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第401講~第500講【全廣 II】

福智廣論|宗大師:【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般羅密
版面規則
此區專為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所設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1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416講-縱為活命故,不應捨覺心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416講 417講 418講 419講 420講
421講 422講 423講 424講 425講 426講 427講 428講 429講 430講


🍀廣海明月 0416講🍁縱為活命故,不應捨覺心
廣海明月第416講【全廣 II】
來源: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416講🍁縱為活命故,不應捨覺心


講次 | 0416 (2022-03-31 ~ 2022-04-03)
標題 | 縱為活命故,不應捨覺心
廣論段落 | P10-L6 ~ P10-L7 如勝金剛頂云……宣說非一。
音檔 | 6B 09:19 ~ 6B 10:26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84-LL5 ~ P185-L3 ( 2016 南普陀版:P184-LL3 ~ P185-L6 )
手抄段落 | 如《勝金剛頂》云……都是這樣的。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如《勝金剛頂》云:「縱為活命故,不應捨覺心。」又云:「六度彼岸行,畢竟不應捨。」又餘咒教,宣說非一。

  前面說那個道理,第一句話斥破它,所以立那個宗:這個前面說的不對。那麼下面就解釋,最後引,現在你講密教,他現在,我就引密教的經典告訴你,密教的經典上說得清清楚楚,就算你為了命難,你絕對不能捨去這個覺心。覺心就是菩提心,換句話說這個是意樂,這個是發的心,這個密乘當中這樣地嚴格地要求。然後呢行為呢?說「六度到彼岸,畢竟不應捨」。行持些什麼?就這個。你不是說金剛乘嗎?那金剛乘的經典,不但是這個經,還「餘咒教」,其他的密教的經典裡面說得清楚得很啊!都是這樣的。01:07
  前面的依據是什麼?宗大師引證金剛乘的典籍,哪部典籍?《勝金剛頂》。請問這部典籍是顯教的還是密教的典籍?是密教的,說了什麼呢?「縱為活命故,不應捨覺心。」「縱為活命故,不應捨覺心」,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即使為了活著,都不應該捨棄覺心。看起來這個覺心是比命還重要的!那麼覺心是什麼心啊?覺心是菩提心,在金剛乘的典籍裡對菩提心的安立是:有一個比命、比活著還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菩提心!01:50
  
  那現在就出現一個問題:死了,菩提心還會在嗎?無限生命的概念,就是:可以不活,但是菩提心要活,對不對?所以就等於有一個高於我們生命的這個心,它就叫菩提心,我們對它看重的程度已經遠遠地超過了我們愛自己的生命。所以金剛乘的典籍對菩提心的重要,就是完全它超越生命這樣的重要,重要到什麼程度?超越生命!02:30

  所以下面又說,哪部典籍又說的?《勝金剛頂》。說:「六度彼岸行,畢竟不應捨。」所以你要是個金剛乘的行者,六度彼岸行絕對是不應該捨的!這是僅僅《勝金剛頂》這部典籍這樣說嗎?不是的!「又於咒教,宣說非一。」太多的典籍都是這樣講。所以對於金剛乘什麼是最重要的,我們應該看佛陀在金剛乘的典籍裡是怎麼想的,而不應該憑藉自己的感覺或者自己的判斷。佛在這個典籍裡寫得這麼清楚,就是菩提心勝於生命!那它勝於生命的話,就是趣入金剛乘的行者他生命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菩提心。有認真聽嗎?03:22

  你要知道,那些以金剛乘成佛的人,他就是用這樣的心思修菩提心的。佛陀也是啊!佛陀為了他的菩提心捨生命就不只一次了。所以金剛乘的那些祖師們,他們就是以這樣生命的看待方式將法傳下來的。它在介紹金剛乘的重點是菩提心,修學金剛乘的人是把菩提心看得比命還更重要地守護這個菩提心!03:50

  師父常常說:金剛乘的最大特色,就是把很多矛盾的東西完全結在一起,然後全部通解、全部解開!就是死結的東西放在一起,可是它會走向最美的地方。都是那些非常非常勇猛精進的行者會進入金剛乘,他們不想在輪迴裡浪費時間,所以一定是把這件事看得高於生命。04:16

  這段文字是挺令人敬畏的!金剛乘的行者不是念儀軌就完了,他們用生命守護他的菩提心。其實菩薩也是這樣的,但金剛乘尤為嚴格。師父在這裡邊說了,「嚴格地要求」,行持這麼樣嚴格地要求。04:35

  不知道看了之後會不會怕?「縱為活命故,不應捨覺心」,這句話你們怕嗎?我破心中怯懦的理路就是──你活命你能活多久呢?還不是有一天死期到了你還得死。你先捨了和你活到壽數死了,差不了多少年,你用那一段時間去護持自己的菩提心的話,那是滿划算的,因為最終得死嘛!因為你不是達到了永生的境界,你最終還得捨棄這個皮囊;那如果你把這個皮囊捨棄的話,你護衛了自己的菩提心。啊!很絢麗、很燦爛、很無悔!05:15

  這幾行字在我心裡,有一種非常非常地寧靜、非常地璀璨的感覺。看到這幾行字的時候,好像會全部的注意力停在這個地方,開始看:「縱為活命故,不應捨覺心。」「六度彼岸行,畢竟不應捨。」這是《勝金剛頂》云。阿底峽尊者捨壽二十年去告訴弟子,宗大師把它寫成《菩提道次第廣論》再流傳,然後法尊法師把它翻成漢文再流傳,就是告訴我們一定要發菩提心啊!千萬不可以在佛教中棄捨菩提心。不這樣系統地學習,根本就大、小乘全部是不能區分的,金剛乘也不能區分。05:57

  「縱為活命故,不應捨覺心!」師父說這是對佛教的一個最有力的認識,我們一定要把最有力的認識傳承下去,不能傳成後面就剩儀軌。所以一定要傳它的心髓,就是菩提心。而且一定要記著密乘行者是這副樣子──像武士一樣,可以捨生命,不可以捨棄我的使命!武士!06:21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1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17講-菩薩的勇士情懷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417講🍁菩薩的勇士情懷
廣海明月第417講【全廣 II】
來源: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0417講🍁菩薩的勇士情懷



講次 | 0417 (2022-04-04 ~ 2022-04-06)
標題 | 菩薩的勇士情懷
廣論段落 | P10-L6 ~ P10-L7 如勝金剛頂云……宣說非一。
音檔 | 6B 09:19 ~ 6B 10:26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84-LL5 ~ P185-L3 ( 2016 南普陀版:P184-LL3 ~ P185-L6 )
手抄段落 | 如《勝金剛頂》云……都是這樣的。

  你知道「縱為活命故,不應捨覺心」,人們一聽到之後會略過:「啊!我會背。」「縱為活命故」就是聽過,你可以做嗎?就傻了吧!為什麼不能做?因為我捨不了命。那就問:世上誰人可捨命?為誰捨命?請問母親可以為孩子捨命嗎?母親怯懦嗎?怯懦啊!但她有一個baby之後,她要保護這個生命,她就可以棄捨。你說人類的母親這樣,動物的母親可以嗎?可以的!為了保護牠的那個小動物,我們看起來奇醜無比的那個醜巴巴、黑乎乎的小生命,牠就義不容辭為了那個小孩會捨去生命,牠就和猛獸搏鬥啊!很多這樣的母親啊!00:43

  我以前不是跟你們說過一隻雞可以跟狗打嗎?就是一隻母雞,牠後背駝著一些小雞,然後一隻超大的狗來了,那個母雞就衝上去、衝那個狗。這個時間就給小雞逃命啊!那小雞就這麼大嘛!牠那個小步一次能走這麼遠吧!你說能跑多遠?狗一下子一跳就過了。欸!跑、跑、跑、跑,那個小雞雛四散而逃,那個雞就攔著那個狗,因為牠怕那個狗一口把牠的小雞都吃了。那個母雞就一遍一遍地衝擊那個狗的臉,其實那個狗一撲牠,牠就立刻完了,脖子咬斷,這麼細,然後鮮血四濺就死了。01:22

  因為當時我放學看到了,其實那個狗我也很害怕,我不知道怎麼辦。我在旁邊看著,結果看到那個雞後來把那狗撲跑了,後來我就跟著那個雞去找牠的雞雛。那個雞雛四處都是,鑽草垛、鑽什麼地方,四處都是。然後牠就一個、一個叫,一個、一個把牠叫回來,然後又放在翅膀底下躲起來。那時候我沒有學菩提心,我是個學生,我在那個後面感動良久。會想我媽媽,想:「哇,要這麼保護那個小孩!」01:54

  所以人類能不能做呢?可以的!兒女為父母也是可以的,父母為兒女也是可以做的;還有一種人為一種人,就是「我想為你獻出生命」,到關鍵時刻,他毫不猶豫地會把他命拿出來,就看你在不在乎!所以你說人真的愛命嗎?他發現比生命更好的,毫不猶豫就棄捨了。所以不是所有的眾生都愛命是第一原則──我是說這點是有可能做到的。02:22

  如果要救母親,是可以嗎?是可以的!很多人是可以救的,對不對?可以嗎?為了救母親,是可以的,不眨眼睛就去了,可以的!說假如有一個事情你做的話,你媽媽就可以活著,那我也會去做,我們在座的應該沒有人推辭。你敢推辭嗎?沒有人推辭,就衝了,不管了!反正大不了一死嘛!02:42

  當大家在這個問題上不能深入的時候,你就分析、分析:為活命不應捨覺心,是不是很困難?大家一定說很困難,我不可能為一條戒律去這樣。但是想世人會為什麼這樣?你稍稍拉一下,為什麼他為孩子可以這樣?因為孩子高於生命。那金剛乘的行者,菩提心高於生命可不可以推出來?就稍稍能夠同理可證的意思。03:08

  人可以做到,動物都可以做到,動物!還有那個什麼?狗為人可以做到,動物為人可以做到,人為動物也可以做到!人為動物應該可以做到吧?如果他特別愛那個動物,他把那個動物當成孩子,應該可以做到。所以這是遍布生命界,我覺得是可能發生的事情,為什麼金剛乘的行者不能發生?03:32

  我的意思就是──為什麼我不能發生?置生死於度外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救人,人是可以到那種程度的。這個身體你不把它捨棄它也會死掉,而且也沒有意義。而且捨棄了覺心活著,每一秒都是造罪,這沒意思啊!就多活那點有什麼意思?你這樣抉擇一下,你就發現:欸!這也沒什麼,總有一天是死,早死、晚死而已!04:00

  學《廣論》特別、特別熱鬧,你可以把你的心完全融進去!這一刻其實是滿壯烈的,雖然就一行字,但我們會體會到勇士的壯烈情懷──菩薩勇士。04:12

  有的時候我希望師父的話,還有《廣論》的原文,一個字、一個字、一個字,像這樣一個字、一個字,在腦海裡像什麼?像那個寶石的字一樣,非常閃耀那幾個字。我會想要把它刻在我的腦海裡,那幾個很著名的字,其實你可以在腦海裡觀想一個什麼樣子,把它用鑽石鑲好,然後放在腦海裡,偶爾就可以看一下。如果你走在路上,你還可以把它觀想鑲在天空上,還可以給天人、給非人禮拜。

  「縱為活命故,不應捨覺心」!04:46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1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418講-沿著文字感受諸佛世界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418講🍁沿著文字感受諸佛世界
廣海明月第418講【全廣 II】
來源: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418講🍁沿著文字感受諸佛世界


