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血療法 (蒙醫)

一針二灸三用藥,『針』為極大功能效用!有關穴道,皆可在此貼!
頭像
懸壺子
系統管理員
系統管理員
主題中的帖子: 1
文章: 33408
註冊時間: 2001-10-05 , 10:10
個人狀態: 道骨學習佛心..^^..
貼心留言: 氣候不穩
性別: 公仔
來自: 黃金故鄉
聯繫:

放血療法 (蒙醫)

文章: # 30936未閱讀文章 懸壺子 »

放血療法 (蒙醫)
放血療法是在人體的表面的一定部位和穴位,用特製的器械,將淺部脈道(靜脈)切開或穿破,放出病血(惡血),以達到預防和治療疾病的目的,稱為放血療法。

本療法在蒙醫外治法範圍內屬於峻療之一種療法,它對各種由血引起的病症,均有良好的療效。它以蒙醫學基礎理論為指導,通過放出惡血,開啟與暢通脈胳,促氣血執行,清血熱,調體素,以提高抗病祛邪之能力。

放血療法,並不是僅僅放出血了事,而有嚴格的原則和方法,並對術前所作的準備、穴位的選取、具體作業、可能發生的問題等,都有系統詳盡的規定。可以說,本療法是獨具特點的較為完整的療法。

本療法不但能治病,且對某些病還能起預防作用。如某些病由于沒有及時放血,其餘邪或惡血會引起癰疽、痞塊等嚴重病症,或轉移至任一臟腑或脈道引起化膿,侵蝕該部位。如能及時有效的放血則完全可以制止以上病症的發生。

放血療法之具體作用是排出脈道之病邪和惡血、鎮痛、止痛、消腫、根除膿液和黃水,治瘡瘍,促生肌,減肥,並使瘦弱者健壯,特別是對排出惡血和毒邪有奇效。

放血療法之適應症及禁忌症

適應症:多適用於由血、希拉引起的熱性疾病。如傷熱擴散、騷熱、疫熱、癰疽、癤腫、瘡瘍、痛風、索日亞(包括結核)、丹毒、黃水病、麻風等熱症。巴達乾與赫依引起的疾病雖系寒症,但若與血和希拉合併時,亦可採用放血療法。

禁忌症:凡屬正精耗竭,體質虛弱,孕婦、產後、浮腫、大癆痼疾、胃火衰敗等寒性疾病。總之,由巴達乾、赫依引起的疾病。兒童和老年人,用瀉下法、催吐法、鼻藥及灌腸法施治之後,亦停用放血療法。還有,易於出血者和低血壓者,不能施以放血療法。

此外,對血、希拉熱邪引起的疾病,雖然大多可以用放血療法施治,但如下七種熱性病,其臨床表現雖為熱象,但亦不可過早地採用本療法。

1·如對未成熟之熱性病,過早放血則易使其混濁而紊亂;

2·對疫熱過早放血則易使熱邪內陷臟器;

3·對騷熱在病血與正血尚未分離之前放血則易使 正血過失,導致赫依增盛,煽散熱邪,病血滯留於體內,餘熱未盡而易於反複;

4·對空虛熱採用放血療法則促使赫依竄行而引起疼痛或刺痛;

5·對粘熱施以放血療法則易使滯留於體內的病血散佈於命脈;

6·對毒熱症施行放血則易使熱邪擴散於全身或滯留於體內不除;

7·對體弱病人使用放血療法則有危及生命之虞。

放血時機

根據疾病的變化、發展以及病勢,選取最適宜的放血時機,對保証療效,頗為重要。為此,按病程可分早期、中期、後期三個階段施治。

早期:即發病初期宜於放血者,如體腔出血侵及臟腑,流血過多而不止者,以及擴散熱、騷熱、食物中毒等,起病急驟,不循一般發展成熟,應掌握時機,在發病初期及時放血施治。

中期:疾病中期,無刺痛,惡寒現象,身體沉重麻木時,可放血施治。或正血與病血已充分分離,血液無混雜現象時,宜於放血。

後期:凡血和希拉熱邪或病血散佈於脈道時,易 於轉化為其它疾病,因此,套用不當之飲食引發其餘熱,爾後放血施治。

n放血器械

放血器械,即放血用的特製的小刀。關于其形狀、大小等,在《四部醫典‧後續本》雲:用優質的鋼鐵,由精工巧匠經多次錘煉製成管瓴針及彎狀新月狀、剃刀狀、斧刃狀等銳利刀具,長約六橫指,其銳利程度能削斷毛髮為最佳。不過這些刀具,由于時代和條件所限,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地發展的今天,無論在品質、精製程度以及實用價值等方面,已遠遠落後於現實需要,應深入研究加以改進。

