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第201講~第300講【全廣 II】

福智廣論|宗大師:【今勤瑜伽多寡聞 廣聞不善於修要 觀視佛語多片眼 復乏理辯教義力】 布施、持戒、忍辱、精進、靜慮、般若般羅密
版面規則
此區專為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所設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第276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01-L8 ~ P103-L4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276講 277講 278講 279講 280講
281講 282講 283講 284講 285講 286講 287講 288講 289講 290講



廣海明月第276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01-L8 ~ P103-L4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第276講【全廣 II】



講次: 0276 (2020/11/19 ~ 11/22)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圓滿種中受生事理
廣論段落:廣論段落 P2-L13 ~ P3-L4 其殊勝分三……
即現至尊師。」
入門段落:第1冊 P101-L8 ~ P103-L4 這「國王的受用饒盛......
這一科就講完了。





{廣海明月}第276講【全廣 II】
真如老師講授

  接著應該再介紹這個王宮的主人,就是國王。這個國王「受用位饒盛,等支那東君」。講到支那東君了,支那東君是什麼意思呢?又有很多說法,巴梭法王的箋註裡就有很多。說這個國王的地位和支那的國王一樣。什麼是「支那」呢?藏語的「支那」和「支嘎」中的「支那」,現在我們指的就是中國。關於「東君」也有很多疑點、有很多說法,有人說「東君」是漢語,就是「東貴」——東方的貴人,這是一種說法。還有人說是「東漢」,但這個說法時間是對不起來的,為什麼呢?因為譯師造這個讚的時候,覺窩傑阿底峽尊者進入藏區那時候大約是宋朝初期,所以應該不是「東漢」。 [00′54″]

  藏文裡邊「東君」的「東」,就是我們數字裡的「千」的意思。巴梭法王在這點上又寫了很多註釋。那麼現在關於「東君」到底什麼意思呢?有很多說法。「此義或謂」,說這是一種說法,並不代表絕對正確。「有象黃之象名為君,千象之中方得其一」,就是在千隻大象之中,會有一頭具象黃的大象,而這個國王有一千隻這樣的大象,所以稱為「東君」。這個說法,就是以擁有多少象來形容這個國王富饒的程度,所以稱為東君,就是指這樣的富盛。 [01′44″]

  有人會覺得不是這樣的,「有謂於千輻金輪之一一輻上,各置一饌,來奉王前,轉動其輪,王但能噉其前之食,不堪更食,故名為君。」又一個說法!這個說法好像有一個精美的設計,就是關於國王是怎麼吃飯的。這個國王到底有多富呢?說看看他的餐桌、是怎麼吃飯?國王的餐桌上有千輻金輪——用金子做的千輻金輪,形狀有點像千瓣花瓣那樣子,看起來是很精美的藝術品,有千瓣花瓣。那個千瓣花瓣是幹什麼呢?在每一朵花瓣上就擺放著各種各樣的美食,這樣吃一餐。這個「千」應該是一個計數詞,可能很多。 [02′39″]

  國王用餐的時候,這個千輻金輪還會轉,可能像我們現在的旋轉餐桌一樣。現在的旋轉餐桌已經各家都有了,那時候這個國王他的那個餐桌是金子做的,而且是像有很多花瓣構成的金輪。當那個金輪旋轉的時候,旋轉一個菜到這個國王面前。說請國王隨意享用,因此就叫「東君」。但是巴梭法王又說上面所說都不正確!聽到這裡你們會怎麼想?哇!聽得這麼高興,結果還是不對的。 [03′15″]

  那接下來是什麼?「所謂東君,就是這個國王的稱謂而已」,因為就是國王的一個名字稱呼他,就是最初命名者隨意取的名字,並沒有其他意思。比如說具有熱性而會燃燒的東西叫什麼呢?叫火。那為什麼叫「火」呢?不知道你們小時候有沒有問過這個問題?也沒有什麼理由,就是一個最初隨意取的名字。我們說為什麼叫「水」?為什麼叫「火」?天為什麼叫「天」?地為什麼叫「地」?還有我小時候問什麼呢?「爸爸,為什麼會叫你『爸爸』?」我爸爸就會講一堆。然後這個問題會被一直重複地問。 [03′56″]

  巴梭法王在這裡邊認為:這東君沒有什麼特別的意思,就是隨意稱取的一個名字而已。「然余勝上師云:」「這是國王自己的名字而已,而不是其他的意思」,這個說法也不是巴梭法王自己說的,是巴梭法王的上師告訴他的。就像我們前面說的,最後弟子還是聽上師的承許這樣傳承下來。 [04′24″]

  所以那麼「東君」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你可以想他很富,因為王宮很大、廣博。到底是有沒有一千頭大象呢?一千頭有象黃的大象;還有吃飯的時候轉動金輪;還有說就是他的名字,這幾種。你可以展開你的想像力。總之,這位國王還沒見到,就已經可以想像:哇!這是非常非常有權勢的、非常非常富貴的一個國王! [04′54″]

  下面就該到了國王的名字——「其國王善勝」,國王的名字為善勝。「妃名吉祥光」,王妃的名字就叫吉祥光。注意!為什麼要介紹國王和他的王妃呢?因為我們在介紹阿底峽,這是阿底峽尊者的父王和母后的名字。父母有三個兒子,就有三個王子;大兒子、大王子名為蓮花藏,次子名為月藏,小兒子就叫吉祥藏。 [05′35″]

  那麼大家可能想:啊,到底這三個王子中哪一個是阿底峽尊者呢?寫到這兒之後,就開始介紹太子:「」就是蓮花藏,對吧?剛才有說。「蓮花藏,有五妃九子。長子福吉祥」,蓮花藏太子有五妃九子;這個太子的長子福吉祥,他是跟阿底峽尊者什麼關係呢?應該是阿底峽尊者的侄子,對吧?他的侄子。為什麼單單介紹了他呢?「現時大善巧,稱為陀那喜」,這個長子應該是一位居士、優婆塞身。傳說他非常地博學,就像班智達們所通達的那樣,無餘通曉一切波羅蜜乘教授。所以他雖然身是「近事」,他是近事的班智達,他不是出家人。那麼這個介紹了應該是國王的孫子對吧?王孫。 [06′44″]

  接下來要介紹善勝國王的幼子,太子介紹完了,然後就幼子。「幼子吉祥藏,苾芻比贊札」,是位比丘。「贊札」譯為「精進月」,月亮的月。這個名字其實滿美的!精進月。那為什麼取名字叫精進月呢?不知道是不是能想像:這個月亮穿雲破霧,要給黑暗的人帶來光明,所以它很精進地一直在天空中照亮。我很喜歡月亮,所以看到精進月很生歡喜心! [07′26″]

  「此師善巧密咒教授」,他善巧密咒乘的教授到什麼程度呢?「能化出真實壇城」,他獲得密咒的殊勝成就,能憑著自己的能力將壇城真實地變現出來。這位精進月比丘,就是這個小王子,他之後也來西藏了,曾在拉薩附近的「堆隆措昧」這個地方做什麼了呢?他使用咒術降雹,那是表演神通嗎?大家都知道密勒日巴尊者也降雹,但是這個降雹不知道是做什麼,要以後看看《阿底峽尊者傳》。之後又到過「雅隆」,在「昂雪之龍寺示寂」,就是示寂在西藏。這是國王善勝的小王子。 [08′20″]

  那麼王太子介紹了、小王子介紹了,因為國王總共有三個兒子,中間的那個就是二王子——「善勝次子月藏者,即現至尊覺窩」。二王子就是阿底峽尊者,他原來叫月藏,月亮的月。 [08′44″]

  到此我們可以想一下:阿底峽尊者的父母親的名諱,乃至他出生的王都有多大,國王富庶到什麼程度,國王世系的族譜,然後就出現了。你看他們家裡邊,阿底峽尊者和他的弟弟都是成就者,對吧?都是大成就者。而且阿底峽尊者和他弟弟都去了拉薩,這個可能以後在傳記裡看一看,他的弟弟為什麼去藏地的呢?還有王太子的其中一個兒子也是大善巧者,通曉一切波羅蜜多乘。所以這個王族,看來他們的王子還有王孫們很多都精通佛法,而且都不是一般的精通。可以說「圓滿種中受生事理」,這個「圓滿」二字,說「富貴學道難」,在此就不是這樣寫的了。他們很富貴,但是他們都是成就者。所以禮敬在圓滿種中受生的阿底峽尊者,還有來到西藏的弟弟。在歷史上有很多祖師都是王子出身的,對不對?所以我們要努力地修行。 [10′02″]

  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阿底峽尊者出生在這麼富貴的地方,在王宮裡邊,他的父親富成這樣子,但是他以後出家,到了西藏窮成那樣的一個地方。大家都知道,他最後都是住在聶塘寺,聶塘寺我們去朝禮的時候覺得是很小的,不知道阿底峽尊者來的時候大不大?看起來是很小的。所以從這樣富庶的王宮,然後經歷這樣的艱辛和挫折來到西藏,只是這個生活外境的一個轉換,他本人要跨越何等一個適應程度的艱辛,我在前一講有講過。所以越是看他「圓滿種中受生」的這個故事,你要想到他來西藏為了把教法傳持下來,應該說奉獻了他自己的一切。 [11′02″]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第277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03-L5 ~ P104-L2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第277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03-L5 ~ P104-L2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第277講【全廣 II】



講次: 0277 (2020/11/23 ~ 11/25)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3-L5 ~ P3-L8 獲得功德事理分二……美譽遍揚。
入門段落:第1冊 P103-L5 ~ P104-L2 獲得功德事理,
分二......美譽遍揚。
備註: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 第1冊 P104-註釋⑦完 賢護 佛世在家菩薩……描述此菩薩的功德。


{廣海明月}第277講【全廣 II】
真如老師講授

  好!今天我們接著往下學。學到阿底峽尊者的功德,就是「獲得功德事理,分二:一、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二、如理修行獲證功德事理。」在這之前我想問大家:還記不記得講《阿底峽尊者傳》的時候,說阿底峽尊者在佛世的時候是哪位菩薩?賢護菩薩,對吧?關於賢護菩薩,可以略略地講一下。 [00′34″]

