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聾中醫辯證論治

喉科、皮膚病、有關癰、疽、癤、風疹、癮疹
版面規則
喉科、膚病、有關癰、疽、癤、風疹、癮疹等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48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耳聾中醫辯證論治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耳聾中醫辯證論治
www.laozhongyi.net時間:12-06來源: 老中醫在線 發布:yongjitang


耳聾按起病的緩急,可分為暴聾與漸聾。突然發生的明顯的聽力減退,稱為暴聾,為多種疾病的共有症狀之一。暴聾,又稱卒聾、風聾、火聾、厥聾等。本節討論的暴聾,相當於“突發性耳聾”、急性發病的“傳染中毒性耳聾”、“爆震性耳聾”等。不包括膿耳、耵耳、外耳異物所致的耳聾。 暴聾多為實證,多因邪氣壅實而致。暴聾可發生於各種年齡,無性別差異,無明顯季節性,多為一側性,,亦可為雙側性。若能及早治療,多能恢復一定的聽力,若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則聽力難以恢復。

暴聾病名,首見於《內經》,《素問·厥論篇》說:少陽之厥,則暴聾。《內經》中有多處提到“聾”或“暴聾”的病因病機,例如:《素問·生氣通天論篇》提到了勞役過度、外感暴熱導致煎厥而聾。《素問·熱論篇》提到了傷寒病後致聾,《素問·臟氣法時論篇》、《素問·通評虛實論篇》亦提到了肝病氣逆導致耳聾,《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提到了氣候、運氣變化與耳聾的關係。內經的這些論點,一直成為歷代醫家對暴聾進行分析和淪治的理論依據。

《內經》對耳聾的治療,提出了許多針灸療法。如《素問·繆刺論篇》有刺少商穴、商陽穴、中衝穴,《素問·刺熱篇》有刺“足陽明”,《靈樞·寒熱病》篇有“取天牖”,《靈樞·厥病》篇有“取耳中”,刺關衝及竅陰穴,《靈樞·刺節真邪》篇有針刺聽宮等記載。但《內經》未有藥物治聾記載。

東漢,《傷寒雜病論》提及了外感致聾和傷寒誤治致聾。如《傷寒論·辨少陽病脈證並治》認為外感風邪,表邪傳其經,少陽風火上擾而致耳聾。《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提出傷寒發汗過多,可致耳鳴耳聾。這些論述對於暴聾的診斷和治療都有一定的意義。

晉代.《針灸甲乙經·卷十二》中提出了不少針刺治療耳聾的穴位和方法。《肘後備·急方》(《補輯肘後方·中卷》)提出五聾,即風聾、勞聾、乾聾、虛聾、亭聾。其中風聾屬本節暴聾範疇。
這種五聾分類,受到後人的重視。此外,書中還記載了許多治卒耳聾的方劑,如巴豆丸、菖蒲根丸、菖蒲散等,均是較早的外治塞耳藥方。

隋代.《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九》對耳聾進行了粗略的分類,提出“風聾”、“厥而聾”等病名,從而區別於“久聾“、“勞聾”等起病緩慢者,這是對耳聾分類的發展。

其論述比《內經》詳細。並討論了風聾的病機和證候特點。《外台秘要·卷二十二》、《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六》、《聖濟總錄·卷一百十四》、《丹溪心法·卷四》等醫著,都引用了《諸病源候論》的原文,作為指導治療的理論基礎。

唐代.《備急乾金要方·卷六下》有治療暴聾的方劑十多首,其中以外用塞耳者為多,如“治卒耳聾方“、“治耳聾方”等,內服方的用藥有磁石、白朮、牡蠣、麥冬、芍藥、生地、蔥白、麥冬等。

《外台秘要·卷二十二》蒐集治療耳聾方劑30首,其中治風聾方3首,治久聾方5首,通治耳聾方22首,從治法看,仍以藥物塞耳為主,除了轉引前人的方劑外,尚有魚腦膏等方。由此可見,唐代在治療耳聾的外用藥方面有較大的發展。

