就是前面那一段,「故諸契經及續部寶勝者聖言,是勝教授。雖其如是,然因末代諸所化機,若不具足定量釋論及善教授,於佛至言自力趣者,密意莫獲。」說珍貴的經典及密續等佛陀的教言,都是殊勝的教授。雖然如此,但是對末世的所化機來說,如果不具足定量的解釋,還有善知識的口訣,憑藉著自己的力量趣入佛陀的教言的話,那麼會無法獲得如來的密意。02:38

  大家可以想一下,如果得不到如來的密意,那就是我們自己那一套。我們自己那一套是什麼呢?就是生、老、病、死,六苦、八苦,就這些痛苦,解脫不了的!因為如來的密意就是解脫痛苦的。因此,祖師們就要造論來解釋佛陀的密意,幫我們去解脫或者成佛。03:04

  上面寫的「大車」,大車是什麼呀?師父說是深見、廣行兩大派的祖師,造種種的解釋經典的論典,以及特別說明經典的要義。「大車」就是解釋佛陀密意堪為依據、堪為定量的祖師,他們解釋佛陀的密意是正確無誤的、可以依循的,就像為我們開拓了一條可以行走的大路,所以稱之為大車。03:35

  可以想一想,走一條大路,然後直達目的的感覺。請問大家目的是哪裡呀?是成佛對吧!如果走一條直路去成佛,那該多麼地開心和安全啊!這就是祖師們的恩德呀!03:52

  接著說:「是故若是清淨教授」,出現了「教授」兩個字,「教授」前面出現了什麼?「清淨」。「清淨教授」前面還有什麼?就是「若是清淨教授」,說如果是清淨教授的話,請問具備什麼樣的特質?師父說:「這個教授本身是有圓滿傳承、有修持經驗,也就是沒有錯誤的話,它一定有這樣的一個特質。」04:26

  「什麼特質啊?」就是「須能授與決定信解」。對什麼授決定信解?「於諸廣大經論」。注意看!這個清淨的教授,能幫助學它的人產生決定信解,是要對於廣大經論產生決定信解。師父用了「千真萬確」四個字告訴我們:「真正修持的重要的關鍵都在這裡」。都在哪裡?都在大經大論中,是吧?那麼大經大論說的內容是什麼呢?就要產生決定的信解,然後「你會曉得:『啊,千真萬確!』」05:09

  什麼是千真萬確?說:「真正修持的重要的關鍵都在這裡。」就是對於大經大論的內容要產生絕對的信解,信什麼?相信或人、或天──或者我們是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天人──他要求解脫者,就是不想要在輪迴裡,想要究竟成佛。說現時的,還有久遠的──注意喔──一切義利,不是說小小的利益,或者局部的利益,或者一段時間的利益,而是現時、久遠的一切時間、無限長的義利,都在經論裡邊。那一條路──達成離開痛苦、解脫痛苦的那條路,就在經論裡邊。05:58

  我說的這是什麼?對!就是如果這樣去相信,那就是一個信解。如果你得到決定信解就是決定信解。06:10

  那我們的心是不是會認為:求解脫的路、解脫痛苦的路都在經典裡呢?還是我們會覺得:那一套啊──看點什麼、吃點什麼、逛個街啊,或者聊大天,才能解脫痛苦。對吧!06:30

  那我們的現行是什麼呢?接著師父提出了我們的現行,什麼現行?「現在我們修行不要經論」,接著師父說:「針對的這一點」,針對哪一點呢?就是修行不要經論這一點,又說了一句:這個毛病有多久了?「歷來已久」!師父說了兩遍「歷來已久」。06:51

  我們的毛病就是修行不要經論,而祖師們造論就是為了解釋佛經、解釋經典。那經典對求解脫者來說,它意味著什麼?「是無欺最勝的教授」,而我們恰恰是不要經典,而經典恰恰是我們最需要的。有沒有發現,我們就是經典要教我們的徹底反方?07:20

  那再問大家說:如果你學了不清淨的教授,會不會對廣大經論授與決定信解呢?接下來就聽下一段師父的解釋:07:35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那麼現在我們看看,他下面繼續下去。

若於教授雖多練習,然於廣大佛語釋論所有義理,不能授與決定信解。或反顯示彼不順道,唯應棄捨。若起是解,諸大經論是講說法,其中無有可修要旨,別有開示修行心要正義教授,遂於正法執有別別講修二法,應知是於無垢經續無垢釋論,起大敬重而作障礙。說彼等中,不顯內義,唯是開闢廣大外解,執為可應輕毀之處,是集誹謗正法業障。

