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百科 火燒心 小心引發食道腺癌
王玉祥(秀傳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
國內調查發現,國人婦女發生「火燒心」症狀有增加的趨勢,原因未明。火燒心是食道胃逆流最常見的臨床症狀,患者於飽餐後易發生有胸前燒灼感,並伴隨有嘔酸,甚至有吞嚥困難,吞嚥時胸痛的情況。
其發生原因在於餐後胃酸分泌量增加及加上食道蠕動異常,使酸度較高的胃液逆流至食道下段,刺激食道粘膜所致,長期胃液作用會導致下端食道炎,潰瘍或出血,食道狹窄,甚至發生所謂「巴瑞氏」食道黏膜化生不良,有引發食道腺癌的危險性。
巴瑞氏食道症平均診斷年齡約為60歲,發生率似乎有種族差異性及家族群集性,有色人種發生率較低,而男性患者約為女性的兩倍,巴瑞氏食道症的發生似乎因胃部逆流物中的胃消化酵素及膽汁酸造成食道黏膜損傷有關,長期影響造成黏膜變化。
若有火燒心症狀達20年以上的長期患者,食道腺癌發生率是一般人的40倍。近年研究發現,食道腺癌發生率與食道胃逆流症狀頻率有關,平均每周有一次典型食道胃逆流症狀的病患,發生食道腺癌的機會較常人高8倍。
臨床20%食道胃逆流病患每週均有火燒心症狀,雖然有40%食道腺癌病患並無食道胃逆流,而臨床食道腺癌患者有巴瑞食道黏膜化生不良病理變化者亦不足5%,但目前仍認為食道胃逆流是食道腺癌的危險因子之一。因此民眾應小心火燒心,但卻毋須過慮。
但若胃酸分沁量增加或有異常食道蠕動將無法阻止胃逆流,故飽餐後不宜馬上臥床休息,因此盡可能晚餐時間不要與就寢時間接近,亦避免過飽。辛辣食物或煙酒過量,雖無證據顯示會促進食道胃逆流,亦建議不宜過量有害健康。
火燒心症狀頻率達每月發生一次或以上時,應速請醫師診斷治療,以免誘發長期併發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