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中丸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調中丸
【處方】 人參(去蘆)白朮 乾薑(炮)各90克甘草(炙)45克
【制法】 上藥為細末,丸如綠豆大。
【功能主治】 主中焦虛寒,下利清穀,腹痛食少者。
【用法用量】 每服1~40丸,空腹時用溫水送下。
【備註】本方與《傷寒論》理中湯組成相同,但甘草用量減半。參閱該條。
【摘錄】 《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普濟本事方》卷十:調中丸
【處方】 乾薑(炮)橘紅 白朮 茯苓(去皮)木香縮砂仁官桂(去粗皮,不見火)良薑各等分
【制法】 上藥為細末,糊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溫中健脾。主小兒久傷脾胃,腹脹食少。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腹時用溫開水下。
【摘錄】 《普濟本事方》卷十
《聖濟總錄》卷三十二:調中丸
【處方】 白朮 1兩半,高良薑1兩半,桂(去粗皮)1兩,甘草(炙)1兩,人參 1兩,京三棱(炮)1兩,紅荳蔻半兩,乾薑(炮)半兩,枳殼(去瓤,麩炒)3分。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傷寒後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溫酒送下,日2次。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二
《禦藥院方》卷三:調中丸
【處方】赤茯苓 1兩,白朮 1兩,桔梗(銼碎)1兩,澤瀉 1兩,陳皮(去白)1兩,幹葛1兩,滑石1兩半,枳殼(麩炒去瓤)1兩半,半夏(湯洗7次,焙)1兩半,豬苓(去皮)2分,黃芩 2分,木通2分,黑牽牛1兩半,幹生薑 3錢。
【制法】 上為細末,白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剖判清濁,升降水土,流濕潤燥,消飲除痰。主
【用法用量】每服50丸,食後生薑湯送下。
【摘錄】 《禦藥院方》卷三
《宣明論》卷十二:調中丸
【處方】 青皮 1兩,紅皮1兩,大黃 1兩,牽牛3兩。
【制法】 上為細末,滴水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止嘔吐,寬利胸膈。主脾胃虛。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溫水送下。
【摘錄】 《宣明論》卷十二
調中丸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3
- 文章: 3348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調中丸
《雞峰》卷十二:調中丸
【處方】 人參半兩,白朮半兩,鱉甲半兩,柴胡半兩,茯苓半兩,三棱半兩,當歸半兩,陳皮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化癖進食長肌。主榮衛不和,脾虛多病,肌體清瘦,或發寒熱,面色痿黃。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米飲送下。
【摘錄】 《雞峰》卷十二
《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洪州張道人方:調中丸
【處方】 鱉甲(醋炙)1兩,當歸 1兩,黃耆1兩,人參 1兩,附子(炮)1兩,桂心1兩,胡黃連 1兩,雄黃少許。
【制法】 上為末,棗肉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肉疳。眼目常痛,飲食不下,食物不消,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米湯送下。
【注意】 忌魚,油物。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洪州張道人方
《聖濟總錄》一八七:調中丸
【處方】 阿魏 3錢(用醋化成膏,入白面和作餅子,焙乾),厚朴(搗作粗末,用生薑、自然汁拌勻,慢火銚子內炒乾)1錢,白附子(搗作粗末,用醋拌勻,慢火銚子內炒乾)1錢,草荳蔻(和皮搗作粗末)1錢(入青鹽2錢,入銚子內同炒黃色)。
【制法】 上為末,酒煮麵糊丸,如綠豆大,以丹砂為衣。
【功能主治】 散宿冷,調臟氣。主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一八七
《聖濟總錄》卷三十三:調中丸
【處方】 大黃 5兩(銼炒),麻仁1兩(別研),枳殼(去瓤,麩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前胡(去蘆頭)1兩,芍藥1兩,黃芩(去黑心)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闢四時疫癘非節之氣。主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後以飲送下。微利為度。日晚夜臥服之佳。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三
《聖濟總錄》卷十七:調中丸
【處方】 大黃(銼)4兩,鱉甲(醋炙黃,去裙襴)4兩,樸消4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4兩,萊菔1斤(捶碎,絞取汁),皂莢5挺(去皮,捶碎,用水1升,挼取汁,濾過)。