放血法

放血程序分術前準備和正式放血兩個步驟。

一、術前推備

術前準備,又分遠行與近行兩個階段。

1·遠行:在放血施治前,如熱病尚未成熟時,先給予湯藥,促其成熟後放血;分離正血與病血,然後再放血施治。正血與病血的分離,一般的方為三籽湯;促使赫依熱成熟之方為苦參湯;巴達乾與血之分解藥為青木香湯或苦參湯;寒熱交雜症與聚合症的分解藥為桅子湯;血與希拉之分解藥為木通湯與苦參湯;引導病血出脈者宜用蓽拔單葉湯;促使迅速成熟者,則以苦參湯為佳。 分解成熟的時間:最好是在五天前,其次是在三天前,至少在前一天服藥。若不用湯藥分離,而逕行放血時,會導致正血流失而病血不出,且將生赫依,造成餘熱不除而遺病為患。根據有的老蒙因臨床經驗,在服用病血分離湯藥時,加土茯苓煎煮溫服7-21天為好;若久病之人則宜服百日。

2·近行:放血前,令患者曬太陽或烤火取暖,或行走10分鐘以上,以加速血行和脈道擴張。

準備好放血器械,如刀、鑷子、縛帶、熏藥、消毒藥、止血藥、消毒藥棉等所需物品。宜在寂靜、乾淨、溫暖而光線充足的房間內作業。

消毒:刀與鑷子等金屬器械,進行煮沸消毒或用75%酒精棉輕拭。術者的手,先把指甲修好,在溫水里用肥皂洗淨後再用75%的酒精棉輕擦,如手上有傷口或皮膚病者不能作業。

放血部位的消毒:如有條件,放血前病者應洗熱水澡,確定放血之脈道或穴位後,先把局部碘酒棉消毒,然後用酒精輕拭。

二、正式放血

放血前之步驟:包括部位選穴、放血前之結紮,即鼓脈、作業法、觀察血色、放血量及輔助治療等內容。

1·從放血的穴位或脈向心三橫指處結紮,結紮之縛帶粗細要適宜。如在兩小尖脈放血時,從放血的脈至另一側腋下結紮;在頭部血脈放血時,注意不至妨礙呼吸,在頸項處結紮;在舌脈放血時,用消毒之紗布纏裹竹夾板或木夾板夾住舌體上卷,使血管暴露。其它血脈之結紮法,詳見各該段。

此外,在任何部位放血時,須注意不使皮膚招皺,使脈管充分暴露。當拉扯繩子兩端纏裹時,用力要均勻,鬆緊度要相等。如結紮結不善,則下刀難中,若皮膚招皺,血管曲折,則血不能出。血管鼓張後,用手指揉擦,使肌肉作麻。

2·作業:首先用手指將血管按壓固定,稍微向下用力按捺,使脈管不易移動。進刀之部位,一般在結紮處的三橫指以下。進刀的方法是:

縱劃法:刀刃沿血管之縱軸,在正中劃破的手法。本法適用於額脈、踩脈等肌肉薄處的大血管。

橫斷法:連皮膚、血管一起橫印刺切,適用於肌肉較厚部位的微細血管。

斜切法:由血管之縱軸稍為偏斜進刀,本法適用於中等及較小血管之放血。

側刺法:由血管之側旁刺切的手法,適用於舌脈及陰莖脈之放血。

放血療法以洩出血氣為宜,因此,切口宜稍大,過小則容易發生腫脹,血氣出不來,最好脈管與皮膚切口要對稱。

3·部位選穴:據《四部醫典‧論述本》所載,宜於放血的脈管計七十七處,而在《四部醫典‧祕訣本》則九十處,在《藍琉璃》中,所載穴位更多。

頭部及頸部放血部位有二十一處:金柱脈一處、銀柱脈一處、枕骨脈二處、囪門脈一處、小尖脈二處、喉脈一處、舌脈二處、面頰動脈二處、眼脈二處、鼻尖脈一處、耳脈二處、顳脈二處、齒脈二處。