宋代,《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六》,將耳聾分成五類,並記載了79首方劑,仍以外用藥方為多。同時也列出了一些內服方劑,如磁石散、羊腎羹,犀角散、茯神散等.在內服藥中重用了磁石,這是較之前人所不同者。卷九十七還列出了一些食療方法,如治五臟氣壅耳聾,用白鵝膏粥,又如治耳聾伴鼻塞失嗅。用乾柿粥等,豐富了暴聾的治療。

《聖濟總錄·卷…百十四》所載治療耳聾的內服方劑,數量多於外用藥方,可見這時治療耳聾,內服藥已成為主要方法,這是一大發展,為辨證施治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礎。這些方劑中,治療風聾有內服方五首,如天雄散、蒼耳酒等,藥物如天雄、細辛、蒼耳子之類,有辛溫發散、行氣通竅作用,都是以往所未有記載的。對風聾的證侯,也作了描述:“耳中引痛,牽及頭腦.甚者聾閉不通。”這樣的認識比以前更為完整。

《針灸資生經·第六》對耳聾的針灸治療有新的認識,提出了一些針刺穴位,如天牖、竅陰、顱息等。《濟生方·耳門》記載的鳴聾散,用穿山甲、磁石塞耳。《類編朱氏集驗方·卷九》記載了5首治聾方劑,其中的清神散治療氣逆上壅,頭目不清而耳聾,是後世一直沿用的名方。

金元時代,學術爭鳴使耳聾的理法方藥各方面都得到了發展。《素問·玄機原病式·卷二》提出耳聾多屬熱證的理論,治療以“退風散熱,涼藥調之。”《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下》還提出了耳聾治肺的觀點。
李東垣以善用益氣昇陽法著名,其法除用於久聾外,在治療暴聾時也配合應用,如:《蘭室秘藏·卷上》的柴胡聰耳湯用於治療“耳中乾結,耳鳴耳聾,”其中以人參、柴胡益氣昇陽,以當歸、虻蟲、水蛭活血化瘀通竅,為後人運用活血通竅法治療暴聾開了先河。

《衛生寶鑑·卷十》外治卒聾,多運用芳香走竄通竅的藥物,如含有細辛的蒲黃膏、含有龍腦的龍腦膏等。

《世醫得效方·卷十》也記載了許多治療暴聾的方劑,如用秘傳降氣湯,治療氣壅耳聾,在一些外治方中,亦多用全蠍,以活血通竅。朱丹溪對於暴聾的辨證論治,從內傷角度闡發尤多,如《丹溪心法·卷四》提出了“大病後耳聾”,“因鬱而聾”,“耳聾皆屬於熱,少陽厥陰熱多,當用開痰散風熱”等論點,在其影響下.後人更加重視對暴聾的辨證論治。

明代醫家總結和發展了前人的觀點,使耳聾在分類上更明確了暴聾和漸聾(久聾)之分,在病因病機、辨證論治等方面都有較詳細的論述。如《普濟方》卷五十三和卷五十四收集了歷代治療耳聾的方劑二百多首,分為耳聾、風聾、勞聾、暴熱耳聾,暴聾、久聾六節,基本沿襲於宋代。
《醫學綱目·卷二十九》總結出運氣耳聾有四種:一曰濕傷腎、三焦聾;二日燥邪傷肝聾;三曰火邪傷肺聾;四日風火炎擾於上聾。這樣,把《內經》所述之五運六氣與自然界的氣候變化、人體的髒腑失調緊密結合起來,對辨證論治有了新'的意義。《醫學入門·卷五》認為耳聾應按病程分類,指出新聾多熱,舊聾多虛,這對臨床辨證有很大的啟發。

《景岳全書·卷二十七》更指出了這種分類對預後判斷的重要性,認為“暴聾者多易治、久聾者最難為力。”並將耳聾分為“五閉”,即火閉、氣閉、邪閉、竅 閉、虛閉,其中除虛閉以外均屬暴聾範疇。書中還記載了“鼓膜按摩”方法,是治療耳聾的導引方法,為後人廣泛採用。

