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小百科 心肌梗塞 日常照護
顏秀美(國泰醫院新竹分院門診護理師)
在美國平均每年有150萬人發生心肌梗塞,其中約30萬人於發病到達醫院前即已
死亡,台灣地區則名列十大主要死亡原因中的前三位!
心肌梗塞主要為冠狀動脈病變所引起,因血管粥狀硬化伴冠狀動脈血管狹窄及冠
狀動脈灌流不足,而導致局部心肌缺血壞死。心肌梗塞的主要臨床症狀,70%﹣80
%的病人有典型的胸痛,多在左胸心前區,大約60%會擴散或轉移到左手內側、嘴
巴、下巴、前頸部、左肩或上腹。
急性心肌梗塞的胸痛伴有交感神經症狀,如出冷汗,臉色蒼白、手腳冰冷等,但
是持續約20分鐘左右後會緩解,故往往因此病人不在意,而延遲就醫。20%﹣30%
則呈現非典型或無胸痛,有些甚至有上腹部或肚子不舒服的疼痛,類似消化不良或
食團塞住咽喉處的感覺,甚至有焦慮、不安和死亡即將來臨的感覺。
心肌梗塞病患在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包括:
1.心肌梗塞後一個月內禁止開車。
2.一般而言,可在6至8週間恢復工作,回去工作前建議先完成運動心電圖檢查。
3.性行為會增加心臟的負荷,因性行為時最大心搏數可達每分鐘130次,故以正
常的速度上下10階的樓梯而無異狀時方可進行性行為。
4.危險因子的控制,包括禁煙、控制血脂、控制血壓,規律運動及保持理想體重
,則可降低2%﹣75%的心肌梗塞死亡率,也減少心肌缺氧或心絞痛發生率。
心肌梗塞對生命的威脅性高,且常有突發的病情變化,除了積極確認診斷及治療
心肌梗塞外,因疾病再發率極高,所以除了出院初期完善照顧外,還要加強日後心
肌梗塞各種復健活動及心臟復健的護理照顧,藉由長期的追蹤及藥物控制而獲得理
想的結果,增加生活品質,進而降低心肌梗塞的再次發生。
![io io:](./images/smilies/em03.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