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第201講~第300講【全廣 II】

福智廣論|宗大師:【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般羅密
版面規則
此區專為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所設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16講_鳳山寺版:第1冊 P59-LL2 ~ P60-LL2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216講 217講 218講 219講 220講 221講 222講 223講 224講 225講
226講 227講 228講 229講 230講


【全廣 II】216講_鳳山寺版:第1冊 P59-LL2 ~ P60-LL2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16 (2020/04/23 ~ 04/26)
科判 道前基礎
章節 明當隨於何規
音檔 新版 02 57:28 ~ 59:09
廣論段落 P2-L8 今於此中,應如後釋。
手抄頁/行 鳳山寺版:第1冊 P59-LL2 ~ P60-LL2
手抄段落 今於此中……這個才是真正重要的。


【全廣 II】第216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接著師父說含攝了之後,「那麼在這個地方多的有什麼?」就是「怎麼講、怎麼聽這個道理。這個道理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連著兩個,凡是師父說到「非常、非常」兩個或者更多個的時候,我通常就在這個地方停下來。「怎麼講、怎麼聽這個道理非常重要!」其實到現在為止也是這樣,大家每次聽之前有沒有作正式的發心啊?聽聞軌理有沒有憶念呢?因為聽聞軌理的那些修為沒有在自心經過紮實地修鍊修起來之前,都得要串習呀!因為不串習就忘了。 [00′40″]

  我們每天的日程都排得很多,如果到了聽法的時間沒有做好聽聞軌理,就等於這個程序是不對的。這個程序是不對的話,到時候就像師父常常用做飯的例子,做飯的程序不對的話,做出來東西就是沒法吃的。那我們聽聞佛法也要注意它的次第,和它井然有序的這個家風啊!如果每次都不注意聽聞軌理,那麼由於聽聞正法所得到利益那個部分就會受損,所以這個算帳是很清楚的!就像如果一個醫生給病人作手術的話,那多少道程序?一條一條的,那一個都不能差的!就比如說洗手這件事是非常平常的,進手術室之前的醫生洗手那真是非常徹底的!然後多少種手術器具要什麼、要什麼、要什麼,那都不能缺的。因為觀待著一個人的生命和健康呀! [01′35″]

  那麼我們聽法也是為了法身慧命,所以聽的時候就老老實實地沿著聽聞軌理去串、去修;要去說法的話,也要按著講說軌理,完全放好自己的動機、清淨好自己的動機。不能是為了名聞、利養或者為了什麼,只能是為了能夠淨化自己的相續,為了這個法能夠淨化有情的相續、離苦得樂、為成就無上菩提這樣的目標。 [02′05″]

  所以,這裡邊的字句雖然是不多,但是一字千金哪!這個部分都是善知識非常、非常注重用心的部分。我們學的時候,如果也能夠用心體會的話,其實也就像跟在師父身邊一樣的,就像認真地去師父的小佛堂跟他請益,然後師父就是這樣講的。 [02′33″]

  「今於此中,應如後釋」,這一段師父在新版的《廣論》中也有一段,大家可以聽一聽。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 寫:今於此中,應如後釋。
  現在宗大師說,我現在這兩種當中,用的哪一個?用後者。表示他那個法,都是有他一定的傳承。 [02′57″]
  那麼然後呢,另外有一點意義我們也不妨說一下。前面是那蘭陀寺,這麼殊勝,那後來為什麼會慢慢地變,變到這個止迦摩囉室囉寺這樣起來呢?這也就是說,世間本來是無常相,還有呢,因緣一直這個會變化的。所以,以前的人根性具足,因為根性具足條件都好,所以你簡單一點就可以了;後來的人條件差,這個簡單的不夠,所以要更確實的內容。因此在這個地方嘛,我們了解了以後,我們不必拿我們現在的眼光去看哪一個好、哪一個壞。世尊說法沒有不好的,不同,只是根性不同而已,這種根性的人以這種方法、那種根性的人那種方法。然後呢,整個時代來說,向前跟世尊相應那種的條件好,所以不妨說得簡單;後來的人要同樣的內涵的話,就應該更多一點。這是我們附帶的,但是這個也並沒有一定的特徵。總之,從這個多方面去思惟觀察,我們能夠找到我們自己相應,這個才是真正重要的。 [04′25″]
  好!在新版中,師父說:宗大師說,我現在這兩者當中用哪一個呢?用後者。表示那個法都是他有一定的傳承。說宗大師這樣的說法是有傳承的。還有另一點意義,師父說要說一下:「前面是那蘭陀寺,這麼殊勝,那後來為什麼會慢慢地變,變到止迦摩囉室囉寺這樣起來呢?」師父接著說:世間本是無常相,因緣一直都在變化的。所以,以前的人根性具足,根性條件都非常好,簡單地說一下就明白了;後來的人條件差,簡單的不夠,需要更多一點兒的內容。那麼到底是哪一個好呢?師父的結論還是這樣的:世尊說法沒有不好的,不同,只是根性不同而已。這種根性的人就用這種法,那種根性的人就聽那種法。然後呢,整個時代向前就跟世尊相應的那個條件好,所以就簡單一點,然後向後就多一點。 [05′40″]

  在這個講完之後,師父說:「總之,從這個多方面去思惟觀察,我們能夠找到我們自己相應,這個才是真正重要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怕聽了法之後,我們就像在舊版講的那樣——妄判好惡,說:「啊!這個好、那個不好。」實際上,能夠找到自己相應的,從中受益,完成正法對自己相續的饒益,才是真正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會有傳承的根本原因。因為傳承就一直傳遞下去,才會饒益到慢慢的根機走上來的所有的有情,包括你我。 [06′26″]

  在這一段的解釋裡,師父還是跟前面舊版的是差不多的。在這裡邊有個無常的相,還有人的根性的轉變,這揭示出:不要用自己的眼光去看哪一個好、哪一個不好。說:「我們不必拿我們現在眼光去看哪一個好、哪一個壞。」那我現在只有這樣的眼光啊,我不用現在眼光去辨別的話,好像也沒有什麼其他的眼光辨別,那怎麼辦呢?所以要親近善知識啊!要學習用清淨的、正確的抉擇慧去抉擇,不要妄加分別。取捨要正確,所以要聽聞正法、要親近善知識,正因為自己不行所以才要學。」因為這前面還有一句話說:「我們了解了以後,我們不必拿我們現在的眼光去看哪一個好、哪一個壞。」所以前提是說:沒了解的時候,就會拿自己的目光;了解了之後,就會去找自己相應的,會對於正法普同恭敬、普同供養,用殷重的心來學習、來傳承。 [07′38″]

  師父在此處還是要教導我們,用一個樸實的、真正地拿法來饒益自己的心續,也令他人饒益的這樣清淨的動機來學習正法。不要上來挑毛病,這裡不行、哪裡不行,然後挑了一堆之後自己什麼也沒得到,可能還造一堆惡業。那你說:「明辨取捨是挑毛病嗎?」跟這完全是不一樣!明辨取捨是透過辨析教理,讓自己的慧力越來越犀利。慧力變得越來越犀利,抉擇什麼呢?比如說抉擇教理呀!拿抉擇的教理再抉擇內心啊!最終要把我們生死中的自性執抉擇掉,然後達成無死的、清涼的那樣一個美妙的生命境界。而且在這之前要大乘發心! [08′34″]

  所以,師父還是在在處處提醒著我們要銘記傳承的正法它最實惠的作用,就是要令我的心續能夠得到正法的饒益。而且如果只發這樣的心,說正法只饒益我自己還是不夠的,要拿法來利益所有、所有的人。那麼怎樣才能夠拿法利益所有、所有的人?一定要去希求遍智的果位!所以每每在聽師父的講述的時候,總被他的心意所感動,因為在字裡行間,都會讀到他小心地令我們的善根每一步、每一個念頭這樣地成長,應該說是悲心切切吧! [09′28″]

【全廣第 2 輪】第 216 講 討論題綱 (一)/如英法師



1. 師父說:「怎麼講、怎麼聽這個道理非常重要!」,老師舉日常生活中煮飯、醫生的例子讓我理解程序的重要性。

從學法及生活上的角度探討,「重視程序」會得到什麼利益?「忽略程序」會有什麼過患?



2. 在 [07′38″] 這段,老師談到「明辨取捨」與「挑毛病」兩種行相。但我能分辨自己對境是在明辨取捨,或是挑毛病嗎?





【全廣第 2 輪】第 216 講 討論題綱(二)/緣亦法師


1. [02′33″]~[06′26″] 宗大師說的傳承,師父說還有「另一點意義」,這個意義是什麼呢?


2. [06′26″]~[09′28″]

(1) 師父說:「我們不必拿我們現在眼光去看哪一個好、哪一個壞。」我現在只有這樣的眼光,不用現在眼光去辨別的話,要用什麼眼光辨別呢?

(2) 明辨取捨是挑毛病嗎?要如何明辨取捨又不挑毛病呢?若老師在此沒有回答,您自己的答案是什麼?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17講_入門段落第1冊 P81-LL4 ~ P81-LL1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17講_入門段落第1冊 P81-LL4 ~ P81-LL1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17 (2020/04/27 ~ 04/29)
科判 道前基礎
章節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廣論段落 P2-L6 ~ P2-L8 此中傳有二派釋儀……應如後釋。
入門段落 第1冊 P81-LL4 ~ P81-LL1 開示釋儀當中的諸智者異門者……為印度諸僧團中最殊勝者。﹞中
備註 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 第1冊 P94-L5 ~ P94-LL3 開示釋儀當中諸智者異門者……應如後釋。

【全廣 II】第217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學習全廣的時間了。今天我們會學習《四家合註》和《四家合註入門》。現在請大家把《四家合註》翻到 94 頁,我們來一起看文。

  在 94 頁中間藍字的部分,說:「開示釋儀當中諸智者異門者:此中傳有二派釋儀:」括號「勝那蘭陀,師云:此為往昔阿育王於舍利弗誕生處,所建安置大乘經函之宏偉經院。五百大乘阿闍黎、陀尊兄弟及龍樹等,皆於其中,以講聞大乘教法之門廣為拓建,為印度諸僧團中最殊勝者。〕中」括號結束。諸智論師,許由三種清淨門中詮釋正法,謂軌範語淨、學者相續淨、所說法清淨。後時止迦摩囉室囉,師云:此寺於摩羯陀北方,恆河畔小丘頂上,具一百零八佛殿,內殿中央供奉與金剛座大菩提像等量之世尊像,外有圍牆環繞。安住其中諸班智達,行種種聖教事業,亦為僧伽資生極妙善處,覺窩大師亦從此處迎赴藏地。建寺者為法王達摩波羅,彼即獅子賢論師之施主。〕聖教盛行,彼諸智者,則許三種而為初要:謂正法造者殊勝、正法殊勝、如何講聞彼法規理。」再看下面的藍字,「明當隨於何規:今於此中,應如後釋。」 [02′30″]

  這一段說明關於「講說方式」,智者們有哪些不同的承許:對於講說的軌理,過去曾經出現過兩派的承許。一派是勝那蘭陀寺,上師說:這是以前阿育王在舍利弗尊者的誕生地所修建的一座安置大乘經函的宏偉經院。五百位大乘阿闍黎、陀尊兄弟以及龍樹菩薩等等,都曾駐錫其中,以講聞大乘佛法之門加以擴建,並且是印度各部僧團中最極超勝的寺院。解釋那蘭陀寺。那裡的智者們承許透過三種清淨的方式來解說正法,這三種清淨即是師長的言語清淨、弟子的相續淨、所詮述的法義清淨。 [03′30″]

  另外一派,源自後來教法極為興盛的止迦摩囉室囉寺。上師說:該寺是在摩羯陀北方恆河畔小丘頂上的一座寺院,包含了一百零八座佛殿,這是很宏偉的一座寺院。內殿中央供奉著與金剛座大菩提像大小相等的釋迦世尊像,外圍都有圍牆環繞。寺中的班智達們廣行種種不同的弘法事業,而且是僧眾生活條件非常優越的一個道場。聖阿底峽尊者也從此處被迎請到藏地。這座寺院的修建者是誰呢?就是法王達摩波羅,他就是獅子賢論師的施主。其中的智者們,則承許有三者在最初的時候是極為重要的。這三者是什麼呢?正法造者殊勝、正法殊勝、如何講說聽聞正法的軌理。說明此處依循哪一種軌理呢?就是本論會依照後者的方式來解說。這是《四家合註》裡的原文和白話解釋。 [04′50″]

  現在我們再把《四家合註入門》翻到 81 頁,再看也是中間藍字一行下面黑字。「開示釋儀當中的諸智者異門者:此中傳有二派釋儀:勝那蘭陀,謂蘆葦塘。師云:此為往昔阿育王於舍利弗誕生處,所建安置大乘經函之宏偉經院。五百大乘阿闍黎、陀尊兄弟及龍樹等,皆於其中,以講聞大乘教法之門廣為拓建,為印度諸僧團中最殊勝者。﹞中」。 [05′28″]

  這個解釋,很明顯說「勝那蘭陀寺」,跟《四家合註》不一樣的就是,這有一個「蘆葦塘」,因為這是拉卜楞寺的版本,拉卜楞寺版就是這樣的。這個「釋儀」,仁波切的講記就是:接著是說明要用什麼樣的講解方式來闡述道次第呢?在印度有兩座大寺院,第一座就是「勝那蘭陀寺」——這裡邊就有語王尊者的註:所謂「那蘭陀」意思就是「蘆葦塘」,因為那裡的水池長了很多長長的蘆葦,所以拿來稱呼那個地方。那蘭陀同時也是舍利弗尊者的出生地。接下來,語王尊者的箋註說:「此為往昔阿育王於舍利弗誕生處,所建安置大乘經函之宏偉經院。」本來是舍利弗尊者的出生地,之後到了阿育王時,在這裡建造了安放許多經典的寺院。 [06′30″]

【全廣第 2 輪】第 217 講 討論題綱/盧克宙學長

1. 如果要介紹一座寺院:
(1) 您會如何介紹?
(2) 師長是如何介紹的?
(3) 師長這樣介紹,是要我們學者生起什麼樣相應的心?
(4) 我有如是生心否?

