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魚中毒 原是雪卡毒素作怪

有關西醫方面,請在此貼!謝謝!如果有侵權,歡迎來信告知!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吃魚中毒 原是雪卡毒素作怪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吃魚中毒 原是雪卡毒素作怪



南部有三位民眾因為吃下含有「雪卡毒素」的珊瑚礁魚黃金鯛之後,相繼出現上吐下瀉及口腔和手腳末端神經發麻的中毒現象,由於「雪卡毒素」是作用在細胞上面,即使抽血也驗不出來,這三名患者雖然治療了兩個多月,中毒現象至今仍然沒有完全消除。

只不過是從漁市場買來最常見的黃金鯛回家享用,南部三位民眾怎麼也沒想到會因此中毒,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連啟勛指出,這三位民眾到醫院時,最明顯的症狀是上吐下瀉,手腳末端和口腔麻木以及全身搔癢,因為有上吐下瀉,很容易被誤診為腸胃炎,連啟勛醫師進一步指出,由於魚本身含有的雪卡毒素主要作用在細胞上,患者即使抽血檢查也檢查不出來,還好,害三名食客中毒的黃金鯛還留了一塊在冰箱,醫院緊急把魚送到海洋大學檢驗,才驗出是雪卡毒素作怪

連啟勛醫師說,通常雪卡毒素的毒性會停留在人體內比較久的時間,雖然大部分的病人治療幾個月之後都會恢復,但還是有少部分人一輩子都會留下口腔和四肢麻木、全身酸痛的後遺症。


【中廣新聞網 】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吃魚中毒 原是雪卡毒素作怪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醫師:避免食3公斤以上珊瑚礁魚類以免中毒


南部有三位民眾因為吃了本身含有「雪卡毒素」的珊瑚礁魚黃金鯛之後,竟然出現中毒症狀,高雄長庚醫院醫師連啟勛指出:本身含有毒素的珊瑚礁魚主要是因為吃了有毒的藻類,只不過,魚吃了毒藻並不會中毒,反而是人吃了體內含有毒素的魚會中毒,越大的魚所含的毒性也越強,醫師建議,最好避免食用三公斤以上的珊瑚礁魚,特別是魚內臟。

民眾吃魚吃到差點送命不是頭一遭,除了一般人比較瞭解的河魨毒之外,香港也曾經傳出有人吃了蘇眉魚而中毒,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醫師連啟勛指出,其實,很多珊瑚礁魚類都含有熱帶海洋毒,這些魚主要是因為吃了有毒的藻類,只是,即使珊瑚礁魚吃了這些數量不少的毒藻,牠們也不會中毒,反而是人類吃了含有毒性的魚之後,會出現神經中毒症狀,而且越大的魚,毒性越強,人類吃下肚的毒也越多,連啟勛醫師建議,民眾最好避免食用三公斤以上的珊瑚礁魚類和魚內臟如果萬一吃了魚之後出現中毒症狀,醫師提醒,民眾就醫時最好告訴醫師到底吃了哪種魚,好找出病因、對症下藥。


【中廣新聞網 】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吃魚中毒 原是雪卡毒素作怪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黃金鯛下肚 毒侵害神經系統 醫師籲小心食用


三名台南市民購買大型「雙斑笛鯛「(俗稱黃金鯛)食用,感染罕見的「雪卡毒素」,目前在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治療中,醫院籲請民眾購買珊瑚礁魚食用時應注意,體型最好在三公斤以下,也不要食用內臟,食用珊瑚礁魚後如出現異狀應立即就醫。

這三位民眾二月初到高雄市前鎮漁港購買三尾體型頗大的「黃金鯛」,回家烹煮食用後,上吐下瀉,到奇美醫院治療,但隔兩天後陸續出現嘴、口腔、手腳麻痺、關節疼痛、全身癢等症狀,到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診治,經醫院建議到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診治。

三人陸續到高雄長庚醫院神經內科求診,醫院副院長陳順勝診治研判是熱帶海洋病毒。隨後,民眾將剩下的魚體交由醫院化驗,證實其中一隻大型「黃金鯛」含有罕見的「雪卡毒素」,另兩隻則沒有毒素。

隨同陳順勝診治病患的醫師連啟勛表示,珊瑚礁上寄生的「雙鞭毛藻」含有包括「雪卡毒素」、「河豚毒素」在內的多種毒素,「雪卡毒素」較少見。大型珊瑚礁魚類、貝類食用的毛藻數量多,殘留或畜積魚貝體內,尤其內臟,人類食用後就中毒。