上肢放血部位有三十四處:肩脈二處、臟腑總脈二處、岡紮脈二處、六首脈二處、肝脈二處、希拉沙林脈二處、巴達乾沙林脈二處、肺心合脈二處、肝膽合脈二處、腕脈二處、細小脈二處、無名指背脈二處、六合脈二處、指縫間脈八處等。

下肢放血部位有十八處:足大脈二處、國脈二處、脾脈二處、腎脈二處、踩脈二處、脛脈二處、鐙脈二處、腓肌脈二處、小腸脈二處等。

軀乾放血部位有四處:胃角脈二處、男陰邊脈二處等。

此外,另加耳前後四樹脈,肺肝合脈二處、黃水沙林脈二處、膽細脈四處及短尾脈一處,合前總共九十脈。

4·部分主要放血脈及其作用:

耳脈

位於耳上一橫指處,放血時結紮法與以上同。

功效:主治血、希拉引起的耳根部腫脹,中耳炎耳內流膿血及一切耳疾、偏頭痛及枕部、前額部疼痛等。進刀時注意避免損傷動脈和骨膜。在本穴位週圍,除皮膚及皮下組織外,還分佈著三叉神經第三分枝。枕部神經及額淺動脈等。

耳前、後脈

此脈亦稱四樹脈,在耳前距耳孔一寸者為內樹,耳後一寸者為外樹,內外樹的四條脈直行而上。放血 是在頸項結紮,方法與以上同。

功效:主治耳內流膿血、偏頭痛、後腦及前額疼痛等症。據臨床觀察,由惡血熱邪引起的諸耳病,均可在此脈放血,並對急慢性中耳炎亦有良效。進刀時注意避免損傷動脈和骨膜。

舌脈

位於舌下兩條脈之各中部,放血時,用消毒紗布裹竹夾板夾住舌體上卷,使血脈暴露,宜用側刺法施治。

功效:主治口乾舌燥,口齒塞澀、劇渴、舌體向根部回縮、心熱症等。注意進刀過深和傷口過大而流血不止,必須輕刺,微量放血,止血時用熱水或熱茶漱口,而停用涼水。

齒脈

位於從下頜骨後角主脊前上方一寸處,放血時用細繩在頸項纏繞後從背部拉緊結紮,但以不妨礙呼吸為度。用縱切法施治。

功效:主治由于惡血熱及希拉熱引起的牙痛、牙齦腫痛、腮痛等。

喉脈

位於從嗓窩正中直上一寸處,系在喉結、氣管前 行走之脈,放血時用細繩在頸項纏繞後從背部拉緊結紮,用復切法施治。

功效:主治喘咳、由心熱引起的癲狂、呼吸不暢、音啞等。進刀時注意避免損傷氣管。

頸脈(小尖脈)

即頸外靜脈,位於鎖骨上窩正中直上四橫指處。放血時,用細繩從放血的脈至另一側腋窩下結紮。

功效:主治腦蟲病、血邪擴散於胸部而損傷肺腑、瘡瘍、癰疽、血熱侵及牙齒等。此脈為頸部粗大脈,進刀時注意避免傷及頸動脈。如《四部醫典‧祕訣本》雲:"喉部左右兩側的上方有心脈、酣睡脈與如端脈兩條脈道,祇要在此脈一擊,會應聲倒地,如果斷裂,便會立刻死亡。由此向後再量半指,有心脈與黑尖脈二脈,如果沒有斷裂,尚有醫治的機會。由此再向後量半指,有與肺和心相伴的大小血脈,如果斷裂則立即死亡。"因而,在此脈放血時應特別注意不出差錯。

