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上玉卅報導】
中醫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效果如何?署立豐原醫院中醫婦科醫師林佩澐近三個月來,針對40名門診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進行中醫藥治療,兩個月後調查顯示,經痛、頻尿、止痛藥依賴等多項指標,都有明顯舒緩及改善,卵巢腫瘤指數也從治療前平均144.83降為79.02,證明中醫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確有成效。
林佩澐表示,這項研究是希望了解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接受中醫治療的平均療效,研究指標共有11項,包含經痛、使用止痛針(藥)、頻尿、月經不適感(包括腰痠、肛門墜脹痠痛等)、經量過多程度,以及卵巢腫瘤指數(CA125)、囊腫公分大小等。
她針對近三個月因子宮內膜異位症至中醫婦科門診的40位民眾,做了問卷調查分析發現,原本85%婦女有經痛現象,中醫治療兩個月後,僅剩25%仍有經痛,另有57.5%婦女經痛時需服止痛藥或打止痛針,治療後,比例降為17.5%,頻尿人數也從20%降為5%。其他指標也都有相當程度的改善。
子宮內膜異位症包括巧克力囊腫、子宮腺肌症等,雖為良性腫瘤,卻是惡性作風,主要表現是令人無法忍受的嚴重經痛,許多病人開刀治療後,瘤體又長了出來,簡直「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林佩澐指出,她針對不同體質的病人分別給藥,研究結果顯示,除了多項指標改善外,CA125(卵巢腫瘤指數)平均值也由治療前的144.83,下降為治療後的79.02,巧克力囊腫更從平均4.6公分縮小為3.1公分。
其中有一名29歲的患者林小姐,今年六月到豐原醫院中醫婦科門診,症狀是生理期時有痛經的困擾,常須服用止痛藥,當時其左側卵巢有三公分的巧克力囊腫,CA125達143.9,經過三個月的中醫治療後,不僅痛經舒緩,不必服用止痛藥,CA125也降到26.46,超音波顯示原本的巧克力囊腫已不存在。
她說,上述統計足以證明中醫治療確實可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不適症狀,科學指標包括卵巢腫瘤指數與囊腫的大小也變小,但仍以症狀改善的幅度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