講次 | 0418 (2022-04-07 ~ 2022-04-10)
標題 | 沿著文字感受諸佛世界
廣論段落 | P10-L8 ~ P10-L8 眾多趣入……二種律儀。
音檔 | 6B 10:26 ~ 6B 12:24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85-L4 ~ P186-L2 ( 2016 南普陀版:P185-L7 ~ P186-L5 )
手抄段落 | 眾多趣入……基礎要共同的。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眾多趣入無上瑜伽曼陀羅時,亦多說須受共不共二種律儀。

  那麼我們現在正式理路上面了解了,修持的時候同樣的戒、定、慧這樣上去。所以你正式修行的時候,凡是有很多真正修這個無上瑜伽,就是密教最高──乃至於最高都是這樣的,當然下面更不可以少。說「無上瑜伽曼陀羅」,曼陀羅這個翻成我們中文叫壇城,壇城,它這個特別意義是什麼呢?這個就是說,換句話說,這個就是佛的所處的地方,佛所處的地方。我們現在所處的地方,娑婆的凡夫的世界,佛所處的地方是淨土。當然真的說起來淨土是無所不包,無所不含的,那麼對我們眾生來說,我們沒辦法體會,我們耳目所能感受得到的,只是我們現在這樣。所以引我們進去的時候,還是用我們相應的種種概念、圖表來表示,使得我們心理上面種下這個種子。說你看我們這個世間啊,是丘陵坑坎,種種不如意的穢土啊!現在這個地方,喔,這麼圓滿的淨土啊!就是這樣。01:34
  所以他這個真正的灌頂的時候,引我們進去的時候,是說這個是佛的,你修學的本尊的這個曼陀羅。那麼真正要學的時候,剛開始學第一個什麼?受這個戒──三昧耶戒,這個戒當中也都說共、不共,同樣地,就是說基礎要共同的。01:58

  好!看原文。說:「眾多趣入無上瑜伽曼陀羅時」,這句話仔細看一下,「眾多趣入無上」,師父唸到「無上」的時候聲音特別高,而且那個字和字的間隔有點長,就是節奏感突然變慢,有注意聽吧!「眾多趣入『無上』」有加重,然後「瑜伽曼陀羅時」,這個詞應該是對於很多人來說不常常會用到,也不常常會想到。「亦多說須受共不共二種律儀。」02:36

  一般的人看到這一段之後,「無上瑜伽曼陀羅」,可能會先注意什麼是「曼陀羅」,然後是「無上瑜伽」。師父在這裡邊先解釋了什麼?「無上瑜伽曼陀羅」對吧?他說是密教最高的,乃至於最高就是這樣的。這樣什麼呢?就是受共不共兩種律儀。02:57

  那麼這個無上瑜伽曼陀羅,這個地方就出現了「壇城」。在沒有學習密法的時候能了解壇城是不可能的,沒有上師教、自己去亂看是不會了解的,可能會弄錯。所以這個壇城,首先我們會知道我們能看到這兩個字就是福報,因為這個壇城所標示的地方就是佛陀所處的淨土。而我們很顯然是處在輪迴世界,我們處的是一個穢土、充滿痛苦的地方;而佛所處的地方就沒有痛苦,都是快樂的。那麼這個壇城的出現,我覺得就會讓我們去嚮往:我是有機會的!上師會引領我進入這樣的壇城,透過概念、圖表來表示,在我們的心裡種下了這個種子。03:48

  最初我們趣向佛土的時候,我們會好像從一個壇城進去。注意!有一天這個壇城就會變成真實的淨土世界,我們就會成為那裡邊真實的本尊。所以這個壇城不是就畫一個壇城,在我們面前表達一下而已,而是有什麼?淨土世界的信息。你們認為呢?就是佛菩薩的信息。04:13

  比如說我們特別特別嚮往──舉個簡單例子,有人上過天宮,有神通又回來了,然後我們想:「啊!天宮到底什麼樣子,你可不可以畫給我們看?」那個人假如會畫畫的話,他就會畫一個天宮。然後我們就會看:喔!這個有四個門、有幾個門,怎麼樣、怎麼樣,我們就可以看到。我們可以想像是一個佛菩薩用畫畫的方式在我們面前展示的,但是真正觀想進去的時候,應該它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它並不是存在於圖畫中的,它是一個真實的世界。04:48

  這裡邊所表示的是什麼呢?就算是進入了無上瑜伽曼陀羅時也是需要,而且必須要受共不共兩種律儀。前面說得非常非常地完美,最後接到什麼?你要進入這麼美的諸佛世界,要怎麼樣?要受三昧耶戒。05:12

  靜靜地看書,沉浸在這書中說的每一個字──你看這裡邊,「壇城」它特別的意義是什麼呢?師父說:「就是佛的所處的地方」。然後你讀到這幾個字的時候你就會說:「什麼叫佛所處的地方?」佛所處的地方到底是什麼樣子?壇城是畫那樣的地方。其實你沿著這個字靜靜地讀的時候,你是能夠感受到心裡邊的一種嚮往、喜悅,還有一種希望、光明、璀璨、解脫,然後有一種好像佛土切近還是怎麼樣,你去感受。我會覺得文字它所承載的意義,就是讓你脫離你的感官,對吧?沿著文字所詮釋的那個意義,心就進入了那個隧道。06:03

  班長要領著大家,有一天就靜靜地看書,所有的人都靜靜地把注意力放在書上,那種風光是不是很美呢?房間裡靜悄悄地,所有的人都手上拿一本書在看書,每個人都在看描述壇城的這個文字。雖然只有兩行,可是在世間找不到。06:24

  在研討《廣論》的時候,也不要每一次都非得要找出個什麼主題,吸引大家的眼球,讓這個研討好像有點深度、有點什麼,也不用這樣去奢求。因為有的時候靜靜地讀師父所詮的這些字,一遍一遍地讀,它的味道就是很美的,就是很脫俗的。06:45

  看到壇城沒有感覺的時候,哎,發現「壇城」兩個字在我眼前略過的時候沒感覺,你可以稍稍觀察一下。比如有時候我發現:欸,我這是什麼狀況?有時候你會發現無知,還有的時候發現麻木,對於這個經典裡所宣示的東西麻木了。不僅僅是對於壇城麻木了,很多東西都麻木了,這是可以檢查到一些東西的。07:11

  要習慣靜靜地閱讀,然後把這個書讀到很有味道。讀不出味道怎麼辦呢?上師相應!因為這就是師父幫我講的,同樣的話別人講沒感覺,師父一講,立刻有感覺,因為我對他有信心啊!上師相應就是他寫的書你不愛讀啊?就是他寫的。所以我會覺得每一個字都很親切,我會喜歡一遍一遍地讀,覺得這是他給我講的話──視師如佛。07:39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1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19講-學密法必須受持律儀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419講🍁學密法必須受持律儀
廣海明月第419講【全廣 II】
來源: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0419講🍁學密法必須受持律儀


講次 | 0419 (2022-04-11 ~ 2022-04-13)
標題 | 學密法必須受持律儀
廣論段落 | P10-L8 ~ P10-L8 眾多趣入……二種律儀。
音檔 | 6B 10:26 ~ 6B 12:24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85-L4 ~ P186-L2 ( 2016 南普陀版:P185-L7 ~ P186-L5 )
手抄段落 | 眾多趣入……基礎要共同的。

  其實這個地方它的重點是三昧耶戒。這個地方所詮的,就是研討完了之後,大家要知道「趣入無上曼陀羅時,要受共不共兩種律儀」。其實這段原文是兩種律儀,然後師父直接把三昧耶戒講出來,不共的就是三昧耶戒。這裡邊就談到了戒律。00:23

  壇城和戒律你們會認為有關係嗎?你看到一個壇城,你會覺得你需要受戒才能進去嗎?當你看到壇城,你會覺得我需要持很多的律儀,我將來才能修成這樣的壇城、有這樣的化現嗎?這就是此段要教我們的。00:44

  我們沒有這樣的想法,但是佛「亦多說須受共不共兩種律儀」。我們可以看到,從前面「縱為活命故,不應捨覺心」到這「無上瑜伽曼陀羅」的時候,戒律都始終非常重要地存在著,但是都被我們非常奇怪地忽略著,甚至我們會把它看成不存在。比如說我們對密法的了解就是念咒呀、儀軌呀,好像畫壇城,但是他想的是一幅畫,不是這個畫裡的內涵。在我們腦海裡存在的這些東西,全部都沒有跟戒律有關係,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事情?就是諸佛是這樣說的,但我們的看法是這樣的。01:26

  我們完全不了解,但是我們會以為我不了解嗎?壇城、密咒等等,我們可以講很多祖師故事,但是對密乘幾乎是最基本的都不了解。所以這兩句話應該說也徹底地揭露了我們對密法的無知、錯解,而且自以為是的傲慢。01:48

  所以,「眾多趣入無上瑜伽曼陀羅時」,如果我們看到前一句,後面我們應該說「應受灌頂」,或者說要準備什麼、什麼、什麼,比如說我們每次上師傳法的時候做的那些準備,對不對?但是他說:「亦多說須受共不共兩種律儀」。其實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就會有一個嚴格的分水嶺,就是和我們自己的看法嚴格的分水嶺,但這種分水嶺強烈色彩的反差,讀到這兒你不用心的話,你還是沒感覺的。你就會這樣唸下去,再唸一遍,然後再唸一遍,你的注意力依然會停在什麼地方?「無上瑜伽曼陀羅」。依然不會說「須」字,那個須,就是必須的。我們也覺得趣向無上曼陀羅是有必須的東西,但絕對不會想到共、不共兩種律儀。02:46

  這就是我們平常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你會發現:欸!前面好像是對的,到後面一分岔思路就跑錯了,所以有人會越跑越絕望、越跑越非理作意,後面就分岔了。它「須」幹什麼?儀軌、壇城,我們會想很多!「趣入無上瑜伽曼陀羅時,亦多說須受」,受什麼?「共不共兩種律儀」。03:18

  其實我覺得班長應該在這多唸幾遍,就是記下去!一定要記住:「趣入無上瑜伽曼陀羅時,都要受共不共兩種律儀」,可見那密法對於戒律重視的程度,遠非我們平常所想像的。03:36

  很多上師那戒律持得非常非常謹嚴的,我也是特別高興我能遇到這麼多持戒謹嚴的大德,跟經論說的一模一樣。像阿底峽尊者這樣,五百九十二生都是持戒清淨的大比丘,在共、不共兩種律儀的修為上非常非常地精彩。所以恩師是如何做的,那麼弟子我也將如何做!04:02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1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420講-一步步學習學處,沒有其他路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420講🍁一步步學習學處,沒有其他路
廣海明月第420講【全廣 II】
來源: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420講🍁一步步學習學處,沒有其他路


講次 | 0420 (2022-04-14 ~ 2022-04-17)
標題 | 一步步學習學處,沒有其他路
廣論段落 | P10-L8 ~ P10-L10 共者即是……亦無餘道故。
音檔 | 6B 12:22 ~ 6B 14:38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86-L2 ~ P187-L3 ( 2016 南普陀版:P186-L5 ~ P187-L7 )
手抄段落 | 那麼共的……這我們要了解。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那麼共的什麼?菩薩律儀呀!