2. 從 208 講到現在(217 講),主題都是「兩派釋儀」:
(1) 老師總共引用了多少本論著?
(2) 老師總共提醒我們多少重要的概念?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18講_入門段落第1冊 P82-L1 ~ P82-LL1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18講_入門段落第1冊 P82-L1 ~ P82-LL1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18 (2020/04/30 ~ 05/03)
科判 道前基礎
章節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廣論段落 P2-L6 ~ P2-L8 此中傳有二派釋儀……應如後釋。
入門段落 第1冊 P82-L1 ~ P82-LL1「釋儀」,接著是說明……「印度諸僧團中最殊勝者」。
備註 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 第1冊 P95-註釋①~P96-註釋①完 那蘭陀 古印度佛教最高學府……逐步呈現此寺遺蹟。

【全廣 II】第218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在這一段,我們可以再講一下「那蘭陀寺」。仁波切接著說:你們去過那蘭陀寺嗎?現在的那蘭陀寺已成為廢墟了,不復存在。只是有個塔的遺跡,傳說是舍利弗尊者的塔,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在公元 1193 年,突厥人叫巴克赫提亞爾.卡爾積,帶兵破壞了這座偉大的寺院,藏經閣也被破壞了。大批的僧眾只能逃往他處,從此衰落,慢慢地變成廢墟——就仁波切講的:「就是廢墟了。」在 1861 年,英國考古學家亞歷山大‧康寧漢,開始挖掘這座寺院的遺物,逐步呈現這座寺院的遺跡,不然連遺跡可能都看不到了。 [01′03″]

  在當時的那蘭陀寺,有「五百大乘阿闍黎」和「陀尊兄弟」倆,哥哥是陀尊成就尊,弟弟是陀尊安樂主。陀尊安樂主是《勝天讚》的作者,這本書非常有名,在《丹珠爾》中都有收錄。這兩位都是印度班智達。那蘭陀寺大概是阿育王時開始有雛型,之後具德怙主聖者龍樹——就是龍樹菩薩把它擴建了,成為印度的內道教徒講聞、學習的主要寺院。「以講聞大乘法之門」,透由講說、聽聞大乘教法的方式來興盛擴建寺院,而成為「印度諸僧團中最殊勝者」。 [01′55″]

  關於那蘭陀寺,我想給大家再多講一點點。那蘭陀寺就是古印度佛教的最高學府,梵語義譯過來就是「施無厭」,又作「那爛陀」。施無厭就是布施沒有厭足的意思。相傳這座寺院南邊的池潭中有個龍,名字叫那爛陀,然後寺就建在那個池子的旁邊,所以就取了這樣一個稱號。如果從實際的意義來說,因為過去如來修菩薩行的時候,為大國王,建都此地,樂善布施,德號施無厭,故稱其名。這座寺院在古印度摩羯陀國北方,就是今天的拉查基爾——舊譯王舍城——北方約十一公里的這個地方。建寺由來有很多種,眾說不一。在《大唐西域記》裡邊有這樣一個記載:笈多王朝的帝日王為了曷羅社盤社比丘建的,然後歷代國王屢加擴建,最後形成了外觀宏偉、內學精湛的一座大寺院。 [03′10″]

  而《東噶辭典》中提到:這座寺院落成的地方,就是舍利弗尊者的出生地,為了紀念聖者的恩德,中印度及四方五位國王齊心合建出當時無有能與之媲美的佛學院。多羅那他大師則說:這座寺院位於舍利弗尊者的出生地,又是舍利弗的八萬阿羅漢弟子的涅槃處,阿育王曾對舍利弗塔廣興供養,並且創建了一座佛寺在這個地方。 [03′44″]

  之後大乘部最初的五百阿闍黎共同討論,說:「如果在舍利弗曾經的住處宣說大乘法,當令大乘法普傳十方。」於是就有陀尊阿闍黎兄弟開始創建寺院,他們興建了八間佛殿,收藏著當時所有的大乘經函。這是很難想像的!就是把大乘教典全部收在這座寺院裡。 [04′13″]

  這座寺院在七世紀的時候是印度最具代表性的佛教學府,其中藏書有多少呢?大家猜猜看,可以想像一下——九百萬卷!歷代學者大德輩出,像龍樹菩薩、聖天菩薩、戒賢論師、獅子賢論師、月稱論師等這麼多的大論師。另外大家知不知道玄奘大師是去哪裡學習的呢?還有義淨大師?玄奘大師和義淨大師,還有其他高僧,也從中國來到那蘭陀寺學習、翻譯。當時這座寺裡邊的僧眾雲集,僧眾多達多少人呢?高達萬人,是萬人的大寺喔!可以想見那上早晚課的時候,僧伽海會喔!非常地壯觀!每天有多少個講壇呢?有一百多個講壇,之後也成為金剛乘的修學中心。這就是我們傳說中的那蘭陀寺曾經的盛況。 [05′22″]

【全廣第 2 輪】第 218 講 討論題綱/如英法師
1. 老師為什麼要這麼詳細地跟我們介紹那蘭陀寺呢?
2. 「那蘭陀寺至今已成遺址」這件事我們覺得好可惜,但感觸可能不深。如果有一天因某些因素,我們的法人事業、寺院也變成遺址,面對這樣的一種情景,比較長遠宏觀地來看待,現在身處其中的我們,內心應該做何感想?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19講_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 第1冊 P96-註釋②~ P97-註釋②完 阿育王 佛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19講_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 第1冊 P96-註釋②~ P97-註釋②完 阿育王 佛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19 (2020/05/04 ~ 05/06)
科判 道前基礎
章節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廣論段落 P2-L6 ~ P2-L8 此中傳有二派釋儀……應如後釋。
備註 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 第1冊 P96-註釋②~ P97-註釋②完 阿育王 佛所授記的古印度護法國王……參照藏傳說法稍作補充。

【全廣 II】第219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上一次我們講到那蘭陀寺收集了所有的大乘經典,有九百多萬卷經。跟法師們討論那蘭陀寺的時候,其實法師們都是心馳神往的。想想那時候印度沒有印刷術,所有的經函都是手抄本,而且主要是貝葉經,還有樹皮為紙這樣抄下來的,可是那個時候出了那麼多大成就者! [00′31″]

  那蘭陀寺建寺的地址是舍利弗的出生地,舍利弗是赫赫有名的佛陀的大弟子,那麼關於阿育王,我想給大家稍稍介紹一下。阿育王是佛所授記古印度的護法國王,在公元前 304~232 年間。阿恕伽是他梵語的音譯,義譯就是無憂,前世為德勝童子,他在小孩的時候就喜歡玩土嘛!玩土的時候,他是太有福報了,就看到了佛陀托缽在乞食。他看到佛陀的時候就心生大歡喜,因為一個孩子也沒有什麼可以供養的,就想:把那個土當做食物,供養給了佛陀,然後發願成為王。 [01′24″]

  佛陀就為他授記:於佛陀涅槃百年後這個童子當作轉輪王,統領南贍部洲,名阿恕伽,分佛舍利作八萬四千佛塔,饒益有情。此王為阿闍世王的後代,頻頭莎羅王的王子。他的母親是婆羅門女,原先他的母親為其他的後宮所嫉妒,專門服苦役,她因為善解國王的意思,後來成為了第一夫人。由於生下了阿育王以後,別人就再也不敢欺負她、不敢打擾她,可能也不敢嫉妒她了,所以就取名為無憂。好像這個小孩給他的母親帶來了幸福、無憂的生活——非常美好的一個名字。這是其中的一段關於阿育王的記載。 [02′16″]

  但在《印度佛教史》中又有這樣的記載,說阿育王出生於北印度的贍巴阿拿境,父親為日種國王涅米大,母親原來是商主的妻子。因為阿育王出生的時候國王消除了之前的憂惱,所以叫無憂。年少的時候他就通達了各種文學和武術,喜歡練武。因為他的前世以土供佛,所以他今生的身形鄙惡,長得不是很好,所以不為王所愛念。很奇怪!父母親會因為小孩長得不好而不喜歡嗎?有的時候因為這個小孩長得不好,父母可能會更憐惜他一些,會不會這樣呢? [02′58″]

  但是那個時候有個占相師是很厲害的,他一占相就知道雖然他有點不那麼好看,但是一定會成為國王,所以就暗告大臣。當時國王常常遣他去攻打其他的叛國,但是卻不給他兵器,這個時候地神就從地上湧現,然後奉上了兵器。到了那個背叛的國家之後,還沒有開始進攻,那個國家就自己投降了,於是國土就逐漸地擴大。看來是一個能征善戰的王子,天神共護。 [03′34″]

  後來因為宰相與太子不和,於是把相師的預言告訴了五百大臣,然後就謀殺太子,幫助阿育王登基。但是阿育王受到許多大臣的輕視、宮女的不喜,所以殘殺了五百大臣及五百宮女,百姓改稱為惡阿育王——前面有個「惡」字,看起來這段的描述是很殘忍。後來他又招了殺父殺母的這個惡人——耆梨,作了一個酷刑房,名叫愛樂獄,其中的刑法是比照地獄的。 [04′08″]

  當時有一個出家人,失誤就走到了那個酷刑房裡,然後馬上就會被燒或者被殺了。這個出家人就哀求說:「可不可以緩刑七日啊?」後來就被答應了。他就精進用功,在七日之中見屎尿、內臟種種不淨,生厭離心,精勤修道,證得了阿羅漢果。然後惡人以各種方式施刑,但是都不能害到他。於是就趕快去報告給國王,消息傳開之後,國王和百姓就一起觀看。然後這位阿羅漢——當初誤入這個刑房的沙門,就知道:啊!度化大家的時候到了,所以就現大神通,並且告訴國王世尊的授記。國王心生希有,懺悔前愆,然後皈依佛門——這個曾被稱為惡阿育王的就皈依了!為了除掉眾生的怖畏,他把那個刑房愛樂獄就直接毀壞掉了。 [05′11″]

  其後,這個國王遵從著佛的授記,召喚鬼神相助,於一日中就建造了八萬四千佛舍利塔,一天就造完了,所以人們改稱為正法阿育王。人們對他的稱呼改得也滿快的,馬上就改了。然後又迎請了優婆毱多尊者宣揚佛的功德,教化十方。阿育王自己是完全沒有慳吝心地供養佛僧,數以萬計,而且他也是見人就勸、見人就勸,勸百姓布施修福啊! [05′44″]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被勸過要多布施啊、要多修福啊?現在看起來勸我們布施修福的,好像都是來要錢的,但是要是國王勸我們的話,我們就不會有這種心,因為覺得國王不會要我們的錢,因為他有的是錢。要是一個同行善友勸我們,我們就會覺得:欸!你怎麼老說這個事情,勸我們布施修福呢? [06′09″]

  阿育王晚年的時候,想要學習須達長者。須達長者那個故事記得吧?我們還把它編成了戲劇演過。他把地全鋪成金子供佛,對吧!阿育王也發願供養百億的黃金。當供養到九十六億黃金的時候,很不幸地,阿育王就生病了,而且病得很重。想想,這個國王這麼能供養,王子、大臣會有些擔憂啊!怕王庫空虛、都供出來了,所以就不再供養。 [06′44″]

  因為才九十六億,還差四億,但即使是拿個金盤子、銀盤子——那個侍從會端進去為這個生病的國王送食物嘛——國王仍然將金盤子還有銀盤子這些物品,告訴他的侍從去供養布施給僧眾。最後只給國王送了半顆菴摩羅果。然後國王就囑咐他的侍從去報告寺院裡的上座說:「此是國王最後供養。」這個菴摩羅果是國王最後的供養。 [07′21″]

  上座收到了半顆菴摩羅果之後就召集僧眾說:「你們看到阿育王統治天下受用快樂,現在大王被臣屬所控制,連自己的財物都無法自主,只剩這半顆菴摩羅果能隨意得用。」因大王以殷重心來布施於僧眾,於是上座就交代典座,將半顆菴摩羅果放入羹湯裡面,讓所有的僧眾都能夠受用,上座也就由此教誡眾僧說:「因此啊,要對生死輪迴深生厭惡!榮華富貴的快樂不久就會敗壞,權勢自在也是不久就會失去,生死實在是非常地可惡啊!」 [08′09″]

  後來阿育王臨命終的時候,就問他的輔相羅提毱提說:「在此世中,誰得自在?」答曰:「唯聖世尊,得大自在。」然後阿育王就合掌發願:「唯除庫藏,四海一切盡供佛僧。此生所積一切功德,不求世間人天果位,只願速成聖位得大自在。」說完他就以齒印——就是用牙咬的——去封詔書,然後就把它給了那個輔相,隨即命終。可以說他在命終之前的這個善念、這個回向,還是非常非常令人欽佩的。所以後來這個輔相與大臣就共同商議,就把四億黃金供僧,贖回了四海國土。終於圓滿了阿育王的最後的心願。 [09′07″]

  赫赫有名的阿育王!聽了還是滿受感動。在他修布施的時候,最後什麼都沒有了,金盤子、銀盤子都去供僧。後來得到了半顆菴摩羅果——擁有那麼多的國土和那麼多臣民的國王,最後只給國王送了半顆菴摩羅果——他還拿那個半顆菴摩羅果去供僧,並且發願說:「唯除庫藏,四海一切,所有國土全部供僧!」正是因為他這樣說了,所以後來大臣和王子才把那四億的黃金補上。所以看一看,我們平常對於修布施有沒有這樣的精勤啊?這樣的一種布施真的是令人欽佩啊! [09′51″]

【全廣第 2 輪】第 219 講 討論題綱(一)/性清法師

1. 從阿育王晚年的公案裡,你學到什麼?體會到什麼師長功德?