唇脈

位於下唇內側之兩條脈,放血時用消毒紗布裹竹夾夾住下唇外翻,用象牙穿針或銀針穿刺該脈。

功效:主治巴達乾病降於口唇、口唇腫脹灼痛、脾血症、口唇病等。

臂脈

位於肩關節下方四橫指處,肱骨之前上端,即羊尾肌縫略下之處,系循行於該處之肺脈。放血時,用細繩纏繞肩關節在腋窩下結紮。按縱切法作業。

功效:主治胸痛、肺熱、頭痛及牙痛等病。進刀時注意避免過度。

六頭脈

位於自臂脈向下循行的脈管正中處。放血時,距放血點向上三橫指處結紮,按縱切法作業。

功效:主治肺熱、胸悶、氣短、血刺痛等症。注意避免損傷動脈及筋腰等要害部位。

岡紮脈

亦稱露頂脈,位於沿前臂和上臂的撓側上行之脈,穴位在距肘窩四橫指處。放血時,距放血點向上三橫指處結紮。

功效:主治音啞、肺癆咳嗽、肺熱、胸悶、氣短、血刺痛等症。進刀時注意避免損傷筋腱。

臟腑總脈

亦稱諾嘎脈。位於自肘窩內側略斜向上外行之脈。放血時,令患者側臥或坐於靠背椅上,在距肘窩向上 三橫指處,即在上臂中部用細繩結紮,按縱切法作業,或可用三稜穿針穿刺。

功效:主治肺、心、膈、胸前後疼痛及一切臟腑之病,特別是胃、肝、大腸、小腸病和心血管、胸悶、氣短、疫熱侵於心、食慾不振等病症。

本脈在肘窩與叫利嘎之動脈平行,所以,進刀時小心損傷該動脈。

在《藍琉璃》之放血療法章?埵部G"中身之大部疾病,宜在臟腑總脈和如通脈放血;特別是心熱症,宜在臟腑總脈及舌脈、喉脈放血。"的記載。根據臨床觀察,對粘性轉筋病(即霍亂)之上吐下瀉,胃腸熱性癌症、傷食以及心臟血刺痛等症,臟腑總脈放血,奏效迅速。

另外,對某些高血壓病、心絞病、和食物中毒等,均有一定的療效。

身體過於衰弱者,不能在此脈放血。在此放血點週圍有肱動脈、腕內側皮膚神經纖維、肱二頭肌肌腱等,放血時須加小心作業。

肝脈

亦稱如通脈,位於肘彎部之內側彎向手背拇指方向斜行,而後折向小指方向,放血部位則取肘窩橫紋下四橫指之處,系血症主要放血之脈。放血時,令患者端坐靠背椅上,在距肘關節稍上處結紮,令肘關節 彎曲90度,手向上緊握拳,或在脖頸上橫放一米長的木棒,令兩手緊握其兩端後作業。按縱切法進行,或可用三稜穿刺針穿刺。

功效:主治肝、脾、膈區刺痛、肝巴達乾包如病、熱性痞、不時譫妄、血或中毒引起的肝腫大、肝血溢於胃、腸刺痛、肝病所致的眼瞼赤爛、胸脅疼痛等血或希拉性胸腹部諸症。在《四部醫典‧祕訣本》肝病治法章雲:"肝臟腫大症服用牛黃餘甘子湯、金丹甘露方催瀉,肝脈針刺放血施治。",又雲:"肝臟失水,服用三角馬兜鈴湯,在肝脈、頸脈、肝膽匯合脈穴針刺放血;肝血溢於肺時,湯藥瀉之,在肺脈、肝脈針刺放血,用涼性藥物施治;肝血溢於胃時,在肝脈與肝膽匯合脈針刺放血。

根據臨床觀察,對肝髒話熱症,在肝脈放血,均有良效。

值得一提的是,對乙型肝炎、傳染性肝炎及黃疽性肝炎,及時給以補養調理並在肝脈放血,則可得較好療效。如配合服用三味或四味姜黃丸(亦稱雲瓦四味丸,由姜黃,巴豆(制)各15g、雄黃(制)5g、斑螫(制)10g配合組成,共研細末後加蝗蟲頭(研細)10g,用麵粉水調為丸。功能為解毒,殺粘,)脈瀉、攻瀉則效果更佳。放血時注意避免損傷筋腱。