共者即是菩薩律儀。受律儀者,即是受學三聚戒等菩薩學處。

  而這個裡邊就是什麼,一定要從下面開始,所以三聚戒即菩薩學處,就是從前面的、前面的,一步一步開始,一步一步開始,都要含攝在裡邊。從這個共聲聞的別解脫開始,然後呢菩薩戒,然後這樣地一步一步地上去。00:39

除發心已如其誓受學所學處而修學外,雖於波羅蜜多乘中,亦無餘道故。

  除了這個發心以外,這個發心卻是前面說過的,就是上面說的覺心,這個絕對共同的,絕對不能少的。還有啊,發了這個心學上去的時候,你一定要學的,「所學處而修學外」,那個學的學處你一步一步學以外,這些東西也跟波羅蜜多一樣,並沒有其他的道路。所以這個是特別針對上面說:「啊,密教跟顯教是不一樣的!」是,它不共的地方是不一樣的,但是共道是絕對一樣的。其實何止是顯教,請問我們現在那個大乘的八宗當中,念佛跟參禪共嗎?對不起,他念阿彌陀佛,要牢牢地把住;那個參禪的人,要空掉一切,對吧!他當然你參念佛是誰,多多少少好像還有一個念佛的;它有很多,「萬法歸一,一歸何處」,乃至各式各樣的怪名堂,豈不是完全不一樣?那沒關係,基礎是共同的,大家都是發菩提心,圓滿的佛果,然後呢修的六度也是一樣。那麼這個殊勝的方便,這個才是不一樣的地方,這我們要了解。02:17
  我提一個問題:說「除發心已」,這個發心是什麼發心呢?是「覺心」!那麼這個覺心,就是發菩提心這一點,跟波羅蜜多乘共的呢?還是不共的呢?是共的。所以這個發心──就是這個覺心──是共的、是共同的。然後師父在「共同的」前面加上了「絕對共同的」,就是沒有其他說法。然後又加一句,說:「絕對不能少的。」師父還說:「還有啊,發了這個心學上去的時候,你一定要學的」,學什麼?「學處」,對不對?學所學處,要修學!03:03

  談到「學處」的時候,注意!這邊說:「一步一步學以外」,一步一步學。有的同學可能會覺得:一步一步學是不是有點慢,有沒有什麼能夠飛翔的辦法?說:「這些東西也跟波羅蜜多一樣,並沒有其他的道路」,所以要一步一步學。那麼到底可不可以不一步一步地學呢?就學處。比如說對於菩薩戒、別解脫律儀,或者對於很多戒律來講,我們受了戒律之後,每天晚上要檢查一下,早上還要憶念一下。那你晚上檢查的時候,比如說每天要禮敬三寶啊,要注意到不能說四眾過這些菩薩的戒;還有你要憶念空性,或者你要思惟空性的道理等等這些,其實都是重戒。03:50

  一開始你會發現:「哇!這麼多條。」你從熟悉菩薩戒──沒受戒前要熟悉一下菩薩戒,這個是可以看的──到你受了之後你要非常認真地檢查,這個能不能一步把這些全做到呢?你會發現你是做不到的。所以就像一個人從底層做起,一個部門、一個部門地熟悉,一個部門、一個部門的業務練,練到一定程度你就是總經理,你可以管一棟大樓,那個大樓所有的業務你都熟,只要早晨一個晨會,你就把所有的事情都知道。04:20

  對菩薩戒的檢查也是,你能瞬間地把所有的戒律檢查到;而且因為菩薩戒的防守是念念間,這就說明你會記得你對境的時候你的念頭是什麼樣,而且不僅僅是記得,你還能當下知道我這個念頭有沒有犯、然後犯後有沒有悔。因為一個念頭下去,你第二念不防、悔可能就犯了,染犯速度太快,所以要求我們的心必須要很細。但是一個剛剛受戒的人,他的心不可能一下子變得很細,所以要一步一步訓練到什麼?很細緻!至少在對境的時候你要很冷靜,不然你這個心波濤洶湧,你怎麼樣檢查念頭?只能聽到一堆噪音、聽到你心裡的一些雜念,你並不能用一個很冷靜的、很清澈的心思,像鏡子一樣照到你自己的心在幹什麼。05:11

  一天內要率爾、率爾什麼?觀察三門,你要看看、看看自己。所以這個檢查一定是要一念一念地訓練、一念一念地練習,這就是要一步一步的。因為到一念一念的,其實它這「步」已經變得,怎麼說?已經很細緻了。很多時候是特別、特別粗猛的,生半小時的氣才能知道:「哇!我在發瞋心。」要特別粗猛的才知道,一些平淡的都檢查不到,所以一定要從這個地方入手。05:43

  師父在這裡邊說:「學的學處你一步一步學……並沒有其他的道路」,就是跟波羅蜜多一樣沒有其他的道路,所以你不能拒絕這個一步一步練習的過程。就是說:想飛,還得助跑吧!你還得助跑呢!那你說天生就是飛的鳥,你看小鳥從窩裡長大之後,牠的羽毛跟大鳥長得差不多了,但你會看到牠的嘴是黃的──有一種麻雀嘛,這知道是吧?牠的嘴是黃的。對!嘴是黃的就是牠是個幼鳥。牠毛茸茸的、很大,但是牠不會飛,然後你會發現大鳥就想要把牠推到窩外面。我會常常看到在草堆裡面一團東西蹲在那兒,是什麼呢?那是鳥!你會發現牠在地上像雞一樣跳、跳、跳、跳,為什麼在跳?牠根本就不會飛!然後把牠推下去牠就掉下去。06:36

  你會發現那段時間那個鳥媽媽和爸爸一直訓練牠們飛,但是很多鳥就是笨、就是不會飛,一直掉下去。掉完了之後,你會發現過兩天那個窩空了,但那個鳥爸爸和媽媽還是回來,在那個空窩裡叫。因為肯定是有的鳥不會飛,不知掉哪兒去了。後來就會發現在那個矮樹叢後面有一隻胖墩墩的鳥,牠就學得特別慢,牠爸爸媽媽就在那地方陪著,陪了一週。然後我也去看了,因為我害怕牠被松鼠啊什麼咬了,晚上一下把牠抓住,所以我保護牠一下,直到牠會飛。所以連本來就會飛翔的鳥,小的時候都得要練。07:12

  我的意思是說:我們持戒要有一天像大鵬鳥那樣展翅八萬里,那樣翱翔的速度,你不能脫離一步一步的這種訓練。師父這句話喔!如果有一天你著急了,你把《廣論》打開,欸!有的時候就非常奇怪,一道光照在這兒,你就看到這句話:「那個學處啊,你要一步一步學以外,這些東西跟波羅蜜多一樣,並沒有其他的道路啊!」看到這兒就突然覺得:「原來我是太急了!」然後馬上心就放下來,放下來之後,路特別寬!07:44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1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21講-認識整體佛教,避免法門之爭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421講🍁認識整體佛教,避免法門之爭
廣海明月第421講【全廣 II】
來源: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0421講🍁認識整體佛教,避免法門之爭


講次 | 0421 (2022-04-18 ~ 2022-04-20)
標題 | 認識整體佛教,避免法門之爭
廣論段落 | P10-L8 ~ P10-L10 共者即是……亦無餘道故。
音檔 | 6B 12:22 ~ 6B 14:38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86-L2 ~ P187-L3 ( 2016 南普陀版:P186-L5 ~ P187-L7 )
手抄段落 | 那麼共的……這我們要了解。


  師父這裡邊還回講了一下:密教和顯教是不一樣的,在強調密教和顯教不一樣的時候,都忽略了它的共通的部分。那麼存不存在不一樣呢?是存在的,但是不是因為存在不一樣的,所有共的部分就都消失了,只有不一樣的!很顯然這是一種錯覺,或者說沒有了解教法的無知所產生的一個錯謬。00:28

  接著師父就舉大乘八宗,比如說念佛跟參禪,念過佛的人都知道這個單提一句佛號,雷打不透、雨打不濕,念念相續,就是周遍的一個不念自念的狀況;而參禪──比如說參話頭或者什麼,他是直接問:「何是我的本來面目?」比如說:沒有念頭的時候,你是誰?它的用功方式是不同的老師會指導不一樣的地方。00:58

  還有我們學《廣論》,別人就說你們是密法,其實《廣論》沒有學密法,我們完全是學顯教的。我們這裡邊有參禪的、有念佛的,當然你說你念咒就是在學密法?那不一定啊!你念「嗡嘛尼唄咪吽」,也是把「嗡嘛尼唄咪吽」跟念阿彌陀佛一樣地這樣在念。密法它是三昧耶戒和生圓二次第等學習在一起的,不是你念咒你就學密法。這樣的話,那有一些古老的部落他就會一個「嗡嘛尼唄咪吽」,你說那是不是在學密法?比如印地安部落,他們就流傳一個「嗡嘛尼唄咪吽」,那是不是印地安部落都在學密法?這樣很奇怪!01:33

  所以看了這一段之後,出門又看到:「哇!這是禪宗的道場、這是淨土的道場、這是律宗的道場!」我們看了之後就會覺得:「啊,原來都是大乘!」是不是?至少你的祖師都是想要趣往大乘、希望能夠成佛的,所以我們的心中就會現起兩個字──共道。共道是什麼?波羅蜜多乘──發心及菩薩戒,這點是沒有什麼差別的。所以我們心頭的那種門戶之爭、法門之鬥就顯得很淡泊,至少你很淡泊,不會那麼貪著自宗、瞋他法脈,那個心思不會太強。02:14

  師父在三十多年前,能提出這麼精彩的一個對於整體佛教觀的認知,在《廣論》的一開始第六卷帶子就講得這麼透徹。三十多年前聽到《廣論》的那些居士,現在已經過三十年了,他們聽了師父的話已經少造很多惡業。如果不聽到的話,你會特別執著自己的法門,覺得人家都是不對的,這樣就對於佛所傳的其他法門造下了起心動念的不知道多少惡業。這種惡業累積起來,它都是對法造的,所以是很冤的。02:49

  所以我們要很慶幸!一遍一遍地重溫師父的教誡,這個教誡對我們永遠都不重複,因為我們會一再地加深什麼叫「無量法門誓願學」、什麼叫「覺心」,佛陀的各個法門中間的關係是什麼?不是你參禪、你念佛然後就老死不相往來,互相對立。這個法門之爭不好好處理是非常麻煩的!03:15

  法門之爭就是站在自己的觀點上看待其他法門,會無謂地造一些貪、瞋的業。但是法恰恰是淨化貪、瞋的,所以一個凡夫的貪、瞋、癡跟法悲憫的特質是不一樣的,是不如法的。不如法的是不會達成自心的解脫的目的──所謂從煩惱中解脫、從痛苦中解脫。有的人越學越執著、越覺得心裡的火越熾盛,覺得:我是好的、你是不好的。那種東西會越對其他的有情或者其他的法門缺乏一種敬意、包容,我認為這樣不太對,要自我調整一下。03:53

  那麼他的根本為什麼見解成這樣子、導致行為成這樣子?就是他的見解是不太圓融、不太透徹的,不了解大小、顯密之間的共道,共道的部分是絕對不可以去除掉的。找到了共道的部分就可以和合了,不是嗎?和合就是:啊,原來我們是一路走的!不管你從哪個門進來的,我們最終會匯成一個大軍,這個大軍就是發菩提心、受持菩薩戒。一旦受持菩薩戒了,我就不能有害有情的意樂,當有情做善行的時候,我必須令他的善行增長;當他做惡行的時候,我必須令他的惡行消減,甚至毀滅。所以我們的目標都一樣,為什麼要彼此紛爭呢?04:35

  這樣的話,佛教徒內部不要紛爭,法門之間不要紛爭,再把這種思想擴及到你的鄰居還有社區,然後慢慢把它就擴及到全世界的人。以此心換他心,都是一樣的,我們是共同的。那全人類共同的理想是什麼?就是保護家園──地球,保護自己的親人、保護健康、保護教育環境,要保護很多、很多,這都需要我們有相當的福報,然後迴向,才能達到這樣的願望。要有相當的福報的話,你就不能在修學的時候一直毀謗其他法門,這樣損減福報是非常嚴重的,而且佛沒有說這樣可以解脫。05:14