【全廣第 2 輪】第 219 講 討論題綱(二)/盧克宙學長

1. 那蘭陀寺藏經九百萬卷,請問:
(1) 您對九百萬這個數字有什麼感覺?
(2) 如果這些經是一個字一個字手抄下來的,又有什麼感覺?

2. 從阿育王建那蘭陀寺,到突厥人毀寺:
(1) 中間相隔多久?
(2) 您對這個數字有什麼感覺?

3. 由上面兩道題,知道如此殊勝的道場後,再結合本段「二派釋儀」的內容,我們可以有些什麼體會?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20講_廣論段落P2-L6 ~ P2-L8 此中傳有二派釋儀……應如後釋。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20講_廣論段落P2-L6 ~ P2-L8 此中傳有二派釋儀……應如後釋。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20 (2020/05/07 ~ 05/10)
科判 道前基礎
章節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廣論段落 P2-L6 ~ P2-L8 此中傳有二派釋儀……應如後釋。
備註 陀尊兄弟的故事

【全廣 II】第220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在講到勝那蘭陀寺的時候,說是安置大乘經函的宏偉經院,五百大乘阿闍黎還有陀尊兄弟及龍樹等等,都在那蘭陀寺裡邊。大家知不知道陀尊兄弟他們的事蹟呢?我可以講一下。陀尊兄弟就是指陀尊成就尊還有陀尊安樂主,他們大約是在釋迦牟尼佛涅槃後兩百年出生的。 [00′35″]

  下面我要講的是依據《六世賽倉大師文集》中《殊勝讚廣釋》中的內容。陀尊兄弟生於印度一戶世代信仰供奉大自在天的家庭,這個世家善巧並且愛樂行持六件事:讀誦《吠陀》典籍、令人讀誦、修習火供、令人修習火供、布施、受取六事。哥哥出生的時候取名陀尊成就尊,年幼的時候通曉總體婆羅門的《吠陀》教典,對於外道所有的典籍也都能夠通曉無疑,得到了智者的美名。他依著祖先傳下來的規矩,長時地供養大自在天。但他不僅讀誦外道的典籍,同時也讀誦內道的典籍,並且完全地通曉其中的意涵。因此他看到佛世尊的至言無倒地開示了苦及苦因,以及遮滅苦因之道,是具有殊勝意涵的教典,至於其他外道的典籍就不是這樣的。 [01′46″]

  到了一定的時候,他與弟弟安樂主兩個人就想:「我們平時供奉的大自在天較為超勝,還是佛世尊較為超勝呢?我們應該好好地探究,並且找人詢問。」於是他們向父親請問。父親說:「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讀誦婆羅門《吠陀》典籍,並且供奉大自在天,至於真正說來究竟是誰較為超勝,我也不知道。如果你們真想知道的話,可以到無熱惱湖畔,那兒有一座四季覆蓋著冰雪的雪山——岡底斯山。我們的大自在天以及他的妃子鄔摩天女,據說現在就住在那裡。要是你們有勇氣的話,就去那裡親自謁見大自在天,並且請示他這個問題,他會告訴你們的。」 [02′58″]

  於是,兩位兄弟心想:「在我們倆還沒有親自見到大自在天得到他的指示之前,我們不修任何的善根。」他們發誓一定要親自見到大自在天。於是兄弟二人就啟程前往,一起到了岡底斯山。在那裡他們看到了一處天神的林苑,裡面散落著稀奇的人天妙花、妙果、葉子,還有果實低垂的佳木,到處都是。四周非常地寬闊,令人非常地舒心、非常地悅意,景色別致,大自在天的坐騎象王就像白雲一般隨意地漫步。兄弟二人見到這樣的情景就非常地高興,並跑進去尋找大自在天所住的位置。 [04′02″]

  在花葉、果實低垂的樹林當中,他們看到了一位美麗可人的天女,光看一眼就能奪人心意,在她的身旁還有許多年少的天子一起摘著果實。這位天女看到他們之後,問他們說:「你們來到這麼難以前來的地方,是有什麼事情嗎?」兄弟二人便詳細地告訴天女所有的原委。天女聽了之後說:「我就是你們大自在天的妃子鄔摩,如果你們倆為了這個目的想要見大自在天的話,就跟著我來吧!」 [04′46″]

  他們就跟著天女走到了一片花果極為繁茂的天苑,周圍都是湖泊和水塘,各種水鳥發出優雅的鳴叫,具足八支的流水及瀑布的水氣就那樣彌漫在空中,於是出現了五彩虹霓的帳室。裡邊有一座天人的宮殿,懸掛著半滿瓔珞,矮牆、柵欄作為裝飾——那個矮牆應該是光做的吧——在透明的無量宮中,設了一個寶座,大自在天就傲氣地坐在上頭。有許多天女或者手持著孔雀翎扇、或者手持拂塵,還有彈奏琵琶的、吹著笛子的、有端來各種甘露美食的。然後鄔摩天女就交代部眾主,就是他的兒子象鼻天毗奈耶迦,說:「把這兩位童子帶到大自在天的面前。」然後部眾主牽著他們倆的手,帶他們來到大自在天的座前,他們兩位就恭敬地禮拜了大自在天。 [06′02″]

  大自在天說:「你們兩位來到這難以到達的地方,是為了什麼事嗎?你們想要得到什麼悉地?」年少的兩兄弟說:「我們兩個是婆羅門族人,此行來到這裡不是為了求得悉地。我們家祖祖輩輩都是奉您為導師,對於您的論典以及《吠陀》也都學習得很精通,另外對於佛陀的教典也學習得善巧、嫺熟、通達了,但是不曉得哪位導師以及誰的教典更為殊勝?因此祈請您能夠告訴我們。關於導師以及教、論、著的究竟,是誰高誰低呢?何者較為超勝,我們就想依信於誰。」 [06′54″]

  看一看,這兩位滿直率地就去問了這麼直率的問題。大自在天聽完了之後,就對他們說了:「如果你們想明白這件事,那就在這兒稍等一下吧!」時值正午,也就是接近釋迦佛諸比丘化緣乞食的時候,天上來了五百阿羅漢,身著褐黃色的法衣,手持缽與錫杖,就像飛鳥翱翔。他們下來的時候,就像黃色的大雁降落,到了大自在天的宮殿前面。大自在天、鄔摩天女,以及身邊的侍從,他們手持著燒香、塗香,還有各種鮮花等等的供養,恭敬地上前迎接。 [07′48″]

  他們請眾阿羅漢坐上了天人妙供中的舒適坐墊,接著大自在天與鄔摩天女等,供上了豐盛的百味飲食,請諸羅漢應供,羅漢得到了滿足。隨後鄔摩天女又供養了各種鮮花、水果,之後與大自在天坐在一起。接著眾阿羅漢便受供回向,並且以布施福德作為主題而開示正法。結束之後,又像飛鳥飛上天一般,回到了他們自己的住所。 [08′28″]

  注意哦,這個過程應該這兩個兄弟都看到了吧!於是大自在天就對婆羅門兄弟二人說了一個偈子:「我等日日興供養,誰之弟子獲妙德,除世間過功德巍,最勝妙相遍傳揚。以大歡喜正供養,當下即若得涅槃,三界導師德無等,智者當供彼佛陀。」大自在天接著告訴他們說:「所以你們二人也要以導師佛陀世尊作為皈依呀!並且要恭敬供養佛陀的至言,以及隨學佛陀的聖者僧伽。」兄弟二人清楚了解了大自在天的意思之後,心滿意足地回去了。 [09′26″]

  婆羅門陀尊成就尊與安樂主兩兄弟回到了自己的家裡,他們知道了吠陀的教典以及其所開示的內容都是沒有心要的,自此就把這些棄如蔽草。而導師佛陀世尊和佛陀所宣說的至言,才是消除一切痛苦、獲得最勝解脫果位的真實方便。他們對此獲得了堅固的定解之後,就由「知功德、知差別、自受許、不言有餘」這四個層面,從內心深處皈依三寶。注意!《廣論》上也有這樣的。並且在心續當中生起了——注意!看是生起了什麼——見一切生死輪迴無有心要的真實出離意樂,於是捨俗出家而趣入佛陀的聖教。 [10′30″]

  進入佛門之後,婆羅門兄弟懷著對於導師大悲尊極深的誠敬信心,依著內、外道導師與教法勝劣的差別,還有各別的功德過失,弟弟安樂主以佛陀世尊勝出世間天神的論述方式,造了《勝天讚》;哥哥陀尊成就尊則造了《導師世尊如來應供正遍知佛陀吉祥勝者釋迦能仁殊勝讚》,簡稱《殊勝讚》。 [11′03″]

  另外在其他的史籍當中則記載:在第三次集結經典之後,大乘教法剛開始興盛,摩羯陀境內有一對兄弟名為婆羅門陀尊成就尊以及安樂主。他們兩位都精通內、外道的教義,但是哥哥心中懷有疑惑,覺得大自在天較為超勝,而安樂主則完全歸信於佛陀,兩個人由於見解和信仰相處得不太和睦。後來因為母親的勸勵,兄弟二人修成了神行悉地,到了格拉夏山王——也就是岡底斯山——大自在天的跟前。 [11′46″]

  在那個地方見到了五百羅漢像飛鳥般從天飛來,大自在天及其隨從禮敬羅漢,並且供養午齋而聽聞佛法。婆羅門兄弟二人請問了大自在天,大自在天說:「解脫只有佛道中才有,其他是沒有的。」兄弟二人非常歡喜,回到了自己的家鄉之後,就捨掉了婆羅門的服飾而成為居士大德,正為受持終身居士八戒,善巧通達大小乘。為了分判導師與外道大師的勝劣,因此陀尊成就尊造了《殊勝讚》,而安樂主造了《勝天讚》。這兩篇讚傳遍了所有市集與王宮,那時當地的人大多將這兩篇讚作為歌詞而歌唱,流傳非常非常地廣。陀尊兄弟二人供養在金剛座的五百位聲聞的生活所需,又在那爛陀承事供養五百位大乘行者。 [12′54″]

  一般而言,那爛陀是聖者舍利弗出生的地方,同樣也是舍利弗與八萬阿羅漢涅槃的地方,中間有一段時間地方空了、人也沒有了,只剩下一座舍利弗的塔。當時阿育王就供養了那座塔,並且修建了一座宏偉的佛殿。後來大乘最初的五百阿闍黎共同商議觀察,如果在聖者舍利弗出生地弘揚大乘教法的話,有大乘之法之興盛、眾人生信的徵兆;如果在目犍連尊者出生地弘揚大乘教法的話,徵兆顯示會有很大的勢力,但算不上正法興盛。他們看到這樣的徵兆之後,陀尊兄弟就興建了八座那爛陀寺的經院,安置了許多大乘的經典。因此那爛陀寺最初的建造者是阿育王,但是大乘教法最初在那裡弘揚起來,則是五百阿闍黎與陀尊兄弟的功勞。中間則是由婆羅門羅睺羅令興盛,再由龍樹菩薩令大乘法盛極一時。這些是多羅那他大師所說的。 [14′14″]

  我上面所講的就是賽倉大師的《殊勝讚廣釋》中所說的內容,有機會我們可以學一學兄弟二人造的那兩篇讚。如果可以的話,可能也可以寫成讚頌歌頌佛德,讓我們能夠集聚很大的資糧。謝謝大家! [14′37″]

【全廣第 2 輪】第 220 講 討論題綱 (一)/如英法師

1. [00′00″]~[11′03″] 聽了陀尊兄弟的事蹟,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被什麼情節所吸引?

2. 陀尊兄弟走那麼長的路去到天神的林苑,抵達後看到美景,卻可以不被吸引。請問他們追求的是什麼?他們探究這個問題的答案有那麼重要嗎?反觀我們自己,雖然已經修學佛法,但是否很容易被外在因緣而動搖對生命高遠目標的追求?



【全廣第 2 輪】第 220 講 討論題綱 (二)/性傳法師

1. [00'35"]~[11'03"] 六世賽倉大師的《殊勝讚廣釋》是從哪幾個角度介紹陀尊兄弟?

