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周刊 No.1535
記者:邱玉珍
瑜伽的魅力,無遠佛屆,但來自加拿大有11年以上教學經驗的TA YOGA瑜伽老師Adnan表示,練瑜伽需要長期才見得到效果。如果民眾把瑜伽當成是一種「運動」,則易導致頸背痠痛、膝蓋僵硬、肩胛骨脫臼,甚至筋骨折斷等毛病。
來自美國有十四年瑜伽經驗的SPACE資深瑜伽老師Debbie認為,練習瑜伽必須身心靈合一,才能達到應有的療效;但在台灣很多人把瑜伽當成運動,認為一定要做到飆汗才覺得過癮、有運動到。
瑜伽跟有氧運動不同,有氧運動是一種由外而內的運動;瑜伽則是一種由內而外的運動,它不需要大量流汗,只要透過心靜、放鬆、呼吸等方法,就可以讓身體裡的五臟六腑運動到。說得玄一點,它有點像武俠小說裡的打通人體任督二脈的功法一樣。
也就是說,瑜伽是一種靠呼吸、身體知覺、感覺的運動。但大多數東方人把它當成是一種「運動」。
Adnan老師認為,瑜伽是一種與情感有關的練習,你要去體會自己的感覺,練瑜伽的時候,不要有「我一定要做到最好」的想法,而應該去享受你自己的感受。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也很難做到。
因為大多數人很難體認這一點,所以很多人做瑜伽受傷。Adnan老師認為,瑜伽如刀之兩面,做得對可讓身體得到很多益處,用錯方式則會讓你出現難以想像的傷害。
在印度就曾有一名罹患疝氣的病人在電視機面前,依照印度著名瑜伽大師蘭德夫的節目示範,每天練習腹部痙攣運動,結果導致病情惡化成更痛苦的「裂孔性疝氣」。在其他國家也曾發生糖尿病患自行練瑜伽,結果死亡的案例。當然這有可能是因為患者本身疾病導致死亡,但瑜伽用錯方法反而會加重病情。
在歐美及其他國家也發現,因瑜伽受傷的案例愈來愈多;依據澳洲新南威爾斯傷害危險研究中心調查顯示,四分之一練習瑜伽的人都受過傷,強烈建議初學者,一定要在教練指導下,才能練習瑜伽。
台灣這兩年掀起瑜伽熱,也發現不少因練瑜伽受傷的案例。台大醫院復健科發現,這幾年因瑜伽受傷的案例成長了大約二至三成,年齡層以四十歲居多。台灣凱羅協會理事長、美國脊椎神經醫學博士劉達表示,瑜伽是一種肌肉群深層的伸展運動,一定要記得「適可而止」,千萬不要挑戰身體極限,拚命地拉扯全身的肌肉韌帶,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出現運動傷害。
Adnan及Debbie老師分析練瑜伽會受傷的原因有三:
一、思想不正確
目前在全球,運用瑜伽養生是絕對主流,競技成分非常非常少,做為一項養生普及運動,適合自己最重要,不能比較、不能賭氣,一定要循序漸進。
二、學習方法不正確
瑜伽與普通運動不同,瑜伽應是氣功類的有氧運動,涉及到人體生理經絡科學,有階段性和連續性,不像簡單的肢體活動,想停就停、想動就動。淤氣淤血都是受傷的表現;過分誇張的動作也會導致關節、肌肉和韌帶受傷。
三、強度過大
初學者對於入門瑜伽無法流汗、強度不強,於是選擇需要肌力的power瑜伽或是Astanga瑜伽,這兩種瑜伽有些動作對初學者來說,會超過人體承受限度,導致關節、肌肉和韌帶受傷;此外,身體活動強度超過身體承受狀態,即使動作正常,但是訓練強度太大了,也容易受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