  在佛世的時候,他是一位在家菩薩,他還有一個名字叫善守。在隋朝的闍那崛多譯的那個《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中有記載:在佛世的王舍城中,有一位優婆塞,名為賢護,為大眾中的上首,受持五戒,具足威儀,長久以來行菩薩道,往昔已曾供養無量諸佛,種諸善根,於法敬重聽聞受持。最精采的是他常行頭陀行——他是一個在家菩薩,常行頭陀行,教化諸位菩薩。他隨意可以得見一切諸佛,發廣大願行深妙行。他的菩提心非常非常地堅固,猶如金剛一樣,廣大妙行不可稱量。 [01′40″]

  在闍那崛多所譯的《大寶積經》中有記載:佛在王舍城時,有一個巨富長者,這位巨富長者之子就是賢護,由於往昔的福德因緣,他的身形殊妙柔軟,受用的資財跟帝釋天比,都勝過了帝釋天王。另外,還有後秦鳩摩羅什所譯的《大智度論》中說:「善守菩薩是王舍城舊人,白衣菩薩中最大。」像《般舟三昧經》,還有《大佛頂首楞嚴經》等,都有描述這位菩薩的功德。這就是阿底峽尊者的本生,就有記載的本生。 [02′34″]

  接下來我們開始一起學獲教功德事理和獲證功德事理。「獲得功德事理」中就分了兩個科判,一個是「知見廣博獲教功德事理」,還有一個「如理修行獲證功德事理」,在宣說阿底峽尊者教證兩種功德。一般而言,佛陀的教法不出於教證兩種正法,而覺窩傑具德阿底峽尊者具足全部的教證功德,所以成為全佛教的教主。 [03′06″]

  我講這些是在《四家合註入門》的 103 頁,接下來我們要往下看這一段。今初、學習共通明處者:如《讚》云:「二十一歲中,善巧共通六十四,技術及一切,工處善構言,及一切諸量。」謂於二十一歲以內,學習內外四共明處:聲明、因明、工巧業明,及醫方明,善巧究竟。特如大卓壟巴云,十五歲時,僅聞一次《正理滴論》,與一黠慧戲論外道興辯,令彼墮伏,美譽遍揚。 [03′50″]

  在一開始的時候說:「今初學習共通明處者:如《讚》云」,這個《讚》還是那措譯師寫的《八十讚》。關於那措譯師到底是誰呢?他是噶當派的祖師,在公元 1011 年到 1064 年這個中間。他本名戒勝,生在阿里地區的種迦拉東,那措就是他的族姓。出家後成為藏地有名的律師。他非常地幸運,二十七歲到印度迎請阿底峽尊者——二十七歲是有些同學完成五大論的年齡,他去印度迎請阿底峽尊者。從此如理依止阿底峽尊者十九年,並且擔任阿底峽尊者的翻譯。所以藏地現有的阿底峽尊者所傳的大部分傳承,都是透過他才獲得的,因此對藏人具有無比的恩德。 [04′58″]

  所以,《八十讚》就是那措譯師他寫的,是讚歎阿底峽尊者的頌文,總共八十偈。前幾天說以前還沒有漢譯,現在已經譯完了。主要是他依循阿底峽尊者的生平,描述尊者的戒、定、慧三學的成就,以及在印度西藏所作的廣大事業。 [05′21″]

  在那措譯師還沒有造這個《八十讚》之前,地藏班智達也曾著作過文筆類似的讚頌,所以傳言此師——有這樣一種說法,是依據地藏班智達所著的讚頌而作的讚頌,但是這是一種傳言。還有一種想法,我看到這的時候在想:因為他依止阿底峽尊者十九年,二十七歲到印度去迎請阿底峽尊者,而且擔任翻譯,所以這裡邊的「如理依止」一定是生起了很稀有的信心,在這種狀態下他對於尊者的功德一定是了解很多的。但是祖師們的作法通常都是很注重傳承,會看先輩祖師怎麼寫,然後就他理解而作的。所以無論說法如何,我們能夠看到那措譯師寫的《八十讚》——這麼親密地依止阿底峽尊者十九年的一個人,他寫的《八十讚》——會覺得三生有幸,實屬難得! [06′30″]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第278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04-L3 ~ P104-LL4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第278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04-L3 ~ P104-LL4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第278講【全廣 II】



講次:0278  (2020/11/26 ~ 11/29)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3-L5 ~ P3-L8 獲得功德事理分二……
美譽遍揚。
入門段落:第1冊 P104-L3 ~ P104-LL4 「今初」,
就是說明......美譽遍揚」。
備註: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 P111-LL7註釋③~ P112-L8註釋
⑥ 六十四技術 古代印度的藝術技能……闡述佛語密意。



{廣海明月}第278講【全廣 II】
真如老師講授

  上次我們講到「學習共通明處者:如《讚》云」,這個《讚》,和作讚的譯師。然後翻到 104 頁,看仁波切的講記,說:「今初」,就是「學習共通明處」的道理。「如《讚》云:『二十一歲中,善巧六十四,技術及一切,工處善構言,及一切諸量。』」這全部都是共通明處,無論內外道都學習,所以是「共通」的。那麼首先我們就會接觸到「六十四技術」,這裡邊說各式各樣的技術,那我給大家稍稍講一下這個六十四技術。 [00′45″]

  古代印度的這個藝術技能、工巧明的這個技術三十種,列舉一下:文字、手藝——不知道是不是跟中國的那個手藝是一樣的,各種各樣的手藝。數目、計算,還有梳妝,這也是一大藝術。還有步武,步伐的步、武術的武。接著好像是到了兵器的部分——使鈎,就是怎麼樣使用鈎子,舞劍,還有拋繩。 [01′20″]

  接下來就是射箭、前刺——往前刺,後引、砍殺、撕裂、穿戳、遠射中的、中的出聲、射中要害、射成不治——武林高手打人的時候,他都有分寸,如果你練成了功夫,把人打死是非常容易的,把人打到重傷也很容易,但是要打輕的是很不容易的,那個就是要控制你的發力。比如說想教訓一下那個欺負人的人,或者品性不良的人,但是出手不能致命或者不能造成重傷,而那個力度的拿捏通常都是非常難練的武功。所以你看這裡邊有射中要害、射成不治、射成重傷,這都有分寸。 [02′10″]

  接著就是跳躍、拳擊,拳擊——不知道是不是現在那種拳擊,還是古印度那時候什麼拳擊?接著賽跑,現在全世界運動大會都在進行賽跑;接著游泳。阿底峽尊者就是王子,你看,他在二十一歲以內這些全學! [02′30″]

  渡越,這個渡是三點水的渡,不知道是不是划船還有涉水什麼的?乘象,我們現在沒有生在有很多大象地方,大象那麼高,爬上去坐在上面,牠慢慢地走,要不掉下來可能也要練一下,可能是古代的人還要練習在那個大象上射箭,還有做各種動作。乘象、騎馬,還有造車,接著還有造弓箭、角力,共三十種。 [03′01″]

  在演唱、樂器的技術有十八種:演唱、樂器舞蹈;擊鼓,鼓就有這麼多——擊鼓、打腰鼓、擊小鼓、擊大鼓;還有敲鑼、彈單弦、打單面腰鼓、擊鐵鈸、擊銅鈸、彈三弦——不知道是不是跟中國的三弦一樣的?還有擊木古達鼓、鐃鈸伴奏、擊小鈸、合奏——可能是很多人要陪著王子一起練;還有彈琵琶,然後吹管樂,共十八種。 [03′41″]

  大家可以想想,這些要安排在一個王子的學習之中。因為他出生在皇族,可能當代最出色的老師都會雲集在王宮教他,應該這樣吧?因為是那麼有福報!光是一個射箭學完,就要很久! [03′59″]

  接下來到了聲樂技術七種,這裡邊有六和、仙曲、繞地、中令、五合、奮志、近聞,共七種。舞蹈技術共九種,這裡邊前面也講過舞蹈,要再分:媚態、英姿、醜態三種為身技;猛厲、嬉笑、威脅三種為口技;還有悲憫、憤怒、和善三種為心技。它分身、口、心。四種技術總合起來就是「六十四技術」。我們大家可以想一想:二十一歲以內把這麼多東西學完,非常地忙碌啊!會不會?大家覺得呢?六十四種技術都學完了! [04′43″]

  「工處」就是種種眾多的工巧,「善構言」就是指梵語,「量學」也是共通的,外道徒也會學量學。在二十一歲中就已經把這些——注意——全部學完了,這是譯師在讚文中說的。後面宗喀巴大師也就解釋說:「謂於二十一歲以內,學習內外四共明處:聲明、因明、工巧業明,及醫方明,善巧究竟。」 [05′16″]

  「特如大卓壟巴云」,在十五歲的時候就聽一次《正理滴論》,「僅聞一次《正理滴論》」——就是阿底峽尊者聽了一次《正理滴論》,就跟一個外道辯論,把外道辯敗了。 [05′31″]

  那麼《正理滴論》到底是一本什麼書前面我有講過了,大家有沒有記得?七部量論中有如主體一般的有三部論,對吧?《釋量論》、《定量論》,還有什麼?《正理滴論》。誰寫的啊?法稱論師,對吧?法稱論師就是二勝六莊嚴之一,他生在七世紀的印度南方。許多密續中都有授記,說他是普賢菩薩的化身,所以他所著的釋論都能夠無顛倒地闡述佛語的密意。 [06′07″]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第279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04-LL6 ~ P105-L8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第279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04-LL6 ~ P105-L8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第279講【全廣 II】



講次:0279 (2020/11/30 ~ 12/02)
科判:道前基礎
主題: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3-L5 ~ P3-L8 獲得功德事理分二
……美譽遍揚。
入門段落:第1冊 P104-LL6 ~ P105-L8 《正理滴論》是一部
量論......稱為智密金剛。
備註: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 P112-L8註釋⑥~ P112-LL6
註釋⑥ 令諸眾生得入善道。




{廣海明月}第279講【全廣 II】
真如老師講授


  法稱論師的父親是一個外道婆羅門,他自幼很聰明、敏捷,嫻習工巧、醫方、聲明等,還有對於外道的典籍、外道的宗義也很善巧,在十八歲的時候他就已經通達了一切外道宗義,深受諸外道婆羅門喜愛。後來有機緣聽了少許佛經,就覺察到外道的論典有諸多的非理之處,於是對聖教深生信解,他想去找他的老師,就前往依止法護論師出家了。 [00′44″]

  出家精研三藏,可是還是覺得意猶未足,又從善達《集量論》的自在軍論師聽過三次《集量論》。第一次聽完了之後,就完全地通曉自在軍的密意;再聽一遍的時候,就通曉了《集量論》的作者陳那論師的密意;第三次聽,就發現他的老師自在軍論師承許的是有一些錯誤的。他啟白了論師之後,他的上師非常歡喜,這裡邊寫「大喜過望」!然後就依照他的老師指示造了《釋量論》。 [01′25″]