  所以在學教理的時候要把教理學透,學透了之後就不會似是而非,學那麼一點點什麼也不是的見解,然後拿出去就是增長自己的貪、瞋。這樣之後,你看以後我們學《廣論》的人到一個禪宗道場參訪了,你這個頭磕下去,五體投地地崇拜禪宗的大德,非常、非常敬佩那些修禪宗的同參。然後你到了念佛修淨土宗的、往生極樂世界的:啊!往生極樂世界太美了,因為極樂世界有特別多的大菩薩,也是我們心之所願,對不對?因為宗大師有「或居兜率或極樂」,都一樣的。05:51

  一旦找到了共同點之後,就會發現我們對人家隨喜,不是那種皮笑肉不笑、勉強的,剛修一層表面,沒有修到心髓裡的隨喜,就是假裝笑──能假裝笑也行,反正比生氣好。這樣真誠地隨喜,我覺得就是師父講這一段的心意吧!他希望看到佛教所有的法門都能夠繁榮昌盛、綿延不絕。我覺得這是一個菩薩把法留在世上的一個美好的祈願,他自己就是這樣做的,所以我也想要沿著師父所講的這樣的方向去努力,大家也要跟我一起努力!06:29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1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422講-用共同目的來連結人心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422講🍁用共同目的來連結人心
廣海明月第422講【全廣 II】
來源: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422講🍁用共同目的來連結人心


講次 | 0422 (2022-04-21 ~ 2022-04-24)
標題 | 用共同目的來連結人心
廣論段落 | P10-L10 ~ P10-L11 又金剛空行……須誓受故。
音檔 | 6B 14:38 ~ 6B 16:55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87-L4 ~ P188-L7 ( 2016 南普陀版:P187-L8 ~ P188-LL5 )
手抄段落 | 又《金剛空行》……上了它的當。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又《金剛空行》及《三補止》,《金剛頂》中,受阿彌陀三昧耶時,悉作是云:「無餘受外密,三乘正妙法。」

  下面就引那個密教,密教當中那些經典等等。說這個裡邊當你受這個法的時候,受這個灌頂的時候,那阿彌陀佛的,學這個法門,以這個為本尊,然後你去修的時候,第一個,一樣地要受那個戒。所以那個時候受那個密宗戒的時候──這個密宗戒叫「三昧耶」──「悉作是云」,那個時候你就誓願「無餘受外密」,不是除了密教以……不,沒有一點點餘剩的。你呀,三乘的所有的一切這些統統要受,然後在這個三乘基礎上面,你再加上你不共的。所以呀,00:56

受咒律儀須誓受故。

  你真正要受這個密宗的三昧耶戒的時候,前面沒有一樣東西可以遺漏的,可以遺漏的;不可以,換句話說。那麼剛才這個概念我們重新再提一下,儘管前面說聲聞為了自利,是少事、少業、少希望住,這個對;大乘為了利他,不可以。表面上面儘管是相違背,究竟的目的還是完全一致。你了解了這個,那整個的問題都解決了,沒有什麼諍論。同時你了解了一個,自然而然發生什麼,雖然沒有諍論,並不是我跟你做得一模一樣。恰恰相反,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大家配合得天衣無縫。你念你的佛,有!就怕你沒有;我參我的禪,就要空,就怕一點點有,但是彼此間恰到好處。同樣的這個道理用在我們眼前,你有這個長處,忙這個;我有這個長處,忙我這個,不要說樣樣聽我招呼,這個自然而然就去掉了。當你想到聽我招呼的時候,已經在我這個煩惱當中,你已經上了它的當。02:15
  在這一小段中,我想要提醒大家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實際上學密乘的也要在這個三乘的基礎上面加上不共的;如果沒有三乘的基礎,是不可能在上面疊加一個三昧耶戒,三昧耶戒不可能離開三乘而存在。所以它們就是應該有點像因果的關係,因為有前面的波羅蜜多乘,所以後面有果位的密乘;否則的話,沒有前面的因是不會生後面的果的。02:52

  如果用因果這樣地成立,會比較理解這個「基礎」的意思,這個基礎就是不可或缺的──沒有它將沒有上面的東西。上面的東西,比如說三昧耶戒是不可能脫離這個三乘而存在的,你要想叫密乘,它一定從三乘這樣上來的。所以你會發現它是完美結合,是不可或缺的,了解這點我們就可以討論下面的。03:21

  這邊原文是──「受咒律儀須誓受故。」你要受戒的話,需要什麼?就需要按照受戒的儀軌去受,這個一定是指三昧耶,對吧!是在三乘基礎上的三昧耶戒,是沿著上面講下來的。但是師父講到這之後,其實他是不是做了一個總結呢?這個總結就是:要受三昧耶戒的時候,「前面沒有一樣東西可以遺漏的」,然後師父又說:「不可以」。那麼這樣講完,「換句話說」,換句話是什麼?儘管說聲聞為了自利、大乘為了利他,表面上是相違背,究竟目的還是完全一致。04:04

  問題在這兒出現:「你了解了這個,那整個的問題都解決了,沒有什麼諍論。」這句話的玄機到底是什麼?了解了這個,然後整個問題都解決了,沒有什麼諍論。那我想問說:什麼問題解決了?什麼問題沒有諍論?前面不是有「設作是云」,對不對?大、小乘之間,顯乘和密乘之間,還有什麼叫密乘?都是脫離戒律而談的,好奇怪!對於密乘的了解居然是沒有發心、也沒有菩薩戒,就好像突然派生出一個密乘。所以首先大乘和密乘之間的關係,就由於共同的戒律再加上不共的三昧耶戒,共與不共這兩點就解決了!04:53

  那麼「究竟的」,這裡邊說究竟的目的就是成佛嘛!對不對?究竟的目的了解了之後,人們就不諍論了嗎?人們諍論的難道僅僅是目的不一樣嗎?我的意思是你有經驗嗎?師父說自然而然就發生,雖然它有差別,但是沒有諍論。05:14

  所以這裡邊有個問題:了解了這個到整個問題都解決了、到沒有諍論之間,有沒有很多的理路?比如說了解了這個之後,對境會現起嗎?對境現不起來,對境徹底像沒聽過一樣。這就需要對境能夠現起的人提醒,就像畫一個肖像畫,你畫眼睛、他畫嘴、他畫鼻子,如果每個人都畫自己局部那一部分,不看看對方怎麼畫的,你能想畫完會成什麼樣嗎?鼻子在這邊,嘴在這邊,眼睛超大,你要左眼、右眼分一個人畫,這張肖像畫絕對是不能看的,因為他的五官分裂的。所以如果你們忙的都是局部的話,那一定要相互至少要溝通吧?就是──欸!你這一部分畫多大,我這一部分要多長的距離,大家要溝通,溝通完了之後才去著手畫。06:07

  所以了解了這個目的之後對境現不起來,需要有一個能現起來的人,就是需要什麼?站在總體的角度上去看局部。很多人都在局部上看自己,然後在我的局部看你的局部的時候就覺得:應該我的比你的重要,至少我的跟你一樣重要吧!所以他會覺得我們是均等的,我不太需要替你著想,你也可以理解我,所以他就不需要太多的溝通。但實際上分局部太多,一定要有個人站在這個高地,仔細地看一看,然後大軍才能前行。所以我會認為這裡邊需要一個站在一個制高點上的人,一個遠眺的人。06:48

  還有共同的目的性很奇怪地會讓人們的內心發生連結,心會連在一起,會讓人們心裡達成一種認同感,然後消除一種敵意,而且還有一種很高興的友伴的感覺就會產生了,因為他們是去一個地方的。所以一定要強調這個目的性,數數地強調之後,你會發現其實可以解決很多問題。07:14

  問題來了!了解了這個,為什麼問題不能解決?又回來了──對境忘了!所以要有個人提醒,提醒什麼?目的性。他知道這個問題不太對了,所以登高一呼,告訴大家一定要合作,一定要看到彼此的努力,看到現在侷限的部分──都忙局部,到最後會整個潰不成軍。你只能是局部的一個高手,但是你這個局部高手太高的時候,把這個隊伍都毀了,有這種的,太突出了,所以整個隊伍都被他毀了。這樣的話,從中溝通的那個人就非常、非常重要了,就是發現問題的那個人。07:51

  還有什麼人重要?有解決方案的人。有的人就出來罵,然後他沒有一個解決方案。所以又能提出問題、然後又能提出解決方案,解決方案又付諸於實踐的,我覺得比較好、比較可心吧!對吧?所以息滅諍論是要行動的,要有一個眼力,發現大家心裡卡在那個地方。人一卡住的時候,就是:「你在跟我說話?」就一道牆;「不聽!」根本就是對你很敵意,不去了解對方心裡是怎麼回事。那麼什麼能夠讓心相通?一定要有個什麼?提共性,共性的目的性,會讓心相連。心意相連的時候,他開始打開耳朵傾聽的時候,啊!都有智慧嘛,人都有智慧,他就開始聽到對方。聽到對方比如說付出的努力,還有背後的那一番珍貴的心意,然後他心中的敵意就鬆動了,後來就放下,開始覺得:我們是好朋友,我們不必要這樣做。08:52

  所以我覺得這個過程中,師父這個完全是操作手冊。我這樣看的時候,它完全不是道理!就像剛才提出的問題說:為什麼了解這個就可以整個問題都解決了?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了解了,發現問題還重重,根本沒有解決,為什麼?因為他沒做啊!得要操作的,要實戰。所以我覺得師父在這裡邊講的是實戰。09:18

  後面那段「恰恰相反,你做你的,我做我的!大家配合地天衣無縫。」這是什麼境界了?這是不是從分歧走向溝通,走向彼此接納,然後最後了解對方在做什麼,開始愉快地合作?其實這是一幅人間的叫什麼?叫「花好月圓」圖,師父畫的──各個教派,哇!你做你的,我做我的,配合天衣無縫,每個道場都要燦爛、都要輝煌!我覺得他很想很想要看到佛教是這樣的,他也很希望他的弟子們是一個這樣的狀態。09:58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1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23講-用溝通打造美好世界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423講🍁用溝通打造美好世界
廣海明月第423講【全廣 II】
來源: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0423講🍁用溝通打造美好世界


講次 | 0423 (2022-04-25 ~ 2022-04-27)
標題 | 用溝通打造美好世界
廣論段落 | P10-L10 ~ P10-L11 又金剛空行……須誓受故。
音檔 | 6B 14:38 ~ 6B 16:55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87-L4 ~ P188-L7 ( 2016 南普陀版:P187-L8 ~ P188-LL5 )
手抄段落 | 又《金剛空行》……上了它的當。

  「不要說樣樣聽我招呼」,大家有想過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師父想顯示給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呢?是不是其實不一定都要聽我的,你會忙就行。那什麼叫會忙?正確地離苦、正確地得樂,是這樣嗎?如果大家都正確地離苦、正確地得樂,那世界是不是就是應該這樣子?那在這裡顯示的是不是一個全人類和合的花好月圓圖呢?00:39

  我常常在書裡邊讀到師父令人非常非常感動的,他對世界的一個美好祝願。比如說此處就是祈願世界和平,不是嗎?雖然他講的是一個好像沒有太大的主題,但是有的時候我會在這裡邊看到師父非常非常璀璨的對整個眾生界的一個理想,你會看到師父慈悲、柔和的那種心性。01:06