【制法】 將前4味為末,以陳醋1升半,同皂莢、萊菔汁煎5-7沸,後入藥末,同熬得所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腸風熱,秘澀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米湯飲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七
【處方】 人參半兩,白朮半兩,鱉甲半兩,柴胡半兩,茯苓半兩,三棱半兩,當歸半兩,陳皮半兩。
【制法】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化癖進食長肌。主榮衛不和,脾虛多病,肌體清瘦,或發寒熱,面色痿黃。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米飲送下。
【摘錄】 《雞峰》卷十二
《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洪州張道人方:調中丸
【處方】 鱉甲(醋炙)1兩,當歸 1兩,黃耆1兩,人參 1兩,附子(炮)1兩,桂心1兩,胡黃連 1兩,雄黃少許。
【制法】 上為末,棗肉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肉疳。眼目常痛,飲食不下,食物不消,日漸羸瘦。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米湯送下。
【注意】 忌魚,油物。
【摘錄】 《幼幼新書》卷二十四引洪州張道人方
《聖濟總錄》一八七:調中丸
【處方】 阿魏 3錢(用醋化成膏,入白面和作餅子,焙乾),厚朴(搗作粗末,用生薑、自然汁拌勻,慢火銚子內炒乾)1錢,白附子(搗作粗末,用醋拌勻,慢火銚子內炒乾)1錢,草荳蔻(和皮搗作粗末)1錢(入青鹽2錢,入銚子內同炒黃色)。
【制法】 上為末,酒煮麵糊丸,如綠豆大,以丹砂為衣。
【功能主治】 散宿冷,調臟氣。主腰膝疼痛。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一八七
《聖濟總錄》卷三十三:調中丸
【處方】 大黃 5兩(銼炒),麻仁1兩(別研),枳殼(去瓤,麩炒)1兩,白茯苓(去黑皮)1兩,前胡(去蘆頭)1兩,芍藥1兩,黃芩(去黑心)1兩。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闢四時疫癘非節之氣。主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後以飲送下。微利為度。日晚夜臥服之佳。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三十三
《聖濟總錄》卷十七:調中丸
【處方】 大黃(銼)4兩,鱉甲(醋炙黃,去裙襴)4兩,樸消4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4兩,萊菔1斤(捶碎,絞取汁),皂莢5挺(去皮,捶碎,用水1升,挼取汁,濾過)。
【制法】 將前4味為末,以陳醋1升半,同皂莢、萊菔汁煎5-7沸,後入藥末,同熬得所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腸風熱,秘澀不通。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米湯飲送下。
【摘錄】 《聖濟總錄》卷十七
- 懸壺子
- 系統管理員
- 主題中的帖子: 3
- 文章: 33489
-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 性別: 公仔
- 來自: 黃金故鄉
- 聯繫:
Re: 調中丸
《禦藥院方》卷三:調中丸
【處方】赤茯苓(去皮)1兩,白朮 1兩,陳皮(去瓤)1兩,桔梗 1兩,豬苓(去皮)1兩,澤瀉 1兩,黃芩 1兩,大黃 1兩,桂(去粗皮)1兩,枳殼(麩炒去瓤)1兩半,葛根 1兩半,木通1兩半,半夏(湯洗)2兩,滑石2兩,黑牽牛(生用)6兩。
【制法】 上為細末,水煮薄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不和,內挾濕熱,煩躁發渴,不思飲食,頭目昏眩,小便不清,胸膈痞悶,脅肋(月真)脹。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禦藥院方》卷三
《醫心方》卷九引《廣濟方》:調中丸
【處方】 人參 5兩,茯苓 5兩,甘草 5兩,白朮 5兩,乾薑 4兩。
【制法】 上為細末,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腹冷氣,不能食,及少氣。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溫酒送服,日2夜1;不飲酒者,煮大棗飲送下。
【注意】忌海藻、桃米、酢。
【摘錄】 《醫心方》卷九引《廣濟方》
《顱囟經》卷上:調中丸
【處方】 柴胡、茯苓、人參、木香、桂心、大黃(濕紙裹煨)、枳殼(麩炒,去皮瓤)、甘草(炙)、鱉甲(醋炙)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諸疳,或熱攻衝心,肺氣急,晝夜有汗,日漸羸瘦,不吃乳食。
【用法用量】 每歲服2丸,至5歲3丸,熱水送下。
【摘錄】 《顱囟經》卷上
《聖惠》卷八十二:調中丸
【處方】 當歸半兩(銼,微炒),川椒1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附子1個(炮裂,去皮臍),狼毒半分(炒黃),巴豆 10個(去皮心,出油盡),杏仁12個(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微黃),細辛 1分,豉4合(炒微焦)。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以器盛之。