  這一段話。所以現在呢?如果說清淨的教授,這個教授,這一個告訴我們的是沒有錯誤的話,那麼他一定對那個大經大論,確定讓我們了解內容,信得過這個是修行的最佳指導,照著他去做,必然達到我們要的圓滿結果。反過來,對於他講的那些內容而說了很多,結果對於這個佛陀的這種義理,沒辦法給你決定信解,沒辦法給你決定信解的話,不但是沒辦法給你決定信解,而且反過來說:「啊,這個不合理!這應該棄捨的。」這個話怎麼講呢?譬如我們現在平常一般地來講修行了,啊,這個講修行哪,不要用經教的,就這樣。講了半天所以現在我們講的道理,講了半天,現在修行啦,怎麼辦啊?這個不要了,現在我們跑著去修行了,這兩件事情。很多地方有這個毛病。09:38
  師父在這一段中說清淨的教授,舉了兩個例子。清淨的教授有什麼特質呢?「告訴我們的是沒有錯誤的話,那麼他一定對那個大經大論,確定讓我們了解內容,信得過」,注意這幾個字!「信得過這個是修行的最佳指導」,注意!最佳指導。「照著他去做,必然達到我們要的圓滿結果。」這裡邊有一個「信得過最佳指導」,還有「照著他去做」,然後接著後面「必然」,師父的語氣是很確定的。必然會怎樣呢?就是「達到」,達到誰要的圓滿結果?就是我們自己想要的結果。10:26

  是「結果」嗎?通常我們聽的時候會漏掉「圓滿」,是「我們要的圓滿結果」。這個圓滿的結果是什麼樣的?不是去掉一點點苦、一絲絲苦,而是把所有、所有的苦都去掉,一點點苦都沒有了,而且要把所有的樂、所有的樂都圓滿,那就是佛果。10:48

  這是在講什麼?就是講清淨的教授,對吧?清淨的教授的特質。

  那麼不清淨的教授就是另一段了,就是沒有辦法產生決定信解,不但沒有辦法產生決定信解,還會顯示彼不順道。宗大師說:「唯應棄捨」,就是說我們必定要棄捨的,只應該棄捨它!11:14

  那我問大家說:「唯應棄捨」捨的是什麼?捨的是不清淨的教授,對吧?那為什麼唯應棄捨呢?因為「顯示彼不順道」。什麼是「顯示彼不順道」?那個「彼」喔!就是與大經大論不相順、與大經大論相悖的道。那與大經大論相悖的道是什麼?就是絕對不會離苦得樂,我們的苦不會減輕的,這就是與大經大論相悖的道,因為只有佛才開示了離苦得樂究竟的這條道,所以離開這個是沒辦法離苦得樂的。12:04

  所以如果這個教授顯示了與經論不相順的道的話,那這個教授是不是我們學人唯應棄捨的?你要它有什麼用呢?你已經很苦了,這個教授也不能去除苦,反而苦可能還更嚴重,那要它有什麼用?一定是唯應棄捨,所以一定要捨棄這種不清淨的教授。這種不清淨的教授,要捨棄它,因為它讓我們捨棄大經大論,是這樣嗎?對不對?所以絕對不可以捨棄大經大論!12:36

  那舉個例子,什麼是不清淨的教授呢?譬如說「修行不需要經論」,這種經驗教授就一定要棄捨的。大家讀這個漢文的意思,有人可能會覺得:唯應棄捨,是不是棄捨經論啊?實際上要棄捨不清淨的教授。你們去看那個《四家合註入門》,這個問題我有在《四家合註入門》裡專門問過,說:「是棄捨經論,還是棄捨口訣?」然後仁波切說是棄捨口訣,對吧?是棄捨「反顯示彼不順道」的教授,是棄捨這個。13:13

  那麼師父的解釋,是在解釋不清淨教授其中的一種,師父為我們舉了不清淨教授的例子。比如說這個教授告訴我們說:經論沒有那麼重要,修行的時候你自己修就好了;不需要經論,經論是應該棄捨的。這個教授是不是清淨的教授呢?這個教授不是清淨的教授,因為它顯示了與經論不相順的道。所以大師說「唯應棄捨」這樣的教授,就是要把這樣的教授徹底丟掉!千萬不要放在眼前,也不要放在耳畔,也不要進入內心。因為這樣的教授就是害人,因為它不清淨;它顯示的東西,是與佛陀的經給我們開示離苦得樂的道違背的。所以我們要是照著這樣的教授修的話,是達不到我們要的離苦得樂的這個目標的。14:12

  有沒有聽清?現在是不是再想一下:那我們現在有沒有得到清淨的教授?我們得到的這個清淨教授,是沒有讓我們不需要經典的,對不對?沒有說這樣的任何一條。都是要我們緊緊地依靠經典,然後達成自他的解脫,乃至成佛。14:35