他表示,三位病患仍持續到醫院門診治療,一般而言,大約兩、三個月會痊癒,但也有人轉為慢性。

他表示,「雪卡毒素」會侵入細胞,因此檢驗病患血液,難以發現毒素。



【中央社 】
io: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吃魚中毒 原是雪卡毒素作怪

未閱讀文章 MissC »

黃金鯛下肚 三食客險喪命


喜歡吃珊瑚礁魚的消費者得注意了,繼香港吃高級海鮮「蘇眉」魚連續發生中毒事件後,國內高雄長庚醫院也出現食用含「雪卡毒素」的珊瑚礁魚導致集體中毒的首例個案。三名神經系統中毒的患者,治療迄今已超過兩個半月,但中毒症狀仍在。

這三名食客,是吃了俗稱「二齒」、「黃金鯛」的珊瑚礁魚後,出現嚴重神經系統中毒症狀,其中兩人差點致命。長期從事魚毒研究的台灣海洋大學教授黃登福說,黃金鯛的魚體含毒,是因牠吃進了寄生在珊瑚礁上的有毒藻類「雙鞭毛藻」,毒性會在魚體內累積,以魚的肝臟毒性最強,次為內臟。

中「雪卡毒素」的三人都住南市,兩個多月前,在前鎮漁港買俗稱「二齒」、「黃金鯛」的大型珊瑚礁魚食用後,出現嚴重腹瀉、腹絞痛、全身骨頭痠痛、肌肉痛、口、舌及手腳麻痺等症狀,看遍台南縣市大小醫院包括成大、奇美、新樓等都查不出病因。

長庚表示,這三名患者是親戚,出現這些症狀前曾享用「黃金鯛」,懷疑魚有問題,從網路上得知高雄長庚副院長陳順勝是魚毒專家,上月五日到高雄長庚求治。

陳順勝從三人病史與神經節症狀、周邊神經病變(麻、痠、痛、無力等),研判是誤食含熱帶海洋魚毒的珊瑚礁魚,住院治療到三月十三日出院,目前三人麻、痠、痛、無力的症狀仍未完全解除,仍須定期回診。

由於「雪卡毒素」造成集體中毒國內還是首例,陳順勝連繫長期合作的魚毒專家、海大教授黃登福,黃登福率領研究團隊十三日到長庚。中毒的陳姓男子也拿來剩餘的「黃金鯛」樣本給黃登福,並陪同黃登福到前鎮漁港買「黃金鯛」比對。

經實驗室做DNA比對,確認肇禍魚種屬笛鯛科的「雙斑笛鯛」。黃登福說,他以三名個案所食用剩餘的魚體餵食老鼠,僅摘肝臟約一公克重,就讓一隻老鼠致命,毒性相當強。「幸好三名個案只吃了一點點的內臟,並未食用肝臟,否則可能致命。」

「雙斑笛鯛」在魚市中很常見,有兩顆牙齒較尖、凸出,所以漁民稱牠「二齒」,另因顏色呈黃金粉色,又被稱為「黃金鯛」。

黃登福說,珊瑚礁魚至少有上百種,較常見的有鯙鰻(錢鰻)、臭肚魚(象魚)都可能含有「雪卡毒素」。食用體型大於三到五公斤的珊瑚礁魚類中毒機率較高。


香港防中毒 檢疫進口深海魚種

【記者陳東旭卅台北報導】香港在去年、前年曾發生多起吃深海珊瑚礁魚中毒事件,還曾發生酒席宴罷,一次廿人的中毒情況。但經香港政府去年下半年實施進口深海魚種檢疫後,近半年來並無再傳出類似中毒事件。

這兩年在香港發生「雪卡毒素」的深海珊瑚魚種主要是西星斑、紅鰽、杉斑、蘇眉魚、油魚、老虎斑等。據香港衛生署資料,香港在二00四與二00三年分別發生五起和十八起由「雪卡毒」引起的食物中毒個案,而在去年頭三個月內更發生了十六宗個案,受影響人數多達七十七人,大批石斑魚等珊瑚礁魚種被有關部門收繳銷毀。



【聯合新聞網】
io:
最後由 MissC 於 2006-04-19 , 18:22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頭像
MissC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紫河車大補氣血者
主題中的帖子: 5
文章: 44559
註冊時間: 2006-01-03 , 0:53
個人狀態: 暫停中
職稱: C美女全域版主
性別: 美女