  之後,他想要破除外道宗義。要破除外道宗義的話,得知道外道宗義是什麼,那時候就聽說婆羅門鳩摩羅梨羅非常善巧通達外道典籍。可是這個人他那些隱密的詞語除了他的妻兒是不傳的,所以沒辦法親近他了解外道的宗義。結果法稱論師就喬裝打扮變成了奴僕,到他們家裡伺候他們,然後勤做家務。你看看為了學習!他非常非常勤勞,深得婆羅門妻子的信任,得以請問宗義要處——就問到了那些!他一邊承侍那個外道,一方面徹底了解了外道宗義。後來就在王宮與鳩摩羅梨羅辯論,以正理廣破他的宗,結果令這個外道信了佛教了。 [02′32″]

  後來就有一個商羯羅婆羅門,於鹿野苑與他辯論,然後這個婆羅門就失敗了。不知道是個性太過剛烈還是怎樣,他辯敗了之後居然就去自殺了!怎麼自殺的?就去投恆河自殺,懷著不知道一種什麼樣的心情去投河自盡。隔年就投生為他徒弟的兒子,十六年之後他又長成一個小大人,又來找法稱論師辯論了,這絕對是生死之戰!結果又敗了。又敗了之後,他又做什麼?他又再度地投河。不知道是不是又去投恆河了? [03′20″]

  然後他又再轉世了,十二年之後,他要再跟法稱論師大戰!想想,他已經來回折騰三次了,投生、轉世這樣三次,法稱論師已經年邁了。然後年邁的法稱論師再次地出戰,結果法稱論師又勝出了!這回可能是勸他吧,我不知道那個情節是怎麼樣的,終於令他皈信了佛教,沒有再去死了,就徹底皈信佛教。大家可以想想,我為什麼要給大家講一下法稱論師何許人也?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的《正理滴論》! [04′04″]

  在這個期間,法稱論師在華嚴王的護持下,著作七部量論。窮盡畢生之力,他唯一的所求就是希望在聖教衰微的那個地方,再把聖教振興起來。由於法稱論師廣大勸發——他的廣大願,皈依佛教的僧俗將近十萬人之多。後來就在伽陵伽羅建了一個寺院,廣宣正法,令諸眾生得入善道。 [04′38″]

  就是這樣的一個論師他寫的《正理滴論》。阿底峽尊者聽了一遍,一遍喔!就把那個外道戰敗了,所以不是一般的聰明!這是在寫阿底峽尊者的二十一歲學習,乃至他僅聽一次《正理滴論》就把外道辯敗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05′08″]

  接著就該到了阿底峽尊者「學習密咒之理:於其邦伽羅黑山道場瑜伽自在、親見歡喜金剛尊身、獲得金剛空行佛母授記之尊重羅睺羅毱多,羅睺羅隱或密。〕前,具足請受一切灌頂,立密諱為智密金剛。」 [05′31″]

  我們看 105 頁,仁波切的講記裡說:其次,「學習密咒之理」,就是在學習顯密兩種教法之中,有關學習密咒的狀況。在「邦伽羅黑山道場」,就是在邦伽羅城內,一座因地得名的這個寺院。那麼什麼叫「瑜伽自在」呢?就是獲得密咒的成就。然後「親見歡喜金剛,獲得金剛空性佛母授記」,都是形容他的老師,誰呀?「羅睺羅毱多前,請受一切灌頂」。阿底峽尊者這位上師的梵語名為「羅睺羅毱多」,又稱為「羅睺羅隱」或「羅睺羅密」。阿底峽尊者就跟在這位上師面前聽聞,得到喜金剛的一切灌頂。仁波切說雖然沒有說是喜金剛,但應該是這樣。「立密諱為智密金剛」,尊者灌頂後得到的密名就是「智密金剛」。 [06′27″]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第280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05-L9 ~ P106-LL1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第280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05-L9 ~ P106-LL1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第280講【全廣 II】



講次: 0280 (2020/12/03 ~ 12/06)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3-L5 ~ P3-L8 獲得功德事理分二……美譽遍揚。
入門段落:第1冊 P105-L9 ~ P106-LL1 二十九歲以內......否則不可能會有的。」
備註: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第1冊 P114-LL6註釋⑨~P115-L7
註釋⑨完 語王名稱班智達......此處係依印度文獻的說法。。




{廣海明月}第280講【全廣 II】
真如老師講授

  接下來,「二十九歲以內,於多獲得成就師前,習金剛乘教典教授,善巧無餘。」看這綠字,語王尊者寫:「不唯於餘時處如是聽受,亦嘗於一夜中,夢從語王名稱班智達聽受十萬四百五十一部密續。」「『於諸密咒唯我善巧』,作是念已,諸空行母於其夢中,陳示眾多昔所未見密咒經函,摧其慢意。」 [00′43″]

  這裡邊講了像一個故事,現在先看仁波切的講記吧!「二十九歲以內,於多獲得成就師前,習金剛乘教典教授,善巧無餘」,在二十九歲前,以羅睺羅毱多為主要的上師,又從許多獲得成就的上師尊前,學習金剛乘的教典,而善巧了一切金剛乘的教典與教授。「不唯於餘時處如是聽受」,就是不僅在其他的時間、印度的其他地方聽受了很多密法;「亦嘗於一夜中,夢從語王名稱班智達聽受十萬四百五十一部密續」,就有一天晚上在夢裡邊,在班智達語王名稱尊前聽了那麼多、那麼多的密續。 [01′34″]

  這個語王班智達是什麼樣的一個成就者呢?我們再看一下。語王名稱班智達是印度那爛陀及超戒兩個寺院的西門鎮守者——一聽就是很厲害,是守山門的大成就者。那個時候如果有人來挑釁這個寺院的話,得有很厲害的人出去在門口跟他們辯論,因為一旦辯輸了,整個寺院就都沒有了,所以這都是赫赫有名的。他是鎮守西門的,聽起來是絕對的武林高手! [02′09″]

  他出生於鹿野苑的——注意——王族,依大眾部出家,法名希拉吉帝。他從哈薩班雜請求勝樂金剛成就法,然後在摩羯陀一心修持,後來於夢中親見本尊。語王名稱班智達為了驗證他是否真實地獲得了語自在成就,走到了印度那條著名的河的河邊,什麼河?就是恆河。他從一棵樹上摘下了會發出聲音並且放光的嘎惹維里樹紅花。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樹會放光還會發聲音,我一直在想這是一棵什麼樹?總之班智達摘下了這個花,然後他就拋撒到恆河上。花朵漂流數由旬之後——它開始是順著漂,漂、漂、漂,這個花朵突然開始轉向逆流而上!就有這種說法:如果你能讓一朵花或者一個缽逆流而上的話,那麼你對這個法就成就了,有這種說法。從此他每天可以了達千偈的經論文義,被稱為語王、語自在。 [03′27″]

  這位大善知識通達了顯密一切明處,圓滿講、論、著三種事業,又能常常地親見聖母度母為他解釋疑惑——有什麼問題是問度母的,實在是了不起!後來就受國王的邀請,鎮守那爛陀寺還有超戒兩個寺的西門,就是這兩個寺有人挑戰的時候,西門就歸他了。他常常以所獲得的財物供佛及僧,並且創立了顯密聞思修的學院。晚年居住在尼泊爾,以自修為主,偶爾會為大家講密法。就是這樣的一個成就者,他摘下的花朵會沿著恆河逆流而上! [04′21″]

  阿底峽尊者夢到了他,對不對?夢見從語王名稱班智達聽受了十萬四百五十一部密續。後來尊者就想了一個念頭:「於諸密咒唯我善巧。」「應該沒有人比我更善巧密咒了,因為聽聞而且獲得了如此眾多的密法,在這世上還會有第二個人嗎?應該不會有了吧!」示現生起了慢心。然後空行母做了什麼呢?「諸空行母於其夢中,陳示眾多昔所未見密咒經函,摧其慢意。」不是在夢裡得了很多傳承嗎?空行母又在夢裡給他看了太多、太多完全沒有見過的密咒經函,降伏了慢心。於是尊者示現知道自己於密法尚未修學究竟,心中的慢意也就被降伏了。 [05′13″]

  至尊度母曾經對他說:「在人間現有的密咒,僅像是馬的毛端這麼多而已,密咒的經函典籍大多是在龍宮以及天界裡邊。」說假如整個密法的教典是一匹馬的話,那麼人間所存的密法只有一匹馬身上的一根毛,而且是毛尖那麼大!但是他認為對於人間所擁有的密咒而言,已經是沒有比他更善巧的。後來阿底峽尊者到了西藏的桑耶寺,在桑耶寺的藏經閣裡見到了很多的梵文典籍,當中最驚訝的是,有很多阿底峽尊者在印度的時候都沒有看過的梵文本,居然在西藏的桑耶寺裡看到了!所以他就說:「哎呀!心裡從未想過西藏會有這麼多密法的經論,在印度也從沒有看過這些教典,這除非是蓮花生阿闍黎用神通從天界或者從龍宮請回來的,否則是不可能有的。」 [06′21″]

  不知道現在的桑耶寺裡面還有沒有那麼多梵本的典籍?想一想阿底峽尊者看到那些典籍的時候,可能會特別、特別地驚喜和珍惜吧!我們以後在學阿底峽尊者傳的時候,應該會有寫到這一段吧!我們可能可以更詳細一點講,敬請期待! [06′45″]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第281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07-L1 ~ P107-LL3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第281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07-L1 ~ P107-LL3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281講【全廣II】


講次: 0281 (2020/12/07 ~ 12/09)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3-LL2 ~ P4-L2 此後尊重及諸本尊……其諱又名勝燃燈智。
入門段落:第1冊 P107-L1 ~ P107-LL3 此後尊重及諸本尊......不是從大乘向下趣入小乘。
備註: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第1冊 P116-LL6註釋⑤ ~P117-L9
註釋⑤完 四根本部......後面加上吉祥、賢善或心要。



  今天我們繼續向下學習阿底峽尊者的功德,請大家把《四家合註入門》翻到 107 頁第一段,大家可以跟我一起看文。 [00′15″]