  為什麼我們會得到這樣清淨的教授?是因為師父的恩德啊!師父把傳承帶給了我們。有從佛陀一直到現在沒有間斷的這個傳承,我們沿著這樣的路才能走向解脫。14:50

  好!今天就到這裡,謝謝大家!14:54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95
文章: 33393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92-皈依經論,從感受中逆行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492講🍁 皈依經論,從感受中逆行



講次 | 0492 (2024-05-23 ~ 2024-05-29)
標題 | 皈依經論,從感受中逆行
廣論段落 | P12-L4 ~ P12-LL5 故諸大車……正法業障。
音檔 | 7B 27:27 ~ 8A 02:49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26-LL1 ~ P232-L9 ( 2016 南普陀版:P226-LL2 ~ P232-L9 )
手抄段落 | 故諸大車……這個毛病。

00:00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請大家殷重地發心──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如母有情,我們要希求於無上正等菩提!要證得佛果的話,就要知道因,因一定要先知道;要想知道因的話,需要來聽法。所以我們要懷著為利益無窮無盡的有情去成佛這樣的一個動機,來學習今天的《廣論》。00:29

  上一次我們學到,師父說:「如果說清淨的教授,這個教授,這一個告訴我們的是沒有錯誤的話,那麼他一定對那個大經大論,確定讓我們了解內容,信得過這個是修行的最佳指導,照著他去做,必然達到我們要的圓滿結果。」還記得這一段吧?00:56

  那我再問大家一個問題:因為這前面說大經大論是最佳指導,如果大經大論不是最佳的指導,那麼你們覺得什麼是我們修行的最佳指導,然後我們照著去做,必然會達到我要的圓滿結果呢?什麼?那是什麼?你們的答案是什麼?01:21

  如果不照著大經大論,我們是否就只能跟隨一種東西?那種東西就叫感覺──那個感覺。01:34

  大家知道感受性的東西是不是很多都是跟煩惱綁得很深的?像貪、瞋、癡、慢、疑,全部都是感受攪起千重浪!會看不清楚。像在《廣論》十二緣起當中說,我們的根對到境生起了識,根境識三者和合而生起了什麼呀?生起了感受,然後感受又引生什麼?引生愛。生起樂受之後就會引生貪心,生起苦受之後就會引生瞋心,對吧?生起捨受之後就會引生愚癡。02:22

  在《俱舍論》裡邊也說:欲界的貪心跟樂受是相應的;瞋心是跟苦受相應的;愚癡也有可能跟苦、樂、捨三種感受相應;我慢是跟樂受相應的;疑這種煩惱它是跟苦受相應的;邪見喔!注意,邪見有可能是跟樂受相應的,也有可能是跟苦受相應的。所以所有的煩惱,都一定有跟它相應的這個感受伴隨著生起,不同煩惱跟不同的感受相應。就是它們是好像一對對,感受就是陪伴著煩惱的。我們跟著感受走,感受又跟著不同的煩惱相應,所以是不是我們只能跟著自己的感覺、自己的煩惱一路走下去,完全沒有自主權?03:17

  一旦缺少了經論的指導,我們再去看我們的現行的時候,你就會看到感受瀰漫了整個生命。感受像一個大魔一樣,它霸佔了我們所有的生命、指揮我所有的現行──只要我感覺好,有什麼大不了?對不對?03:39

  如果只從我感覺好出發的話,那我覺得這個世界會太不樂觀了!比如說我感覺你錯了,那我可以罵你嗎?可以打你嗎?可以對你冷暴力嗎?我感覺你的錢應該是我的,那可以搶你的嗎?我感覺怎樣、怎樣……就太多了!比如說人類感覺動物的肉很好吃,那為了吃牠們的肉就去殺害牠們;感覺到動物的皮毛很柔軟就殺了牠,然後用牠們的皮毛來做衣服還有各種飾品。04:18

  我們有衣服、也有皮膚,為什麼為了奪取別人的皮毛要去殺牠們,把牠們的皮毛穿在自己的身上?你想想:如果站在動物的觀感上,我們殺了牠們,還要公開舉行各種展覽,把牠們的皮毛掛在那裡,大家都歡歡喜喜的。對牠們來說,是不是他們就是欺負那些不會講話的動物?而且有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非常正常的:你就是桌上的一道菜,就是該把你的皮給我穿!而且我穿上很美,我一點都不殘忍,我穿上這樣東西覺得很漂亮,感覺非常非常地好!就是當禮物互相送,對不對?送的是那個動物賠上牠的命。05:10

  那跟著感覺,就只是耽著於舌頭上的、舌尖上的味道,會不會去考慮:為了這個味道,那個眾生或者那些眾生會受多大的痛苦?比如說為了我們這一點點覺得自己美的時間,那個眾生會因為這個皮毛而失去生命,我們所有有命的都那麼愛生命,難道不考慮考慮其他的眾生也愛生命啊!我們能不能考慮那些被殺害的眾生的那種恐懼、那種絕望、那種委屈、那種悲憤?能考慮嗎?因為我的感覺是第一位的啊!05:54