《明醫指掌·卷八》對耳聾的分類獨具一格,乃依據病因而分風耳、熱耳、虛耳、氣耳。此外,在《針灸大全.卷四》、《針灸大成。卷八》都記載了治療耳鳴耳聾的穴位。 清代醫家總結了前人的經驗,並充實了新的內容,使暴聾的病因病機、辨證施治理'論更為完善。如《證治匯補·四卷》總結暴聾諸證治法。《醫林改錯·上卷》提出了用活血化瘀法治療耳聾,其通氣散、通竅活血湯兩首方劑的創制和運用是對暴聾辨證論治的一大發展。
《類證治裁·卷六》提出了臟氣逆而致厥聾,風入於絡之風聾,因怒氣壅而聾,因驚火鬱而聾,及氣閉猝聾等五型的證治。
《外科證治全書。卷二》則認為暴聾屬氣逆氣鬱,並總結四種外治。開通法:藥用磁石、巴豆、大蒜。全蠍等藥物塞耳以治暴聾。

綜上所述,暴聾自《內經》提出以後,歷代醫家從風邪外襲,肝氣鬱結,肝火上逆,痰火上擾,氣滯血瘀等方面探討了其病因病機,並且提出了證治方藥、外用藥、針灸.導引、食療等許多治療方法,從而使暴聾的理論日趨完善、治療手段日益豐富。
【病因病機】
一、風邪襲肺。邪閉龍蔥風邪之性浮越.易侵人體上部器官。若肺衛不固,腠理疏鬆,則風邪乘虛而入,導致肺衛不和。邪客於肺,循經上擾龍蔥。則龍蔥為邪所蒙,司理聽覺之功能失職,乃至暴聾。
風邪亦常與寒邪、熱邪兼夾而侵犯人體,風寒犯肺,肺氣失宣;風熱外襲,肺失清肅。兩者皆可導致暴聾。
二、肝膽火盛,上犯清竅耳為肝膽經脈所轄,若情志不遂,氣機失暢,肝膽氣鬱,上逆於頭,可致清竅受蒙而暴聾失聰。若肝氣鬱結,久而化火,循經上擾耳竅,亦能致暴聾。
三、痰火上擾,壅結耳竅飲食不節,素嗜炙博。或思慮過度,脾胃受傷,運化無.權,津液不行,水濕內停,聚而為痰,痰濁阻滯,清陽不升,濁陰上蒙耳竅,乃至暴聾。痰濕久蘊,化熱生火,痰火互結,痰借火勢上壅耳竅,亦可致暴聾。
四、氣滯血瘀,經脈痞塞,心主血脈,寄竅於耳。若七情鬱結,心氣不舒,經氣不行,氣病及血.血行不暢乃致瘀阻於耳竅脈絡,則清竅閉塞,不能納音,而致暴聾。耳之聞聲,內歸於腦,耳腦通路若有瘀滯,亦致暴聾不聰。
【臨床診斷】
症狀:突然發生單側耳或雙耳聽力減退,在數小時或數天內聽力大幅度下降,或伴一有耳鳴,頭痛、眩暈等。
檢查:兩耳鼓膜完整。聽力計檢查,患耳聽力明顯下降,可呈混合性耳聾、感音性耳聾。

鑑別診斷:本節所討論的暴聾應與外耳道耵聹栓塞(耵耳),外耳異物(異物入耳)及急性膿耳、鼓膜外傷穿孔所致之暴聾相鑑別。

耵耳和外耳異物所致暴聾,作外耳道檢查便可診斷,取出耵聹團塊或異物之後患耳聽力恢復。

急性膿耳聽力亦可突然減退,但多伴有發熱、耳痛、耳脹不適,檢查鼓膜可見充血、外凸或穿孔溢膿,聽力減退大多呈傳導性聾。
鼓膜外傷,或穿孔較大時,可有明顯的聽力減退,但有外傷史可資鑑別,檢查鼓膜:亦可明確診斷。