膽脈沙林

位於肘窩橫紋尺側下,距肝脈略外處。放血時, 在距放血點向上三橫指處結紮,手法自選。

功效:主治目黃、體沉重、不思飲食等。進刀時注意避免損傷筋健及脈管。

巴達乾脈

位於從肘窩尺側出發之脈分為二支,於手腕下的正中向尺側循行,向內的尖端為黃水脈,向外的一支即是此脈。放血時在距放血點向上三橫指處結紮,手法自選,進刀時注意避免損傷附近的筋腱和骨膜。

功效:主治口中氾甜,體倦,納呆,胃腹部疼痛,唾液呈黃色,手麻木等症。

黃水脈:此脈與巴達乾脈對峙,距其六橫指處。放血時在距放血點向上三橫指處結紮,手法自選。主治體倦嗜眠,巴達乾血降於胃,黃水引起的皮膚瘙癢,熱邪所致的腫脹等症。進刀時注意避免損傷附近筋暖和脈管。

心肺合脈

位於諾嘎與六頭脈二脈匯合處向下六橫指處。《藍琉璃》記載,此脈為: "六頭脈與諾嘎脈之匯合脈。"放血時在距放血點向上三橫指處結紮,手法自選,注意誤傷附近之血脈及筋腱。

功效:主治心、肺血症。

肝膽合脈

亦和巴達乾、希拉合脈。位於心肺合脈放血點向下三橫指處。放血時令患者端坐,距放血點向上三橫指處結紮,手法自選。

功效:主治由血與希拉引起的諸病症。《四部醫典‧祕訣本》肝病治法章雲:"肝下白色橫膈膜病,在肝膽聚合脈針刺放血。

六合脈

位於在肝脈的腕外側,向手背食指方向循行的脈,即在手腕中部向上四橫指處。放血時在距放血點向上三橫指處結紮,手法自選。

功效:主治胃及肝之血症,肝及胸部脹痛,特別是對胸刺痛及陳舊性惡血性諸症有良效。進刀時注意避免損傷附近之脈管和筋腱等。

肺肝合脈

位於肝脈下三橫指之處,系肺肝聚合之脈。放血時在放血點三橫指處結紮,手法自選。

功效:主治胸及胃、肝、膈區痠痛,腋下刺痛等症。進刀時注意避免損傷附近之脈管及筋腱等。

腕脈:位於距拇指與食指間陷窩處中心向上一寸處,此系沿橈骨崎向拇指循行之脈。放血時,在前臂 中階結紮,用平刃刀縱劃法作業。主治胸刺痛,咯膿血痰,音啞,氣短,子肺熱等症。

無名指背後脈

位於無名指根部關節向上一寸處。此脈系與胃、脾、腎等臟腑相通的主脈。在《藍琉璃》中記載:"因為此脈為胃脾之聚合之脈,所以胃脾病宜在左手無名指背側脈針刺放血。"放血時在腕關節稍上處結紮,用中等平刃刀縱劃法作業。

功效:主治胃、脾、腎病,因熱而腹脹,胃熱,腸刺痛,瀉帶血便,肩部刺痛,手臂不能抬舉,無名指、小指麻木等症。《四部醫典,祕訣本》脾病治法章雲:"熱性脾病,藥用丁香、草果、小豆蔻、藏紅花、藏藏陳、波梭瓜、木藤蓼、白糖製成散劑令服。又一方,草果、藏紅花、訶子、白糖制劑令服。在左手無名指背側脈放血。