  所以我們不皈依大經大論,能逃得掉感受對我們的控制嗎?那我們會依著什麼?就會依著感受。為什麼會一定依著感受呢?因為無始劫來我們就依著它,沒辦法反抗,根本就跳脫不了它的控制力。它是極其野蠻,它的控制力嘛!居然是全部把我們控制地死死的,動彈不得。06:23

  所以如果已經是這麼嚴重的一種狀況的話,我們怎麼可能從這種感覺當中完全地逆行,徹底地脫離感受的控制呢?就只有一條路──就是要依靠善知識啊!要依著清淨的口訣教授去多練習。正因為我們的問題是這麼嚴重,所以三寶的加持力也會很強,信心的力量也不可思議!所以還是有解決之道的,還是有解決的辦法的。06:54

  那我們就會問佛陀說:「聽說尊貴的您原來也是眾生,然後您開始修行的;那煩惱這麼粗重的我現在也是眾生,我能像您一樣把修行修好嗎?」《入行論》裡回答這個問題說:「如來實語者,說此真實言:所有蚊虻蜂、如是諸蟲蛆,若發精進力,咸證無上覺。況我生為人,明辨利與害,行持若不廢,何故不證覺?」佛陀說了,像蚊子啊、小蟲子啊、蠕動的蛆蟲啊那些眾生,牠們如果發精進力,都能夠證菩提啊!我現在還不是那個樣子呢!我們在六道裡算是很高級的生命了,對不對?人道!如果能好好修行,為什麼證不了菩提呢?07:50

  所以這段話討論下去就變成:如果不依靠大經大論──注意喔──作最佳指導,那自我就會上場。自我上場了,無量劫來導演了無量的悲劇就又開始了!只不過又開始一個下一期的可怕輪迴。依著感覺走,有可能得到人身嗎?沒法持戒啊!因為就只愛自己,連人道都得不到。所以這個導演他是不會把自己導到人道去,乃至演人類的故事也演不了,一定會到三塗。所以如果不依靠大經大論作最佳的指導,那是不是我們的來世就全毀了?對不對?然後他一定會走上棄捨經論的路,因為他一開始就會覺得:這不是最佳指導,那要這個做什麼?就沒必要去了解經論。08:45

  那現在有個問題:怎麼樣在每個階段的聞思中都能夠現起來經論是我們的最佳指導呢?離苦得樂的最佳指導?就我們現有的,能不能找到答案?09:00

  就是要不間斷地研討《菩提道次第廣論》,不間斷地研討,整本《廣論》都會講這個問題。所以你翻《廣論》,哪個章節它都在講。實際上,如果棄捨了大經大論作為指導,那我們就會全面地沉淪,因為經論就是唯一的,前面說「獨唯佛故」,唯一的離苦得樂之路,就是究竟的離苦得樂之路。09:28

  如果我們不選的話,那就只剩下一條唯一的路,就是輪迴呀!在輪迴裡邊墮落,又上升、又墮落,出不去輪迴。出不去輪迴,甚至有的人因為誹謗經典的緣故、棄捨經典的緣故,生起了大邪見,他也絕對生不了人天哪!所以唯一的一條路就是輪迴、墮落。09:55

  請問宇宙間除了輪迴和涅槃,還有什麼其他現象嗎?宇宙間這兩大現象,涅槃的現象是快樂的,輪迴的現象是痛苦的,那我們是在哪個現象中?我們是在輪迴的現象中。那怎麼從這個苦的現象中走到樂的現象中?一定要跟著佛所宣說的經典、祖師造的論走向涅槃,對不對?10:19

  我們無量劫來就跟著自我走,就會無休無止地輪轉下去!會不會出現第三種呢?我既不涅槃、也不輪迴。是沒有的!要嘛走向解脫、走向究竟地離苦得樂,要嘛就是苦!苦!苦上加苦!10:39

  那怎樣能夠走向涅槃呢?就是要唯一的那條路──大經大論是我們修行的最佳指導。大家認為呢?10:53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95
文章: 33393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93-棄捨不依經論的錯誤口訣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493 棄捨不依經論的錯誤口訣
來源:廣海明月



講次 | 0493 (2024-05-30 ~ 2024-06-05)
標題 | 棄捨不依經論的錯誤口訣
廣論段落 | P12-L5 ~ P12-LL5 若於教授……正法業障。
音檔 | 8A 02:49 ~ 8A 05:02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32-LL5 ~ P233-LL4 ( 2016 南普陀版:P232-LL7 ~ P233-LL5 )
手抄段落 | 雖然我們……了大障礙。