  很多的比丘弟子都說師父是非常非常威猛的,但是我會感覺到師父非常非常調柔的心。我覺得師父是世上最好相處的人,是我遇到最最好相處的人。我自己想起來都很高興,怎麼會有這麼調柔的人,好相處極了!他的心時時刻刻都是向你敞開著。有些人一不高興就關閉,你說啥都不聽;他會一直開著,一直非常友好、慈悲地開著。所以在他身邊的日子真的就是像暖陽,一直被照著。01:41

  他在講那個三乘的差別,但字裡行間就是流露他對這個世界的一個美好的祝願。我覺得這裡邊講的是「一定要透過溝通」,我在這裡邊看到就兩個字──溝通!好奇怪呀!因為不溝通的話,這是不可能的。02:00

  那你說:講法也是溝通嗎?是佛陀要跟我們內心那種他宗溝通,你說說法也可以、你說聽法也可以,但是一定是聽者和說者要達成溝通,最後聽者變成了說者的宗,對不對?這溝通下去。然後以後再下腳處什麼,都要溝通!02:18

  光了解是不行的,一定要用你的嘴溝通,把話說出來。而且說出來的時候,我們都不應該用非常粗暴的方式說,應該用別人比較願意接受的方式、不太容易受傷的方式。如果你發現你不會這種方式的話,你就要練,你怎麼練呢?就用筆寫。然後你發現你第一次把你的話寫完之後:欸!這個有點粗暴。然後修一修,拿個錘子鑿一鑿,把棱角拿掉,然後你第二遍寫。寫一寫有一天你可能是世上最會講調柔話的人,因為你下死功夫。人一旦盯住目標應該還是可以拼命的,你可以把你的語言弄得像雲那麼鬆軟的一大團,但是它的宗是非常堅硬的。02:57

  跟這麼多人在一起相處,不可能都是找你個性很相對的──我跟他在一起好像比較舒適,不用講太多話,他能理解我──你要到世上找這種人,你就累死了!碰到個性跟你不一樣的,甚至習性完全是反的,只用忍受是不行的,就是必須要溝通!03:16

  你們勤於溝通嗎?如果我把師父講三乘差別這個講到溝通去了,這樣別人會不會說我講錯了?但是你怎麼實現這樣的東西呢?你得講啊!密法不是這樣的,密法要發菩提心、要受菩薩律,在這個基礎上才能夠受三昧耶戒,你不發心是不行的!所以這個都要戒律的,密法也要強調這個三昧耶戒。這就要溝通啊!03:42

  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表達善意、表達尊重、表達感恩,好像已經變成稀缺的東西,比那些什麼製造晶片的金屬還稀缺。大家都在搶那個,幹嘛不搶一顆感恩的心,搶著學一些感恩的語言,從日常生活中息滅戰爭,表達你對他人的尊重、對他人所付出的一個感恩?對於平常付出慣的,天天煮飯、天天煮飯,煮了三十天之後,會不會覺得:「你就是給我煮飯的!」有人就這樣!我把東西借給別人用一用,他覺得我在用都是很奇怪的。我當時看到這種事的時候:「欸,這世上怎麼會發生這種事情?這東西不是你的,怎麼好像用一用成你的了?我一用就覺得:『啊,你還用這個呀?』」很奇怪!我在想:「欸,這什麼時候世界顛倒了?」04:34

  所以,不一定要聽我招呼,各忙各的就可以了,大家各自安居樂業,也挺美的!如果你覺得什麼事就要聽我招呼,說:「已經在我這個煩惱當中,已經上了它的當」,什麼當?(覺得自己最大。)我要操縱什麼?04:53

  今天講的主題好溫暖哪!所以我這兩天把師父的心願仔細想了一想,尤其是:「縱為活命故,不應捨覺心。」我理解那個覺心當然是指菩薩戒,但菩薩戒有一條,就是你要令正法不斷絕、要令那個傳承不斷絕,我覺得也是師父給我的一個戒律──一條也算誓言戒吧!05:17

:fun: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1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424講-將少許執為一切的愚癡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424講🍁將少許執為一切的愚癡
廣海明月第424講【全廣 II】
來源: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424講🍁將少許執為一切的愚癡


講次 | 0424 (2022-04-28 ~ 2022-05-01)
標題 | 將少許執為一切的愚癡
廣論段落 | P10-L11 ~ P10-L12 由見此等……極粗淺耳。
音檔 | 6B 16:56 ~ 6B 17:46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88-LL7 ~ P188-LL1 ( 2016 南普陀版:P188-LL5 ~ P189-L2 )
手抄段落 | 那麼現在……改善自己。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  那麼現在我們再繼續下去,說

由見此等少有開遮不同之分,即執一切,猶如寒熱徧相違者,是顯自智極粗淺耳。

  由於上面說的這個道理,它是有一點的開遮不同,但是就這麼一點點開遮不同,你就覺得這兩個完全不一樣。就像一個寒、一個熱,寒的時候,天氣冷的時候一定不熱,熱的時候一定不冷,這完全違背的。你就覺得這一點點的開遮,就覺得完全違背的話,那很明白,我們是愚癡呀!我們的智慧實在太淺太粗,所以這個地方要慚愧,要好好地努力、精進,改善自己。00:52
  在讀這一段的時候,我會思考一個問題,「由見此等少有開遮不同之分」,如果真實地見到了少有開遮不同之分,為什麼會把它執一切呢?為什麼他會把它擴大呢?用什麼理由擴大的呢?好像見到了這麼少的開遮不同,就按照見到那樣的開遮不同就可以了,為什麼要把它變大?是什麼力量把它變大了?乃至於說周遍的,像寒熱一樣遍相違者,到底是什麼原因呢?什麼原因造成了他去執一切?01:35

  這就涉及到我們要反思一下我們的問題。比如說我們可以觀察到一點,就是原來我們其實沒有見到少有開遮不同,我們會覺得密法就是像儀軌啊、念咒、灌頂,並沒有意識到密法實際上要發菩提心、受菩薩戒,乃至密乘律儀那三昧耶戒要非常地嚴謹,它是建立在嚴謹的戒律的基礎上的。我們學了之後,見少有開遮不同,還會執一切嗎?還會執一切嗎?那這句話是給聽了這個道理的人講的,還是給沒聽的講的?給沒聽的講的話,那他就是因為沒聽,想像出來的。所以他這個「見此等少有開遮不同」,應該是他也沒看到什麼,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東西。02:29

  但是如果是這個學的人他親近善知識,真實地知道了這個波羅蜜多乘和密乘的開遮不同就那麼一點點,其他都是共道的時候,還要執一切的話,這是什麼問題呢?會這樣嗎?02:44

  我會覺得他犯這樣的錯誤,是由於沒有親近善知識聽聞,完全不懂得開遮尺度的緣故。他把這個事情擴大了,因為他尺度沒有掌握好,度沒有掌握好。但是他聽完了之後,一段時間沒聽,還會這麼犯錯誤嗎?比如說這節課已經上完了,我們已經知道了,如果再遇到密續的這個對境的時候,那你還是會覺得只有儀軌、只有念誦、只有咒、只有灌頂,還是沒有出現戒律,還是認為它是一個那樣的道,那當初聽明白了嗎?03:23

  這個問題到底是怎麼出現的?對於我們很多人來說是由於沒有聽聞,沒有詳細地聽聞教典產生了這樣的愚癡,對不對?就那麼一點開遮不同,「即執一切,猶如寒熱徧相違者,是顯自智極粗淺耳」。那你這智慧為什麼這麼粗淺?就是因為沒有親近善知識、聽聞教典開智慧嘛!對不對?聽聞經藏就開智慧。03:48

  所以用這個問題來反思我們平常的行為,其實平常我們非常容易犯周遍的錯誤,就是一個小事然後把它周遍。比如說從對無常的理解來說,其實感覺上無常是不會存在於剎那的──我們先不要剎那,一分一分地都在變嘛,對不對?但是我們會在某一分鐘、某一個時間段內感覺到一切都沒有變。比如說:如果我眼前是田野的話,我就認為田野沒變;如果是天空的話,天空就沒變;如果是樹,樹就沒變;在半小時內、兩小時,甚至是一個下午之內,如果沒有狂風暴雨,都是那樣平靜的,我們就認為它都沒有變,就會有一種一切都沒有變的感覺。04:34

  還有一個人與人之間,人與人之間有的時候產生一個小的分歧,然後有些人認為就徹底完了,這個問題非常大!那其實只是一個小的問題,溝通一下就好了,但是他會認為這個問題在任何時處都會出現。實際上源於他自己心裡的這種不安,但這種不安就會周遍到所有的事情上,他會把這件事弄得到處都是。其實只要在內心上解決一下那個不安,就不會碰到所有的境都周遍地顯示他內心的那個問題。那這就變成是不是我們內心關於周遍不周遍這問題永遠有矛盾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去除不了呢?那就又變成我們必須要常常地聽聞,不然毛病又犯了、又犯了、又犯了!你們認為呢?05:23

  這裡邊非常地奇特,它的一個理路的連結。這裡邊他說一點點開遮的不同就會把它弄成是寒和熱,其實人與人之間有的時候只是一種見解,或者一個什麼樣的問題的衝突,然後人們就彼此為敵,覺得反正你在那個地方我永遠就要對立。其實這也是一個周遍的問題,它只是存在於一點上,結果把這個人整個跟他的人生對立掉了,然後這個人整個在他心裡就變了。「你就覺得這一點點的開遮,就覺得完全違背的話」,師父接著這句話說:「那很明白,我們是愚癡呀!」然後我們是說:「那很明白,他就是我的敵人啊!」「那很明白,這就是他的錯,他就是要跟我作對,他這個人整個存在就是為了跟我作對!」就是那一件事衝突之後就徹底地回不來了。06:16

  你看這個「明白」是多麼地美妙,說:「那很明白,我們是愚癡呀!我們的智慧實在太淺太粗,所以」,接著什麼?「要慚愧」呀!我們是相對之下就覺得:我很有道理呀!是他的錯呀!是他應該道歉,我很有道理。然後慚愧之後也不是一直都慚愧,就要什麼?「好好地努力、精進」──後面那兩個字,「改善」──「改善自己。」所以當我們看到我們的愚癡的時候,我們接著就是會有慚愧心,那接著要改善,就是要精進,改善自己。06:56

  其實這段話,我覺得也同樣像醒世格言一樣,會提醒我們在任何境界中,我是否是手裡拿著一點就覺得好像是遍於天下的感覺。有的時候我們只是跟一個人的相處經驗失敗了,就把它周遍在所有的有情頭上,比如有的人就說世上沒什麼好人等等,就是他內心裡有這樣一個其實沒什麼依據的對他有情的安立,只是源於他內心的挫敗而已。07:26

  如果能夠知道這一點的話,用這一條──因為這是在經典上,如果你去看我們的行為的話,比如說有的人做一件事失敗了,之後他就覺得他這一生都失敗了。不知道為什麼他複製的東西是那種重複性失敗的東西?但實際上我失敗了,好好地檢討失敗的原因,是可以努力精進改善自己的!07:50

  我覺得這個用於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是最清楚的,比如說我們就這一點不同,我就這個惹你不高興了,為什麼從此就變成敵人了呢?把它講清楚就好了,相互溝通一下、忍耐一下,花點時間,不用對立呀!不然你用後半生去對立好,還是你花一些時間溝通好?哪個更省力呢?溝通完了你還可以造善業嘛!就一直對立、一直對立,碰到這個有情你就要造惡業,惡業的代價是太大了,誰也背負不起!08:21