2. [11'03"]~[14'37"]
(1) 這一段跟上一段有什麼不同?
(2) 從中您體會到什麼?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21講_入門段落第1冊 P83-L1~P83-LL3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21講_入門段落第1冊 P83-L1~P83-LL3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21 (2020/05/11 ~ 05/13)
科判 道前基礎
章節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廣論段落 P2-L6 ~ P2-L8 此中傳有二派釋儀……應如後釋。
入門段落 第1冊 P83-L1~P83-LL3 諸智論師……但所說的法仍是清淨的。

【全廣 II】第221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聽完了陀尊兄弟和五百阿闍黎,我們可以接著看一下《四家合註入門》第 83 頁,看第一行的黑字。「諸智論師,許由三種清淨門中詮釋正法」,哪三種還記得吧?「謂軌範語淨、學者相續淨、所說法清淨。」下面看仁波切的講記,說:吉祥那蘭陀寺所有的智者是用什麼方式來講說正法呢?以「三種清淨門」來「詮釋正法」,就是「軌範語淨、學者相續淨、所說法清淨」,以這三種清淨門來詮釋正法。所謂「軌範語淨」,軌範師對於清淨論典的內涵所作的無謬解釋,即是「軌範語淨」。「學者相續淨」,就是指弟子們相續不摻雜煩惱。同樣地,前一個「軌範語淨」的意思,雖然主要是指無謬解釋論典的義理,然而軌範師的相續清淨也很重要,並不是只要講得好就可以,而軌範師本身的心續、意樂不好卻沒關係。不是這樣的!從字面上看來,沒有說軌範講得好就可以,不用管相續清不清淨,其實相續清淨才是主要的。所以軌範的相續清淨是非常重要的! [01′38″]

  仁波切在這裡說:「一定要思考這對他人是有利益的,或者這對他人是否能有利益?一定要懷有利益他人的心才說法,這是根本!在這之上言語清淨——能無謬宣說論典義理,這才是軌範語淨的意思。除此之外,不能說即使軌範師的相續不清淨,但所說的法仍是清淨的。」仁波切不承許這種說法。 [02′11″]

  這一點在跟仁波切學習這麼多年,感觸是非常深的!仁波切是這樣講,也一直是這樣做的,也是這樣教我們的。比如說每次我有什麼事情請問仁波切:「我要去哪裡見大家,仁波切,我應該最注意什麼?」仁波切通常會說:「要懷有真實的饒益他人的心!」多少年都是提醒這一句話!我最初剛學《廣論》,其實不太敢為別人講。但那個時候就有一位法師帶我到比丘尼寺院,非得要我給那個寺院的法師們講課。我當時不是很想去,主要是怕講錯,然後就請問上師。上師說:「如果他們那麼希望你去的話,那就去吧!」我說:「那到底要注意什麼呢?」仁波切就說那句話:「要懷有饒益他人的心,這個心要非常地真切!」從那個時候開始仁波切就是這樣說的,以後大大小小的事情問下去,這個都非常重要! [03′32″]

  所以這個「軌範語淨」,上師解釋說一定要說法師的心續是清淨的,絕對不是為名聞利養而說。為別人說法的時候,不是希望能得到讚美,或者希望一些現世的利益,絕對是為了饒益他人的心續,能夠拔除苦因、能夠種樂因,展現法的悲憫性——拔苦與樂。如果在內心的深處能夠真實地以這樣純粹的動機去說法的話,仁波切在此處的意思是說這才是軌範語淨。只把經典的意思解釋得沒有錯,但是意樂裡如果是為了自己的名聲、為了種種的現世利益而去說法的話,不是此處所說的軌範語淨。 [04′27″]

  我想這一點,仁波切的教誨我們要記在心上。在廣論班研討也好、法師們出去說法也好,我們都以這一條想一想:祖師們傳承下來的規矩是這樣的,善知識的教授是這樣的,那麼觀察一下我自己內心深處的意樂,到底為什麼來學《廣論》的?到底為什麼跟別人一起研討《廣論》?到底為什麼去說法?內心深處有沒有一個真實饒益他人的心?這是善知識最在意的事情! [05′05″]

【全廣第 2 輪】第 221 講 討論題綱 (一)/性清法師

1. 請問什麼是為名聞利養而說?為了得到讚美而說?什麼是為了一些現世的利益而說?我會這樣嗎?

2. 什麼是真實的饒益他人的心?


【全廣第 2 輪】第 221 講 討論題綱 (二)/盧克宙學長

1. 在《四家合註入門》中,對於「軌範語淨」:
(1) 就文字上,描述的「語淨」是什麼條件?
(2) 文字上未明講,但才是實質上最主要的條件是什麼?
(3) 「軌範相續清淨」表現在説法上的是什麼內涵?
(4) 反過來,應該要避免的「不清淨」的過失是什麼?

2. 在這一講,我們除了學到「師長的説法功德」以外,老師還教我們:
(1) 應該還要如何向內觀察反省?
(2) 我們還不到對他人講法的時候,現在如何在因地上種因?

3. 請和師父詮釋的「軌範語淨」(第 209 講~211 講)相比較,二位師長的詮釋:
(1) 文字上的不同為何?
(2) 內涵上的相同為何?

4. 「軌範語淨」和「善知識十德」相比對:
(1) 什麼是「軌範」的定義?
(2) 「軌範語淨」和「善知識十德」相互比對了解。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22講_入門段落第1冊 P83-L1~P84-L3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22講_入門段落第1冊 P83-L1~P84-L3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22 (2020/05/14 ~ 05/17)
科判 道前基礎
章節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廣論段落 P2-L6 ~ P2-L7 諸智論師……所說法清淨。
入門段落 第1冊 P83-L1~P84-L3 諸智論師……就是以這三種清淨門來詮釋正法。

【全廣 II】第222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有一次仁波切給我們講道次第的法類。講完了之後從說法堂出來,很多居士很感動,就追著仁波切。然後我就跑在仁波切面前跟仁波切說:「師父,很多居士想要看您!」仁波切一聽就停下來,然後就站在那兒把雙手攤開。這時候居士們就擁上來,仁波切說:「看吧!一個白髮老翁!我的一切都是三寶給的。」當時就穿著袈裟,非常慈悲地站在那裡給大家看。那時候可能很多同學都沒見過仁波切,他們說:「我們要看佛爺!」然後就圍著師父合掌。 [00′47″]

  仁波切多次講過:說法的時候坐在高高的法座上,要觀想諸行無常。這一切都是三寶給的,對於眾生應該懷著一顆徹底恭敬和虔誠的心,去禮敬所有的出家人,甚至是一個流鼻涕的小沙彌! [01′15″]

  跟仁波切一起朝禮寺院的時候,就看過仁波切走到一個寺院,那個寺院有很多小沙彌在背經。那個時候月亮已經出來了,那是一幅很美的圖畫——月上中天,皎潔的白光照在那琉璃瓦的寺院上,院子裡有一棵大樹,大樹旁邊就是沙彌圍著一圈在背經。仁波切帶著我們走過去的時候,腳步就放慢,一點點走,快走近的時候仁波切就開始磕大頭,給那些背書的小沙彌頂禮。正在背書的小沙彌,肯定不知道有個大上師正在頂禮他們! [02′02″]

  所以「軌範語淨」這一點,仁波切解釋說:「說法師的相續清淨很重要,到底有沒有真實利益眾生的心!」在我們跟隨善知識的時候,就能看到經典上所說的事情,在善知識的行持中是真實出現的! [02′26″]

  接著第三個「所說法清淨」,所說的法必須是能以無謬方便之門,引導所化機至佛地的正法,這才是清淨的法。就修改與救護的功德的角度來講,正法的定義是什麼呢?摧伏所化機的煩惱,能令他的相續生起功德,依此引導令至正道,這就稱為正法。所以,那蘭陀寺的說法方式,就是以這三種清淨門來詮釋正法的。 [03′03″]

  注意!在這裡邊所說的法清淨,上師講到:什麼是正法?無謬的方便之門,引導所化機去哪兒呢?至佛地,這才是清淨的正法!清淨的正法具有什麼功德呢?它能夠修改與救護。所以,正法的定義就是能夠摧伏所化機的煩惱,能令我們的相續生起功德,並且引導令我們能夠入正道。那麼我們能夠在一起聽聞和研討這樣一個有清淨法脈的傳承——從那蘭陀寺的這樣傳承,雖然後來宗大師是尊止迦摩囉室囉寺的傳承,但是它們兩個可以收攝為差不多是一樣的。 [03′50″]

  所以能夠聽到這樣的傳承,我們真的要感謝歷代傳承祖師的辛苦,尤其要感謝為我們講說《廣論》的師父還有仁波切!沒有這些大善知識為我們講說,我們是無法了解到其中的竅要。縱然得到《廣論》,在我們的經櫃裡供上個二、三十年,有些人可能都沒法打開把它讀一遍;縱然讀一遍也不得其要;如果譯經院的法師們沒有費盡千辛萬苦把《四家合註》翻譯出來,我們也沒法用漢文聽到這樣的傳承。所以禮敬一切傳承祖師,禮敬為正法而努力的僧眾們!也對大家能夠一直堅持學全廣,謝謝大家的用心,一定要迴向無上菩提!謝謝! [04′41″]

【全廣第 2 輪】第 222 講 討論題綱(一)/如英法師

1. 用一個「真實饒益眾生的心」和別人互動,請問這個行相是什麼?

2. 依著正法的定義「摧伏所化機的煩惱,能令他的相續生起功德,依此引導令至正道」,依這三點,可否舉例經驗或行相?

【全廣第 2 輪】第 222 講 討論題綱(二)/性勤法師

1. 老師講了三個公案,這幾個公案和「軌範語淨」的關聯為何?

2. 今天所以能夠聽到這樣的傳承,我們應該感謝誰?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23講_入門段落第1冊 P86-LL7 ~ P87-LL3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23講_入門段落第1冊 P86-LL7 ~ P87-LL3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23 (2020/05/18 ~ 05/20)
科判 道前基礎
章節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廣論段落 P2-L7 ~ P2-L8 後時止迦摩囉室囉……應如後釋。
入門段落 第1冊 P86-LL7 ~ P87-LL3 後時〔止迦摩囉室囉……當時尊者就住在那裡。
備註 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 第1冊 P98-L9 註釋⑤~ P98-LL6 註釋⑥完 止迦摩囉室囉……鼎盛時期的兩位統治者。

【全廣 II】第223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請大家把《四家合註入門》翻到 86 頁,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四家合註入門》,86 頁下面原文的部分。我先唸一下。 [00′16″]

  後時止迦摩囉室囉,師云:此寺於摩羯陀北方,恆河畔小丘腳下,具一百零八佛殿,外有圍牆環繞,安住其中諸班智達,行種種聖教事業,亦為僧伽資生極妙善處,覺窩大師亦從此處迎赴藏地。建寺者為法王達摩波羅,彼即獅子賢論師之施主。內殿中央供奉與金剛座大菩提像等量之世尊像。〕聖教盛行,彼諸智者,則許三種而為初要:謂正法造者殊勝、正法殊勝、如何講聞彼法規理。明當隨於何規:今於此中,應如後釋。 [01′16″]

  下面我們來看仁波切的講記。勝那蘭陀寺以三種清淨門宣說正法,那蘭陀寺的講法傳規就是這樣的。另一種方式是什麼呢?「後時」,就是之後,繼那蘭陀寺之後,印度另有一座很大的寺院,叫止迦摩囉室囉寺,也就是戒香寺。這裡邊所有的智者講說的方式,在義理上和前一種講規大致相同,但字面上不太一樣——說的方式不同。 [01′56″]

  「止迦摩囉室囉寺」,我們可以看一下《四家合註》(P98)後面的第五個註。它是古印度的一個寺院,在恆河邊,梵語是「比札馬拉希拉」,義為戒香寺或超戒寺;也有譯成是能映覆戒。它就位於摩羯陀北方恆河邊一座山丘的山頂上——這座寺院是在山頂上。 [02′30″]

  我不知道諸位有沒有去過位於山頂上的寺院?去那裡通常就是要從很遠的地方坐車,我不知道這座寺院是不是?因為我去過藏地的寺院,坐車就坐很久,然後到山腳下開始沿著山路向山去。我曾經去過一個寺院,它的山路就是窄窄的一條,這邊就是萬丈深淵,然後這邊就是高山,車就在這邊走。當時給我們開車的司機可能是路太熟了,所以我感覺到他好像在衝刺一樣。向左側一看——我是坐在邊上,就直接可以看到深淵,那底下霧茫茫的,直接可以看下去;然後右邊就是山。窄窄的路,一直爬、爬,爬到山頂上。如果是在冷天的時候,真的就非常冷,風也非常大,但是還是有很多出家人駐錫在上面,真的是歎為觀止! [03′26″]

  聽起來這座山不是很高,一座山丘的山頂,有的說這個寺院是提婆波羅國王建的;也有說是他的兒子,就是達摩波羅國王建的。這個寺院是以佛陀的殿堂為中心,周圍有五十四座顯教的經院、五十三座密法院,共有一百零八間殿堂。可以想想應該是規模非常的宏偉,一百零八間殿堂!最外邊有圍牆環繞,規模真的是很宏偉的。最著名的聖阿底峽尊者,還有許多印度的祖師都駐錫過這個寺院。最後就遭到伊斯蘭教軍隊的破壞。 [04′11″]

  我們再回來看《四家合註入門》的講解。「止迦摩囉室囉寺」,這裡邊就進入語王尊者的箋註,說:「師云:此寺於摩羯陀北方,恆河畔小丘腳下」,印度的摩羯陀即現在的菩提伽耶,在北方恆河邊的小山腳下。我們常常聽到摩羯陀國,摩羯陀國是什麼時代的?也是中印度古國的名字,它也是位於恆河中下游地區,大體相當於今天比哈爾邦的中南部。這個地方當時出產一種奇特的稻米,米粒碩大,色香俱全,顏色也很好看,又很香,被當地人稱為「供大人米」。想起了我們北方的大米——五常大米,也是很有名的。我把東北的大米曾經送給別人,也去供養寺院,吃過的人都說非常非常香。所以看到這供大人米想起了東北的大米。 [05′19″]

  摩羯陀國的風俗是非常純樸的,百姓重視學業、篤信佛法。注意哦!這個摩羯陀國多富呢?著名的金剛座、大菩提寺、那蘭陀寺等佛教的聖地都在這個國家內。阿育王還有旃陀羅笈多二世,也是這個國家佛教鼎盛時期的兩位統治者。這段介紹在《新譯大唐西域記》裡有。大家可以想像那摩羯陀國,除了那麼有名的大米之外,居然有這麼大的寺院,聖者輩出啊!不是用一個富庶所能形容的。 [06′02″]

  再回過頭來看《四家合註入門》,說印度的摩羯陀就是現在的菩提迦耶,在北方恆河邊的小山腳下,「具一百零八佛殿,外有圍牆環繞,安住其中諸班智達,行種種聖教事業」。在那裡邊有很多很多班智達駐錫,有的說法、有的辯論,以各種各樣不同的事業來承事教法,用不同的方式弘揚教法。比如說,有些人坐鎮在東門或西門。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還有善知識要坐鎮東門、西門?大家可以想想是做什麼呢?如果有外道前來,就同他辯論;然後有些人當住持說法,用不同的形式來弘揚佛法。 [06′52″]

  「亦為僧伽資生極妙善處」,這是指當時僧人的生活是很優渥的。對我們有深恩的阿底峽尊者,當時就駐錫在這座寺院裡面。阿底峽尊者去西藏的時候就是從這個地方被迎請進入藏地的,就是從止迦摩囉室囉寺。 [07′19″]

【全廣第 2 輪】第 223 講 討論題綱/盧克宙學長

1. [00′00″]~[03′26″] 老師引導我們的有關前往山頂上寺院的事情:
(1) 您從中學到什麼內涵?
(2) 還有學到老師「如何引導弟子」的什麼教學善巧?