  此後尊重及諸本尊,若寤若夢,隨其所應,勸云若出家者,則於聖教及諸眾生起大饒益。依是勸已,如《讚》中云:「共稱汝親教,為加行道者。」隨請大眾部持律上座,以其受四根本部中大眾部軌近圓戒,故作是說,非是真大眾部,以言其獲加行道及證空性故。〕得加行道一分真實名證所取無自性三摩地者,厥號希拉惹喀大戒護或戒鎧。〕為親教師而正出家,其諱又名勝燃燈智。 [01′14″]

  現在我們看仁波切的講記,「此後尊重及諸本尊,若寤若夢,隨其所應,勸云若出家者,則於聖教及諸眾生起大饒益。依是勸已,如《讚》中云:『共稱汝親教,為加行道者』」。「此後」就是從那以後,許多上師與本尊,不論是親見的或者在夢中看到的,都勸阿底峽尊者要出家。為什麼呢?因為如果出家,會對聖教及眾生有廣大的利益,於是尊者就出家了。 [01′54″]

  在這裡邊可以說介紹尊者出家因緣。尊者出家因緣非常地奇特,沒有寫對三界生起厭離怎樣怎樣,他是本尊和上師勸出家的。理由是什麼呢?「如果出家,會對聖教及眾生有廣大利益!」很顯然這個理由一定是深深地撼動了尊者的內心,因為他是王子,不出家就有在家的一份事業,出家就是對聖教及眾生有廣大的利益。所以看來阿底峽尊者雖然貴為王族,他非常聽從上師的教誨,他出家因緣是這樣的。 [02′41″]

  接下來,「以其受四根本部中大眾部軌近圓戒,故作是說」,四根本部就是:說一切有部、大眾部、上座部、正量部。我給大家稍稍介紹一下四部。四根本部是佛陀原來的一個僧團,在佛陀圓寂之後分出了四個部派,這個知道吧?上座部、大眾部、正量部,還有什麼?說一切有,總共四部。 [03′11″]

  上座部因為他的上座都是聖者種姓,所以稱為上座部。它是由迦旃延尊者傳授的,主張滅盡定時有心、無顛倒識、經過十無數劫乃至三十無數劫以內可以成佛——這無數劫可以理解為阿僧祇劫。是用畢舍遮語——顛鬼語誦經。這每個部派誦經的語言都是不一樣的。他的袈裟用五幅以上、二十一幅以下,袈裟上有什麼呢?有海螺為標記。比丘的名字後面就加上了生處或者是鎧甲,生處就是出生處。這是上座部。 [04′00″]

  接著到什麼了?大眾部。因為在前期的僧團,阿羅漢以外大部分的僧眾因為一種什麼原因就再另組一個僧團,所以稱為大眾部。大眾部是由大迦葉尊者傳授的,是用巴利語誦經。比如說要是中國的話,各個省、太多省的都不一樣。我發現他誦經使用的語言都不一樣。就像四川人就喜歡跟四川人在一塊誦經,如果四川人跟山東人在一塊誦經,可能語言都是不一樣的。大眾部是用巴利語誦經,袈裟的製作也是不一樣的,原來上座部袈裟是五幅,大眾部的就是七幅以上到二十三幅以下,它中間有一個這樣的規則;袈裟上是以吉祥結和海螺為標記。這是大眾部。 [05′00″]

  接著到正量部,藏文義譯為眾敬部,就是眾人尊敬的意思,因為受眾人恭敬,所以稱為正量部。我在想:其他部派不受人恭敬嗎?這個是請問一下。它是由優波離尊者傳授的,主張有不可說的我、一切所知攝為可說與不可說兩種。是用阿婆商夏語——訛誤語誦經。袈裟條幅與上座部相同。比丘的名字上座部是加出生地和什麼?鎧甲,對不對?他的名字後面加上了「民」或者「部」——民眾的民,或者部派的部。 [05′44″]

  接下來該到了說一切有部,全名其實為「根本說一切有部」。也有說其他部派都是從這個部派演變而來的,所以稱為根本;宣說色、心、心所、心不相應行、無為法等所知五事為實有,所以稱為「說一切有」。它是由羅睺羅傳授的,主張三世實有、諸有為法為剎那性,經過三無數劫,也就三阿僧祇劫可以成佛。是用梵語,就是天語來誦經。袈裟就用九幅以上、二十五幅以下,以法輪及蓮花為標記。比丘的名字後面加上了吉祥、賢善或心要。這就是四個部派。 [06′38″]

  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四個部派他們誦經的語言是有差別的,都是由這些阿羅漢傳授的。所以普同恭敬就是了,要頂禮這些比丘們。為什麼介紹了這四個部派呢?因為要介紹阿底峽尊者的老師,對不對?「以其受四根本部中大眾部軌近圓戒」,誰受大眾部近圓戒?是不是阿底峽尊者的老師?現在都在介紹他的老師。在仁波切的講記裡說,雖然根本四部全部都是聲聞部派,但是尊者的親教師戒鎧,就是剛才說那個希拉惹喀大——戒護或戒鎧,他不是入聲聞部派,只是用小乘他們的宗規出家受取近圓的律儀而已,並不是從大乘往下走、趣小乘了。 [07′36″]

















四家合註色碼:
紅色 #950D43
藍色 00639E
綠色 007F3C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第282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07-LL3 ~ P108-L4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第282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07-LL3 ~ P108-L4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282講【全廣II】




講次: 0282 (2020/12/10 ~ 12/13)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3-LL2 ~ P4-L2 此後尊重及諸本尊
……其諱又名勝燃燈智。
入門段落:第1冊 P107-LL3 ~ P108-L4 所以這裡說......
此為尊者法號。
備註: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第1冊 P116-L10註釋③ ~ P117-L14註釋⑥完 親教 經弟子三次祈請......故稱比丘戒為近圓戒。

廣海明月_第282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今天我們來繼續學習《四家合註入門》,在 107 頁的下面。所以在這裡邊說:「非是真大眾部,以言其獲加行道及證空性故。」為什麼說他不是真實的大眾部呢?接下來又說:「隨請大眾部持律上座,得加行道一分真實名證所取無自性三摩地者,厥號希拉惹喀大戒鎧或戒護」。 [00′34″]

  現在就涉及到阿底峽尊者的這位親教師的證量為何呢?說他是到加行道。那現在我們就要了解一下,在這裡邊仁波切的解釋:加行道有煖、頂、忍、世第一法四種。當獲得加行道忍位的時候,就說證得一分真實,尊者就是在這樣的上師跟前受取了近圓戒——比丘戒。「共稱汝親教,為加行道者」,就是指這位師長。那麼出家之後「其諱又名勝燃燈智」,這個就是阿底峽尊者的法號。 [01′16″]

  在這裡我們需要稍微了解一下阿底峽尊者的這位親教師。比如說什麼叫「親教師」?就是經過弟子的三次祈請上師作為親教師,上師應允就成為這個弟子的親教師。由於能夠清淨地教授、攝護弟子,所以稱為親教師。在這個地方應該是說阿底峽尊者剃度出家的那個善知識——剃度和尚,就是加行道以上的成就者。 [01′54″]

  那麼在談到「加行道」的時候,我們就要了解到聲聞、獨覺還有菩薩道各都有什麼?有五道,對吧?「十地五道功德滿,速疾證得金剛持。」三乘各有五道,五道是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還有什麼?無學道;聲聞乘有聲聞乘的五道,獨覺乘有獨覺乘的五道,大乘有大乘的五道,這裡邊應該是指大乘,對不對? [02′22″]

  那麼說你是不是大乘,源自於什麼呢?你的種姓,對不對?如果以大乘種姓來說,怎麼判斷這五道呢?在一開始發菩提心成為菩薩的時候,就進入了大乘的資糧道。資糧道分為上、中、下品,當上品的資糧位菩薩獲得證得空性的止觀雙運的時候,注意!此處的證得空性不是現證空性,而是什麼?用分別心證得空性。這個時候資糧道的菩薩可以生起證得空性的什麼量啊?非現量,而是比量;也有證得空性的分別心,甚至也可以獲得證得空性的奢摩他,但是沒有證得空性的止觀雙運。一旦生起證得空性的止觀雙運,就進入了大乘的加行道。這位老師是什麼?是加行道以上的。 [03′19″]

  加行道就包括煖、頂、忍、世第一法這四個階段。當加行位的菩薩圓滿了第一大阿僧祇劫的資糧,進一步現證空性的時候,就獲得了大乘見道。這時候現證空性,也就是登初地,成為聖者了。當見道位的菩薩生起第一個能斷一分修道所斷煩惱的對治品無間道的時候,他就獲得了大乘的修道。從初地到十地,注意!當十地的修道位菩薩最後斷除所知障的時候,到哪裡了?這位菩薩就成佛了,也就是他終於獲得了大乘的無學道! [04′06″]

  這個五道,我們可能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去串習,因為不常串一會兒就忘了。以前可能都沒有在學這個部分,所以談到阿底峽尊者的剃度阿闍黎的時候,就解釋一下加行道。 [04′27″]

  在這裡邊我們還要了解一下:為什麼比丘戒稱為是「近圓戒」?「圓」是指什麼呢?圓就是指涅槃,是由於獲得了涅槃能遠離一切損害,獲得一切圓滿,故稱為圓。受比丘戒能靠近涅槃,所以稱比丘戒為近圓戒。 [04′57″]

  在這裡邊就說阿底峽尊者的這位親教師他雖然是受取近圓戒的律儀,依著小乘他們的宗規,但並不是從大乘向下趣入小乘,因為「非是真大眾部,以言其獲加行道及證空性故」。大眾部屬於有部宗,如果依照大眾部的見解,是無法證悟空性進入加行道的;那麼既然已經證悟了空性進入加行道,就很顯然他不是真正的大眾部。 [05′33″]

  出家人有五衣、七衣、九衣,對吧?那個五衣,就是有五條縫縫,;七衣就是有七條縫縫;九衣就是那個很燦爛的,上面像很多磚塊縫起來的。出家人還叫乞士,為了斷除對於衣著的貪著,那個布可能什麼樣的都有,然後對起來,成了一個出家人的衣服。 [06′00″]

  可以想像當初佛陀也是離開了穿金戴玉的這種王子生活,穿上了從各處搜來的布縫起來的衣服,就這樣去乞食,穿著這樣的一個袈裟,然後演變到今日的袈裟。我說:當時各種顏色的布可能都有,可能完全談不上美感,但是後來袈裟為什麼變成這樣子了?法師們說因為是有居士供養。佛陀當時離開王宮的時候,他把他那一身精貴的衣服脫了之後,換成了這樣的衣服,可以想像他決斷趣入真理的決心!所以每次看到這個袈裟,應該想起佛陀捨棄了王族的一切榮華富貴,換了這身袈裟;反過來可以說這個袈裟比一個王國給他的重量還重啊!穿在身上。 [07′03″]