  所以我會覺得這種完全不負責任的,把一點東西擴大到很多、很多的這種習性倒是很可怕的!這種愚癡的習性、這種愚癡的戲法,像一個愚弄我們的什麼東西一樣,我覺得可能要自己想法子跳出來。跳出來的辦法,就是一定要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教典,至少我們在教典上的各種愚癡會變少。08:47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1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25講-追逐師父的理路之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425講🍁追逐師父的理路之光
廣海明月第425講【全廣 II】
來源: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0425講🍁追逐師父的理路之光


講次 | 0425 (2022-05-02 ~ 2022-05-04)
標題 | 追逐師父的理路之光
廣論段落 | P10-L11 ~ P10-L12 由見此等……極粗淺耳。
音檔 | 6B 16:56 ~ 6B 17:46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88-LL7 ~ P188-LL1 ( 2016 南普陀版:P188-LL5 ~ P189-L2 )
手抄段落 | 那麼現在……改善自己。

  已經見到此等少有開遮之分,他就不應該「即執一切」,他即執一切是很誇張的,有點像瘋狂。因為他不尊重這個事實,都講了密法是這樣、顯教是這樣,那你為什麼還要執一切?00:15

  那另一種解釋就是,大師認為:「你看!只有很少這樣的開遮不同,你不能把這種開遮不同像寒熱一樣執成那樣子。」有點像勸慰弟子們的感覺。00:30

  這件事我得在我的相續裡看看,是肯定會找到的!比如說有一天有一個人惹了你,你這一天是不是看他不順眼?有沒有發現他做善行都奇怪?會這樣嗎?宗大師說的應該是滿深刻的,但是在見「少有開遮不同之分」的那個「少」字的體會,他一定是不像少的那個量。真實的事實是「少有開遮不同」,但是他那顆心的事實是「執一切」,他的感覺就是一切擴大了!有點像突然你從一個變成一百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奇怪的東西?應該在平常可以看到,比如說有一個人對一個人好感也發生這樣:你對他有好感,就發現什麼都是好的;你對他不喜歡,什麼都是不喜歡的。01:20

  先看定義:把很少的部分然後變成很大的部分,這就是智慧粗淺耳──「是顯自智極粗淺耳」。還有個「極」字,就到了一定限度了。但是如果用這句話來反省我們平常的行為的話,我們不會認為「自智極粗淺」,會認為:我是合理的!誰讓你那樣得罪我?所以我的一天都選擇機會就要瞪你一眼,或者對你表示個不愉快,它會周遍一天的行為之中。01:56

  會不會我們有這種習性?還是大家沒有?還是大家發現:「欸,我被得罪了!」然後:「今天我要小心防範我對他不喜的心,因為瞋心的食物就是不喜,然後我就會發瞋心,發瞋心我就會毀壞我的資糧善,就要很小心!」大家要在自己的生命狀態下,自己按照教典觀察一下我們有沒有這種習性?這種習性很奇特,為什麼會把一變多,甚至會變到無窮?這「一切」不是無窮的意思嗎?全部無量無邊,全部都不一樣。02:32

  這樣會嚇到我們嗎?還是人知道少少東西也會自詡為自己是智者?也有這個問題,好像什麼都知道了那個感覺。(這是《攝類學》第一個他宗。)但是在討論顏色的時候,沒有人會覺得:我看了那麼多顏色,我還覺得是顏色都是紅色。這是一個增益嗎?就徹底的一個增益。無明是個增益嗎?它的特色就是在無中生有。還是有那麼一點?應該是無中生有,我們的所破是不存在的,是完全沒有的,都可以弄出來,何況是有一點把它變成一千,那就更厲害了!看這一段,我常想:「這在說什麼?」然後會想:「我真的是這樣嗎?」我會被嚇到:「這說的是真的嗎?」03:23

  比如說一個人被傷害了,然後他開始沒有安全感;他沒有安全感之後,他不敢加入任何真心的團隊,從此不敢真心向人,都假兮兮的,因為他覺得這顆心一旦拿出去之後就會被人糟蹋,所以他一輩子當個假面人。就是他把它變成周遍,他把這點傷心周遍宇宙、周遍整個人生,有可能來世這個習氣還在。那這要怎麼收拾呢?這是「是顯自智極粗淺耳」嗎?要這麼接嗎?因為師父說:「那很明白,我們是愚癡呀!」關鍵是你要往這兒接。那能不能接過來,可能這一段研討最亮麗的部分就是這兒了。04:06

  欸!他得罪我一下,今天我要跟他作對──「那很明白,我們是愚癡。我的智慧實在太淺、太粗了!」我們會這樣接這一句嗎?我會覺得這接得太妙了!(要常常聽師父這樣講。)對呀!他這幾句話像跳的,你看!那接的是一束光,但是前面就是跳的,全部都跟我們不一樣的。要見到開遮的話,就不應該執一切,卻執一切。執一切什麼樣的?就像寒熱遍相違。「那我不接受,好痛苦啊!那絕對不能在一起了!」就寒熱遍相違嘛!就是白天不能見到黑夜、冷不能見到熱,他們會互相是天敵。04:42

  然後說:「是顯自智極粗淺耳。」跟我們的頻道完全地不對,有沒有發現?好像一個東西一直切過來、切過來,切進我們那種習慣性的思路裡來,切到我們那個眼界,切過來!發現這個事情不能這麼接,都接錯的感覺。我覺得這是一個對我們內心的理路的大調整、大調整!05:08

  當我們有一天觀察到「猶如寒熱徧相違」這件事情,比如說惡業和善業是遍相違的,它們的果也是遍相違的。有很多遍相違的事情我們會覺得:「欸!這也不是善業,這也不是惡業。」好像可以遊走在中間地帶。好像是遍相違的事情我們會把弄到有點灰色,這種不是遍相違的地方卻把它弄到特別大。關鍵是那句話:「那很明白,我們是愚癡呀!」這個愚癡的這件事千萬不能輕易地認啊!有沒有發現?人很容易承認自己愚癡嗎?不容易低下高傲的頭呀!「我對!我對!就是我對!就是你錯!」唉呀!只要跟這個「我」在一起,多半都不會「我們是愚癡呀」──師父用「我們」,明白了自己的愚癡的「明白」。所以在「這個地方」接著就「要慚愧」了,接著就「要好好地努力、精進,改善自己。」06:08

  其實這些理路你反覆地閱讀,把這些字一個字、一個字慢慢地讀,然後有一天你可能被某種境界卡住的時候,你就會突然說:「那很明白,我們很愚癡呀!」師父的叮嚀就會出現。當師父的叮嚀出現的時候,其實就宛如我們在情緒的黑夜裡看到一道光,看到一道光接著幹什麼了?逐光啊!就追逐光明哪,就不在黑夜裡了。其實陷入那種四處都跑不掉的封死的情緒,或者理路中的時候,我們是很痛楚的。如果有一束理路之光能照耀我們,我們就會爬出來了!師父這裡邊滿本都是,只要你常常閱讀、認真地閱讀,到關鍵時候就會跳出來。06:57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1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426講-依嚴謹道次拾級而上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426講🍁依嚴謹道次拾級而上
廣海明月第426講【全廣 II】
來源: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426講🍁依嚴謹道次拾級而上


講次 | 0426 (2022-05-05 ~ 2022-05-08)
標題 | 依嚴謹道次拾級而上
廣論段落 | P10-L13 ~ P11-L1 如是唯除……功德種類。
音檔 | 6B 17:46 ~ 6B 19:19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89-L1 ~ P189-LL5 ( 2016 南普陀版:P189-L3 ~ P189-LL4 )
手抄段落 | 如是唯除……不能漏的。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如是唯除少分別緣開遮之外,諸正至言,極隨順故。若趣上上三乘五道,必須完具下下乘道功德種類。

  那麼由於我們上面的了解,說除了小小的由於特別因緣,有一點開遮不同──開就是可以的,遮就是不可以的,應該防止的。那麼除了這個以外,所有的佛說的話呀,彼此之間完全相應、相順的。所以真正要「趣上上三乘五道」,我們要在這個三乘五道當中──三乘就是聲聞、緣覺、菩薩;然後呢這個五道的話,那就是說,修這個佛法,出世法分成功五個道──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小乘有小乘的五道,大乘有大乘的五道。那麼這個地方特別是說上上的這個,最上的那個必須從「下下乘道的功德種類」,這個一定要圓滿的,不能漏的。01:34
  看這一段文的時候,我會仔細地把原文讀好幾遍。「如是唯除少分別緣開遮之外,諸正至言,極隨順故。若趣上上三乘五道,必須完具下下乘道功德種類。」這裡邊師父先解釋了「開遮」──這可能熟悉的特別熟悉,不熟悉的就完全不知道什麼叫開遮,因為在世間的詞彙裡很少有這樣的詞彙。那麼師父給我們解釋一下開遮:「開就是可以的,遮就是不可以的,應該防止的。」這個開遮是要做什麼?說:除了這個不同的以外,所有的佛陀所說的話,彼此之間是完全相應、相順。前面還有一個「極」,「極隨順故」。所以這裡邊是有一些不同的,「唯除少分」,它是很少的,其他的都是極相順的──對於佛陀的教言。02:37

  「上上三乘五道,必須完具下下乘道功德種類」,這裡邊出現了「上上三乘五道」,還有「下下乘道功德種類」,有個「上上」、有個「下下」。可能新的同學對於三乘五道就要了解一下:「三乘」是什麼呢?如果會的就可以答:聲聞、緣覺、菩薩。「五道」呢?出世法分成五個道:佛法分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小乘有小乘的五道、大乘有大乘的五道。在這裡邊指的是上上的,上上乘的三乘五道。要想得到上上乘的,比如說從資糧道、加行道,乃至到無學道這些,一定要下下乘道的功德種類,必須完具。就是你會發現它是一個階梯式的,不可以跳過底下的直接去取證上面的三乘五道。03:36

  那現在就涉及到一個問題:為什麼有人那麼快就領會了,好像沒有修下面的?這個問題我們在前面的道次第也有很多次討論過了──他是前面有積累的,所以在這一生看起來好像沒學什麼他就明白了;因為我們有相續的緣故,他過去生還是有學過的。不然就會很奇怪,為什麼有的人這樣、有的人這樣;好像有的人是不需要學下面的。04:02

  對於道次第來說,無論你有怎樣的善根,宗大師都希望我們從最初的道次第起修。如果你有根基的話,很快就修出來了;如果基礎很差的話,那要花費時間長一點。這就避免你自己自判失誤,本來是底下沒有的,你認為「我全有了」,然後你就從上面去。但是實際上這是一個梯子,你沒有下面,上面是不會出現的。所以從這樣的角度來說會比較保險,否則可能會兩頭空。04:33

  對於這一段的聞思的要點,我比較希望大家能夠去了解「只有少分的開遮不一樣」,就是「這個可以做、那個不可以做」這有點不一樣之外──「他遮的可能是他開的」有點不一樣之外,一律你要想走後面那些門,要從前廳的門進去,否則達不到後面的那些大門所開出的那些,你看不到遠景的。這是一個次第井然、很嚴謹的一個道次。這一段文字顯示:這是一個完整的、梯階式的攀登,你不從底下走上來,不可能到山頂!05:12

  那說:「那有人會從山頂上飛下來!」那他已經攀登過了,他會飛翔;我們不會攀登,就只能拾級而上。能拾級而上就是幸運了!就怕找不到階梯亂爬,然後就會爬到懸崖了。所以我會覺得,對這段文字的了解,大家還是重點放在階梯式的攀登,在心裡打下烙印。05:37

