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養生特輯】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季清熱5食材 生津補氣 越吃越健康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張佩玉
夏天養生首重清熱,莊雅惠中醫師推薦夏天可多吃花菜、金針菇、菠菜、南瓜、蓮藕5種食材,除了都具清熱功效之外,花菜能生津止渴;金針菇能補氣養血;菠菜則能潤腸通便;南瓜可補中益氣;蓮藕能安神,莊雅惠中醫師特別以這些食材設計養生菜餚與茶飲,除茶飲為一天份之外,其他菜餚皆為4~5人份,適合全家一起吃,越吃越健康。
花菜 生津止渴
有白、綠兩種,有增加食欲、生津止渴、解熱毒等功效,同時也含豐富的維生素C、B群、胡蘿蔔素。
時蔬總燴
材料:白花椰菜及綠花椰菜各一碗、枸杞及黃椒各半碗,適量鹽、太白粉、沙拉油、苦茶油及香油。
做法:炒鍋中放沙拉油,將食材與鹽、苦茶油、香油一起翻炒,最後加入些許太白粉水,稍微勾芡後即可食用。
南瓜 補中益氣
具補中益氣、潤腸通便等功效,含蛋白質、胺基酸等營養素,也含豐富胡蘿蔔素,能保健視力、改善血糖強心固腎氣。
南瓜米粉湯
材料:豬肉絲、南瓜絲、包心菜絲、芹菜絲各1/4碗,蔥段、蝦米、香菇絲適量、豬骨頭1碗、米粉1斤、調味料。
做法:豬骨、米酒及1500c.c.水熬煮45分鐘。爆香蔥段、蝦米及香菇絲後,放豬肉絲、南瓜絲、包心菜絲,加去骨高湯及米粉,煮滾後調味即可。
菠菜 潤腸止渴
可補血潤腸、止渴,為避免菠菜中的草酸與鈣形成草酸鈣鹽,建議先以熱水汆燙,去除草酸再食用。
金黃翠綠粥
材料:菠菜4兩、鱈魚片半碗、米飯2碗、豬大骨1斤、蛋汁1碗、米酒1湯匙、適量鹽及香油。
做法:菠菜汆燙備用;將水與大骨煮1小時,去大骨加飯煮粥,加菠菜、鱈魚片、蛋汁及調味料。
金針 清熱解憂
可補氣養血、清熱去濕、解除憂愁憤怒,也含蛋白質、胡蘿蔔素、纖維質、鈣、磷、鐵等營養素。
金針解憂湯
材料:金針1碗、山藥半斤、豬肉絲半碗、紅棗6個、薑3片,適量米酒、太白粉、香菜、鹽及香油。
做法:肉絲加米酒、太白粉及鹽拌勻,加2000c.c.水及紅棗燉1小時,加其餘食材煮滾調味即可。
蓮藕 安神涼血
具清熱安神、涼血散瘀功效,含維生素B、磷、鐵等礦物質,可改善貧血、消炎抗菌、降血脂、血壓。
蓮藕糙米茶
材料:煮熟糙米、薏仁及切丁蓮藕各1湯匙,杏仁牛奶400c.c.,適量蜂蜜。
做法:將全部材料攪拌均勻,加入蜂蜜調味即可飲用,1天內喝完即可。
醫師說
飲食定時定量
莊雅惠中醫師
夏季因為炎熱,許多人都會感到食欲不振,建議飲食應定時定量,可促進胃液分泌,提高食欲。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張佩玉
夏天養生首重清熱,莊雅惠中醫師推薦夏天可多吃花菜、金針菇、菠菜、南瓜、蓮藕5種食材,除了都具清熱功效之外,花菜能生津止渴;金針菇能補氣養血;菠菜則能潤腸通便;南瓜可補中益氣;蓮藕能安神,莊雅惠中醫師特別以這些食材設計養生菜餚與茶飲,除茶飲為一天份之外,其他菜餚皆為4~5人份,適合全家一起吃,越吃越健康。
花菜 生津止渴
有白、綠兩種,有增加食欲、生津止渴、解熱毒等功效,同時也含豐富的維生素C、B群、胡蘿蔔素。
時蔬總燴
材料:白花椰菜及綠花椰菜各一碗、枸杞及黃椒各半碗,適量鹽、太白粉、沙拉油、苦茶油及香油。
做法:炒鍋中放沙拉油,將食材與鹽、苦茶油、香油一起翻炒,最後加入些許太白粉水,稍微勾芡後即可食用。
南瓜 補中益氣
具補中益氣、潤腸通便等功效,含蛋白質、胺基酸等營養素,也含豐富胡蘿蔔素,能保健視力、改善血糖強心固腎氣。
南瓜米粉湯
材料:豬肉絲、南瓜絲、包心菜絲、芹菜絲各1/4碗,蔥段、蝦米、香菇絲適量、豬骨頭1碗、米粉1斤、調味料。
做法:豬骨、米酒及1500c.c.水熬煮45分鐘。爆香蔥段、蝦米及香菇絲後,放豬肉絲、南瓜絲、包心菜絲,加去骨高湯及米粉,煮滾後調味即可。
菠菜 潤腸止渴
可補血潤腸、止渴,為避免菠菜中的草酸與鈣形成草酸鈣鹽,建議先以熱水汆燙,去除草酸再食用。
金黃翠綠粥
材料:菠菜4兩、鱈魚片半碗、米飯2碗、豬大骨1斤、蛋汁1碗、米酒1湯匙、適量鹽及香油。
做法:菠菜汆燙備用;將水與大骨煮1小時,去大骨加飯煮粥,加菠菜、鱈魚片、蛋汁及調味料。
金針 清熱解憂
可補氣養血、清熱去濕、解除憂愁憤怒,也含蛋白質、胡蘿蔔素、纖維質、鈣、磷、鐵等營養素。
金針解憂湯
材料:金針1碗、山藥半斤、豬肉絲半碗、紅棗6個、薑3片,適量米酒、太白粉、香菜、鹽及香油。
做法:肉絲加米酒、太白粉及鹽拌勻,加2000c.c.水及紅棗燉1小時,加其餘食材煮滾調味即可。
蓮藕 安神涼血
具清熱安神、涼血散瘀功效,含維生素B、磷、鐵等礦物質,可改善貧血、消炎抗菌、降血脂、血壓。
蓮藕糙米茶
材料:煮熟糙米、薏仁及切丁蓮藕各1湯匙,杏仁牛奶400c.c.,適量蜂蜜。
做法:將全部材料攪拌均勻,加入蜂蜜調味即可飲用,1天內喝完即可。
醫師說
飲食定時定量
莊雅惠中醫師
夏季因為炎熱,許多人都會感到食欲不振,建議飲食應定時定量,可促進胃液分泌,提高食欲。
Re: 【夏日養生特輯】
冬病夏治 喝茶飲助長陽氣
勿喝冰飲 以免冬天易生病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張佩玉
根據中醫理論,夏季陽氣最盛,加上冬季常見的疾病如心臟相關疾病、呼吸道疾病、腸胃問題、關節疼痛等,在夏天時病況較為緩和,因此若能在夏季調理得當,便可以助長身體陽氣,預防冬天好發疾病,這就是中醫所謂的冬病夏治。莊雅惠中醫師特別設計4道茶飲,讓你夏天養生、冬天更健康,另外,夏季天氣雖然炎熱,但切忌吃冰、喝冷飲,以免冬天容易生病。
喝茶飲
桂圓強心茶
材料:東洋參1.5錢,桂圓5錢,玉竹5錢,葛根1.5錢,丹參1.5錢,玫瑰花12朵。
功效:東洋參補元氣安神、生津止渴;桂圓補心血;玉竹滋陰生津、潤肺養胃;葛根發汗解熱及降血壓;丹參活血祛瘀、涼血清心;玫瑰花明目。
做法:將全部材料分成4份,每次取1份加250c.c.沸水,燜約5~10分鐘即可飲用,2天內喝完。
桂花養胃茶
材料:桂花1錢,玉竹、黨參及枸杞各3錢,佛手1.5錢,紅糖、冰糖、蜂蜜適量。
功效:桂花健胃;玉竹潤肺養胃;黨參補中益氣;枸杞補陰、補精血;佛手消脹氣;紅糖健脾胃;冰糖潤肺;蜂蜜鎮靜安眠。
做法:全部材料分4份,每次取1份加250c.c.沸水沖泡,燜5~10分鐘即可,2天內喝完。
黃耆養生茶
材料:黃耆3錢,麥冬5錢,枸杞5錢,以及薄荷1.5錢。
功效:黃耆補中益氣;麥冬清熱養陰、潤肺養胃;枸杞補陰、補精血、益腎養肝;薄荷散熱解毒、降血糖。
做法:將藥材分為4份,每次取1份加350c.c.沸水沖泡,於保溫杯中燜約5分鐘後,即可代茶飲用,2天內喝完。
天冬壯骨茶
材料:磨碎牛乳埔3錢,天冬5錢,雞血藤3錢,杜仲葉1.5錢。
功效:磨碎牛乳埔滋陰壯骨;天冬滋陰養血;雞血藤舒暢筋脈促進血液循環;杜仲葉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功效。
做法:全部材料分4份,每次取1份加250c.c.沸水沖泡,燜約5~10分鐘後,即可代茶飲用,2天內喝完。
提醒你
虛寒宜溫補