2. [03′26″]~[07′19″] 關於「寺院被摧毀」:
(1) 如果您就是當年的寺僧,您要怎麼辦?
(2) 如何讓自己在佛道上的學習能相續?

3. 關於「阿底峽尊者由此寺赴藏」您學到什麼?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224講_入門段落第1冊 P87-LL2 ~ P88-LL1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224講_入門段落第1冊 P87-LL2 ~ P88-LL1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24 (2020/05/21 ~ 05/24)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明當隨於何規
廣論段落 P2-L7 ~ P2-L8 後時止迦摩囉室囉……應如後釋。
入門段落 第1冊 P87-LL2 ~ P88-LL1 此寺院的功德主……應如後釋」。

【全廣 II】第224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這麼宏偉、規模宏大的寺院,這麼多的大班智達駐錫其中,這個寺院的功德主和大施主是誰呢?他就是印度的「法王達摩波羅」,他也是獅子賢論師的施主。《顯明義釋》的作者就是獅子賢阿闍黎,達摩波羅也是他的施主。「內殿中央」,就是在寺院大殿裡邊後殿中間,供奉著和金剛座大菩提像等量的世尊像。「大菩提」就是指佛薄伽梵的聖像,殿裡邊有一尊和金剛座菩提迦耶釋迦能仁的像等量的佛像。以上就是語王尊者的箋註。 [00′48″]

  在這座寺院裡聖教非常地盛行,這裡面諸智者們的說法方式,就如下文提到的:「則許三種而為初要:謂正法造者殊勝、正法殊勝、如何講聞彼法規理」。講法一定要具備這三個條件,這非常重要!講法必須具備這三個條件,就是這座寺院的一個講規。 [01′12″]

  仁波切又接著說道:有一些解釋或是一些上師的說法裡邊,說那蘭陀寺和止迦摩囉室囉寺的說法沒有太大差別。為什麼呢?因為「所說法清淨」就可以攝入「正法殊勝」;「學者相續清淨」可以攝入什麼呀?「如何講聞彼法規理」;然後「軌範語淨」大致上可以納入「造者殊勝」,所以這兩者基本上是很相似的。那本論是依循何者呢?宗喀巴大師是依後者,就是止迦摩囉室囉寺的講規,因為覺窩傑具德阿底峽尊者是依這座寺院的作法,是這座寺院的上師,所以這樣去講說的話,應該也有良善的緣起。因此「明當隨於何規:今於此中,應如後釋。」就是指傳規要依這座寺院的作法。 [02′14″]

  創建止迦摩囉室囉寺院的這個國王,他的音譯就是達摩波羅,義譯是法護。傳說他前世是一位三藏法師,發願要廣弘般若,投生為王族——成了王子,後來成為國王。他是波羅王朝第二任的君主,疆土極為廣闊,令般若教授及密集法門遍佈國土一切地方,而且令通曉般若還有密集的這些班智達列坐眾前,非常非常尊重大善知識。 [02′55″]

  他剛剛開始執政的時候,就迎請了獅子賢論師宣說般若。這位國王所建的五十座講壇,其中有三十五個都是般若講壇。後來又啟建了止迦摩囉室囉寺,長時間供養一百零八位班智達,還有一百一十四位阿闍黎等密教師。不僅如此,他還每個月為聽法的人施設饗宴,供養聽法眾。 [03′29″]

  《般若經》中記載:《般若》法流初廣弘於中印度,再傳至南方,後回傳中印度,再向北傳。而回傳中印度的授記,正是這位達摩波羅國王執政的時候。他在位期間,出現了多少大善知識呢?有善護、獅子賢論師、嚴飾、海雲、光明生源、滿增論師,以及金剛大阿闍黎佛智父子、佛密、佛寂等大師,是正法相當鼎盛的一個時代。 [04′08″]

  他不僅僅是這座寺院的施主,還是獅子賢論師的施主。不知道大家對獅子賢論師了解多少?我可以依據著《師師相承傳》給大家略略地介紹一下。 [04′22″]

  獅子賢論師,他是「弘般若道獅子賢」。值得宗喀巴大師這樣稱讚的阿闍黎獅子賢,他從往昔久遠過去生當中就已經發起了菩提心,學行偉大的佛子行。他是為了在這個剎土中弘揚佛教的心要——般若口訣,乘願而來的一位大德。 [04′47″]

  這位阿闍黎誕生在王族當中。可是過去有一些佛教史中說:這位阿闍黎住在母胎的時候,母親被獅子傷害。獅子吃了他的母親之後,沒有吃腹中的嬰兒,所以他就活下來了,活下來之後又平安地長大,因此取名為「獅子賢」。這是在《師師相承傳》裡邊寫的記述。 [05′18″]

  但是後來我看了這一段的時候,我也在想:如果他真是出生的時候有這樣一個遭遇,如果還把他叫獅子賢的話,不是每次喊他,他都傷心嗎?他就會想他媽媽被傷害了。大家用這樣一個名字稱呼他,不是很傷害他嗎?獅子把他留下了,可是把他媽媽吃掉了,他一出生就沒有母親,所以我會覺得這樣到底是對不對的?因為這裡邊作者也說:「過去有一些佛教史中說。」看起來他也有一些疑惑。 [05′52″]

  這位大師他成年之後,完全不留戀喧囂的俗家,於是就在佛教裡出家了。出家之後受了圓滿的學處——比丘戒,精細地研習了一切自部他部的宗義,成為徹底的善巧者。注意哦!「研習一切自部他部的宗義」,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又在研究了之後,成為徹底的善巧者,而且他是精細地研習,這是要花一番功夫的。尤其是特別對於尋求《般若》的教義,尊者就像常啼菩薩那樣,不顧辛勞與生命,不顧危險這樣去尋求,發憤圖強,一直要勤求《般若》的教授。那時候尊者常常在想:「什麼時候才能對於《大般若經》的教義、三乘道次第的圓滿道體,獲得他人所不能牽引的深刻定解呢?」一邊這樣想,如此地一心勤求不懈。 [07′00″]

  大家可以想一想他的想法。我把他的想法再講一遍:「什麼時候才能對於《大般若經》的教義、三乘道次第的圓滿道體,獲得他人所不能牽引的深刻定解?」他心中的所願就是了解《大般若經》,還有三乘道次第的圓滿道體。得到什麼樣的深刻定解呢?就是完全不可動搖的這種定解,這是他心中所願! [07′32″]

【全廣第 2 輪】第 224 講 討論題綱 (一)/如英法師
1. 請討論:國王達摩波羅、獅子賢論師這兩位善知識,他們在等流、增上各有什麼特質?他們有甚麼功德?
2. 如果讓你發願,你想要成為哪一位?原因為何?


【全廣第 2 輪】第 224 講 討論題綱 (二)/性勤法師

1. [00′48″]~[01′12″] 老師說:「講法一定要具備這三個條件,這非常重要!講法必須具備這三個條件,就是這座寺院的一個講規。」講規是什麼意思?

2. 為什麼老師把「獅子賢」的由來做了介紹?

3. 「什麼時候才能對於《大般若經》的教義、三乘道次第的圓滿道體,獲得他人所不能牽引的深刻定解?」他人所不能牽引的深刻定解是什麼意思?

4. [07′00″]~[07′32″] 老師說:「大家可以想一想他的想法。」想些什麼呢?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第225講_廣論段落P2-L7 後時止迦摩囉室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第225講_廣論段落P2-L7 後時止迦摩囉室囉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25 (2020/05/25 ~ 05/27)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廣論段落 P2-L7 後時止迦摩囉室囉
備註 獅子賢論師的故事

【全廣 II】第225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那個時候大堪布靜命是佛教之主,因此獅子賢就去依止了他,在意樂和加行兩方面都非常如理地依止了這位大堪布靜命,又深細地研習從至尊彌勒傳來的般若教授、聖無著兄弟以及聖解脫軍所著的這些論著;也精細地研究了聖龍樹解釋佛陀密意而著作的中觀諸論。所以他圓滿地聽受了佛世尊傳給至尊彌勒,再傳給無著兄弟,漸次傳來的廣行道次第的口訣;又學了由佛世尊傳給至尊文殊,再傳給聖龍樹師徒,次第傳來的深見道次第的口訣。對於所聽聞的教義、道次第各個扼要,反覆地思考、衡量、細察;並為了使心中能夠熟習,勤奮地串習其中的所緣行相。 [01′02″]

  大家可以想一下:光是學完了這個深見的傳承和廣行的傳承,就要花很久的時間,然後再對所聞的教義、次第各個扼要——注意下面這幾個字——「反覆地思考、衡量、細察;並為了使心中熟習,勤奮地串習其中的所緣行相」。觀察得到定解之後,還要經過串習。「由此對於佛法心要——三乘道次第圓滿道體,生起了特殊的覺受。」這樣的一個用功法!走的路線非常地清楚——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如理作意,然後法隨法行,基本就是這樣的次第。很精彩呀!乘願再來的大菩薩,他學修的次第也是按著這個嚴格的次第而學修的,非常值得我們思考! [01′55″]

  他這樣子勤奮地串習了所緣行相之後,對於佛法心要——三乘道次第圓滿道體,生起了特殊的覺受,於是對數千位信眾開始講什麼了?《般若》的教授!夢寐以求的《般若》的教授才可以講了。 [02′15″]

  這位論師為了想要大弘佛教的事業,因此在他的上師大堪布靜命面前,求受至尊彌勒的修法而修持。他修得很用功吧!然後他就作夢,夢見一位身著紅花色的僧衣、威儀端正的比丘對他授記說:「前往東方『喀薩巴尼』去吧!」在夢裡他被這樣授記。然後他也就依照授記前往所說的地點,在那個地方修齋戒法三天。既而他又再度地觀察夢境,在拂曉的時候就夢見了「能飛聚落寺」哈熱殿堂的上空,在雲層的空隙中,出現了諸天神的半身像,就是上半身。這些天神在做什麼呢?正以各種供物——非常豐厚的供物在作供養。 [03′15″]

  獅子賢論師就問:「這天神是為什麼而作供養呢?」天神就回答說:「至尊彌勒在宣說《八千頌》,所以我們在作供養。」他就仔細地看啊,看了很長的時間,於是就看見了至尊彌勒,金色的面容,頂上嚴飾著一座小塔,右手結說法印。他就立即頂禮供養,而啟問說:「慈尊您的論著,現今有許多注疏,應當依著哪部論作為依據呢?」至尊彌勒答道:「應當通曉一切的論典,把合理的部分總攝起來,這一部論就由你來著作吧!」很奇妙,他去問依靠什麼論?然後至尊彌勒答道說那部論還沒問世,你來寫吧!所以他就得到了本尊開許,獲得了開許。醒來之後,又作了供養。看起來一切都是在夢中。有很多大德的修行是夢中、醒來都是一如的,沒有什麼差別。 [04′31″]

  聽了這段,你們會不會每天躺在床上很期待作一個這樣的夢?但是我們祈求至尊彌勒,見到至尊彌勒會想要什麼呢?會先頂禮供養嗎?而且問說:「慈尊您的論著,現今這麼多注疏,應當依著哪部論作為依據?」我們會這樣去問嗎?多半會想跟至尊彌勒要一個什麼?現成的成就,而沒有想要至尊彌勒指示我一下到底應該看哪一本書。 [05′06″]

  因為得到了至尊彌勒這樣的一個指示,所以他就準備寫書了。然後為了尋覓撰寫論著時的施主,他就從東方的喀薩巴尼往西去了。當時有一位達摩波羅王,就是我們提到的達摩波羅王。達摩波羅是用古代習慣的音譯方式譯的,如果用現在的音的話,應該念作「達瑪巴拉」。這位國王聽說阿闍黎獅子賢善於講說《般若經》,於是派遣使者迎接他。看起來這位國王也是朝思暮想,心之渴仰啊!迎接非常非常地奇特,迎接的使者和獅子賢論師恰巧在路上居然相遇了!我們可以想一想,應該路有很多吧!都走同一條,就相遇了,應該是非常歡喜!想一下那個場景。相遇了之後,也就把論師迎接到了三莊嚴寺,到了之後獅子賢論師就為數千位僧眾廣傳《般若》的教授。 [06′18″]

【全廣第 2 輪】第 225 講 討論題綱(一)/性賢法師

1. [00′00″]~[01′55″]
(1) 請問這位乘願再來的大菩薩他所修學的次第是什麼?請從文內找出這些次第。
(2) 老師說:「乘願再來的大菩薩,他學修的次第也是按著這個嚴格的次第而學修的,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為什麼這點非常值得我們思考?