  大家可能都想學一些不懂的,比如就會把很大的力氣放在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是怎麼回事?大乘的又怎麼、小乘又怎麼回事?把所有的注意力學完當然是有功德的,這也是要學的,但是學完了之後是否會徹底清楚「若趣上上乘,一定要完具下下乘的功德種類」呢?不一定會明白。但是這一句話,宗大師希望我們能夠明白:一定要拾級而上,必須完備下下乘功德種類,才能趣入上上三乘五道!對於佛語來說,唯除少分開遮以外都是這樣走的,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06:20

  像我們中國古詩的對仗,它要求的是很完整的;還有一種音樂的形式,就像哲學家一樣,它也是很嚴謹的;還有一種格律詩,它都是很嚴謹的。道次第的修持也是很嚴謹的,不是從我感覺怎樣、我感覺怎樣──沒有學過或者教理不太熟的人,多半都很在意自己的感覺,因為我們從感覺上去驗證佛法,而不是從經典上所詮釋的這些量,或者一位真正的善知識他告訴你要怎麼修。很多人是由自我的經驗開始的,由自我的經驗去反過來驗證經典。這樣是非常誇張的!因為一定是沿著經典出覺受。07:05

  那忽略感受的話,師父說:「什麼是業呢?你的感受就顯現了業」,忽略感受也是不能修行的。那感受能作依據否?不對的感受不能作依據,對的是可以的。所以這裡邊會涉及到我們修行者對自己感受上的東西的一個謹慎態度──很嚴格地依著教典修行,也是非常非常不能含糊地、非常精確地要了解經典的內義。要想精確的話,一定要跟隨善知識反覆地聽聞諸大教典,抉擇開遮不同,乃至真正的道次是怎麼樣決斷。07:44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1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27講-牢記上師叮囑的成佛次第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427講🍁牢記上師叮囑的成佛次第

廣海明月第427講【全廣 II】
來源: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0427講🍁牢記上師叮囑的成佛次第


講次 | 0427 (2022-05-09 ~ 2022-05-11)
標題 | 牢記上師叮囑的成佛次第
廣論段落 | P10-L13 ~ P11-L1 如是唯除……功德種類。
音檔 | 6B 17:46 ~ 6B 19:19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89-L1 ~ P189-LL5 ( 2016 南普陀版:P189-L3 ~ P189-LL4 )
手抄段落 | 如是唯除……不能漏的。

  我也遇過很多大善知識,遇到了之後,都會傳《道次第》──你會發現都喜歡傳《道次第》。為什麼傳個《道次第》?好像很快地偈頌就傳完了,但是它在我們心中留下的那個種子的力量,就是讓我們從一開始直接趣到成佛這個次第的習氣。注意,習氣!你會沿著你所種下的種子去走大乘道。所以所有的善知識遇到我們之後,都會給我們傳《道次第》──至少我這一生遇到的都是,很幸運!大家也很幸運!00:39

  所以這句話,現在不要把所有的力量都忙著去了解資糧道、加行道這些是什麼內涵,最重要的是把這句話的意思搞清楚,在心裡打下一個清晰的、明確的、深刻的烙印。我不知道大家願不願意做這些?其實不是很複雜,你只需要銘記上師的叮嚀:「你要從這個門進去,經過幾道門,轉彎怎麼怎麼走……。」指路的人就這樣告訴你,非常簡單,你靠記憶、沿著他的經驗往前走就可以了!不需要自己想一些天花亂墜的東西,那時候可能把自己想到死胡同去。依教奉行就可以了。01:20

  對於這種貌似平淡無奇的研討,就是逐字、逐句地把它放在心裡邊。就像撿寶貝一樣,非常簡單一個動作──撿起來、揣進去、向前走;再撿、再撿……。一個字、一個字的,每個字、每個字的一字千鈞之力,要去體會它。01:39

  這一段建立的梯級感是很重要的,因為就是若趣上上沒有完具下下是不可能的!前面空的是不可能爬上去的。這句話很重要!沒有前面就沒有後面。它是講一個道次第,在抉擇整個道次第是順道還是不順道、還是怎麼樣的,它都是就一條路在分析。02:01

  所以像這一段,「若趣上上三乘五道」,如果你想走向那五道──大乘的五道,對吧?如果你想走在大乘五道的話,下面四個字「必須完具」!有沒有說:「可能完具」、「大概完具」、「也許完具」?都沒有這樣的詞,是「必須完具下下乘道功德種類」!這一點傑仁波切是沒有任何含糊地交代。02:28

  凡是碰到善知識沒有任何含糊地交代,就是你必須做到這個,你要去那裡就必須從這裡走,碰到這樣的教誡,就要牢牢地記在心裡邊,這個時候不能分神去做別的。交代特別重要的事情的時候,你分神去聽別的、去用自己的小功夫,那重點就聽不到了。而重點聽不到了之後,下課有的人就記住自己的疑問,還有的人記住自己腦海裡翻騰的那些東西,而對宗大師在這一行、這一句話裡要給我們講的,就是「若趣上上三乘五道,必須完具下下乘道功德種類」,完全是沒有印象!03:05

  對上一句「如是唯除少分別緣開遮」,「開遮」這個詞要慢慢地去熟悉它,就是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可以的,符順於戒律的或者慧力的,一學佛法就要開始一直研究這個,我們的慧力就會提升,就會自律了。03:26

  所以很顯然這句話是在講成佛之道的一條路的事情,這條路是通向佛果的。善知識就像慈母一樣,會叮嚀我們說:「你想要走那條路的話,一定要從這個、這個地方走過,如果你不從這個地方,你是永遠到達不了那裡。」假如你出門了,慈母就特別、特別叮嚀你說:「必須、必須、必須、必須!你要必須、必須從這兒走,才能走到那個地方,絕對不能走岔路了!」03:54

  所以像出現「必須完具」、「極」這樣的一些詞的時候,一定要學會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地收回來,盯著這幾行字,牢牢地把它記在心裡邊!真的要放在心上反覆地琢磨。琢磨什麼?讓它成為自己的!不然終歸是聽來的。不放在心上,過一會兒東忙西忙,然後有點什麼事自己習氣又現起來,又覺得我是否凌空、不需要梯子就可以上很高?那種好高騖遠的、好大喜功的,還有得到一點經驗、一點感應就覺得:啊!是不是成聖人了?就這種東西──盲目膨脹等等,不喜歡踏實地學習。04:40

  所以對這種一個字、一個字都是工夫,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經驗的經典上的話,千萬不要輕鬆放過!要反覆地、靜靜地閱讀,直到它完全地合於自己的心意,就像從你心意裡長出來的那樣,和你在一起,才能夠明白佛菩薩在這句話裡那種深深地叮囑的意思。05:07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1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428講-種下總體道次的習氣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428講🍁種下總體道次的習氣
廣海明月第428講【全廣 II】
來源: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428講🍁種下總體道次的習氣


講次 | 0428 (2022-05-12 ~ 2022-05-15)
標題 | 種下總體道次的習氣
廣論段落 | P10-L13 ~ P11-L1 如是唯除……功德種類。
音檔 | 6B 17:46 ~ 6B 19:19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89-L1 ~ P189-LL5 ( 2016 南普陀版:P189-L3 ~ P189-LL4 )
手抄段落 | 如是唯除……不能漏的。

  像這種道次第的習氣種植的深度,是希望生生世世相續的,不要到來生又開始好高騖遠;它已經在我們生生世世的修行中成為一個引業,你會深植於大乘的習氣、深植於道次第的習氣。這一生我們可以捫心自問:我們有沒有道次第的習氣?會不會發現自己道次第的習氣很弱?碰到什麼就沒有顧全體,見到別相,就總相是不顧的──就整個成佛的這條路的次第。00:33

  這個你在一個人做事情你也會發現,對不對?譬如說掃雪吧!掃雪的這件事,其實你會發現大家掃雪也沒有人分工,你也不知道雪會下到什麼時候,就來掃。這個時候有個問題:比如說過一會兒太陽出來了,太陽會曬雪下的冰,把它曬融化了。在太陽下沉之前,我們要把雪下那個冰融化的部分趕快除掉,因為不然日落之後它又變成冰,明天我們又得在冰上滑行。實際上那個部分是最急的,但是很多人都找一個地方就開始掃,他不去看看日落時間,也不看看有多少地方有厚冰。應該先編出一個次第。01:20

  掃雪就沒有總體概念,反正抓一把工具,弄得汗流浹背,非常非常用功,拚命地掃!其實他掃那個都不會滑倒人的。你掃雪不是為了人嗎?是冰上雪才比較危險,所以要把那種有點要化的,你用一個東西一撬,一個大冰塊就撬下來了,有時候能夠撬到像一個桌子那麼大的冰塊。因為太陽幫忙啊,曬得它底下跟地面有個脫離感,用一個大鐵鍬塞進去,一直撬、一直撬,撬、撬就會發現前面很遠的地方出現一條白條、一個白印,就是它快裂了。那時候我就很興奮地盯著:「會裂多大一塊?」就不希望它裂小塊,因為一下就可以撿一大塊。02:01

  我們那天撬冰都可以撬到超大一塊冰,那個小手推車上就放像大木板一樣這麼厚的冰,一塊一塊的,院子的冰一塊塊一會兒就被你搬走了。如果你不趕在太陽把它曬軟的時候破冰,它就會像剉冰一樣是一些碎沫、一些飛沫,你就那樣去砍吧!那個是很難砍的,而且到時候會噴一臉。02:25

  所以這個時候就發現,有總體概念的,比如說道次第你會不會有總體思路?因為它會貫徹在你平常的行為中,你就會注意到各個部門之間的配合。最重要的是什麼?你會看天氣、會看風,有時候還要看看風越來越大了,剷雪的人一會兒一身汗、一會兒又涼了,要注意他的保暖問題,是不是就停,還是怎樣?有很多!還有的人,兩個人在剷、剷、剷,都悶頭剷,工具離得太近了,萬一不注意那個人刨到哪兒怎麼辦?應該換個方向,兩個人的工具不要太近。所以一定要有一個總體部署的人看著全局。道次第就是先有全息攝影這樣的一個觀察──我們要走怎麼樣的路?所以你走在什麼地方的時候,看一下經典,你會明了自己在什麼地方,再問一下善知識,就像空拍一樣先空拍一下。03:13

  那天在掃雪的時候,發現了很多人不去觀察。是誰在幫我們掃雪?是太陽。靜靜地在天上照,把大塊的冰跟地面的部分照鬆了,所以你用一個鐵鍬一撬,你就聽到「喀!」一聲,然後遠處就裂了。後來我們就三個人都把鐵鍬伸進去,撬超大一塊冰,那塊冰撬完已經搬不到那手推車上,得把它再切一塊。所以從一個掃雪的問題上看,你就會發現,很少人願意看看要怎麼能把這個雪掃到最高效率,保證第二天從這條路上走過的人不要滑倒,這是第一目標!而不是看到雪就掃。03:59

  另外,最重要的是發心。你為什麼要掃雪?為什麼要刨冰?你為什麼要去注意這些所有的事情?因為這所有的事情裡還是要隨順道次第,譬如那時候可以發很多心:剷除有情成佛路上的障礙啊、清除自己的業障啊等等,還有供養十方佛、打掃道場、供養所有的上師、護法、空行等等。04:28

  你們認為這句話重點是「唯除少分別緣開遮之外,諸正至言,極隨順故」,還是後面那一句?因為「如是唯除少分別緣開遮之外」都極隨順,這前面也講過,對不對?前面宗大師用了很大的筆墨一直在講這個,其實它是很隨順的,不要想成寒熱相違──就前面所破的那個觀點。進一步顯示它不但不寒熱相違,而且你要想上面的必須要下面的,它是一個階梯式的,讓我們把這個次第越看越清楚、越看越立體,心裡有一個非常清晰的感覺。05:06