莊雅惠中醫師表示,平時怕冷、容易腹瀉的虛寒體質者,夏季調理的原則,仍要以溫補為主,例如多吃雞肉、紅蘿蔔等溫性食物,不可吃太過燥熱的食物,如麻辣火鍋、油炸食物等,以免損傷陽氣造成身體不適。
不宜喝冰飲
夏季天氣較為炎熱,許多人喜歡吃冰、喝冰飲,莊雅惠中醫師提醒,應該趁著夏天陽氣盛時多補足陽氣,若是喝冰飲傷陽氣,冬天時容易生病,而且病況較不易控制。
醫師說
慎吃冷食物
莊雅惠中醫師
夏天常吃涼麵、生魚片等生冷食物,若是屬於易腹瀉的虛寒體質,要盡量避免吃這類食物,以免身體更為虛寒。
勿喝冰飲 以免冬天易生病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張佩玉
根據中醫理論,夏季陽氣最盛,加上冬季常見的疾病如心臟相關疾病、呼吸道疾病、腸胃問題、關節疼痛等,在夏天時病況較為緩和,因此若能在夏季調理得當,便可以助長身體陽氣,預防冬天好發疾病,這就是中醫所謂的冬病夏治。莊雅惠中醫師特別設計4道茶飲,讓你夏天養生、冬天更健康,另外,夏季天氣雖然炎熱,但切忌吃冰、喝冷飲,以免冬天容易生病。
喝茶飲
桂圓強心茶
材料:東洋參1.5錢,桂圓5錢,玉竹5錢,葛根1.5錢,丹參1.5錢,玫瑰花12朵。
功效:東洋參補元氣安神、生津止渴;桂圓補心血;玉竹滋陰生津、潤肺養胃;葛根發汗解熱及降血壓;丹參活血祛瘀、涼血清心;玫瑰花明目。
做法:將全部材料分成4份,每次取1份加250c.c.沸水,燜約5~10分鐘即可飲用,2天內喝完。
桂花養胃茶
材料:桂花1錢,玉竹、黨參及枸杞各3錢,佛手1.5錢,紅糖、冰糖、蜂蜜適量。
功效:桂花健胃;玉竹潤肺養胃;黨參補中益氣;枸杞補陰、補精血;佛手消脹氣;紅糖健脾胃;冰糖潤肺;蜂蜜鎮靜安眠。
做法:全部材料分4份,每次取1份加250c.c.沸水沖泡,燜5~10分鐘即可,2天內喝完。
黃耆養生茶
材料:黃耆3錢,麥冬5錢,枸杞5錢,以及薄荷1.5錢。
功效:黃耆補中益氣;麥冬清熱養陰、潤肺養胃;枸杞補陰、補精血、益腎養肝;薄荷散熱解毒、降血糖。
做法:將藥材分為4份,每次取1份加350c.c.沸水沖泡,於保溫杯中燜約5分鐘後,即可代茶飲用,2天內喝完。
天冬壯骨茶
材料:磨碎牛乳埔3錢,天冬5錢,雞血藤3錢,杜仲葉1.5錢。
功效:磨碎牛乳埔滋陰壯骨;天冬滋陰養血;雞血藤舒暢筋脈促進血液循環;杜仲葉具有補肝腎、強筋骨功效。
做法:全部材料分4份,每次取1份加250c.c.沸水沖泡,燜約5~10分鐘後,即可代茶飲用,2天內喝完。
提醒你
虛寒宜溫補
莊雅惠中醫師表示,平時怕冷、容易腹瀉的虛寒體質者,夏季調理的原則,仍要以溫補為主,例如多吃雞肉、紅蘿蔔等溫性食物,不可吃太過燥熱的食物,如麻辣火鍋、油炸食物等,以免損傷陽氣造成身體不適。
不宜喝冰飲
夏季天氣較為炎熱,許多人喜歡吃冰、喝冰飲,莊雅惠中醫師提醒,應該趁著夏天陽氣盛時多補足陽氣,若是喝冰飲傷陽氣,冬天時容易生病,而且病況較不易控制。
醫師說
慎吃冷食物
莊雅惠中醫師
夏天常吃涼麵、生魚片等生冷食物,若是屬於易腹瀉的虛寒體質,要盡量避免吃這類食物,以免身體更為虛寒。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吃酸苦食物 解燥熱除煩
蘋果日報
時序入夏,中醫師張家蓓表示,天氣炎熱、悶濕易讓心火過旺及影響代謝,導致煩躁不安、頭腦昏沉等,夏天流汗多也會加速體內津液流失,使口乾舌燥、便祕等變嚴重,除了避免吃易燥熱、上火的油炸、燒烤食物如炸雞、燒肉外,宜多吃苦味及酸味食物如苦瓜、烏梅等,幫助清熱寧神、斂汗生津。
做成涼拌茶飲
張家蓓中醫師指出,苦味食物如苦瓜及芥蘭、菠菜等深綠色蔬菜在中醫理論中可入心,助清心健脾,瀉火除濕,能安定心神、舒緩倦怠感,當中纖維質也有助腸胃蠕動,可做成清爽涼拌料理,將1條苦瓜切片、略汆燙後,加醋、糖各2湯匙、醃約1~2小時食用;菠菜則切段、水煮2~3分鐘後,加少許醬油膏調味。番茄、烏梅、洛神花等酸味食材入肝,解暑袪濕、生津止渴及助代謝,番茄可直接吃或入菜如番茄炒蛋,烏梅、洛神花沖泡成茶飲,取10克烏梅或洛神花加500c.c.熱水燜泡5分鐘後飲用,每天1杯。
冰品難緩燥熱
很多人夏季常喝冷飲或吃冰,易讓燥熱身體被寒涼之氣包圍,影響腸胃機能,熱氣會持續聚積在體內,引發氣管不舒服、乾咳等,到秋冬更可能出現皮膚搔癢等,應盡量少吃,每周最多吃1~2次,在太陽下山前、陽氣仍在時吃較不會因寒氣入侵傷身,勿吃太快,入口先含在口中,待冷食沒那麼冰涼後再吞下。
蘋果日報
時序入夏,中醫師張家蓓表示,天氣炎熱、悶濕易讓心火過旺及影響代謝,導致煩躁不安、頭腦昏沉等,夏天流汗多也會加速體內津液流失,使口乾舌燥、便祕等變嚴重,除了避免吃易燥熱、上火的油炸、燒烤食物如炸雞、燒肉外,宜多吃苦味及酸味食物如苦瓜、烏梅等,幫助清熱寧神、斂汗生津。
做成涼拌茶飲
張家蓓中醫師指出,苦味食物如苦瓜及芥蘭、菠菜等深綠色蔬菜在中醫理論中可入心,助清心健脾,瀉火除濕,能安定心神、舒緩倦怠感,當中纖維質也有助腸胃蠕動,可做成清爽涼拌料理,將1條苦瓜切片、略汆燙後,加醋、糖各2湯匙、醃約1~2小時食用;菠菜則切段、水煮2~3分鐘後,加少許醬油膏調味。番茄、烏梅、洛神花等酸味食材入肝,解暑袪濕、生津止渴及助代謝,番茄可直接吃或入菜如番茄炒蛋,烏梅、洛神花沖泡成茶飲,取10克烏梅或洛神花加500c.c.熱水燜泡5分鐘後飲用,每天1杯。
冰品難緩燥熱
很多人夏季常喝冷飲或吃冰,易讓燥熱身體被寒涼之氣包圍,影響腸胃機能,熱氣會持續聚積在體內,引發氣管不舒服、乾咳等,到秋冬更可能出現皮膚搔癢等,應盡量少吃,每周最多吃1~2次,在太陽下山前、陽氣仍在時吃較不會因寒氣入侵傷身,勿吃太快,入口先含在口中,待冷食沒那麼冰涼後再吞下。
Re: 【夏日養生特輯】
皮膚皺摺處如腋下、鼠蹊部夏季易發濕疹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夏季濕疹容易發生在皮膚皺摺處,中醫師王惟德提到,夏天皮膚狀況不好時,中醫常在方劑中酌加紫花地丁、苦參、白蘚皮,野菊花等藥材改善。
每到天氣轉熱時,常有民眾覺得腋下、頸部、鼠蹊部、下腹部及胸脅部,皮膚上起小紅疹,有刺癢的感覺。
中醫師建議,皮膚狀況差的人,到夏季更更要保持排便通暢,預防皮膚病變惡化,皮膚較差者不宜喝酒,畢竟酒性熱而濕,可能惡化皮膚問題。肥胖者多痰濕;人體五臟六腑中脾胃臟腑的機能自40歲開始就慢慢衰退,這些族群容易產生夏季濕疹。
常用來治療濕疹的中醫藥方有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五苓散,主要是補強脾胃功能加強水濕痰飲的代謝。夏天皮膚狀況不好,例如濕疹不癒時,可在中藥方劑酌加清熱解毒及去濕的藥材,改善皮膚發炎。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夏季濕疹容易發生在皮膚皺摺處,中醫師王惟德提到,夏天皮膚狀況不好時,中醫常在方劑中酌加紫花地丁、苦參、白蘚皮,野菊花等藥材改善。
每到天氣轉熱時,常有民眾覺得腋下、頸部、鼠蹊部、下腹部及胸脅部,皮膚上起小紅疹,有刺癢的感覺。
中醫師建議,皮膚狀況差的人,到夏季更更要保持排便通暢,預防皮膚病變惡化,皮膚較差者不宜喝酒,畢竟酒性熱而濕,可能惡化皮膚問題。肥胖者多痰濕;人體五臟六腑中脾胃臟腑的機能自40歲開始就慢慢衰退,這些族群容易產生夏季濕疹。
