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關節疼痛

有關西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肌肉關節疼痛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調查:民眾肌肉關節疼痛 不知正確處理及治療


幾乎所有民眾都有肌肉關節疼痛的經驗,復健醫學會今天表示,根據調查指出,六成的受訪者不了解疼痛治療的非藥物及藥物處理原則,任由疼痛影響生活,愈年輕的人愈不清楚應該看復健科的醫師。 復健醫學會日前進行「國人肌肉關節疼痛問題」大調查,結果九成二的民眾表示,肌肉關節疼痛已對自己的生活品質造成影響,平均疼痛時期長達七點二天,肌肉關節疼痛的部位以腰部疼痛達到四成三最多,肩部疼痛及膝關節疼痛分別以四成及三成八居次。

復健醫學會推廣主委、新光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謝霖芬說,上班族在上半身挺直的正確坐姿,應每小時起來活動四肢,鬆弛肩頸及下背部的壓力,但是許多人因長時間打電腦、姿勢不正確、做家事過度勞動甚至運動傷害,都有可能造成肌肉關節疼痛。

雖然調查中,近七成受訪者認為自己的肌肉關節疼痛只屬於輕度,但謝霖芬指出,民眾最常抱怨的就是因為疼痛而影響睡眠,一旦疼痛時間延長,就會使生活挫折感提高,降低生活行動力。

謝霖芬表示,在處理肌肉關節疼痛時,適當復健治療例如熱敷、電刺激、使用輔助,以及適度活動、減重,都屬於非藥物治療。

至於自我的治療,謝霖芬說,是先服用止痛劑,常用的乙醯胺酚止痛藥(例如『普拿疼』),以國人的體形及肝炎(新聞、網站)帶原率而言,一天不要超過兩千毫克,以每顆五百毫克的高劑量而言,一天最多二到三顆,如果仍然疼痛,應求醫做進一步治療。


【中央社 】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肌肉關節疼痛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肌肉關節全民都在痛 有的一痛痛七天



復健醫學會針對民眾常見的「肌肉關節疼痛問題」進行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幾乎所有民眾都有肌肉關節疼痛的經驗,高達九成二的民眾表示肌肉關節疼痛已對自己的生活品質造成影響!

復健醫學會主任委員謝霖芬醫師指出,調查顯示高達九成七的民眾,也就是幾乎所有國人都有肌肉關節疼痛的問題,而且民眾平均每次疼痛的時間長達7天,疼痛的部位以腰部佔最多數,其次則是肩部疼痛及膝關節疼痛。如關節發炎,關節會腫起來,有時候會熱熱的;肌肉痛是沉沉的,比較悶痛;神經痛則是抽痛,好像被電電到一樣。

有高達九成二的民眾表示肌肉關節疼痛已經對對他們的生活品質造成影響,例如在睡眠品質方面,民眾抱怨最多就是因肌肉關節疼痛無法有舒服的睡眠姿勢,一動就會出現疼痛感,甚至因此失眠。在工作方面,上班族最常因為肌肉關節出現疼痛而導致工作效率變差,民眾也會因疼痛而無法與親友聚會或一起進行活動,久而久之,也可能會干擾人際關係的發展。

近六成民眾在處理肌肉關節疼痛的方式上,採取不積極的處理態度,大部分人認為不必管它自己就會好,另外在34歲以下的受訪民眾中,有近六成不知道肌肉關節疼痛時該看哪一科醫師。



【中廣新聞網 】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3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肌肉關節疼痛

未閱讀文章 MissC »

解決疼痛 正確治療多動動



肌肉關節疼痛已經成為現代人的文明病,醫師呼籲,民眾平時就應該注意自己的姿勢,並且配合運動,情況緊急時,可以口服止痛藥來緩解疼痛,不過還是應該尋求正確的就醫管道治療。

復健醫學會主任委員謝霖芬醫師指出,常見的肌肉關節疼痛主要是長時間姿式不正確所引起,民眾平時可以配合做一些拉筋及有氧運動,幫助肌肉關節可以保持最佳的狀況。謝霖芬:「如果坐太久,每個小時就要起來坐一些腰背的伸展運動,坐姿還有站姿要正確,背必須要靠著,例如可以在椅子背上加一個腰墊。」

謝霖芬醫師表示民眾如果是在半夜疼痛,或是工作忙碌無法即時就醫等特殊時機,可以先口服普拿疼等止痛藥來緩解疼痛,疼痛情形還未緩解,可以合併使用非處方用藥之止痛消炎藥,並搭配止痛貼布、凝膠進行自我療護,不過口服止痛藥要一定要注意安全劑量。謝霖芬:「一天的標準建議劑量是4公克,台灣人因為肝不好,更保守一點,3-2公克之內,是很安全的。」

如果經過3-7天疼痛狀況沒有改善,就應該尋求醫師的完整診斷做進一步的治療。如果沒有適當治療而惡化,有些會壓迫神經,導致肌肉無力,甚至大小便都會無法正常進行。


【中廣新聞網 】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2.西醫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