膽細脈

位於肝脈內側向下八橫指處。放血時距放血點向上三橫指處結紮,手法自選。

功效:主治目黃,身重身倦,食慾減退等症。進刀時注意誤傷血脈及筋腱。

肺大腸脈

位於右手食指與中指間的招紋向上一寸處,此脈 為肺大腸之聚合脈。放血時,令患者端坐,在腕關節稍向上處結紮,用縱劃法作業。

功效:主治肺與大腸之熱性疾病。進刀時注意誤傷血脈及筋腰。

肝膽脈

位於右手中指與無名指間的榴紋向上量一寸處,此脈系與肝膽聚合之脈。放血時,令患者端坐,在腕關節稍向上處結紮,用縱劃法作業。

功效:主治眼疾及肝膽血、希拉熱症等。進刀時注意誤傷血脈及筋腱。

右腎膀胱脈

位於右手無名指與小指間的榴紋向上量一寸處,此脈系右腎及膀胱之聚合之脈。放血時,令患者端坐,在腕關節稍向上處結紮,用縱劃法作業。

功效:主治有腎及膀胱之熱性諸症。進刀時注意誤傷血脈及筋腱。

心小腸脈

位於左手食指與中指間之榴紋向上一寸處,此脈系心與小腸之聚合脈。放血時,令患者端坐在腕關節稍向上處結紮,用縱劃法作業。

功效:主治心與小腸諸病。進刀時注意誤傷血脈 及筋腱。

脾胃脈

位於左手中指與無名指間之褶紋向上一寸處,此脈系脾胃聚合脈。放血時令患者端坐,在腕關節稍向上處結紮,用縱劃法作業。

功效:主治脾胃由血、希拉所致的疾病。進刀時注意誤傷血脈及筋腱。

左腎精府脈

位於左手無名指與小指間之褶紋向上三橫指處,此脈系左腎與精府之聚合脈。放血時,令患者端坐,在腕關節稍向上處結紮,用縱劃法作業。

功效:主治左腎與精府之諸熱症。進刀時注意誤傷血脈及筋腱。

腿大脈

位於由膝關節內側向上四橫指處,此脈為循走於大腿內側之大脈要害。放血時,令患者站立,在放血點向上三橫指處結紮,用縱劃法作業,或可用三稜穿針穿刺放血。

功效:主治大腸震傷,睪丸腫大,下身沉重、子宮病等。根據某些蒙醫之經驗,對婦女經血過多,在此脈放血有良效。注意進刀過度而損傷血管及筋腱。

國脈

位於從 窩中心向下四橫指腓腸肌正中。有的人在 窩中心放血。放血時,距膝關節向上四橫指處結紮,手法自選。

功效:主治沿後背強直痠痛,脖頸後仰,腰髖痠痛,月經淋漓等症。從臨床實踐看,對由于血、希拉亢盛而突然嘔吐或下瀉以及傷食等症,在此脈放血則奏效很快。放血時,因動脈要害在此處,進刀時要格外注意;同時也應注意避免損傷胞窩動脈、頸部神經纖維以及筋腱等。

脾脈

位於膝關節內側下四橫指處。放血時,在膝關節稍下處結紮,用縱劃法作業。

功效:主治脾損傷,瘡瘍、膽病、黃水病、浮腫等病。在《四部醫典‧祕訣本》脾病治法章雲:"熱性脾病,令服有關藥劑的同時,在脾脈針刺放血施治。"又雲:"脾臟血脹,令服有關藥物的同時,在肘前骨凹陷穴與脾脈針刺放血施治。"進刀時注意誤傷血管及筋腱。

腎脈

亦稱脛尾穴,位於從足踵向上量一橫指處。放血 時,視病情令患者站立在木板上,用縱劃法作業或針刺。如若血脈沒有顯露時,可用拔罐穿刺法施治。

功效:主治腎病擴散,傷及腰部,兩腿拖曳,行動不便,小腿肌肉撕裂般脹痛,髖關節疼痛,腎結核,子宮出血等病。進刀時注意誤傷肌。《藍琉璃》雲:"骨熱症,在胚尾穴針刺放血施治。"《四部醫典‧祕訣本》腎病治法章雲:"腎熱、藥用白刀豆、藏紅花、小 皮、蠍子、白糖制劑內服;在腸尾與踝脈針刺放血。"根據有些蒙醫的臨床經驗,由于外力作用於宮受震傷而流血時,在腎脈放血則奏效甚速。