  所以所有著袈裟者,不是在皈依學處裡有嗎?對吧?我們都不應該罵、不應該去毀訾他。在佛因地的故事裡邊,也有一個金絲猴,那個獵人要獵牠。因為牠是一個菩薩,對於三寶極有恭敬心的一個修行的化現,那個獵人知道這個金絲猴非常恭敬出家人,所以他就穿上出家人的袈裟;他扣動扳機的時候,這個金絲猴都沒有生惡念,都是合掌在祝願他。 [07′38″]

  今天介紹這一些,大家要想一想:看到袈裟,就會想念佛陀的恩德,想到這些出家人——比丘或者比丘尼,沙彌、沙彌尼,他們延續著這個聖教的傳承到現在,所以我們應該遵守著皈依學處,要恭敬禮拜法師們。可以集極大的福,尤其是可以集證道資糧。不管是在家和出家,如果我們不能夠恭敬三寶、不能夠恭敬出家人,很顯然損福報是非常非常快的!這一點上師們都有非常清晰明確地示現,就是要恭敬僧。大家要好好努力! [08′28″]





四家合註色碼:
紅色 #950D43
藍色 00639E
綠色 007F3C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第283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7-LL7 ~ P118-LL1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第283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7-LL7 ~ P118-LL1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283講【全廣II】



講次: 0283 (2020/12/14 ~ 12/16)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3-LL2 ~ P4-L2 此後尊重及諸本尊……其諱又名勝燃燈智。
備註: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第1冊 P117-LL7 ~ P118-LL1 一分真實三摩地探義......以供讀者參考。

廣海明月_第283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在討論阿底峽尊者的善知識他的功德到底證悟有多深的時候,這邊後面有一段辨析。《四家合註》的 117 頁巴梭法王的一個註釋,註說:「一分真實三摩地」這個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戒鎧阿闍黎他獲得了加行道以上的功德到底是什麼樣的證量,就在探討這個問題。大家在討論的時候,會發現和巴梭尊者的觀點不一樣,這個不一樣處我們可以了解一下。 [00′32″]

  說:關於此段提到的這個「一分真實三摩地」,祖師們是有不同解釋的。巴梭法王把「一分真實」解釋為「證得所取無自性」,而其他的祖師解釋為「不顯現所取境有諦實」,或「開始壓伏見道所斷能取分別」。 [00′56″]

  巴梭法王認為真實指空性,分為所取境上的無自性,以及能取者之上的無自性兩種,所取無自性及能取無自性各屬於空性的一部分,所以都稱為一分真實。加行道忍位的時候證得所取無自性的三摩地,就是一分真實三摩地。這是巴梭法王的一個想法。 [01′22″]

  那麼宗喀巴大師在《金鬘論》中就有提到:大乘加行道忍位的時候,斷除所取的散亂,唯留能取散亂。由於加行道忍位安住於一分無所取,以及隨順無能取,所以是住一分真實三摩地。依據大善知識功德海的解釋,此段的真實即指不顯現能取所取有諦實。《金鬘論》中所說的「安住於一分無所取」應該承接上文,理解為斷除所取散亂,也就是指證空性的時候不會顯現所取境有諦實;而不顯現所取境有諦實,即是不顯現能取所取有諦實的其中一分,所以稱之為「一分真實」。 [02′15″]

  有在聽嗎?賈曹傑大師在《心要莊嚴釋》中也有提到:不能從明現能取所取無自性的程度來區分四種加行道,因為四種加行道等持同樣都證得一切法無諦實,也都明現諸法法性的義共相,所以要從斷除所斷的程度來安立四種加行道。 [02′45″]

  妙音笑大師在《現觀辨析》中也認為四種加行道不僅都能夠證得所取無諦實,而且能證得一切法無諦實。另外,在提到大乘忍位加行道時,妙音笑大師解釋為能取一分三摩地。記不記得前面巴梭法王的解釋?是所取,對吧? [03′08″]

  所以從宗喀巴大師、賈曹傑大師,還有妙音笑大師的承許,可以推知他們都不承許證得所取無自性的三摩地即是一分真實三摩地。因為如果是這樣的話,在忍位以前就能證得一切法無諦實,那一分真實三摩地便不用等到加行道的忍位才能獲得,前面就可以獲得。 [03′33″]

  一般而言,大乘加行道四個階段的時候,會依次壓伏四種見道所斷的分別:執染污所取分別、執清淨所取分別、執實有能取分別、執假有能取分別。大乘加行道忍位的時候,能夠斷除前兩種見道所斷所取分別的這個現行,宗喀巴大師應該是從這個角度來安立大乘忍位加行道為一分真實三摩地。由於斷除見道所斷的一分——所取分別的現行,所以證入空性的時候便不會顯現所取有諦實,因為已經斷掉了。妙音笑大師認為大乘加行道忍位的時候,開始壓伏見道所斷能取分別,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也能安立為一分真實三摩地。 [04′28″]

  綜上所述,無論是從斷除見道所斷所取分別的現行,或是從開始壓伏見道所斷能取分別,來安立一分真實三摩地,都是從斷除或壓伏所斷的這個角度來安立的,而不是從證得所取無自性的角度來安立的。所以巴梭法王的解釋,顯現上與宗喀巴大師、賈曹傑大師與妙音笑大師的說法有不同,所以在這個地方特別地拿來討論,以供那些鑽研經典的人詳細地去思考一下。 [05′12″]

  由於討論阿底峽尊者的這位授戒阿闍黎、剃度和尚,他的功德到底是什麼樣的?無論怎樣都必須承許是加行道以上的菩薩——本地風光也不知道是什麼樣。也很感謝阿底峽尊者和他的剃度和尚!我們有了這一分,比如對於宗喀巴大師《金鬘論》怎麼講的啊?還有《心要莊嚴釋》賈曹傑大師怎麼講的啊?妙音笑大師怎麼講的?這些就會給我們一個學習的機會,讓我們去看一看各家祖師所講的,甚至把它們都會通起來,看看其中的差別。 [05′52″]

  這樣討論下來的結論,就是我們會對經典裡面說的忍位的所斷到底是從哪個角度去安立加行道忍位的這個定義,看看不同角度的風光,擴大我們對於加行道菩薩的功德的理解,希望我們能夠對大乘的法生起欲求心,乃至去實證它。從而可以了解一下阿底峽尊者的老師們都是何等的精采! [06′23″]

  所以,能得到這個傳承上師這樣傳下來的法脈,到現在為止沒有間斷的這樣一個傳承的學習,我們是何等地幸運!大家一定要好好地學!不管現在是居士在學習,也要發願以後生生世世能夠出家;出家人在學習,也要發願生生世世能夠出家,因為近圓戒還是非常地精采的。所以我們一起努力! [06′55″]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第284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08-L5 ~ P109-LL1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第284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08-L5 ~ P109-LL1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284講【全廣II】



講次:0284 (2020/12/17 ~ 12/20)
科判:道前基礎
主題: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4-L2 ~ P4-L4 此後乃至三十一歲……正法中樞要處者。
入門段落:第1冊 P108-L5 ~ P109-LL1 學習上下部內明經咒之理......並且已經出版了。

廣海明月_第284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又到了我們學習《廣論》的時間了。在學習之前,請大家觀察一下自己的內心:這個時間,我們做什麼是對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最有利益的?很顯然是聞思修正法。那麼聞思修正法為什麼會給自他帶來最大的、最究竟的意義呢?這就要從我們的苦樂開始想:什麼是離苦得樂的正道呢?就是要斷除所有的惡業、勤修所有的善業,當所有的惡業都滅盡、所有的善業都圓滿的時候,就是成佛的時候。 [00′47″]

  那麼如何令我們三業中的惡全部地滅盡,讓我們的善全部都修起來呢?我們必須依靠一種法或者依靠一種道。這個道就是佛陀在經典裡啟示我們的、教誡我們的離苦得樂之道,你可以說是三學,也可以說是道次第。讓我們去聽聞、去思惟這樣的法,並且慢慢地用這樣的法,好像烘烤一樣去烤我們的惡業。如果我們的惡業是千萬年的堅冰的話,那麼在正法的熱度的這種烘烤下,它就會融化。說服我們的內心不停地去對境抉擇,讓自己的律儀越來越清淨,更習慣地、更勤勉地去修行善法。 [01′45″]

  這樣的話,就是水洗、火燒,數數地淬鍊我們的內心,直到我們非常非常地善巧三學,能夠非常自如地操縱我們的心。那個時候我們想要快樂就會快樂、想要離苦就會離苦,不會像現在這樣,想要離苦離不了、想要得到快樂卻有求不得苦。這些非常精確的離苦得樂之道,佛陀會開示我們,所以要用我們人生最寶貴的時間來聽聞佛法、思惟佛法,乃至改變自己的三業。精勤地「晝夜唯應觀察自心,豈有餘事?」觀察自心做什麼呢?捨惡、取善。 [02′41″]

  好!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四家合註入門》,請大家把書翻到 108 頁。看中間這一段,再繼續講阿底峽尊者的功德,今天將學習到阿底峽尊者「學習上下部內明經咒之理」這一段。請看藍字。 [03′06″]

  學習上下部內明經咒之理:此後乃至三十一歲,習學相乘內明上下諸藏。特於能飛聚落,師云:「昔有內道居士,任一外道起屍修法侍者。既成,起屍之舌化作寶劍。居士倚劍飛登須彌山頂,須臾遍歷四洲八渚,還來將劍歸與外道,外道囑云:『此屍成金,割截取用,但勿傷骨,夜中即復,終無盡期。』言訖持劍飛登天境。居士即倚金屍,依己凌虛所見須彌四洲佈列,建此大寺。寺中但憑其金,足供百位比丘及百居士資生多年。」傳稱藏地桑耶寺,亦為靜命堪布仿照此寺所建。〕達摩惹喀大法鎧師前,十二年中聽受《大毘婆沙》,傳為阿羅漢近護,抑或法依,或法商主所造,凡八百卷極善說一切有部、大眾部、上座部、正量部根本四部教典,雖諸異部作受食等,諸微細分,互取捨處,遍知無雜。 [05′07″]