Re: 吃魚中毒 原是雪卡毒素作怪

未閱讀文章 MissC »

吃魚中毒》毒侵害神經系統 「生不如死」



「中毒後,我真是生不如死,到現在還全身乏力、骨頭痠痛、口舌、手腳發麻」,從鬼門關前撿回一命的陳姓男子說,「以後不敢再看到好魚就買、買了就吃」。

陳姓男子常到前鎮漁港買魚,認為現撈貨最新鮮。二月二日他託黃姓球友到前鎮魚市買了三尾「黃金鯛」,兩尾與廿多名球友共享,另一尾留著自用,「沒想到運氣這麼差,就是這尾出問題」。

陳姓男子說,當晚他與親戚鄭姓夫婦及另三名友人唱完KTV後,一起享用重達十幾斤的這條黃金鯛,隔天,他煮泡麵時,放了幾塊魚頭進去,每次食用後兩個多小時就腹瀉不止。坐完馬桶才剛起來就又瀉,「拉的都是水。」

他趕緊到奇美醫院掛急診,醫院抽血檢驗未發現異常,以為是感染輪狀病毒。

過兩、三天,他又煎了兩塊「黃金鯛」來配飯,兩、三小時後腹部又絞痛,他覺得不對勁,到成大掛急診。成大抽血、照X光認為沒事,要他出院。

陳姓男子表示,他和鄭姓夫婦連絡,發現兩人也出現同樣症狀,三人看遍台南縣市大小醫院、診所,都找不到病因。

「有一天我牙痛痛到受不了,又到成大,成大要我切結同意插管,說我隨時有生命危險。」陳姓男子說,後來他才曉得,原來是毒素侵害三叉神經,導致要命般的牙痛。

長庚副院長陳順勝表示,奇美、成大等醫院從血液中驗不出異狀,是因為雪卡毒素是作用在細胞上,除非採檢細胞,否則無法從血液中驗出,一般醫師對魚毒認知不多,不容易從症狀上聯想到是中了「雪卡毒素」。

至於黃姓男子與其他二、三十名球友一起享用的黃金鯛,很幸運地,沒有含毒素,陳姓男子說,「否則代誌更大條」。

新聞辭典》 雪卡毒素

雪卡毒素(Ciguatoxin)又名熱帶魚毒素,來自熱帶海域的有毒海藻「雙鞭毛藻」,它們寄生在珊瑚礁上,毒素經由食物鏈進入人體。一般而言,深海、大型魚含毒素較高。

雪卡毒素積存於珊瑚礁魚全身,以肝、內臟含量最多,由於珊瑚礁魚帶雪卡毒素卻不發病,因此無法從外觀、氣味和肉質分辨魚體是否有雪卡毒沈積。且雪卡毒素對溫度穩定性高,因此烹調時加熱、冷凍、乾燥等處理過程皆無法破壞其毒性,甚至在胃酸中也不會破壞雪卡毒素。

誤食含雪卡毒素的海魚數小時後,會出現主要是腸胃、神經系統不適,較少出現心臟及血管不適的現象。主要病徵包括嘔吐、腹瀉、四肢麻痺、冷熱感顛倒、關節及肌肉疼痛等。

中過雪卡毒後不但沒有免疫能力,相反地,日後若再誤食,就算只是很少的份量,也會產生中毒徵狀。

常見含有雪卡毒素的珊瑚礁魚有油魚、金錢龍躉、藍瓜子斑、老虎斑、老鼠斑、蘇眉、西星斑、豹星斑、燕尾星斑、紅鰽、杉斑及東星斑等,以及一些半大洋魚類,如鱸魚、笛鯛、金梭魚、刺尾鯛、鸚哥魚、龍占魚、鯙鰻等,其中最毒的魚種為鯙鰻。

雪卡毒在人體的致毒劑量仍不清楚,預防之道是少吃珊瑚礁魚,尤其是超過三公斤的大型海魚;對魚的卵、肝、腸和魚皮也應避免食用;食用大型海魚時,最好先咬一、兩口看有無出現舌麻現象,若發現有疑似雪卡毒素中毒病徵,應立即就醫;中毒期間,應避免喝酒、吃花生或豆類食物,以防病情加劇。



【聯合新聞網】
io:
發表主題 回覆文章

回到「2.西醫報導」