常用來治療濕疹的中醫藥方有香砂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五苓散,主要是補強脾胃功能加強水濕痰飲的代謝。夏天皮膚狀況不好,例如濕疹不癒時,可在中藥方劑酌加清熱解毒及去濕的藥材,改善皮膚發炎。
Re: 【夏日養生特輯】
飲食清淡排泄順暢 泌尿系統健康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不少民眾到了夏季,飲食仍偏麻辣油膩,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申一中表示,飲食清淡,排泄順暢時,較能維持泌尿系統健康。
申一中表示,出現感染引起的尿道灼熱、血尿等,可以尋求中醫輔助診斷及治療,具體用藥應由醫師處方。如果尿道感染處理不當,可能使感染上行,引發腎盂腎炎。
民眾天氣熱時,如果喝水不多,尿容易看起來混濁。醫師表示,尿液混濁使得尿如乳麋般白濁不清澈,也被稱為乳麋尿。臨床常以八正散、豬苓湯等方加減方治療。尿液混濁有時只是飲食所造成的暫時現象,但也有部分是因感染引起。中醫常以豬苓湯加萆薢、黃柏、仙鶴草等藥,改善尿濁的情況。
除了濁尿、尿液白濁外、泌尿道感染可能表現出頻尿、血尿、小便疼痛、下腹痛等局部症狀。下泌尿道感染可能上行,進而出現上泌尿系統感染,此即急性腎盂腎炎,患者常表現出腰痛、發燒、畏寒、噁心等全身症狀。急性腎盂腎炎如果延遲治療,容易導致腎膿瘍或敗血症而有生命危險。
醫師提醒,停經的婦女較容易感染泌尿道發炎,主因缺乏女性荷爾蒙,導致陰道萎縮,酸鹼值的改變。多喝水及排尿可以減少細菌濃度,降低尿道細菌生長速度。泌尿道感染多是肛門附近的細菌至本來無菌的泌尿道大量繁殖,最後沿著尿道向上感染。
天氣熱,流汗多,如果不注意補充水分,排尿太少有時易誘發泌尿感染。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申一中表示,適度喝點青草茶,有促進排尿作用,避免尿液過度濃縮,相對降低泌尿道感染風險。
申一中指出,青草茶的常見原料如白茅根、鳳尾草、蒲公英、金銀花,菊花等皆有清熱退火及利尿作用,適度飲用,增加排尿,對泌尿道健康有幫助,但仍建議避免一次飲用太多,以免退火清熱過度,使腸胃不舒服。
避免泌尿道感染,醫師提醒,除了擦拭的衛生習慣得注意外,避免憋尿也很重要,憋尿除了增加結石的風險,也會導致局部細菌增加,增加感染機會,若免疫力無法撲滅細菌,便會引發急性感染。
泌尿醫學治療方面,具體診斷則必須參照抽血與驗尿報告,並量測體溫,若有發燒、畏寒,忽冷忽熱情形,及尿液檢查發現血白球過多、並有蛋白尿、血尿、潛血等情況,通常立即採抗生素治療。
有些患者口服抗生素、消炎藥,卻無法壓制感染與發炎;醫師指出,此時務必住院以靜脈注射抗生素,才能協助身體撲滅細菌。治療不完全或多次造成腎盂感染的話,會因腎臟結疤收縮,損害腎功能,甚至可能演變至慢性腎衰竭。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不少民眾到了夏季,飲食仍偏麻辣油膩,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申一中表示,飲食清淡,排泄順暢時,較能維持泌尿系統健康。
申一中表示,出現感染引起的尿道灼熱、血尿等,可以尋求中醫輔助診斷及治療,具體用藥應由醫師處方。如果尿道感染處理不當,可能使感染上行,引發腎盂腎炎。
民眾天氣熱時,如果喝水不多,尿容易看起來混濁。醫師表示,尿液混濁使得尿如乳麋般白濁不清澈,也被稱為乳麋尿。臨床常以八正散、豬苓湯等方加減方治療。尿液混濁有時只是飲食所造成的暫時現象,但也有部分是因感染引起。中醫常以豬苓湯加萆薢、黃柏、仙鶴草等藥,改善尿濁的情況。
除了濁尿、尿液白濁外、泌尿道感染可能表現出頻尿、血尿、小便疼痛、下腹痛等局部症狀。下泌尿道感染可能上行,進而出現上泌尿系統感染,此即急性腎盂腎炎,患者常表現出腰痛、發燒、畏寒、噁心等全身症狀。急性腎盂腎炎如果延遲治療,容易導致腎膿瘍或敗血症而有生命危險。
醫師提醒,停經的婦女較容易感染泌尿道發炎,主因缺乏女性荷爾蒙,導致陰道萎縮,酸鹼值的改變。多喝水及排尿可以減少細菌濃度,降低尿道細菌生長速度。泌尿道感染多是肛門附近的細菌至本來無菌的泌尿道大量繁殖,最後沿著尿道向上感染。
天氣熱,流汗多,如果不注意補充水分,排尿太少有時易誘發泌尿感染。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中醫師申一中表示,適度喝點青草茶,有促進排尿作用,避免尿液過度濃縮,相對降低泌尿道感染風險。
申一中指出,青草茶的常見原料如白茅根、鳳尾草、蒲公英、金銀花,菊花等皆有清熱退火及利尿作用,適度飲用,增加排尿,對泌尿道健康有幫助,但仍建議避免一次飲用太多,以免退火清熱過度,使腸胃不舒服。
避免泌尿道感染,醫師提醒,除了擦拭的衛生習慣得注意外,避免憋尿也很重要,憋尿除了增加結石的風險,也會導致局部細菌增加,增加感染機會,若免疫力無法撲滅細菌,便會引發急性感染。
泌尿醫學治療方面,具體診斷則必須參照抽血與驗尿報告,並量測體溫,若有發燒、畏寒,忽冷忽熱情形,及尿液檢查發現血白球過多、並有蛋白尿、血尿、潛血等情況,通常立即採抗生素治療。
有些患者口服抗生素、消炎藥,卻無法壓制感染與發炎;醫師指出,此時務必住院以靜脈注射抗生素,才能協助身體撲滅細菌。治療不完全或多次造成腎盂感染的話,會因腎臟結疤收縮,損害腎功能,甚至可能演變至慢性腎衰竭。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天易腹脹、沒胃口 化濕方搭茶飲能幫忙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肚子脹,沒胃口是民眾夏日常見問題,中醫認為主因人體受濕熱影響所致。中醫師王惟德指出,如平胃散等方以化濕為主,有助改善肚子脹,沒胃口等夏季常見腸胃症狀。
王惟德表示,除了平胃散,也可選用六一散、三仁湯等。另外也可以將白朮、茯苓等搭配組成茶飲,強健脾胃機能。飲食方面,平日也應減少吃冰冷寒性的食物。
此外,也可藉由穴位的保健按摩也可增強脾胃的機能及身體水份的排出,如足三里增強脾胃的消化、蠕動能力;合谷、曲池,增強大腸蠕動及水份的排出;陰陵泉加強水份的代謝;一天按摩一次,每一個穴位按摩2-5分鐘。如此飲食、藥膳及穴位按摩的保健,不僅能預防夏季疾病,也能讓民眾擁有健康的脾胃。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約4橫指幅,脛骨前緣外1橫指(中指)處,當脛骨前肌中,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具有疏邪熱,利關節,祛風濕,調氣血的功用。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食指與拇指併攏時肌肉最高點,在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按壓能清熱燥濕;按壓時要微有酸脹感,按壓約15-20下就有通暢經絡,調理氣機的作用。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肚子脹,沒胃口是民眾夏日常見問題,中醫認為主因人體受濕熱影響所致。中醫師王惟德指出,如平胃散等方以化濕為主,有助改善肚子脹,沒胃口等夏季常見腸胃症狀。