2. [01′55″]~[04′31″]
(1) 獅子賢論師啟問說:「慈尊您的論著,現今有許多注疏,應當依著哪部論作為依據呢?」為什麼獅子賢論師好不容易見到至尊彌勒的時候要問這個問題呢?
(2) 如果我們好不容易見到了至尊彌勒,我們會問什麼問題呢?

3. [04′31″]~[06′18″] 如果我們有機會遇到至尊彌勒的時候,會不會想跟至尊彌勒要一個現成的成就呢?

【全廣第 2 輪】第 225 講 討論題綱 (二)/盧克宙學長

1. 學到第一段最後「為了使心中能熟習,勤奮地串習其中的所緣行相」,我學到些什麼?

2. 學到第二段最後「乘願再來的大菩薩,也是按著這個嚴格的次第而學修的」,我學到些什麼?

3. 學到第三、四段最後「很多大德的修行是夢中、醒來都是一如的」,我學到些什麼?

4. 學到第五段最後「指示我接下來應該看哪一本書」,我學到些什麼?

5. 學到最後一段的最後「就為數千位僧眾廣傳」,我學到些什麼?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第226講_廣論段落P2-L7 後時止迦摩囉室囉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第226講_廣論段落P2-L7 後時止迦摩囉室囉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26 (2020/05/28 ~ 05/31)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釋儀中諸智者異門
廣論段落 P2-L7 後時止迦摩囉室囉
備註 獅子賢論師的故事

【全廣 II】第226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誰當施主啊?如果有一個講《般若》的法會,大家都很想爭著當施主吧?對!那個時候就是達摩波羅王作為施主。依著至尊彌勒菩薩的授記,獅子賢論師就著作了《現觀莊嚴論顯明義釋》;匯合《現觀莊嚴論》與《般若八千頌》口訣的《八千頌廣釋》;隨順聖解脫軍所著的《般若二萬五千頌光明論》,而將《般若二萬五千頌》配合《現觀》的要義,寫下了《二萬五千頌》的攝義《八品論》;《攝功德寶釋易解論》、《般若修法》,還有《旃札巴文法變格頌》等諸論著。 [00′46″]

  這位阿闍黎具足無比的悲智,又由於至尊彌勒的加持力——看這個部分喔!這麼精彩的大德,著書立說、講《般若》、寫論著都要靠本尊的加持——以此他所著的《顯明義釋》成為修菩提道次第人們的「般若法眼」。大家想一想什麼叫「般若法眼」?意思就是像研讀《般若經》的眼睛一般。就是我們看經,然後眼睛一行、一行,一個字、一個字地看;而他的《顯明義釋》就像我們能看《般若經》的眼睛一樣,被稱為「般若法眼」,是非常厲害的!希望我們以後能夠一起學。像我們寺院的很多法師都已經學了好多遍。 [01′39″]

  他所著述的《八千頌廣釋》細到什麼程度呢?從最初的打掃房舍開始一直到修習止觀雙運瑜伽中間,所有的三士道道次第的這些扼要都如《般若經》中所說的那樣:何者為道的體性、道的數量如何決定、次第是如何等等,都非常清晰地開示。注意!清晰哦,非常清晰地開示!還有一句很重要的——沒有絲毫的錯誤!一點點錯誤都沒有,這麼清淨的論典。 [02′27″]

  並且在每一個所緣法類中,修持其中一者時,並非必須捨棄其他所緣法類,而是依靠依怙彌勒的口訣,強調在每個所緣法類之上具備圓滿道體。就是每一個所緣之上,它有全圓道體的縮影。這個也是依照依怙彌勒的口訣,強調在每個所緣法類上具備圓滿道體,所以全部都是上師指導的。 [03′01″]

  最初從順解脫分開始,直至最後金剛喻三摩地作為二現錯亂的正對治,進而獲得一切相智之間;以及獲得一切相智之後,由二十七種事業門如何作利益眾生事業之間,一切都有完整的開示。剛才我講的一串哦!那要學一本書,還要學好幾年才能弄清楚,什麼是金剛喻三摩地、二現錯亂,乃至正對治二現錯亂?獲得一切相智之後,二十七種事業門是什麼呀?怎麼樣去作利生事業?一切都完整地開示,這我們要學。以此對贍部洲的眾生作出了恩德無比的事業。就是我們住的這個洲的眾生,獅子賢論師對我們有無比的恩德! [03′54″]

  下面說:「因此想要修行菩提道次第的人們,應當謹向獅子賢論師虔誠祈禱求加持。並且應該再三地細讀論師所著的許多論著,對自身所修道次第的扼要獲得堅固的定解,任何邪魔惡友都無法令心改變。」記得最初獅子賢論師求法的時候,他心中的志願就是希望能夠對圓滿的道體和《般若》的內義產生他人不能牽動的堅固定解。現在我們對他的祈求也是這樣的。 [04′33″]

  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地祈求獅子賢論師,而且應該再三地細讀論師所著的這些論著。像我們寺院的法師們就是長時間地學習、背誦、辯論。對自身所修道次第的扼要,誰的自身?就是我們,所修的道次第的扼要部分,要獲得堅固的定解。堅固成什麼樣子呢?任何邪魔和惡友都無法令心意改變。就是已經非常堅定地認為,經過觀察、再三仔細地抉擇──諸大論典的抉擇,還有心對境的這些抉擇之後,得出的這個清淨的見解是沒法動搖的。這是大善知識對我們的期待! [05′21″]

【全廣第 2 輪】第 226 講 討論題綱 (一)/如英法師

1. 獅子賢論師具足無比的悲智,為什麼寫書還需要彌勒菩薩的加持呢?

2. 《顯明義釋》是般若的法眼,老師說我們一起學時,您是什麼心情?這麼殊勝的論著還是讀不懂該怎麼辦呢?


【全廣第 2 輪】第 226 講 討論題綱 (二)/性清法師

1. 獅子賢論師所著的《顯明義釋》被稱為「般若法眼」,請問什麼是「般若法眼」?如果沒有般若法眼會怎麼樣呢?

2. 老師說:「這是大善知識對我們的期待!」請問什麼是大善知識對我們的期待?為什麼大善知識要這樣期待我們呢?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第227講_3B廣論段落P2-L9 ~ P2-L10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第227講_3B廣論段落P2-L9 ~ P2-L10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27 (2020/06/01 ~ 06/03)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所言根本及直接造者
音檔 3B 28:13 ~ 4A 02:31
廣論段落 P2-L9 ~ P2-L10 由是菩提道次引導分四……引導學徒之次第。
手抄頁/行 第1冊 P94-L2 ~ P98-L7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94-L3 ~ P98-L7 )
手抄段落 現在這個地方……是決定因素。

【全廣 II】第227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研討《廣論》的時間了。在研討之前,還是請大家觀察一下自己的身心狀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殷重發心,殷重發心這件事,我在很多講次裡都會不停地提到。因為當我們做一件事,我們的發心會直接導致這件事完成的結果是什麼樣的程度。我們聽聞的是大乘的法,如果我們不去造作一個大乘發心的話,那這樣的時光真的是滿可惜的!所以請大家還是要殷重發心——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有情,我們要去證得最殊勝遍智的果位;為了有一天達到究竟地離苦得樂那個果位,我們要來研討《菩提道次第廣論》。 [00′55″]

  好!今天我們要學的是《菩提道次第廣論》師父帶子的第四卷,請大家先聽一下師父的帶子。 [01′09″]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 寫:現在這個地方本論所採用的是後者,這個後者分四大段,分四部分,說:
由是菩提道次引導分四:
  現在呢,我根據後者這個師承,來說明這個菩提大道修證次第的方法,分四部分:
一、為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二、令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三、如何講聞二種殊勝相應正法,四、如何正以教授引導學徒之次第。
  分四部分。那麼為什麼要分這個四部分,這裡簡單地說明一下這個道理。詳細的內涵每一部分哪,他就是說這個,我們只要把下面認真地學,那個細部都了解,一開頭,原則說一下為什麼。第一個我們了解,說學一切任何一樣東西,你一定要跟一個自己有正確認識的人學,這樣才學得好。不管做世間出世間任何一樣東西,你要學會,一定要跟一個會的人學才行;同樣會的人,他越是內容精采、越是圓滿是越好。世間法尚且如此,何況佛法!世間法出一點毛病,那麼最多你說,哎呀,作生意少賺一點錢、虧一點本;佛法出了毛病的話,就流落在生死輪迴,小的受生死之痛苦,大的在三惡道中,不得了地嚴重!尤其是修學佛法,你稍微不小心一點哪,嘿,會產生很大負效果,很大負效果,這一點我們要注意!所以真正對這個佛法本身是否清淨,是絕端地重要。那麼要想得到清淨圓滿的教法的話,這個引導我們本身他的條件,是決定因素。 [04′03″]
  好!現在我提一個問題。師父說:「為什麼要分這個四部分?」然後「一開頭,原則說一下為什麼」,接著說:「第一個我們了解」。大家還知道第一個我們了解什麼嗎?如果你們沒記住的話,可以看手抄,第一個我們要了解的是什麼呢?說:「學一切任何一樣東西,你一定要跟一個自己有正確認識的人學,這樣才學得好。」我們要了解的第一個事是——「學」!學一切任何一樣東西,我們要學習。那麼學習要跟一個什麼樣的人學呢?就是他自己會有正確的認識這樣的人學。結論:「這樣才學得好。」 [05′07″]

  這點大家有疑義嗎?你們可以討論一下。是不是學一切任何一樣東西,一定要跟一個自己有正確認識的人學,這樣才學得好呢?如果他不會,也沒有辦法教我們。所以學得好的一個因素,就是一定要跟一個自己有正確認識的人學,就是他是會的、他是正確的。 [05′37″]

  接著師父說:「不管做世間出世間任何一樣東西,你要學會,一定要跟一個會的人學才行。」還是闡述這個問題。接下來又說:「同樣會的人,他越是內容精采、越是圓滿是越好。」所以在會的人裡邊就提出了什麼?精彩和圓滿。接著我們要學習什麼呢?世間法和什麼?佛法。說:「世間法尚且如此,何況佛法!」接著師父類比了世間法如果學不好會怎樣、佛法學不好會怎樣。世間法出了一點毛病,那麼最多你說:「哎呀,作生意虧錢了、虧本了!」但是佛法出了毛病的話會怎樣呢?流落生死輪迴,因為佛法是要我們出離生死輪迴的。然後「小的受生死之痛苦,大的在三惡道中」,惡道之中的苦就非常地劇烈了。師父接著說:「不得了地嚴重!」如果學得不對的話。因為佛法是要教我們了脫三惡趣的痛苦,乃至了脫整個輪迴的痛苦,如果沒有學明白、學錯了的話,這兩個痛苦都脫不了。所以對我們本身來說損失很大,非常嚴重! [07′11″]

  所以,師父說修學佛法要非常非常地慎重,尤其是稍微不小心一點,就會產生很大的負效果。注意!接著師父說了:「這一點我們要注意!」注意哪一點呢?是注意學佛法要小心嗎?還是注意下面的那句話——「真正對這個佛法本身是否清淨,是絕端地重要。那麼要想得到清淨圓滿教法的話,這個引導我們本身他的條件,是決定因素。」注意!出現了這樣幾個問題,就是對這個佛法本身是否清淨是絕端重要的,為什麼?因為不清淨的佛法的傳承沒法教我們了生脫死,沒有辦法,因為只有佛陀有解決生老病死的辦法,只有佛法有。如果把佛法學錯了,這個最大的勝利就得不到了。所以它本身的清淨就變得——師父用了「絕端地重要」——絕端地重要!那麼要想得到清淨圓滿的教法的話,決定因素是什麼呢?就是引導我們本身他的條件——引導者的條件是決定因素。 [08′40″]

  大家可以看一看,在這一小段裡師父的觀點。他站在我們一個學習的人的角度,深刻地分析了:如果沒有找到清淨圓滿的傳承的話——沒有找到那個能把清淨圓滿的傳承傳給我們的人的話,沒有這個決定因素,那我們到底會不會學到清淨的教法?不會。學不到的話,佛法給我們的利益就得不到,對我們來說就不得了地嚴重,就是都白忙了、白辛苦了!可見在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中,最重要的就是佛法帶給我們這個利益,而它的根本決定性的因素,就是引導我們那個人他的條件,因為他會決定這個傳承清不清淨。 [09′35″]

  這個觀點,大家會不會覺得師父完全是站在學的人的角度在探索?為什麼要「顯其法根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呢?完全是站在學的人會得到什麼樣的利益,從這樣的一個角度讓我們去了解,為什麼法的根源清淨這麼重要。法的根源清淨最重要的源頭,就是造論、說法的那個人,而這一點關乎到我們生命的成敗。比如說我們到底能不能離開輪迴?到底能不能離開惡趣?如果一個有殊勝傳承的善知識給我們開示的話,一定會無倒顯示出離生死輪迴的清淨之道、脫離惡趣的深信業果的法門,不會讓我們忽略這些。一旦我們陷入不清淨的法中,我們根本走不上清淨、正確的道路,練、練、練,成了旁門左道,或者在非常局部的地方花了很多功夫,而道的主體卻不知道;或者過分地追求自身的一點覺受,而對真正出離生死的這個問題幾乎一概不提。 [10′54″]

  所以這個法的根源清淨,完全源自於說法者或者造論者他的殊勝條件,這一點就變得非常重要!我們一定要了解那個造論者是怎麼殊勝的,因為了解了他真的關乎到我自己學的成敗,這件事不是可有可無,而是非常非常地重要!所以師父從這樣一個角度,非常善巧地引導我們的心,慢慢地去了解宗大師的意趣。 [11′26″]

【全廣第 2 輪】第 227 講 討論題綱 (一)/性清法師

1. [00′00″]~[05′37″] 是不是學任何一切東西,一定要跟一個有正確認識的人學,這樣才學得好?