腓腸肌脈

位於腓腸肌內側腎脈之直上一寸處。放血時,令患者端坐靠背椅上,兩腳用力踩木板,用細繩在排腸肌上端纏繞從背部拉緊結紮,用三稜穿針穿刺或手法自選。

功效:主治子宮損傷。進刀時注意誤傷血脈及筋腱。

脛脈

位於腳背關節窩中心直向上量五橫指處脛骨崎側的筋間,此脈系脾脈向下循行之延續。放血時,令患者端坐靠背椅上,兩腳用力踩木板,距放血點向上三橫指處用細繩纏繞從背後拉緊結紮,用平刃刀彈切或 用三稜穿針穿刺放血。

功效:主治足心及足背腫脹、灼熱或脹痛等降於足部的黃水病。進刀時注意傷及位於此脈之下的叫"金樑--色熱吉掛"的動脈。《四部醫典‧祕訣本》癰疽瘡癤治法章雲:"脈癰疽,藥用三果(籽)湯內服,多次針刺放血施治。"根據某些著名蒙因臨床經驗,對脛部癰疽,用熱針(用兩根或三根針,由邊緣向中心穿刺,針尖相碰)穿刺保持40-50日,使膿汁黃水流盡留痕痊癒後(瘢痕部呈紫色)脛部仍脹痛時,在脛脈針刺放血可根治。

踝脈

位於由內踝中心向前上方量一寸處。放血時,令患者端坐靠背椅,兩腳有力踩木板,用細繩在腓腸肌中階纏繞從背後拉緊結紮,多用斧狀刀具縱劃法作業,亦可用彈簧穿針穿刺。

功效:主治下身外傷引起崩漏、胃、小腸、大腸絞痛、大小便閉塞等病。在《蒙醫葯選編》中有:"腎熱症,令服十味訶子腎熱散,在脛尾脈及踝脈放血。"的記載。對胎盤滯留、粘性上吐下瀉等病,在此脈放血亦有良效。進刀時注意損傷筋腿及骨膜等。

外躁脈之放血點,由外踝中心向上量四橫指處,主治局部灼熱脹痛或痠痛。

鐙脈

亦稱足拇趾脈。位於由足背關節窩中心向上量一寸處,或在拇趾根部凸出骨之上側。放血時,在腓腸肌中階用細繩纏繞從背後拉緊結紮,用斧狀刀具縱劃法作業。

功效:主治足心足背灼熱腫脹、脹痛、足趾問糜爛痞癢等黃水病。進刀時特別注意誤傷動脈和筋腱、骨膜等。

小腸脈

位於由足中趾尖至跟骨後端間的正中點,即由足底線向上一橫指足背內側。放血時,在踝關節以上結紮,用縱劃法作業。

功效:主治小腸出血,頭部疾病降於心臟,長期不愈的心臟病等。

胃角脈

位於上腹部。(相當於脊椎第十關節處從痞穴正中向左右各量四橫指處。放血時,用細繩在第十二對肋骨線纏繞從背後拉緊結紮,手法自選。

功效:主治胃熱諸症。

陰部脈

男性放血點位於陰莖中部兩側之血脈;女性放血 點位於大陰唇內側,小陰唇中部。放血時,用細繩在髂前上棘線纏繞拉緊結紮,女性陰脈則用消毒紗布裹住竹片夾或木片夾夾住大陰唇外翻後用側刺法作業,或可用復切法放血。

功效:主治腎熱病。根據富有經驗的老蒙醫談,由血、希拉引起的男陰或女陰腫脹,在此穴放血均有良效。進刀不宜過度,不要直刺和深刺,手要輕,必須用側刺法和復切法作業。

尾骨尖脈

位於尾骨尖部之黑脈即是。放血時,令患者俯臥用雙膝支住臀部抬高,用細繩在髂前上棘線纏繞從前面拉緊結紮。先用銀針穿刺,次用火罐拔之,或可用三稜穿針穿刺。

功效:主治下身一切疾病。根據老蒙醫臨床經驗,對外傷造成的下肢癱瘓,在此脈穿刺拔罐,可奏良效。

觀察血色

觀察血色:放出血液,首先要審辯正血與病血。放出的血液出現紫黑色之花紋者,是正血與病血尚未分離之象,須立即止血飲湯藥分離後再行放血。如血質稀薄,色黃,氣味濃,有白色泡沫,上結粘液、膿 汁樣物者為病血。