  大家好!最近這一週你們心情好嗎?如果心情沒有特別好的話,是不是在心情不好的時候選擇去聽聽師父講的帶子,緣一下正法,讓自己的心情積極起來!00:16

  今天我們繼續一起往下聽,聽一段師父講的《廣論》。00:24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雖然我們說的時候:「啊,我們是要行解並重啊!」結果呢?妙咧!既然行解並重的話,行在解處,依講的了解了照著去做。現在你講完了半天,說:「啊,現在好了,我們要去修行了,這個不要了。」跑到那兒去,那不是有問題嗎?所以這個地方說,假定他講那個教授,是感覺得:欸,那個經論當中,你沒辦法產生決定的信解;不但是如此,而且應該棄捨,說這個用不著的。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變成什麼呢?這個,他為什麼要這樣說呢?說那些經哪、那些論哪,這個裡邊只是講講的,只是講講的,真正修行的道理,「其中無有可修的要旨」。真正修行的重要的宗旨,說不在這裡,在別的地方才開示你,這樣,別的地方才開示你。不過這個地方我們不要誤解啊!說這個教外別傳,好像是跟那個教沒有關係,其實,你真正了解這個心要去看那個經教的話,那個教本身的的確確是還在包括在那個教裡面,並沒有,這樣。這個裡邊有特殊意義,我們這裡暫時不去談它。01:45
  好!現在聽完這一段,我提一個問題:師父在這裡邊說我們要行解並重,請問這是正確的做法,對吧?然後師父說:「結果呢?」結果怎麼了?有人怎麼把它做反了!既然是行解並重的話,那「行」你應該如何照著經典去行,你一定要依照講的了解了;那個「解」字──講的經典自己了解了,然後照著了解的去做。什麼意思?就是聽完了,聞到聞所成慧,自己用自己的力量再把聞到聞所成慧怎麼樣?經過思考,變成思到思所成慧,然後再把這個思所成慧用修力把它修,從思所成慧到修所成慧。02:50

  那實際上我們現行變成什麼了?就是現在講了半天,說:「好啊,那我去修行!」修行的時候,我們聽的那個所緣、思的那個所緣都不要了,然後跑到哪兒去了?自己另外又找個地方,找一個所緣去修行了。03:10

  然後師父問說:「跑到那兒去,那不是有問題嗎?」你們回答:一定是有問題。是不是大問題?是有大問題的!這裡邊有一個非常大的險處,師父有給我們層層剖析。師父說:這個地方,假定他講那個教授,是感覺到:那個經論當中,沒辦法產生決定的信解。我先問大家:信解什麼?03:39

  對廣大的佛語釋論所有的義理,要能授與決定信解,信解它是修行心要的唯一的教授。注意!信解它是修行心要的唯一的教授,對不對?要修的話,你就只有照著經論修,沒有其他的路。可是他沒有辦法產生這樣的決定信解,就變成那除了經論之外還有其他路,不是嗎?有!他認為有其他的路。04:17

  師父往下面再引導,更可怕的是:他不但如此,注意!他還「唯應棄捨」,棄捨了!這裡邊師父講的是應該他棄捨了經論。那麼,為什麼他會棄捨經論呢?因為他聽了錯誤的口訣教授,那個錯誤的口訣教授就是我們列舉的:啊!修行的時候不要學那麼多啊,或者不需要學經論啊,給你一個口訣照著學就可以了。對於廣大的經典他沒有視為是唯一最勝的教授,所以他依止、信任了這樣錯誤的口訣,就會完全地錯誤。05:04

  問大家:這樣的口訣是要照著呢?還是要捨棄呢?應該要棄捨這樣的口訣,而不是應該照著這樣不清淨的口訣去棄捨經論,應該棄捨這個口訣本身。但師父在這裡邊舉的現行,是不是他依照了這個口訣,結果他棄捨了經論?他依著錯誤的口訣棄捨了經論,那個錯誤的口訣告訴他經典是用不著的。那如果在這種狀態下會變成什麼?就變成一種結果──經論就是講講的,真要修行的時候是沒有可修要旨的。05:44

  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可修的要旨,那為什麼還要聽呢?花那麼多時間聽呢?請問修行重要的宗旨要在哪裡啊?我得去找呀!不在經典裡,在哪裡?我找不到我不會修,我得去找!」要離開經典再找一個可修行的要旨──除了經典之外,找!06:10

  這個見解,在下一段師父會用一個恭敬心的角度去剖析它,但是我們現在也可以試著想一想:我們用聞、思、修慧三者的角度,從因到果這樣去剖析的話,就會發現這種見解完全割裂了教正法和證正法的因果關係。因為不聽聞教正法,就不能依著教正法而生起證正法,它們是因果關係。聞、思、修也是聖道非常重要的次第,他也把這個次第割裂了,所以佛法這樣是沒法修的,傳也傳不下去、修也沒法修!因為經典是唯一的依靠,把經典都棄捨了!他教的東西就是要棄捨經典,依照那個不清淨的口訣把經典棄捨了。07:03

