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廣 II】101講~200講(廣海明月)

福智廣論|宗大師:【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般羅密
版面規則
此區專為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所設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1
文章: 3335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190講_新版 02 52:10 ~ 53:18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190講 191講 192講 193講 194講 195講 196講 197講 198講 199講
200講




【全廣 II】190講_新版 02 52:10 ~ 53:18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90 (2020/01/23 ~ 01/26)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辨識名義及所說法
音檔 新版 02 52:10 ~ 53:18
廣論段落 P2-L3 ~ P2-L5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手抄頁/行 鳳山寺版:第1冊 P57-L1 ~ P57-L8
手抄段落 所以說這個情況之下......那根據各派不同的傳承。
【全廣 II】第190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前幾天在讀《般若經》的時候,在卷第四百四十四〈第二分成辦品第四十八〉中間有一段,我給大家唸一下: [00′15″]

  復次,善現,有菩薩乘諸善男子、善女人等,雖於先世,得聞般若波羅蜜多,亦曾請問甚深義趣,或經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而不如說精進修行,今生人中,聞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設經一日、二日、三日、四日、五日,其心堅固,無能壞者,若離所聞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尋便退失、心生猶豫。何以故?善現,是菩薩乘諸善男子、善女人等,由於先世得聞般若波羅蜜多,雖亦請問甚深意趣,而不如說精進修行,故於今生若遇善友慇懃勸勵,便樂聽受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若無善友慇懃勸勵,便於此經不樂聽受。彼於般若波羅蜜多,或時樂聞、或時不樂,或時堅固、或時退失,其心輕動進退非恆,猶如輕毛隨風飄轉。當知如是住菩薩乘諸善男子、善女人等,發趣大乘經時未久,未多親近真善知識,未多供養諸佛世尊,未曾受持讀誦、書寫、思惟、演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02′11″]

  這一小段就是在解釋一種現象,我們只能就這個部分聽一下。說:為什麼聽完了經,書本一放下然後就馬上開始退失、心生疑惑了呢?佛說就是因為先世雖然聽聞般若波羅蜜多,也曾問它的甚深意趣,但是沒有如說精進修行,就是修行不精進哪!所以今生遇到了善友,一勸他,他就開始發力、開始努力聽;如果沒人勸的話,就於此經不樂受持,他就顯示為有時候很願意修行,有時候就不願意修行;有的時候非常非常堅固信心、很勇猛,有的時候就退失了。他的心輕動,進退非恆,是很容易變動的,就像羽毛一樣隨風飄轉。 [03′10″]

  注意哦!這是說住菩薩乘善男子、善女人哦!他剛趣向於大乘,時間不是很久;沒有多親近真善知識,親近善知識力度不夠;沒有多供養,供養佛世尊也不夠;尤其是未曾受持、讀誦、書寫、思惟、演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這些也沒有精進地修行。 [03′34″]

  這一段,再想一想剛才師父給我們講過的——所謂的「資糧不足」,就是如說修行要集資、淨懺。那麼集資、淨懺的部分,集資——比如說多供養三寶啊、多承事僧眾啊,多孝順父母親啊,這些都是集資糧的。如果沒有如說精進修行的話,我們就會出現在《般若經》裡講的這個症狀,一會兒精進、一會兒又忘了;有人一勸就發心,一會兒不勸就沒了。住菩薩乘善男子、善女人還有那樣的現象呢! [04′10″]

  可見師父在新版的《廣論》給我們講的「具善根」的這個善根,是包含著要精進地積累資糧、淨除業障。這裡邊尤其是說具善者要把那善根培越來越深、越來越深,要怎樣才能夠讓自己的精進恒常,不會沒人勸你就懈怠了、有人勸你就精進。從內心裡真摯地、恒常地變成他自己的一個習慣,就是精進成為一種習慣了。當這種習慣還沒有出現的時候,大家要努力! [04′49″]

  所以師父就是凡事都認真、凡事都努力,不肯放過任何一件事他對自心的觀察和調整,完全顯示了精進的內涵,始終如一這樣的一個內涵。能遇到這樣的善知識實在是太幸運了!能遇到《廣論》。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珍惜自己、好好地學習。另外也不要忘了常誦《般若經》,因為師父每日必誦《般若經》,從未間斷過,除非是病在床上起不來了,他一定會誦的!宗大師也是這樣的。所以大家也要堅持讀誦《般若》!堅持書寫、思惟、演說甚深般若波羅蜜多! [05′37″]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1
文章: 3335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191講_入門段落第1冊 P79-L1 ~ P80-L9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191講_入門段落第1冊 P79-L1 ~ P80-L9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91 (2020/01/27 ~ 01/29)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辨識名義及所說法
廣論段落: P2-L3 ~ P2-L5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入門段落: 第1冊 P79-L1 ~ P80-L9 第三科已經結束了……就是二位大車的道軌。
備註: 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 第1冊 P92-LL4 ~ P93-註釋②完 第四、辨識名義及所說法者……是一切種智的性相。」
【全廣 II】第191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研討《廣論》的時間了。每天都很期待這樣的時光,我們的生命也因聽聞《菩提道次第廣論》而具有非凡的意義,在聞思修中實現自我的生命價值,體驗我們自心對於經論的探索,也可以說心靈旅程的一次冒險,因為對我們內心來說,永遠都有新的、不一樣的發現。 [00′33″]

  今天我們要學《四家合註》第一冊,大家有書的話就翻到 92 頁,「第四、辨識名義及所說法者」,然後下面就是《廣論》原文。「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在 93 頁的語譯,說:「辨識《廣論》的論名涵義以及所說的法:本論當中統攝了一切佛語的精髓扼要,並且完整地包含龍猛、無著二大車軌師所宣說的道軌,前往一切種智地位的殊勝士夫的法則,三種士夫一切行持的次第,沒有任何遺漏缺少。透過菩提道次第,引導具足善根因緣者修行邁向佛地的道理,這就是本論所詮說的法要。」 [01′55″]

  在這裡邊,註釋的部分大家可以看一下。第二則解釋了一下「一切種智地位」。看第二則裡邊的第四行。前面說了一下佛三智——一切智、道相智和一切種智。然後到第二個註釋的上數第四行,有妙音笑大師在《八事七十義》中的一句解釋。「一切種智」是什麼呢?就是「於一剎那頃無餘現前證知如所有、盡所有相之究竟智,是一切種智的性相。」 [02′35″]

  這個以後我們在講說趣向於一切種智地位,那一切種智地位它的定義,還有那三智的差別,在《現觀》裡都有廣泛的論述。我們再看一下,「於一剎那頃」,一剎那頃哦!接下來是「無餘」,就是用極短的時間,「現前證知如所有、盡所有性之究竟智」,他現前證知不是透過比量、不是透過推理,就是像眼前看到東西一樣。所以他是一下子會證得如所有性和盡所有性的究竟智,就是一切種智的性相。 [03′16″]

  佛陀不是有那樣的功德嗎?就是他在剎那頃可以了知一切眾生的心行,所有的一切都知道。一切所知在佛陀的面前是現量的,不是透過比量或者任何推理,完全是現量的。而且他現量了解是不需要利用任何儀器,完全是透過心!時間用多長呢?就是剎那頃而已。而且看得有多清楚呢?就像看手掌中的菴摩羅果一樣,全部是透明的,沒有什麼看不清楚的!所以對於一切所知全部都了解。 [03′58″]

  現在再換到下一本,大家可以看《四家合註入門》的 79 頁。仁波切說:「第三科已經結束了,現在是第四科。這一段裡仍有不同的段落,可以細分,但此處沒有再各別分段。本論到底依循何種講說傳規,下面還有說明。就是辨識所說法後,用哪一種解釋、講說的方式,有吉祥那蘭陀寺和止迦摩囉寺兩種傳規,本論將要依循哪一派的作法。從『此中』至『所詮諸法』中間沒有箋註。『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在這裡仁波切有解釋「佛語」,所謂「佛語」是指什麼呢?是「指勝者言教,佛薄伽梵所說的法,全部即八萬四千法蘊。以有情的三毒煩惱為本的九品八萬四千煩惱,佛薄伽梵針對這些煩惱宣說了各自的對治法,就是八萬四千法蘊,也就是『佛語』。」 [05′11″]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法呢?因為我們有這麼多煩惱,每一個煩惱都要有一個法來對治,所以有這麼多法蘊。這些佛語「將這其中一切的扼要攝集在一起,就是總攝扼要。」《廣論》文上不是說:「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嗎?就是把一切的扼要攝集在一起。然後「如果將八萬四千法蘊收攝在一起,可以歸納成甚深及廣行二種道,這就是收攝扼要的方式。」 [05′46″]