  由是度越中觀自宗、實有他宗,非徒習學,復如理通曉之理者:自他諸部宗海彼岸,故是無倒解了一切教正法中樞要處者。 [05′24″]

  這一段就讀完了,那麼我們可以看仁波切的講記,說:接下來要講到「學習上下部內明經咒」的道理。阿底峽尊者出家之後,「學習上下部內明經咒之理:此後乃至三十一歲,習學相乘內明上下諸藏」,就是尊者在三十一歲以前,他都是學習內明。那麼「相乘」是什麼意思呢?相乘就是顯教。「特於能飛聚落,達摩惹喀大法鎧師前,十二年中聽受《大毘婆沙》」,這裡邊就出現了阿底峽尊者在哪兒學習呢?又跟隨著哪一位善知識學哪一部論呢?仁波切先講了:他對《大毘婆沙論》作了多年的學習,傳記中說是學了十二年!一部論學了十二年,阿底峽尊者這麼聰明的人!那麼《大毘婆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論呢?《大毘婆沙》是一部有八百卷的大論,它比《大般若》還大。那麼是講什麼的呢?主要講述一切有部的承許。在巴梭法王的箋註中有說到它的作者,說是「阿羅漢近護」,也可以說是「法依或法商主」所造的。那麼這個論的作者有各種各樣的說法,有的說是八、九個羅漢一起造的,但是在巴梭法王的註解裡面講的是一個羅漢,也就是近護——法依所造的。 [07′21″]

  一切有部的論師認為《大毘婆沙》不是佛經,是論。大家都知道有漢譯本,是玄奘大師譯的。但是過去卻沒有翻成藏文,就是藏文裡邊的論典是沒有《大毘婆沙論》的。那麼為什麼譯師沒有把它翻成藏文呢?並不是以前的西藏人沒有人能翻,而是不准翻譯。印度的經論其實並沒有完全地翻成藏文,對於可不可翻、適不適合西藏,那個時候的國王與班智達們會一起討論做出判斷,然後才能翻譯,而《大毘婆沙》是不可以翻的。 [08′11″]

  但是對於學習《俱舍》來說,裡面引用了很多《大毘婆沙》的文字,沒有它,可能《俱舍》學起來會很困難。所以很多格西就開始討論了,討論之後就勸請能將這本論翻譯出來。法尊法師就得到了這樣的允許,所以才著手翻譯《大毘婆沙論》。他是從什麼文翻成什麼文啊?是從漢文翻成藏文。這本論前幾年在尊法師的手稿裡邊已找到,而且已經印刷出版了,是藏文版的。我們已經有《大毘婆沙論》,是玄奘大師譯的漢文版。 [09′03″]










四家合註色碼:
紅色 #950D43
藍色 00639E
綠色 007F3C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第285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08-L5 ~ P109-LL1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第285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08-L5 ~ P109-LL1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285講【全廣II】



科判:道前基礎
主題: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4-L2 ~ P4-L4 此後乃至三十一歲 ……正法中樞要處者。
入門段落:第1冊 P108-L5 ~ P109-LL1 學習上下部內明經咒之理
......並且已經出版了。
備註: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第1冊 P121-LL4註釋⑨ ~ P123-L5註釋⑪完 達摩惹喀大......阿羅漢為耶舍尊者。


廣海明月_第285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大毘婆沙論》是一切有部的主要論典,全名就是《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有十萬頌,主要闡述一切有部所承許的根道果的內涵。成書的時間和作者,就像仁波切講的,有很多說法,漢傳的和藏傳還不一樣。我們漢傳對於《大毘婆沙論》的這個說法,主要是依據《大唐西域記》裡邊的記載。說是在佛陀滅度後四百年,那個時候部派林立、學說不一的狀態下,就由迦膩色迦王向脇尊者祈請之後,世友菩薩還有脇尊者等四百九十九位羅漢舉行了第四次結集,然後著述了幾部論,其中有《鄔波第鑠論》、《毘奈耶毘婆沙論》及《阿毘達磨毘婆沙論》。這是一種說法。 [00′59″]

  但在《大毘婆沙論》裡邊記載說:這個論不是在迦膩色迦王那個時代集的,這個論問世是在迦膩色迦王之後,所以時間上是有參差的。現今很多的中、日的學者都認為這個書成書於迦膩色迦王之後,是在龍樹菩薩出世之前,大概在公元 150 年到 200 年之間。這是漢傳的說法。 [01′28″]

  那麼藏傳的說法分三種,這都跟阿育王有關係。第一種就是在阿育王的時期,於印度賓陀山名優寺,有在聽嗎?由優波毱多尊者帶領五百羅漢弟子集結著作而成,這是一種說法。第二種說法,還是在名優寺,但作者為主持第二次集結阿羅漢的耶舍尊者等五百羅漢,這是第二種說法。第三種是依據克主傑大師所著的《密續總綱》裡邊說,一切有部承許《大毘婆沙論》是集凡聖二眾之力著作而成,經部宗則承許為未登聖位的班智達所撰。 [02′15″]

  那麼「近護」是誰呢?就是第四代付法藏師,約公元前三世紀,就是優波毱多,也叫近隱。西晉三藏安法欽譯的《阿育王傳》中有這樣的記載,說這位尊者出生在摩突羅國,為毱多長者的第三個兒子,後來受商那和修度化出家,不久就證得了阿羅漢的果位。他非常地神勇,曾調伏魔王,令其守護僧伽,並且以神通教化弟子。凡是有一個人成就了阿羅漢,他就擲一個四寸的木條,丟在什麼地方呢?丟在一個洞穴裡,那個洞穴大概是長三十六尺、寬二十四尺,應該這是有精確記載的。後來當木條塞滿洞穴的時候,他就把法脈付予了第五代的付法藏師提多迦尊者,然後他就示現涅槃了。他一生度了很多很多的眾生,因此佛授記名為無相好佛,意思是說這位了不起的祖師,他除了沒有佛的相好,但他度生的事業與佛沒有差別。 [03′42″]

  這裡邊又說《阿育王傳》提到阿育王是以優波毱多尊者為師,但是在《多羅那他印度佛教史》中記載,優波毱多尊者大約在阿育王沒有登基前就已經示寂了,所以當阿育王在護持教法的時候,他碰到的是第七代的付法藏師——大善見。 [04′10″]

  那麼,阿底峽尊者學《大毘婆沙論》的時候,是跟哪一位上師學的呀?達摩惹喀大,對吧!也可以義譯為法鎧,法鎧上師。這位上師是阿底峽尊者主要的上師之一,約 10 世紀。這位大善知識具有非常殊勝的布施的功德,曾經幫一位病人向醫生問診,然後這個醫生說需要以活人的血肉作藥——現在沒有人開這種藥了——那個時候,這位上師就布施了自身的血肉,然因過於疼痛而昏厥。昏迷中就見一位白衣人前來讚歎,並且用手加持他,然後傷口立刻就痊癒了,醒來之後就發現身體完好如初。這都是不可思議的菩薩在布施的時候會發生的事情,在佛經裡寫的也是這樣。我們看到白衣人馬上會想到誰呀?哇!是不是觀世音菩薩?這裡邊說相傳白衣人即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這位善知識最初是一切有部的菩薩,後來就進入中觀派,著有《修心利器之輪》。阿底峽尊者就是跟這樣的一位上師,十二年中聽受《大毘婆沙論》。 [05′44″]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第286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0-L1 ~ P111-L7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第286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0-L1 ~ P111-L7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286講【全廣II】


講次:0286 (2020/12/24 ~ 12/27)
科判:道前基礎
主題: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4-L2 ~ P4-L4 此後乃至三十一歲 ……正法中樞要處者。
入門段落:第1冊 P110-L1 ~ P111-L7 接下來語王尊者......作為他們的施主。
備註: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第1冊 P120-LL6註釋② ~P121-L4 註釋④完 能飛聚落......無所不至。

廣海明月_第286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那麼阿底峽尊者在什麼地方聽受《大毗婆沙論》呢?在什麼地方?還記得吧!那個地方叫「能飛聚落」,對吧!談到這個寺院的名字,又有個故事。在講這個故事之前,我們先要介紹一個起屍修法。起屍修法乍聽起來好像有點恐怖,但是它實際上是為內、外道所共通的一種成就法,在傳記、教法史、寺誌裡面記載是滿多的,內道修密者或者為了快速累積福德資糧也會修,或者為了得到金子,把屍體化成黃金、作為坐騎而修,都是有用途的。 [00′48″]

  而在這個公案中的外道,他是為了獲得八種共通成就的寶劍成就,透過對屍體施咒,經過若干時間之後屍體就成了起屍,然後屍體就會跳起來。這個時候修法者與修法者的侍者,必須有其中的一個人,把這個跳起來的屍首壓制住,另一個人把屍首的舌頭割下來。割下來的舌頭立刻就變成寶劍了,然後持之即能上天下地,無所不能。不知道是抱著寶劍,還是坐在寶劍上,總之這個舌頭就已經不是舌頭,它化成寶劍了。 [01′28″]

  我們看 110 頁仁波切講的,說接下來語王尊者對於能飛聚落這座寺院的歷史就做了很多註解。就開始講故事:以前有個外道他就修起屍法——剛才我們介紹那個起屍法。起屍法就是讓死屍起來行走,就是起屍悉地,這也是密法的八種悉地之一,內道徒也有。如果修成了的話,這具死屍就會變成金子。這位外道要修起屍法,可是要如果沒人幫助的話,是沒法修成的。所以他就請一位內道的居士來幫忙,就告訴他說:「我在修起屍的時候,如果你能把屍體的舌頭砍下來給我,那剩下來的這個屍體全部會變成金子,然後這些金子就全歸你了。」我在想這也要很有勇氣,萬一按不住呢?萬一不忍心割下來,或者感到害怕呢?但是那個居士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這些金子就奮勇前行,還是他倆是朋友,搞不清楚記載。總之,那個居士就答應去幫忙修了。 [02′48″]

  起屍法如果修成了,舌頭就會變成一柄寶劍,拿著這個寶劍可以去到須彌山頂,可以飛到天界去。然後他們就開始修了,起屍法修了幾天之後,這個屍體就開始回暖,再過幾天屍體就會動,再過幾天就看到他舌頭在動了。一開始的時候舌頭會伸出來,一下又縮回去了,如果在第一次能用寶劍把舌頭割取下來的話,是最上等的,請那位居士幫忙就是要幫割屍體的舌頭這件事情。但是這位居士不知道是由於驚恐,還是由於技術不熟練,還是由於什麼問題,他沒有在第一次就割下舌頭,說是因為縮得太快了,第一次就沒有割到。如果在第二次取得,就可以得到次等的成就,但是第二次那個舌頭伸出來了,哇!這個居士又沒能割下來。 [03′59″]