【功能主治】 小兒胎寒虛,脹滿,不嗜食,大便青,夾白膿,及欲發癇。
【用法用量】 未滿100日兒,每服1丸,以溫水送下;3歲兒,每服2丸。以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八十二
《聖濟總錄》卷五十六:調中丸
【處方】 人參 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桔梗(銼,炒)1兩,橘皮(去白焙)1兩,白朮 1兩,半夏(薑汁同搗作餅,曬乾)1兩,沉香1兩,檳榔(銼)1兩,藿香葉1兩。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厥逆病,三焦不調,升降否隔,頸痛膺腫,胸滿腹脹。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六
《本事》卷十:調中丸
【處方】 乾薑(炮)、橘紅、白朮、茯苓(去皮)、木香、縮砂仁、官桂(去粗皮,不見火)、良薑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稀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久傷脾胃,腹脹。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食後溫水送下。
【摘錄】 《本事》卷十
《保嬰撮要》卷九:調中丸
【處方】 白朮 5分,人參 5分,甘草(炒)5分。
【功能主治】 小兒脾胃虛寒。
【摘錄】 《保嬰撮要》卷九
【處方】赤茯苓(去皮)1兩,白朮 1兩,陳皮(去瓤)1兩,桔梗 1兩,豬苓(去皮)1兩,澤瀉 1兩,黃芩 1兩,大黃 1兩,桂(去粗皮)1兩,枳殼(麩炒去瓤)1兩半,葛根 1兩半,木通1兩半,半夏(湯洗)2兩,滑石2兩,黑牽牛(生用)6兩。
【制法】 上為細末,水煮薄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脾胃不和,內挾濕熱,煩躁發渴,不思飲食,頭目昏眩,小便不清,胸膈痞悶,脅肋(月真)脹。
【用法用量】 每服30-50丸,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禦藥院方》卷三
《醫心方》卷九引《廣濟方》:調中丸
【處方】 人參 5兩,茯苓 5兩,甘草 5兩,白朮 5兩,乾薑 4兩。
【制法】 上為細末,蜜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腹冷氣,不能食,及少氣。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腹溫酒送服,日2夜1;不飲酒者,煮大棗飲送下。
【注意】忌海藻、桃米、酢。
【摘錄】 《醫心方》卷九引《廣濟方》
《顱囟經》卷上:調中丸
【處方】 柴胡、茯苓、人參、木香、桂心、大黃(濕紙裹煨)、枳殼(麩炒,去皮瓤)、甘草(炙)、鱉甲(醋炙)各等分。
【制法】 上為末,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諸疳,或熱攻衝心,肺氣急,晝夜有汗,日漸羸瘦,不吃乳食。
【用法用量】 每歲服2丸,至5歲3丸,熱水送下。
【摘錄】 《顱囟經》卷上
《聖惠》卷八十二:調中丸
【處方】 當歸半兩(銼,微炒),川椒1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附子1個(炮裂,去皮臍),狼毒半分(炒黃),巴豆 10個(去皮心,出油盡),杏仁12個(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微黃),細辛 1分,豉4合(炒微焦)。
【制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麻子大,以器盛之。
【功能主治】 小兒胎寒虛,脹滿,不嗜食,大便青,夾白膿,及欲發癇。
【用法用量】 未滿100日兒,每服1丸,以溫水送下;3歲兒,每服2丸。以利為度。
【摘錄】 《聖惠》卷八十二
《聖濟總錄》卷五十六:調中丸
【處方】 人參 1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桔梗(銼,炒)1兩,橘皮(去白焙)1兩,白朮 1兩,半夏(薑汁同搗作餅,曬乾)1兩,沉香1兩,檳榔(銼)1兩,藿香葉1兩。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厥逆病,三焦不調,升降否隔,頸痛膺腫,胸滿腹脹。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溫生薑湯送下,不拘時候。
【摘錄】 《聖濟總錄》卷五十六
《本事》卷十:調中丸
【處方】 乾薑(炮)、橘紅、白朮、茯苓(去皮)、木香、縮砂仁、官桂(去粗皮,不見火)、良薑各等分。
【制法】 上為細末,稀糊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小兒久傷脾胃,腹脹。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食後溫水送下。
【摘錄】 《本事》卷十
《保嬰撮要》卷九:調中丸
【處方】 白朮 5分,人參 5分,甘草(炒)5分。
【功能主治】 小兒脾胃虛寒。
【摘錄】 《保嬰撮要》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