王惟德表示,除了平胃散,也可選用六一散、三仁湯等。另外也可以將白朮、茯苓等搭配組成茶飲,強健脾胃機能。飲食方面,平日也應減少吃冰冷寒性的食物。
此外,也可藉由穴位的保健按摩也可增強脾胃的機能及身體水份的排出,如足三里增強脾胃的消化、蠕動能力;合谷、曲池,增強大腸蠕動及水份的排出;陰陵泉加強水份的代謝;一天按摩一次,每一個穴位按摩2-5分鐘。如此飲食、藥膳及穴位按摩的保健,不僅能預防夏季疾病,也能讓民眾擁有健康的脾胃。
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約4橫指幅,脛骨前緣外1橫指(中指)處,當脛骨前肌中,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具有疏邪熱,利關節,祛風濕,調氣血的功用。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間,食指與拇指併攏時肌肉最高點,在第2掌骨橈側的中點處,按壓能清熱燥濕;按壓時要微有酸脹感,按壓約15-20下就有通暢經絡,調理氣機的作用。
Re: 【夏日養生特輯】
適度流汗搭配茶飲 夏季濕氣消散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一直吹冷氣,喝冷飲又不活動容易使體內濕氣停滯;適度活動流汗,搭配茶飲反而能讓濕氣消散。中醫師王惟德提到,夏季濕熱時可以將薏仁、藿香、佩蘭,白豆蔻仁等祛濕藥材煮成茶水飲用。
王惟德提到,先要用熱水煎煮薏仁半小時,所得湯知可以用來來沖泡另外3種茶材即可。這4種藥材向來被認為是祛濕上品,暑濕季節服用可以幫助脾胃化解體內濕氣。薏米具有補益脾胃作用,可以增強脾胃抗濕能力,避免濕氣侵犯。或者民眾平常可多喝四神湯,四神湯裡的山藥、芡實、薏仁、蓮子,除了袪濕作用,還能健脾止瀉。
活動流汗時,醫師也建議盡量穿寬鬆通氣利於排汗的衣褲,夏天的皮膚保養需避免曝過度曬陽光、熱水燙洗、用力搔抓等。衣著以棉質為佳,要寬鬆通氣利於排汗。
醫師建議,改善夏季癢疹可補充綠豆薏苡仁湯。綠豆,性味甘寒,治痘毒,利腫脹。綠豆有清熱解毒,利水消暑功效。而薏苡仁性微寒,有健脾滲濕,除痺止瀉,清熱排膿功效。煮綠豆薏苡仁湯時,最好不要煮到綠豆皮破豆爛湯濁,清熱效果會打折扣,且不宜太甜,不要吃冰鎮,要稍退冰一下再吃,以免傷腸胃。
地膚子、蛇床子、百部、馬齒莧等中藥燥濕潤膚止癢,常用於改善皮膚濕熱的困擾。中醫師王惟德提到,在夏季要避免在精神與皮膚方面受濕熱影響,除了藥物外,建議平時消耗體內多餘熱量,排泄多餘水分,達到清熱除濕目的。
溼熱體質與飲食也有關聯。醫師表示,例如現代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即中醫所說肥甘厚味常成為主食,尤其貪食油煎烤炸等食物,使人體內釀生濕熱;或夏季貪涼,損傷脾胃運化功能,使水濕滯留體內。
王惟德指出,一般無特殊疾病,但處於濕熱特徵體質狀態的壯年民眾,適合做稍高強度的鍛煉,如中長跑、游泳、爬山、各種球類、拳術等。可以消耗體內多餘熱量,利除多餘水分,避免濕熱堆積。
皮膚狀況與身體整體健康有關,如身體免疫機能低下,皮膚黏膜局部抵抗下降,或者是環境不利因素,有些患者在夏天容易發生真菌感染症。治療常用藥材有蒲公英,野菊花,大青葉,紫花地丁,地膚子,蛇床子,百部,馬齒莧等,但具體用藥仍建議由醫師處方。
台灣新生報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一直吹冷氣,喝冷飲又不活動容易使體內濕氣停滯;適度活動流汗,搭配茶飲反而能讓濕氣消散。中醫師王惟德提到,夏季濕熱時可以將薏仁、藿香、佩蘭,白豆蔻仁等祛濕藥材煮成茶水飲用。
王惟德提到,先要用熱水煎煮薏仁半小時,所得湯知可以用來來沖泡另外3種茶材即可。這4種藥材向來被認為是祛濕上品,暑濕季節服用可以幫助脾胃化解體內濕氣。薏米具有補益脾胃作用,可以增強脾胃抗濕能力,避免濕氣侵犯。或者民眾平常可多喝四神湯,四神湯裡的山藥、芡實、薏仁、蓮子,除了袪濕作用,還能健脾止瀉。
活動流汗時,醫師也建議盡量穿寬鬆通氣利於排汗的衣褲,夏天的皮膚保養需避免曝過度曬陽光、熱水燙洗、用力搔抓等。衣著以棉質為佳,要寬鬆通氣利於排汗。
醫師建議,改善夏季癢疹可補充綠豆薏苡仁湯。綠豆,性味甘寒,治痘毒,利腫脹。綠豆有清熱解毒,利水消暑功效。而薏苡仁性微寒,有健脾滲濕,除痺止瀉,清熱排膿功效。煮綠豆薏苡仁湯時,最好不要煮到綠豆皮破豆爛湯濁,清熱效果會打折扣,且不宜太甜,不要吃冰鎮,要稍退冰一下再吃,以免傷腸胃。
地膚子、蛇床子、百部、馬齒莧等中藥燥濕潤膚止癢,常用於改善皮膚濕熱的困擾。中醫師王惟德提到,在夏季要避免在精神與皮膚方面受濕熱影響,除了藥物外,建議平時消耗體內多餘熱量,排泄多餘水分,達到清熱除濕目的。
溼熱體質與飲食也有關聯。醫師表示,例如現代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即中醫所說肥甘厚味常成為主食,尤其貪食油煎烤炸等食物,使人體內釀生濕熱;或夏季貪涼,損傷脾胃運化功能,使水濕滯留體內。
王惟德指出,一般無特殊疾病,但處於濕熱特徵體質狀態的壯年民眾,適合做稍高強度的鍛煉,如中長跑、游泳、爬山、各種球類、拳術等。可以消耗體內多餘熱量,利除多餘水分,避免濕熱堆積。
皮膚狀況與身體整體健康有關,如身體免疫機能低下,皮膚黏膜局部抵抗下降,或者是環境不利因素,有些患者在夏天容易發生真菌感染症。治療常用藥材有蒲公英,野菊花,大青葉,紫花地丁,地膚子,蛇床子,百部,馬齒莧等,但具體用藥仍建議由醫師處方。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季感冒期間較長 復發率高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15日專電)
炎炎夏日到來,醫師提醒民眾,如果在夏季得了感冒,發病期間將比冬季感冒來得久,而且復發率也比較高。
健康資訊網站MyHealthNewsDaily報導,紐約州曼哈賽(Manhasset)北岸大學醫院(North ShoreUniversity Hospital)傳染病學主治醫師賀西(BruceHirsch)指出,夏季感冒非常棘手,原因在於導致夏季感冒的病毒與冬天不一樣,夏天的病毒可以說是「既可怕又陰險」。
賀西表示,在冬天常常造成上呼吸道感染的鼻病毒、冠狀病毒以及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到了氣候轉暖的季節會碰到惡名昭彰的腸病毒,使得發病症狀變得更為複雜。腸病毒會透過咳嗽、打噴嚏或糞口途徑(fecal-to-oral route)傳染,發病時會腹瀉、喉嚨痛、出疹子,不像一般感冒只是有頭疼、低溫發燒、鼻塞、乾咳等而已。
他指出,冬天的感冒病毒會讓人覺得病得頗重,但後來就痊癒了,「夏天的感冒則是一直都不會好,一直持續著。」
如何避免夏季感冒?賀西建議民眾勤洗手,並且隨身攜帶酒精消毒液,睡眠充足以增強免疫系統,飲水充足,飲食均衡,同時也要避免接觸感冒患者。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15日專電)