  「『遍攝龍猛無著二大車之道軌』,所謂的『大車』,比如說,本來只有窄小的道路,後來整治成大路,使所有的車輛都能行駛,能這樣去拓寬道路的人,就被稱為『大車』。」在龍猛菩薩及無著菩薩之前,有沒有佛陀的教法?有的,不是沒有佛陀的教法,「但是大乘教法非常地式微,傳持的人很稀少,而小乘部派則廣泛地弘傳。由於龍猛、無著二位菩薩廣開大乘之門,令大乘的教法長久流傳光顯宏揚,所以被尊稱為『大車』。」 [06′36″]

  那麼大乘教法中最主要的是哪兩派的傳承呀?知道吧?深見、廣行二派傳承,這是龍猛、無著菩薩得到文殊和慈氏二位菩薩的傳承。而龍猛、無著二位菩薩,大家可以想一想:那是不是龍猛菩薩的法,無著菩薩不知道?無著菩薩會的法,龍樹菩薩菩薩不知道,所以他們分兩派呢?仁波切說:「龍猛、無著二位菩薩並非在各自的教法中沒有對方的教法。以具德怙主聖者龍猛來說,無論深見、廣行的教法都全部了然;聖者無著菩薩也是一樣,並非不了解對方的教法」,那為什麼叫這兩派呢?「只是各自開啟事業大門的方式不同。」為什麼會有開啟事業的方式不同呢?「因為各自所化機不同,而形成不同的事業門,不是只有自己的教法而沒有對方的教法」,或者說龍樹菩薩不了解無著菩薩的法,不是這樣的。 [07′46″]

  舉個非常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大家進入學習《廣論》的方法就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可能從園區的那方面得到了《廣論》的消息,開始進《廣論》班的;還有的人去聽讚頌,聽到了《廣論》的消息;還有的人種有機;還有的人從教師營啊、校長營啊,很多不同的門徑瞭解到了這一個。我剛才講的是入門方式。 [08′14″]

  所以,「在以前佛薄伽梵就已經授記龍猛、無著二位菩薩將光顯大乘之門。本論將要闡述的就是二位大車的道軌。」這兩位菩薩因為他們事業不同所以就分為兩大道軌,是佛陀在經典中有明顯授記,是有經論依據的、佛金口宣說的。 [08′39″]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1
文章: 3335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192講_第1冊 P80-L10 ~ P81-LL5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192講_第1冊 P80-L10 ~ P81-LL5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92 (2020/01/30 ~ 02/02)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辨識名義及所說法
廣論段落 P2-L3 ~ P2-L5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入門段落 第1冊 P80-L10 ~ P81-LL5 接著,是一切具有善緣的所化機……這是在辨識所要講說的法。

【全廣 II】第192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那麼接著呢,大家看《四家合註入門》80 頁的第二段。說:「接著,是一切具有善緣的所化機,『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無所缺少』」就所謂呢「所化機有上、中、下三類,將三種士夫各自修持方式的所有次第,無所缺少攝集一處的,就是本論。」那麼「三種士夫」是什麼呢?注意聽!注意聽!不要說:「三種士夫我已經非常熟練了」,所以心就馬虎了。要注意聽!「以自利為主,並且因為怖畏三惡趣,希望自己不要墮入三惡趣,而且能獲得人天果位,為此努力的就成為下士夫。」 [00′55″]

  可以看清楚,下士夫的主要目標是為了誰呀?是為了自己不要墮入三惡趣,希望能獲得人天的果位,將為這樣的幸福,就是來世的人身——暇滿人身而努力的,就成為下士夫。能把自己管好了,也省得佛菩薩操心,對吧?但是,對所有下士夫的想法,佛菩薩們應該是希望能夠是透過共下士道,以後進入上士。那麼這是下士夫。 [01′36″]

  然後中士夫呢,「為了自我能夠從六道的輪迴大海中解脫而精勤奮鬥的,就稱為中士夫。」所以他並不滿足於不墮落三惡趣,認為整個輪迴也是非常令人怖畏的甚深可畏的苦海,想要從這個輪迴的海裡面解脫出來,為此精勤奮鬥,就成為中士夫。那麼「不同於前者」,注意!哪一點不同於前者呢?「為了一切有情的利益,為了一切有情的利益,自己精勤於獲得佛陀果位的,是上士夫。」這是對於三士夫最簡略的介紹。大家可以看清楚、聽清楚這三士夫的根本差別在於什麼?在於他們是為自己——正下士和正中士都是為了自己不要墮入惡趣、不要輪迴,然後發心精進修行。而上士夫呢,是為了一切有情的利益,然後精勤;他的目標不是為了解脫輪迴和不墮三惡趣,他的目標是為了成佛! [02′56″]

  其中的重點到底是什麼呢?三種士夫是依靠著什麼來安立的?大家可以想想,是依靠什麼安立的三種士夫呢?是不是依照各自的等起、思想方向來安立的?就是自己的動機呀!你想要什麼,你的目的,對吧?所達到的目的安立的。所以結合我們的經驗來看也是如此,主要是自己的動機。如果好的話,就可以說是清淨的正法;動機不好,就很難說是清淨的正法。 [03′33″]

  現在看《四家合註入門》第 81 頁。「我們禮佛一拜,或唸一句『嘛呢』,如果能懷著為了來世人天增上生的動機,那就屬於下士、下士道、下士夫。《道炬論》當中直接顯示的下士夫,最基本必須是希求來世人天增上生的士夫。」如果只希求今生,是不是《道炬論》裡直接顯示的下士夫呢?有的時候去寺院裡求佛菩薩的,求升官、發財呀、兒子上大學呀,還有很多不能列入《道炬論》裡直接顯示的下士夫!因為還沒有希求來世。「如果只希求今生,就不是《道炬論》裡直接顯示的下士夫。」在這裡邊仁波切是這樣講的。 [04′26″]

  所以「如上所說,無論現在我們作課誦也好,或作任何的修持,為了獲得人天增上生,就屬於下士夫。為了自利而希求從輪迴中解脫,無論作任何淨罪的行為,都會成為中士夫的道。內心想著一切有情的利益,即使我只作一個禮拜,那也將成為上士夫的道。所謂的法,非常非常地甚深、非常非常地細微,僅就相續中內心執持境的方式那一點來安立的,本來可能是不可思議的功德勝利,如果心被煩惱染雜,就會丟失這樣的功德。所以內心中意樂的差別,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05′16″]

  在這一小段裡,仁波切就在具體的例子上告訴我們,我們是用什麼樣的心禮佛,什麼樣的心念咒,我們就會進入什麼樣士夫的道,對不對?譬如現在大家都作課誦,有些人念《密集瑪》、有人念「嗡嘛呢唄咪吽」,有人念「嗡阿惹巴扎那帝」,還有人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如果我們一害怕、一痛苦,想要馬上脫離痛苦的時候,好像那也只是為了眼前對不對?為了眼前的苦、眼前的怖畏,然後「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這樣去稱念佛菩薩的名號,到底有多少念頭是因為害怕來世墮落惡趣,而祈求佛菩薩救護的呢?我們可以觀察一下自己。 [06′08″]

  那為什麼我作課誦的時候,或者我祈求佛菩薩的時候,這個下士夫的心的安立好像都常常不現前呢?是不是我們無限生命的概念還沒有確立?就是我這一個心續是不會消失的,是會從現在開始,從無始的過去到無限的未來,在這中間如果我們沒有了脫生死的話,就一直在生死中。如果在生死中墮落惡趣的話,那就會失去所有學習佛法的機會,對一個凡夫來說是很可怕的,就墮落了!所以來世有一個暇滿人身,應該是作為我們學習菩提道次第人、想要修行的人吧,最起始的一個追求啊!因為這一生已經過了這麼多了,如果一進入惡道的話,來世就會太長了,那不是幾萬年、幾萬年算的,因為惡道很難出啊! [07′09″]