  請問經典是誰講的?是佛講的。祖師為什麼要寫論?就是解釋佛陀講的,比如說寫論解釋《般若經》,讓大家還是要學《般若經》啊!只有佛才知道怎麼成佛,我們不依靠我們的導師,我們依靠誰呢?我們要成佛,不依靠佛陀依靠誰?如果我們依靠了一個錯誤的經驗,怎麼樣去證達像佛陀那樣清淨的果位呢?很顯然一定會背道而馳,因為不重視經典、不恭敬經典,把這麼珍貴的東西棄捨掉,能想像這樣造作的惡業嗎?會不會下地獄啊?很危險喔!還會誹謗吧!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教誡!07:56

  把教正法和證正法割裂開來,把聞、思、修三者割裂開來,而且把講、修的正法──講的教正法和修的證正法也是兩個完全分家,這顯然是他依靠了極其錯誤和顛倒的教授,然後讓這個修行人陷入到這個險處和這種迷亂之中。所以大家千萬不要跟隨這樣的錯誤教授!一定要時時地醒覺自心,要完全地依靠宗大師告訴我們的、在經典上所說的,也是師父告訴我們的那樣去修行。除了依靠經典,我們會有任何路去成佛嗎?因為只有佛陀知道怎麼樣究竟地離苦得樂──徹底地離開痛苦、徹底地得到一切最圓滿的快樂。不然還有誰知道呢?08:51

  佛陀就是為了我們能夠徹底地離苦得樂才宣說了那麼多法,那個法就是要打開重重的心結,因為痛苦在相續中啊!有煩惱的千千結,那些結一定要用佛陀的教典的理路,一個一個地透過聞思修、戒定慧把它打開,然後我們才能夠醒覺自心,踏上覺悟的道,是不是?離開了佛陀,離開了佛陀他的指引、離開了這種光明,我們用哪一束光去照耀自心呢?用哪一束光去照耀腳下的路呢?09:34

  你們認為是不是這樣?09:38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95
文章: 33393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94-學佛最重要的就是恭敬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494講🍁 學佛最重要的就是恭敬

來源:廣海明月


講次 | 0494 (2024-06-06 ~ 2024-06-12)
標題 | 學佛最重要的就是恭敬
廣論段落 | P12-L5 ~ P12-LL5 若於教授……正法業障。
音檔 | 8A 04:09 ~ 8A 06:43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33-L6 ~ P234-LL6 ( 2016 南普陀版:P233-L5 ~ P234-LL5 )
手抄段落 | 所以因為……它的差別。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了。希望在聽講之前,我們能夠複習一下聽聞軌理,讓自己的心真正地進入聽法的前行準備,就像你做一件非常、非常莊嚴的事情的一個儀式。這種儀式就是你去用自己的心思惟聞法勝利,比如說六想,還有五想聽聞正法、斷器三過等等。這樣的一個思考會把我們的心從生活的這些林林總總的事相的執著上,一下轉到了聽法的一個前行。這種前行的準備對我們的心是非常、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大乘發心!前面至少要有一個皈依,比如說:「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諸佛正法賢聖三寶尊,從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聞法諸資糧,為利有情故願大覺成。」這樣念三遍也是可以的。01:27

  好!我們接著一起來聽師父的帶子。01:34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所以因為有了前面這種錯誤的見解,所以他就覺得:啊,講嘛是講,修嘛是修。所以對於那個正法啊,覺得有兩樣東西:一個是講的,一個是修的。所以遂於正法執有別別兩樣分開來的──講跟修兩個法。在這種狀態當中,我們會產生:既然這個教是講的不是修的話,那個教就沒用啦!你就不重視它啦!於是呢?就不重視,我們不一定是很輕賤它,但是那恭敬心就引不起來。要曉得修學佛法最重要的,就是恭敬心;而反過來,法的沉沒最主要的原因哪,就是沒有恭敬。既然你現在說,修跟講是兩件事情的話,那麼你對這個恭敬這件事情就產生了大障礙。02:28

剛才我們已經說到這個修學佛法,恭敬是最重要,恭敬是最重要。因為我們現在沒有得到完整的如理的教授,所以就產生了這個流弊,說這個講是講,修是修,是兩件事情啊!因為是兩件事情,所以你就關於那個經論哪,那都是講講的,不是修行的,那你就覺得沒有用了,你就不去敬重它。那個東西就對我們是個障礙,不是一個正確的方法。剛才已經說過了,眼前我們可能,不但可能,對我們極大部分的經論來說,眼前是用不上,這可能的。但是我們心裡面恰恰相反,要慚愧呀!說:「哎呀,你看那個善財童子,那是大善知識,他沒有一個地方不是佛法,而我們現在呢?用不上,幾乎沒有一個地方能用的是佛法,那這個地方我們要深深感到自己慚愧。」03:32