炎炎夏日到來,醫師提醒民眾,如果在夏季得了感冒,發病期間將比冬季感冒來得久,而且復發率也比較高。
健康資訊網站MyHealthNewsDaily報導,紐約州曼哈賽(Manhasset)北岸大學醫院(North ShoreUniversity Hospital)傳染病學主治醫師賀西(BruceHirsch)指出,夏季感冒非常棘手,原因在於導致夏季感冒的病毒與冬天不一樣,夏天的病毒可以說是「既可怕又陰險」。
賀西表示,在冬天常常造成上呼吸道感染的鼻病毒、冠狀病毒以及副流行性感冒病毒,到了氣候轉暖的季節會碰到惡名昭彰的腸病毒,使得發病症狀變得更為複雜。腸病毒會透過咳嗽、打噴嚏或糞口途徑(fecal-to-oral route)傳染,發病時會腹瀉、喉嚨痛、出疹子,不像一般感冒只是有頭疼、低溫發燒、鼻塞、乾咳等而已。
他指出,冬天的感冒病毒會讓人覺得病得頗重,但後來就痊癒了,「夏天的感冒則是一直都不會好,一直持續著。」
如何避免夏季感冒?賀西建議民眾勤洗手,並且隨身攜帶酒精消毒液,睡眠充足以增強免疫系統,飲水充足,飲食均衡,同時也要避免接觸感冒患者。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天濕疹手足癬上身 中醫調理皮膚症狀
中時
夏天的腳步愈來愈近了,伴隨著高溫高濕影響而來的皮膚疾病問題,也愈來愈多了。近來中醫門診即發現有不少皮膚出現濕疹、毛囊炎、手足癬、疥瘡,甚至有紅斑性狼瘡復發的患者前來求診,其中有一些屬於自敏性皮膚病,有一些則是屬於職業性皮膚病,還有一些皮膚病具有高度傳染性,患者本身與周遭朋友都必需提高警覺,針對病因對症下藥,才不致使症狀惡化。
常見皮膚病的分類大致包括皮炎濕疹、有感染性的膿皰疹、原因不明的皮膚病牛皮癬、與結締組織有關的紅斑性狼瘡,以及屬於職業性皮膚病如強酸強鹼引起的皮膚病,或具有傳染性的水痘與疥瘡。中醫師聶美華表示,由於夏季的紫外線照射量增多、氣溫上升、濕度也跟著升高,因此,夏季常見的皮膚病常與上述因素有密切關係,主要為皮炎濕疹、膿皰瘡、毛囊炎、手足癬、疥瘡等。
皮炎濕疹,此症與患者有過敏體質有關,可隨年齡、環境改變,神經因素如憂慮,緊張、情緒激動、失眠、勞累等也可能發病。患部會出現皮膚癢、紅斑、斑丘疹、水泡、色素沈澱,且因抓破皮膚而有滲出液。中醫治療可以烏梅、蟬蛻來調理。如果屬於神經皮炎,可使用中藥加味逍遙散,如果為脂漏性皮炎,則可以服用生地、天門冬。急性發作時,要採用內服外敷方式治療,外敷是以苦參根水煮三十分鐘,用紗布敷在患處。內服則以利濕消炎藥為主,包括薏仁、蒼朮、黃芩、金銀花與蒲公英。
膿皰瘡多好發於頸部、腋部、下腹部和大腿內側易出汗、潮濕的部位,細菌易在這些部位繁殖,侵入皮膚後引發炎症,產生化膿反應,且容易引起傳染。聶美華中醫認為膿皰瘡的病因為脾濕內蘊、腠理失固,所以治療要清暑熱濕、益氣解毒,建議服用蒲公英、山梔子、甘草、澤瀉、牡丹皮。
至於手足癬致病菌主要有紅色毛癬菌、石膏狀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可分為手癬與足癬,手癬也稱為鵝掌風、富貴手,足癬則也稱為腳濕氣、香港腳。手足的細菌會分解角質溶解酶,侵入皮膚後會分解角質蛋白組織,吸取皮膚營養而出現症狀。中醫以外洗治療為主,以苦參根、黃芩、黃柏、敗醬草利濕清熱解毒,以地膚子與白癬皮止癢。
毛囊炎則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所致的亞急性或慢性化膿的炎症。一般皮膚不清潔、搔抓或身體抵抗力降低時均可誘發。症狀可能遍及全身,患部會結痂,但是不會留下疤痕。中醫治療原則為清熱解毒與利濕,建議服用金銀花、黃芩、黃柏、野菊花、綠豆皮、茯苓與甘草。如果患部會搔癢再加白癬皮,也可以外用做為輔助,即以黃蓮與黃柏水煮來外洗。
具有傳染性的疥瘡,是由疥蟲感染皮膚引起的皮膚病,主要是經由接觸感染,包括人與人的直接接觸或共用毛巾、床單、棉被、內衣褲等,所以在軍營及團體宿舍中特別容易發生。症狀會在皮膚上出現小丘疹,有時會產生水疱,並且有極度的癢感,在夜間最為嚴重。因為疥瘡的主要病源是通過接觸傳染,所以病人用過的衣物、被單必須消毒,預防病菌感染。
想要避免皮膚病發作,聶美華提醒,除了保持良好清潔工作,還要注意勿過度曝曬陽光,以及做好精神調適,飲食方面要少接觸油炸食物,還有皮膚在感染期需要多補充蛋白質,讓皮膚盡快修復抵抗細菌。尤其,患部不要一直抓癢,避免愈抓愈嚴重,甚至引起感染。除此之外,以上提供的藥方僅供參考,建議有病還是要找醫生診治,免得吃錯藥造成後遺症。
中時
夏天的腳步愈來愈近了,伴隨著高溫高濕影響而來的皮膚疾病問題,也愈來愈多了。近來中醫門診即發現有不少皮膚出現濕疹、毛囊炎、手足癬、疥瘡,甚至有紅斑性狼瘡復發的患者前來求診,其中有一些屬於自敏性皮膚病,有一些則是屬於職業性皮膚病,還有一些皮膚病具有高度傳染性,患者本身與周遭朋友都必需提高警覺,針對病因對症下藥,才不致使症狀惡化。
常見皮膚病的分類大致包括皮炎濕疹、有感染性的膿皰疹、原因不明的皮膚病牛皮癬、與結締組織有關的紅斑性狼瘡,以及屬於職業性皮膚病如強酸強鹼引起的皮膚病,或具有傳染性的水痘與疥瘡。中醫師聶美華表示,由於夏季的紫外線照射量增多、氣溫上升、濕度也跟著升高,因此,夏季常見的皮膚病常與上述因素有密切關係,主要為皮炎濕疹、膿皰瘡、毛囊炎、手足癬、疥瘡等。
皮炎濕疹,此症與患者有過敏體質有關,可隨年齡、環境改變,神經因素如憂慮,緊張、情緒激動、失眠、勞累等也可能發病。患部會出現皮膚癢、紅斑、斑丘疹、水泡、色素沈澱,且因抓破皮膚而有滲出液。中醫治療可以烏梅、蟬蛻來調理。如果屬於神經皮炎,可使用中藥加味逍遙散,如果為脂漏性皮炎,則可以服用生地、天門冬。急性發作時,要採用內服外敷方式治療,外敷是以苦參根水煮三十分鐘,用紗布敷在患處。內服則以利濕消炎藥為主,包括薏仁、蒼朮、黃芩、金銀花與蒲公英。
膿皰瘡多好發於頸部、腋部、下腹部和大腿內側易出汗、潮濕的部位,細菌易在這些部位繁殖,侵入皮膚後引發炎症,產生化膿反應,且容易引起傳染。聶美華中醫認為膿皰瘡的病因為脾濕內蘊、腠理失固,所以治療要清暑熱濕、益氣解毒,建議服用蒲公英、山梔子、甘草、澤瀉、牡丹皮。
至於手足癬致病菌主要有紅色毛癬菌、石膏狀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可分為手癬與足癬,手癬也稱為鵝掌風、富貴手,足癬則也稱為腳濕氣、香港腳。手足的細菌會分解角質溶解酶,侵入皮膚後會分解角質蛋白組織,吸取皮膚營養而出現症狀。中醫以外洗治療為主,以苦參根、黃芩、黃柏、敗醬草利濕清熱解毒,以地膚子與白癬皮止癢。
毛囊炎則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所致的亞急性或慢性化膿的炎症。一般皮膚不清潔、搔抓或身體抵抗力降低時均可誘發。症狀可能遍及全身,患部會結痂,但是不會留下疤痕。中醫治療原則為清熱解毒與利濕,建議服用金銀花、黃芩、黃柏、野菊花、綠豆皮、茯苓與甘草。如果患部會搔癢再加白癬皮,也可以外用做為輔助,即以黃蓮與黃柏水煮來外洗。