  所以希求來世的心是非常必要的。那麼觀察一下我們自己,比如說,上《廣論》研討、或者去作善行、去護持、去當義工,我們有沒有特別注意策動自己動機的部分?我是懷著一個共下士的心?還是共中士的心?還是一個為利一切有情,希求一切智智的心,去做這些善行的?因為懷著什麼樣的動機,我們所作的善行就會被攝入什麼樣的道。很顯然,上士道像一個汪洋大海一樣,它所匯集的一切資糧都會成為一切智智的果位。如果能有這樣的一個發心的話,那麼我們所修行的一切都會成為大乘的加行吧!就是前面的準備吧! [07′57″]

  所以如果不認真地策動動機去做各種修行,實在是很虧的!這就是為什麼每次聽聞的時候,都希望大家能夠認真地策動一下自己的內心,哪怕是相似的安立,哪怕是現在就想幾個念頭。我們平常的相續一直淹沒在眼前的芝麻綠豆這些事情上,只有確立一個生命最究竟的目標,一個高遠、終極的目標。看到了那個高遠、終極的目標,其實眼前的困境有的時候我們就會有勇氣穿越,因為終究這一切煩惱將被解決,因為我們已經找到了離苦得樂之道。對於眼下的這一步,是造惡業過去,還是造善業過去,我們就會很清晰地抉擇清楚。而且眼下我們得到人身,是我們修學佛法的最佳機會,這裡邊的三乘士夫,可以說任我們選擇,一入惡道就沒有這樣的機會,所以這是千載難逢的大好時機! [08′58″]

  在這一段裡,仁波切特別特別強調內心的安立——你是什麼樣的發心。在這一小段裡邊說:「內心中意樂的差別,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修行者的差異性是從內心的安立、意樂的差別而導致的。誰最後能夠成佛,誰最後能走怎樣怎樣的路,從你的動機上就區分開了。 [09′30″]

  「菩提道次第就完全收攝在《道炬論》裡面。」所以「依菩提道次第門中,導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謂此中所詮諸法」,這就是在辨識所要講說的法。 [09′48″]

【全廣 II】第 192 講 討論題綱/如華法師
1. 此講內容當中,老師講述到三種士夫,其行相為何?
2. 對於三種士夫,是依著什麼來安立?
3. 我們平常祈求供養種種集資淨障的加行,對下士夫的希求後世之心常不現前,老師指出的原因為何?
4. 請多反覆思惟「所謂的法,非常非常地甚深、非常非常地細微,僅就相續中內心執持境的方式那一點來安立的,本來可能是不可思議的功德勝利,如果心被煩惱染雜,就會丟失這樣的功德。所以內心中意樂的差別,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1
文章: 3335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193講_廣論段落P2-L3 ~ P2-L5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193講_廣論段落P2-L3 ~ P2-L5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93 (2020/02/03 ~ 02/05)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辨識名義及所說法
廣論段落 P2-L3 ~ P2-L5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備註 阿喀慧海大師《廣論講說誦授傳承筆記》
【全廣 II】第193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在阿喀慧海大師《廣論講說誦授傳承筆記》中,有這樣一段,說:「『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這句話,是指一切佛陀成佛的密意扼要,用世間的話來講,這些內涵的關鍵就是令有情解脫。最初止息惡趣,安置於善趣;安置於善趣後,以四攝法依次引導於六度等;最後安置於無住涅槃的事業,即是佛陀的密意關鍵,以及事業的關鍵。這一切,《廣論》都收攝其中。」 [00′40″]

  這裡邊也再度講了一下:「『二大車之道軌』,並不是他們互相不了解」——深見派不了解廣行派,不是這樣的,「而是就開啟事業之門而分的。」「『往趣一切種智地位勝士法範』,這邊暫且不說不想趣往佛地的人,如果是決定欲往佛地者」,就是決定要成佛的。那麼請問:趣往佛地的方法在哪兒呢?你們現在的答案是什麼?本論都有,對吧!「趣往成佛的辦法本論都有。即便是下士夫,趣行於彼道的方法」,下士夫的,就是想要不墮落惡趣的,想要來世得人天身的,比如說想要長相莊嚴、財富豐饒、有廣大的眷屬和朋翼等等,還有廣大的智慧、廣大的辯才,這些本論有嗎?能讓你成為這樣的人的方法,本論有嗎?「本論是有的。」對不對?「若是中、上士夫的趣行道理,本論也無不攝集。如果不是這三種士夫,那就不能算入希求一切智智者的行列了。」然後這位善知識這樣講,說:「傑仁波切在此處只是溫和的講法,其實這一句話是將重大關鍵講得很清楚的。」 [02′04″]

  問大家一個問題:說《廣論》所有的次第都有,那麼比如說經懺呀,還有什麼除天災呀、降雨什麼,這個法有沒有?消除大火的祈雨的方法,《廣論》有沒有?不是所有次第都有嗎?那你們認為有沒有呢? [02′25″]

  聽一聽大善知識的回答,說:「大部分人會認為《廣論》不具備經懺、除天災等許多儀軌修法。其實並非不具備,因為這一切的根本都依賴於心,而心又依賴於悲智力,所以那些法出生的方便在本論都是有的。」祈雨的儀軌是有,但是如果沒有修行的話,祈雨會靈驗嗎?那他的修行是靠什麼修來的?還是靠修行本論的內涵,對不對?很多很多功德,是要靠修習菩提道次第然後才能夠成就的,因為這是一切佛語扼要的修持,可以令我們成佛的法在這裡都有。成佛應該是最難的吧!最遠的都有了。 [03′15″]

  那麼,我問大家一個問題:讓你免除心煩意亂的法,《廣論》有嗎?止息你的悲痛的法,《廣論》有嗎?讓你不再沮喪的法,《廣論》有嗎?不再沮喪、不再悲哀,能夠對生命正向作意,能夠有希望,這是屬於此世的快樂還是來世的快樂呢?好像被攝入此世的快樂,對不對?那麼此世的快樂更容易得到,還是來生的快樂更容易得到呢?此世已經有人身了,而且還是個不錯的人身,具有善根,對佛法具有信心,能夠長年累月地堅持聽聞道次第的法,聽聞很多佛法,這是非常有善根的一個人。那麼達到此世的平靜容易呢?還是得到來世的人身容易呢? [04′13″]

  當我們心裡邊有煩惱,或者有各種問題的時候,我們是會向《菩提道次第廣論》去求解決的方法呢?還是去到其他地方找解決的方法呢?因為宗大師說一切佛語的扼要都在這裡邊,三種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都在這裡邊。如果我們要希求來世暇滿人身的那個法,會不會在《廣論》裡呢?那麼在《廣論》裡邊,是怎麼樣的法呢?從發心到加行要怎麼修?親近善知識的第一個法類,是不是可以不墮落惡趣?對吧!皈依三寶也可以不墮落惡趣,出離生死那個出離心更可以,菩提心更可以。所有的法修成的最低起點,都一定是來生不墮落惡趣——最起碼的利益就是不墮落惡趣。 [05′10″]

【全廣 II】第 193 講 討論題綱/盧克宙學長
一、先熟文:
1. 廣論是總攝一切佛語扼要。所以,哪些法是包括的?哪些不是?
2. 廣論有包含經懺、除災的法嗎?為什麼?
3. 廣論有包含我們現世除苦得樂的法嗎?老師舉了哪些?為什麼可以?
4. 廣論有包含下一生不墮落的法嗎?有哪些?為什麼?
二、反省一下:最近瘟疫爆發,我誦經唸佛祈求。請問是希求現世還是後世?如何改善?
三、反省一下:師父常説,答案都在廣論𥚃面。我們找得到嗎?平常有疑問或困難時,是如何尋求答案或對策的?怎麼改善?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1
文章: 3335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194講_廣論段落P2-L3 ~ P2-L5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194講_廣論段落P2-L3 ~ P2-L5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94 (2020/02/06 ~ 02/09)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辨識名義及所說法
廣論段落 P2-L3 ~ P2-L5 此中總攝一切佛語扼要......是謂此中所詮諸法。
【全廣 II】第194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我們現在已經遇到了這麼完美的教法,觀察一下自己的心,能不能信得過呢?會不會覺得除苦引樂的方法就在本論裡邊?注意哦!滅除一切的苦、圓滿一切功德的法,《廣論》裡都有。那麼我們滅除當下痛苦的方法,《廣論》裡會有嗎?在我們當下痛苦的時候,我們是更重視馬上解決眼前的痛苦,還是想要種一個樂因、種一個善因呢?還是已經學會了把當下的痛苦轉為道用,哪裡有痛苦、哪裡有煩惱立刻就起修?痛苦逼迫得越猛,道心越堅固,希求一切眾生離苦得樂的心會越強,因為我都這麼苦了,還有很多眾生比我還苦,那麼就讓我所受的苦能消除他們的苦。這也是痛苦的時候一個修法。 [00′54″]