  到了第三次,那個居士就拼了,因為第三次如果不割下來的話,那個起屍復活了之後,就會把整個地方都毀滅掉。所以這個居士也是沒辦法了,他就發了這樣的狠心,等到第三次,那居士就把自己的嘴巴湊過去,等到舌頭一伸出來,他就用自己的牙齒把屍體的舌頭咬住。看到這裡,我覺得實在是太拼了,居然用寶劍把它割下來!剛才我們說了,如果舌頭不割下來,起屍復活,那就是遺害整個地方,就會被毀滅,所以這個居士居然在第三次連咬帶割就把它割下來了。割下來之後,舌頭馬上就變成寶劍了。然後那個居士就說:「啊!你寶劍先借給我,因為我想飛上天去看風景。」因為他倆當初談的是,如果修成了的話寶劍歸那個外道,這個變成黃金的屍體,這麼大一塊金子就給居士。這個居士考慮還滿多的,他先騎了寶劍飛翔,然後還可以得到金子,所以他就先去看風景了。於是手持寶劍,一下子就到了須彌山頂,就看到了風景。 [05′25″]

  他借劍飛翔到了山頂,全覽四大洲與八小洲。看了一圈回來之後,因為當初在修法說好了,這個寶劍是歸外道的,所以他非常守信用就把寶劍還給了外道。然後外道也很守信用,那個整具的屍體就早已經變成黃金,再也沒有那麼恐怖,所以他就把這個金屍的肉割下來,應該就是金塊吧!都是黃金。囑咐他只要不要割到見骨頭,肉——就是這個金塊——都可以長回來的,一旦割到見骨頭,肉就長不回來了。 [06′08″]

  這個居士就用這些金子——這來之不易的金子,建造了能飛聚落這座經院,而且是按照他在天上所看到的須彌山及四大洲、八小洲的格局蓋了這個寺院。並且那金子好像是用不完,就用這些金子奉養這座寺院裡的百位比丘與百位居士,在很多年裡都作為他們的施主。 [06′43″]

  不知道聽到此處你們在想什麼?能飛聚落這個寺院是這樣的一個緣起。 [06′51″]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第287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1-L7 ~ P111-LL1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第287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1-L7 ~ P111-LL1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287講【全廣II】


講次:0287 (2020/12/28 ~ 12/30)
科判:道前基礎
主題: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4-L2 ~ P4-L4 此後乃至三十一歲……正法中樞要處者。
入門段落:第1冊 P111-L7 ~ P111-LL1 靜命大堪布到西藏 ......一切教正法的扼要。
備註:四家合註《白話校註集》第1冊 P121-L10註釋⑦ ~ P121- LL5註釋⑧完 桑耶寺......蓮花戒論師等。


廣海明月_第287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靜命大堪布到西藏的時候,他最初創建了桑耶寺,也是仿造能飛聚落這座寺院建的。仁波切還講:在中國北京承德的外八廟也是這樣蓋的,仿造四大洲、八小洲。承德有些寺院也是仿造桑耶寺的建築,還有北京頤和園山頂上的寺院,也是仿桑耶寺蓋的。 [00′29″]

  那麼這裡提到這個桑耶寺,是靜命大師來到西藏的時候建的。那麼我先講一下靜命大師吧!靜命論師,他是瑜伽行中觀自續派的開派祖師,他又有一個名字是大親教師菩提薩埵。大家知道靜命論師是哪兒的人嗎?他出生在孟加拉,約公元 725 年到 788 年。年少的時候,在他的親教師智藏的座前出家,並且依止這位善知識開始研習律典,之後又依止調伏軍阿闍黎聽受了《現觀莊嚴論》。由於觀察到深見、廣行不可偏廢,所以進一步精研龍樹菩薩所傳的空性教授,他的著作就是《中觀莊嚴論》。 [01′39″]

  然後在 8 世紀的時候,他應藏王赤松德贊祈請就進入了西藏,然後修建了桑耶寺。最初就度了七個人在桑耶寺出家。8 世紀的時候,距今大概 1200 年左右,這是西藏最早的出家人,對吧?在桑耶寺。七個人出家之後,開始建立僧伽制度,宣說了戒律、中觀。從那個時候開始,他就一直住在西藏直到示寂。他的主要的弟子是獅子賢論師、蓮花戒論師,都是非常非常著名的! [02′28″]

  那麼桑耶寺,就是由赤松德贊王、蓮花生大師還有靜命論師三個人融合了漢、藏、印的三種建築風格而成的。在建成之後,幾度被焚毀,但是又都修建成了。後來藏區有一個滅法的王出現破壞佛法,11 世紀的時候,原來跑到各處流亡、沒有地方住的僧眾就返回了西藏,聚集在桑耶寺,其後就逐漸成為了寧瑪派的道場。所以這個桑耶寺,它就是仿照能飛聚落的那個四大洲建立的。這是關於「能飛聚落」的一個說法。 [03′24″]

  接下來,覺窩傑具德阿底峽尊者,「極善說一切有部、大眾部、上座部、正量部根本四部教典,雖諸異部作受食等,諸微細分,互取捨處,遍知無雜。由是度越自他諸部宗海彼岸,故是無倒解了一切教正法中樞要處者。」自部是中觀宗,因為這是阿底峽尊者的自宗;他部就是說實事宗,說實事宗是在內道裡非中觀部的部派所以叫他部。這些阿底峽尊者全要學,並不是因為他宗他就不學,連外道的教典都要學習。所以由於遍學並且如實地證得了所有的宗派,度越了自他諸部宗海的彼岸,他就無倒地通達了一切教正法的樞要。 [04′30″]

  然後在這裡邊說到最細小的差別處、微細分——比如說比丘怎麼受食——這些都學得非常精細,他不是粗略地學,是非常精細地學。所以才讚美他說:無倒地通達了一切教正法的扼要。注意哦!這個通達教正法的扼要,就已經是了不得的一件事,他是無倒地通達了一切教正法的扼要。 [05′03″]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第288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2-L1 ~ P113-L3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第288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2-L1 ~ P113-L3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288講【全廣II】


講次: 0288 (2020/12/31 ~ 2021/01/03)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4-L5 獲得證德事理者……亦須攝入三學寶中。
入門段落:第1冊 P112-L1 ~ P113-L3 證悟功德攝入三學之理......故稱為寶。



廣海明月_第288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大家好!很高興又到了研討《廣論》的時間,請大家端正自己的發心——是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如母有情,必須去希求一切智智的果位,為了這樣的動機來聽聞《菩提道次第廣論》。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阿底峽尊者的功德,是《四家合註入門》的 112 頁。請大家把書翻到 112 頁,看上面的藍字,說:「證悟功德攝入三學之理」,這是開始介紹阿底峽尊者的證功德。 [00′45″]

  證悟功德攝入三學之理:獲得證德事理者:總佛一切教法聖教,經律論三藏寶攝,故證聖教亦須攝入三學寶中。增上戒定慧三猶如珍寶,難得、稀有、貴重、饒益、救護損害、引生喜樂,以此六法同於珍寶。 [01′19″]

  下面我們看仁波切的講記,說接下來尊者「獲得證德事理者」,證功德想一想要攝在哪裡邊呢?仁波切說全部收攝在三學之中,所以要宣說通達這一切功德的道理。「總佛一切教法聖教,三藏寶攝」,三藏寶攝。那麼三藏是什麼呢?就是「經律論」,它們被稱為三藏寶,這就是教正法。「故證聖教亦須攝入三學寶中」,教正法有三藏寶,那麼證正法要收攝在哪裡呢?也是必須收攝在三學裡邊。「增上戒定慧」,就是增上戒學、增上定學,還有增上慧學。仁波切在裡邊解釋說:我們必須要加上「增上」,不加的話外道也有戒、定、慧學,所以內道三學之上要加上「增上」,這是為了和外道三學作區分的。 [02′41″]

  那麼下面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要把三藏還有三學取名為寶呢?因為「猶如珍寶」,所以稱為寶,就是說像珍寶一樣。那麼怎麼像珍寶一樣呢?是如何相似呢?下面就舉了六個功德:一、難得;二、稀有;三、貴重;四、饒益;五、救護損害;六、引生喜樂。提到了六個珍寶的功德,它是和珍寶相順的,所以稱為寶。 [03′23″]

  「珍寶」很顯然是很難得、很稀有的;就像以前在斯里蘭卡一個佛塔上,有一個國王供了一顆特別大的藍寶石,非常大,那是很稀有的。還有一些很罕見的大鑽石等等,都是很稀有的。「難得、稀有」這兩點形容珍寶。那麼三藏和三學難得嗎?稀有嗎?也是很難得、也是非常地稀有! [03′59″]

  由於具足了不可思議的功德與利益,所以它像珍寶一般「貴重」。如果自己能夠修持三藏與三學,就會得到解脫及一切智的果位,所以對自己是非常有「饒益」的。對他人由於能救護從煩惱所出生的一切輪迴的痛苦,所以也是「救護損害」。由於能獲得人天果位的增上生及解脫,還有一切智果位的決定勝,所以它「引生喜樂」。就是這些三藏和三學,它能夠給我們生命帶來增上生,增上生很顯然是人天勝道,就是人天道,它會有很多學習佛法的殊勝條件;解脫就解脫輪迴了;一切智的果位就更不要談了,那是所有的有情夢寐以求的。一切智的果位就是一絲絲的痛苦都沒有、所有的快樂都圓滿,所以說三藏、三學是「引生喜樂」的。由於有六種功德與珍寶相順,故稱為寶。 [05′14″]

  學了這一小段,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們常常說皈依三寶,皈依三寶的時候會不會去思考一下:為什麼佛、法、僧三寶,三藏和三學都稱為寶?這裡邊解釋了這幾點。比如說拜佛的時候,或者自己念皈依的時候,或者學法、學教典的時候,如果心思稍稍有點模糊和麻木的話,可以想一想它猶如珍寶的這幾種特色。讓我們的心從那種取捨模糊的狀態變得很清晰,就會知道我們為什麼會皈依三寶,為什麼會學習三藏,乃至為什麼會修行戒定慧三學。因為所有的教典都是為了指示內心的一條路,像燈一樣,讓我們知道哪裡是快樂、哪裡是光明、哪裡是溫暖,所以猶如珍寶。說有一種寶石晚上會發光,在輪迴的黑夜裡可以發出光芒的有很多啊,律儀是可以的,還有菩提心寶也是可以的,那空性就更不用說了,它完全是照破輪迴的黑暗。 [06′37″]