【辨證論治】
[風邪襲肺、邪閉龍蔥]多起於熱性傳染病之後,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風疹、耳帶狀皰疹等。突然聽力下降,或伴頭痛,鼻塞、惡寒發熱等,檢查鼓膜多無明顯變化,或有輕度潮紅,聽力檢查多呈單側或雙側戚音性耳聾或混合性耳聾,舌質紅,苔薄白,脈浮。
若為風寒所致,則惡寒較重,無汗,鼻流清涕,脈浮緊。
若為風熱所致,則發熱明顯,口中微渴,鼓膜輕度潮紅,舌邊尖紅,苔薄白,脈浮數。
風性浮越,多以上受,從口鼻而入,或經皮毛內傳,首先犯肺,肺失清肅,邪毒循經犯其結穴,龍蔥失職,不能司聽,故為耳聾。肺氣失宣,鼻竅不利,故見鼻塞。邪在於表,肺衛不和,故見頭痛,發熱,惡寒,舌苔薄白.脈浮。
若風寒兼夾侵犯人體,則腠理閉塞,營衛鬱滯,故惡寒重而無汗,脈浮緊。若風熱合邪,侵犯人體.肺失清肅,津液受傷,故發熱而口微渴。血受風熱鼓動,而見鼓膜輕度潮紅,舌邊尖紅,脈浮數。 治則:疏風宣肺,解表通竅
[方藥]可選用三拗湯加味或選用清神散加減。

三拗湯中麻黃疏風宣肺為主,杏仁宣肅肺氣為輔,甘草調和藥性為佐使,可加入防風、豆豉、殭蠶、浮萍草等以加強疏風祛邪之功,加路路通,石菖蒲、馬兜鈴等以宣肺通竅。
清神散中以荊芥、防風,菊花、羌活相配伍,辛散疏風,宣肺通竅;殭蠶,川芎祛風行氣,活血通絡;木通利濕通絡、木香、菖蒲行氣通竅,甘草調和諸藥。
風寒外襲者,可選用芎芷散,芎芷散用川芎,白芷、細辛、生薑,蔥白辛溫散寒行氣通竅;蒼朮、厚朴、半夏、陳皮燥濕化痰;木通利濕通絡,以防痰濕阻滯脈絡;肉桂補火散寒.溫通經脈;甘草調和諸藥。全方有祛鳳散寒,化痰通竅之功。如痰濕不盛者,亦可少用或不用化痰之品。.
若風熱外襲,可選用犀角散,犀角散為治療風聾之名方,方中用犀角、菊花、前胡配伍,旨在疏風清熱,宣肺通竅;枳殼、菖蒲行氣通竅;澤瀉、木通利濕清熱通絡;生地、麥冬養陰清熱.以防風熱劫津;羌活辛溫之性,受涼藥製約而獨具發散風熱之功;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具有疏風散熱,宣肺通竅作用。惟犀角系貴重之品,若病情輕者,可以桑葉、薄荷等辛涼發散藥物代替。 此外,銀翹散、桑菊飲均為辛涼解表之劑,對於外感風熱之邪,肺失肅降,邪閉耳竅之暴聾,亦可選用。
[肝膽火盛上擾清竅]多起病於情緒波動、過度興奮或鬱怒之後,突然聽力下降,伴頭痛眩暈,面紅目赤,口苦咽乾,煩躁不寧。檢查鼓膜潮紅,聽力檢查多呈單側感音性耳聾,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怒則傷肝,肝膽氣鬱化火,循經上逆,犯於耳竅,故聽力下降。肝火上沖,涉及頭面,壅滯脈絡,故見頭痛眩暈,面紅目赤,氣火挾膽汁上溢,故口苦咽乾, 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亦為肝膽火盛之證。 治則:清肝瀉火,解鬱通竅。