  所以我會認為如果常常學習道次第的人,他會特別特別在意總體,也特別特別在意局部──下腳處非常明晰,總體概念又有。還是那天我說的,給你一幅畫,你畫眼睛、他畫鼻子、他畫嘴,你們三個是不是要商量?不然說:「哎呀!我必須得把這個眼睛畫好。」那個人就自己畫,畫一個超大的眼睛;那個人就只畫嘴;那個人就只畫鼻子,五官一定是不會配合的。一個人到底有沒有道總,從他做事可以看出來。05:37

  「極隨順故」前面和後面這兩句話是總體和支分,「少分別緣開遮」那個是支分,它這個整個的次第就是一個總體。05:48

:fun: :fun: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1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0429講-共道是此度非餘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0429講🍁共道是此度非餘
廣海明月第429講【全廣 II】
來源: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0429講🍁共道是此度非餘


講次 | 0429 (2022-05-16 ~ 2022-05-18)
標題 | 共道是此度非餘
廣論段落 | P11-L1 ~ P11-L2 波羅蜜多……二所共道。
音檔 | 6B 19:19 ~ 6B 20:03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89-LL4 ~ P190-L5 ( 2016 南普陀版:P189-LL3 ~ P190-L6 )
手抄段落 | 波羅蜜多……顯教、密教的共同的。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開示: 寫:波羅蜜多道者,如《佛母》中云:

  《佛母》跟前面一樣《勝者母》,就是《般若》。

「所有去來現在佛,共道是此度非餘。」

  所有過去、未來、現在的一切佛是共同的,沒有一個例外,沒有一個例外,都要走這個路,就是六度。

是趣佛陀道之棟梁,故不應捨。

  那個是「棟梁」,別的東西可以省略一點,棟梁是絕對不能少。

金剛乘中亦多說此,故是經續二所共道。

  那麼,然後密乘當中也處處地方說這個,所以這個是顯教、密教的共同的。00:46
  在說出了上述的觀點:唯有少數開遮之外,其他的都是極隨順,要趣上上的必須完具下下。注意!必須完具下下乘道功德種類之後,結果出現了「波羅蜜多道者,如《佛母》云」。有沒有發現,其實《廣論》很多時候講出了一個觀點,然後我們想:「一定要完具下下乘功德種類嗎?所有人都要這樣嗎?這是誰規定的?」有的人就會這樣去問。01:18

  接著宗大師好像聽到了那種心思一樣,就說──《佛母》,就是《般若經》──《般若經》中說了。那《般若經》誰說的?佛說的。《般若經》中說什麼?「所有去來現在佛,共道是此度非餘。」所有的佛成佛了都是這樣走的,沒有其他的路。01:38

  那現在就問題來了!我是不想要走到諸佛之外,那聽法的你會想走到三世諸佛之外嗎?所有的佛成佛,「沒有一個例外,沒有一個例外,」師父說了兩次,「都要走這條路,就是六度。」那自己可以跳過六度去成佛嗎?自己有這種可能性嗎?走在所有諸佛之外的成佛之路,這裡邊已經說了「沒有一個例外」。因為「諸佛」的意思,就是他們已經成功了這條路,他們的成功經驗就是全部沿著這樣一條路走上來的,沒有其他的,沒有一個佛不是沿著這樣的路走上來的。這是在《般若經》中佛金口宣說的。02:24

  所以,「共道是此度非餘」,是吧?那個「此度」應該是棟梁吧,對不對?「是趣佛道之棟梁,故不應捨。」所以這個「此度」,它沒有下下道的功德,也是不能完成上上道的功德的。你要說這個「棟梁」是什麼?你會看到那種好幾層樓的,它那個柱子肯定不是從上面開始支的,它一定是從地面開始支、支、支到上面,所以它是貫穿式的。因為沒有這樣一個貫穿式的東西,房子好像出現不了。02:59

  在我們這裡,通常都說:「哎!這個地方可不可以釘一個什麼東西、安一個什麼東西?」然後他們就說:「你不要釘,水管在裡邊,水管可能就漏了。」還有的時候說:「啊!這房子太小了,可不可以把那個牆打掉把它通了?」有人就說:「這是主體牆,不能動!」因為一動整個房子就塌了。我會常常聽到這種話,說:「哇!這個是不是這棟房子的主體牆?」主體牆是不能動的,一動整個房子就不見了!03:26

  這個主體一定是從下面多少層到上面多少層,這個樓的主體,它是貫穿式的,所謂「主體」,對不對?所以這個貫穿式的,就是你要走上面一定要從下面,它是一向連貫的一個次第,是不應該棄捨的。所以它這個棟梁的意思,我覺得它的支撐力是從地面一直到頂層,對不對?它不可能支撐一段,這上面不管了,那好像很奇怪!貫穿式的支撐,我覺得還是顯示了一個道次。04:00

  不僅僅是波羅蜜多的《佛母般若》這樣說,「金剛乘中亦多說此,故是經續二所共道」。《般若經》中這樣說,金剛乘的典籍也這樣說嗎?「多說此」,所以「經續二所共道」也是一樣的,它都是把這個共道要明晰地表示出來。04:20

  討論到這裡,有人還想再走其他的路嗎?三世諸佛都是這麼走的,那你還要走其他的路嗎?如果覺得自己比三世諸佛聰明,那就可以走其他的路。如果比三世諸佛聰明,幹嘛還要皈依佛、還要跟隨佛學?自己教自己就可以了。所以這就是一個問題,佛已經是遍智了,如果你超越了佛的話,那你超越了什麼?超越了遍智──一切都知道了,你比一切知道了還知道了一個什麼?04:52

  「哎,我就是不想要傳統!」請問這個三世諸佛是傳統嗎?絕對的傳統!所謂陳舊,是它好像對現在沒有用的感覺,可是佛陀發現的真理是貫穿三世的,盡未來際他都是了知的,請問你怎麼把它列為陳舊?你怎麼把它列為只是舊的傳統?這個傳統是完全貫徹到你的盡未來際,所以它對我們來說永遠是剎那、剎那、剎那,是新的,而且是你不知道的東西。你的心剎那去證得、剎那去證得的事情,你不知道的事情佛陀都知道,他為什麼是舊的傳統?輪迴才是舊的傳統,才是要被革新掉的東西!對不對?05:31

  實際上我要成的佛是未來式。佛陀也可以說在我的未來等我,他是沒有三世差別的。而我的輪迴真的是一個陳舊的、一個老舊的輪迴!不是菩薩所處的,那個是凡夫的一個惡濁的、苦澀的世界。05:48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1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 0430講-孝順父母,做有福之人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 0430講🍁孝順父母,做有福之人
廣海明月第430講【全廣 II】
來源: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430講🍁孝順父母,做有福之人


講次 | 0430 (2022-05-19 ~ 2022-05-22)
標題 | 孝順父母,做有福之人
廣論段落 | P11-L1 ~ P11-L2 波羅蜜多……二所共道。
音檔 | 6B 19:19 ~ 6B 20:03
手抄頁/行 | 第1冊 P189-LL4 ~ P190-L5 ( 2016 南普陀版:P189-LL3 ~ P190-L6 )
手抄段落 | 波羅蜜多……顯教、密教的共同的。

  對於道次來說,我們到底理不理解佛說的這個次第?他說:「我就是這樣成功的,你們也要這樣照著來。」其實就是一個經驗。就像一個木工師傅教你怎麼樣做這一個桌子,或者做一個傳統家具一樣。比如說沒有釘子、榫卯的、哪個朝代的一個椅子,那傳承規矩就是這樣,你就按這個方式就能做成了!所以它非常省力,你就一、二、三、四,這樣就可以。道次第不就是嗎?第一、親近善知識這個基礎部分;第二、第三,出離心、菩提心、空性,乃至密續,這個就是次第謹嚴的一件事情。00:36

  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為什麼搞得那麼慘的緣故,是不是他忽略了很多的次第?你們認為呢?接下來的世界,能源危機、戰爭危機、人與人間的信任危機……,我們要怎樣在這個世界執持著希望、慈悲、寬恕、信任的這個火炬?這是我們生在這個世界的責任!01:04

  不可以踰越了次第呀!孝悌也是一個次第。父母親如果孝順他的父母親,孩子就會孝順他,跟著學的。你從這個最高超的智慧,慢慢就知道世間人的道會怎麼開出來,他們那個次第應該怎麼走,所以孝道絕對不可以廢的──孝道!01:26

  不管在何年、何月、何種時代,永遠孝順父母親、敬重父母親,這樣小孩有福報吧!對不對?小時候可能不懂事是逆子,然後慢慢長大了、懂事了,就要慢慢學會孝順,這樣就會有很大的福報,這一生就會是一個天佑之人。不是嗎?這就是次第喔!教育一個人成為一個人、一個人類的特徵。01:51

  我是親眼看到在PEI屋脊上站一排烏鴉,有一個烏鴉顯得好像挺成熟、挺穩重的,在那兒閉著眼睛,牠旁邊有個小烏鴉──為什麼說牠是小烏鴉呢?因為牠身形有點流線型的,身上的毛又黑又亮,看牠眼睛就是還沒成熟那種,動作特別快,滿臉諂媚,給那老烏鴉梳毛──哇!在那兒左右忙。然後那個老烏鴉在那兒閉著眼睛都不動,都不屑理牠,斜眼看一眼都不看。那小烏鴉特別用力,用嘴梳啊、梳啊、梳啊,前後忙。哇,那幕場景我看了很久、很久!從此我就對烏鴉很敬畏,我覺得這是有孝道的鳥,真的會孝順父母!還有的時候我看到一些大烏鴉在前面走,有些小烏鴉在後面跟著,也是滿臉諂媚、特別討好那種,好誇張啊!02:44

  還有貓也是對牠媽媽滿好的,貓族。貓族不是都拆開來一家分一個這樣養?其實你要是把牠們全家養起來,你就會看見貓媽媽多威風!我就看到那個貓媽媽走路,小貓想要見牠媽,牠媽覺得牠已經長大了,別老天天跟著我!牠就喜歡跟著牠。有一天牠在門口等著牠媽媽,來了!牠發現牠媽媽來,就趕快躲在鏡子後面,牠媽媽一進門就知道牠在鏡子後面。牠媽媽就走到鏡子後面,照牠頭上「叭!」一下,打得牠就這樣!牠都不會叫一聲反打,牠長得已經比牠媽還大了,當牠一巴掌下去,牠就馬上低頭──貓!03:23

  還有一次那幾隻貓回去了──那幾隻貓都比牠媽還大了──見到牠媽,一直圍著牠媽,特別興奮!牠媽就在中間面無表情這樣,好像說:「這些傢伙,你們趕快去自我謀生,我才不要理你們!你們現在還跟在後面咿咿呀呀的,成何體統,還不自立?」很嚴肅!一點表情都沒有。一些小貓圍著,哇!發出那種快樂的鳴叫。貓族對父母的情感是非常深的。03:49

  所以,有情可以發菩提心,墮落畜生道還這樣,厲害吧!那種鳥,令人敬畏。人都不如鳥了嗎?所以我想要倡導社會的這種文化,就是不要嫌棄人老,也不要怕人老了、老人太多了這個社會會有負擔,我們活到很老不是也很好嗎?老齡社會會有另一種繁華出現,就人都長壽了,人們要傳遞互愛互敬的這樣一種精神。04:23

  所以我們還是發願:在所有的世界追隨此道、弘揚此道,令正法久住!也祈願所有的善知識能夠久住,這個世界上光明和正道才會存在!04:39
圖檔
發表主題 主題已鎖定

回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