具有傳染性的疥瘡,是由疥蟲感染皮膚引起的皮膚病,主要是經由接觸感染,包括人與人的直接接觸或共用毛巾、床單、棉被、內衣褲等,所以在軍營及團體宿舍中特別容易發生。症狀會在皮膚上出現小丘疹,有時會產生水疱,並且有極度的癢感,在夜間最為嚴重。因為疥瘡的主要病源是通過接觸傳染,所以病人用過的衣物、被單必須消毒,預防病菌感染。
想要避免皮膚病發作,聶美華提醒,除了保持良好清潔工作,還要注意勿過度曝曬陽光,以及做好精神調適,飲食方面要少接觸油炸食物,還有皮膚在感染期需要多補充蛋白質,讓皮膚盡快修復抵抗細菌。尤其,患部不要一直抓癢,避免愈抓愈嚴重,甚至引起感染。除此之外,以上提供的藥方僅供參考,建議有病還是要找醫生診治,免得吃錯藥造成後遺症。
Re: 【夏日養生特輯】
中藥茶飲+穴位按摩 消暑解熱
自由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
最近許多人吃冰消暑,但中醫師提醒,長期吃冰品容易誘發過敏性鼻炎,女性朋友更可能造成經期不規則,最好方式是喝溫開水,或以中藥茶飲、穴位按摩等消暑。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師阮膺旭說,人體體溫為36度,吃冰品後就像火爐突然被澆冷水,容易使胃黏膜萎縮,造成腹瀉,女性可能會有經期不規則或出現血塊。
阮膺旭指出,天氣悶熱時因大量排汗而耗損人體元氣,可服用有補氣功效的人參、黨參、西洋參或黃耆,也可加入具有清熱養陰、潤肺養胃、清心除煩、潤腸通便功能的「麥門冬」。
阮膺旭說,除藥飲外,可按摩合谷、足三里等補氣穴位,當中暑或昏倒可按壓人中、百會穴位,能有效幫助甦醒。另外刮痧也有消暑作用,對中暑後造成的冒汗、嘔吐、發熱、四肢冰冷等症狀有消解作用,但使用時必須注意往同一方向刮,才不會刮傷皮膚,在刮之前要用潤滑油,用的刮板要平滑。
阮膺旭指出,想要消暑可選用天然食材煮湯飲,綠豆薏仁湯可清熱解毒;知母、石膏、粳米、甘草做成的「白虎湯」有消熱、生津、退火功效;粉光參、遠志、石菖蒲、茯苓、蓮子可煮成有消暑功效的「寧心茶」;「消暑解渴湯」材料則包括桑葉 、菊花 、木耳、山楂、麥芽、五味子。
阮膺旭提醒,平時減少頻繁進出冷氣房的機會,並保持房間通風,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工作、運動,多補充水份,睡眠充足,出外時選擇淺色、透氣的衣服,或撐傘、戴帽子,若有中暑前兆,宜到陰涼、通風處休息。
自由
記者林宜樟/嘉義報導
最近許多人吃冰消暑,但中醫師提醒,長期吃冰品容易誘發過敏性鼻炎,女性朋友更可能造成經期不規則,最好方式是喝溫開水,或以中藥茶飲、穴位按摩等消暑。
大林慈濟醫院中醫師阮膺旭說,人體體溫為36度,吃冰品後就像火爐突然被澆冷水,容易使胃黏膜萎縮,造成腹瀉,女性可能會有經期不規則或出現血塊。
阮膺旭指出,天氣悶熱時因大量排汗而耗損人體元氣,可服用有補氣功效的人參、黨參、西洋參或黃耆,也可加入具有清熱養陰、潤肺養胃、清心除煩、潤腸通便功能的「麥門冬」。
阮膺旭說,除藥飲外,可按摩合谷、足三里等補氣穴位,當中暑或昏倒可按壓人中、百會穴位,能有效幫助甦醒。另外刮痧也有消暑作用,對中暑後造成的冒汗、嘔吐、發熱、四肢冰冷等症狀有消解作用,但使用時必須注意往同一方向刮,才不會刮傷皮膚,在刮之前要用潤滑油,用的刮板要平滑。
阮膺旭指出,想要消暑可選用天然食材煮湯飲,綠豆薏仁湯可清熱解毒;知母、石膏、粳米、甘草做成的「白虎湯」有消熱、生津、退火功效;粉光參、遠志、石菖蒲、茯苓、蓮子可煮成有消暑功效的「寧心茶」;「消暑解渴湯」材料則包括桑葉 、菊花 、木耳、山楂、麥芽、五味子。
阮膺旭提醒,平時減少頻繁進出冷氣房的機會,並保持房間通風,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工作、運動,多補充水份,睡眠充足,出外時選擇淺色、透氣的衣服,或撐傘、戴帽子,若有中暑前兆,宜到陰涼、通風處休息。
Re: 【夏日養生特輯】
心臟、腸胃與婦科病友 少碰冰品
自由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
天氣好熱、好熱,冰品成為民眾消暑的最愛,但中西醫都認為,心臟、腸胃、氣喘與婦科病患者應該避免吃剉冰、喝冰水,尤其是激烈運動過後或是正午時分,更不宜用冰品解渴,喝室溫的水才是最佳選擇。
喝室溫的水才是王道
彰化基督教醫院二林分院內科主任賴俊宏表示,天氣炎熱會讓血管擴張,有利於人體散熱,但是吃冰品會誘發血管收縮,這是反其道而行,有違生理行為;不只是心臟血管患者不該飲用冰品,腸胃患者也會因冰品誘發血管收縮,損傷胃的黏膜,對於身體有不好影響。
彰基中醫部醫師陳瑩陵指出,中醫觀點向來都不建議極端的飲食習慣,因為寒主收引,都不利於氣血循環,尤其是腸胃、氣喘與婦科患者都應該戒冰品。
不只是有特定疾病者要避免吃冰品,賴俊宏也主張在激烈運動過後以及正午時分,最好都以室溫的水來解渴,才能避免造成身體的衝擊。
中醫師陳瑩陵認為要遠離冰品者,還有孕產婦,以及女性的生理期間,如果有痛經情況者,連生理期來臨之前都要完全戒除冰品,才能避免痛經情況更加嚴重。
陳瑩陵強調,就算有人自認體質好,有吃冰品的本錢,但是長期下來,可能原本氣血循環很好的人,還是有可能會被誘發其他症狀,不能小覷長時間吃冰品對於養生的影響。
自由
記者劉曉欣/彰化報導
天氣好熱、好熱,冰品成為民眾消暑的最愛,但中西醫都認為,心臟、腸胃、氣喘與婦科病患者應該避免吃剉冰、喝冰水,尤其是激烈運動過後或是正午時分,更不宜用冰品解渴,喝室溫的水才是最佳選擇。
喝室溫的水才是王道
彰化基督教醫院二林分院內科主任賴俊宏表示,天氣炎熱會讓血管擴張,有利於人體散熱,但是吃冰品會誘發血管收縮,這是反其道而行,有違生理行為;不只是心臟血管患者不該飲用冰品,腸胃患者也會因冰品誘發血管收縮,損傷胃的黏膜,對於身體有不好影響。
彰基中醫部醫師陳瑩陵指出,中醫觀點向來都不建議極端的飲食習慣,因為寒主收引,都不利於氣血循環,尤其是腸胃、氣喘與婦科患者都應該戒冰品。
不只是有特定疾病者要避免吃冰品,賴俊宏也主張在激烈運動過後以及正午時分,最好都以室溫的水來解渴,才能避免造成身體的衝擊。
中醫師陳瑩陵認為要遠離冰品者,還有孕產婦,以及女性的生理期間,如果有痛經情況者,連生理期來臨之前都要完全戒除冰品,才能避免痛經情況更加嚴重。
陳瑩陵強調,就算有人自認體質好,有吃冰品的本錢,但是長期下來,可能原本氣血循環很好的人,還是有可能會被誘發其他症狀,不能小覷長時間吃冰品對於養生的影響。
Re: 【夏日養生特輯】
消暑4茶飲 清熱補氣
按壓穴位防中暑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林明佳
天氣好熱,莊雅惠中醫師表示,應多補充水分,若加入清熱、補氣的中藥材來沖泡茶飲,更具養生功效。例如西洋參可生津止渴、增強抵抗力;添加枸杞能降肝火明目;桂花具美白功效;添加絞股藍可降火氣止渴。另外,若中暑煩躁、頭痛頭脹時,則可按壓人中穴、外關穴來緩解不適。
喝茶飲
以下茶飲經常排軟便或易腹瀉者再加葛根3錢,容易便秘者則加決明子3錢。
洋參消暑茶
材料:西洋參2錢,麥冬、去籽紅棗各5錢,菊花1.5錢。
功效:西洋參可降火氣、除煩躁、生津解渴,增強抵抗力;麥冬清熱養陰、潤肺潤腸;紅棗益氣養血;菊花祛風清熱、解毒。
做法:全部材料分成4份,每次取1份加沸水250c.c.沖泡,燜5分鐘即可飲用,2天內喝完。
逍遙明目茶