  眼前的苦楚能不能變成是鞭策我們去修道的,還是變成了拖累我們修行不了的?這我們的心要想清楚。比如說要參加廣論班,會不會有大大小小的障礙?會有的!但是那些障礙是讓你更加地積資淨懺,想要突破這些障礙,還是那些障礙就戰勝自己了,自己被障礙打敗就學不了了?這也是兩條抉擇的路。那看看來生,如果不學,用什麼方法得到暇滿人身呢?沒有其他的方法呀!因為這裡邊會給我們共下士夫的利益呀!如果認真照著修行的話,是一定會得到下士夫的利益! [01′38″]

  雖然是一小段,每一句、每一句都在提醒我們離苦得樂的辦法。我們到底對於佛說的離苦得樂的辦法,心裡能不能信得過?能不能死盡偷心地去造善業?因為善業會出生快樂,然後會去淨除惡業,惡業是由煩惱引生的,所以去淨化它。淨化它一定是從動機上開始的,就是我為什麼要做這些事?如果是為名、為利,甚至是為了一己之私去傷害別人,那就是純粹的惡業了。所以這些點就要在二六時中自己觀察自己的相續,要認認真真地把雜質去掉、把黑業去掉,造集白淨的善業。因為佛說善業才會出生樂,惡業只會出生苦。 [02′28″]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如果我說現世的苦樂不重要,可能大家會說:「怎麼不重要?我們的心被現世的苦樂綁得死死的!當有樂來的時候,大家便不想離開;當有苦來的時候,就一刻都不願意停。」但是注意力如果轉成來世的苦樂的話,我們就會注意:我當前的心念是否是來世暇滿人身的正因呢?我們就會想要在苦樂臨頭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護戒,對不對?增上生的因,除了戒定非餘呀,這後面有講。所以什麼樣的發心,就是我們作為修行人我們的目標是什麼,就決定我們會為那個目標努力。 [03′10″]

  心理學家也有這樣研究,說當一個人的大腦不去告訴他的身體要放棄什麼的時候,其實他的身體也不會放棄的,就是說其實大腦是指揮這一切的。那麼那裡邊所謂的大腦,可以理解為我們的心的作用嗎?當你的心想要那個時候,你的心不想要因為挫折而放棄,不想要因為沮喪而不去希求三士夫的果利,甚至一切智智的果位的話,我們是否可以穿越挫折,穿越此生的種種障礙,然後去希求那個結果?因為就像師父講的,有機會呀!我們是具善根者,能夠聽聞道次第,具足這樣的善根人是不是《廣論》的所化機?那我的善根深淺還是我自己可以培植的! [03′59″]

  有的人樂的時候造惡業,有的人苦的時候造惡業,所以並不一定樂的時候我們就會佔到便宜,不一定現在很快樂就對來世很好,也不一定現在很苦就對來世不好,關鍵是在苦和樂的時候,我們選擇是不是希求來世,是不是希求脫離輪迴,是不是希求饒益一切有情去成佛?那個關鍵是《廣論》要教我們的,對不對? [04′26″]

  想一想,會不會很感恩這一生生命的際遇?我們居然遇到了可以成佛的法、可以當菩薩的法、可以脫離輪迴的法、可以免除墮落惡趣的法,《廣論》裡都有!還有什麼樣的武功秘笈,從苦的地方趣樂的地方,有這樣一個大全的武功秘笈?所以我們真的是遇到寶了!為什麼這個寶藏會落入到你的家門呢?會落入到你的心中呢?我們是有福報的人嗎?如果有福報的人,就不要忘了繼續積福啊!繼續好好地珍惜現有的一切。不要因為自己的非理作意、自己的妄念等等,就無視這樣的因緣,或者慢慢就麻木了,認為這一切都是好像永遠不會消失,一切就是這麼自然的。不是的!這是往昔我們費了很多勤苦的修行才換來的結果,也是我們的善知識不知道用了多少生的努力,才把我們喚回到覺醒能夠持戒,然後得到這樣的人生修行啊!所以千萬不要對此生能夠具足聽聞《廣論》的善根自己不珍惜呀!自己覺得無所謂,甚至讓它付諸東流,這些就太可惜了! [05′51″]

  所以希望大家能夠將宗大師的叮嚀、佛陀的叮嚀放在心上,想一想:是不是離苦得樂的法《廣論》裡都有?那麼當我感到痛苦的時候,我是到這裡面去找快樂的辦法嗎?去替掉我那些根本不清淨的,甚至是背道而馳地尋找快樂的方法,我們能不能有這樣的信任? [06′20″]

  在這一小段裡,我們可以捫心自問——在每一個清晨、每一個夜晚、每一次對境的時候,可以捫心自問無數遍! [06′33″]

【全廣 II】第 194 講 討論題綱(一)/性賢法師

1. [00′00″]~[02′28″] 觀察一下自己的心,能不能信得過離苦得樂的方法在廣論裡?能信或不能信的原因為何?

2. [02′28″]~[04′26″] 現世的苦樂重要嗎?老師的想法是什麼?

3. [04′26″]~[06′33″] 想一想,會不會很感恩這一生生命的際遇?

【全廣 II】第 194 講 討論題綱(二)/緣亦法師

1. [00′00″]~[03′10″] 現世的苦樂到底重不重要?
進一步思考,以下思路中有何問題:
(1) 如果現世的苦樂不重要,如果我不怕眼前的苦,那我為什麼要怕未來的苦呢?
(2) 如果覺得當下苦樂的感受不重要,我怎麼會為了解決苦樂的問題而去努力呢?

2. [03′10″]~[06′33″] 老師說:「在這一小段裡,我們可以捫心自問」,這一小段是哪一段原文?根據這一小段我們怎麼捫心自問?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1
文章: 3335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195講_道前基礎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195講_道前基礎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95 (2020/02/10 ~ 02/12)
科判 道前基礎

【全廣 II】第195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研討《廣論》的時間了。在每次研討之前,希望我們能夠好好地調整自己的動機,因為我很多的善知識都非常非常強調發心及迴向。如果我們所造作的業沒有一個正確的發心引導,比如說如果是以希求此世安樂的心來聽聞的話,未必是一個清淨的正法。所以我們動機每次都要調整。 [00′38″]

  我常常在研討《廣論》之前自己調整一下,也請大家調整一下,不知道你們會不會聽煩了?但是有的時候我想:就這樣很短的時間,大家跟著我調整一下,是否能夠真實地策動起趣向於大乘的發心呢?哪怕是相似的,所以我有的時候想把調整動機的時間拉長。但是要追進度,所以就會變短。今天因為〈皈敬頌〉講完了,開始要進入《廣論》的正文的部分,所以希望我們能夠認真地策動我們來聽聞、學習《廣論》的動機。 [01′26″]

  有一位大善知識開示聽法前的動機,我每次看了都很感動,所以在這裡跟大家一起學習一下。在《入行論.第一品菩提心利益品》中,第四偈提到:「暇滿人身極難得,既得能辦人身利,倘若今生利未辦,後世怎得此圓滿?」說在今生我們有機會能夠獲得八種閒暇以及十種圓滿的人身,這樣的人身是相當難得的;不僅難得,而且它這個暇滿人身能夠成辦我們很多有意義的事情。 [02′10″]

  在偈頌的第二句話:「既得能辦人身利」當中的「利」,最主要的是指士夫的利益。所謂「士夫」,以廣義的方式來說的話,就是一切的補特伽羅都能夠稱為「士夫」。在梵文當中,「士夫」這個詞所代表的意思是具有能力、有作用,稱之為「士夫」。比方說補特伽羅,他們不管身體或是心靈,在面對外境的同時,都會有種種的感受,他是有某種反應的能力,所以我們稱一切的補特伽羅為「士夫」,這是廣義的士夫意思。 [02′49″]

