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學的一篇重要文獻——標幽賦

一針二灸三用藥,『針』為極大功能效用!有關穴道,皆可在此貼!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408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針灸學的一篇重要文獻——標幽賦

文章: # 20428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針灸學的一篇重要文獻——標幽賦


本賦首載於金元•竇漢卿著的《針經指南》。自後《針灸大全》、《普濟方》、《楊敬齋針灸全書》、《針灸聚英》、《針灸大成》、《針方六集》等均轉載此賦。它是針灸歌賦中的名篇。標幽,是把幽微、深奧的針灸原理標而明之的意思。

賦文首談經絡、遞次為候氣、論針、取穴、標本論治、特定穴位、子午流注、補潟、治療、禁針、禁灸等。凡有關針灸學術中的重要問題,均一一論及。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歷來被認為是針灸學的一篇重要文獻。

竇漢卿(公元1195-1280年),名傑,後改名默,字子聲,廣平肥鄉(今河北省廣平縣西北)人,金代傑出的針灸學家。竇氏曾著有《針經指南》、《指迷賦》、《銅人針經密語》等著作,現在可以確定出自他的手筆的僅《標幽賦》和《通玄指要賦》兩篇。本賦選自《針灸四書》。

(原文)
拯救之法,妙用者針。察歲時於天道,定形氣於予心。春夏瘦而刺淺,秋冬肥而刺深。不窮經絡陰陽,多逢刺禁;既論臟腑虛實,須向經尋。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陰為始,至厥陰而方終;穴出雲門,抵期門而最後。正經十二,別絡走三百餘支;正側偃伏,氣血有六百餘侯。手足三陽,手走頭而頭走足;手足三陰,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識迎隨,須明逆順;況乎陰陽氣血,多少為最。
厥陰太陽,少氣多血;太陰少陰,少血多氣;而又氣多血少者,少陽之分;氣盛血多者,陽明之位。先詳多少之宜,次察應至之氣,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熱而留疾;未至者,據虛實而候氣。
氣之至也,如魚吞鉤餌之浮沉;氣未至也,如閒處幽堂之深邃。氣速至而效速,氣遲至而不治。
觀夫九針之法,毫針最微,七星可應,眾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長水也,有決疑開滯之機。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進陽補贏。循機捫而可塞以象土,實應五行而可知。然是一寸六分,包含妙理;雖細楨於毫髮,同貫多岐。可平五臟之寒熱,能調六腑之虛實。拘攣閉塞,遣入邪而去矣;寒熱痛痺,開四關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後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氣隨。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定腳處,取氣血為主意;下手處,認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湧泉同璇機百會;上中下三部也,大包與天樞地機。陽蹺陽維並督脈,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陰蹺陰維任帶衝,去心腹脅肋在?堣宋獺C二陵二蹺二交,似續而交五大;兩間兩商兩井,相依而列兩支。
足見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審自意,次觀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陽部筋骨之側,陷下為真;在陰分郄腘之間,動脈相應。取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經用一經而可正。頭部與肩部詳分,督脈與任脈異定。明標與本,論刺深刺淺之經;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貫之經。豈不聞臟腑病,而求六海俞募之微,經絡滯,而求原別交會之道。更窮四根三結,依標本而刺無不痊;但用八法五門分主經絡十二原,是為樞要。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見幽微;一時取一十二經之原,始知要妙。
原夫補潟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識本經。交經繆刺,左有病而在右畔取,潟絡遠針,頭有病而腳上針。巨刺與繆刺各異;微針與妙刺相通。觀部分而知經絡之虛實,視沉浮而辨臟腑之寒溫。
且夫先令針耀,而慮針損;次藏口內而欲針溫。目無外觀,手如握虎;心無內慕,如待貴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刺因。空心恐怯,直立側而多暈;背目沉掐,坐臥平而沒昏。
推於十乾十變,知孔穴之開闔;論其五行五臟,察日時之旺衰)。伏如橫弩,應若發機。陰交陽別,而定血暈;陰蹺陰維,而下胎衣。痺厥偏枯,迎隨俾經絡接續;漏崩帶下,溫補使氣血依歸。靜以久留,停針待之。必準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閉塞;端的處,用大鐘治心內之呆癡。
大抵疼痛實潟,癢麻虛補。體重節痛而俞居,心下痞滿而井主。心脹嚥痛,針太衝而必除;脾冷胃疼,潟公孫而立愈。胸滿腹痛刺內關,脅疼肋痛針飛虎。筋攣骨痛而補魂門;體熱勞嗽而潟魄戶。頭風頭痛,刺申脈與金門;眼癢眼痛,潟光明與地五潟陰郄止盜汗,治小兒骨蒸,刺偏曆利小便,醫大人水蠱。中風環跳而宜刺,虛損天樞而可取。
由是午前卯後,太陰生而疾溫;離左酉南,月死朔而速冷。循捫彈怒,留吸母而堅長,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噓短。動退空歇,迎奪而潟涼;推內進搓,隨濟左而補暖。
慎之!大患危疾,色脈不順而莫針;寒熱風陰,饑飽醉勞而切忌。望不補而晦不潟,弦不奪而朔不濟。精其心而窮其法,無灸艾而壞其皮;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針而失其位。避灸處而加四肢,四十有九;禁刺處而除六俞,二十有二。
抑又聞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闕而得蘇;太子暴死為厥,越人針維會而復醒。肩井曲池,甄權刺臂痛而復射;懸鐘環跳,華佗刺跛足而立行。秋夫針腰俞,而鬼免沉痾;王纂針交俞而妖精立出。刺肝俞與門使瞽士視秋毫之末;刺少陽與交別,俾聾夫聽夏蚋之聲。
嗟夫!去聖逾遠,此道漸墜。或不得意而散其學,或愆其能而犯禁忌。愚庸智淺,難契於玄言;至道淵深,得之者有幾?偶述斯言,不敢示諸明達焉,庶幾乎童之蒙心啟。

資料來源http://www.acutimes.com/show.asp?lst=0&classid=144&id=156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針灸(穴道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