2. [05′37″]~[11′26″] 老師說:「所以這個法的根源清淨,完全源自於說法者或者造論者他的殊勝條件,這一點就變得非常重要!」為什麼這一點非常重要?

【全廣第 2 輪】第 227 講 討論題綱 (二)/盧克宙學長

1. 請思考:
(1) 我們平常學一種知識,會在乎其法源及造者的清淨嗎?
(2) 有沒有「不必在乎法源和造者是否清淨」的學習?一定要舉出例子來,那些可能就是自己心中的邪宗。例如:修腳踏車、學會烤麵包......
(3) 這些例子有沒有和後世安樂、生死輪迴相關的?
(4) 所以,結論是?

2. 本題目消文是:以造者殊勝,來顯示法的根本源清淨。
(1) 這裡説的法是什麼?學了會有什麼好處?
(2) 這樣的法,要如何才算清淨?
(3) 法不清淨又會怎樣?

3. 這樣清淨的法:
(1) 為什麼要用造者殊勝來顯示法源清淨?人、法的關係是如何?
(2) 造者,他必須具備什麼條件?為什麼要?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第228講_4A廣論段落P2-L9 ~ P2-L10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第228講_4A廣論段落P2-L9 ~ P2-L10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28 (2020/06/04 ~ 06/07)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所言根本及直接造者
音檔 4A 02:31 ~ 05:16
廣論段落 P2-L9 ~ P2-L10 由是菩提道次引導分四……引導學徒之次第。
手抄頁/行 第1冊 P98-L8 ~ P99-LL3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98-L8 ~ P99-LL3 )
手抄段落 不過這個地方……我們要了解的。

【全廣 II】第228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好!我們接著聽下一段。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 寫:不過這個地方大家會說:「欸,那麼引導我們的佛最圓滿,何必還要你來造、他譯了呢?難道你還比佛強嗎?」現在很多人提出這個問題,這個話聽起來,是呀,我們想,對呀!所以現在有太多的人說:「啊,你不要去看那個論,難道造論的菩薩還強得過佛嗎?」我們一聽覺得對,然後你就不去看論了。這裡邊卻是有個大問題,這個我們在這裡解釋一下。 [00′40″]
  師父提出了這個問題。有的時候在聽法,聽著、聽著心裡出現一個疑問:「那是為什麼呢?」有的時候善知識講著、講著,講就講到那個疑問,那種感覺非常好,好像他聽到了你的疑問。像這裡我們的心裡嘀咕這個問題,說:「既然是說要得到最清淨圓滿的教法,那佛就最圓滿了,為什麼還要學論啊?就不用學論了!造論的菩薩還強得過佛嗎?」然後我們一聽,注意!我們一聽,看!發生什麼事了?「我們一聽覺得對」,然後產生一種結果,就是不去看論了。 [01′35″]

  這只是心裡的一個問題,但是它沒有被正確地解決的話,導致的結果就是不去看論。看起來輕輕划過的一個問題,但它導致的結果,可能這一輩子都不去讀誦詮釋佛經的論典。可是靠自力怎麼能夠趣入佛陀的密意呢?這樣的損失實在太過巨大!可它的源頭卻是一個疑問,乃至是一個輕率的回答,就能使一生空過,甚至走上覺得學論沒有用這樣的一個險途,造了很大的惡業! [02′22″]

  現在大家學《廣論》、學《南山律》,還有學五大論已經有點蔚然成風,可是二、三十年前應該漢地還沒有這樣的一個風氣。那個時候師父就提出這樣的觀點,讓我們認識到學論對了解佛經的重要性,尤其是不去看佛所授記的大菩薩寫的論的話,是沒法了解佛陀的密意。 [02′48″]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現在我們學五大論,有的學得很快,有的學得有點慢,那我們就會拿學得好的同學的筆記看。欸!第一天不明白,結果看了一下他的筆記,第二天就明白了。同班同學的那個筆記能超過善知識講的嗎?肯定不行,但是它卻給自己一個最大的幫忙,就是把不明白的地方弄明白了,這樣才能明白善知識的意思。我們經過一輪、一輪地學習,學習菩薩解釋的那些論典,會慢慢地靠近佛陀的密意。 [03′31″]

  然後師父說:這裡邊有個大問題。什麼樣的問題?接下來可以聽下一段。 [03′42″]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 寫:佛,說的法跟他內證的內容,有兩個絕不一樣的地方,這一點我們要認識。他內證的是完全圓滿的,千真萬確,所以就內證這一點來說,沒有一個人能比得過佛。菩薩當然不如,祖師更不如!但是他講的法卻有一個特質,是對不同的根性說的。他對小孩子,就講小孩子的法;對大人,對大人的法;然後對兩千多年以前的人講的法;對我們現在是另外一種法。佛自己是最圓滿的,可是他講出來的法所對的根性,跟你相應不相應?不一定相應,這第一點。不但在時間、空間,都有一大段的距離,在這種狀態當中,這個裡邊就有問題了。 [04′42″]
  理論上面我們應該了解,實際上呢,我們也看一下:是,佛說的法是絕對圓滿,千真萬確。因為說得圓滿,所以他對機也圓滿,所以凡是講到哪裡,一部經典上面,那個當機眾聽完了以後,大乘的,一定是很多人證無生法忍,最起碼的發菩提心;小乘的,得法眼淨、證阿羅漢,這個是佛真正圓滿的結果。表示什麼?那當機就有這樣的功效。假定不當機的話呢?對不起!所以「佛法不應機,等同閒言語」,如果不應機的話,那就是說空話一樣的。現在,我們不幸的是不應機,你看上去不一定有效,儘管你說你有了信心去看,有信心是有信心,你看是看了半天,如果你大乘根性,請問你得了無生法忍嗎?你發了菩提心嗎?小乘的,不要說羅漢果,你得了法眼淨嗎?沒有。那麼表示什麼?這個問題就在這個地方嘛!這事實也是這樣,這個我們要了解的。 [05′56″]
  看了這兩段,我提一個問題。師父說:「這一點我們要認識」,請問這一點是指什麼?有想到嗎?對!師父說:「佛,說的法跟他內證的內容,有兩個絕不一樣的地方,這一點我們要認識。」這一小段一開頭就把佛說的法,和佛陀內證的功德分開來談,這一點非常地明晰。接著講佛陀內證的功德,有八個字,看得到吧?「完全圓滿,千真萬確。」接著師父說:內證這一點,沒有一個人比得過佛。接著他說的法有什麼樣的特質呢?師父說:是對不同的根性說的。 [06′59″]

  說對小孩、對大人,後面又有一個說對兩千年前的人這樣講,對我們現在的人是另一種講法,你對這點有疑問嗎?兩千年前講的和現在講的在對機上會有差別嗎?我們怎麼去會通這個問題呢?大家可以想想哦! [07′25″]

  我們在看佛經的時候,比如讀《金剛經》、讀《妙法蓮華經》,有的讀《華嚴經》,讀很多經典,我們都看到過那上面講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些聽法眾都是這樣,說:哎呀!證得法眼淨、證得阿羅漢果,然後還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還有怎樣、怎樣的勝利。但是我們看了一遍佛經之後,甚至是看很多遍之後,就是看不懂佛陀在講什麼。 [08′04″]

  師父說:問題就在這個地方!什麼問題呢?為什麼我們不會像經典上的那些人一樣——佛在說法的時候他面前的那些弟子那樣,獲得那樣的證悟力?我們甚至聽不懂佛陀在講什麼。那聽不懂佛陀在講什麼的我們,又看到了經典的時候,要怎麼辦呢?你們在心裡困惑過吧?說念《金剛經》開悟,六祖開悟了、有一些人開悟了,我們《金剛經》念了很久也開悟不了,甚至學著、學著也不知道學到哪邊去了,如果沒有一個善知識沿著正確的次第引導自己的話,我們很難透過讀誦佛經就了解佛陀的密意。 [08′55″]

  從這個地方可以理解一下什麼叫當機、什麼叫不當機;不然我們就是在討論:「啊!什麼應機?我是什麼機也不知道啊!那怎麼辦呢?」那就看看能不能看懂佛經,能不能證得在佛經上當時應機的那些有情他們所證得的那些果位,我們能不能達到?如果達不到的話,佛說的那段法就是沒聽懂了。 [09′28″]

【全廣第 2 輪】第 228 講 討論題綱 (一)/如英法師

1. [00′00″]~[00′40″] 對於菩薩造論,很多人的疑問是什麼?有些學法的人,對於學論,有什麼錯誤的看法?

2. [00′40″]~[01′35″] 以上這些誤解,「我們一聽覺得對」,會產生什麼結果?

3. [01′35″]~[02′22″] 老師說:「看起來輕輕滑過的一個問題」,會導致什麼結果?這會導致哪些損失與後果?

4. [03′42″]~[04′42″] 師父如何解釋上面的問題?請整理師父的理路。


【全廣第 2 輪】第 228 講 討論題綱 (二)/性賢法師

1. [00′00″]~[00′40″] 我聽過這種說法嗎?我聽到時的反應是什麼?

2. [00′40″]~[03′31″] 為什麼靠自力不能趣入佛陀的密意呢?

3. [03′31″]~[05′56″] 「你不要去看那個論 ,難道造論的菩薩還強得過佛嗎 ?」 師父怎麼回答上述的問題?

4. [05′56″]~[07′25″] 為什麼師父將「佛說的法」和「內證的功德」分開來談 ?

5. [07′25″]~[09′28″] 為何我們不會像經典上的那些人一樣,獲得證悟力 ?

6.「你不要去看那個論,難道造論的菩薩還強得過佛嗎?」這個說法跟原文有什麼關係呢?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第229講_4A廣論段落P2-L9 ~ P2-L10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第229講_4A廣論段落P2-L9 ~ P2-L10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29 (2020/06/08 ~ 06/10)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所言根本及直接造者
音檔 4A 02:31 ~ 05:16
廣論段落 P2-L9 ~ P2-L10 由是菩提道次引導分四……引導學徒之次第。
手抄頁/行 第1冊 P98-L8 ~ P99-LL3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98-L8 ~ P99-LL3 )
手抄段落 不過這個地方……這個我們要了解的。

【全廣 II】第229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那如果你問:「我也遇到佛說的那段法了,我雖然沒有親耳聽到佛陀講,但是佛陀把他的法留在經典上,我也是看到了,那我不算應機嗎?」是看到了!比如說現在遇到宗大師教法,我們沒有聽到宗大師親自給我們講《菩提道次第廣論》,但是宗大師也說:思念我、對我有信心的弟子們,可以去看我寫的兩本顯密道次第。佛陀也有這樣的叮嚀,要去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00′39″]

  那看不懂,怎麼深入呢?問題就在這兒,浮面的意思都看不懂,如何深入呢?就像我們一開始,假如沒有人講《攝類學》,就把一本《攝類學》的著作翻譯過來學習,沒人教,看能不能學懂呢?所以現在還是需要有個人幫我們,對不對?祖師、菩薩的論是怎麼出現的?就是因為有看不懂的人。所以不是說佛宣講了經典之後,這個祖師還要再造論,好像為了填補什麼空缺。如果真的是為了填補空缺的話,那一定是學法的人不明白,所以菩薩、祖師們才來教我們。像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啊!很多祖師也是佛陀化現的,他就再來教我們,給我們設計更細密的階梯讓我們往上走。 [01′45″]

  三界有情最深的痛就是生死之痛,生死的根本就是自性執的無明;佛陀出世的目的就是為了解脫眾生的生死,而要解脫眾生的生死,就是要令眾生證達無自性。在所有所有的經典當中,《般若經》以最廣泛的理路探討無自性的道理,因此《般若經》是經中之王呀!《般若經》說:「如是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是一切咒王,最尊最勝、最上最妙,能伏一切,不為一切之所降伏。」佛陀在《般若經》中也叮囑阿難:「慶喜當知!除此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受持諸餘我所說法設有忘失,其罪尚輕。若於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不善受持,下至一句有所忘失,其罪甚重。」這是佛陀叮囑阿難的。然後又說:「慶喜當知!若於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下至一句能善受持不忘失者,獲福無量。」注意哦!能有一句受持不忘的,就獲福無量。一句和無量福,差距是多大?還有叮囑說:「若於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不善受持,下至一句有忘失者,所獲重罪同前福量。」就是忘了一句那個罪,也是無量,它這個因果是非常巨大的!還有說:「慶喜當知!若諸菩薩供養恭敬、尊重讚歎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則為現前供養恭敬、尊重讚歎我及十方三世諸佛。」如果菩薩能夠供養恭敬、尊重還有讚歎甚深般若波羅蜜多,則現前供養——不是觀想,是現前供養——恭敬、尊重讚歎釋迦佛及十方三世諸佛,供養《般若經》就等於供養無量諸佛,而且是現前供養,現前供養得到的福是很大的。 [04′26″]