  所以看這字數是很小一段,但是如果能夠對三藏、三學——我們是增上三學——生起難得、稀有、貴重、饒益、救護損害,還有引生喜樂,跟它的本質相應的一種覺受的話,那無疑對我們的現世和來生都是非常有饒益的。這是其中的一個饒益。 [07′04″]






四家合註色碼:
紅色 #950D43
藍色 00639E
綠色 007F3C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第289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3-L4 ~ P114-LL4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第289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3-L4 ~ P114-LL4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0289講【全廣II】


講次:0289 (2021/01/04 ~ 01/06)
科判:道前基礎
主題: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4-L5 ~ P4-LL3 其中戒學……是故成大持律上座。
入門段落:第1冊 P113-L4 ~ P114-LL4 引述戒律......就是指出家。




廣海明月_第289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接下來請大家看 113 頁「引敘戒律」,中間的藍字,看原文。

  其中戒學,至言及釋數數讚為定慧學等一切功德之所依處,故須先具戒學增上諸證功德。其中戒律,分三:成就最勝別解脫律儀事理者:如《讚》中云:「尊入聲聞乘之宗規別別解脫律儀門已,護戒如氂牛愛尾,如《菩提道炬論》云:『七眾別解脫,如來所宣說,最勝妙梵行,即比丘淨律。』具妙梵行勝苾芻,持律上座我敬禮。」謂其正受圓滿苾芻諸律儀已,如愛尾牛,若尾一縷掛著於樹,雖見獵士將離其命,寧捨其命護尾不斷。如是雖於一輕學處,尚寧捨命防護不犯,況其所受重大學處,是故成大持律上座。 [01′32″]

  下面我們再看仁波切的講記。說:「其中戒學」,現在是過渡到三學寶中的戒學了。那麼戒學是三學的根本,因為「至言及釋數數讚為定慧學等一切功德之所依處」,佛陀的至言及眾多的釋論中都有如此提到。像《親友書》中就說:「佛說戒為眾德本,如情非情依於地」,就像大地一樣可以出生一切作物,是一切情非情的所依,戒也是一切功德的所依,所以像大地一樣。如果要想獲得任何功德,根本都在於戒。「故須先具戒學增上諸證功德」,所以最初必須具足這樣的功德。哪樣的功德呢?就要先具備戒學增上的諸證功德。所以這裡邊很顯然「戒學增上」它是屬於什麼?證正法裡邊的證功德,而且它是要最先具足的;像大地一樣,如果你想要獲得任何功德,都要用這個大地承載,這個大地就比喻增上戒學。 [03′02″]

  那麼戒學有幾種呢?剛才講過別解脫律儀、菩薩律儀,還有什麼?密宗律儀。首先,「成就最勝別解脫律儀事理者」,這裡就講到具德阿底峽尊者具足了最勝別解脫律儀的道理。像「《讚》中云:『尊入聲聞乘門已,護戒如犛牛愛尾。』」在這個《讚》中所說的「入聲聞乘門」的意思,不是指入聲聞乘,而是指進入「宗規別別解脫律儀」之門。我們必須了解這兩者的差別,否則可能就會有人認為阿底峽尊者好像進入聲聞部派了。但不是這樣的,仁波切說這是很重要的!比如說我們是執持大乘宗的,但我們也持守別解脫律儀,不會因為特別持守別解脫戒就說我們趣入聲聞乘。 [03′57″]

  覺窩傑趣入的是聲聞乘的律儀,趣入這個律儀之後,對於每一條戒,都如同犛牛守護牠尾上的每一根毛一般地善加守護。在雪山上的犛牛就會這樣,如果牠尾巴上的一根毛、一根細細的尾纏在了樹上,這個時候如果有獵人追牠,追到面前拿起槍,縱遇到生命的危險,牠也捨不得把牠那個尾巴拉斷然後跑,牠也不願意斷一尾求存。如同這個譬喻,就算遭遇到了命難也不捨戒,尊者對律儀的愛護超越於生命。 [04′49″]

  這裡邊說犛牛的那個尾應該有很多細得像絲一樣,其實斷一個絲應該是沒什麼的,但是這種犛牛牠就是特別愛護牠的尾巴,寧可死了也要保護。尊者對於微細的戒都守護成這樣子,可以想像對重大的律儀,他也更是用所有的生命去守護。 [05′16″]

  所以我們學到這裡可以想一想:我們都是受了戒的人,那麼我們對於重戒的態度是什麼?那種很重的戒律。我們對於那種輕的律儀,還有細部的律儀的態度又是什麼樣?就可以知道對這個增上的戒學,我們的信心是怎麼樣的?自己的認知是怎麼樣的?行持又是如何呢?我們讀到這裡尊者的行誼,可以反觀一下自己,然後要向尊者學習。 [05′53″]








四家合註色碼:
紅色 #950D43
藍色 00639E
綠色 007F3C
圖檔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00
文章: 33482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廣海明月第290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4-LL3 ~ P116-L2

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廣海明月第290講【全廣 II】入門段落:第1冊 P114-LL3 ~ P116-L2
來源:全球廣論II

真如老師領誦、僧團隨念:〈三稱本師聖號〉、〈開經偈〉、〈大乘皈依發心〉



廣海明月 290講【全廣II】


講次: 0290 (2021/01/07 ~ 01/10)
科判: 道前基礎
主題: 造者殊勝-其身獲得功德事理
廣論段落:P4-L5 ~ P4-LL3 其中戒學……是故成大持律上座。
入門段落:第1冊 P114-LL3 ~ P116-L2 那別解脫律儀有幾種呢......佛法就不住世。




廣海明月_第290講【全廣II】
真如老師講授


  接下來想一想別解脫律儀有幾種呢?「如《菩提道炬論》云:『七眾別解脫,如來所宣說,最勝妙梵行,即比丘淨律。』」如來說了七種,哪七種呢?近事、近事女、沙彌、沙彌尼、學法女、比丘、比丘尼。這個「梵行」,就是指出家。而出家律儀中的比丘律儀,是別解脫律儀中最最殊勝的!「具妙梵行勝苾芻,持律上座我敬禮」,說的也就是這個。雖然在《菩提道炬論》的字面上說有七種別解脫律儀,但本來是八種,就是把八關齋戒也算進來,不分男女二眾,就成為了八種。在《律海心要》中也有提到:「在家律儀為前三」,在家律儀就是指八戒、近事、近事女,近事就是指居士的意思;又說:「後五為出家律儀」,就是指沙彌、沙彌尼、學法女、比丘、比丘尼五種。別解脫律儀是以守護身口的律儀為主。 [01′08″]

  說:「謂其正受圓滿苾芻諸律儀已」,指阿底峽尊者受了比丘戒之後,「如愛尾牛,若尾一縷掛著於樹,雖見獵士將離其命,寧捨其命護尾不斷。如是雖於一輕學處,尚寧捨命防護不犯,況其所受重大學處」,「重大學處」就是四種他勝罪等重大學處,然後說:「是故成大持律上座」。 [01′39″]

  接下來就看下面,上師教誡我們,說我們有些人在受戒的時候是很勇敢的,也做了許多承諾,但是持戒的時候一條戒也守護不了,這樣的話利益就很小,而且還累積了眾多的過失,所以是不應該這樣的。傳說覺窩傑具德阿底峽尊者在前往西藏的路上,雖然只是微小的惡作,也會立刻停下來進行懺悔。大家都知道車馬勞頓的時候,身心疲憊去一個很遙遠的地方,光是疲憊感就已經讓人心裡非常非常地難以應付了,如果在路上再生了病。那麼我們可以看看,在這種前往西藏的長途跋涉之中,尊者防護律儀,哪怕是微小的惡作也會立刻停下來懺悔。其實可以繼續走、不用停的,他要停下來懺悔。 [02′40″]

  在西藏有些上師,自詡獲得很高的密法證量,就不重視別解脫律儀。但是覺窩傑具德阿底峽尊者在密法上的證量如此地崇高,對於守護別解脫律儀卻比自己的生命還要珍惜。注意下面這幾個字——這就是極扼要處!聖教的根本在於戒律也是指這個。佛法能否住世,觀待正法毘奈耶的行持是否住世,正法毘奈耶的行持住世,佛法就住世;正法毘奈耶的行持不住世,佛法就不住世! [03′23″]

  這裡面我們再回頭看一下。問一下:那個「極扼要處」是什麼呢?在密法的證量如此崇高,但是對於守護別解脫律儀卻比自己的生命還要珍惜,這就是極扼要處。聖教的扼要處是什麼呀?我們都想要了解很多很多好像沒有聽過的法,其實很多的善知識都特別強調戒律。戒律大家都知道是能夠截斷三惡趣的、堵塞三惡趣門的一個方式。到了三惡趣的那個門,怎麼樣能不進入,會有一條像滑軌一樣滑走的,那就是律儀。到三惡趣門,不會門打開就掉下去,不會這樣的,就乘著那個滑軌車滑過去了,甚至連三惡趣門的名聲都聽不到了,就是最勝的別解脫律儀,因為它會讓有情免受惡趣的痛苦。 [04′21″]

  所以再重新想一下,我們天天說:「建立教法!」那麼什麼叫建立教法?說:請善知識住世,然後教法住世。那麼教法住世的根本是什麼?在這裡邊說:聖教的根本在於戒律,佛法能否住世,觀待於正法毘奈耶的行持有否住世——正法毘奈耶的行持住世,佛法就住世;如果戒律的行持不住世,佛法就不住世了。 [04′52″]

  在這裡邊我們想一想,我們常常在講「正法久住」,還希望「建立教法」,還有常常說:「維繫師父的宗風」,這都是很多老學員還有法師們常常的思路。那麼師父的宗風到底是什麼?就是令法久住!令法久住就是觀待於戒律!所以於微細戒,看!「不管修行多高,守護別解脫律儀卻比自己的生命還要珍惜,這就是極扼要處!」 [05′28″]






四家合註色碼:
紅色 #950D43
藍色 00639E
綠色 007F3C
圖檔
發表主題 主題已鎖定

回到「菩提道次第廣論|南山律在家備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