[方藥]以龍膽瀉肝湯為主方加減.
龍膽瀉肝湯具有清肝瀉火之功,可熄肝火而聰耳。
亦可選用清膽湯,瀉清丸加減。清膽湯以青蒿葉、青菊葉、苦丁茶直入肝膽以散其熱,荷葉輕清,亦能清肝;薄荷梗、連翹宣散上焦之熱。本方以藥物質輕,善於上行而入頭面諸竅為其特點,故清肝膽而能通竅。

瀉青丸中龍膽草大苦大寒,直折肝火;大黃、梔子協助龍膽草瀉肝膽實火,導熱下行,從二便分消;當歸、川芎養肝血以坊火熱傷及肝血;肝火鬱結.木失條達,羌活、防風辛散火邪。諸藥合用,使肝火平熄而耳竅復其清空之態。
[痰火上擾壅結耳竅]
耳聾或聽音不清,起病突然。頭昏頭重,胸脘痞悶,咳嗽,咯痰黃稠。聽力檢查呈單側或雙側的感音性耳聾或混合性耳聾。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
痰火上擾,壅結耳竅,則耳中聽音不清,甚則為聾,且見頭昏頭重。痰火壅結,氣機不利,則胸悶脘痞。痰火犯肺,則咳嗽,咯痰黃稠。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亦為痰火壅結之象。
[治則]清熱化痰,散結通竅。
[方藥]以清氣化痰為主加減。清氣化痰丸功能理氣化痰,方中膽南星、黃芩、瓜蔞仁清熱化痰;治痰當理氣,故又以枳實、陳皮下氣消痰;佐茯苓健脾滲濕,杏仁宣肺下氣,半夏燥濕化痰,諸藥合用使氣順則火自降,熱清則痰自消,痰消則火無所附,耳竅乃能聰聽。
或可選用加味二陳湯或加減龍薈丸。
加味二陳場中以二陳湯化痰,黃連、黃芩清熱燥濕,變其二陳湯溫燥之性而成為清熱化痰之方。加薄荷輕清之品,去其痰火之蒙蔽,使耳竅復其清空之質乃能納音。

加減龍薈丸是在清肝瀉火的龍薈丸基礎上加減而成的,方中以龍膽草、蘆薈清肝瀉火為主;黃芩、梔子、柴胡、青黛清肝瀉熱;膽南星、青皮,木香理氣清熱化痰;大黃導熱下行,共為輔藥。當歸活血養血,以防苦寒太過而傷正為佐藥;麝香芳香通竅為使藥。諸藥合用,瀉火清熱.化痰通竅,藥力較猛.

[氣滯血瘀經脈痞塞]
耳聾突然發生和發展,常在數小時或幾天內出現聽力嚴重減退,多為單側。亦可為雙側並發,常伴耳鳴,呈呼呼風聲樣,或伴有眩暈,聽力檢查多為感音性耳聾,舌質暗紅或瘀點,脈細澀。
耳為空清之竅,有賴氣血煦濡,一旦氣滯不行,則血脈瘀滯,耳竅經脈痞塞,失其空清之態而不能納音,乃為耳聾。瘀血停滯,氣與之相擊,乃作“呼呼風聲”樣耳鳴。血瘀之像在舌,脈,乃見舌質暗紅,舌上瘀點,脈細澀。[治則]活血化瘀,行氣通竅。
[方藥]可選用通竅活血湯,或通氣散加減。
通竅活血湯中以桃仁、紅花。赤芍、川芎行氣活血;麝香走竄通竅,老蔥辛溫升散,生薑、大棗調和營衛,滋氣血生化,諸藥共用,去滯通竅,俾聾耳复聰。
通氣散中以香附、川芎行氣活血;柴胡引經入少陽,諸藥合用,專事祛除耳竅脈之瘀血閉阻。唯藥味少而恐藥力不夠,可以加入紅花,當歸,丹參、穿山甲等活血化瘀之品。

