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資訊
(馬偕醫院風溼免疫科主治醫師李修身答覆)
Q:我最近每天晨間關節都會有僵硬的現象,早上也需要在床上躺一陣子才能起床,手指關節和左右肢體也會發炎腫痛,醫師說我得到了類風溼性關節炎,請問現在有哪些治療方式?哪種方式是最好的呢?(彰化陳太太)
A: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免疫系統的疾病,最常見於30至50歲女性,它以侵犯關節為主,若未及時治療,一段時日後骨骼、軟組織會受破壞而導致關節變形,影響生活功能。
目前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治療通常需要用多種藥物合併治療,包括利用類固醇以及非類固醇的消炎藥物來延緩關節的破壞及達到止痛的效果;但是,這些治療方式無法防止骨骼、軟骨及軟組織受破壞,維持關節的正常功能,所以會依病情,選擇多種不同作用機轉的疾病調節抗風溼藥物(DMARDs)來協助減緩症狀,也就是所謂的雞尾酒療法。根據臨床試驗也發現,六成的患者不論是腫脹、疼痛及生活機能都獲得改善,尤其能在發病前2年治療者,更可以減少關節變形的困擾。
目前類風溼性關節炎治療也有了新突破,一種標的治療的生物制劑可以抑制腫瘤壞死因子,達到改善關節發炎的情況,進而減緩關節骨骼的破壞。目前的抗腫瘤壞死因子製劑療法是新突破,可以分為三種,一種是融合蛋白,另外二種是非人類單株抗體和人類單株抗體的生物製劑,後者在施打方面則是採用填充好的注射劑,患者可以方便自行施打且只需2周施打一針,針對傳統治療無效的患者,也可以合併生物製劑的治療,可以加強控制效果,生活品質大幅提升,但是是否可以施打還要請專業醫師評估。
對於類風溼性關節炎的治療,要提醒患者的是,必須積極且有耐心接受藥物治療,千萬不要隨意停藥或減藥,以免影響治療的效果;同時治療時也應把握治療黃金期,如果關節已經腐蝕才治療會較為困難。
因此,一旦懷疑有類風溼性關節炎的初期症狀,包括晨間關節僵硬大於1小時,或是身體周邊關節有明顯的腫脹疼痛6周以上,或是有對稱性關節炎等,建議找免疫風溼科的醫師接受進一步的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