凡血色黑而粗糙,現紅黃色泡沫者為赫依血;血色黃而稀,有濃味者為希拉血;血色淡紅,稠而柔滑者為巴達乾血;若色如硃砂樣鮮紅者為正血。

放血量

放血量:在病血放盡而正血出現時,即刻停止放血。但為制止五臟的疼痛,血症的刺痛,以及使逆溢之血納入脈道等三種情況下,雖是正血,亦可使其流出一些。若體質虛弱,及合併赫依之患者,雖為病血,也應截斷流血。如擴散熱、騷熱、關節腫脹等,多由病血或熱性黃水病引起,故應大量放血,以殺病勢。

如不屬於上列症狀,應多次少量放血;如血的泡沫上覆有紅色血皮者,應立即停止放血。體質虛弱,放出之血如水似膿者,應適當控制其出血量,若視此為膿水而大量放出,則更使正精虧損而誘發難以治癒的水腫病。

輔助治療

輔助治療:包括血不出、無病血、出血不止、傷 口腫脹、昏厥、誘發赫依性病等六種情況。

(1)血不出:原因是身受寒冷、器械不利、飲食過飽、恐懼緊張、切口過小、皮膚與血管傷口錯位、結紮後立即放血、或放血後立即解開結紮等,都是血不外流的原因。

(2)無病血:主要由于熱邪熾盛而伏於脈道,以致阻障血路所致。可另換血管放血,或服藥將血引至皮膚。藥用木通、野菊花、苦參、當藥、查乾榜嘎、拳參、巴沙嘎等分,共研細末,煎湯涼服。並在腹部溫罨及發汗等。

(3)出血不止:流血不止時,可在放血部位用涼水噴之,或壓迫包紮傷口。

(4)傷口腫脹:主要由于傷口過小,或刺傷骨膜、筋腱等所致。先予輕輕按摩後熱敷,或用血竭、松脂、膽石、滑石、紅花、苦參等分,共研細末,酒調敷貼。

(5)昏厥:如放血發生昏原者,多由過度恐懼緊張,赫依作祟,出血過多等所致。應立即止血,宜用沉香或檀香三味方燃煙燻治,飲糖水,赫依穴熱敷。用上法無效者,急用牛等動物熱鮮血灌服。

(6)放血誘發赫依性病:多見於赫依型體質者,身體衰弱者和陳熱病患者。治宜在赫依穴處塗擦黃油,進行按摩,令口含紅糖,另服紅糖酒、骨湯,以壓抑赫依勢頭。

放血完畢後,把紮結繩緩緩解開,傷口塗紫藥水, 敷以消毒紗布,予以包紮。做好傷口保護。為了免致惡血發生,術後避免激烈作用中,並禁酒、濃茶二十一天。

放血的弊病

放血的弊病:放血施治,必須認真細緻,如放血不當,其弊有四:

(1)不及:因出血量太少,以致病血不出,餘邪遺留,導致肝臟痞塊、包如病、麻風、癤癰、索日亞等疾病,或病邪侵及胸部和四肢關節引起黃水病或膿瘍。

(2)太過:放血量過大則耗傷正精,誘發赫依,胃火衰敗,容易轉化成寒性痞、浮腫、水臌等疾病。

(3)逆行:指對非放血療法的適應症而用放血療法施治者,或飲食起居方面逆亂不當者。

(4)過失:為手術作業不當而造成的事故,如施術粗暴,刺破肌肉,損傷筋腱,或切斷動脈,以及中傷要害,危及患者生命,需加註意。

放血的優點:此法如套用得當,療效顯著,如能驅逐脈病,下瀉病血,止痛、消腫、去腐生新,根治膿液及黃水,使瘡色化濁轉鮮,即使少許的病氣亦能肅清。並有過胖者減肥,消瘦者肥胖,驅病邪外達的各種優點。

來源http://www.mongolculture.com/big/medical/04/index.asp
圖檔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1.針灸(穴道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