  但是在《入行論》中特別提到的士夫的利益,這當中的士夫,並不是以今生的安樂為主的士夫,也就是他跟一般的是不同的。這當中的士夫他的眼光必須要放得長遠,他所希求的一定是來生的利益,所以他的出發點也是以希求後世安樂為主的,這樣才稱為「士夫」。 [03′15″]

  如果我們現在做一切事情,所緣的都是為今生的安樂打算的話,貪著此生的樂而行善,其實所造作的善業不能夠成為真正的正法。更進一步,如果我們想要將所造的善業提升為正法,這時候我們的眼光真的要放得長遠,就是不要以今生的安樂為希願,要以後世的安樂為我們的希願,就是以來生為主。以來世為主的話,比如從早晨開始我們就可以觀察:我吃飯的時候只不過是為了解決現在的饑餓罷了,我是為希求來世的安樂而用餐的嗎?乃至衣、食、住、行所做的一切,甚至是聞法,到底希求後世安樂這個念頭,會不會在我們的心裡邊現行呢?我們到底是著重在此世的安樂,還是後世的安樂呢?每天觀察自己就一定會見分曉的,非常清楚! [04′29″]

  如果是以希求後世安樂為前提的話,那後世的安樂包括什麼呢?簡單就說「現前」以及「究竟」兩個部分。現前是什麼?我們在輪迴之中獲得人天道——人天的果位啊!就是指人天的增上生果。如果沒有人天的增上生果,我們想修學佛法是很困難、不太可能的事情。但是在獲得了人天增上生的果位之後,更進一步我們要成辦的究竟利益,也就是解脫、一切智,以及一切遍智。 [05′04″]

  我們現在所獲得的這個暇滿人身,它最大的利益是能夠成辦現前增上生,以及究竟決定勝種種利益。所以我們現在所獲得的人身,是否在今生當中能夠成辦種種利益?最殊勝的,當然就希望得到人身的時候成就佛果;退而求其次的話,沒有成辦佛果,也希望能夠希求一己的解脫;如果沒有辦法獲得一己的解脫,也希望來生能夠不墮惡趣,或者不墮在非閒暇處。這是我們現在憑藉這個暇滿人身可以拿到的利益。 [05′52″]

  我很想知道現在大家在想什麼?比如說每天出門的時候都要照鏡子,照鏡子的時候就照到自己。我們照鏡子的時候,是看看自己的衣服或者臉有沒有洗乾淨,但是我們就會照到一個人啊!說:「那個人就是我自己。」在照鏡子看到一個人身一個人的形狀的時候,會不會憶念到暇滿人身的利益呢?當我們照鏡子看自己的時候,是只看美醜、衣裝整不整潔,還是會看到這是一個暇身啊?雖然十圓滿未必都具足,但是一定還是有閒暇聽聞佛法,還是有信、有很多條件的。所以會不會對我們經過了持戒和很多修行得到的人身,內心裡很珍惜呢?因為如果我只看形貌的話,是不是就辜負了這個暇滿它能帶給我們的巨大的利益、難以想像的利益?祖師、佛菩薩在教典裡都諄諄教誨我們,是可以透過這個暇滿人身拿到增上生乃至決定勝的。最下的來世不墮落惡趣,就是《菩提道次第廣論》會給我們的下士夫的利益,或者是共下士道的利益。 [07′23″]

【全廣 II】第 195 講 討論題綱(一)/如華法師

1. 此講內容,老師引用《入行論》的偈頌,主要幫助我們去思惟與不斷串習什麼?

2. 我們如果想將所造善,提昇為正法,應具何種條件?在老師的引導中,我們又如何讓每天的食衣住行變成希求後世之業呢?

3. 所謂「後世」,是包含什麼?



【全廣 II】第 195 講 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1. 在您一天的作息(例如起床、吃飯、穿衣…)中,有哪些是您可以發願迴向的?如何做?

2. 在您的日常生活中,遭遇到的各種境界(例如被誤會、被稱讚、失望…)時,可以發願迴向嗎?如何做?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1
文章: 3335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196講_道前基礎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196講_道前基礎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96 (2020/02/13 ~ 02/16)
科判 道前基礎

【全廣 II】第196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過去很多上師有提到:獲得了增上生,尤其是獲得暇滿人身之後,我們必須要能夠生生增上。就是這一生得到了這個暇滿人身,不夠的!還要一生比一生增上,希望一生比一生更進步。由於這樣的方式,讓我們能夠徹底地脫離輪迴的痛苦,獲得解脫,乃至究竟地成辦一切智智的圓滿佛果。所以,如果我們沒有辦法生生增上,縱使在今生能夠得到這樣的暇滿人身,但實際上到底能具有多大的意義呢?因此,在偈頌的最後兩句話有特別地強調:「倘若今生利未辦,後世怎得此圓滿?」如果在獲得人身的同時,種種的利益無法去成辦的話,而在將來想要再一次獲得暇滿人身,《入行論》的原話是什麼?「後世怎得此圓滿?」得不到的意思,對不對?至少說這是不太可能的一件事。注意哦!注意!寂天菩薩講這句話的重量啊!如果沒有辦法增上、沒有得到利益的話,想要再一次獲得這樣的人身是不太可能的事,後世怎得此暇滿? [01′31″]

  所以在照鏡子的時候、在想自己的時候,我們要想到:今生我雖然獲得了能夠修學佛法的人身,遇到了善知識,遇到了宗大師清淨圓滿的教法,還有這麼多的善友在周圍,但我所獲得的人身,有沒有辦法長久地安住在世間呢?或者說有沒有辦法不死呢?一定要去思惟念死的這個內涵。 [02′07″]

  人活在世上都不願意去想死亡,想死亡我們會悶悶不樂,感到悲哀、恐懼。那麼為什麼在《廣論》裡還要念死呢?因為當我們念死之後,沒錯,會產生痛苦、產生怖畏,但是同時我們也會有一種力量產生,就是我如何擺脫這種痛苦呢?它會有一種推動的能力。 [02′37″]

  想到如何擺脫這種生死痛苦的時候,我們自然就會想:誰能幫我擺脫生死的痛苦?眼前的這些,靠人際關係、靠美食、靠衣服、靠房子、靠車,甚至靠自己的容貌,都不能讓我們擺脫生死的痛苦。唯有什麼?修學正法,跟著佛陀修學正法,才能夠對治生死痛苦。 [03′17″]

  在活著的時候很多人不願意去想死亡,絕大部分沒有念死無常,對不對?但實際上如果認真地去想一想,我們都知道有一天一定會死的!那麼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在什麼樣的時間點,這是我們沒辦法預測的,像有的時候身體非常健康的一個人,很快地他就不見了。所以年齡大的、年齡中等的和年齡小的,誰先走也是不一定的。 [03′56″]

  我們在死的當下,除了所學的正法以外,周遭的一切到底對我們會不會有很大的幫助呢?我們就想一想:到死的時候什麼能幫助我們?親友當然可以幫我們在之前照顧身體,但是我們心念的部分,什麼東西能夠帶往來世?一定是正法,對不對?所以進一步要修學正法。相反地,如果沒有辦法念死,這一天早晨我們不念死,所追求的一切都是以今生的安樂為主的話,我們的所作所為都沒有辦法稱之為修行正法吧? [04′42″]

  所以必須透過念死,讓我們知道此生得到了這個暇滿人身,實際上它是有一個盡頭。死之後,不是一切都停止了,我們化為微塵,甚至成為沒有;我們的心續還會繼續向前。心續繼續刹那刹那向前流動的時候有滾動的業力,在這個業力刹那刹那成熟的時候,我們最怕的是帶惡業到後世,最高興的是帶善業到後世,因為會快樂啊!那麼能夠鞭策我們的內心、警醒我們的三業時時刻刻要造善業的,就是唯有修學正法、持戒!對不對?所以雖然念死法門像凜冽的飲料一樣,喝了之後會覺得很冰,但是會頭腦清醒,會讓我們能夠明辨取捨,至少對這一天的生活、這一天的人生,我應該捨什麼、取什麼,不會陷入深度迷亂,甚至會極度清晰和準確地選出對來生有益的那件事要最先完成。 [06′06″]

【全廣 II】第 196 講 討論題綱(一)/如英法師

1. 關於增上生道,過去很多的上師們怎麼說?