  然後又說:「慶喜當知!若諸菩薩聞深般若波羅蜜多,起殷淨心恭敬愛樂,即於過去未來現在諸佛無上正等菩提,起殷淨心恭敬愛樂。慶喜!汝若愛樂於我、不捨於我,亦當愛樂、不捨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下至一句勿令忘失。」大家有沒有看到這一段?《般若經》在佛陀的心中,是何等的份量啊!他在叮囑阿難的時候用何等殷切之心啊!如果真的是愛樂佛陀、不捨佛陀的話,那麼就應該愛樂、不捨般若波羅蜜多甚深經典。而且他的標準──下至一句都不要忘,最好全記得!這是佛陀對我們的殷殷期待啊! [05′25″]

  大家還記不記得以前有講過玄奘大師翻譯《般若經》的那個公案?梵文版的《大般若經》總共有二十萬頌,因為弟子們的勸請,玄奘大師曾經一度想要簡譯,結果晚上就作了很恐怖的惡夢。隔天玄奘大師把夢境告訴大家,決定不要簡譯,當天晚上就夢見佛菩薩眉間放光,有很多吉祥的夢兆。所以玄奘大師不敢刪減梵文,一字不差、完整地翻譯了六百卷的《大般若經》。由此可見對於《般若經》慎重的程度,是多麼地殷重啊! [06′05″]

  《般若經》的內涵非常地廣,我們僅憑自力無法了解,佛菩薩為了令我們了解《般若經》的顯義空性和隱義現觀的密意,所以才有《現觀莊嚴論》、《道炬論》、《菩提道次第廣論》出現於世。這些論是為什麼而出現的?就是為了應我們的機啊!可以極大地、根本性地幫助我們了解佛陀的密意,讓我們在各自修行的緣起點上都有一個下腳處。所以這些論的出現,正是佛菩薩悲心和智慧的體現啊!而對於值遇這些論的我們來說,該是多麼地難能可貴! [06′50″]

  論,具足修改、救護兩種功德——修改我們的相續,救護我們的生死。我們一起好好用功吧!否則何以報佛恩?何以報師恩?何以報父母恩啊? [07′12″]

【全廣第 2 輪】第 229 講 討論題綱 (一)/如華法師

1. 在此講中,老師引用哪幾段《般若經》的內容?分別講述哪些重要概念?對自己有何幫助?

2. 在 228 講,師父提到「佛所說法與內在所證」的同、異之處,為何老師在此要特別引述《般若經》的文義呢?

【全廣第 2 輪】第 229 講 討論題綱 (二)/盧克宙學長

1.
(1) 什麼是「應機」的行相?
(2) 我是廣論的「應機」眾嗎?
(3) 不管是不是,接下來要怎麼做?

2.
(1) 請問為什麼般若經是「經中之王」?
(2) 老師在此以「般若經」為喻,和「為顯法源淨故開示造者殊勝」的關係為何?
(3) 老師在此以「般若經」為喻,和我們學廣論的關係為何?

3.
(1) 您覺得老師為什麼這麼不辭辛勞的為我們講解全廣?
(2) 我們應該如何學全廣?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7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全廣 II】第230講_舊版4A第1冊 P99-LL2 ~ P100-LL5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全廣 II】第230講_舊版4A第1冊 P99-LL2 ~ P100-LL5
來源:全球廣論II



講次 0230 (2020/06/11 ~ 06/14)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所言根本及直接造者
音檔 4A 05:16 ~ 07:13
廣論段落 P2-L9 ~ P2-L10 由是菩提道次引導分四……引導學徒之次第。
手抄頁/行 第1冊 P99-LL2 ~ P100-LL5 ( 2016 南普陀版:第1冊 P99-LL2 ~ P100-LL5 )
手抄段落 再說,他因為……一個基本的認識!

【全廣 II】第230講{廣海明月}
真如老師講授

 好!我們接著聽下一段。

  
師父上日下常老和尚 寫:再說,他因為是當不同根性的機,所以這部經典裡面說這樣的一個法門,那部經典裡面說這樣的一個法門,這個法門是整個修行過程當中的一個部分,一個關鍵所在。譬如說《金剛經》那是破空,就是對「著有」的人怎麼樣教你破這個,這樣的觀點。不同的經典有它不同的說法,拿我們如果學不好的話,學了這個呢變成功什麼?斷章取義。這個斷章取義是修學過程當中是最嚴重的,是一個大缺失!所以你不認識這一點,你也以為如此——好、好、好!那麼,必定要經過這個圓滿的教授傳承,說明這個內容,那時候你才曉得:喔,原來這樣的!教你自己去學是斷章取義,等到這個善巧的解釋明白了以後,然後用到你身上的恰如其分哪!這個所以能夠把「斷章取義」變成功「恰如其分」要靠什麼?要靠這個引導的人哪,這一點我們必須要了解,這樣。所以這個上面我們要了解:哪、哪!有這個特點在,這個特點在。要不然的話我們難免會引起誤解,引起了誤解就失去了大利益!所以他現在說,喔,這個造者殊勝。尤其這個圓滿的教法,你將來看一下,那個才曉得它所講的這個殊勝,殊勝到什麼程度,為什麼它這個法這麼好!這個對我們是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基本的認識! [02′04″]
  問大家一個問題:不同的經典它會闡述不同的法門,舉了《金剛經》說對「著有」的人,要怎麼樣地去破他這個執著。然後接著說:「不同的經典有它不同的說法,拿我們如果學不好的話,學了這個呢變成功什麼?」師父有四個字,還記得吧?「斷章取義」。那麼斷章取義,師父又說是修學過程中最嚴重的什麼呢?對!一個大的缺失。如果不認識這一點,我們可能還會以為沒有問題——好、好、好。但是要怎麼樣能夠避免這個大的缺失呢?師父說:「必定要經過這個圓滿的教授傳承,說明這個內容,那個時候你才曉得:喔,原來這樣的!」 [03′06″]

  這裡邊揭示了一個問題,說:自己去學的話,師父說會學成斷章取義;善巧者為自己解釋了之後,用到自己的身上才叫恰如其分。那麼從「斷章取義」到「恰如其分」,中間的過渡最重要的是要靠什麼呢?「要靠這個引導的人哪!」接著師父又說:「這一點我們必須要了解。」「要不然的話我們難免會引起誤解」,引起了誤解之後,誰失去了利益呢?我們會失去非常大的利益! [03′53″]

  像這一點,賽倉大師在他所著的《中觀筆記》中說:「最初沒有聞思就修習奢摩他」,沒有聞思就開始直接修定。「要生起也並不是很困難,一、兩年就能生起」,修定也不是很困難的。但是賽倉大師接著說:「但是壽量無法確定,無法將奢摩他轉為道用便死亡的話,由於奢摩他的力量會投生於色界等處,對於異生來說那裡是無暇處,是不好的!」 [04′27″]

  像我們一開始學習的時候都很想學打坐。我當初也是,非常非常想學習打坐,認為打坐就像佛陀那樣可以開悟,開悟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尤其是解決生老病死。但是到底死結結在哪裡?悟——到底悟什麼?都是不知道的,以為一打坐就可以解決。 [04′49″]

  其實我們學習〈奢摩他〉、〈毘缽舍那〉的時候,就知道從止到觀它的問題一層一層的,是非常非常嚴謹的一個次第。但是如果一個最初的入門者什麼都沒有聞思,就去學習奢摩他的話,可能並不了解真正要修學奢摩他的意義。甚至到最後會把奢摩他看成是慧分——它是定分,結果看成是慧分;甚至有的人連奢摩他沒生起也不知道,以為就是生起奢摩他。這裡舉的還是生起奢摩他了,但是奢摩他沒有轉為道用,他只是來生投生在色界了,結果對於一個凡夫來說那裡還成了無暇處——投生色界之後沒法修行了,所以是不好的! [05′35″]

  所以像格魯派就會致力於什麼?一定要透過聞思確定教法的扼要,不是一開始就要修定,大家都知道這個特點。一開始要透過聞思確定教法的扼要,之後要修持不共外道的奢摩他,這是個特法。但是不了解這個特法的人會覺得這是個缺點,好像怎麼都不修定?先廣大聞思,然後把修定轉為解脫生死的這個力量,而不要成為一個投到無暇處的力量,這樣的話,對我們來生來說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所以賽倉大師在他的《中觀筆記》裡這樣的一段說法,恰恰是說中了我們很多人的心病吧!大家可以捫心自問一下。這就是一種教授,這就是一種有祖師、菩薩的教授的特點。 [06′29″]

  像妙音笑大師在他所著的《大中觀》中也說:「想成為智者與不讀大經大論,這兩者是自相矛盾。因此,應該了解到以此開啟慧眼,進而仔細地抉擇宗大師父子的論著,那麼一切智智就在手中。」這都是智者所說的話,為什麼要去聞思,要去了解這麼多?乃至我們要學《廣論》的時候,還要學為了顯示法的根源開示造者殊勝,為什麼要學這些? [07′02″]

  再舉一個例子,在宗大師所著的《入中論善顯密意疏》中也說過:「因此大乘行者,如同《中論》中所說,對於成立一個事物的無諦實,也是用無邊不同能立的正理來成立的,所以對於真實義而言,智慧是非常廣博的;對於小乘行者,他用簡略的正理,以量來成立真實義,也不會像大乘的行者那樣修持,所以對於真實義而言,智慧並不廣博。因此才會提到廣略修持無我、圓不圓滿這些差別。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別,是因為聲聞、獨覺只是為了斷除煩惱而精進,只要證得真實義簡略的意涵就夠了,不用學太廣;而大乘行者為了要斷除所知障,必須要對真實義增廣智慧,而令智慧極為廣博。」 [07′59″]

  像宗大師在《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裡,乃至妙音笑大師、賽倉大師的這些觀點,如果我們不廣泛地學論,是不會得到這樣的見解的。我們自己看經典,會得出這樣的見解嗎?任何一個內心的迷惘、對於經典的誤解之處,都會把我們陷溺在那裡,可能還不是陷一生。我們自己陷在那兒之後,可能覺得自己的見解是正確的,還會去跟別人宣說,把別人也引導到一個險處。 [08′29″]

  所以能夠學習這些祖師們寫的論典,尤其是對佛經引導我們凡夫如何次第而進,進而走大乘、了解空性。什麼時候修定更為恰當,祖師們做了非常精確的一個抉擇。所以對我們這些後學來說,能讀到這樣的就少走多少年的彎路,是非常非常幸運的! [08′56″]

  所以師父說:「為什麼它這個法這麼好!」可以看到師父講到這邊的時候,好像很振奮、很激動的感覺。一提到宗大師的教法,師父常常都是非常非常地感動、非常非常振奮地給我們說:「這個法實在是太美了!」因為這裡邊有無邊的正理抉擇,就像配好的藥一樣,拿來吃就可以了,不用我們再去找,萬一找錯了就麻煩了!所以一定要為自己能遇到這樣清淨圓滿的教授,在心裡悄悄地鼓掌,然後感恩佛菩薩。 [09′34″]

  如果沒有宗大師寫《廣論》的話,我們深入經藏,把佛陀所有的《大藏經》讀一遍,能不能讀出三主要道?能不能讀懂空性?甚至能不能讀懂大乘發心對於成佛次第的重要性?乃至先聞思,還是上來就修止,哪個對我們更好、更划算呢?這些祖師幫我們抉擇完了,我們學習得是不是輕巧多了呢?儘管我們可能會對這樣的抉擇說:「是這樣嗎?」你再去看看經典,看能不能得出比宗大師、比妙音笑大師更精彩的結論呢? [10′09″]

【全廣第 2 輪】第 230 講 討論題綱 (一)/如英法師

1. [00′00″]~[02′04″]
(1) 不同經典有不同說法,我們如果學不好,可能會學成「斷章取義」。請問何謂「斷章取義」?
(2)「斷章取義」為什麼是修學過程中最嚴重的過失?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是什麼?

2. [03′53″]~[05′35″] 賽倉大師在《中觀筆記》中說:「最初沒有聞思就修習奢摩他……」,沒有聞思就開始直接修定,容易有何過失?

3. [05′35″]~[06′29″] 格魯派對於聞思與修定這兩者,修習的次第關係,看法是什麼?祖師、菩薩重視這個次第嗎?


【全廣第 2 輪】第 230 講 討論題綱 (二)/性賢法師

1. [00′00″]~[02′04″] 複習師父開示

2. [06′29″]~[08′29″]
(1) 妙音笑大師在《大中觀》中說:「想成為智者與不讀大經大論,這兩者是自相矛盾。」請思考:我想成為智者嗎?我如何成為智者?

(2) 這講提及宗大師、妙音笑大師、賽倉大師的觀點是指哪些呢?我自己看經典會得出這樣的見解嗎?

3. [08′29″]~[10′09″] 為什麼一提到宗大師的教法,師父都是非常非常地感動?
圖檔
發表主題 主題已鎖定

回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