材料:石斛、褚實子、刺五加各3錢,枸杞5錢,薄荷1.5錢。
功效:石斛可滋陰健胃、清熱生津;枸杞可養肝明目;褚實子益氣滋腎;刺五加能祛風濕;薄荷可散熱、解毒安神。
做法:全部材料分為4份,每次取1份加250c.c.沸水沖泡,燜約5~10分鐘後,香味一出,即可飲用,2天內喝完。
美膚補血茶
材料:太子參、百合各3錢,何首烏2錢,桂花1錢,蜜黃精5錢。
功效:太子參可補肺益脾;百合清熱寧心;何首烏補肝腎、解毒;蜜黃精可補脾養肺;桂花可排毒,使肌膚白皙。
做法:全部材料分為4份,每次取1份加250c.c.沸水沖泡,燜約5~10分鐘後,待香味一出,即可飲用,2天內喝完。
茉莉青草茶
材料:茉莉花、金線蓮、絞股藍、金銀花、菊花各2錢,天花粉5錢,去籽紅棗4顆。
功效:茉莉花理氣解鬱;天花粉消火止渴;紅棗益氣養血;絞股藍清熱;金線蓮降血壓;金銀花消炎鎮痛;菊花祛解毒。
做法:全部材料分為4份,每次取1份加250c.c.沸水沖泡,燜5~10分鐘即可,2天內喝完。
按穴位
以下穴位每次按壓5秒後休息1秒,共按壓約2分鐘。
人中穴
位置:鼻與唇溝中點。
功效:開竅醒腦、去風清熱。
治療症狀:可舒緩中暑、高熱昏迷及神智不清等症狀。 外關穴
位置:手背向上,手腕橫紋3指寬處。
功效:清熱解表、開竅止痛。
治療症狀:中暑、感冒發熱、頭痛頭脹等。
醫師說
不要喝冰水
莊雅惠中醫師
天氣熱很多人喝冰水消暑,《本草綱目》中記載,「盛夏食冰,與氣候相反,冷熱相激,變生諸疾」。不管天氣再熱,都不要喝冰水,以免容易生病。
按壓穴位防中暑
蘋果日報
報導╱張雅淳、林明佳
天氣好熱,莊雅惠中醫師表示,應多補充水分,若加入清熱、補氣的中藥材來沖泡茶飲,更具養生功效。例如西洋參可生津止渴、增強抵抗力;添加枸杞能降肝火明目;桂花具美白功效;添加絞股藍可降火氣止渴。另外,若中暑煩躁、頭痛頭脹時,則可按壓人中穴、外關穴來緩解不適。
喝茶飲
以下茶飲經常排軟便或易腹瀉者再加葛根3錢,容易便秘者則加決明子3錢。
洋參消暑茶
材料:西洋參2錢,麥冬、去籽紅棗各5錢,菊花1.5錢。
功效:西洋參可降火氣、除煩躁、生津解渴,增強抵抗力;麥冬清熱養陰、潤肺潤腸;紅棗益氣養血;菊花祛風清熱、解毒。
做法:全部材料分成4份,每次取1份加沸水250c.c.沖泡,燜5分鐘即可飲用,2天內喝完。
逍遙明目茶
材料:石斛、褚實子、刺五加各3錢,枸杞5錢,薄荷1.5錢。
功效:石斛可滋陰健胃、清熱生津;枸杞可養肝明目;褚實子益氣滋腎;刺五加能祛風濕;薄荷可散熱、解毒安神。
做法:全部材料分為4份,每次取1份加250c.c.沸水沖泡,燜約5~10分鐘後,香味一出,即可飲用,2天內喝完。
美膚補血茶
材料:太子參、百合各3錢,何首烏2錢,桂花1錢,蜜黃精5錢。
功效:太子參可補肺益脾;百合清熱寧心;何首烏補肝腎、解毒;蜜黃精可補脾養肺;桂花可排毒,使肌膚白皙。
做法:全部材料分為4份,每次取1份加250c.c.沸水沖泡,燜約5~10分鐘後,待香味一出,即可飲用,2天內喝完。
茉莉青草茶
材料:茉莉花、金線蓮、絞股藍、金銀花、菊花各2錢,天花粉5錢,去籽紅棗4顆。
功效:茉莉花理氣解鬱;天花粉消火止渴;紅棗益氣養血;絞股藍清熱;金線蓮降血壓;金銀花消炎鎮痛;菊花祛解毒。
做法:全部材料分為4份,每次取1份加250c.c.沸水沖泡,燜5~10分鐘即可,2天內喝完。
按穴位
以下穴位每次按壓5秒後休息1秒,共按壓約2分鐘。
人中穴
位置:鼻與唇溝中點。
功效:開竅醒腦、去風清熱。
治療症狀:可舒緩中暑、高熱昏迷及神智不清等症狀。 外關穴
位置:手背向上,手腕橫紋3指寬處。
功效:清熱解表、開竅止痛。
治療症狀:中暑、感冒發熱、頭痛頭脹等。
醫師說
不要喝冰水
莊雅惠中醫師
天氣熱很多人喝冰水消暑,《本草綱目》中記載,「盛夏食冰,與氣候相反,冷熱相激,變生諸疾」。不管天氣再熱,都不要喝冰水,以免容易生病。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天火氣大 適當藥膳食療有助清涼一夏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夏天容易火氣大,該怎麼辦才好?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高士表示,涼拌綠竹筍能夠消暑清熱、開胃助食,適合夏季火氣大、口乾舌燥、經常食慾不振的人食用。
林高士醫師指出,民眾必須先準備竹筍3支、大蘆筍6兩、洛神花2錢、菊花1錢、薄何1錢、山楂1錢,以及白沙拉醬1杯等調味料。做法:先將洛神花、菊花、薄何、山楂用1杯水用小火熬至剩半杯後過濾取藥汁備用。
其次,將竹筍以熱水煮熟後,撥去外皮切成片,接著把大蘆筍切去硬梗留下上部較軟的部份,先以熱水川燙一下,之後跟著竹筍排於盤中;把藥汁、白沙拉醬拌勻,淋於筍上即可食用。
另外,女性步入更年期常會出現各種不舒服的症狀。林高士表示,補血雞湯能調補氣血,適合貧血的婦女、女性月經不規則、容易精神疲倦,身體缺乏體力,以及手腳容易冰冷者食用。
林醫師指出,補血雞湯需準備土雞腿2隻、黨參3錢、黃耆2錢、當歸2錢、熟地3錢、白芍2錢、川芎1錢等材料,以及適量的鹽巴、生薑等調味料。做法:先將黨參、黃耆、當歸、熟地、白芍、川芎等藥材放入鍋子內,加水3杯,將水燒開後用小火熬至剩1杯,過濾後取藥汁備用。
其次,將兩隻雞腿洗乾淨切塊川燙後,放入鍋子裡,加入4杯水和藥汁,最後將鍋子加蓋放入電鍋蒸熟後,加鹽巴調味即可食用。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夏天容易火氣大,該怎麼辦才好?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高士表示,涼拌綠竹筍能夠消暑清熱、開胃助食,適合夏季火氣大、口乾舌燥、經常食慾不振的人食用。
林高士醫師指出,民眾必須先準備竹筍3支、大蘆筍6兩、洛神花2錢、菊花1錢、薄何1錢、山楂1錢,以及白沙拉醬1杯等調味料。做法:先將洛神花、菊花、薄何、山楂用1杯水用小火熬至剩半杯後過濾取藥汁備用。
其次,將竹筍以熱水煮熟後,撥去外皮切成片,接著把大蘆筍切去硬梗留下上部較軟的部份,先以熱水川燙一下,之後跟著竹筍排於盤中;把藥汁、白沙拉醬拌勻,淋於筍上即可食用。
另外,女性步入更年期常會出現各種不舒服的症狀。林高士表示,補血雞湯能調補氣血,適合貧血的婦女、女性月經不規則、容易精神疲倦,身體缺乏體力,以及手腳容易冰冷者食用。
林醫師指出,補血雞湯需準備土雞腿2隻、黨參3錢、黃耆2錢、當歸2錢、熟地3錢、白芍2錢、川芎1錢等材料,以及適量的鹽巴、生薑等調味料。做法:先將黨參、黃耆、當歸、熟地、白芍、川芎等藥材放入鍋子內,加水3杯,將水燒開後用小火熬至剩1杯,過濾後取藥汁備用。
其次,將兩隻雞腿洗乾淨切塊川燙後,放入鍋子裡,加入4杯水和藥汁,最後將鍋子加蓋放入電鍋蒸熟後,加鹽巴調味即可食用。
Re: 【夏日養生特輯】
夏天生食 小心壞菌吃下肚
蘋果日報
近日歐洲爆發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疑是患者吃進遭到動物糞便污染的豆芽菜所致,德國當局也呼籲民眾暫時不要生吃豆芽菜、番茄、小黃瓜等,感染科感控室主任林蔚如醫師指出,台灣目前尚無感染出血性大腸桿菌的本土案例傳出,不過,民眾還是盡量避免吃生菜、未煮熟海鮮、生肉及生蛋,以免病從口入。