現在呢,我們恰恰相反,不但感受不到,還自己覺得:唉,這一些都不是佛法!你因地上面先種下了這個惡因的話,非常可怕!所以剛才黑板上面寫的那個五點,對我們目前修行非常重要。這個習慣已經養成功了,這以後要真正努力改的就是改這個。不是說我們馬上,哎呀,《華嚴》一樣,樣樣受持,這個不是這個意思。要了解我們到最後這條直路,就是這樣,你現在因地上面下對的話,不久啊就可修這個路了,這個是它的差別。04:10
  好!今天我們就聽了三段,師父的這個三段是在解釋哪一段《廣論》的原文,還記得吧?

  對!「若起是解,諸大經論是講說法,其中無有可修要旨,別有開示修行心要正義教授,遂於正法執有別別講修二法,應知是於無垢經續無垢釋論,起大敬重而作障礙。」就是在講這一段。04:46

  說如果生起了一種理解,認為諸大經論是講說的法,經論中沒有可以修行的關鍵;在經論之外,還有開示修心要義的教授,然後執取正法分為講說與修行兩種法,而且這兩種法是別別分開的。大師說:應了知,應了知這種理解會障礙對無垢的顯教經典與密續的經典,還有無垢的釋論──是三個對境喔!顯教的經典、密教的經典,還有釋論──生起強大的敬重心起障礙。就是障礙生起強大的敬重心,生不起敬重心了。05:35

  這三段師父都反覆強調了「恭敬心」,這是三個字,但它是修行佛法重要的一個心態。

那麼恭敬心對佛法的重要性到了什麼程度呢?

  師父說:「修學佛法最重要的,就是恭敬心;而反過來,法的沉沒最主要的原因哪,就是沒有恭敬。」所以從有恭敬學佛法和沒有恭敬令法沉沒這兩個點,去聚焦在恭敬心來詮釋這段法義,讓我們去體會一下:有恭敬心,學習佛法能不能夠成就?能夠成就!成就你喜不喜悅?喜悅啊!那沒有恭敬心就令法沉沒,沉沒了就自己和他人都沒有希望了,所以是非常非常可怕的一種痛苦!06:40

  很顯然,有恭敬心是多麼、多麼地重要!但是為什麼會沒有恭敬了呢?

  師父接著說了產生這個流弊的原因,是什麼?

  就是「我們現在沒有得到完整的如理的教授,所以就產生了這個流弊。」那個「完整的如理的教授」應該就是傳承對吧?清淨的傳承。07:11

  那「流弊」又是什麼呢?這個流弊是什麼?這個流弊就是講是講、修是修,而且它是兩件事,是別別無關的。注意喔!注意開始推導。07:23

  然後師父說:如果這個教是講的、不是修的話,請問那個教還有沒有用呢?

  那很顯然就沒有用啦!沒有用會怎樣呢?

  就不用重視了──於是就不重視!

  接著會發生什麼?07:44

  師父說:「我們不一定是很輕賤它,但是那恭敬心就引不起來。」注意喔!那個「引」字。那個「引」字我們可以想像:當我們想引一個水進來的時候,我們先要挖一個小的溝渠,對不對?它水才能流進來,不然是進不來的。所以如果前邊把別別的講、修二法分開的話,就是你這種理解,等於沒有把恭敬心這個水引出來的溝渠,就堵塞了、沒有一樣。所以這個「引」字,大家可以想一想。08:22

  然後師父說:如果這個恭敬心引不起來的話,那麼對於恭敬這件事就產生了障礙。障礙就是生不起來了!08:32

  那我再問大家一句:什麼事情對恭敬產生了大障礙?

  就那種流弊的見解,對不對?

  那個流弊的見解認為什麼?

  就是佛法講是講、修是修,然後講的是不用修的,要去修的話要再找一套修法。08:53

  所以一旦我們把講的和修的割裂開來,認為要修的時候再找一個法去修的時候,講只是講而已,只是開闢了廣大外解;一旦產生了這樣的想法,我們就不會恭敬教典。不恭敬就會令法沉沒,這是多可怕的事情、多大的障礙!09:20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95
文章: 33393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95-面對「教典用不上」的如法心態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495-面對「教典用不上」的如法心態


來源:廣海明月

講次 | 0495 (2024-06-13 ~ 2024-06-19)
標題 | 面對「教典用不上」的如法心態
廣論段落 | P12-L5 ~ P12-LL5 若於教授……正法業障。
音檔 | 8A 04:09 ~ 8A 06:43
手抄頁/行 | 第1冊 P233-L6 ~ P234-LL6 ( 2016 南普陀版:P233-L5 ~ P234-LL5 )
手抄段落 | 所以因為……它的差別。