外治法治療暴聾的外治法,主要有藥物塞耳,熏耳,及畜鼻法。一般作為 抬療耳聾的輔助方法。
1.塞耳法
(1)治耳聾鐵酒方:飲浸鐵之酒,再以磁石塞耳中,每曰1次每次30分鐘。此方既用酒之行氣活血通竅,又利用磁鐵的磁性感應作用。
(2)菖蒲丸:藥丸捻如棗核大,以針穿中心作一孔,取淨耵聹後.將藥放於外耳道,每曰換2次,有行氣活血通竅作用。
(3)治耳聾鐵環方:將小鐵環含於口中,枕於磁石上,或以綿裹鐵砂塞耳中,口含磁石,每日1次,每次30分鐘左右。此方主要利用磁鐵相吸的磁性感應作用以通耳竅。
(4)通耳丸:具活血通竅的作用,塞耳每日2~3次,每次30分鐘,2~3天后換藥,對耳聾屬氣滯血瘀者最為適宜。
(5)通神散:具有活血祛瘀,解毒通竅功能,適用於氣滯血瘀所致耳聾。塞耳每曰2次,每次30分鐘,3日後換新藥。.
(6)蒲黃膏:能疏風宣肺,活血通竅.適用於風邪所致暴聾,用法同上。 (7)龍腦膏:功能清熱行氣通竅,適用於暴聾兼見熱象,如發熱、口渴、舌紅者。塞耳每日2次.每次30分鐘,每次換藥。
2.熏耳法雄黃散4份,加1份艾,1份黃柏末,點燃後向耳薰之,每日1次。本方一具有解毒通竅作用,不論暴聾、漸聾,均可在各種治療的同時配合應用。
3.啖鼻法
(1)取麝香散少許,患左耳聾則啖入右鼻,患右耳聾則啖入左鼻.每曰3次,此方可取嚏行氣通竅,適用於暴聾,伴鼻塞不適,頭重頭痛者。
(2)取追風散少許,吹於鼻中,每日3次。此方有疏風祛邪,行氣通竅作用,適用於風邪外襲所致暴聾。
4.貼穴法以吳茱萸、烏頭尖,大黃三味為末,用唾液(亦可用溫水)調和,敷貼於湧泉穴.有引火下行的作用。此法適用於肝火,痰火所致暴聾,亦可用於漸聾證屬虛火上炎者。
針灸療法
1.體針一般暴聾者均可取耳區局部穴位如聽宮、聽會、“耳門,翳風等,針刺這些穴位,有流行氣血,通絡助聰作用。還可選用中渚、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以扶正祛邪。若為風邪外襲者,可選外關、合谷,曲池.以疏風祛邪。肝膽火盛者,取太衝。丘墟,以清肝瀉火。一般每次選取l~2個局部穴位,1~3個肢體上的穴位。採用瀉法。亦可用平補平瀉法。留針20分鐘左右,每日針刺1次,以10次為一療程。
2.耳針取內耳、腎、肝、神門,中等刺激,留針20分鐘左右,以10次為一療程。針刺這些穴位,有利於加強或調整臟腑的功能,以求復聰。
3.頭皮針取暈聽區,每天1次, 10次為一療程。有行氣通絡作用。
4.穴位注射取聽宮、翳風,完骨、瘈脈等穴,注入藥液,如當歸注射液,丹參注射液等.有養血活血.行氣通絡以調整耳和臟腑功能的作用。每 次可注射l~2毫升。 其它療法 l.導引法治療暴聾的導引方法,一般是通過調整呼吸,機體運動和精神活動而達到行氣活血,通行經脈,祛邪助聰的,可作為輔助治療手段。
(1)營治城廓。(《內功圖說·分行外功訣》):以兩手按耳輪,一上一下摩擦之,每次可作15分鐘左右。此法不僅能作為治療,也可作為防病保健。
(2)鳴天鼓:兩手掌心緊貼兩耳,兩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對稱橫按在兩側枕部,兩中指相接觸到,再將兩食指翹起疊在中指上面、,然後把食指從中指上用力滑下重重地叩擊腦後枕部,此時聞及宏亮清晰之聲如擊鼓。先左手24次,再右手24次,最後兩手同時叩擊48次。此法亦具有疏通經絡、運行氣血的作用,一般用於治療暴聾或漸聾而不伴有頭痛頭暈的患者。
(3)鼓膜按摩法:以手中指(或食指)置外耳道口,輕輕捺按,兩側各捺按15->,.30次,每天3次。具有引動氣血流通的作用,適用於暴聾、漸聾而不伴有頭痛頭暈者。
2.穴位電磁場療法用馬蹄形電磁鐵貼在耳部的耳門,聽宮、聽會、翳風等穴上,採用間斷續磁場(每秒20次,平均強度1300高斯),每耳治療時間30分鐘,每日1次.以1 0次為一療程。此法是運用電磁原理在耳部造成磁場,通過經絡穴位對磁場磁性的感應而疏通氣血,祛邪复聰。本法通過經絡調整臟腑功能,因此對於漸聾,耳鳴也有治療效 果。
民間療法
1.乾柿粥用乾柿子3枚切細,煮豆豉汁2碗,粳米30克煮粥食之。有疏風祛 邪作用,適用於風邪所致暴聾,或兼有鼻塞流涕者。
2.菖蒲羹石菖蒲60克,豬腎1對,蔥白1握.粳米少許,以水煮菖蒲,取汁去渣,入豬腎、蔥白、粳米同煮,調味,空腹食。有補益精血.行氣通竅之功.可輔助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暴聾、漸聾。
3.葛根10克,煎湯代茶,頻頻飲之。具有升清降濁,去邪复聰作用,適用各種邪蒙清竅所致暴聾,亦可用於中氣不足,清陽不升所致漸聾。