高溫烹調 可殺菌
氣溫升高,食物較易腐壞,林蔚如醫師指出,夏天常見引起腸胃發炎的細菌如沙門氏菌、腸炎弧菌等,前者主要是生吃遭到動物糞便污染的食物,如蛋、蔬菜、肉類等,症狀包括高燒3~5天、水瀉、肚子絞痛等;而後者常見於海鮮,會導致水瀉、部份合併發燒症狀。建議上述食物洗淨後應煮熟,因經過高溫100℃以上烹調,幾乎就可殺死所有細菌。
小孩脫水 應就醫
林蔚如醫師也提醒,處理生食與熟食的砧板與刀具應分開、不要混用,另夏天許多民眾喜歡吃涼麵、沙拉等輕食,但這類食物易在洗滌、分裝或貯藏等過程中遭到污染,建議應盡量避免吃,如要吃也要慎選衛生環境良好店家。若小孩腹瀉很厲害、高燒超過38.5℃,或出現皮膚乾燥、嘴乾沒口水、1歲以下嬰兒頭頂有塊較軟地方(即囟門)有凹陷,代表脫水,都應趕緊就醫,並服用電解質補充液,成人若發燒超過3天、腹瀉厲害、脫水嚴重也應就醫,並可將運動飲料稀釋2~3倍後飲用。
蘋果日報
近日歐洲爆發出血性大腸桿菌疫情,疑是患者吃進遭到動物糞便污染的豆芽菜所致,德國當局也呼籲民眾暫時不要生吃豆芽菜、番茄、小黃瓜等,感染科感控室主任林蔚如醫師指出,台灣目前尚無感染出血性大腸桿菌的本土案例傳出,不過,民眾還是盡量避免吃生菜、未煮熟海鮮、生肉及生蛋,以免病從口入。
高溫烹調 可殺菌
氣溫升高,食物較易腐壞,林蔚如醫師指出,夏天常見引起腸胃發炎的細菌如沙門氏菌、腸炎弧菌等,前者主要是生吃遭到動物糞便污染的食物,如蛋、蔬菜、肉類等,症狀包括高燒3~5天、水瀉、肚子絞痛等;而後者常見於海鮮,會導致水瀉、部份合併發燒症狀。建議上述食物洗淨後應煮熟,因經過高溫100℃以上烹調,幾乎就可殺死所有細菌。
小孩脫水 應就醫
林蔚如醫師也提醒,處理生食與熟食的砧板與刀具應分開、不要混用,另夏天許多民眾喜歡吃涼麵、沙拉等輕食,但這類食物易在洗滌、分裝或貯藏等過程中遭到污染,建議應盡量避免吃,如要吃也要慎選衛生環境良好店家。若小孩腹瀉很厲害、高燒超過38.5℃,或出現皮膚乾燥、嘴乾沒口水、1歲以下嬰兒頭頂有塊較軟地方(即囟門)有凹陷,代表脫水,都應趕緊就醫,並服用電解質補充液,成人若發燒超過3天、腹瀉厲害、脫水嚴重也應就醫,並可將運動飲料稀釋2~3倍後飲用。
Re: 【夏日養生特輯】
紫蘇 薄荷茶 緩夏季感冒不適
按壓合谷 內關穴 清熱鎮痛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
天氣熱、濕氣重,加上頻繁進出冷氣房,容易因溫差大而誘發夏季感冒,出現怕冷、頭痛、喉嚨痛、咳嗽、噁心、腹瀉等症狀,中醫師莊雅惠表示,近1個月內因感冒求診的患者,較之前增加約1成,可喝添加紫蘇、薄荷、藿香、金銀花等藥材的茶飲來緩解不適;另可按壓合谷、內關等穴位,幫助袪風清熱、散寒鎮痛。
喝茶飲
以下茶飲皆將材料分3份,每次取1份裝入茶包或滷包袋後置於保溫杯,加250c.c.沸水燜5分鐘後即可,於飯後飲用,1天喝1~3份。
紫蘇檸檬茶
材料:紫蘇、白芍各3錢,荊芥及桂枝各2錢、檸檬半顆、紅糖適量。
功效:紫蘇平喘止咳,白芍止痛,荊芥祛風,桂枝解熱、緩頭痛,檸檬助生津清熱、化痰,紅糖可溫通經絡。
適應症:怕冷、頭部脹暈、打噴嚏、流鼻涕和全身痠痛。
川芎薄荷飲
材料:川芎、蒼耳子各3錢,黃菊花、薄荷、前胡各2錢,桔梗1.5錢。
功效:川芎活血袪瘀,蒼耳子助發汗、通鼻竅,黃菊花袪風解毒,薄荷清熱,前胡止咳,桔梗則可化痰排膿。
適應症:發熱、頭痛頭昏、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和咳嗽。
藿香葛根茶
材料:藿香、紫蘇、葛根各3錢,桑葉1.5錢,以及紅糖適量。
功效:藿香緩腸胃不適,紫蘇鎮咳、止吐止瀉,葛根解熱、健胃整腸,桑葉涼血、消炎,紅糖可以溫通經絡。
適應症:噁心、嘔吐、腹瀉腹脹、腸鳴、腹痛等症狀。
銀花防風茶
材料:金銀花、葛根、蘆根、防風、淡竹葉、甘草各2錢,蜂蜜適量。
功效:金銀花及防風抗菌、消炎,葛根、蘆根、淡竹葉可解熱、鎮痛,甘草袪痰止咳,蜂蜜消炎解毒。
適應症:咽喉腫痛、咳嗽、流鼻涕及痰黃、發燒等症狀。
按穴位
各穴位按法皆以指腹按揉,每按5秒鐘停1秒,每次按約1分鐘,每天3次。
合谷穴
位置:大拇指與食指間虎口凹陷處。
功效:行氣止痛,緩解頭痛、喉嚨痛、鼻塞及身體痠痛。 印堂穴
位置:兩眉頭連線的正中間點。
功效:祛風清熱,改善鼻塞、鼻痛、頭痛、頭暈等不適。 內關穴
位置:手掌朝上、距手腕橫紋約3指寬的中央處。
功效:行氣鎮痛、止嘔,緩解噁心症狀。 支溝穴
位置:手背朝上,於腕關節正中央往上約4橫指寬處。
功效:清熱止痛,紓解發熱、腹脹等問題。
醫師說
忌冷食及油炸物
中醫師 莊雅惠
感冒期間不宜吃冰品、喝冷飲及口味重的燒烤及油炸物,以免寒氣入侵加劇發炎情況,讓咳嗽、喉嚨痛及流鼻水等感冒症狀變嚴重。
按壓合谷 內關穴 清熱鎮痛
蘋果日報
報導╱張佩玉
天氣熱、濕氣重,加上頻繁進出冷氣房,容易因溫差大而誘發夏季感冒,出現怕冷、頭痛、喉嚨痛、咳嗽、噁心、腹瀉等症狀,中醫師莊雅惠表示,近1個月內因感冒求診的患者,較之前增加約1成,可喝添加紫蘇、薄荷、藿香、金銀花等藥材的茶飲來緩解不適;另可按壓合谷、內關等穴位,幫助袪風清熱、散寒鎮痛。
喝茶飲
以下茶飲皆將材料分3份,每次取1份裝入茶包或滷包袋後置於保溫杯,加250c.c.沸水燜5分鐘後即可,於飯後飲用,1天喝1~3份。
紫蘇檸檬茶
材料:紫蘇、白芍各3錢,荊芥及桂枝各2錢、檸檬半顆、紅糖適量。
功效:紫蘇平喘止咳,白芍止痛,荊芥祛風,桂枝解熱、緩頭痛,檸檬助生津清熱、化痰,紅糖可溫通經絡。
適應症:怕冷、頭部脹暈、打噴嚏、流鼻涕和全身痠痛。
川芎薄荷飲
材料:川芎、蒼耳子各3錢,黃菊花、薄荷、前胡各2錢,桔梗1.5錢。
功效:川芎活血袪瘀,蒼耳子助發汗、通鼻竅,黃菊花袪風解毒,薄荷清熱,前胡止咳,桔梗則可化痰排膿。
適應症:發熱、頭痛頭昏、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和咳嗽。
藿香葛根茶
材料:藿香、紫蘇、葛根各3錢,桑葉1.5錢,以及紅糖適量。
功效:藿香緩腸胃不適,紫蘇鎮咳、止吐止瀉,葛根解熱、健胃整腸,桑葉涼血、消炎,紅糖可以溫通經絡。
適應症:噁心、嘔吐、腹瀉腹脹、腸鳴、腹痛等症狀。
銀花防風茶
材料:金銀花、葛根、蘆根、防風、淡竹葉、甘草各2錢,蜂蜜適量。
功效:金銀花及防風抗菌、消炎,葛根、蘆根、淡竹葉可解熱、鎮痛,甘草袪痰止咳,蜂蜜消炎解毒。
適應症:咽喉腫痛、咳嗽、流鼻涕及痰黃、發燒等症狀。
按穴位
各穴位按法皆以指腹按揉,每按5秒鐘停1秒,每次按約1分鐘,每天3次。
合谷穴
位置:大拇指與食指間虎口凹陷處。
功效:行氣止痛,緩解頭痛、喉嚨痛、鼻塞及身體痠痛。 印堂穴
位置:兩眉頭連線的正中間點。
功效:祛風清熱,改善鼻塞、鼻痛、頭痛、頭暈等不適。 內關穴
位置:手掌朝上、距手腕橫紋約3指寬的中央處。
功效:行氣鎮痛、止嘔,緩解噁心症狀。 支溝穴
位置:手背朝上,於腕關節正中央往上約4橫指寬處。
功效:清熱止痛,紓解發熱、腹脹等問題。
醫師說
忌冷食及油炸物
中醫師 莊雅惠
感冒期間不宜吃冰品、喝冷飲及口味重的燒烤及油炸物,以免寒氣入侵加劇發炎情況,讓咳嗽、喉嚨痛及流鼻水等感冒症狀變嚴重。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