2. 增上生一生比一生更好,這樣的方式,目的是什麼?

3. 談到死的時候,我們一般都會是怎麼樣的心情呢?而正確念死之後會產生什麼效果?

4. 唯有依靠什麼,才能擺脫生死痛苦?

【全廣 II】第 196 講 討論題綱(二)/緣亦法師

1. 學佛前、後都怕死,學佛前後怕死有什麼不一樣?

2. 有人說:「一切唯心造」會不會經常念死反而死亡更快到?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1
文章: 3335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197_道前基礎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197_道前基礎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97 (2020/02/17 ~ 02/19)
科判 道前基礎

【全廣 II】第197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以前在討論到念死的時候,記得有一個廣論班的同學說:「啊!既然大家都會死,現在活著好像都沒什麼意思了!天天想死亡的話,那該多憂愁呀!」你們也有這種感覺吧?覺得心裡像壓了一塊石頭一樣。但這是念死嗎?這不是《廣論》上所說的念死吧!這是想到此生會死的時候,心裡跌入的一種迷悶、憂愁吧!那麼《廣論》上讓我們念死,到底是為什麼?是要我們在內心中產生去行持正法的一股力量,去對治苦的一種力量,而不是想到死亡之後,自己心就跌在那種黑暗黑暗的孤獨憂傷中,然後感到絕望。不是這種東西。 [00′58″]

  所以念死法門,是讓我們感覺到這個人身的珍貴和易失。那麼想到死之後接著要想什麼?要想業。想業的話,你就得想到善業和惡業兩股,對不對?那麼想善業和惡業,想誰呢?一定要想自己,想我們的心續當中有許多善業。有吧?我們很多人都覺得自己還滿善良的,對吧?那請問:善良的人心中有沒有許多的惡業呢?自己問自己哦!不要去問別人:「你有很多惡業嗎?」問自己:那我心中有沒有很多惡業呢? [01′40″]

  那麼在善惡業兩者的相較之下,請問:我自己可以分判出我心續裡的善業是多的,還是惡業是多的呢?因為我們沒辦法把往昔劫所造的業,像拿一個秤把它秤量一下,我們拿不出來,都忘記了!沒辦法!但是大善知識們都這樣告誡我們,說:「善惡兩者的業力相較的話,惡業它的數量是遠超過善業的;不僅數量超過善業,而且它的力量也遠大於善業。」所以我們的心續中雖然有善,但是不管從數量的角度,還是力量的角度,它都沒有辦法跟惡業相比較。 [02′38″]

  注意!如果看到這種狀況還保持現狀的話,那接著又想到念死了。等到死亡到來的那一天,因為惡業的數量又多、力量又大,那除了惡趣之外,我們沒有另外一個地方可以去,對不對?一定會推出這樣的!並且由於我們沒有辦法透過這一生所獲得的人身——注意下面我說的幾個字——如實、真實地修學正法,這些能夠真正幫助我們淨化惡業、培植善業的法,我們如果沒有認真修的話,請問在臨命終的時候,怎麼會出現強大緣念正法的力量,或者強大的善業的力量?所以是很危險的! [03′36″]

  所以念死的時候,不是想到死就跌入那種痛苦,而是要往後想。死的時候什麼是最必要、最需要的?就是正法!也就是善業。那就觀察一下有多少善業、有多少惡業?如果惡業的力量徹底地大於了善業的力量的話,那就只有一個地方去——就墮入惡趣了!一旦墮入惡趣,就不是今生的這些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或者人生慘痛的遭遇所能比擬的惡趣苦!我們沒法想像地獄道的苦吧?想都想不出來,因為完全是不現前的。 [04′20″]

  餓鬼的苦,也是想不出來的。但是我們修過斷食的人,比如說有人是修水斷,就是只喝水;還有我們修法的話,兩天吃一餐,有的人飢渴到外面下雨的時候都想把嘴張開!但是不能那樣張開,張開你就喝水了,所以要克制。然後有的人假裝在雨裡走過,讓雨淋一淋自己,嘴也不張開,因為那時候全身已經燃燒得像一個火炭一樣,饑餓!還有的人餓一兩天之後就產生種種幻覺,還有的人可能想去捶牆等等。就餓一兩天哦!而且你還是非常清楚是為了修法、為了持戒。所以我們無法想像餓鬼道的生存狀態到底是慘成什麼樣子! [05′12″]

【全廣 II】第 197 講 討論題綱(一)/如華法師



1. 《廣論》宗大師引導「念死」內涵與《入行論》提到:「倘若今生利未辦,後世怎得此圓滿」的偈頌,老師如何引導我們去觀察思惟?



2. 善良的人心中有無惡業? 善知識們又是如何引導我們去做思惟?



3. 相較現在,我們對疾疫傳染的怖畏,更甚於死後墮惡趣。何以故?







【全廣 II】第 197 講 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 第一題:



● 錯誤的念死思路是怎麼跑的?(舉例)

1. 我會不會死?會。

2. 思惟或不思惟,會不會死?都會。

3. 那我為什麼要念死?因為師長、經論説的。

4. 思惟念死樂嗎?不。

5. 不思惟念死樂嗎?至少眼前不苦。

6. 結果念死念得很孤獨、憂傷、絶望。



● 討論題:老師説,什麼才是正確的念死的結果?要如何做到?為什麼?

 

◎ 第二題:



● 思惟後世當生何趣的錯誤思路是怎麼跑的?(舉例)

1. 我這一生是放蕩不拘?還是努力做好人?是努力做好人。

2. 結果是造善業多還是惡業多?雖然沒造什麼大惡業,但是,即使造善業,也夾雜著造惡業。若

連同過去生的業合起來算,肯定是惡業量大力強。

3. 下一生會如何?不敢想。

4. 那要怎麼辦?

已經老了,要不要換個法門試試機會?或者趁還年輕趕快換?



● 討論題:對於我的下生的去處,我應該如何正確思惟,才能夠既不懈怠又不驚慌?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1
文章: 3335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198講_道前基礎_整體道次修心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198講_道前基礎_整體道次修心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98 (2020/02/20 ~ 02/23)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整體道次修心

【全廣 II】第198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我們仔細地看一看畜生道的苦,比如說生為一條狗,或者一隻螃蟹,或者生為牛,這輩子只吃草,還要被殺,有地方去投訴嗎?有誰為牛打官司?當然是有一些動物愛好者,還有一些善心人士放生啊!像我們就放生牛,但是還是有那麼多的牛被殺呀!還有那些剛出生的小羊,誰覺得牠們也是羊媽媽的嬰兒?像人類一個嬰兒出生了,大家都去祝賀呀!然後會給他好吃、好喝的,想將來給他怎麼養大、上什麼學?一隻羊的羊羔出生了之後,有的就直接送進屠宰場了!為什麼?因為牠的小羊皮非常地柔軟,有些人是不在乎那是一隻羊的嬰兒!所以一旦進入到那種狀況,剛出生可能就被殺,或者你正少年就被殺,你是沒法講清楚的,不會說話就只會鳴叫,有的時候叫也叫不出來!所以很難想像在那樣的惡趣活一天,一旦進入惡道,沒有尊嚴、沒有語言,有誰同情我們的命運嗎? [01′28″]

  比如說有一次,我在哪個城市我忘記了,看到一頭小毛驢,牠被一個男孩趕著,牠拉了一個車,車上放了一堆鋼管,應該是很重吧!那個繩子好像不是一個麻繩,我不知道是一個什麼樣的繩子,把牠的後背勒出了非常深的一道傷痕,牠露出的肉是粉的唷!那個繩子還在上面。路過的時候因為我走得特別快,我當時很想把那頭驢買下來,但是也沒處放。後來我就跟那個男孩說:「這個繩子弄在牠身上,多疼啊!」我就把我的手帕拿出來說:「你可不可以給那個驢墊著?或者你給牠治傷,或者放一個皮在下面。」我說:「這頭驢是很痛的!」我後來也就只能這樣子,然後就會好幾天心情不好。但是光心情不好有什麼用?要不去淨化惡趣的因,我的來生可能還不如一頭小毛驢那樣的處境呢! [02′32″]