4.零餘子(即山藥藤上之珠芽,俗稱。山藥果。)制丸或粉劑內服,亦可煮熟去皮蘸糖後服食,大者用21粒.小者35粒。具有利氣通竅助聰作用,適用於各種原因所致耳聾。

【轉歸預後】 暴聾是多種疾病的常見症狀之一,如能及時治療引起暴聾的各種疾病,則聽力可以提高、恢復或不繼續加重。有些暴聾患者非其它疾病所並發,即臨床所稱突發性耳聾。如能在發病一周內開始進行正確治療,809b以上可以痊癒或提高聽力。病程超過一月者,也不應放棄治療,因為此時病變可能仍在恢復過程中。若延誤治療,會明顯影響聽力的恢復。若放棄治療,往往可導致終生耳聾。
治療期間應定期或根據患者的主觀感覺反復作聽力檢查,若聽力尚在逐步改善者不論病程已有多久,治療均不宜中斷。若多次復查聽力均無改善者,可按漸聾治療。

【預防護理】
一、預防
1.注意耳之保健,不隨意挖耳,避免高聲刺激,適當運用導引方法等,都是預防暴聾的重要方面。
2.加強身體鍛煉,增強體質,調適溫暖,謹防虛邪賊風侵襲,這是防止風邪致聾的關鍵。
3.注意控制感情,不過度興奮和發怒,尤其對於素體陽盛,肝火偏旺者,更為重要。
4.飲食有節,不過飢過飽,減少肥甘酒酪,戒除菸酒等不良嗜好。
二、護理
1.暴聾患者一般精神比較緊張,求愈心切,因此,要安慰患者,使其了解疾病的原因,既重視疾病,又鎮定情緒,以便配合治療。
2.要了解患者的飲食、用藥情況,防止患者不適當的飲食和盲目用藥,以免影響治療。
3.對於重度的雙側耳聾患者,要囑其註意交通安全,並提供必要的生活起居的方便。
4.要勸導患者戒菸,戒酒和少暍濃茶、咖啡之類刺激性食物。
5.暴聾常伴耳鳴,若因耳鳴而煩躁不寧者,可參考“耳鳴”節護理。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外科、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