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查出過敏原才能防發作
蘋果日報
報導╱楊琇雯
夏天雖然不是好發氣喘的季節,但多數人以為夏天吃冰可能引發氣喘。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徐世達表示,觀察門診經驗,氣喘患者並非全都會因吃冰而引發症狀,吃冰不適者約1/3,意即多數患者還是可吃冰。家長若要讓氣喘兒吃冰,一定要先詳細記錄、找出他的過敏原,確定冰品不會引發嚴重症狀,才可讓他吃。另外,感冒也會引發氣喘,夏天進出冷氣房要注意保暖,以免呼吸道感染誘發喘、咳。
氣喘是種過敏反應,氣管會嚴重攣縮,程度不同會有不同表現,有些人是劇烈咳嗽;有些人是咳到呼吸不順才喘,徐世達醫師說明,通常小朋友以咳嗽表現,與成人、老人相較,較少出現喘的情況,很多家長其實不知道孩子有氣喘。若孩子老是咳不停、季節交替或吃了某種食物就咳不停,可能是對溫差、塵螨或該食物過敏,記錄症狀、食物、天氣約2至3個月,再與醫師討論。
西醫看法
勤記錄助找原因
徐世達醫師也有過敏體質,這幾天下午常下大雨、天氣濕熱,他就有些喘不過氣的情況。他以自己為例,提醒家長要多幫孩子注意天氣變化,勤做紀錄表,才能找出氣喘過敏的真正原因,意即找出過敏原,而不是一味限制他不能運動、不能吃冰、不能有絨毛玩具等。
冰品不是過敏原
冰品不算過敏原,但會加重病情,因冰品會使氣管收縮,若原本已有過敏原存在,氣管孔徑已變小,再加上吃冰後收縮,就引發症狀。換句話說,若過敏原不存在,即便吃冰,氣管攣縮程度沒那麼嚴重,不至於讓氣喘更嚴重。馬偕醫院門診調查,1/3氣喘患者會因吃冰加重症狀,其餘2/3就沒事。
下過雨趕快除濕
夏天午後雷陣雨會讓濕度升高,熱氣加上濕氣也會長黴菌,更有利塵蟎生長,而兩者都是台灣氣喘患者很常見的過敏原。建議雨後天天開除濕機,讓室內濕度保持在70%以下,若怕晚上又下雨使濕度超過70%,至少在睡前1小時趕快除濕,使濕度降下來,可減少過敏機會。
保健食品
益生菌魚油至少吃2個月
徐世達醫師表示,氣喘與過敏性鼻炎都屬於呼吸道過敏體質,若要調理,建議使用益生菌或魚油保健食品。不過這些產品不能拿來當作治療用,要看出預防保健效果,每種產品至少要使用2個月以上才看得出影響性。
中醫預防
常按摩背部穴位
有些穴位平常多按摩,一天按5、6次;每次持續約10分鐘,可預防頻繁發作。
脊椎與兩肩連成一線的交叉點,即是大椎穴。
風門穴位在大椎穴下約2橫指距離,再旁開1.5橫指處,脊椎為中心,左右各一。肺俞穴位在大椎穴下約3橫指距離,再旁開1.5橫指處,脊椎為中心,左右各一。
在頭部後方髮際線下緣,兩邊各一有個凹窩處,即是風池穴。
位於肚臍正後方脊椎旁開2橫指的腰部,左右各一。
報你知
熬夜易引發症狀
放暑假時小朋友可能整天打電動、熬夜看電視,家長要特別注意,因為熬夜容易傷腎,而呼吸道敏感的人通常腎氣會比較不足,若再加上熬夜體虛的因素,很容易半夜發病。所以已知道有氣喘的小朋友不可以熬夜,即便沒有氣喘的孩童也不建議超過11點睡覺,太晚睡可能會長不高。
醫師說
80%由感冒誘發
(馬偕醫院小兒過敏免疫科主任 徐世達)
80%氣喘患者是因感冒引發症狀,所以要預防孩子發作,更要從預防感染感冒病毒著手,包括夏天進出冷氣防要穿外套、多洗手、出入公共場合戴口罩等。
7/14起調理1個月
(萬芳醫院傳統醫學科主任 黃中瑀)
從7月14日到8月14日是一年中氣候最熱、但卻是最穩定的時候,這時可多做體質調理,包括勤按摩,讓中醫師進行三伏貼治療等,可先與醫師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