  接下來注意哦!到另一個問題了,說:「剛才已經說過了,眼前我們可能,不但可能,對我們極大部分的經論來說,眼前是用不上,這可能的。」師父用了「可能」喔!可能眼前用不上的這部分教典,對這部分眼前不能馬上起修的經論,那我們該怎麼辦呢?00:27

  師父提出了「慚愧」,師父說:「哎呀,你看那個善財童子,那是大善知識,他沒有一個地方不是佛法,而我們現在呢?用不上,幾乎沒有一個地方能用的是佛法。」注意哦!「用不上」,應該是很多修行人有這種苦悶,我們也都有。說佛法用不上,不是所有的用不上,有的肯定是用不上。那最用不上的有兩條路:一個是用不上,所以他不準備學。注意喔!不學,也不準備學,所以也不敬重它。然後師父在此處提出了一種如法的狀態,是什麼?「這個地方我們要深深感到自己慚愧。」01:31

  注意喔!這個如法的狀態,對用不上的法類要產生「深深感到自己慚愧」。

  大家可以觀察一下,可以想一想:這是一種什麼心態?什麼是「深深感到自己慚愧」的心態呢?有生起來過嗎?對於自己用不上的教典,有生起來這樣的覺受嗎?02:04

  一個無價之寶,能救自己和所有、所有的有情,可是不會用。你知道它價值無限,它用了就可以救自己和救很多很多自己關心的生命,可自己就是不會用!那麼多的煩惱要調伏、那麼多的眾生想要去救,因為自己不會用所以救不到,甚至也幫不了自己,不應該深深感到自己慚愧嗎?02:43

  慚愧之後呢?是不是會發起希求心:「積集資糧,淨治罪障,廣發正願。以是不久,漸漸增長智慧能力,於彼一切悉能修學。」是不是就推到這裡?02:57

  那有人說:「我對經典沒有感覺呀!」沒感覺也要慚愧,不是嗎?不能說我對經典沒感覺,就是經典錯了,對不對?所以如果自己感受不到,還自己說這一些都不是佛法──注意喔──就在因地上面先種下了這個惡因的話,一定要在此處特別注意,這是一個惡因!惡因是什麼意思?就是它會把你引到極大痛苦的地方,它的果是成熟極為痛苦的,非常可怕!03:35

  接著又到哪裡了?師父說:「對我們目前修行非常重要。這個習慣已經養成功了,這以後要真正努力改的就是要改這個。」03:47

  改什麼?

  是不是要改那個惡因啊!那個惡因是什麼?眼前不但我們感受不到,還覺得這一些不是佛法,這種見解就是惡因,這種見解就是我們要改的。師父說:「我們真正要努力改的就是這個。」就是當下對於自己用不上的顯教的、密教的,或者釋論裡詮釋的法義,不能種下惡因,一定要種下善因,發美好的正願,絕不能種下惡因!對不對?04:28

  那怎麼樣去防、怎麼樣去改啊?

  一定要對全圓的佛陀的教法產生一個廣大的希求心,就像我們學道次第,從親近善知識一直到止觀雙運、到空性,一直這樣反覆地聽,你就知道:欸!這部分是我將來要學的,這個是一定要學的,一個成佛之路一定要學的!所以不要覺得我現在用不上的我就不要。04:50

  那舉一個通俗的例子,它等於說:我春天的糧食存夠了、夠吃了,我其實不用準備秋天和冬天的,因為秋天和冬天的糧食我現在也都吃不到。大家到秋天的時候,可以看到松鼠還有很多小動物都在準備冬天的糧食,都是要往後想,想很多。所以那同樣夏季的時候,那薄薄的衣服就可以了,你根本就不用準備冬季禦寒的衣服,因為夏天根本就用不到。這是一樣的道理。因為自己要穿越四季啊!所以自己一定要從凡夫地走到佛地,這個路上所有的佛陀的教法都是要給我講的,給我準備的,那我一定要都要學。你到了那個季節你馬上就會用,而且你要在提前就準備,不然就來不及了嘛!05:46

  前面所說那個惡因,他不是準備,他是等於夏天的時候把冬天的衣服都燒掉了,所以是沒有後路的,對不對?所以我們對於修行的這個路,一定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知道佛陀所說的所有的法都是我成佛的路上必不可少的,每一個都不能少!用這樣的心去恭敬佛陀所說的顯密的所有的教典,還有祖師、佛菩薩造的那些釋論。每一聽到、每一遇到,立刻種下善因,發下善願!這樣自己也很開心,不是嗎?06:29
圖檔
發表主題 主題已鎖定

回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