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期達25年!3招+5中藥材這些撇步防失智超簡單

有關中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版主: MissC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489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潛伏期達25年!3招+5中藥材這些撇步防失智超簡單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潛伏期達25年!3招+5中藥材這些撇步防失智超簡單
dc.jpg
早安健康作者早安健康企劃 | 早安健康 – 2016年9月12日 上午9:00

【早安健康企劃】什麼樣的疾病是患者自己沒有什麼感覺,周邊的親友卻因此疲憊不堪、萬分不捨?資深藝人張琪的公公,退休後常常幻想「共匪要打來了」、明明用了餐卻跟外人說沒飯吃、還會問起早已過世的老伴去哪裡,張琪只能哄著說「媽出門看電影」,轉過身卻只能難過地偷哭。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院長蔡清標醫師也曾提起,之前有次跟求學時的腦科醫學教授相約吃飯,卻發現吃完飯要穿鞋子時,教授竟然指著吃飯前脫下的鞋子說「這不是我的鞋子啊!」
失智症拖磨親友也失去情感連繫
張琪的公公與腦科教授,都已經罹患了失智症。失智症在一開始忘東忘西時,患者還會覺得是自己出問題,時間一久腦部退化多了,就會開始覺得是別人要害你,像是把東西藏起來、不給飯吃等。接著思緒開始漸漸混亂,分不清記憶與現實的差別,搞不清楚與自己最親的家人現況,然後漸漸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飯不會吃、澡不會洗、褲子當成衣服穿、出門迷路走失,最後智能退化到像小孩子程度,有些案例甚至失去認知能力到把糞便當顏料塗在牆上當娛樂。
照顧患者的親友,除了面對「永遠無法恢復健康」的現實,看見患者漸漸神智不清、認不得相處一輩子的親人,彷彿彼此成了陌生人,卻還得強打起精神,這樣子情感斷裂的煎熬,令人難以想像。
失智症第一個症狀出現的 25 年前,就開始失智了
生活中發現自己開始忘東忘西,或許只是單純記憶力減退,但是也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前兆。 發表在 2012 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一份研究發現,失智症中比例佔最高的阿茲海默症,在被診斷出第一個症狀的 25 年前,神經系統就已經開始發生變化。
失智症其實有好幾種,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目前研究發現,失智症中佔了五到六成的阿茲海默症,跟腦部廢物無法順利清除,久而久之造成腦細胞死亡有關;血管型失智症約佔兩成,是因為中風造成腦細胞壞死而產生。
除了腦部的病變會造成失智,也有很多研究發現身體其他因素與失智的關連。例如胰島素功能失常,會影響分解腦部廢物的效果;腸道好菌如果不足,會讓體內自由基數量增加,加速破壞腦組織;身體循環功能不好,使腦細胞缺乏氧氣與養分供應,也會造成腦細胞死亡。
食療防失智,生活中就可做
看到這裡會覺得失智症是無法避免的嗎?其實,失智症可以預防,方法比你想像的要簡單很多,例如東西方食療對預防失智也有不少幫助。中藥材中就有許多能夠幫助腦部保健,或是透過維持身體其他部份健康的方式,帶動腦部持續健康運作:
丹參:具有活血祛瘀、養血安神的作用,保護腦神經細胞免於自由基傷害,促進腦部血液循環。
遠志:可寧心安神,幫助血液循環,降低阿茲海默症發生機率。
人參:健腦增智、大補元氣、明目安神,讓血液流通順暢。
紅景天:除了益氣活血、滋補元氣,同時也具有保護神經細胞、降低自由基傷害的作用。
天麻:保護神經細胞、延緩細胞凋亡、也能增強記憶與學習的功能,安神的效果幫助入睡,讓腦部獲得充份休息。
PS:經研究發現,縮寫為 PS 的「磷脂醯絲胺酸」,能夠提昇記憶、學習力和注意力、減少神經細胞死亡,因為 PS 可以提昇葡萄糖的代謝效率,也就是說腦細胞將更容易得到運作時所需要的養分。
防失智,這些撇步真的很簡單
除了東西方食療,日常生活的小撇步也可以預防失智,不妨來試試:
1.細嚼慢嚥:每口飯嚼 30 次再吞下,用嘴部的運動來帶動腦部的血液循環,讓腦細胞持續獲得足夠能量。
2.用 20 字寫下本日目標:每天早上花點時間想想今天的主要目標,並用最多 20 字寫下。字數的限制是因為要多想一想才能把想要表達的意思塞進 20 個字,大腦必須不斷思考──不斷思考讓大腦活躍就是對抗失智的大絕招。
3.多出門走走與朋友見面聊天:愈是待在家裡不活動也不與他人互動,腦部接收到的刺激愈少,就愈容易失智。經常走出門,陽光、天氣、鳥語花香都能給我們的腦部帶來許多刺激;出門找朋友聊天講八卦,心情好腦部也處在高度活動的狀態,對防失智最好。此外,多走路也可以訓練小腿肌肉,有助全身血液循環。
失智症不一定是老年人才會發生,早發性失智症是在人生正值壯年時期就開始了,因此應該要從年輕時期就要開始注意,及早保養、及早預防失智症,才能讓家人與自己更安心。預防失智就好像與失智賽跑一樣,只要我們用很簡單的方法,就能不斷提昇腦力、激發潛能,跑贏了失智就不會失智!
您沒有權限檢視這篇文章所附加的檔案。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中醫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