  所以想一想,真正墮入惡趣我們是無法忍受的!現在還沒有說地獄道的苦、餓鬼道的苦,只是畜生道的苦就是無法忍受的。地獄道的苦到底比畜生道的苦大多少倍,能算出來嗎?那強烈的程度!苦的意思就是它強烈的程度、刺激身心的程度,是無法想像的!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去思惟三惡趣苦的話,大家就會覺得非常緊張,內心也會生起恐懼,會感覺到不快樂。但是這樣的思考會讓我們覺得:來生我絕對不要投生在這樣一個惡劣的環境,因為有很難想像的痛苦。所以,我怎樣才能不投進這樣的惡趣呢?有誰能成為我的皈依和救處呢?那麼我們就要生起正念而皈依三寶,這就是皈依三寶的一個因——怖畏惡趣。注意!惡趣前面有兩個字叫「怖畏」。誰的心怖畏?是我們的心怖畏。我們的心為什麼而生起怖畏了?就是念死啊! [03′41″]

  所以當我們念死的時候,一定要跨越過那種憂悲苦惱的愛別離。有的人一念死就陷入愛別離苦了——哎呀!跟誰要分開啦!就開始痛苦。實際上善知識讓我們生起的是——要注意到業!要想怎麼樣去解決墮落惡趣的這個苦。所以我們要拉著我們的心,沿著祖師、佛菩薩許給我們的那個理路的路徑走過去,而不要沿著自己思惟的那一條小路。那個是除了愛別離苦、除了恐怖,我們也得不到什麼——絕望!但是皈依三寶,由於怖畏惡趣,注意!它不是用害怕,是怖畏,深深地恐懼——由於怖畏惡趣而相信三寶能救、皈依三寶。 [04′25″]

  在皈依三寶之後,應該怎麼樣救拔惡趣呢?就是要學習皈依的學處。那麼在皈依三寶當中,佛是我們皈依的導師,法是我們的正皈依,而僧是我們修學正法的助伴。所以在皈依的同時,我們必須從內心深處非常虔誠地皈依三寶,因為我們知道唯有三寶才能夠救我們。救我們什麼呀?墮落惡趣的這種怖畏。有沒有發現《菩提道次第》讓我們思考的角度,有的時候是讓我們的心裡產生一種極度的恐懼?然後這種極度的恐懼讓我們就去找辦法擺脫這種恐懼,然後就去尋找皈依呀!那麼天上、地下去尋找的話,能讓我們不墮落的法,能幫我們不墮落的導師——就是佛陀!所以要用這樣的心去皈依三寶。 [05′33″]

【全廣 II】第 198 講 討論題綱(一)/如英法師



1. [00′00″]~[01′28″] 老師談到說生為狗、牛等,受到被宰殺種種的苦,老師講了前面的例子後做了小結,這小結是什麼?



2. [01′28″]~[02′32″] 這段講完後,老師做的小結是什麼?



3. [02′32″]~[03′41″] 真的去思惟三惡趣苦的話,我們都會想到「來生我絕對不要投生在三惡趣」。此文中,怎樣才能夠不墮入三惡趣?



4. [03′41″]~[04′25″] 談到念死的時候,一定要避免一種什麼心態?真正的念死要注意到什麼?



5. [04′25″]~[05′33″] 在皈依三寶之後,要救拔惡趣苦,需要學習什麼呢?



6. 思考題:

畜生道眾生就一定是「苦」嗎?現在的毛小孩、有些動物也是過得不錯呀。請選三種動物,仔細想一下這些動物有什麼樂?有什麼苦?你會想成為這些動物嗎?



【全廣 II】第 198 講 討論題綱(二)/緣亦法師


1. 從 197 講 [03′36″] 開始,聽至 198 講 [03′41″] ,聽的時候,請將自己的心放入,體會畜生道的苦。聽完後有沒有內心動轉的感覺?如何檢查自己有沒有生起相應的量?


2. [03′41″]~[05′33″] 祖師、佛菩薩許給我們的路是哪一條?我們自己思惟的小路又是哪一條?


3. 念死之後生起「萬念俱灰」與「行持正法、對治苦的力量」兩種感覺,這兩種感覺要怎麼區分?為什麼有的人會生起前面這種錯誤的感覺,有的人會生起後面這種有力量的覺受?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1
文章: 3335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199講_道前基礎_整體道次修心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199講_道前基礎_整體道次修心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199 (2020/02/24 ~ 02/26)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整體道次修心

【全廣 II】第199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從我們的心續來看,僅僅生起皈依三寶的這樣的念頭,說:「我要皈依三寶!」這樣還是不夠的;在皈依三寶之後,我們還應該做些什麼呢?必須要如實地修學業果的道理。盡可能地行善、斷惡。如果我們能夠努力地行善、斷惡的話,來生才有可能獲得增上生的機會。為什麼?因為心續裡惡太多了,對不對?你要用很大的力量去造善業。 [00′40″]

  上述講的就是以下士道的角度,來調整我們聞法的動機。總攝來說,一開始我們一定要思惟念死無常;透過思惟念死無常想到此生不能久住,而且生命不是斷滅的,它是無限的生命,所以一定會有來生。那麼來生決定我得一個什麼樣的身體的決定因素,到底是什麼?是善業和惡業,對不對?決定去惡趣的就是惡業。如果不想要墮落惡趣受苦,我們就必須要提起皈依三寶的正念。而且在皈依三寶之後,內心要生起強烈的定解——我要按照三寶所告誡我的方式,如實地去修行。 [01′41″]

  什麼叫如實地修行呢?有人說:「你修行這麼多年,你有神通嗎?你沒有神通的話,你就沒有修行。」是這樣嗎?還有人說:「你有見到什麼嗎?」有人是這樣看有沒有修行的。但是真實開始修行是什麼?對於過去所造的惡業心生懺悔!因為修行是要救拔惡趣的,救拔我們來世墮落惡趣苦的這種修行哦!所以對過去所造的惡業心生懺悔——這是對過去的;對於將來三門有可能造作的惡行,內心當中要生起什麼?那兩個字——防護。這是對惡業,對不對?對過去已經造的一定要去懺悔,讓它不要感果!就像種一個什麼東西,我們中間要去干涉它,讓它不要結出果實。所以不知道諸位有沒有常常地憶念三十五佛,或者禮拜三十五佛懺悔? [02′44″]

  那麼對於將來三門有可能造作的惡行,內心怎麼樣能夠生起防護呢?這個其實還是要念死的。因為不念死的話,我們就會覺得:我本善良!在很多人中都是善人,我心中怎麼會有很多惡行,會造作很多惡業呢?我們會對於惡業的觀察太過粗糙,無法判別自己可能像牛毛、像雨絲那樣細的惡業的念頭,或者還有一種等起等等。這個要不是念死、不是怖畏惡趣的話,我們無法提起強猛的心力防護自己,就會心處在一種浮浮泛泛的狀態,像師父說的。為什麼那樣聽法會墮落惡趣?今天也有一個理由,對不對?因為聽法就是要截斷那個惡趣的,但是如果浮浮泛泛,根本提不起強猛的心力和正念來對治的話,那惡業的續流是遮擋不了的。 [03′49″]

  所以早晨聽聞正法,一天頭腦都相對清醒很多。在貪瞋癡的境界面前,我們就會止足,知道此處危險,不可以再往前跨越;一旦跨越,就會造作像掉進深淵那樣的惡業,所以會對我們的內心有相當的防護力。 [04′12″]

  如果我們能這樣努力地去對過去的惡業進行猛利地懺悔,對將來要造作的惡業進行防護的話,我們是不是來生有機會再一次獲得增上生呢?絕對是有機會的!為什麼?因為我們得到這個暇滿人身,它能得到的最下的利益就是來世不墮落惡趣。我們遇到善知識了、遇到正法了,那麼還差什麼?就差我斷惡修善的力量。如果我這個力量跟上,那麼這個暇滿人身直接給我的一個非常大的助力,就是我完全可以截斷三惡趣,我不墮落三惡趣!這就是作為人、得到這個暇滿人身,我們能夠得到的最初的利益。 [04′56″]

  想一想,我們常常會因為人際關係、因為錢、因為什麼什麼,開始心情非常非常不好,覺得非常非常地沮喪、非常非常地失敗。那個時候是不是也沒有想起暇滿義大呀?儘管說這一生我好像很多事情都不成功,但是我成功地得到了暇滿人身,對吧!成功地值遇了宗大師教法,也成功對三寶生起了信心。就算人際關係不好,或者事業失敗,或者身體有病了,或者遇到親人離開了。但是我能夠截斷三惡趣的這種機會有沒有因為這些失去呢?是沒有的!能感覺到我們得到這樣一個人身,它所擁有的強大的力量嗎?這個力量足以阻斷三惡趣哦!如果我們好好修行的話。 [05′55″]

  那這到底是一個什麼寶物啊?你在世間可不可以找到一個寶物,拿到這個寶物之後就可以不墮落三惡趣?那個寶物在哪裡呢?不是說萬兩黃金、不是說多少豪宅,而就是什麼?暇滿人身它所具有的能力。而這個能力就是我們現在具有的,如果我們不用它,不把這個能力發揮到阻斷惡趣的這個最關鍵的幸福上,讓它白白地消失,有什麼事比這更愚蠢、更瘋狂嗎?我們常常覺得:我是瘋子!我說了什麼話、我做了什麼事......,但是在可以截斷惡趣的機會面前,我們卻如聾如盲,把大把的機會都流失掉,好像覺得人生沒有意義,一點也不珍惜這個人身,當一些現實的安樂遭到阻撓之後,我們就陷入憂悲苦惱,然後一蹶不振。想一想:即使現世很不順,我們依然能夠為來世阻斷惡趣,這個人身會發揮極大的效用,所以它真的是個寶! [07′06″]

  照鏡子的時候能想到人身寶嗎?能想到這個鏡子裡的人,我看他有時候生氣、有時候沮喪、有時候覺得驕傲等等,各種複雜的想法雲集起來的這個暇滿人身的隨順人身,可以具有阻斷惡趣的力量!想一想會不會欣喜若狂呢?會不會在地上跳起來呢?你會不會兩眼發光呢?你會不會覺得人生希望無窮?我居然手中攥有阻斷惡趣的力量,真的、假的?不管我此生多麼失敗,我還是擁有這種機會!我活著一天努力修行,比如說念一句三十五佛、念一句佛名,就可以淨化那麼多的惡業。這個心、這個人身到底具有怎樣非凡的力量,可以為我的來生創造無窮無盡的幸福,我們有探索清楚嗎?我們對此有好奇嗎?我們對此有熱忱嗎?我們對此有真誠嗎?我們對此有毅力嗎? [08′09″]

  想一想,這是何等振奮人心的消息,就在經典裡佛陀會一再地提醒我們,善知識會一再地提醒我們:我們手中握有這樣的良機,如果用心成辦的話,完全可以阻斷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的苦,這個機會就在掌中!就在你、我的手中!就在每天流逝的這些憂悲苦惱、芝麻綠豆的煩惱,把我們自己攪得天翻地覆、烏煙瘴氣的這種當中哦!就埋藏著這樣的機會。 [08′46″]

【全廣第2輪】第 199 講 討論題綱(一)/如華法師

1. 在最近的講次老師以下士道內涵,引導我們調整聞法動機,總攝其法類次第為何?

2. 我們對來世可否增上的機會,其關鍵決定為何?

3. 在最近全廣內容當中,老師的開示僅是佛法知識的傳遞還是為我引導結合相續道次第的觀修?若承許後者,我應如何行?

【全廣第2輪】第 199 講 討論題綱(二)/性傳法師

1. 此講,請指出老師幫我們總攝了哪些法類?在哪些段落?哪一段您最有體會?

2. 這些法類跟調整聞法動機有什麼關係?

3. 依著老師引導的法類調整完後的聞法動機,應該是什麼狀態?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1
文章: 33355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00講_道前基礎_整體道次修心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00講_道前基礎_整體道次修心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00 (2020/02/27 ~ 03/01)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整體道次修心

【全廣 II】第200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每次當我們照鏡子的時候,都比較關注今天有沒有整潔、有沒有莊嚴,好像並不在意來世是一張什麼樣的臉。如果發生希求後世之心的話,每次照鏡子的時候要想一想:來生我長什麼樣的臉?進一步再作思惟的話,如果只是投生在善趣,這樣是不是就足夠了呢?其實還是不足夠。為什麼?因為現在我們就在善趣呀!我們現今的狀況就是在善趣,而且獲得了暇滿的人身,在獲得了人身的同時,能夠值遇到善知識還有佛陀的教法。雖然這一生我們投生在善趣,能夠暫時地脫離了惡趣的痛苦,但現今我們還是要面對輪迴當中的生、老、病、死種種痛苦。還有更可怕的,如果今生沒有好好修學的話,遇到惡緣,來生我們還必須要墮入惡趣。所以現今暫時獲得的人身,沒有辦法保證來生不墮落惡趣。 [01′20″]

  所以當我們發生希求後世之心之後,我們想希求來世得一個人身,還是就像現在一樣,我們前世可能就發心了,然後得到這樣一個人身寶,但這個人身寶並不能保證我們後世不墮落惡趣,而且也不能得到這個寶的同時就斷除了生老病死,還沒有啊!所以要更想辦法去達到一個把生老病死都去除的狀態,把那種所有的不安全都去掉的狀態,我們才會覺得如釋重負啊! [01′56″]

  所以我們想要提升,必須費盡所有的心力才有辦法提升,對吧?我們現在的狀況。但是如果想要墮落的話,只要一瞬間就能夠墮落了。就像爬絕壁,向上爬一點點都很困難,但是你只要一鬆手,就可以跌入萬丈深淵了。所以在今生修學佛法的同時,如果我們遇到的是惡知識或惡友,在他們的帶領下想要墮落實在並不是太困難的一件事情。所以我們目前的現狀,只是讓我們暫時地跳脫了惡趣的痛苦,得到些許的什麼呀?喘息空間啊!就是喘口氣。像在一股急流之中,你突然到了一個急流中的沙地,站在那沙子上喘口氣。但實際上我們目前的現狀危不危險啊?還是很危險的!因為不小心、不努力,就會再次地墮落。 [03′07″]

  那麼進一步我們還得去探索:是否能夠透過修學佛法的內涵,讓我們脫離業以及煩惱束縛的這種狀態呢?那業以及煩惱束縛的狀態是什麼?就是輪迴呀!那麼到底什麼樣的方式,能夠讓我們擺脫生老病死充滿的輪迴世界呢?就是快樂也不能快樂多久就消失了,痛苦是那麼地長,不管得到什麼樣的殊勝的所依身,最終都會被生老病死所摧毀。什麼方式才能夠脫離輪迴?就必須要去思考:輪迴是由什麼因成辦的?這輪迴的苦是有因的,然後去找到那個因。那麼這個因可不可以滅除?如果這個因可以滅除的話,用什麼方式滅除?修道啊!用修道滅除這個苦因,輪迴就滅除了,所以一定要修學戒定慧三學。 [04′16″]

  那麼當我們開始修行戒定慧三學的時候,有一個部分是與聲聞、緣覺共通的,這也是我們所謂的中士道的調心方式。透過中士道的調心方式,能夠讓小乘的行者——不管是聲聞或者緣覺——獲得阿羅漢的果位,斷除輪迴當中的生老病死種種痛苦。注意!在這裡邊就出現了大、小乘怎麼樣地去擺脫生老病死。 [04′47″]

  所以我們不應該以現前獲得增上生的果位為滿足,我們應該更進一步地了解到:獲得解脫對我而言才是比較踏實的、究竟的快樂,所以我們必須要全心全意地以全部的熱情,來修學戒定慧三學的內涵。我們發起修學戒定慧三學的內涵,就要像你發狂想要賺錢,你發狂想擁有什麼東西那樣的一個熱情,因為它們才能斷除生老病死這些痛苦。 [05′28″]

【全廣第 2 輪】第 200 講 討論題綱/如英法師

1. 雖然暫時脫離了惡趣的痛苦,我現在還面對什麼樣的痛苦?

2. 老師說:「把那種所有的不安全都去掉的狀態,我們才會覺得如釋重負啊!」請問,所有的不安全是什麼?

3. 老師說:「那麼進一步我們還得去探索」這裡的探索,是指什麼呢?

4. 老師說:「用修道滅除這個苦因,輪迴就滅除了」此處的修道,是修什麼?

5. 老師說:「我們不應該以現前獲得增上生的果位為滿足」要用什麼樣的心去追求究竟、踏實的快樂呢?
圖檔
發表主題 主題已鎖定

回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